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地层清理结果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1
复杂岩溶地层地铁盾构施工影响的关键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3-03-02T06:47:39.205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20期作者:丛英学[导读] 本文先从复杂岩溶地层的处理入手,接着分析了盾构施工的技术和注意要点,希望能够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开展工作。
丛英学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 211100摘要:本文先从复杂岩溶地层的处理入手,接着分析了盾构施工的技术和注意要点,希望能够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开展工作。
关键词:岩溶地层;地铁盾构;施工影响;关键技术1岩溶地层处理1.1处理原则全填充溶洞属于基坑开挖面之外内容,在经过钻孔探测之后,如果填充物是硬塑状黏土,探孔没有渗漏水现象,那就不需要加固并对溶洞注浆,如果填充物是其它类型,那就要对溶洞注浆和加固。
开挖面以内的穿越状全填充型溶洞,如果填充物属于硬塑状黏土,开挖之后没有渗漏水、填充物比较稳定,那就不要清理填充物,只要对一些空洞回填注浆即可;如果填充物是其它物质就要注浆和加固。
盾构法施工过程中,除了建筑物涵盖的地区,其他地区使用地面处理方式,辅之以洞内处理。
1.2不同地区地铁工程的处理措施1.2.1处理措施的相同处我国地铁工程存在岩溶地层,通常使用间歇式注浆法,使用纯水泥浆、水泥砂浆等材料。
划分溶洞的时候需要考虑溶洞、结构距离、溶洞填充种类和溶洞高度等数据。
1.2.2处理措施的不同处一些城市要考虑隔水层,进而确定隧道底部的加固大小。
一些城市会考虑周围的建筑环境,从而更好地把握隧道两边和底部的加固大小。
施工人员选择注浆压力的时候,一些城市会参考地下水压力,根据注浆孔位来判断注浆压力。
结合隧道两边的处理范围,一些城市选择6m的直径盾构。
隧道底部的处理处理直径位于2m-10m之间。
1.3处理要求对于处理结果的要求,不同地区的地铁设计要求不一样,施工人员在具体验证的时候需要花费一些成本,试验的离散性较大。
以下是普遍的岩层地层处理结果要求,受限,岩溶地层在加固之后任意选择钻孔取芯,采取抗压试验,无侧限的抗压强度值大于0.5MPA。
江苏地层清理后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龙潭组
胡世忠
【期刊名称】《江苏地质》
【年(卷),期】1999(23)4
【摘要】介绍清理后的一个地层单位———龙潭组。
江苏地层清理项目组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 ,经 3年多工作 ,搜集了江苏近 10 0年来大量新太古代至第三纪地层资料。
以岩石地层为主与生物、年代地层等进行多重划分对比研究 ,从近 3 0 0个地层单位名称中 ,经清理筛选确定采用 10 5个岩石地层单位和 4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重编了地层表 ,并建立了地层库 ,使江苏地层划分由统一划分发展到多重划分阶段。
【总页数】4页(P225-228)
【关键词】岩石;地层;龙潭组;江苏;煤系
【作者】胡世忠
【作者单位】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10.2;P535
【相关文献】
1.渝东南地区志留系一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水江组 [J], 胡云喜;胡平;杨立新;唐用洋;冯代刚;王长生
2.广西柳州地区石炭系一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北岸组 [J], 沈阳;谭建政
3.辽北清原地体上的一个新的特殊岩石地层单位—芦家堡子岩组 [J], 陈跃军;孙春林;刘跃文;孙罡;王秀萍
4.中国岩石地层对比研究—清理中国岩石地层单位 [J], 张守信
5.介绍一个新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陈刘组 [J], 张继淹;唐娟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黔桂地区石炭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演化焦大庆!,",马永生",邓军#,孟庆芬#,李东海#(!$石油大学资源学院,北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摘要:黔桂地区的石炭系可划分为下统和上统,其中下统又划分为岩关阶、大塘阶和德坞阶,上统划分为罗苏阶、滑石板阶、达拉阶和逍遥阶。
多年来一直作为石炭系的马平组则成为一个跨系的岩石地层单位,因此石炭系最顶部的地层与下二叠统一起构成!个三级层序。
从石炭系到下二叠统构成!个二级层序,其底面为紫云运动主幕产生的不整合面,顶界面为黔桂运动产生的不整合面,包含)个三级沉积层序,分别简称为*+!&,*+!,,*+!),*+!-,*+!(,*+!’。
研究区范围内从连陆台地到孤立台地乃至台沟背景,沉积特征明显不同,连陆台地上发育煤系地层并且发育较多的白云岩地层,孤立台地上则以大套碳酸盐岩地层为特征,台沟背景中以暗色细粒沉积为主。
所以,尽管三级层序的相序特征在空间上变化较大,但它们所代表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过程基本上是同步的。
在前人大量的古生物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以及相应的古地理图较为清楚地反映了研究区石炭纪至二叠纪船山世复杂而有序的时间相变与空间相变。
关键词:层序地层格架;古地理演化;石炭纪;黔桂地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0%"’&0%’收稿日期:"%%"0!"0%"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五”科技工程项目(1.20!%%’)。
