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写作能力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技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很多学生在写作上存在各种问题,如表达能力不足、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等。
因此,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大量阅读可以丰富词汇量、积累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章,包括文学、科普、新闻等,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并通过阅读课堂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
二、注重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需要经过反复锻炼和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写作训练活动来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写作沙龙、写作展示等,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新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日记、读后感、议论文等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写作形式和技巧。
三、培养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写作能力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即能够对信息进行准确理解和判断。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观点和逻辑,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辨析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不同立场和观点,从而提升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四、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良好的写作氛围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指导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并对优秀作品进行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力。
此外,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交流,让学生学会相互倾听和欣赏,提高写作的效果和质量。
五、借助科技手段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和质量。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教学平台,提供多媒体资源和写作范文,引导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和写作练习。
此外,学生也可以使用在线写作工具和语法检查软件,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培养阅读习惯、注重写作训练、培养批判思维能力、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和借助科技手段等。
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精心指导,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他们的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许多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困难,缺乏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提供良好的写作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写作环境。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写作空间,让学生能够专心致志地进行写作。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写作角落或写作工作室,提供各种写作工具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鼓励多读多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鼓励学生多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
同时,学生也应该被鼓励多写,可以从日记、作文、读后感等形式开始,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三、培养写作习惯写作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设置固定的写作时间,每天让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写作练习。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四、注重写作技巧的培养除了培养写作习惯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写作结构、段落组织、语法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写作讨论和写作分享活动,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五、提供写作素材和题目有时候,学生在写作时会遇到困难,不知道从何下手。
因此,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开展写作。
学校可以组织写作比赛或写作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题目,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六、鼓励创新和表达个性写作是一种表达个性和思想的方式,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展现自己的创新和个性。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七、提供写作评价和反馈写作评价和反馈对于学生的写作提高非常重要。
浅谈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当前,初中生写作文存在着要么无话可写,要么三言两语轻描淡写,要么说假话,说空话、套话的弊端。
这种现象与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要求“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背道而驰。
究其原因,是因为部分语文教师固守陈旧的作文教学观念,没有在作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知识方面进行同步更新,导致学生写作兴趣低下,产生了对作文课的惧怕心理和厌烦心理。
要改变这种现状,语文老师要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入手,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和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
一、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其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
”兴趣是学生作文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活跃、最积极的心理要素,是写作思维能力提高的核心动力。
我们要在作文课上通过激发习作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写”转换为“我要写”,对每次作文课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
当学生把习作当作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的时候,就能充分发挥其潜能,使写作能力持续提升。
具体方式如让学生复述故事、续编故事、游戏作文、周记交流与互评等,使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喜悦,激发他们习作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体现了观察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穿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描写,如实地再现了父亲的衣着、体态和动作,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鲁迅的《孔乙己》,对掌柜和“短衣帮”的语言的细致描写,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们的麻木不仁。
