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1(精品).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6.04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次世界大战(1)从容说课本课主要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四大方面,得出战争给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严重灾难,引导我们珍惜和平、热爱和平、关爱人类、关爱全球!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和计划的过程。
“帝国主义争霸世界”是从这个角度讲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形成、演化和激化的过程,在让学生了解这一过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要从各种矛盾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角度来引导,以使学生能从更深刻的背景中寻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搏斗大厮杀。
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历史记忆能力,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涉猎与之相关的更广泛的内容。
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因为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联。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灾难。
能力目标1.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多动手查资料,勤用脑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德育目标1.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2.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方法1.归纳法。
注意历史学科的学习特点,强调历史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2)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2)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3)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七八两个年级的历史知识储备,也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但是完全认清历史事件的本质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好的做法是帮助学生提供素材,教给他们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过程及影响;(2)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难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第一次世界的性质。
教学活动1.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19世纪末,美国南北战争后,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美国经济的发展和“新显然天命论”扩张思潮的泛滥,推动美国势力的向外扩张。
同样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迅速增强,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20世纪初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的状况和趋势,分析其历史成因和影响;学习非欧洲国家的崛起现状,理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上的竞争挑战。
过程与方法:利用投影仪、板书、视频学习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发展情况,以及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欧洲各国后期的军事竟备赛又是怎样发生的?对各国的发展,欧洲局势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历史,了解一战前的世界局势,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操。
2学情分析1进入初三还没有重视起来,,大多数学生抱有下学期再突击政治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2题目出的偏难,选择题学生都答得不错,失分主要在大题,没有把握好难易程度。
3时间分派不合理,一部分学生答完历史以后没有太多的时间答政治,以后教会学生首先了解卷面,做到合理分派时间。
3重点难点重点:分析美国和日本在20世纪初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欧洲优势地位的冲击。
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难点:军事竟备赛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一战的影响。
4教学过程4.1第二学时4.1.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20世纪初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的状况和趋势,分析其历史成因和影响;学习非欧洲国家的崛起现状,理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上的竞争挑战。
过程与方法:利用投影仪、板书、视频学习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发展情况,以及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欧洲各国后期的军事竟备赛又是怎样发生的?对各国的发展,欧洲局势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历史,了解一战前的世界局势,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操。
4.1.2学时重点重点:分析美国和日本在20世纪初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欧洲优势地位的冲击。
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4.1.3学时难点难点:军事竟备赛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一战的影响。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巴黎和会的基本情况,说出凡尔赛体系的形成过程。
理解巴黎和会的本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交流合作中寻找历史的智慧。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历史图片、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学会独立思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上升为理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史实的理解。
学会用讨论法分析历史现象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对凡尔赛体系的性质、作用的正确认识:通过了解中国在两次会议上的遭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励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学习。
2学情分析1、学生普遍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
2、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3重点难点重点:巴黎和会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巴黎和会的本质。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入:通过一段小品,反映巴黎和会前各主要大国为分赃不均和称霸世界而争论不休的内容。
然后提出:一战结束后,战胜国最迫切要做的是什么?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要瓜分战利品,制裁战败国,建立套新的国际秩序。
师:非常正确,今天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它们是怎样实现这些目标的?(导入新课)战争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尽,帝国主义战胜国就急急忙忙召开巴黎和会,战胜国真的是要急于通过这次会议建立永久的和平吗?生:不是!师:正确。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会议的真相。
首先,会议不仅排斥了战败国,就是战胜国之间也不公平,27国参加会议,但操纵会议的是哪些国家?生:英法美3个国家师:近半年的讨论和纷争,最后终于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生:阅读内容,然后互相议论并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最能体战胜国愿望的是殖民地方面的内容。
师:会议不仅对战败国进行掠夺,对战胜国中国也同样进行掠夺。
引出中国山东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播放五四运动视频)这说明什么?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 生:慷慨激昂,议论纷纷。