作者简介:焦大庆,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年出生,石油地质学专业,主要从事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地层(1)寒武系①羊坡组(丘1?刃下部为含石榴石斜长变粒岩、斜长而云变粒岩与含石榴石斜长二云片岩,二云石英片岩互层,夹少量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部分变粒岩含十字石;上部及中部以二云石英片岩和含石榴石斜长二云石英片岩为主,夹少量斜长二云片岩、变粒岩。
与上覆的陇巴组呈断层接触。
原岩应为石英砂岩、粉砂岩、泥页岩组合,属次深海类复理石建造。
顶部未见顶、底部多被中、基性岩脉侵入。
②陇巴组(曰?力上部以深灰色、褐灰色绢云母石英千枚岩为主,夹绢云母千枚岩及少量变质石英粉砂岩;中部以深灰色石英绢云母千枚岩为主,夹很少的绢云母石英千枚岩;下部以深灰色、灰黑色炭质石英绢云母千枚岩与黑色炭质板岩互层,向下炭质板岩增多。
底部与羊坡组成断层接触。
该组整体颜色较深,下部灰黑色为主,向上变为深灰色-褐灰色, 下部的炭质千枚岩、炭质板岩是划分该组的主要标志。
(2)石炭系分布于测区北片区西北角。
岩性为斜长角闪片岩及大理岩、少量碎屑岩,有时夹基性火山岩,根据岩石化学分析,相当于海底火山喷发产物。
产大塘期生物化石。
与晚泥盆世白云岩呈整合接触。
(3)三叠系①上兰组(T2S)分布于北起兰坪县黄松,南至乔后井,弥沙河以东,石钟山以西的狭长地带内,1964-1966年间,任纪瞬等、云南省第一区测队曾称其为“维西群”,其后,于1972年云南地层表(初稿)更名为“江尾塘组”。
前者划分为下、中、上三段,分别归入下、中、上三叠统。
后者仍引用上述层序,单据1967年以后采取大量化石,划入中三叠统。
剑川县上兰剖面及洱源县龙底村剖面后,认为上兰剖而相对来说比较理想,故建议用“上兰组” 一名,以代表本图幅内的中三叠世地层。
上兰组包括两大部分:下部(即下段)以细粒碎屑沉积为主,愈向下,粒度总的愈渐加粗。
上部(即上段)以粘土质及灰质沉积为主。
其中灰岩所占比例自下而上逐渐增加,单层厚度亦逐渐增大,与下部地层一起构成了一比较完整的海进旋回。
灰岩中常具连续状或断续状泥质条带,条带间距一般3—5cm。
ValueEngineering图2刀盘冲刷设置0引言依托工程位于钱塘江北岸,采用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隧道开挖直径15.03m ,管片外径为14.5m ,管片内径为13.3m ,环长2m 。
隧道分南、北线,其中南线盾构隧道长度约1.2km ,北线约1.4km ,隧道最大纵坡1.75%,最小转弯半径750m ,最小覆土8.40m ,最大覆土21.88m 。
主要穿越地层为中风化凝灰质含砾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淤泥质粉质粘土、含粘性土碎石、含碎石粉质粘土、圆砾层等。
1隧道穿越断面情况南、北线隧道盾构穿越的地层情况基本一致,主要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穿越地层主要为20a-3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最大抗压强度14.8MPa )、20C-3中风化凝灰质含砾砂岩(最大抗压强度23.4MPa )。
该段长度约400米,其中泥质粉砂岩占比约73%,泥质粉砂岩掘进过程中刀盘易结泥饼,刀具易发生磨损。
第二阶段是九溪冲沟段。
隧道顶部④1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其工程性能较差。
施工中容易击穿冒顶。
12〇4圆砾层最大粒径10~18cm ,17〇1、17〇2砾石最大粒径50cm 以上。
容易发生堵仓堵管堵泵的情况,该段盾构掘进工作面均一性差,且12〇4圆砾层17〇2含粘性土碎石层,渗透系数大,地含水量较高,施工具有较大风险。
2盾构机防结泥饼针对性设计2.1刀盘开口率设置刀盘整体开口率较大且分布均匀,开口率设置为38%,有利于渣土顺利进入泥水仓内部。
2.2刀具配置刀具采用立体式布置方式,刀具类型包括:滚刀、刮刀、边刮刀、超挖刀等。
刀具配置具体为:中心采用18寸双联滚刀、正面至最外轨迹为19寸单刃滚刀,同时刀盘边缘弧形区域最外轨迹布置三把滚刀,次外轨迹及倒数第三轨迹布置两把滚刀,提高了刀盘边缘滚刀抗磨损能力。
刀盘一共设计有91个刀具轨迹,中心及正面刀间距为90mm ,具体间距尺寸见图1所示。
2.3刀盘设置大流量高压冲刷刀盘背部中心区域的冲刷泥浆均由P0.1泥浆泵增压后供浆,P0.1泵最大冲刷流量1000m 3/h ,降低刀盘中心结泥饼的概率。
滹沱建系史徐朝雷山西区调队我为之奋斗了一生的滹沱系终于修车正果,于2001年被全国地层委员会所承认,作为我国前寒武纪六个新建系之一,唯一的下元古界变质岩中系级地层单位。
滹沱系从地质界建名以来,历经百余年的历史,到世纪初正式建系,概括一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即层序建立阶段,与震旦关系查清阶段,与五台群关系查清楚阶段。
其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以总结。
1、滹沱系地层层序的确定滹沱系是一套厚度巨大、层序复杂,并且经历了强烈褶皱与区域变质的地层系统,历经中外地质学家长期工作,历史经百年之争终得到公认。
这中间又可分为三个历程,即少数学者初略认识过程,著名学者衰领地质队伍进一步认识过程,及科研与区调结合正确详细建立过程。
1874-1936为第一阶段。
1872-1874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来五台山地质调查,他粗线条地对前寒武纪地层划分为五台系和震旦系,将滹沱地层分为下部滹沱页岩,上部东冶灰岩两部分。
1904-1907年间美国学者维理士,建立新旧元古界下部五台系,上部滹沱系,他搅混了上下两套变质地层,如今的滹沱系部分被纳入五台系地层中,滹沱系自下而上有豆村统(变质页岩)及上部东冶统(灰岩)。
1926-1928年我国地质学家孙健初对五台山主峰区东部作地质调查,下部五台系认识与维理士相同,只改上部南台统为宽塘沟统。
他未进入五台山西部盆地区,所以未接触大面积东冶灰岩分布区,因此滹沱系下部为宽塘沟系,上部刘定寺系。
