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艺术特色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53 KB
- 文档页数:4
简论《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一、《庄子》寓言故事阐释事理说理性强庄子一书十万言,大抵率寓言,这些寓言都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形象描述,其意图都是为了表达庄子的无为而治、顺乎天理的思想。
《庄子》一书的寓言故事处处不离这一主旨,并且达到故事与哲理的自然和谐地统一。
如“庄周梦蝶”,原是一个简单的做梦故事,庄子却由此及彼将现实与虚幻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想他人所想,首先提出了“物化”的概念。
他认为:不论客观万物还是人的内心世界都受“道”的主宰,因而事物的彼此认识上的是非,都是相对的,一切都是“道”的`“物化”现象。
如庄子梦为蝴蝶,蝴蝶梦为庄周,只不过是一种幻觉,故应放弃一切对立和争论,做到无知无觉,恢复到虚无的“道”那里去。
寓言故事本身以梦境的不可捉摸性形象地表明自己抽象的相对主义观点,作为其无为的政治论与混事的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真是再恰当巧妙不过了。
庄子寓言故事说道理性有时存有虚构的成份,但不仅不影响其说道理性,有时反而进一步增强其用笔的逻辑性与严密性。
例如《秋水》篇就记述了这则寓言故事:惠子相梁,庄子Thelle之。
或曰惠子曰:“庄子去,欲代之二者。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前往探望惠子,说道:“惠子相梁,庄子Thelle之。
或曰惠子曰:‘庄子去,欲代子二者。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Thelle之,曰:‘南方存有鸟,其名叫鸢雏,子知之乎?夫鸢雏厚腻南海,而连蕊茶北海,非梧桐远不止,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尝。
于是鸱得臭鼠,鸢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坏’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坏我鬼神?”这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辛辣深刻,庄子以“腐鼠”喻梁之增益,这倒是明摆的比喻;鸢雏志在高尚,“非梧桐不栖于,非竹实不食”也可能将就是真的,但其仰头鸱得腐鼠而发之言似乎就是虚构的。
庄子不是直截了当地表明,而是借予空虚虚构的动物故事抑扬顿挫、含蓄地告白自己的观点,嘲讽了惠子之贪图禄位以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下绿汁江;思想观点就是故事的比喻义,被“寄寓”在故事之中。
《庄子》的内容及艺术特色对后世有何影响?《庄子》一书,分内、外、杂三部分,共五十五篇,集中反映了庄周及其后学的思想。
《庄子》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像这就是庄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一生安于贫困而不求显达于尘世之间。
但其实他也并不是真正的忘怀政治,而是心系天下,才会多有激愤之辞,“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耶?”(《山木》)正是出于对现实政治的无比厌弃,庄子选择了消极避世,虚静无为,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和对现实的彻底超脱。
在庄子一派人物看来,“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天下黑暗而污浊,一般的言论已经不合于用了,故“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多用荒诞诡谲之语,实为采用异乎寻常的艺术表达方式,来表现遗世独立的思想内容。
谈及其文的艺术特色,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庄子的想象力非常之丰富。
他在文笔变化多端的同时,又善于表述形容,文章有着很强的形象性;兼以其创作的艺术形象恢诡谲怪,如《逍遥游》中的鲲鹏变化,“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所以《庄子》一书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令人于惊奇骇怪中获得非凡的审美享受。
另一个特点就是庄子对寓言和神话的大量应用,“寓言十九”,许多著名的寓言故事都是出自《庄子》,如朝三暮四、庄周梦蝶、庖丁解牛、螳臂当车、相濡以沫等。
这些奇诡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
而其寓言中含蓄的暗示手法的运用,正与庄子“道”之玄虚空灵的精神实质相吻合。
这种寓言的背后,包藏的是无穷的万象,不尽的意蕴,让人能够捕捉一二,却又难以全部领悟,增加了它内涵的丰富和模糊的美。
《庄子》艺术特色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庄子》的艺术特色。
《庄子》啊,那可真是一部超级有意思的书!就好像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一旦你走进去,就会被深深吸引。
你看啊,它的文字那叫一个灵动飘逸,就跟那云似的,自由自在地飘着。
庄子他老人家的想象力简直逆天了!他能把那些奇奇怪怪的事儿、神神叨叨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
比如说那鲲鹏,哇塞,那么大一只鸟,翅膀一扇就能飞老远老远,这得多大的脑洞才能想出来呀!这要是放在现在,庄子绝对是个超级牛的科幻作家,对吧?还有啊,《庄子》里的故事特别有意思。
他不是干巴巴地讲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传达他的思想。
就像咱平时聊天一样,轻轻松松就把道理给说清楚了。
比如说那个朝三暮四的故事,猴子们因为早上三个橡子晚上四个橡子就不高兴,改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就开心了,多逗啊!可仔细一琢磨,咱人不也经常这样嘛,被表面的东西迷惑,却看不到本质。
你说庄子是不是很厉害?再说说语言风格,那叫一个诙谐幽默。
时不时就蹦出几句让人忍俊不禁的话来。
这可不是那种低俗的搞笑,而是带着一种深深的智慧。
就像一个智者在跟你开玩笑,让你在笑过之后还能回味出点什么来。
这可比那些板着脸说教的人强多了吧?《庄子》对人物的刻画也很厉害呀!那些个神仙鬼怪、小人物大英雄,个个都有血有肉的。
你能感觉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和追求。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得有真功夫才行。
而且哦,《庄子》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自己的模样。
有时候看着看着,就会觉得:哎呀,这不就是我嘛!它能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人生的意义。
