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12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学习目标】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自主探究】一、伟大的转折1、邓小平理论提出的背景:(1)“”结束后,中国将何去何从;(2)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a.1978年5月,《》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b.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
这个讲话冲破了“”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时期:(1)召开:1978年年底召开了,会议确认了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上来。
(2)我国的从此拉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初步形成(1)中共十二大: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在这次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要走自己的路,建设。
(2)中共十三大: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这次大会上系统地提出了的(3)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成熟(1)南方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这个根本问题展开的。
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2)中共十四大:1992年召开。
会议明确了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3)此外,邓小平还创造性地提出“”的伟大构想,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思想。
3、写入党章(1)中共十五大: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4、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创立背景:(1)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2)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的新问题。
[键入文字]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历史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阵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以下是历史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历史网一直陪伴您。
一、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邓论和三个代表思想诞生背景)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结果: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时间、地点:1978、12 北京
3、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3)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4、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历史比较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
(2)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建设方面的探索,包括两部分内容: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形成了新世纪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纲领,为我们伟大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链接上节课三民主义使中国人醒了、毛泽东思想使中国人站起来了、邓小平理论使中国人富起来了,三个代表使中国人强起来了而导入新课。
一、邓小平理论(一)背景1、必要性:“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2、可能性: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二)形成(三)内容(四)历史地位1、是新时期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集体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
一、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历史备课教案二、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共5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背景和历史条件。
2. 使学生掌握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念,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认同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背景、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意义。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背景和历史条件教学内容: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以及在这个阶段,我们党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理论探索的背景和历史条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2. 第二课时: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主要内容教学内容:详细讲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教学方法:讲述法、案例分析法3. 第三课时: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精神实质教学内容:阐述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所体现的精神实质,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
教学方法:讲述法、小组讨论法4. 第四课时: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意义教学内容:分析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意义,以及它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驱动法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布置相关的拓展作业。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历史备课教案七、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共5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背景和历史条件。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学习目标】1、了解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2、认识理论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3、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内容。
【活动方案】活动一:阅读课文,完成以下表格,熟读5分钟,争取当堂记住考纲要求的根底知识点。
活动二:理解理论的内容、形成过程及其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意义。
1、1982、1987、1992、1997年中共分别召开了什么会议?每一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南方谈话的思想内容可以概括为哪两点?重点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3、理论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其围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4、理论对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何指导意义?活动三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何时何会上被确立为的指导思想的?它答复的问题是什么?7、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是何时何会上被确立为的指导思想的?他们之间有何关系?活动三:检测反应,争取当堂解决相关问题1.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这位老人是A. B.华国锋C.胡耀邦D.2.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和平与开展成为时代主题 B.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D.两极格局时期3.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AB C D4.中共十三大的内容有〔〕①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路线③第一次系统概括了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④把理论作为的指导思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南方谈话〞把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因为“南方谈话〞〔〕A.解决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 B.坚决了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C.使改革开放的局面进一步深入开展D.对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作出了理论上的新答复6.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在理论的引导下,我们的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不包括〔〕A.运用“〞的思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B.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并实现了初步小康D.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格局7.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黑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