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相关问题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24.44 KB
- 文档页数:2
工伤与人身损害赔偿并存的双重赔偿的法律依据在工作场所中,工伤和人身损害是两个常见的法律问题,由于其相似的性质,很容易引发双重赔偿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工伤和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并分析这种双重赔偿的可能性。
工伤和人身损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工伤通常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或职业病导致的身体伤害。
而人身损害则更广泛,包括非工作相关的个人伤害,如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
尽管它们涉及到不同的背景和环境,但在某些情况下,受害人可以同时寻求工伤和人身损害赔偿。
工伤赔偿主要依据劳动法和相关法规而来。
根据劳动法,雇主应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如果员工在工作期间受伤,雇主有责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工伤赔偿可以包括医疗费用、工资损失、伤残补助和残疾金等。
在工伤赔偿中,责任主要由雇主承担。
雇主可以购买工伤保险来转嫁一部分风险。
与此同时,法律也规定了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和原则。
根据侵权责任法,人身损害赔偿主要分为财产损失和非财产损失两个部分。
财产损失包括医疗费用、护理费用、交通费用等,非财产损失则包括精神痛苦、丧失劳动能力、家庭关系破裂等。
不同于工伤赔偿,人身损害赔偿强调的是侵权者的过错和责任。
赔偿金额通常由双方协商或由法院判决。
双重赔偿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
例如,如果一个员工在工作期间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了身体伤害,他可以同时寻求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
在这种情况下,他可以向雇主申请工伤赔偿,同时也可以向事故责任人要求人身损害赔偿。
然而,双重赔偿并非总是可行的,因为法律通常禁止受害人获得重复的赔偿。
为了解决双重赔偿的问题,法律规定了一些原则和方法。
首先,受害人应该从原则上选择一种途径来寻求赔偿。
如果他选择了工伤赔偿,他就不能再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反之亦然。
其次,如果受害人已经获得了一方面的赔偿,他必须通知另一方并返还这部分赔偿金额。
最后,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允许双重赔偿,以防止不当的双重赔偿。
工伤赔偿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对照表工伤赔偿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对照表本文档旨在对比工伤赔偿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并进行详细分析。
下面将对两者的相关内容进行细化介绍。
一、工伤赔偿标准1. 工伤赔偿的定义:工伤赔偿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因工作相关原因受到损害时,用人单位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补偿金。
2. 工伤赔偿范围:a. 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等;b. 伤残赔偿金:根据劳动者伤残程度确定;c. 丧葬费:根据劳动者死亡原因确定;d. 动态补偿金:根据受害劳动者伤残程度或病情加重而支付的一次性补偿金。
3. 工伤赔偿标准:a. 伤残赔偿金标准:根据伤残程度确定,可根据《劳动能力鉴定办法》进行评定;b. 丧葬费标准:根据工伤死亡原因确定,可参照当地相关标准;c. 相关费用报销标准:根据实际费用支出确定;d. 动态补偿金标准:根据劳动者伤残程度或病情加重等因素确定。
二、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标准1.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的定义: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是指个人在生活、工作或社会活动中因他人的过失或侵权行为造成人身伤害,受害人可以向侵权人请求相应的经济赔偿。
2.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范围:a. 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等;b. 精神损害赔偿金:因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困扰而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赔偿金;c.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伤害的严重程度、治愈期限等因素确定。
3.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标准:a. 诊疗费用标准:根据实际费用支出确定;b. 住院伙食补助费标准:根据当地相关标准确定;c. 精神损害赔偿金标准:根据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程度和严重程度等因素确定;d.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金标准:根据受害人伤害的严重程度、治愈期限等因素确定。
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1. 《劳动能力鉴定办法》相关文件;2. 《工伤赔偿法》相关法律文件;3.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案例参考资料;4. 工伤赔偿案例参考资料。
工伤赔偿问题与解决方案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因非正常原因导致的身体或精神损失,由此引发的种种问题直接威胁着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生存、权利及尊严。
对于工伤的产生,很多时候都是劳动者身体本身的问题或是某一方企业或者个人造成的问题。
