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18
关于加快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整改措施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支出不均衡成为了制约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加快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步伐,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
我们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城乡义务教育经费的总量。
政府应当把教育投入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增加教育经费的比例,确保每个学校都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同时,要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防止教育经费被挪用或浪费。
我们应该优化教育经费的分配机制,确保城乡之间的公平。
当前,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因此,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育经费的分配比例,重点支持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我们还应该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监督,确保资金用于切实改善教育条件。
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建立健全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教育经费的滥用和浪费行为,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
我们还需要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设施的建设投入,修建更多的学校和教学楼,改善教室条件,增加校园设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
我们还可以加强城乡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通过组织教师培训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城乡教育的需求。
加快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整改措施包括增加财政投入、优化经费分配机制、加强经费使用监督、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教师培训水平等方面。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机结合,才能够真正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平等优质的教育资源。
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摘要】义务教育经费是开展义务教育的物质基础。
然而,现如今,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证机制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正视这些问题,并且找到合理、科学的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措施。
本文主要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且又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成效问题措施一、前言由于义务教育经费是顺利开展义务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战略,这样一来,义务教育的经费大多数来自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
然而,由于我国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量偏少,从而导致教育结构的不科学,义务教育受经费的困扰,直接制约了我国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取得了诸多成效(一)大大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首先,免除所有的学杂费。
从2006年开始,我国西部地区开始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而从2007年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也实施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用。
学杂费由国家和地方分配比例来承担。
其次,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教科书。
经费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也可以建立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根据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比例,合理安排资金。
再次,提供多种经费补助。
例如: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住宿费用。
上述这些优惠政策,为众多百姓带来更多福利,从而大大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二)确保学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颁布新的教学机制后,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减免补助的政策,从而真正解决了发展较落后的山区学生上学贵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不再负担不起学费而辍学,有效降低学生辍学率。
现如今,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经济困难的学生,既能满足学生上学的需求,又能在较好的学校学习,维护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三)减少教育乱收费的现象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后,不仅免除了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而且也免除了学生的住宿费用,这样一来,仅有的收费项目就是代收作业本费,这样一来,减少了学校乱收费的现象,同时也使得举报乱收费的项目也有所降低。
经费保障督导调研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发表一篇题为《经费保障督导调研》的发言稿。
本次发言旨在就如何保障经费持续、稳定的投入进行督导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我们也不可忽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其中,经费保障问题是制约事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只有解决好经费问题,才能保证事业的顺利推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
一、当前经费保障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存在着经费保障不足的问题。
首先,许多公立学校的经费支出仍然不能满足教育事业的需要,教师的工资待遇不高,并且缺乏教育设施的改善。
其次,在医疗卫生领域,公立医院的医疗设备更新、卫生防疫工作和医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经费都相对不足。
再者,在科学研究领域,虽然我国的科研实力逐渐提升,但在经费保障方面还存在不足。
最后,在农村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工作等方面的经费也不足,制约了农民和贫困地区居民的发展。
二、影响经费保障的原因分析经费保障不足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资金分配不合理:当前,政府的资金分配主要还是以中央财政预算为主,而地方层面的资金分配相对较少,导致各个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差距较大。
2. 基层财政压力过大:由于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仍然侧重于基建项目,导致其他领域的经费保障不足。
3. 部门之间的不协调:在一些涉及多个部门合作的事项中,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晰,造成了经费的浪费和不足。
4. 监管不严:在一些政府采购和项目招标等环节,由于监管不严,导致了一些经费被滥用或浪费。
三、加强经费保障的措施和建议为了解决经费保障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1. 制定相关政策: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各部门的经费支出标准,保障经费的合理分配。
