4第四章工艺设计2
- 格式:pdf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95
第四章结构工艺设计——4.1尺寸标准4.2精度标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各种标准的具体概念;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尺寸标准
2、精度标准
三、重点、难点
尺寸标准和精度标准的具体确定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
1、尺寸标准(45)
2、精度标准(45)
六、布置思考题
1. 何谓加工精度?何谓加工误差?两者有何区别和联系?
2.获得零件形状精度、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形状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何谓调整误差?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或大批大量生产中各会产生哪方面的调整误差?他们对零件加工的精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4. 用这堂课所学的知识将课本中的课后习题做完。
第四章结构工艺设计——4.3便于加工4.4装配工艺性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机械加工中的毛坯结构的工艺设计原则,以便于加工和装配,同时又满足精度要求和尺寸要求。
二、教学内容纲要
1、便于加工
2、装配工艺性
三、重点、难点
装配工艺性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3学时)
1、便于加工(45)
2、装配工艺性(90)
六、布置思考题
1.常见的装配性工艺问题有哪些?在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预习第五章:尺寸链的应用。
工艺流程设计目录模板第一章介绍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工艺流程概述
2.1 工艺流程定义
2.2 工艺流程的重要性
2.3 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第三章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3.1 数据收集与分析
3.1.1 数据来源
3.1.2 数据分析方法
3.2 工艺流程建模
3.2.1 流程图设计
3.2.2 过程描述
3.3 工艺流程优化
3.3.1 优化目标
3.3.2 优化方法
第四章工艺流程设计的关键要素 4.1 设备选择与配置
4.2 原料与物料流动
4.3 工艺参数设定
4.4 自动化与控制系统
第五章工艺流程设计的案例分析 5.1 XXX项目工艺流程设计
5.1.1 项目背景
5.1.2 工艺流程概述
5.1.3 设计步骤与方法
5.1.4 结果与效益分析
5.2 XXX项目工艺流程设计
5.2.1 项目背景
5.2.2 工艺流程概述
5.2.3 设计步骤与方法
5.2.4 结果与效益分析
第六章工艺流程设计的挑战与展望 6.1 挑战
6.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工艺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设计流程、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2. 学生能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适用范围,并能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3. 学生能掌握工艺设计中常用的技术术语和评价指标,为后续设计实践打下基础。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工艺设计项目。
2. 学生能运用绘图软件或手工绘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形成清晰的设计图纸。
3. 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发挥自己的专长,与他人共同完成复杂的工艺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艺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保,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工艺设计实践中。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善于倾听和表达。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生,学生具有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和想象力,但缺乏系统的工艺设计知识和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充分展示自己的设计才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工艺设计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工艺设计基本概念:包括工艺设计的定义、分类、设计流程和原则。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工艺设计概述- 内容安排:讲解工艺设计的起源、发展及基本概念,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工艺设计的实际应用。
2. 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介绍不同材料的特性、用途及适用范围。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工艺材料的选择- 内容安排:对比分析各类工艺材料,指导学生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3. 工艺设计方法与技巧:讲解工艺设计中的常用方法、技巧和评价标准。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工艺设计方法与技巧- 内容安排:介绍工艺设计的基本方法,如草图、模型制作等,并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设计技巧。
第四章注射工艺的基础注射过程是一个周期性循环过程, 每个循环内要完成模具关闭, 充填, 保压, 冷却, 模具打开, 顶出等操作. 其中, 注射(熔体填充),保压和冷却是关系到能否顺利成型的三个关键环节. 然而熔体的流动行为和填充特性又和填充的压力, 速度和熔体的温度密切相关, 了解熔体的流动行为等相关特性, 对于设计整个注射工艺意义重大.本章主要讨论注射过程(设计注射, 保压和冷却)涉及的有关概念.第一节注射过程中的压力注射过程中的压力分布注射压力是由注射系统的油压提供的. 油缸的压力通过注射机螺杆传递到塑料熔体上, 塑料熔体在压力的推动下, 经注射机的喷嘴进入模具的竖流道 (对于部分模具来说也是主流道), 主流道, 分流道, 并经浇口进入模具型腔, 这个过程即为注射过程, 或者称之为填充过程. 压力的存在是为了克服熔体流动过程中的阻力, 或者反过来说, 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阻力需要注射机的压力来抵消, 以保证充填过程.既然压力是克服熔体流动阻力的驱动力, 那么压力或者说是流动阻力在整个流动路径上的分布情况究竟为何? 什么地方压力损失最大, 什么地方压力和大气压相等? 假如沿着熔体流动经过的路径, 安装若干个压力传感器, 那么可以得到沿着整个流动路径上熔体压力的分布情况. 如图所示.可以看出, 塑料熔体自压力高的区域流向压力低的区域, 如同水的特性一样. 在注射过程中, 注射机喷嘴处的压力最高, 以克服熔体全程中的流动阻力. 其后, 压力沿着流动长度往熔体最前端波前处逐步降低, 如果模腔内部排气良好则熔提前端最后的压力就是大气压. 如同前面的分析,压力降随着熔体流动阻力的增加而增加, 熔体的流动阻力是浇注系统, 模具几何形状和熔体粘度(熔体流动指数)的函数. 随着流动长度的增加, 熔体的入口压力必须增加, 以维持需要的注射流动率.图 1 压力沿着浇注系统和模腔下降图表 1 影响射出压力的因素影响注射压力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说有:浇口位置和浇口数目, 成形品厚度, 材料的选择, 熔体温度和模壁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下面分别介绍.影响射出压力的因素基本方程根据简化的古典流体力学理论,充填浇道系统(竖浇口,浇道,浇口)和模腔所需的注射压力与注射材料, 制品的设计, 注射工艺参数都有关. 图 2-3 显示射出压力是以上参数的函数.在下列方程式中, P 是射出压力而 n 是材料常数, 不同种类的塑料熔体其值不同, 范围为 0.15 -- 0.36.圆形管道内的流动(例如熔体在直浇口, 主浇道, 和柱状浇口内的流动)矩形管道内的流动(例如熔体在侧胶口,薄膜式浇口内的流动) 射出压力与浇口位置和浇口数目的关系一般而言, 从上面的方程和图形可以形象可看出,流动长度越长,熔体在流动过程中损失的压力也越大,或者反过来说,熔体到达制品的末端需要的压力也约稿,从这个意义上讲,流动长度越短越好.对于给定的制品,要想缩短熔体的流动长度,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浇口的数量,或者调整浇口的位置,使其流动尽可能短的距离而完成填充. 但是, 浇口数的增加或者浇口位置的调整需要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因为调整浇口位置或者增加浇口数量容易使得熔结痕过于明显或者显现在制品不允许出现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