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说课
- 格式:ppt
- 大小:7.83 MB
- 文档页数:25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定》。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对本课的教学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世雄主编的《机械基础》(第二版)。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节课选自教材的第六章第一节《平面连杆机构》。
平面四杆机构因其结构简单、应用广泛,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接近实践的纽带。
我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本节内容整合为三个课题,这是课题二,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判别和曲柄存在条件,它是对前面铰链四杆机构分类的进一步探究,是学习后面四杆机构的演化的理论基础,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我上课的对象是16级机械1班,该班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动手能力强且他们学习新知兴趣浓。
但他们同时基础薄弱,行为习惯差,学习悟性有待提高。
本节课的设计紧紧抓住学生已有的优点和能力加以利用和引导。
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三大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方法,掌握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去探索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团结互助的职业素养。
4、重点难点。
根据高考教学大纲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方法。
由于部分铰链四杆机构的结构复杂,运动特点分析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本节课教学难点是: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制定的本节课的关键点:杆长条件和最短杆条件。
二、教法学法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我们又得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本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
在本次课堂教学中以铰链四杆机构的真实工作情境导入教学内容,提出本次课的学习任务,学生课前做模型,课中展示模型,动手探究,课后按所学新知改进模型,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
《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定》说课材料【教学内容】《机械基础》是一门机械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本次开课为第六章第二节第2课时的内容。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生产中,各种各样的机构为人们服务着。
本课题的学习既是对铰链四杆机构分类的进一步探究,也为后面学习含有一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模式。
【学情】我任教的班级是10机械班,全班共25人。
1、学生的能力和态度本班学生有其特殊性,大部分是农民工子弟,相比本地学生文化课基础更加薄弱,但他们又不同于本地学生,有想学好的愿望,平时上课纪律好。
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如上学期的车工初级考证,合格率100%)。
学生的基础课成绩之所以差,主要是缺乏学习的方法和兴趣,更缺乏学习的自信。
2、现有知识学生参加过车工考证训练,也参加过铣、磨、刨床的认识训练,对机构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基本类型及其应用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我们专业部正在向所有教师倡导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实施任务引领的教学方法。
对于专业基础课,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我认为对于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完成任务中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训练目标。
结合本次评优课“让教法更贴近学生”的活动主题,同时结合我们学校的育人目标:信心的有效建立;责任的有效养成;技能的有效生成;知识的有效建构,设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曲柄是铰链四杆机构中的关键构件。
②掌握曲柄存在的条件。
③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定方法,并会判定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
●过程与方法: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自主探究为中心,在各个环节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观察、小组合作、做中学、演讲等方法,自主感悟和理解曲柄存在的条件,并通过归纳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判定的方法,学会应用判定方法进行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定,并能与人分享。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对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的观察,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职业素养。
《铰链四杆机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主要内容: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曲柄存在的条件)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对正确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1、专业水平《机械基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中较难掌握的一门课。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这节内容是本课程的一个重点,它实用性很强,而职高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行为习惯也不好,观察能力和专业水平能力都比较差。
2、采取措施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将大量时间让学生观察动画与例举生活实例,并就生活中的经验进行相互交流与沟通,进而让理论知识为实践服务。
三、教学目标总目标: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以及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原则能力目标: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正确判别它们各为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何种类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知识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四、教学重难点本着教材内容和学生当前掌握的知识水平,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①重点1:判断机构中有无曲柄存在。
确立理由:学生只有学会判别机构中有无曲柄才能进行下一步教学。
重点2:判断是否满足杆长之和条件。
确立理由:让学生明白当四杆机构成为铰链四杆机构时才能进行类型判别。
②难点掌握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
确立理由:并不是所有的四根杆,就可组成铰链四杆机构。
(关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是以理论为依据,强调学习的实践性。
着重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平时多注意观察与实践。
观看动画→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1.观察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讨论法:突出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学法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观看动画与自主学习,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观看动画与自主学习,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六、教学过程1、观看动画,吸引学生眼球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a、上述三副图中机构运动形式一致吗?b、各根杆件的运动形式一样吗?c、有曲柄存在吗?d、它们各以什么作为机架的?e、它们又各是何种机构?f、能说出实例的名称吗?(以下是具体实例)3、知识拓展,能力提升怎样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类型?在何种情况下,所组成的四杆机构均为双摇杆机构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相互探讨及自学的能力,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
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判定教学要求教学目的: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判定教学重点: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判定教学难点: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判定授课方式:讲授课时:2学时引入新课:曲柄存在的条件: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能作整周回转的连架杆称为曲柄。
而曲柄是否存在。
则取决于机构中各杆的长度关系,即要使连架杆能作整周转动而成为曲柄,各杆长度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就是所谓的曲柄存在的条件。
可将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概括为:1.连架杆与机架中必有一个是最短杆;2.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必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教学过程:上述两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否则机构中无曲柄存在。