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或使人物栩栩如生,或使景物特征鲜明。
如果作者对描写对象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全凭想当然,就不可能写得这么好。
要求学生描写某个具体对象,比如写“校园的早晨”、“秋天的田野”、“街头即景”、“春夏秋冬的景物”这一类的记叙文,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把自己亲眼所见的景物、景象描述出来,这样不仅能提高写作能力,而且也能增强他们的观察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
一说今天要求写作文,下面就嘘声一片,个个如临大敌,面露灭顶之灾的恐惧表情。
学生们说:“不怕狼,不怕虎,就是害怕星期五。
”因为星期五要写作文。
个别人能勉强交差,大部分人则抓耳挠腮,半天不动纸笔。
即使交来作业,也让老师大跌眼镜,唏嘘不止。
考试结果出来,学生的作文分数普遍偏低,语文成绩上不去,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这是当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尴尬现实,也是我们每个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心口的伤痛。
因此,我们就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留意生活,注意现实不少学生作文远离现实,生编硬套,一篇作文不足三百字,想一句写一句,一个意思反复绕。
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知道,文章是客观世界在人的大脑中反映的产物。
我国的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意思是说,客观事物通过人的感官反映到脑中,产生了思想感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用文字表达出来即为文章。
由此可见,一篇文章的产生要经过“生活感受-酝酿构思-倾吐表达”三个阶段。
因此,作文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就越充实。
正如叶圣陶所说:“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眼界开阔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寻觅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注意积累,灵活运用现在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
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的多了,优秀作品的语言,自己的口头语言,会相互沟通,融会渗透。
时间久了,就在自己的写作中反映出来。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谈一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广大同行共同商榷。
一、教会学生观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观察是人们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口,是人们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
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平时注重观察生活,在观察中感受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鸟叫蝉鸣、风云变化、日出日落。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
在观察时注意观察他们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同时你还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体会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随时将看到的想到的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
观察过程中要注意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更加深刻、更加独到,视野才更加开阔。
更为重要的是,你要运用好你的“烂笔头”。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接触的人很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将他们记下来,这样就会使每天观察到的所见所闻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因此你要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把自己在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感想和见闻有选择地、真实地记录下来,这些素材就是你写作文的源头活水、青砖瓦砾,因为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只有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写作能力成为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呢?一、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
英语思维方式与汉语思维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学生在写作时会面临着转换思维方式的挑战。
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多听、多读、多写和多说的方式进行培养。
学生可以通过听英语音频、阅读英语文章、写英语作文以及口语练习来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十足的写作题目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赛课、写作比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价值。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
三、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除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才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写作技巧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进行分析和训练,教导学生如何在写作中运用逻辑推理、修辞手法以及丰富的词汇等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提供写作范例和反馈提供写作范例和及时的反馈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优秀的写作范例,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学习优秀范例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师还需要及时给予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写作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浅谈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摘要: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双减”工作的落实;为了解决学生对作文的排斥。
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解决学生作文问题的办法。
这些办法简单有效,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操作。
对于农村教师来说,由于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只能采用不同的教学智慧和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观察阅读评价双减工作的不断推进,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
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建立文化自信,坚持五育并举,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世界,结合平时的语文学习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发挥想象力,随时随地记录生活,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动,将点点滴滴记录在册。
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从多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和进取精神。
一、细心观察,叙述实感。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抓住生活中的细节进行描写。