因此,为了维护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权益,明确企业、工伤患者等各方的责任,关于工伤赔偿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伤赔偿合法性及涉及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工伤赔偿是双方共同应尽的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卫生,预防职业危害,防止事故,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用人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赔偿因此受到损害的劳动者的损失:(一)未履行安全生产的义务;(二)未设置符合国家安全生产规定的安全防护设施;(三)未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四)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五)未配备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同时,工伤赔偿产生亦离不开众多的问题。
比如,工伤患者的权益在面对保险公司赔偿时经常会出现的缺失、不公等。
另外,保险公司的赔付处会依据不同的因素来测量赔偿范围及金额等。
这些种种导致了劳动者对于工伤赔偿的权益并未得到切实的保障,而实际赔付和没收费用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
二、工伤赔偿优化措施1、政策法规尽早出台-----政策性的文件通常要具备严谨、可行性高、有效性显著等特点。
面向就业,政府要在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建立食宿、出行支出、保险、休务费用等方面的保障机制,确保劳动者配备健康保险的均等性,保护劳动者在取得劳动者报酬、医疗保障等权益时受到保护。
2、加强教育理念-----要加强劳动保障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劳动人民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能力,助力他们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加强风险识别方面,要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和渠道,对劳动者进行防范风险和应对风险的知识宣传。
工伤赔偿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对照表工伤赔偿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对照表1.引言本文档旨在比较工伤赔偿和普通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并提供相关法律名词的解释。
其中,工伤赔偿是指在工作场所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导致的损害进行赔偿,而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是指在非工作场所发生的事故或事件导致的损害进行赔偿。
2.工伤赔偿标准工伤赔偿标准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标准分类:2.1 公式计算某些国家或地区采用公式来计算工伤赔偿金额。
这些公式通常基于被害人的薪水水平、工作年限和伤残程度进行计算。
2.2 最高限额有些地方规定对于工伤赔偿,单次赔偿金额不得超过一个固定的金额。
这个金额通常与工伤事故的严重程度相关。
2.3 医疗费用、丧葬费等工伤赔偿通常也包括医疗费用、丧葬费用等。
这些费用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
2.4 误工费、生活费等一些国家或地区还规定工伤赔偿应包括误工费、生活费等。
这些费用旨在弥补受害人因工伤而造成的工作及生活上的损失。
3.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多数是根据责任法来确定的。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标准分类:3.1 经济损失普通人身损害赔偿可能包括经济损失,如医疗费用、误工费等。
这些费用一般根据实际损失的大小进行计算。
3.2 精神损失在某些情况下,普通人身损害赔偿也会包括精神损失的赔偿。
精神损失的标准可能因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
3.3 痛苦与苦难某些国家或地区还会对普通人身损害进行痛苦与苦难的赔偿。
这种赔偿标准通常是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来确定的。
4.附件本文档的附件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案例分析以及具体赔偿计算表格等。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工伤赔偿工伤赔偿是指在工作场所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导致的损害进行赔偿。
5.2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是指在非工作场所发生的事故或事件导致的损害进行赔偿。
5.3 相关法律名词及注释请参考附件中的法律法规。
附件:- 《劳动法》- 《工伤保险条例》- 《人身损害赔偿法》- 《民事诉讼法》- 工伤赔偿计算表格- 案例分析:工伤赔偿 vs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
工伤赔偿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对照表工伤赔偿是指在工作场所发生意外事故造成劳动者身体受到损害,雇主根据法律规定需要承担的赔偿责任。
而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是指在日常生活、交通事故等非工作场所发生的意外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为了弥补受伤者的损失,法律规定了赔偿标准。
本文将工伤赔偿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进行对照,以便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一、赔偿责任主体对比工伤赔偿:雇主作为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的赔偿责任主体,依法对受伤劳动者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造成人身损害的责任主体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可能为肇事者、交通事故责任保险公司等。
二、受伤人身份对比工伤赔偿:受伤人是在工作场所从事劳动工作的劳动者。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受伤人可以是任何人,包括工作人员、学生、儿童等。