根据曲柄条件,还可作如下推论:(1)若铰链四杆机构中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必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a.以最短杆的相邻杆作机架时,为曲柄摇杆机构;b.以最短杆为机架时,为双曲柄机构;c.以最短杆的相对杆为机架时,为双摇杆机构。
(2)若铰链四杆机构中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不论以哪一杆为机架,均为双摇杆机构。
实例:例1:判断图示两个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解:对图(a),有:∵ 30 + 70 > 40 + 55∴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
对图(b),有:∵20 + 80 < 40 + 70,且最短杆为连架杆,∴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
例2:若要求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问AB 杆尺寸应为多少?解:1.设AB 为最短杆即L AB +110≤60+70 L AB ≤20 2.设AB 为最长杆即L AB +60≤110+70 L AB ≤120 3.设AB 为中间杆即 110+60≤L AB +70 100≤L AB所以AB 杆的取值范围为:0 < L AB ≤ 20,100≤L AB ≤120课堂练习:如图所示的铰链四杆机构ABCD 中,已知各杆的长度分别为:a=30,b=50,c=40,d=45。
试确定该机构分别以AD 、AB 、CD 和BC 为机架时,属于何种机构?小结学习了铰链四杆机构的判定方法:1.时,看最小杆的位子若以最短构件为连架杆,则一定是曲柄摇杆机构3070405520804070(a)(b)B 1107060ACD60110L ABl l l l min max若以最短构件为机架,则一定是双曲柄机构若以最短构件为连杆,则一定是双摇杆机构2.lmax+lmin﹥lˊ+l〞,则一定是双摇杆机构3.课后作业习题三。
<<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教案课题名称: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教材:本教材采用的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四版)出版的《机械基础》。
本门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技术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
课题分析:本节课为教材第七章平面连杆机构第三节部分内容。
平面连杆机构能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复杂的运动规律,而且更以其独特可靠的低副联接形式,倍受广大机械设计人员的瞩目。
其在工业、农业、冶金、化工、纺织、食品等机械中的应用实例不胜枚举。
如此重要的教学内容,应该探寻一种形式新颖、方法独特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铰链四杆机构是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也是其他多杆机构的基础,因此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则是本章内容重点中的重点。
授课对象分析:授课对象为技工学校二年级中技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缺乏主动思维和感性认识。
因此讲课时大量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辅以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从直观的感性认识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并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方法,曲柄存在的条件。
2.能力目标:在引入铰链四杆机构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师生、学生彼此之间的讨论、合作、互动,培养学生团结、交流、探究的意识品质,同时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条件教学难点: 铰曲柄存在的条件教学方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分析法,问题引导,动画演示,启发式,讨论法,探究式,归纳总结等授课时数:1课时教具:多媒体四杆机构模型带孔的小木棍螺母螺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PPT显示)给出图示让学生来给定义它的名称:①、机架:构件4 ②、连杆:构件2 ③、连架杆:⎩⎨⎧摇杆曲柄学生根据上图说出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类型:2、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类型⎪⎩⎪⎨⎧双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曲柄摇杆机构二、导入新课如上图所示,假如已知AB 、BC 、CD 、AD 各个杆件的长度,我们怎么来判别它属于哪种类型?(把预先准备好的小木棍、螺钉、螺母发给学生。
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判定教学要求教学目的: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判定教学重点: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判定教学难点: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判定授课方式:讲授课时:2学时引入新课:曲柄存在的条件: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能作整周回转的连架杆称为曲柄。
而曲柄是否存在。
则取决于机构中各杆的长度关系,即要使连架杆能作整周转动而成为曲柄,各杆长度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就是所谓的曲柄存在的条件。
可将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概括为:1.连架杆与机架中必有一个是最短杆;2.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必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教学过程:上述两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否则机构中无曲柄存在。
根据曲柄条件,还可作如下推论:(1)若铰链四杆机构中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必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a.以最短杆的相邻杆作机架时,为曲柄摇杆机构;b.以最短杆为机架时,为双曲柄机构;c.以最短杆的相对杆为机架时,为双摇杆机构。
(2)若铰链四杆机构中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不论以哪一杆为机架,均为双摇杆机构。
实例:例1:判断图示两个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解:对图(a),有:∵ 30 + 70 > 40 + 55∴ 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
对图(b),有:∵20 + 80 < 40 + 70,且最短杆为连架杆,∴ 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
例2:若要求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问AB 杆尺寸应为多少? 解:1.设AB 为最短杆 即 L AB +110≤60+70 L AB ≤20 2.设AB 为最长杆 即 L AB +60≤110+70 L AB ≤120 3.设AB 为中间杆 即 110+60≤L AB +70 100≤L AB所以AB 杆的取值范围为:0 < L AB ≤ 20,100≤L AB ≤120课堂练习:如图所示的铰链四杆机构ABCD 中,已知各杆的长度分别为:a=30,b=50,c=40,d=45。
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判定的教学设计(机械加工组)课题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判定教材高教版:《机械基础》第二版章节§ 6-1 平面连杆1 学时机构任课教师职称中学一级教师授课班级11 级机械职高班本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中职学生好动),在本次课堂教学中以铰链四杆机构的真实工作情教学设境导入教学内容,提出本次课的工作任务,并以教学载体为主线组织教学,完成工计思路作任务。
学生课前做模型,老师评,课后按所学新知改进模型,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思路。
通过解析教学载体,使学生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
本学习单元内容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一节(112页):§ 6-1 平面连杆机构。
本教材前面五章的内容都是机械零件的静止运动,常用教材分析机构的教学内容需构建运动的思维,是一个由静向动的变化过程,学生应动起来(思维动起来、手动起来)。
教学中第一章中机构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与提升,同时本学习单元内容也为后续常用机构的学习垫定了基础。
知识目标:1、熟悉高、低副接触的运动特点和四杆机构的组成条件。
2、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定条件,了解其应用。
能力目标:1、课前预习并分小组制作铰链四杆机构模型,课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存在的问教学目标题,改进模型。
2、能够判断四杆机构是否存在曲柄?并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四杆机构的型式。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分析问题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做模型,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大胆实践的精神,同时增强同学间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的判别及四杆机构类型的确定。
教学重、教学难点: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判定条件的应用。
难点教学关键:杆件的长度、位置与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关系突破:做模型、动画、课件学生准备:1、知识储备:掌握运动副、构件、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等知识;具备初步分析机构运动特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