1934-1936年杨杰,亦在五台山东部工作,他较正确地区分了五台系和滹沱系地层,五台系由下部石咀层和上部台怀层构成;滹沱系由下部南台层和上部白头庵层构成——这一层序至今看来基本正确。
这几段地质工作大都是个别地质学家以粗略地穿越路线为主的地质调查手法,认识五台山区五台系与滹沱系地层。
解放后到正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前为第二阶段,这时期在五台山有三次地质调查,1952-1953年王曰仑率地质部地质研究所一群地质学家在五台山中东部作1:10万区域地质调查,他查明五台山主峰区南坡地层倒转这一事实,对滹沱系提出四分方案,自下而上为冰碛砾岩、石英岩系、板岩系及顶部矽质灰岩。
云南省个旧地区把南组地层岩性对比探究发表时间:2014-12-09T15:41:34.450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10月中旬供稿作者:杨栋[导读] 区域地质背景1.1 个旧工作区位于环太平洋巨型成矿带与地中海—喜玛拉雅巨型成矿带的交汇处。
杨栋YANG Dong曰赵云江ZHAO Yun-jiang曰都鹏飞DU Peng-fei(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Faculty of L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093,China)摘要:本文通过新测制个旧地区把南组(T3b)剖面(共计2900 米)与云南省地质局1970 年测制的鸟格组(T3n)剖面的对比发现,认为鸟格组地层应归属到把南组地层内,而把南组地层岩性显示为浅海相,沉积方向由上层至下层。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comparing the new measured Banan Formation (T3b)profile (2900 meters in total) in Gejiu, Yunnanwith the Niaoge Formation (T3n) profile measured by geological survey in yunnan province in 1970, this paper found that Niaoge Formationbelonged to the Banan Formation, and the lithology of Banan Formation layer showed a neritic facies, sedimentary direction from upper tolower.关键词:云南个旧;剖面;岩性;对比Key words: Gejiu,Yunnan;profile;lithology;comparison中图分类号院P618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9-0291-031 区域地质背景1.1 个旧工作区位于环太平洋巨型成矿带与地中海—喜玛拉雅巨型成矿带的交汇处。
(柴)油基钻井液现场岩屑清洗与油气显示落实方法——以渤页平1井为例渤页平1井是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带罗7井区的一口大位移水平预探井,以了解罗家地区罗7井区沙三下亚段泥页岩储集性能及含油气情况为钻探目的。
为了润滑井身和防止因普通泥浆失水较大,使得泥页岩中粘土矿物遇水膨胀,导致井壁垮塌等工程问题,本井在三开时采用(柴)油基泥浆,这就给传统的岩屑清洗和显示落实带来了很大挑战。
为此,在三开之前,现场对油基泥浆条件下岩屑的清洗和油气显示的落实进行了多次现场试验,并在三开后用现场实践检验了以前的试验结果,经过反复摸索,最后对于(柴)油基钻井液条件下现场岩屑清洗和油气显示取得了以下认识。
一、岩屑清洗方法1.三开前的试验本实验尝试了用清水、肥皂水、洗洁精和纯碱清洗岩屑,清洗方法及效果如下:(1)、用清水清洗情况将二开已经洗净装袋的岩屑用油基钻井液浸泡一个迟到时间,然后将浸泡后的油基钻井液倒掉,用清水对浸泡后的岩屑进行反复清洗,效果如下图1:(1)清洗过程中(2)清洗后图1 清水清洗效果图结论:清水无法将油基钻井液浸泡后的岩屑清洗干净,在三开后将会继续进行试验和观察。
(2)、用洗衣粉水清洗情况将洗衣粉溶化在清水中,然后将油基泥浆浸泡后的岩屑用洗衣粉水清洗,效果如下图2:(1)清洗一遍(2)清洗三遍图2 洗衣粉水清洗效果图结论:洗衣粉水清洗效果较清水好,但是现场对其进行荧光试验,发现其荧光级别较高,易对油气识别造成很大影响,所以综合考虑不易使用洗衣粉水对岩屑进行清洗,如下图3:图3洗衣粉荧光滴照图示(3)、洗洁精水和纯洗洁精清洗情况将洗洁精融在清水中,然后将油基钻井液浸泡后的岩屑用洗洁精水反复清洗,效果如下图4(1):(1)用洗洁精水清洗(2)用纯洗洁精“干洗”图4 洗洁精清洗试验图发现用洗洁精水清洗的岩屑与用洗衣粉水清洗的岩屑效果相当。
但是将纯的洗洁精直接倒入油基钻井液浸泡后的岩屑中,进行“干洗”,反复搅拌后,再用清水冲洗一遍,如上图4(2)所示,效果很好。
地表岩移沉降观测成果的整理步骤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观测成果预处理,必须在外业成果无误的基础上进行。
观测数据的处理工作包括计算和绘图两部分。
1、观测成果的计算为了确保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在进行内业数据处理之前,应对野外观测成果再次检查,然后进行各种严密的计算。
(1)观测数据的预处理观测数据预处理主要是计算各测点的高程、相邻两测点在观测线方向的水平距离,然后计算各测点的位移变化值及下沉速度等。
(2)位移变化值的计算观测数据经过预处理之后,便可计算观测线上各测点和各测点之间的位移变化值。
其计算内容主要包括:各测点的下沉和水平移动,相邻两测点间的倾斜和水平变形,相邻两线段(或相邻三点)的曲率变形,观测点的下沉速度等。
各移动和变形计算公式如下:① m次观测时n点的下沉W n=H n0-H n m,mm式中:W n --- n号点下沉值;H n0、H n m--- 分别为首次和m次观测时n号点的高程。
