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4.05 KB
- 文档页数:5
8《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B.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C.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ǐ)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舍弃)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君/久不至B.元方/入门/不顾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B.“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而不是客。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 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7.当孩子们各自说出飞雪的比喻后,“公大笑乐”,却并未做评价。
你认为这“笑”中有何意味?从中可以看出谢太傅怎样的性格?8.作者为什么要在结尾交代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9.品读文章,不难看出谢太傅和作者都认为谢道韫的回答好。
《咏雪》同步练习1. 解词及加点字。
①内集:()②儿女:()③讲论文义:()④俄而:()⑤骤: ()⑥欣然:()⑦何所似:()⑧差可拟:()⑨未若:()2、译句。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4.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柳絮()无奕()谢道韫()5. 课文默写。
公欣然曰:“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
”兄女曰:“________。
”公大笑乐。
重点难点探究(一)典型例题探究点一:品评语言特点例题1:分析文中两个写雪的句子,说出喜欢的原因。
解析:此题主要检测学生对文章中关键句子的分析。
文中两个写雪的句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要从比喻的运用方面分析。
运用比喻要本体与喻体之间要有相似点,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
答案:“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象的统一。
点拨:从比喻的形似和神似两方面分析。
探究点二:分析人物形象例题2:文章是怎样刻画谢太傅这一人物形象的?试举例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时要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世说新语〉两则》练习一、文学常识:1、《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均选自(人名)《》。
2、《世说新语》是由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他是朝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二、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俄而雪骤即公大兄无奕女尊君在不...谢太傅柳絮..2、解释加点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差拟未若柳絮因风起....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尊君在不;...相委而去;则是无信...君与家君期日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三、阅读。
(一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①。
”兄女曰:“②。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将文中空缺语句补全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
① 原句:译文:② 原句:译文: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古义:今义:4、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和“”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6、《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7、请你写出一句形容飞雪的完整的诗句:,。
8、翻译句子。
①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②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③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A在不?”答曰:“待B久不至,已去。
《世说新语》二则课时训练第一课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雪骤.()..()俄而公欣.然曰()撒盐空中差.()可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词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
(不少于四个)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阅读理解: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谢太傅跟“儿女”谈论诗文时,为什么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7.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xù nǐ fǒu zhòu2.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欣:高兴地、愉快地差:大体拟:相比3.(1)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4.去: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前往”。
顾:古义是“回头看”,今义是“顾及”。
儿女:古义是“子女,文中泛指子侄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为“儿子女儿”。
文义:古义是“文章的义理”,今义为“文章的意思”。
委:古义是“舍弃”,今义为“委托”。
5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6.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7.对兄女的答案满意。
因为文章的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8《世说新语》二则【课前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俄.而()奕.女()在不.() xīn然()差.可拟()雪zhòu()柳xù()非人哉.()阳夏.人()陈寔.()2.用简要的语言写出《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所讲的故事。
3.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內集文义俄而何所似期行舍去相委而去4.翻译下面的句子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⑵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课堂检测】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回答1—5题。
(15分)《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语。
(4分)①俄而雪骤.()②差可拟.()③太丘舍.去()④下车引.之()⑤入门不顾.()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4.友人心理变化的两个字是:,,变化原因是:(3分)5.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尊君”是谦词,是对自己父亲的一种称呼。
B.“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点明了不守信用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C.“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讲论文义指的是谢太傅虚心向孩子们请教文章的含义。
D.《咏雪》一文着重写雪优美的姿态,表达作者对雪的赞美之情。
【课后拓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7分)王冕者,诸暨人。
8《世说新语》二则【课前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俄.而()奕.女()在不.() xīn然()差.可拟()雪zhòu()柳xù()非人哉.()阳夏.人()陈寔.()2.用简要的语言写出《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所讲的故事。
3.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內集文义俄而何所似期行舍去相委而去4.翻译下面的句子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⑵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课堂检测】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回答1—5题。
(15分)《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语。
(4分)①俄而雪骤.()②差可拟.()③太丘舍.去()④下车引.之()⑤入门不顾.()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4.友人心理变化的两个字是:,,变化原因是:(3分)5.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尊君”是谦词,是对自己父亲的一种称呼。
B.“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点明了不守信用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C.“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讲论文义指的是谢太傅虚心向孩子们请教文章的含义。
D.《咏雪》一文着重写雪优美的姿态,表达作者对雪的赞美之情。
【课后拓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7分)王冕者,诸暨人。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测试题(含答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 _) (2)撒盐空中差可拟( _ )(3)陈太丘与友期行( _ ) (4)太丘舍去( _ )(5)去后乃至( _ ) (6)君与家君期日中( _ )(7)相委而去( _ ) (8)元方入门不顾( _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撒盐∕空中差∕可拟B. 白雪∕纷纷何∕所似C. 未若∕柳絮∕因风起D.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3、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翻译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讲论文义。