三、赔偿范围对比工伤赔偿:1. 医疗费:a. 工伤赔偿:雇主负责支付劳动者因工伤产生的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手术费、药品费等。
b.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肇事者或者交通事故责任保险公司负责支付受伤人的医疗费用。
2. 劳动能力损失补偿:a. 工伤赔偿:根据工伤程度和劳动者收入水平等因素,支付一定比例的工资补偿。
b.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根据受伤人的损失程度和收入水平等因素,支付一定比例的赔偿金。
3. 护理费:a. 工伤赔偿:根据工伤程度和劳动者需要护理的时间等因素,支付一定比例的护理费用。
b.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根据受伤人需要护理的时间等因素,支付一定比例的护理费用。
4. 残疾赔偿金:a. 工伤赔偿:对于因工伤造成残疾的劳动者,支付一定比例的残疾赔偿金。
b.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对于因意外事故导致受伤,造成残疾的人,支付一定比例的残疾赔偿金。
5. 死亡赔偿金:a. 工伤赔偿:对于因工伤事故导致死亡的劳动者,支付一定比例的死亡赔偿金给其家属。
b.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对于因意外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支付一定比例的死亡赔偿金给其家属。
四、赔偿标准对比工伤赔偿:工伤赔偿标准根据工伤程度和劳动者收入水平等因素进行计算,具体金额比较复杂,按照最高住院费用、手术费用、治疗费用等项目进行统计赔偿。
工伤赔偿人身损害工伤赔偿是指在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而受到的人身损害,由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的一种制度。
在劳动者因工受伤或患病时,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责任,支付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伤残津贴等赔偿金。
以下是对于人身损害的工伤赔偿的一些探讨。
一、工伤认定工伤认定是指对于劳动者的人身损害是否属于工伤进行认定的过程。
根据《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是指在工作期间,因工作而受到的事故伤害、职业病或者突发职业病。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时将工伤事故发生的情况报告有关部门,并安排医疗救治。
有关部门应当对工伤事故的成因、伤害程度进行调查,对于符合工伤认定标准的,应当及时认定为工伤。
二、赔偿标准工伤赔偿的标准主要包括医疗费、伤残津贴、工亡赔偿金等,具体标准根据劳动者的伤残程度和所在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医疗费包括治疗费、住院费、生活费等,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支付劳动者在医疗期内的相关费用。
伤残津贴是指在劳动者因工受伤或患病经医疗鉴定,其劳动能力减少10%以上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的标准支付一定的津贴。
工亡赔偿金是指劳动者因工作受到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定的补偿金。
三、赔偿程序劳动者在发生工伤后,应当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并尽快就医。
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劳动者及时就医,保障其治疗权益。
医疗治疗结束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伤残评定。
评定结果作为劳动者的伤残程度的证据,据此支付伤残津贴。
如果劳动者因工受伤导致死亡,家属可以申请工亡赔偿金。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家属的申请,及时进行赔偿。
综上所述,工伤赔偿是一项重要的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制度,对于劳动者的人身损害提供了相应的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支付医疗费、伤残津贴、工亡赔偿金等赔偿金,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劳动者在发生工伤时应当及时报告,并配合用人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赔偿程序,维护自身的权益。
工伤赔偿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项目与标准对照表工伤赔偿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项目与标准对照表1. 项目A:医疗费用- 工伤赔偿标准:根据工伤保险规定,工伤医疗费用按照实际发生费用进行赔偿。
-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普通人身损害的医疗费用由责任方承担,理论上也应按实际发生费用进行赔偿,但可根据具体案件进行协商。
2. 项目B:护理费- 工伤赔偿标准:工伤护理费按照被抚养人失去劳动力的程度,由保险机构按月给付一定比例的工资进行赔偿。
-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普通人身损害的护理费用可根据具体案件协商确定。
3. 项目C:交通费- 工伤赔偿标准:工伤患者因治疗需要产生的交通费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赔偿,通常按照实际费用提供报销。
-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普通人身损害的交通费用由责任方承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商赔偿。
4. 项目D:误工费- 工伤赔偿标准:根据工伤保险规定,工伤患者因工伤导致的误工期间,可按一定比例获得工资作为赔偿。
-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普通人身损害的误工费用由责任方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赔偿,可以协商确定。
5. 项目E:人身痛苦赔偿金- 工伤赔偿标准:工伤患者因工伤遭受人身痛苦可获得人身痛苦赔偿金,赔偿金额根据伤情评定及相应标准进行确定。