2. 增加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医疗、科研等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待遇,改善设施和条件。
义务教育资金整改报告一、整改背景义务教育的发展在21世纪得到了快速推进,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
一些投入不规范、管理不严格的现象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此,我们对义务教育资金进行了全面的整改,旨在促进义务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高义务教育的教育质量。
二、整改目标1.建立科学的义务教育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2.对义务教育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体系进行改进,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规范化;3.确保义务教育资金的合理使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整改措施1.制定实施义务教育资金管理规范。
要求各级政府、义务教育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遵循义务教育资金管理规范,实施资金精细化管理,明确资金用途,促进资金使用透明化,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
2.加强对义务教育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要求各级行政部门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资金监管机制,建立信息公开渠道,加强对义务教育资金使用的监管和评估,确保义务教育资金使用的公正和透明。
4.完善义务教育资金使用程序。
四、整改效果经过整改,义务教育资金管理和使用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改善。
义务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公平的配置,教育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义务教育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体系得到了完善,义务教育资金使用程序不断优化,有力地保障了义务教育资金的有效使用。
五、下一步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义务教育资金改革,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用资金模式,加大对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的资金保障力度,继续落实义务教育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的方针。
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强对义务教育资金的监管和管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资金使用程序,确保义务教育资金使用的公正和透明。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中国的义务教育将会迎来更加繁荣发展的新时代。
六、对义务教育资金管理的思考义务教育资金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不能简单地建立一套制度和标准来管理和分配资金,必须考虑到其本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管理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义务教育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和使用方式,促进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教育政策性投入落实情况汇报一、背景和概述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农村地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一系列的经费保障机制和教育政策性投入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具体内容和教育政策性投入的落实情况。
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经费投入、财政补助和学生资助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以下是具体内容:1.中央政府经费投入:中央政府将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农村义务教育,保障农村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资源。
这些经费主要用于改善农村学校教学设施、培训农村教师、提供学生资助等方面。
2.地方政府经费投入:各地方政府也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充分投入。
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育经费分配方案,保障农村学校的基本教育经费。
3.财政补助:为了进一步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财政部门对农村学校进行财政补助。
这些补助主要用于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提升教师待遇、购买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
4.学生资助:为了帮助农村家庭负担学生教育费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助学金、生活补助、免除学杂费等,旨在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鼓励他们送子女上学。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和落实,有效提高了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为农村学生接受优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教育政策性投入落实情况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落实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执行。
以下是教育政策性投入的落实情况:1.资金落实: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充分考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政府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师资保障:政府对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和管理,确保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过硬。
同时,政府加大对农村教师的薪酬和福利保障,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水平。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调研报告
报告摘要:
本次调研主要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总体上还比较薄弱。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财政收入有限,导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够充裕。
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教育经费更加紧张。
其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渠道不畅。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经费保障渠道不足,导致教育资金分配不均,一些地区的教育经费得不到有效利用。
再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并且存在着一定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问题。
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最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不透明问题需要解决。
在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存在不透明、乱花教育经费等问题,需要建立相关监督机制和制度,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确保经费的充足性。
二是优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渠道,加强财政分配机制,提高教育经费的效益。