②相邻两点间的倾斜i n~n+1=(W n+1-W n)/(L n~n+1),mm式中:i n~n+1 --- 表示n号点至n+1号点的倾斜距离;L n~n+1 --- n号点至n+1号点的水平距离;W n+1、W n --- 表示n+1号点和n号点间的高差及n 号点的下沉量;③n号点的水平移动U n=L nm-L n0,mm式中:U n --- n号点的水平移动;L nm、L n0--- 分别表示m次观测时和首次观测时n号点至观测线控制点间的水平距离;④n号点至n+1号点的水平变形εn+1~n=[(L n+1~n)m -(L n+1~n)0]/(L n+1~n)0,mm式中:(L n+1~n)m 、(L n+1~n)0 ---分别表示n+1号点至n号点在首次观测时和m次观测时的水平距离。
⑤n号点的下沉速度V n=(W nm-W nm-1)/t,mm/d式中:W nm-1、W nm ---分别表示m-1次至m次观测时n点的下沉值。
岩石观察实验报告结果1. 引言岩石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地质物质之一,对于了解地球演化过程、构造和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观察实验是地质学教育中常见的实践环节,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质地、成分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性质和成因。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索岩石的构成和形成过程。
2. 材料和方法2.1 材料实验需要的材料包括:- 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 放大镜- 手电筒- 锤子- 钉子2.2 方法1. 准备样本:将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准备好,清洁干净,并编号以作区分。
2. 观察颜色和质地: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每块岩石的颜色和质地。
记录下来以备后续分析。
3. 硬度测试:使用锤子和钉子在岩石样本上敲击,观察岩石的反应。
根据敲击的声音和岩石的反应,初步判断岩石的硬度。
4. 化学试剂测试:使用酸性试剂或其他常见化学试剂对岩石样本进行测试,观察是否会产生反应,以推测岩石的化学成分。
3. 实验结果和讨论3.1 观察颜色和质地在观察不同岩石样本的颜色和质地时,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例如,样本A呈深灰色,粗粒质地,而样本B呈红色,均一细腻质地。
这些差异可能与岩石的成分和形成环境有关。
3.2 硬度测试硬度测试是判断岩石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对每个岩石样本进行了敲击测试,发现样本C发出了清脆的声音,并且没有明显的碎裂。
这表明样本C可能是一种硬度较高的岩石,可能是一种石英岩。
3.3 化学试剂测试在进行化学试剂测试时,我们使用了酸性试剂来检测岩石的反应。
发现样本D在酸性试剂作用下产生了明显的气泡,这表明样本D可能含有碳酸盐矿物,如大理石。
4. 结论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不同岩石样本具有不同的颜色和质地,这可能与它们的成分和形成过程有关。
- 硬度测试可以初步判断岩石的硬度,从而提供一定的指导信息。
- 化学试剂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岩石的化学成分,进一步推测其成因。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只是初步观察和分析,还需要结合其他地质学手段来进行综合研究和判断。
第16卷 1998年 第3期 9月 河 南 地 质H ENAN GEOLO GY V o l.16 N o.3 Sep. 1998河南省华北型寒武纪—早奥陶世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裴 放①(河南省地矿厅区调队)摘 要 河南省华北型寒武纪—早奥陶世地层可分为7个组、21个生物带、10个阶。
各组均为向北东、北西向的穿时体。
向北东向穿时较高,反映向北东向的海侵较慢。
自晚寒武世起,南西方向开始抬升,海水向北东方向运移。
向北东方向抬升比北西方向慢,结束沉积晚。
关键词 华北型,寒武纪,早奥陶世,多重地层,河南省中图法分类号 P534141,P534142地层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是当前世界上地层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992~1994年地矿部开展“全国地层多重划分与对比研究”项目(编号为地科专92—1号),简称全国地层清理项目,分为部、大区、省三级实施,任务是按照现代地层学的理论与方法对选用的地层单位重新明确其定义、划分对比标准、延伸范围及各类地层单位的相互关系,与此同时建立全国地层数据库,并出版各省、大区岩石地层系列专著。
笔者参加“河南省地层多重划分与对比研究”项目,按照华北大区决议,对河南华北型寒武纪—早奥陶世地层单位的划分作了不少变动。
本文简述这部分研究成果。
1 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及其特征河南省华北型寒武纪—早奥陶世地层比较发育,其底界为超覆于不同前寒武纪地层的平行不整合面,其顶界为马家沟灰岩底部“贾汪页岩”之下的平行不整合面。
前人已对30余条剖面进行过研究〔1,2,3,4〕,并按传统地层学观点作了划分。
根据1992年在山东泰安市召开的华北大区寒武纪地层清理现场会议决议,结合笔者对山东省3条寒武系标准剖面的观察认识,以及河南与山东的对比,将寒武纪—早奥陶世岩石地层划分为7个组。
现简述其定义及特征。
111 辛集组源于河南省地质研究所(1962)②在鲁山县辛集创立的“辛集含磷组”,现在定义是寒武系①作者简介:裴 放,男,53岁,1968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高级工程师,从事区调及地层古生物研究.邮编467021,平顶山市矿工东路7号②河南省地质研究所.河南地层.1962收稿日期:1997—05—21;改回日期:1998—06—25底部的碎屑岩系,在层型剖面上主要岩性为含磷砂砾岩、磷质含海绿石长石石英砂岩、紫红色砂岩,其下与震旦系东坡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上以石英砂岩消失与朱砂洞组厚层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分界,厚14183m 。