(3)君与家君期日中。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讲述的都是少年儿童聪敏机智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 。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7.《陈太丘与友期》中对陈太丘的描写很少,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友人和元方,这是否恰当?为什么?《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七年级语文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基础闯关全练1.下列语句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sǎ)(chā)( nǐ)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fù) 俄而雪骤(é)(zhòu)C.柳絮( xù) 无奕(yì) 太丘舍去(shě)D.尊君在不( bù) 友人惭(cán)2.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B.与人期行(约定)C.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3.下列语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未若柳絮因风起。
B.客问元方:“尊君在不?”C.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D.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根据提示填空。
(1)《咏雪》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拟大雪纷纷落下的情景。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选项中全都是敬辞的一项是( )A.令尊、垂念B.奉陪、家严C.鄙人、高就D.劳驾、舍弟能力提升全练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未若/柳絮/因风起C.陈太丘/与友期行D.君与家君/期日中2.仿照示例,根据下面句中加粗字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此加粗字的成语。
例:元方入门不顾义无反顾(1)友人便怒________(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 ________3.根据课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谢道韫咏雪形神兼备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年模拟全练1.(2019湖北武汉卓刀泉中学月考,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B.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训练5.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B.《咏雪》中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C.差可拟(相比)入门不顾(看)D.未若(不如)与人期行(约定)13.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B.太丘舍去舍生取义C.下车引之抛砖引玉D.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阅读《〈世说新语〉两则》,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1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组是()A.相委而去委以重任B.入门不顾顾全大局C.去后乃至胜败乃兵家常事D.白雪纷纷何所似光阴似箭18.翻译下列句子(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友人惭,下车引之。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在下雪天,谢太傅与小辈们在家里谈论文章的义理,营造了和谐、融洽,具有文化气息的家庭氛围。
2018年七年级语文练习卷班级姓名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俄.而(é)雪骤.(zhòu)撒.盐(sǎ)柳絮.(xù) 无奕.(yì) 王凝.之(nínɡ)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B.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C.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D.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解析】D项,因:趁、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即.公大兄无奕女(就是)B.与.儿女讲论文义(和)C.白雪纷纷何.所似(什么)D.未若.柳絮因风起(像)【解析】D项,若:如,及,比得上。
4.[17儒墨教研原创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C)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腋成裘B.俄而雪骤.暴风骤.雨C.与.儿女讲论文义我寄愁心与.明月D.撒盐空中差可拟.无可比拟.【解析】C项,与:和/给;A项,集:聚集;B项,骤:急;D项,拟:相比。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与儿女讲/论文义C.即公大兄无/奕女D.公/大笑/乐【解析】正确划分应为:A项,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项,与儿女/讲论文义;C项,即/公大兄/无奕女。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选自南朝宋__刘义庆__(人名)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__《世说新语》__(书名)。
(2)《咏雪》一文用“__内集__”“__欣然__”“__大笑__”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乐、轻松的家庭氛围。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寒雪日__”,人物“__谢太傅及其小辈__”,事件“__讲论文义__”等要素。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主持编写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
1.解释下列加粗部分的含义。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 ②俄而雪骤________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2.简答。
《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
”公大笑乐。
②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4.翻译下列各句。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段点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
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二)迁移过关
华歆王朗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zhé,即)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入。
歆曰:“本(当初)所以疑(迟疑不决),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接受他的请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同“耶”,呢)?”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门》通过患难中对待别人的态度,你如何评价王朗和华歆的人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略 2.略 3.略 4.答案参照“释疑解难”部分的“译文”
(一)1.①中午②通“否”③拉④回头看 2.友太丘友 3.无信无礼 4.C 5.略 6.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
(二)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
而王朗正相反。
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
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
【提示】
“基础训练”第2题: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到作者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点将过关”(一)第5题:这是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可以有不同见解。
当然不要忽视元方当时只有7岁。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教育,使干部、教师、学生掌握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等有关法规和安全方面的知识,树立安全意识。
1.法规政策教育
各类安全法规和政策是安全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
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的政策水平,增强安全意识,达到零指标。
2.安全知识教育
主要是《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须知》一书的教育及其他有关资料教育。
每学期至少一次大型的安全知识教育。
3.典型经验和事故的教训教育
学校第一负责人根据上级的通报情况,结合本校与兄弟学校的经验和教训,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使师生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强。
从事故教训中吸取有益的东西,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4.经常性安全教育
每学期每月必须进行安全教育一次,全校性教育一次,红领巾广播站安全教育每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