三是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确保教育经费保障的稳定性。
四是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监督,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和制度,确保教育经费的透明度和合理使用。
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相信可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情况,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加快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整改措施城乡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育公平,也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整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问题。
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存在的问题当前,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投入不足、不平衡等。
在一些贫困地区,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经费投入差距较大,导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进一步加剧了教育不公的现象。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政策制定不完善,未能充分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和教育需求的多样性。
其次,资金使用效率低,部分地区存在教育经费浪费、挪用等现象。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制约了教育经费的投入。
三、整改目标与措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整改目标和措施。
首先,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城乡义务教育经费的充足和稳定。
同时,优化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教育经费预算、审批、使用和监督等环节的管理制度,防止浪费和挪用现象的发生。
此外,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教师培训和引进优秀教师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四、落实与监督为了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落实与监督机制。
各级政府应将整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同时,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此外,加强审计和督查力度,对整改工作不力的地区和部门进行问责。
五、预期效果实施整改措施后,预期将产生以下积极影响:城乡教育资源差距逐步缩小,教育公平得到提升;整体国民素质得到提高;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政府及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
这些积极影响将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六、结论解决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支出问题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及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农村学校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关于农村学校的篇1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全面贯彻实施,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管理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已愈来愈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如何完善教育经费管理模式,管好用好教育经费?xx市各级财政部门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20xx—20xx学年度,xx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农村中小学校1671所,其中:农村小学1461所(含389个教学点,220所中心学校),初中学校210所。
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83831名。
在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25505名。
20xx年,xx市在1区9县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这项政策惠泽了全市80万农村中小学生。
各级财政部门以实施新机制为契机,优先保证并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保障力度,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以20xx年为例,全市10个县区全年预算内教育支出56179万元,加上中、省、市安排的“两免一补”资金9160万元、危房改造资金7051万元、教育专款2963万元、县区配套2074万元,教育资金投入总量达77967万元,比20xx年增加了18898万元,增长32%。
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公用运转经费477万元,教职工人均年公用经费达1873元,比以前年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从而,确保了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学校的正常运转,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以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校资金量增加,管好用好教育资金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市为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于20xx年在全市初步建立起“预算到校,专户到校,拨款到校”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方式。
各县区按新的管理方式,设立了教育资金专户,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逐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
学校义务培训保障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自查报告学校义务培训保障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自查报告xx乡学校在全面贯彻落实农村义务培训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中,严格依据上级的文件精神,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使义务培训经费使用落到实处。
把这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
做到了宣扬到位,措施得力,接受各级部门及社会的监督,通过全面的督查和自查,学校对贯彻落实农村义务培训经费的使用有序进行,无任何不良现象的发生。
一、管理方法。
为确保拨入我乡的义务培训保障经费真正落到实处,学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对资金的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实施方法,严格依据文件精神,切合我乡实际,依据学校进展状况,合理支配资金。
保证做到专款专用,对所拨入的经费,严格按文件精神把资金的xx%下划到各村完小,中央校使用xx%,由于我乡的培训设施进展不均衡,教室桌椅破损,为此,经向上级领导请示后,再从下划各村经费中提取了xx%集中使用,用于改善部份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下拨到各村完小的经费中,由各村完小据本校实际,先拟出方案,报中央校校长审批后方可使用,并对使用后的相关发票由中央校校长签字报销。
真正把有限的资金落到了实处,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使用状况。
20xx年全年拨入我乡的义务培训经费共xx元,均按要求全部用于学校相关支出,其中办公经费xx元、款待费xx 元、差旅费xx元、水电费xx元、交通费xx元、邮电费xx 元、会议费xx元、修理费xx元、租赁费xx元、培训费xx 元、印刷费xx元,其他费用xx元。
20xx年拨入第一批经费xx元,用于办公经费xx元、差旅费xx元、交通费xx元、邮电费xx元、修理费xx元。
