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子》与《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比较word资料18页

《孟子》与《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比较word资料18页

《孟子》与《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比较word资料18页
《孟子》与《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比较word资料18页

《孟子》与《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比较寓言是中国较早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诸子百家及史传频繁使用,用来陈说辞理,具有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的特点。寓言是《庄子》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司马迁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寓言故事近二百则。其中既有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加工改造,如《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神人”、《应帝王》中的“浑沌”等;也有即兴创作如《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至乐》中的“髑髅见梦”等。《孟子》寓言虽数量上不及庄子、韩非子等人,但其寓言融入至其散文之中,说明立场,针砭时弊,诠释学说等,风格简洁隽永,形象逼真,擅长论辩,自具风格,同样引人瞩目,其中其蕴含的“浩然之气”和深刻的哲理性而流传至今。《孟子》和《庄子》寓言有着相同的使用基础和审美基调,但又在艺术特色上各具特点。

一、《孟子》与《庄子》中相同的寓言使用基础和审美基调

二者的寓言具有需求能言善辩之士的使用背景及阐述政治见解的使

用目的。这一点学者张航在《和中的寓言比较》(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5卷第2期)有一定的论述。孟子和庄子都生活于战国时期,他们为了弘扬学说,教诲后学,也像当时的谋臣策士和纵横家一样,在各自的言论或著述里面都运用了大量的寓言,以言辞成事,追求说理技巧。如孟子的进谏大多就是采用比喻性的寓言进行说理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用寓言可以使得统治者能够及时采纳谋臣意见,更快更好地促进国家治理。在这样一种历史趋势下,在作品中采用寓言这样一种文学样式是

历史的必然,也能推动朝政改革。孟子和庄子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更是辩论大师。孟子不但好辩且善辩,例如同他辩论的国君有时尽管不同意他的观点,但也不得不心悦诚服:“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①甚至主动提出“寡人愿安承教”。(同上)庄子也是辩论大师,从庄子与惠施及其他各类人或物的富有哲理和情趣的论辩,如与惠施的鱼乐之辩(《秋水》),与魏王的辩论(《山木》),与曹商等慕名利者的论辩(《列御寇》),甚至与髑髅的生死之辨(《至乐》)等,我们可以体察出庄子的辩才②。以与惠施的鱼乐之辩为例,人能否理解鱼的意思,庄子和惠子似乎都否定,然庄子却抓住惠子提问中“汝安知鱼之乐”,而推及惠子已经承认庄子知鱼之乐,具有高明的论辩技巧。战争形势迫使统治者招贤纳士,需要能言善辩的人才,不仅用于对统治者上朝进谏,商量治国策略;更要用于战争之时的外交和斡旋;这一文体在上层人士的欣赏中被逐步推动,慢慢发展起来。诸子百家中的两朵奇葩孟子和庄子也顺应了当时文人的审美取向和国家对社会人才的需求,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的推动下,孟子与庄子在各自的著作中都大量使用了寓言这一文学样式,而且在这样的重“辨”的寓言使用时代背景下,《孟子》和《庄子》的寓言不可避免的带上了浓重的智慧美、哲理美和思辨之美。

在艺术手法上,首先,在《孟子》寓言中,用妙趣横生的故事,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组成寓言来比喻某种现象或某种观点,直观形象;在《庄子》中,喻体包罗万象,或虚幻或真实,但是都是通过比喻而非直观明白的逻辑理性来反映思想和观点的,二者的寓言的比喻性质是一致的。第二,批判与讽刺的手法。在《孟子》寓言中,多讽刺官场中钻营富贵利达之徒,

讽刺他们的卑鄙无耻,揭露他们灵魂的丑恶,非常深刻。在《庄子》寓言中,虽然讽刺批判类型的寓言并不占主导地位,但《庄子》寓言的批判精神却丝毫不弱。《庄子》寓言的批判精神,除了表现在讽刺上,更表现在对社会残酷现实的大胆揭露、猛烈抨击和彻底的否定,比如他用“没渊得珠”寓言来讽刺国君之残酷,把臣下为了得到管制俸禄而献媚于国君比喻成舔国君的痔疮,用生动形象的动物寓言来讽刺当权者的狭隘和患得患失。三是相同的对话体和对比手法的使用。阅读二者的寓言会发现,其中大部分的寓言是对话体的,问答之间表达观点,当然《庄子》寓言中许多是“答非所问”、“以答引问”、“以问答问”非常规的对话方式③,也是要在特殊语境下表达其“言外之意”的目的和意图;《孟子》寓言更注重论辩,以驳斥对方的说法来表达。这与《孟子》和《庄子》二书以记录孟子和庄子言行为主要内容有关。另外,对比的使用非常频繁,例如《孟子》寓言侧重于事情情境的对比,如五十步与百步的对比,掘井九轫与废井的对比,西子与蒙不洁的西子对比等,选择之间即可见其观点;《庄子》寓言中的对比更是随处可见,开篇的《逍遥游》中鹏与蜩、学鸠的对比,《秋水》中?t?k与鸱的对比,《天地》中离朱、吃诟和象罔的对比,“髑髅见梦”的死生之较,“庄子钓于濮水”中“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与“生而曳尾涂中”的对比等。

