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新安镇总体规划精品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8.20 MB
- 文档页数:51
六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一、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二、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三、土地利用结构四、土地资源保护五、土地整理与开发复垦六、重点建设项目规模、布局和规划指标分解七、土地利用分区八、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规划管理,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对农地和非农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促进土地使用者科学、合理、充分、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和中发[1997]1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关于各级政府“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要求,必须对第一轮《六安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1-2000)进行修订。
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的总体目标、基本方针及分区土地利用指导方针,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协调各部门用地需求;分解规划确定的各类用地控制指标,重点是耕地保有量、建设占用耕地控制量及补充耕地量指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区域分布及重点建设项目的布局;合理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及范围,安排好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本规划以1996年为规划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目标年,2000年为近期规划目标年,并展望到2030年。
一、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一)土地利用结构与分布全市土地总面积1840117.36公顷,人均拥有土地资源2855平方米,居全省个地(市)第2位和第4位。
其中农用地1519017.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建设用地190402.96公顷,占10.35%,两者之比为7.98:1,未利用土地公顷,占7.10%。
已利用土地与未利用土地之比为13.1:1。
各类用地结构与分布如下(详见附表一)。
1.农用地结构与分布⑴耕地。
1.规划背景近年来,六安市提出了建设西部生态新区的发展思路,通过不断完善生态体系建设,着力将西部生态新区打造成“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生态新城,努力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宜居、有文化内涵、可持续的城市生活环境。
生态也是生产力,环境更是竞争力,这让新安镇顿时感动眼前一亮。
为抢抓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新安镇适时调整提高集镇规划品位,加速集镇棚户区改造,主动承接西部生态新区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突出“生态、滨水、绿色”特色,中心城市的卫星城镇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
在《裕安区村镇体系规划》中,新安镇在裕安区的城镇职能是工业型、商贸型小城镇。
2.现状概括(一)区位新安镇位于六安市西北部,淠河西岸,距六安市11公里,[1] 与六安市区隔河相望是新安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东邻城北乡,南接六安市区,西连徐集镇,北与顺河镇接壤。
镇域面积74平方公里。
(二)历史沿革新安镇原称西乡集,地势低洼,相传清末一次被洪水淹没后,居民选址重建隹宅,为祈求新建的房屋永久平安,故取名“新安”。
建国初期定名为新安镇,1958年改称为新安公社,1983年体改时,改为新安乡,1984年小城镇建设规划时,改称为新安镇,1992年撤区并乡后仍为新安镇。
(三)人口新安镇建制调整后共有16个行政村和4个街道居委会,2015年镇域总人口8万人,镇区人口2.2万人。
(四)自然资源地面起伏小,大部分为平原地区。
(五)社会经济(六)交通状况现有017县道(六安市区至彭塔乡)穿镇区而过,六单公路(G42沪蓉高速公路东起上海,西达成都)穿境而过,城市西环路经过该镇。
(七)镇域公建及基础设施情况新安镇的文教卫生事业发展亦相当迅速,省级示范高中—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就座落在镇区,除外还有2所公办初中,一所民办初中,以及九华山慧深大师投资500万元兴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期工程已竣工交付使用,镇内现有小学22年,幼儿园6所,在校中学生7000多人,小学生73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
《蓄势发力跃进前行——新安镇吹响工业集中区建设攻坚号角》第一篇:蓄势发力跃进前行——新安镇吹响工业集中区建设攻坚号角蓄势发力跃进前行——新安镇吹响工业集中区建设攻坚号角发布时间:202x-08-28裕安区政府网【浏览次数:142次】【字体: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我要纠错】随着市委、市政府“城市向西拓展着力”和裕安区委、区政府“打好六张牌”战略的深入实施,新安镇区位优势日显凸出。
该镇党委政府紧抓机遇、科学决策,在东关村境内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着力打造区位优越、环境优良的工业项目平台。
但是,东关村属于湾区村,人多地少、房屋稠密,群众对搬迁之后的生活出路等疑虑重重,征迁成本较高,推进难度较大。
“怕难就难、知难不难”,为确保工业集中区建设顺利推进,该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抽调精干力量,制定详细方案,全力以赴打响征迁攻坚战。
摸清征迁底数、备足各类资料。
年初,该镇成立工业集中区建设指挥部,组织人员进组入户,对农户的房屋、附属物、在地青苗和承包土地等进行丈量登记,以户设立档案、制成明细,三次张榜公示,并设立咨询服务窗口,方便群众随时对照比较,接受群众和社会的质疑和监督;同时,对农户人员构成、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等也逐一了解,形成第一手资料,便于在征迁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据统计,一期征迁面积近500亩,涉及农户237户,房屋总面积2.2万平方米。
所有农户对自家征迁补偿的数量和标准都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不少农户认为,此次征迁政策透明、操作透明,基础工作扎实细致,符合群众的心理预期。
借鉴先进经验、形成操作方案。
该镇认真总结和梳理了7月份在河西新区征迁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做群众思想工作的方法措施,镇干部之间开展了广泛交流。
8月14日,该镇又组织涉及征迁工作的镇村干部前往城南镇学习借鉴征迁工作经验,深刻理解了征迁工作要加强领导、坚定信心、扎实作风,要做到四“商”(情商、智商、协商、没商量)并举、四“功”(粘功、泡功、讲功、做功)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