全部经费严格依据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经费的正常使用。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多年办学经费比较紧急,教学硬环境,如教室的陈旧桌椅的老化等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培训形势进展的必要,办学条件亟待改善。
一是培训投入不足的问题照旧较突出。
二是村级完学校校办学条件简陋,亟需改善,校舍严峻不足,陈旧,破损严峻,少数学校存有D级危房未拆除,存有担忧全隐患。
义务教育补助资金自查整改报告一、前言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为了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政府每年都会拨款给学校进行义务教育补助。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不总是完全符合规定。
为了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和合理分配,我校进行了一次自查整改工作,并将在本报告中详细说明自查的情况和整改的措施。
二、资金使用情况自查1. 资金分配情况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我校去年共获得义务教育补助资金100万元。
经过核实,该笔资金按照规定的比例分配给了各个班级和教学科目,确保了资金的公正合理分配。
2. 资金使用情况我校将资金主要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设施。
其中包括购买教学用书、实验器材、电子设备等,以及改善教室环境、修缮校园等。
经过核查,所有资金均用于了教育教学相关的项目上,不存在挪用或滥用资金的情况。
3. 资金管理情况我校建立了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明确了资金使用的权限和程序。
每笔资金都有相应的申请和审批流程,并有专人负责审计和监督资金使用情况。
经过自查,资金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落实,不存在违规行为或漏洞。
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在自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1. 资金使用记录不完整在资金使用的记录中,存在一些遗漏或不完整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规范资金的使用,我们将加强对资金的记录和归档工作,确保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有相关的记录和凭证。
2. 资金使用程序不规范有部分资金使用的程序并不符合规定,没有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申请和审批。
为了强化资金管理,我们将加强对资金使用流程的培训和宣传,确保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经过规范的程序。
3. 资金使用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在一些使用场所和设备上,存在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现象,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我们将对各项项目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四、整改措施的落实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包括:1. 完善资金使用记录和归档工作,确保每一笔资金使用都有明确的记录和凭证。
平顶山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情况调研报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农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
是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在“以县为主、中央与地方共担”的经费保障原则下,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采取多种形式推动教育事业稳步、协调、均衡向前发展。
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不但减轻了农民负担,降低了学生辍学率,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地方政府的压力,更使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基本情况平顶山市现辖2市,4县,4区,93个乡镇。
总人口488.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8.26万人。
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为501028万元,比上年增长24%,一般预算支出848493万元,比上年增长24%。
教育支出155792万元,比上年增长42.5%;2008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为625203万元,比上年增长24.8%,一般预算支出1026529万元,比上年增长21%。
教育支出188541万元,比上年增长21%。
目前,全市现有农村高中20所,在校生50604人,专任教师2134人;农村初中229所,在校生207657人,专任教师11204人;农村小学1526所,在校生356428人,专任教师21519人。
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我市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投入责任。
全市各级政府认真履行职责,将农村中小学各项经费全部纳入预算,足额安排。
同时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联席会议组织,全面负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工作,确保经费投入及时足额到位,做到了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两免一补”等资金足额投入和中小学教师工资和津补贴全部按国家统一标准按时足额发放。
1、公用经费(免杂费)落实情况。
2008年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含取暖费)补助资金18034.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2856.4万元、省级资金3607.2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570.8万元。
各县(市)区按照规定将各级资金及时转入专户,根据时间进度和学校申请拨付到各学校。
2008年全市享受免除学杂费人数47万人。
2、免费教科书情况。
2008年全市落实免费教科书资金7497.2万元, 其中中央资金6677.2万元、省级资金820万元。
同时要求在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实施后,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含县镇)严禁向学生收取课本费和作业本费,除寄宿学生住宿费外,严禁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今年全市实际落实免费教科书人数47万多人。
3、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
2008年全市享受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人数5万多人,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资金3572万元(中央资金1780万元、市级资金540万元、县级资金1252万元)。
为了做好“两免一补”专项资金的管理,各县(市)区按照文件规定,设立了“两免一补”资金专户,做到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分帐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为做好“两免一补”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资金拨付程序方面,各县(市)区本着直接、实用的原则,由财政部门将资金直接拨付到各有关学校,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由学校以现金形式足额一次性发给受助学生个人。
4、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2008年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规划项目181个,计划投入资金3587万元,其中中央资金、省级资金2854.4万元,县级资金265.6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4%部分)467万元,计划建设面积87328平方米,消除危房51756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35503平方米。
5、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规定发放。