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根源,三国协约,三国同盟,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通过了解一战爆发前经历的长时间的矛盾冲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在课堂上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阐述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述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由和平与战争引出萨拉热窝事件,回忆一战前世界的开展趋势与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史实,从不同角度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战争的残酷,帮助学生分析战争给世界带来空前灾难,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关注现实,把握未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一战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阻碍了人类的开展与进步,从而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设计一、导入课程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大家还记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哪些吗?〔汽车、飞机……〕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但是,科技也是一柄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将会给人类造成更大的灾难。
今天我们来拍摄一场由于科技开展所带来的人类空前的灾难的影片。
二、新课教学第一幕原因篇—根本原因、导火线镜头一:一战的根本原因展示?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总值、殖民地面积情况表 ?问题:上表反映了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开展的状况,你发现了什么变化?答案: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开展不平衡。
镜头二:两大集团在课文地图中,划出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镜头三:一战导火线1、一战最有可能发生在什么地区?素有什么之称?巴尔干半岛,火药桶。
观看?萨拉热窝事件?影片,答复以下3个问题。
2、一战导火线是什么?萨拉热窝事件。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 1.1.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具体内容包括:1. 20世纪初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以及它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
2. 20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如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英国和法国的相对衰落。
3. 20世纪初世界文化的繁荣,如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的兴起,以及科学革命的推动。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 时间观念:让学生了解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建立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
2.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实证分析能力。
3. 时空观念:帮助学生理解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并能在时空框架下描述和解释这些历史事件。
4. 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5. 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培养爱国情怀,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方面建立了基本的知识体系,具备了一定的历史观念和时空观念。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史料实证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释。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于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可能缺乏直观的认识,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史料来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时空观念。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缺乏深入的理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史料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
在知识方面,学生可能对于20世纪初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他们可能知道一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但可能不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课时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
掠夺。
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帝国主义国家瓜分
完毕。
2、列强军备竞赛
结合军事备战的两幅图片,分析反应的问题?
(在瓜分世界和夺取霸权的过程中,欧洲列强
的矛盾日益尖锐,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
拓展:出示二战时用于战争的新式武器
在军备竞赛的过程中,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成果
被应用到武器研制上,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新式武器
不断被发明出来,增加了军备竞赛的激烈程度。
3、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根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讲述两大军
事集团的概况。
三国同盟:德、意、奥
三国协约:英、法、俄
根据所学,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分析两大军事集
团形成带来的危机?
(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造成国
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
)
学生自己总结课堂小结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
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在瓜分
世界和夺取霸权的过程中,欧洲列强的矛盾日益尖
锐,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并逐渐形成两
大军事集团,加剧了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板书。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3-1-1 知道影响两次世界大战进程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探究战争的起因、性质和后果。
要点提示: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凡尔赛和约》。
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本课三目就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核心,依次勾勒出站前的世界格局、战争的全幅画卷以及战后的“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前一课时基础上,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纷飞的销烟。
教材在描述过程中,将地图、图片等要素有机整合,通过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具体案例,勾画出导致战争爆发的各种因素、战争的进程、战争的特点和结果。
教材最后对战争性质的评价,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战争的残酷。
2.教材结构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感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能够辩证地看待科技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瓜分整个世界的本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全球性的浩劫,培养热爱和平的热情,树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时的重点与难点都在于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是一场列强的掠夺与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这需要从战争的起因与战后对战败国的处置两方面去把握。
