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业区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1
利辛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学案()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1课时)撰写人:韩雅茹课标分析:1、运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以及整治的主要措施。
2、运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理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学法指导:本节内容整体上讲很容易掌握,大家认真仔细的把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案例分析透彻就可以了,鲁尔工业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工业发展的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以及后来的整治措施,通过对鲁尔工业区的分析,大家能分析类似的传统工业区,比如中国的辽中南,美国的东北部工业区等。
同学们可以将鲁尔区作为一个模版,当然要因“地”而宜,来去分析其他的工业区,学会知识的潜移默化和融会贯通。
认真看课本就能总结出要领。
主干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传统工业区:1、分布地区:德国的工业区、英国的工业区、美国的工业区、我国工业区等。
2、区位条件:一般是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发展的。
3、工业部门:工业、工业、工业、工业、工业等。
4、核心:以为核心。
5、存在问题:目前普遍面临着、、等问题。
6、现状: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开始,各国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造和整治。
7、德国鲁尔区:(1)、区位条件:丰富优质的资源,距距离近,充足,便捷的交通条件,广阔的。
(2)、衰落原因:生产结构,煤炭的能源地位,世界性钢铁,新技术革命的,重化工业带来的问题等。
(3)、整治措施:调整工业,调整工业,发展,优化。
8、鲁尔工业区煤田的特点:储量,开采,煤层埋藏有利于露天采矿9、鲁尔工业区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铁矿区,后期来自于瑞典。
10、鲁尔区的衰落是由工业开始的,随后是钢铁工业,煤炭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煤炭的下降,直接导致煤炭的市场需求量下降,炼钢耗煤量的降低相对来说是次要原因。
分组讨论一:①结合课文和图4.9说一说鲁尔区的主要矿产是什么?②鲁尔区没有铁矿,它邻近的其它国家有没有铁矿?③找出流经鲁尔区和其附近的河流,有没有运河?这能说明什么问题?鲁尔区的水上交通便利,陆上交通如何?分组讨论二:读课文P67活动题,试分析:(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从资源、交通、市场、水源具体分析)(2)影响其区位选择的区位因素是什么?(3)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的异同?分组讨论三:思考: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相比,山西省最匮乏的自然资源是什么?为解决山西省这一资源短缺问题,建设了什么工程?,山西省比鲁尔区欠缺的区位优势还有哪些?分组讨论四:1.下列工业部门全部属于传统工业的是()A、钢铁、煤炭B、核能、化工C 、核能、纺织D、宇航、生物工程2.下列属于我国沪宁杭地区和德国鲁尔区共同区位优势的是()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鱼米之乡,农业发达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城市密集,智力资源集中A、③④B、①②C、①③D、③3.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的工业基地是()A、辽中南B、京津唐C、沪宁杭D、珠江三角洲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是目前我国生产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但从业人数较少的大型企业。
4.3.1传统工业区(课堂提问)1.传统工业区代表性地区有:德国______、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________、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传统工业区特点:以________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________。
答案:1.鲁尔区东北部工业区 2.大型企业集中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4.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解析:第3题,20世纪前芝加哥工业部门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所以其工业活动主要联系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第4题,钢铁工业的发展需要丰富的煤、铁资源,而从图中资源分布看,丰富的煤、铁资源离芝加哥较远,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五大湖铁矿地及阿巴拉契亚的煤矿地,故便捷的交通运输是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
答案:3.A 4.B5.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都为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集聚地区,两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共同原因是( )①共用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②接近原料、燃料基地,节省运输成本③利于集中治污,提高环境容量④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都是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集聚地区,两地都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通过相关企业的集聚,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取得规模效益。
答案:D第1页共1 页。
朔城区一中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班级 480 姓名学生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第周课题主备人审核人编号编写时间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②景华府20 2013/4/20一、本节目标1.了解新兴工业区的兴起和分布。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特点、条件和分布,美国“硅谷”兴起的主要原因及区位条件。
3.运用所学,分析我国浙江温州乡镇企业和北京中关村的发展。
二、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新工业区1.概念:新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主要分布:在意大利和地区,德国,以及美国,日本的。
3.新工业区“新”在哪里?、、。
知识点二: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1.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①;;是发展的当地条件;②20世纪70年代和大幅度涨价是发展的国际条件;③国内条件④⑤2.发展特点意大利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比较工业区意大利新工业区传统工业区生产规模主要工业部门生产过程资本集中程度工业分布3.独特的发展模式—工业小区(1)概念: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以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的协作关系和体系。
(2)作用:有助于加强,提高,降低,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知识点三:美国“硅谷”①。
(1)高技术工业区的特点:②。
③。
④。
①。
②。
(2)美国“硅谷”发展的条件③。
④。
⑤。
⑥。
三、问题探究完成教材P67“活动”。
四、典例剖析练习册P88例1。
五、实战演练练习册P89-790的第1-10题。
六、学习反思。
必修一 4.3 传统工业区说课稿
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工业区》这节课属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理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
三节第一课时,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两节
课主要介绍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及工业地域的形成,而传统工业区这节课则是在前两
节所学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衰落的原因,综合整治的措
施,并能借鉴他国的经验对中国的传统工业区提出综合整治的措施。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新
工业区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 从课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确立以下教学目
标:
知识目标: 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和分布。 鲁尔区传统的区位条件及衰落的主要原因。
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
能力目标: 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技能。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从分析个别案例到上升到一般规律的思维过程。
情感目标: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业和环
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3、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区位因素,衰落的原因及综合整治的措施。
难点:应用所学的理论及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教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
学手段。
1、 探究式教学: 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
2、 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
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
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
学法:
1、 运用地理图表: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
地理信息。
2、 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3、 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等科学的探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