这可不是一般的书能做到的呀!总之呢,《庄子》的艺术特色那真的是独一无二的。
它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咱可得好好去读一读,去感受感受那里面的奇妙世界。
你要是还没读过《庄子》,那可真亏大啦!赶紧去读吧,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它的!。
庄子》的艺术特色一、寓言之美。
春秋至战国漫长的数百年是我国古代寓言创作的黄金时期。
这个阶段寓言是诸子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先秦散文里面最具文学色彩的因素。
而在这些灿若星河的诸子作品中,《庄子》寓言成就无疑为“诸家之首”,寓言大师。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也曾指出“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可见寓言的确是《庄子》的主体内容和思想的精要与灵魂。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用大鹏与巨鲲的寓言来论证只有做到“无所待”才能真正的进入逍遥之境;又用蜩与学鸠和斥鹌两则寓言来与大鹏和鲲的境界形成对比,以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美学价值取向,同时又将那些庸碌无为而又洋洋自得的政坛官员们深刻的讽刺了一番;在《庄子·养生主》中,庄子运用庖丁解牛的寓言来说明人应当顺时处事,要遵循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做任何事情只要找到对的方法,遵循原则,在困难的事情也可以迎刃而解,千万不可以违逆自然法则做事情;在《庄子·秋水》篇中,庄子运用鹓鶵和猫头鹰的寓言来向惠施表明自己将官场功名利禄视为粪土而不屑于宰相之职的立场和态度;在《庄子·齐物论》篇中用“尧欲伐三国”的传说来阐述万物平等的思想;在《庄子·应帝王》篇中,运用列子的神话来宣扬他无为而至的政治哲学。
综观《庄子》全书,几乎以寓言贯穿首尾,庄子很少在其中直接表述他的思想主张,都的借用寓言、神话传说和虚构故事来让深刻的道理明了化,使抽象的观点形象化,让人更容易明白和接受。
这也是庄子思想灵魂性的体现。
道家的哲学思想本来就十分的深奥,加之主观性浓厚,通过简单的语言直述是不可能将这些深奥的道理说得明白的。
庄子灵活的采用寓言说理,将思想观点渗透于寓言故事当中,让受者自己去体悟其中的道理。
庄子能做到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语言的本质功能是表意传情,但庄子寓言的运用能使意表于言外,许多深奥的道理如果直观的去描述恐怕几天几夜也不能使人明白,几千万子也不能使人透析。
《庄子》的文学艺术特色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学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寓言形式丰富多彩。
《庄子》中大量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寓言故事,如“蝴蝶梦”、“齐物论”等,通过寓言讲述哲学思想,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辞藻华丽,文采斐然。
《庄子》中常使用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试图解决人性的问题。
《庄子》中详细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意义,呼吁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安宁和平静,摆脱外在的烦恼和追求,追寻真实的自我。
四、倡导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庄子》认为,世界本无常,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性,唯有自由自在、随性而动,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综上所述,《庄子》以其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色和深邃的哲学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深受广大读者和文化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180浅谈《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陈娟虹 福建省福清第二中学摘要: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可谓独占一席,其寓言数目众多,内容丰富,风格独特。
这些寓言故事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意出尘外,想象奇特;寄理于寓,借寓言理;形象生动,丰富多彩;而且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也正因为如此,《庄子》寓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了文人的寓言创作和后世小说的产生;此外,还丰富和发展了祖国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庄子》寓言;艺术特色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可谓独占一席,其寓言数目众多,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可谓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司马迁记载: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底率寓言也。
”[1]庄子自己也说:“寓言十九,籍外论之。
”可见其书可以说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这些寓言故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下试作分析。
一、《庄子》寓言的艺术价值(一)意出尘外,想象奇特《庄子》寓言表现了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想象世界,可谓意出尘外,想象奇特。
《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了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6]《秋水》篇中“望洋兴叹”的故事,写在秋水上涨时节,大大小小的河流奔腾跳跃汇入黄河, 使黄河更加宽广,气势更加雄伟,它波涛汹涌,浩浩荡荡,顺流而下,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作者从黄河写到大海, 写得混混茫茫,形成了开阔而壮观的境界, 这种高超的艺术境界, 正是得力于作者那丰富想象力表现出来的。
《庄子·应帝王》篇中,“混沌之死”的寓言故事,最能表现庄子那奇特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
