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法教学案:第1课时 网络改变世界
- 格式:doc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3
《网络改变世界》教学设计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第一课时)教材分析第二课是继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之后关于网络生活的专题。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新变革,而且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
设置该课内容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使用网络的现实困惑与真实疑虑,是与时代同步的教学内容。
本框共有三目:“网络丰富日常生活”阐述了网络在生活方面带给人们的惊喜改变,如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更加迅捷、人际交往不受时空限制以及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等。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阐述了网络对社会经济、民主政治、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网络是把双刃剑”阐述了使用网络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启发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在网络生活中尊重他人、保护自己。
学情分析当今时代的学生是与网络共生的一代,他们天生与网络具有亲近感,从小伴随着网络长大,并能很快地学会使用网络解决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中的难题。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的疑问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有可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跳到网络的“大海”里畅游并寻求“答案”,这种情况下,必要的信息识别能力与一定的媒介素养就显得尤为关键。
教学目标政治认同: 知道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知道网络是把双刃剑,懂得合理利用网络的要求。
道德素养: 正确认识网络,理性利用互联网,做网络生活的主人。
法制观念: 树立遵守网络规则的责任意识。
健全人格: 善用网络带来的积极作用与正向价值。
责任意识: 辨析网络信息的真伪与美丑,提高媒介素养。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学会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教学难点对“网络弊端”的准确理解以及使用网络时的自控力与辨识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杜牧的诗,让学生思考杜牧的诗中是用何种方式传递对家人的思念的?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导入二、新课讲授1、结合下面主题问题,每组同学一起准备实例和 PPT,各学生小组代表讲授新课知识:(1)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2)互联网出现之后,人们的生活又发生了那些变化?提示:可以分别围绕衣食住行、教育、旅游、娱乐等方面展开。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1《网络改变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学会合理利用网络。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思考互联网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网络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
能够通过材料分析,理解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3.知识目标:知道网络给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了解网络带来的不利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网络的积极作用教学难点:学会趋利避害,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网民行列,互联网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
今天,让我们走进网络世界。
教师点拨: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多样。
二、自主学习(一)自学要求:预习课本10-16页,根据自学提示在课本勾画,有问题的在课本做好标记。
时间5分钟。
(二)自学问题:1.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网络是如何推动了社会进步的?3.网络对我们的消极影响?三、新课学习: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一)网络方便信息传递和交流活动情境:教师呈现教材第10页“运用你的经验”,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探究。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互联网,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我们查阅某一方面的知识,往往要去图书馆,经过一定的借阅手续,才能找到相关书籍;有了互联网,我们打开搜索引擎,很快就可以搜索到一系列相关内容,省时高效。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知识和信息主要通过书籍、胶片、磁带等介质存储。
书籍、胶片、磁带携带和存储都不方便,数量较多时,人们更难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各类知识和信息。
而且这些存储于不同介质上的知识和信息互不关联,很难共享。
互联网出现后,知识和信息不再受介质的束缚,只要有人愿意将它们在互联网上共享,知识和信息就可以在网络中自由传递。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时网络改变世界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
知识目标知道网络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了解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能力目标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调查:你上网吗?在利用网络都做些什么?现场调查。
出示图片:中国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教师过渡:网络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改变了生活,改变了世界。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网络。
二、新课讲授(一)网络的积极作用活动一:古今通讯对比(展示下列图片)图1图21.古今通信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2.通信方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网络改变了我们的通信方式,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纵使相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
活动二:畅谈网络:网络改变我们的生活1、结合生活实际,例举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网络的事例。
2、学生例举,教师展示图片教师总结: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借助互联网,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求医问药、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教师强调: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活动三:思考:网络除改变人们的生活,还渗透在哪些方面?(可以从政治,经济方面考虑)教师归纳总结并图片展示:知识拓展与延伸:互联网+”:“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互联网将会成为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传统的广告加上互联网成就了百度,传统集市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加上互联网成就了京东,传统银行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支付宝,传统的安保服务加上互联网成就了360,传统的红娘加上互联网成就了世纪佳缘。
八上道法《》教学设计环节三:探究网络的利(②)活动1:连连看。
思考:传统行业遇上互联网,会发生什么变化?例: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互联网+出租行业=滴滴,引导学生总结出:互联网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促进了经济发展。
活动2:材料分析。
展示材料:“我向总理说句话”建言献策征集活动,思考:政府拓宽建言献策网络渠道有什么意义?引导得出: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活动3:观察图片。
分别展示“物联网”“全景故宫”等图片,引导得出: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结合材料、图片等内容,分别回答相应问题;跟着老师的节奏,完成相应知识笔记。
本环节通过设置连连看、材料分析、观察图片等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既锻炼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又挖掘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终攻破知识点: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环节四:探究网络的弊活动:观察漫画。
第一组漫画:“红心柚子是染色的”“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谣言,思考:网络是不是有利无弊?引导得出: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第二组漫画:生活中的“低头族”,思考:“低头族”的行为有哪些危害?引导得出: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第三组漫画:“收集个人信息”“摄像头检测”,思考:网络具有什么危害?引导得出: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结合不同漫画内容,分别回答相应问题;跟着老师的节奏,完成相应知识笔记。
观察图片法是道法教学中常见方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本环节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攻破知识点: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环节五:小结与升华老师带领学生快节奏回顾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出:网络有利也有弊,网络不仅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的信息及影响,需要我们很好地利用网络的优势,趋利避害,利用网络造福自己,造福人类。
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
帮助学生梳理今天所学知识,巩固并构建知识体系;同时,让学生增强法治观念,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尽量规避网络的消极影响。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网络改变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网络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认识网络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3. 理解网络的两面性,学会正确使用网络。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网络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网络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3. 网络的两面性及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三、教学难点:1. 网络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2. 如何在享受网络便捷的防范网络风险和负面影响。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利与弊。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网络影响、网络行为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情境模拟法:创设网络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的利与弊,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网络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网络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网络的利与弊。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网络影响、网络行为等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5. 情境模拟:教师创设网络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的利与弊。
7. 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8.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对网络改变世界的认识和运用情况。
评价方式包括: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和情境模拟等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分析网络案例时的观点、分析和结论,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课题:网络改变世界
课型:新授课总第课时设计者:使用时间:
师: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有了网络可以说“足不出户,却可以神游天下”。
今天我们具体了解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
二、探究新知
学习活动一:网络对人的积极作用
教学素材:
材料1:
材料2:我国的网民数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
其中,40岁以下网民超过50%,学生网民最多,占比为21.0% 。
材料3:购物方式的改变
网络购物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买东西,截止2019年六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6.39亿。
在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移动支付方式,2017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200万亿元,居全球第一。
【问题导学】
主问题:感受网络对人的积极作用
【学生自学】
阅读材料1两幅图片,分析古人与现代人传递信息方式的区别
阅读材料2我国的网民数,想一想自己平时利用互联网做哪些事情?