-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普通人身损害导致的人身痛苦可由责任方承担赔偿,赔偿金额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协商。
6. 项目F:残疾赔偿金- 工伤赔偿标准:工伤患者因工伤导致的残疾可获得相应的残疾赔偿金,赔偿金额根据伤情评定及相应标准进行确定。
-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普通人身损害导致的残疾可由责任方承担赔偿,赔偿金额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协商。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工伤保险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 工伤保险: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工伤或职业病时提供医疗、护理、康复、残疾赔偿和身故抚恤等保障。
2. 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指在非工作环境中,个人因他人行为或事故导致身体受到损害而获得的赔偿。
人身损害赔偿与工伤赔偿的赔偿标准模板一:学术论文风格1. 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2. 人身损害赔偿的赔偿标准2.1 人身损害的定义2.2 人身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2.3 人身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2.4 人身损害赔偿的具体标准2.4.1 医疗费用赔偿标准2.4.2 误工费赔偿标准2.4.3 残疾赔偿标准2.4.4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3. 工伤赔偿的赔偿标准3.1 工伤的定义3.2 工伤赔偿的基本原则3.3 工伤赔偿的计算方法3.4 工伤赔偿的具体标准3.4.1 医疗费用赔偿标准3.4.2 误工费赔偿标准3.4.3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赔偿标准3.4.4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赔偿标准4. 结论4.1 人身损害赔偿与工伤赔偿的异同4.2 对赔偿标准的建议附件:相关法律文件、赔偿标准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 人身损害:指因他人的过错或者其他不法行为导致的身体伤害或精神伤害。
- 工伤: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导致的身体伤害或职业病。
模板二:新闻报道风格人身损害赔偿与工伤赔偿的赔偿标准人身损害和工伤是社会中常见的问题,为了保护被损害者的合法权益,司法机构制定了赔偿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身损害赔偿和工伤赔偿的标准,并提供相关法律名词的注释。
1. 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是根据受害者的损失情况进行衡量和计算的。
主要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等。
1.1 医疗费用赔偿标准受害者的医疗费用应由责任方承担,具体标准包括基本医疗费用和其他必要费用。
1.2 误工费赔偿标准受害者因受伤而不能工作时,应按照一定的比例得到工资的赔偿,赔偿期限也有所规定。
1.3 残疾赔偿标准根据受害者的残疾程度,赔偿标准涉及赔偿金的数额及其支付方式。
2. 工伤赔偿的标准工伤赔偿标准与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相似,但通常涉及到更具体的工作环境和伤害类型。
2.1 医疗费用赔偿标准与人身损害赔偿相同,受伤工人的医疗费用应由雇主或保险公司承担。
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是否冲突很多劳动者在工作的过程中遭受了身体受伤,按现行的规定,如果是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是可以同时申请工伤和人身损害的赔偿的,这两个并不冲突的,不过医疗费的部分,不可以双重享受的。
那么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是否冲突呢?接下来我就来为大家解答。
一、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是否冲突劳动者人身权受到第三人侵害的同时又被劳动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的,劳动者可以分别提起侵权损害赔偿之诉及申请工伤保险赔偿仲裁,但部分项目重复的只能得到一份赔偿。
按照法律规定,工伤纠纷对劳动者的伤害事实、工作年限以及工资标准有争议时,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即举证倒置。
用人单位举证不能的,就直接采信劳动者的主张。
一般人身伤害案件,受害者对自己的伤害以及工资标准由受害人自己负举证责任,受害人举证不力的,就要承担不利的后果。
二、工伤与人身损害赔偿区别有哪些1、发生的基础关系不同工伤的前提是劳动关系,这里的“劳动关系”是法律特有概念,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劳动,是适用劳动法律的关系。
人身损害却是一般的雇佣、帮工、承揽过程中的发生的身体损害。
2、赔偿标准不同工伤案件没有城镇和农村居民之分;一般来说,工伤的赔偿数额高于人身损害赔偿。
一般人身伤害案件要根据城镇居民或者农村居民计算赔偿标准。
3、适用法律不同工伤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及配套劳动法规调整。
一般人身伤害案件适用《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及人身损害司法解释。
法律依据:《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
”在工伤赔偿中,5-10级伤残的伤者,在解除劳动关系后,二次手术费等后续治疗费一般都由伤者自己来承担。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解答的关于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是否冲突问题的相关法律知识内容了,综上所述呢,我们可以了解到劳动者人身权受到第三人侵害的同时又被劳动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的,劳动者可以分别提起侵权损害赔偿之诉及申请工伤保险赔偿仲裁,但部分项目重复的只能得到一份赔偿。
工伤赔偿标准和人身损害保险
工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因公受伤、患病或死亡。