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划分对比意见张增奇;程光锁;刘凤臣;陈军;陈诚;张成基;王世进;刘书才;王来明;杜圣贤;宋志勇;张尚坤;杨恩秀【摘要】根据山东省近几年在地层、构造、侵入岩等方面研究进展,以《山东省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指南·下篇》基础地质划分方案为基础,参照2013年11月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通过的《中国地层表》,提出了《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表》、《山东省侵入岩划分表》、《山东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表》,供地质工作者参考。
%According to research of strata , structures, and intrusive rocks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 re-garding "Guidelines of Mineral and Resources Reserve in Shandong Province · Part Ⅱ"as the basis for making ge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cheme , referring "China Strata Form"committed by the Fourth National Strata Committee in November 2013 ,"Comparison Table of 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Table of Intrusive Rocks Classific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Table of Tectonic Units Classific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have been put forward .It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geologists .【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23页(P1-23)【关键词】地层划分对比;侵入岩划分;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山东省【作者】张增奇;程光锁;刘凤臣;陈军;陈诚;张成基;王世进;刘书才;王来明;杜圣贤;宋志勇;张尚坤;杨恩秀【作者单位】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3;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3;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3;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3;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山东济南 250013;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济南 250013;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3;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济南 250013;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3;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济南 250013;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3;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济南25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4近20年来,随着地质学理论研究进展和同位素测年手段更新,山东省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以及地质科学研究工作逐步深入,在地层、侵入岩、构造及其演化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1-10],为全省地学研究、矿产勘查、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支撑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石头清洗环评报告范文一、项目背景和目的清洗石头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处理方式,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然而,清洗石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因此,本报告对清洗石头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旨在协助决策者和相关方面了解清洗石头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
二、环境评估方法本次环境评估主要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对石头清洗过程的实地调查和现场观察,了解清洗石头所涉及的净化设备和处理工艺。