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1.设计围绕——史料化、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趣味化(故事化)个别化和协作化、结构化、方法化、情感化”进行撰写2.设计体现“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教学理念教学环节过程设计导入复习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导入环节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找出课的大致框架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时间、参战双方、战场、重要战役、结果等等)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影响4.第一次世界大战感悟爆发原因导火线战争爆发:时间、交战双方主战场及三条战线主要战役结果性质影响七、【板书设计】:。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巴黎和会的基本情况,说出凡尔赛体系的形成过程。
理解巴黎和会的本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交流合作中寻找历史的智慧。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历史图片、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学会独立思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上升为理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史实的理解。
学会用讨论法分析历史现象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对凡尔赛体系的性质、作用的正确认识:通过了解中国在两次会议上的遭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励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学习。
2学情分析1、学生普遍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
2、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3重点难点重点:巴黎和会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巴黎和会的本质。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入:通过一段小品,反映巴黎和会前各主要大国为分赃不均和称霸世界而争论不休的内容。
然后提出:一战结束后,战胜国最迫切要做的是什么?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要瓜分战利品,制裁战败国,建立套新的国际秩序。
师:非常正确,今天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它们是怎样实现这些目标的?(导入新课)战争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尽,帝国主义战胜国就急急忙忙召开巴黎和会,战胜国真的是要急于通过这次会议建立永久的和平吗?生:不是!师:正确。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会议的真相。
首先,会议不仅排斥了战败国,就是战胜国之间也不公平,27国参加会议,但操纵会议的是哪些国家?生:英法美3个国家师:近半年的讨论和纷争,最后终于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生:阅读内容,然后互相议论并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最能体战胜国愿望的是殖民地方面的内容。
师:会议不仅对战败国进行掠夺,对战胜国中国也同样进行掠夺。
引出中国山东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播放五四运动视频)这说明什么?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生:慷慨激昂,议论纷纷。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巴黎和会的基本情况,说出凡尔赛体系的形成过程。
理解巴黎和会的本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交流合作中寻找历史的智慧。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历史图片、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学会独立思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上升为理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史实的理解。
学会用讨论法分析历史现象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对凡尔赛体系的性质、作用的正确认识:通过了解中国在两次会议上的遭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励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学习。
2学情分析
1、学生普遍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
2、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3重点难点
重点:巴黎和会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巴黎和会的本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入:通过一段小品,反映巴黎和会前各主要大国为分赃不均和称霸世界而争论不休的内容。
然后提出:一战结束后,战胜国最迫切要做的是什么?
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要瓜分战利品,制裁战败国,建立套新的国际秩序。
师:非常正确,今天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它们是怎样实现这些目标的?(导入新课)战争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尽,帝国主义战胜国就急急忙忙召开巴黎和会,战胜国真的是要急于通过这次会议建立永久的和平吗?
生:不是!
师:正确。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会议的真相。
首先,会议不仅排斥了战败国,就是战胜国之间也不公平,27国参加会议,但操纵会议的是哪些国家?
生:英法美3个国家
师:近半年的讨论和纷争,最后终于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生:阅读内容,然后互相议论并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最能体战胜国愿望的是殖民地方面的内容。
师:会议不仅对战败国进行掠夺,对战胜国中国也同样进行掠夺。
引出中国山东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播放五四运动视频)这说明什么?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
生:慷慨激昂,议论纷纷。
并得出: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师:补充说明,帝国主义依照上述原则,陆续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和约》构成所谓的“凡尔赛体系”。
生:通过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版图,(媒体展示)明确这个体系作用的地理范围: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师:(通过课件说明)“新秩序”的内涵:它包括帝国主义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分配;对欧洲战败国领土的安排、分割和对中南欧新兴国家领土的安排;以及对战败国的军事和经济制裁的范围和程度等。
师:帝国主义对新秩序能否顺利实施感到不太保险,希望建立一个国际组织来维护这个新秩序,于是国际联盟由此建立。
生:自学确认国联成立的日期、总部地点及宗旨,对宗旨的本质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国联是帝国主义维护战后新秩序的工具。
师:那么,有了凡尔赛体系,再加上国际,是否可以使世界从此天下太平呢?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讨论。
生:结合名人语录展开分组讨论,教师可选择旁听学生讨论10分钟左右,由学生代表总结发言。
师:结合学生的讨论,进行归纳基本观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凡尔赛体系虽然缓和了老矛盾,但又促成了新矛盾。
首先,对德国的严厉制裁及对其殖民地的掠夺,必然激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其次,战胜国之间因分赃不均而产生了新矛盾。
第二方面:国际联盟对于制止侵略和战争的措施十分空洞,缺乏有效约束力,难以维持和平与制裁侵略,这
样凡尔赛体系的一系列条约的确可以看做是帝国主义之间达成的一个休战协议。
但其中却蕴含了诸多新的矛盾,使下一次世界大战成为历史的必然。
活动2【讲授】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实力对比,打破了旧的国际关系体系。
1919年~1922年,英、法、美等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在巴黎和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条约,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的“和平”体系,即凡尔赛体系。
这个体系巩固了帝国主义大国的既得利益,维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暂时和平。
由于这一体系既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和被压迫民族的,又是战胜国之间妥协的产物,因此这一国际关系体系就不可能持久。
20世纪3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危机的加剧和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一系列侵略扩张,逐渐破坏了凡尔赛体系。
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