对于工伤事故,雇主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此时,工伤赔偿标准就显得非常重要。
工伤赔偿标准是根据受害人的伤情程度、工作年限、职业等级等因素综合计算出来的,包括伤残赔偿、医疗费用、误工费等。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雇主应当按照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
支付工伤保险费,用于支付工伤赔偿金。
除了雇主的责任,个人也可以通过购买人身损害保险来获得保障。
人身损害保险是指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因自己的意外事故或疾病导致身体受到伤害或死亡时,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向被保险人或其指定的受益人支付保险金。
人身损害保险的赔偿范围包括意外伤害、疾病、残疾和死亡等,赔偿金额根据不同合同的约定而定。
购买人身损害保险可以有效地保障个人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特别是对于从事高风险职业、经常出差等人士来说,更应当加强保险意识,购买适当的保险产品。
综上所述,工伤赔偿标准和人身损害保险都是保障个人和家庭安全的重要方面。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当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做好保险准备,以应对突发意外事件。
- 1 -。
工伤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相关问题介绍
工伤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
许某于2013年5月起在沈某的企业上班。
2013年8月6日,许某在工作中被机器轧伤了右手。
由于伤情严重,前后共耗时一年多才完成治疗。
治疗前期,沈某垫付了医疗费用,但后期的医疗费用经许某多次催要,沈某才于2014年8月9日支付。
今年9月,许某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却被告知因超过《工伤保险条例》所规定的时限,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那么,劳动者错过了工伤认定申请期限是否就没有救济途径了?
《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第2款规定,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期限(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由此可见,工伤职工本人申请工伤认定的时效期间为1年。
超过该期限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再受理。
当然,如果因有合理事由而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该期限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条规定:“由于不属于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自身原因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申请期限内。
有下列情形之一耽误申请时间的,应当认定为不属于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自身原因:(一)不可抗力;(二)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三)属于用人单位原因;(四)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登记制度不完善;(五)当事人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申请仲裁、提起民事诉讼。
”
本案中,许某发生工伤事故的时间为2013年8月6日,而在今年9月才申请工伤认定,如果不存在上述合理事由,就已超过了法律规定的1年申请期限,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已经无能为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许某就没有其他救济途径了。
许某可以选择提起侵权损害赔偿之诉。
可惜的是,人身损害赔偿也受1年诉讼时效的限制。
因此,工伤认定申请因超过申请期限不被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侵权赔偿诉讼超过诉讼期限一般也不会被法院受理。
从本案来看,存在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许某仍然可以提起人身损害赔偿之诉。
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沈某于2014年8月9日支付许某后期医疗费用,属于同意履行义务,1年的诉讼时效因此而中断,自2014年8月10日起重新计算1年的诉讼时效期间,因此许某可以在2015年8月10日前提起人身损害赔偿之诉。
需注意的是,工伤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在责任划分方面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一旦通过工伤认定,不论劳动者有无过错,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第4款规定,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1款规定的时限内(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而侵权赔偿,如果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存在过错,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另外,在伤残定级、赔偿标准上工伤案件和侵权案件也有所不同。
就本案来说,许某现在过了申请认定工伤的期限,虽然可以提起侵权赔偿之诉,但因许某本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所以无法获得全额赔偿。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劳动者在发生工伤后,误以为得在治疗结束后才能维权,结果因超过法定期限而难以维权。
在遭遇工伤事故后,如果单位未主动申报工伤,劳动者本人应及时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申请,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文章来源:律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