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只要仔细观察,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这样的文章才能做到说真话、诉真情、才能打动读者,产生共鸣。
所以提倡作文走进生活,让学生觉得写作并非难事。
它就像使用筷子一样,只要天天动笔,乐于表达,看起来难其实天天去做就会很容易。
这样就渐渐打消学生的畏惧心里,例如学生经常写生活中生病打针这件事,那就从细节入手,从看到药棉的视觉、闻到药棉的嗅觉、接触药棉的触觉写起,再到整个打针过程医生张弛有度的动作、学生紧张的神态、家长安慰的语言、自己怕痛的心理的细节都写出来,抓住细节学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重点突出,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训练学生不但不喊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反而描写的更形象、更生动,叙述的事件更具体了。
2、用背景资料衬托、定格感人瞬间。
有些事情是身边经常发生的、司空见惯的,直接写出来会显得空洞乏味,没有表现力。
然而将这些事件置于特殊的背景之下,将感人的瞬间定格,就会变得感人至深。
如《背影》一文,作者将父亲买橘子的瞬间定格,极力描述父亲此时艰难的背影。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写作能力
作文一直是中学生最头痛的大问题,很多学生谈文色变,讨厌作文、畏惧作文在学生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但是,作文的成败决定着语文成绩的高低,更决定考生一生的命运,所以越来越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
作文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伏案评判,收效甚微;喊破嗓子,置若罔闻。
本来繁重的教学胆子,又加上沉重的包袱,步履维艰。
要想使学生从作文的苦恼中解脱出来,要想使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变为现实,要想使教师卸下沉重的负荷,就要对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断进行探索,寻找提高写作水平的新途径。
一、调动学生情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先决条件
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特殊的最活跃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别林斯基说:感情是诗的天性的最重要动力之一,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
写诗如此,作文也如此。
巴金在《家》中曾写到:我仿佛在和这些人一块儿受苦,和这些人一块儿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人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
倘若巴金缺乏情感,又怎能如此身临其境,可见具有丰富的情感对培养写作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呢?美国教育家华勒·B·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这说明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
教师要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音符跳动起来,奏出华美的乐章。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对父爱歌颂的淋漓尽致。
教学中教师要点拨学生,你的父母对你有哪些关心之处,是冰雪路上父亲送你上学重重摔了一跤让你动情,还是生病时妈妈双手端上的一碗冒着热气泛着油花的面汤让你含泪。
让学生写一段自己感受最深的文字,情到浓时自然涌。
教师要从多方面激活学生的情感,让沉睡的情感苏醒过来,织出五彩锦缎。
一位教师针对有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乱倒剩饭剩菜的现象,在其赠言中写到:丢一个馒头,等于抛弃了父母的爱心,积几分钱币等于积攒了艰苦穿艰苦创业的精神。
这位教师在小事上不忘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
激活了情感,学生理解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中学生用情感去体验生活。
二、摘录积累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
从课本上学生认识了栩栩如声形象鲜明的人物,如:愚昧木讷的润土,勇敢纯真的荷花,满身猪油的胡屠户等。
但中学生要陶冶情操,提高人文修养,积累生活经验,洞察社会人生,书本上的这些内容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我们知道“书籍是引领我们驶向知识海洋的船帆”,所以中学生应通过书籍这一桥梁与巴尔扎克、普希金结识,与鲁迅交谈,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要求中学生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所以中学生亦应广泛阅读,并且边读边摘录精彩片段,成语俗语,名言警句,积累材料,为写好作文奠定基础。
例如:有位学生在阅读《蝴蝶的金翅膀》一文时摘录了这样的语句:“只要略加观察,闪过我眉宇的慌张,就会袒露无疑”,“他的脸色如白垩纪的土壤般,神经也如震后的公路般扭曲”,“我的心早已哭得滂沱”。
这些语句的描写,观察细致、形象、逼真,这位学生通过摘录的语句积累了材料,充实了大脑,并在写作中学会巧妙运用及模仿,其作文水平迅速提高。
一位学生看完2002年的中考语文试卷,对其中一篇记叙文《木笛》精彩内容做了摘录:“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木笛的声音悲凉隐忍,有如脉管滴血”,这些佳句令人心悦诚服,如能长期坚持积累,学生既开阔了思路又增长了见识。
一些富有哲理的佳句就会顺着笔尖流淌出来。
如学生在《把握青春》一文中写出:把握青春就是追逐太阳的壮烈,而不是守侯月亮的缠绵,书写青春的最佳墨汁莫过于拼搏。
在《品味人生》一文中写到:知了声激起了夏的脉搏。
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源于大脑的用自己纤细的笔尖刻描出的精美语句,可见摘录语句确实让中学生大开眼界,借“他山之石”可以攻自己作文世界的“美玉”,由模仿到学会创新不失为通往成功写作的捷径。
三、教师的指导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点金石
学生针对一个题目可以信手拈来很多材料,但怎样安排材料才能新颖别致,怎样组建结构才能引人入胜,需教师指导。
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如果教师适时指导会让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教师要从文章的拟题、文章的首尾、建筑结构、立意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别致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巧用修辞拟题。
如“在心中架一座彩虹”“映日荷花别样红”等题目,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方法,优美而富有文采。
2.借用歌词拟题。
如用“晴天、阴天、雨天”为题讲述自己在生活中遭遇的种种误会。
这类题目活泼风趣,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
3.转换角度拟题。
有时从反面或侧面思考,拟出的题目会更加新颖脱俗,
如“下周我不回家”“没有梦想的日子”等。
扮靓文章的首尾,会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开头可以选择恰当的形式,新颖而不做作。
可以用一小段名人明言或诗句等统领全篇内容;也可以精心设计一组优美的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将其作为开头,以增加文章的美感;还可以将文章的线索提炼为几个词语,放在文首画龙点睛等。
结尾可以以人物的感悟结束全文,可以在一曲美妙的音乐中退场,或者定格式的戛然而止,还可以来一段后记或尾声。
文章的建筑美会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板块式文章类型,如:序数串珠式、空格断块式、日记连缀式、年号分段式、记者访谈式、多幕剧式、小标题排列式、诗词串联式、镜头组合式等。
镜头组合式即用一个镜头依次标号组合这种结构形式除了内容明朗、线索清晰外,还有一个优点是不但段落整饬分明,而且能使主题表现角度新颖。
立意高远写作技巧更胜一筹。
意高文胜,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它是一篇文章价值大小、得失成败的决定因素。
所以古人认为“意”是“一本所系”、“一身之主”。
“诗以文美,命意必善”,所以写文章就当意在笔先,才能立意高致,才会文思畅达,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学生写作往往偏离中心,这就要教师多加指导紧扣中心选材。
近年来,语文考试中的作文,由命题作文转向话题作文、材料作文。
更加强调作文的开放性、个性化,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发挥其创造性。
要写出高水平的文章需要有扎实的写作功底,平时我们就应该从以上三方面入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