根据省政府要求,各县(市)区要按国家现行工资标准、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并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情况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我市财政教育部门把此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之一,督促县(市)区按时上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情况,并将全市情况及时上报省厅。
并经常督促各县(市)区把教师工资放在支出安排的优先位置,集中资金保证教师工资发放;进一步完善财政统发、银行代发的工资管理办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师工资发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了我市教师工资没有产生新的拖欠。
(二)主要办法和措施全市深入贯彻执行《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通知》、《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实施管理办法》和《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转发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和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具体做法是:1、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领导。
2、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多方筹措资金,确保改革经费落到实处。
市县两级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足额安排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两免一补资金和教师工资,保证了农村中小学的正常运转和教师工资和津补贴的按时足额发放;3、加强预算管理,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对上级下达的资金,市级财政及时下达县级,县级严格按照要求,将资金预算下达到学校,并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了农村中小学所需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在公用经费的安排上,县级财政局会同教育部门先依据学校实有在校生人数把资金预算直接下达到各学校,在保证人均公用经费的前提下,对因学生人数变化形成的结余资金,制定了具体的资金倾斜方案,使结余资金向边远山区学校倾斜、向班额较小的学校倾斜,向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倾斜、向相对贫困的山区乡镇学校倾斜,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4、强化监督,严格资金管理。
政府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切实保证国家和省补助经费全额用于中小学校,县级财政局设立专户,于开学前和开学后及时拨付各项经费。
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要求学校规范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制度,充分发挥国家专项资金的效益,大力保证义务教育中小学正常运转。
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的稳步落实和实施,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正常运转,有力促进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证了农村中小学的运转和发展。
在实施新机制政策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收费实行“一费制”收费标准,收取的费用中除去教科书费和作业本费,公用经费已所剩无几,学校运转举步维艰,大部分学校校舍破旧不堪,危房险房无法维修,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新机制政策的实施,使学校公经费得以保障,大多数学校消除了危房,教师工资得以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地位得以提高,全市农村中小学改变了面貌,学校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二是减轻了农民家庭教育负担,使因贫辍学学生重获就学机会,控制了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稳定了入学率和巩固率,使全市“普九”各项指标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小学生入学率保持在100%,中学生入学率保持在99.39%;三是防止教育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改革前,由于学校收入有限,仅能维持住学校日常工作的运转,像学校校舍的维修改造、仪器设备购置等项目根本无力保障,学校为了发展变化,教育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改革后,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不但保障了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还有力遏制了教育乱收费现象。
四是受助学生感受到党的关怀,更加发奋学习。
如叶县昆阳镇中学,在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召开受助学生专题教育会,教育学生深刻理解政府进行“两免一补”的目的和意义,感受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通过“人人爱我”,学会“我爱人人”,要求学生家穷志不穷,更加珍惜学习机会,用知识改变命运,以行动报效祖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事业走上了稳定健康发展的道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许。
三、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在制度建设方面。
1、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制度的框架内,再进一步细化财政、教育等部门应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防止越权越位,推诿扯皮。
在虚报学生人数骗取公用经费现象方面应给予明确的处罚规定,杜绝虚报冒领。
应进一步严格规范结余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用途,杜绝超范围开支和擅自改变资金用途。
进一步明确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处罚处理规定,对擅自挪用、截留专项资金的人员应严格追究其责任。
2、近年来,各地不断出现农村学生向城市流动的形象,农村中小学每个教学班只有几个或十几个学生,而县城学校每个教学班的学生达80名以上,造成一些原有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更加薄弱,特别是山区和边远农村规模较小的学校,若按在校生人数核定公用经费,难以维持其正常运转。
尽管在公用经费分配过程中,为保证这类学校的正常运转,资金向边远山区学校和学生人数少的学校给予一定的倾斜,但根本问题未能得以解决。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一是国家投入资金在农村建设寄宿制小学,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公用经费按生源地人口平均值或按学校标准班数分配到各乡镇学校,不按学校在校生人数分配,控制县城学校办学规模和班额,从源头上控制学生流动。
(二)在资金筹集方面1、在“明确各级责任、中央与地方共但、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布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经费省级统筹方面应进一步加大力度,由于县级财政本来就是吃饭财政,上级的一系列专项资金项目都明确要求县级财政给予资金配套,本来县级财政收入有限,许多刚性支出还必须保障,资金配套方面就难上加难。
下一步应进一步划分财政收入留成体制,确保各级的财权与承担的事权相吻合,中央应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逐步缩小地方和上级部门的收入差距,切实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保障社会大局安定团结。
2、2001年开始实施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强化了县级政府职责,确保了教师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有利于县域内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均等化,对于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义务教育资金管理体制也更为完善。
一是在向以县为主的体制转变过程中,许多地方都建立了教师工资专户,以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设立了"危房改造资金专户"、"布局调整资金专户"等,以强化专项资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