其次,结合相关的环境法规和标准,对清洗石头可能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
最后,通过定量计算和模拟分析,确定清洗石头可能对水质、大气质量、土壤健康等方面的潜在影响程度。
三、环境影响评估结果1. 水质影响:清洗石头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石头表面的污染物、清洗剂残留物和悬浮固体物。
这些废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可能对附近水体造成污染,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水质净化工艺,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相关水质标准。
2. 大气质量影响:清洗石头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和气味等大气污染物。
特别是当清洗石头的规模较大时,粉尘可能会对周边的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应在清洗石头的周边区域设置合适的粉尘控制措施,如喷雾降尘系统等,以减少对大气质量的潜在影响。
3. 土壤健康影响:清洗石头过程中所使用的清洗剂及其残留物有可能会渗透到土壤中,对土壤质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清洗石头的过程中,应选择环境友好型的清洗剂,并进行相应的土壤监测和评估,确保土壤的健康状况。
四、环境管理措施建议基于对清洗石头环境影响评估的结果,本报告提出了以下环境管理措施建议:1. 废水处理与回收:建立废水处理系统,采用合适的废水处理工艺,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相关水质标准。
同时,尽可能地回收和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对自然水源的过度利用。
2. 粉尘控制:在清洗石头的周边区域设置合适的粉尘控制措施,如喷雾降尘系统、风帘墙等,减少粉尘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清理农田石头工作总结介绍清理农田石头是农田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质量,并便于农机作业和农作物生长。
本文档将总结清理农田石头的工作,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工作目标清理农田石头的工作目标是将农田中的石头进行有效清理,以保证农田的平整和利用率。
具体目标如下:1.减少农田石头对农机作业的影响,提高作业效率。
2.清理农田石头,减少对农作物生长的阻碍。
3.提高土地质量,增加土壤肥力。
4.平整农田,便于种植和管理。
工作内容清理农田石头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侦查和标记石头区域:通过巡视农田,发现农田中的石头区域,并进行标记,以便后续清理工作。
2.石头的移除工作:通过人工或机械设备,将石头从农田中取出,并移至指定的集中区域。
3.清理农田垃圾:除石头外,还需要清理农田中的其他杂物和垃圾,以保持农田的整洁。
4.土地平整工作:清理农田石头后,需要进行土地平整和修整工作,以便下一步的农作物种植和管理。
5.石头的储存和处理:清理出的石头需要进行储存和处理,可以选择进行石头的销售或综合利用。
工作方法清理农田石头的工作需要合理的方法和工具,以下是常用的工作方法:1.人工清理方法:适用于农田中石头较少的情况,通过人工手动清理石头。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效率较低,适用于小块地的农田。
2.机械清理方法:适用于农田中石头较多的情况,通过农用机械设备(如挖掘机、铲车等)清理石头。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效率高,适用于大面积的农田。
3.综合利用方法:对清理出的石头进行综合利用,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填充材料等。
这样可以减少石头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效果评估清理农田石头的效果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农机作业效率的提升:通过比较清理前后的作业时间和效果,评估清理农田石头对农机作业的影响。
2.农作物生长情况的改善:观察清理后的农田,比较农作物生长情况,评估清理农田石头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岩石被水冲刷的特征岩石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地质物质之一,而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水对岩石的冲刷作用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特征。
本文将以岩石被水冲刷的特征为标题,探讨岩石在水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不同景观。
一、流水侵蚀流水是岩石被冲刷的主要因素之一。
流水的作用下,岩石表面逐渐被侵蚀,并形成各种形态各异的地貌特征。
例如,河流中的岩石经过长期冲刷,会形成峡谷、峡谷、瀑布等。
而在海岸线上,海浪的冲刷作用会形成海蚀悬崖、海蚀洞等。
二、水下沉积水下沉积是指水流沉积物质在岩石表面上的过程。
当水流速度减缓时,悬浮的颗粒物质会沉积在岩石表面,形成沉积岩。
例如,河流中的沉积作用会形成河流沉积岩,海床中的沉积作用会形成海底沉积岩。
三、冻融侵蚀冻融侵蚀是指岩石在冻结和解冻过程中发生的物理侵蚀。
当岩石中的水分渗入岩石裂缝中,在冻结时会膨胀,使岩石开裂。
当水解冻时,岩石又会收缩,使裂缝进一步扩大。
这种冻融交替的作用会使岩石表面破碎,形成碎石和石屑。