阅读材料3购物方式的改变,思考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组内互学】
(1)有序交流。
组长主持,小组内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对于互联网的认识。
(2)汇总意见。
组长认真倾听整理小组成员的答案。
(3)展学准备。
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
【班内展学】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
【反馈评价】
1.预设:
2.点评学生展学情况。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1课时网络改变世界1.知识目标:(1)认识网络应用的利与弊。
(2)知道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知道网络对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3)知道网络谣言的危害及防范措施;知道沉迷网络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知道个人隐私在网上遭到泄露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1)具有对网络交往的利与弊的分辨能力。
(2)了解网络的积极影响,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合理使用网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开放与包容的胸怀。
1.重点:(1)知道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知道网络对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2)知道网络谣言的危害及防范措施;知道沉迷网络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知道个人隐私在网上遭到泄露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难点:知道沉迷网络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知道个人隐私在网上遭到泄露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各国领导人合影,提问:是什么让这些人走到了一起?2.教师简介此次大会: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倡导并举办的互联网盛会,于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乌镇举办。
大会的主题是“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旨在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让各国在争议中求共识、在共识中谋合作、在合作中创共赢。
本次峰会的出席嘉宾中,国外嘉宾约占一半,来自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8位外国领导人、近50位外国部长级官员。
3.教师提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各国领导人齐聚乌镇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在争议中求共识,在共识中谋合作,在合作中创共赢。
)出示课题:网络改变世界。
二、讲授新课(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1.教师出示材料:离开家乡远在广东汕头腾讯公司上班的张强,记挂家乡的父母,想给父母买一台空调,可是张强又没时间回家,你认为他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学生猜测张强解决问题的办法。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再加上百分之
九十九的努力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1课时网络改变世界
一、学习目标
1.感悟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极大便利。
2.理解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
3.懂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
二、自主预习
1.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
2.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经济贸易的。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搭建新平台。
4.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
三、合作探究
材料:小明和父母说,他希望家里有电脑能上网,小明的爸爸说:“网络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假的,骗人的,而且孩子小,没什么自控能力,很容易玩游戏上瘾,我不赞成买电脑上网。
”
妈妈说:“网络能使孩子增长见识,获得更多更及时的信息,还能用来上网校学习,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再说了,以后电脑越来越普及,他不懂电脑,不会上网,怎么和别人交流,怎么适应社会呢?我看上网很好,我赞成。
”
问题一:小明的父母说的有道理么?
问题二:你怎么看待上网这件事?
问题三:你知道网络的哪些作用?
四、随堂演练
1.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广阔的交往空间。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
①刷微博,关注好友动态②上网店买日用品③关注国家消息,关心国家大事
④发布虚假消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全新的、无限广阔的交往空间。
网络交往的积极作用体现在()
①网络给了我们自由飞翔的翅膀②网络交往的快捷便利是无可比拟的
③网络是一个平等开放的平台④网络交往无限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随着Wi-Fi网络和移动支付的普及,每到一地必连Wi-Fi已经成了许多智能手机用户的习惯。
不过,在央视315晚会上,几位工程师利用伪造Wi-Fi技术窃看了台下观众的上网内容,观众的邮箱及密码“准确”被盗取并在大屏幕上向大家展示,让许多人对公共场所Wi-Fi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
这启示我们( )
A.免费Wi-Fi风险大,远离网络避伤害
B.手机支付要减少,财产安全永无忧
C.免费Wi-Fi好处多,省钱实用速度快
D.免费Wi-Fi要慎用,保护隐私很重要
4.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作为一个普通的网民,我们应该()
①为了避免伤害,拒绝上网②自觉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③利用网络优势,努力学习
④遵守法律和道德,文明上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当你上网见到类似“点击这里,轻松赚取100万”“加人XXX,一个月30万”“只付10元,利10 万”之类的诱人广告时,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是()
A.信息无价,机会难得,要及时抓住机遇
B.要冷静分析上述信息,区分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C.看到这些信息时,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
D.大胆尝试,积极合作,也许能赚到钱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时空限制往
2.新工具新途径
3.科技创新
4.源泉
三、合作探究
问题一:小明父亲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但同时对孩子上网的担心不无道理;小明母亲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同时对孩子上网应有所规范。
问题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同时,我们也要防止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防止沉迷网络;要遵守网络道德,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要增强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问题三:这道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
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四、随堂演练
1.A
2.A
3.D
4.D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