南海之帝倏和北海之帝忽,为了报答中央之帝混沌的款待之情,为其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作者凭空撰出倏、忽、浑沌三个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怪诞之人, 通过这三个怪诞之人的故事, 来阐发“无为”的深刻哲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寓言中的人物很少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他们大都是作者通过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
庄子艺术特色简答论述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名人,他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他的思想和文学作品中。
庄子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非凡的思辨能力:庄子的思辨能力非常出众,他擅长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引发人们对生命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他通过寓言和比喻的方式,将抽象的哲学观念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使人们易于理解,并且能够引发共鸣和思考。
庄子的思辨能力让他的作品充满了哲学意味,并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2. 唯美的意境描绘:庄子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和神奇的事物,他通过细腻而独特的描写方式,将这些景象展现得生动而美丽。
庄子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奇幻和唯美的意境。
他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让人们产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使作品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性。
3. 独特的幽默和讽刺:庄子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幽默和讽刺的元素,他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嘲笑,揭示了人类的愚昧和虚伪。
庄子善于运用夸张和讽刺手法,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他的思想,使人们在笑声中思考人生和存在的意义。
他的幽默和讽刺让他的作品富有趣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
4. 深邃的哲学思想:庄子的作品中充满了深邃的哲学思想,他对自然、人类和宇宙的思考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思想深度和哲学内涵。
庄子的哲学思想贯穿于他的作品中,使作品更具有思想性和哲学性。
他通过对人类存在的思考,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使人们对自己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庄子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他的思辨能力、意境描绘、幽默讽刺和深邃的哲学思想上。
他的作品充满了艺术性、思想性和哲学性,通过他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人们对生命和存在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庄子的艺术特色使他的作品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和艺术财富。
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毕业论文《庄子》是道家学派的言论著作总汇。
司马迁认为庄子思想其要归本于老子。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用寓言故事和形象作为依托,是《庄子》的一大特色。
庄子曾说:寓言十九,藉外论之。
亲父不为其子媒。
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
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
[1]从理论意识来说,庄子这一派本有言不尽意的看法,即逻辑的语言并不能充分地表达思想。
与此相关,在表现手法上,许多篇章,如《逍遥游》、《人间世》,几乎都是用一连串的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联缀而成,把作者的思想融化在这些故事和其中人物、动物的对话中,这就超出了以故事为例证的意义。
《庄子》寓言的独特性本文由毕业收集整理,还在于它的多义性。
庄子在创造了如此大量、丰富多彩、变化多姿的艺术形式枣寓言之时,其寓意却是比较隐蔽、模糊的。
他极少使用正面的说理文字来直接表现自己的思想,而是在一种扑朔迷离的状态下让人去领悟他的心绪。
寓实于玄,寓真于诞[2]是庄子散文的具体体现。
在混沌朦胧,能柔能刚,不主故常的通天下之一气耳的状态中,庄子自我陶醉在他所描绘的幻想的意境之中,那潇洒飘逸与神奇怪谲的文风同时也在浪漫的美的意境中徜徉。
庄子不以推理手法,而是通过象征、寓言和气氛,以情感想象来表达内容,这种主观性色彩,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庄子在讲故事时,并没有明白、精确地点明他要说明的道理,而是靠那卓异的形象思维,通过故事自然流露出来。
这样,其寓言的寓意就变得多面、模糊,具有形象大于思想的特点。
《庄子》中的故事极其繁多。
往往在一篇之中,运用好些故事,又层层相套,大故事套入若干小故事,形成天方夜谭式层层迭迭的故事群簇,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说明事理。
《庄子》的艺术特色分析
一、艺术特色的内容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景后
情卒章显志,过渡、做铺垫、埋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托等,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二、《庄子》简介
1、作者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2、《庄子》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笔调恣肆,词藻瑰丽,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
3、评价及文献
*郭沫若:“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阮阅:《庄子》文多奇变(《诗括总龟后集》