四、化学风化水对岩石的化学作用也是岩石被冲刷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中的溶解物质可以与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岩石表面发生溶解、腐蚀等变化。
例如,石灰岩在水的作用下容易溶解,形成溶洞和地下河。
五、水下侵蚀水下侵蚀是指水流对水下岩石的侵蚀作用。
当水流通过岩石时,会对岩石表面产生剧烈的冲击力,使岩石表面逐渐磨损和剥蚀。
这种水下侵蚀作用可以形成河床、水槽等地貌特征。
六、水槽和瀑布水流通过岩石时,会在岩石表面形成水槽和瀑布。
水槽是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使岩石表面形成的凹槽状地貌特征;而瀑布是由于水流从高处跌落,形成的急流和喷溅的水花。
七、波浪侵蚀海浪对海岸线上的岩石也会产生冲刷作用。
当海浪冲击岩石时,会使岩石表面发生剥蚀和磨损,形成海蚀平台、海蚀柱等特征。
在岩石表面形成的海蚀洞也是波浪侵蚀的结果。
八、地下水侵蚀地下水对岩石的冲蚀作用主要表现为岩溶。
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可以溶解岩石中的矿物质,使岩石表面产生空洞和通道。
2、地层(1)寒武系①羊坡组(∈1?y)下部为含石榴石斜长变粒岩、斜长而云变粒岩与含石榴石斜长二云片岩,二云石英片岩互层,夹少量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部分变粒岩含十字石;上部及中部以二云石英片岩和含石榴石斜长二云石英片岩为主,夹少量斜长二云片岩、变粒岩。
与上覆的陇巴组呈断层接触。
原岩应为石英砂岩、粉砂岩、泥页岩组合,属次深海类复理石建造。
顶部未见顶、底部多被中、基性岩脉侵入。
②陇巴组(∈1?l)上部以深灰色、褐灰色绢云母石英千枚岩为主,夹绢云母千枚岩及少量变质石英粉砂岩;中部以深灰色石英绢云母千枚岩为主,夹很少的绢云母石英千枚岩;下部以深灰色、灰黑色炭质石英绢云母千枚岩与黑色炭质板岩互层,向下炭质板岩增多。
底部与羊坡组成断层接触。
该组整体颜色较深,下部灰黑色为主,向上变为深灰色-褐灰色,下部的炭质千枚岩、炭质板岩是划分该组的主要标志。
(2)石炭系分布于测区北片区西北角。
岩性为斜长角闪片岩及大理岩、少量碎屑岩,有时夹基性火山岩,根据岩石化学分析,相当于海底火山喷发产物。
产大塘期生物化石。
与晚泥盆世白云岩呈整合接触。
(3)三叠系①上兰组(T2s)分布于北起兰坪县黄松,南至乔后井,弥沙河以东,石钟山以西的狭长地带内,1964-1966年间,任纪瞬等、云南省第一区测队曾称其为“维西群”,其后,于1972年云南地层表(初稿)更名为“江尾塘组”。
前者划分为下、中、上三段,分别归入下、中、上三叠统。
后者仍引用上述层序,单据1967年以后采取大量化石,划入中三叠统。
剑川县上兰剖面及洱源县龙底村剖面后,认为上兰剖面相对来说比较理想,故建议用“上兰组”一名,以代表本图幅内的中三叠世地层。
上兰组包括两大部分:下部(即下段)以细粒碎屑沉积为主,愈向下,粒度总的愈渐加粗。
上部(即上段)以粘土质及灰质沉积为主。
其中灰岩所占比例自下而上逐渐增加,单层厚度亦逐渐增大,与下部地层一起构成了一比较完整的海进旋回。
灰岩中常具连续状或断续状泥质条带,条带间距一般3—5cm。
靠下部以薄层灰岩最为特征,其层厚往往仅达0.1—0.3cm,经层间滑动,造成美丽的小褶曲构造。
这类薄层灰岩在挤压较强的江尾塘-岩曲村一带尤为常见。
②攀天阁组(T2p)灰白色、灰绿色片理化流纹岩、块状流纹岩、英安质流纹岩、流纹质火山角砾岩夹少量板岩。
在兰坪一带以英安岩、流纹质英安斑岩和英安质安山岩为主夹火山角砾岩。
为一套岛弧型中酸性火山岩,北部局部地区上部则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
与下伏上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歪古村组为不整合接触。
③歪古村组(T3w)歪古村组下部以紫红色为主的一套板岩、石英砂岩、含砾砂岩、砾岩;上部以灰绿色为主的板岩夹石英砂岩、灰岩、泥灰岩。
早期为河湖相,晚期为滨海潮坪相。
与上覆三合洞组灰岩为渐变过渡关系。
本年度试填图和剖面测制(上兰锯木厂)发现上兰组可以粗略划分为上中下三段。
下段为细砾岩-粗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组成的多个沉积旋回,中段为灰黑色炭质板岩-粉砂岩和粗晶灰岩;上段主要为黄褐色和黄褐色长石石英杂砂岩和岩屑石英杂砂岩。
基本可以与原石钟山组岩性组合对比,即歪古村组一段相当于原石钟山组一段,歪古村中段相当于原石钟山组二段和三段,歪古村上段相当于原石钟山组的四段。
故本次工作将原石钟山组划归歪古村组。
下伏地层为攀天阁组火山岩。
④三合洞组(T3s)为一套灰、深灰色灰岩夹泥质灰岩、泥灰岩、砂岩。
在兰坪一带由灰色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组成。
剑川的石钟山。
兰坪的月亮坪一带等地还含有石英圆粒灰岩及硅质条带灰岩。
属前滨海-近滨相沉积。
与下伏歪古村组板岩、上覆挖鲁八组黑色页岩均为整合关系。
本组含丰富的双壳类,菊石化石,兼有少量腕足类、腹足类、珊瑚、介形类和牙形石。
时代为晚三叠世Carnian期。
⑤挖鲁八组(T3wl)为一套深灰色、灰黑色板岩、粉砂岩夹细砂岩,含黄铁矿及菱铁矿结核,与下伏三合洞组、上覆麦初箐组砂岩均为整合接触关系。
该组颜色普遍较深,以泥质岩和粉砂岩为主,含炭质钙质和铁质结核,属滨海潮坪相至浅海相沉积。
富含双壳类和菊石类化石及少量珊瑚和植物化石,时代为晚三叠世Canian-Norian期。
⑥麦初箐组(T3m)本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沉积,为一套灰绿色-灰黑色粉砂岩夹泥岩、炭质页岩煤线或煤层。
底部常见几十米厚的灰色砂岩整合于挖鲁八组页岩之上。
东部月亮坪—石钟山地区厚度较小,据剑川县白岩子煤矿区资料,该处仅厚250m。
西部金顶—弥沙地区,厚度显著增大,在干江剖面上厚达890.3m,并有自北而南增厚之势。
根据前人资料,本组富含双壳类、以及叶肢介、介形类、腹足类植物和少量腕足类化石,属晚三叠世Norian-Rhaetian期。
(3)侏罗系②花开左组(J2h)花开左组广布于图幅中部地区,为一套海路交互相沉积。
花开左组下部为厚层泥岩与灰紫色细粒石英砂岩不等厚互层,底部常见细砾岩;上部为黄绿色、灰绿色泥岩、钙质泥岩夹粉砂质泥岩、钙质粉砂岩、灰绿色泥灰岩、紫红色等杂色泥岩。
在挂登北部花开佐组上部为灰紫色(夹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中部为紫色厚层状细砂岩夹泥岩,下部为泥质粉砂岩与细砂岩不等厚互层,底部为30米左右的青灰色-灰黄色泥岩、泥灰岩。
该组以上部黄绿色泥岩与坝注路底部紫色粉砂质泥岩为界。
盆地东缘的剑川石花坪附近,其下部曾一度发生石膏沉积。
本段化石稀少,所见者均为陆相辩鳃类。
(以上化石均采自剑川县兰花坪—岩曲村一带)。
花开左组上段是本区中—新生代红色地层中一重要的标志层。
③坝注路组(J3b)坝注路组是一套厚度较大,岩性比较单调的陆相红色地层,广泛出露于测区中部。
由于露头较差,或者构造破坏,在测区范围内一直未能找到完整的剖面。
下部岩性岩性较单一,为紫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上部为紫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细粒-中粒砂岩夹不稳定细砾岩。
岩石一般含灰质,时具灰绿色团块。
细砂岩层在下部多呈厚十至数十厘米的薄层出现,在上部单层厚度多大数米,并与其上粉砂岩、泥质岩成若干韵律层。
此外,紫红色灰质细粒岩(砾石为泥灰岩、灰岩、胶结物质、灰质及泥质物),在本组内亦常见及。
本组厚度估计1000m 左右,单盆地西部澜沧江沿岸因上覆白垩系景星组超覆,厚仅83.4m。
该组以上部的紫色泥、粉砂岩与上覆景星组砂岩为界。
(5)白垩系①景星组(K1j)指平行不整合于坝注路组之上,整合于南星组之下的一套以浅色碎屑岩为主夹杂色泥岩的地层。
底部为灰色钙质砾岩或粗砂岩;中部以灰色、灰白、浅灰黄色厚层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紫红色、灰绿色泥岩、粉砂岩及少量泥灰岩、含砾砂岩;上部为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
本组以浅色夹灰绿色、紫色泥岩或成不等厚互层为特色,粗细相间的沉积韵律发育。
普遍含有大量云母碎片和植物碎屑,泥岩中富含钙质及其结核,发育大型单向斜层理和和楔状交错层理。
景星组横向变化较大,西部以灰色,灰绿色岩层(砂岩、泥岩或者板岩)为主;东部紫红色岩层逐渐增多。
也就是说,由西向东,由还原环境为主渐变为还原、氧化环境的频繁交替。
遵循同一方向,地层厚度渐减。
③南新组(K2n)南新组为一套砂岩、砂砾岩及泥岩组成的红色地层。
本图幅内因露头不好,难予找到一完整、连续的地层剖面。
同时其岩性比较单调,化石难于找寻,给对它的研究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本组为一套红色粗粒碎屑沉积,向上泥质增加。
以发育大套灰紫色砂岩为主。
下部为灰紫色厚层中粒砂岩或含砾砂岩、砂砾岩、细砂岩夹泥质岩的多个韵律层,夹灰白色砂岩层;上部粒度较细,以紫色泥岩为主,夹紫色砂岩、粉砂岩,多含钙质结核。
是干燥、强氧化环境下的滨湖—浅海相沉积。
在每一小旋回底部常有以灰质、泥质岩屑、石英、燧石等砾石为主的砾岩层,并发育大型单向斜层理,表明河流相亦常有短暂出现。
③虎头寺组(K2h)本组在云龙县顺荡井测有剖面,为一套单一的块状砂岩。
剖面上厚53.4m,白羊场一带最大厚度可达100m左右。
它由于岩性极其单调,地貌上构成突出的陡坎或山脊,厚度不大而又比较稳定,含铜砂岩型铜矿、低温热液型汞矿等矿产常赋存其中,成为本区中生代红层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层和含矿层位。
虎头寺组砂岩常呈浅灰、黄灰或淡红色,一般为含长石英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细粒为主,呈块状出现,层厚往往在1m以上以至2—3m。
层理一般不甚发育,或可见颜色现实的条带状水平层理及微斜层理。
是一套弱氧化—弱还原环境下比较稳定的浅湖相沉积。
与下伏南新组间岩性极易区分,但其间并无明显间断,为整合关系。
(6)古近系①勐野井组(E1m)原20万区调称为云龙组。
指平行不整合于下白垩统虎头寺组之上,整合于下-中新统等黑组之下的一套含膏盐的泥砾、泥岩、砂岩的地层序列。
下部为棕红色泥砾岩与钙质泥岩、钙泥质粉砂岩互层;中部为棕红色、深棕红色钙质泥岩、钙质粉砂岩夹钙质细砾岩;上部为杂色泥砾岩棕红色粉砂质泥岩夹细砂岩。
本组总体红色钙泥质泥岩-粉砂岩夹砂岩为主,含盐层不稳定,变化较大,上部含盐层较发育。
②等黑组(E2d)原20万区调称为果朗组,指整合与勐野井组之上,不整合于勐腊组之下的一套红色砂岩和泥岩的地层层序。
由紫褐色、褐红色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粗细相间的沉积韵律,底部以中层状和块状长石石英砂岩的出现于下伏勐野井组分界。
本组水平层理、微细斜层理、波状层理比较发育,并可见波痕、雨痕、虫迹等沉积构造,结合颜色、组分、结构构造和生物特征,主要为湿热气候条件下的淡水湖泊相沉积,局部可能为河流相。
③宝相寺组(E2b)正层型剖面在剑川县宝相寺(99°49′,26°23′),次层型为丽江县美乐剖面(99°34′,27°05′)。
为一套红色为主的粗碎屑沉积,以紫红色-灰紫色为主,黄白-黄褐色为次的砾岩、砂岩组成由粗到细的多个沉积旋回,期间夹钙泥质粉砂岩和少量泥岩、含粉砂质灰岩,不整合于勐野井组之上。
可划分为三段,下段为砾岩;中段为褐黄色、黄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砂岩夹紫色砂砾岩;上段为紫红色-黄白色砂岩夹砂砾岩。
除丽江美乐与上覆金丝厂组整合接触外,其他地区多被上覆地层不整合覆盖。
本组主要分布于兰坪、维西、剑川、丽江等地的山间或断陷盆地内。
砾岩的砾石成分一般因地而异,一般较复杂,分选和磨圆度较差。
砂岩常发育大型斜层理和水平层理。
在节理发育地段岩石表面常常形成美丽的龟纹(裂)构造,为一套弱还原条件下的河湖沉积。
原20万报告中提及的美乐组和本组为同物异名。
本图幅丽江组内所获孢粉,可肯定其时代属老第三纪。
赵国光(1955)在研究了丽江城附近丽江组的脊椎动物群后,确定其时代为始新世。
④金丝厂组(E2j)74年兰坪幅20万区调报告称之为E3,时代均属渐新统。
指整合于晚始新世宝相寺组之上的一套以红色为主的粗碎屑岩的地层层序。
主要由紫红色砾岩、含砾砂岩、岩屑砂岩(部分为灰色-灰白色)、粉砂岩、钙质粉砂岩组成的多个沉积旋回,期间夹少量的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