*刘辰翁:“庄文意奇、文奇、事又奇“(《南华真经点校》)
*答浩:“庄子不仅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寓言,而且第一次提出了“寓言”的概念,使得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诗性的文章哲思的诠释——庄子散文艺术研究》)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说 : “庄子者 , 蒙人也 , 名周。
……其学
无所不窥 , 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然善属书离辞 , 指事类情 , 用剽剥儒、墨 , 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汪洋自恣以适已 , 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
*“著书十万寓言,大抵率寓言也”(《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l鲁迅:“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
4、背景
庄子生活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周王朝已名存实亡,诸侯纷争,战事频繁,民不聊生。
大批有识之士著书立作,广泛宣扬自家学说,上开宗立派、游说国君,下周游列国、布道百姓。
彼此之间的相互唇攻笔伐又促使了各家学派的思想学说的发展。
这一时期,同时也是世界文明所谓的“轴心时代”。
雅斯贝尔斯说过,公元前一千年内,爱琴海沿岸的希腊和雅典、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和耶路撒冷周围、恒河流域的印度和黄河流域的中国四个古代文明,都进行哲学的突破性发展,人类文明从原始阶段进入高级文化阶段,并各自形成特殊的文化传统。
那时的中国,就处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社会上的政局动荡,与文化思想上的礼崩乐坏。
在人类历史上,大凡社会转型,矛盾加剧,必然激发人新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催生新的文化体系与人格精神。
这一时代,正如庄子说的,“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悲夫,百家往而不返,必不合矣。
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
三、《秋水》简介
1、内容简介
《秋水》是《庄子》一书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篇,是道家的经典之一。
《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
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是第二个片断,以确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
至“约分之至也”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说明认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论”,“意”不能“察”。
至“小大之家”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
至“夫固将自化”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观点出发,指出人们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只能等待它们的“自化”。
至“反要而语极”是第六个片断,透过为什么要看重“道”的谈话,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晓事理,就能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至“是谓反其真”是第七个片断,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观点又推进了一步。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整篇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
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2、写作特色
第一,采用了寓言的形式,使抽象的道理变的生动形象;第二,采用了对话形式,北海若的话代表了庄子的思想,黄河伯的话代表了庄子要批判的思想
3、赏析
本篇运用《齐物论》的观点,极力论证万物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旨在要人息伪还真,顺应自然,不为追求名位、富贵等而伤害天然本性。
虽然作者最终因强调过分而陷入了相对主义,但由于他始终能把事理的无穷性与人类认识的相对性、宇宙的无限性与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对照起来分析,所以仍然显示出他对于绝对与相对、无限与有限的辩证关系的理解有着高度的灵活性,这对于人们突破认识上的局限性,从而领悟到天地宇宙的无限广大性,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4、评价
吾读漆园书,《秋水》一篇足;安用十万言,磊落载其腹?(金翰林学士马定国《读〈庄子〉》)
四、艺术特色分析
1、辞令优美,融辛辣讽刺于幽默语言中。
《庄子》辞令简洁,艺术手法运用多种多样,体现出散文描写的形式之美。
大量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传递思想是庄子优美言辞艺术特色的最直接体现。
而在具体运用中,它将精辟、巧妙的比喻与以寓言方式为载体所使用的象征手法融合在一起,起到了逻辑说理方法所未能达到的效果。
2、寓言精巧,比喻说理。
庄子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奠定庄子这一文学地位的就在于运用精巧的寓言故事来说理,将寓言转化为一种文学艺术。
(《安徽文学》2011年07期)庄子运用大量的比喻巧妙布局,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3、描绘传神,刻画细腻逼真。
其一是对自然景物描写的栩栩如生,以及对虚拟场景的描写,它将自然界中日月运行之理和政治现象中的文治武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庄子所憧憬的那种在政治生活中天人合一境界特征和独特场景。
其二是运用描写手法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以此突出说理效果
*寓言故事:庖丁解牛、轮扁斫轮、津人操舟、丈人游水、呆若木鸡、运斤成风、4、想象奇幻,意境开阔,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如秋水开头:“秋水时至~~不变牛马”,写出来波涛汹涌,浩淼无边的雄奇景象。
5、语言幽默,讽刺辛辣。
例:惠子相梁
6、词汇丰富又运用自如,语言优美,散文艺术成就高超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