二、《孟子》与《庄子》中寓言艺术特色的异彩呈现

(一)文本分析比较

孟子是在比喻性说理中使用寓言,而《庄子》中的寓言则是无所不见,绚烂多姿。首先从数量上,《庄子》寓言篇数明显多于《孟子》。《孟子》

中公认寓言约有十几则,历来被认为数量少,其重视程度远不及庄子、韩非子等。公木、陈蒲清、白本松、吴秋林等人均认为《孟子》寓言不足20则,在各类寓言选本中,《孟子》寓言都没有超过10则,《中国古代哲学寓言故事选》集《孟子》寓言10则,《中国古代寓言选》和《中国历代寓言选》都集有9则,《寓林折枝》7则,《中外寓言鉴赏辞典》4则。其中,普遍看好的寓言有“揠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一傅众咻”(《孟子?滕文公下》)、“二子对弈”(《孟子?告子上》)、“校人欺子产”(《孟子?万章上》)、“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梁惠王上》)等。但最近有人认为《孟子》寓言有22则,也有研究者统计,《孟子》中能够称得上寓言的有59则,几乎每章里都有寓言④。这说明孟子中的寓言远远不止几篇的数量,他作品中的寓言含量还有待发掘,寓言寓意和文学价值还有待学者继续深入研究。《庄子》中,寓言占到了十分之九这样大的比重。学者朱思信在《谈寓言》一文中认为共220余则,著有《中国古代寓言史》的陈蒲清先生认为《庄子》寓言共181则,学者蒋振华在《关于寓言定分种种》在认为共有261则。《庄子》寓言数目众多,并且内容丰富。《庄子》几乎通篇皆寓言,使用密度非常之高,使用形式非常之灵活,简直可以媲美一部优美的寓言故事集。《庄子》寓言善于用连类相次的结构艺术,在阐发深邃玄奥的哲理或某种复杂的情绪体验时,罗列几个相同类型的寓言从不同角度来加以连续论证和加强说明;例如在“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寓言中,又使用了“养虎者”、“螳臂当车”、“拊马不时”等同类的小寓言(《庄子?人间世》)不断论证。另外,庄子还喜欢用“同心圆”寓言,即围绕一个圆心使用一系列寓言,例如在《逍遥游》庄子表达的中心思想是:

“超然物外、无待,方可获得绝对自由”,庄子使用“彭祖长寿”、“鲲鹏徙于南冥”、“尧让天下于许由”、“列子御风”、“不龟手之药”、“藐姑射山有神人”等寓言故事围绕这一个点来突出思想⑤。其次从篇幅来说,长篇与短篇交错。但整体来看,《孟子》的寓言篇幅都比较短小,最长的也不超过二百字,大都在百字以内,且以插入式寓言为主,短小精悍、情节简单。如“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总共41字,开头、结尾很清晰,有动作、神态、语言,生动之至,把一个因拔苗助长而累得疲惫不堪的憨态可掬的宋人形象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了。言简意赅。《庄子》中的寓言大多篇幅较长,且情节上曲折独特,打破常规,例如《徐无鬼》、《庚桑楚》等其中寓言故事性强,情节发展新奇古怪富于变化,在同时代诸子和后世的寓言创作中皆非常少见。《庄子》寓言既有插入式的,亦有多篇独立式寓言,如《庄子?徐无鬼》,这篇寓言很长,有19个段落,每一小段讲述一个故事,故事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这篇在后世颇高评价,陆游曾评价曰:“此篇颇多隐晦难解之语,如层峦叠嶂,争奇献怪。游涉此者,即可新耳目,长意见。读《庄子》到此,不得草草,三复愈有深味。”陆游此评价非常到位,尤其“如层峦叠嶂,争奇献怪”非常形象和确切道出了《庄子》寓言文本密度高的审美特色。

《孟子》寓言在文本上就有高结合度的特点,寓言与文章主旨、观点紧密结合,丝丝入扣;而《庄子》中的寓言则是具有高密度的特点,环环相扣,争奇斗怪。

(二)取材比较

孟子和庄子生活于同一时期,但二人在论述时候所选取的材料有所不

同。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的取材来源并不相同,《孟子》中的寓言虚构成分比较少,大多是取材于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或现实生活,或是孟子即兴所作,这些都源于生活实践,除个别自己的创作外,几乎没有古代神话的痕迹,现实色彩强烈,生活气息浓厚,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如“校人欺子产”(《万章》上)、“王良与嬖奚”(《滕文公下》)等取材于历史传说,其中的人物子产、王良等也是历史上真是存在过的人物而非子虚乌有;而“日攘其邻之鸡者”(《孟子?滕文公下》)、“揠苗助长”(《公孙丑上》)、“二子对弈”(《孟子?告子上》)、“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上》)等中的人物是生活中有的小人物,例如找借口的小偷、性急憨厚的农夫、学生、逃兵等,取材于现实生活,他们的言行不是简单的应用生活和历史的例子,也有夸张的成分,夸张的幅度并未超出人们生活的惯常理解和经验。用现实中实在的人物和故事来进行说理,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因而使读者倍感亲切,易于理解其中的蕴意。孟子在创作寓言时往往将生活场景作一个漫画式的勾勒和情景式的设喻,夸大问题的情状和特征,从而为自己的论述提供更好的论据,有着浓厚的现实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对于孟子在写实基础上的虚构,庄子的寓言可谓大多为想象和虚构而成,而且上天入地,天马行空,只要能想象到的庄子都会运用到自己的寓言创作中。正如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评说:“皆空语无事实”,就是指出庄子寓言的虚构色彩。《庄子》中的寓言大多通过虚构情节,其行文放得开,思维活跃开阔,但同时他也能收得住,在文思跳跃、放纵自由的思绪之间,又能将读者拉回现实之中,接受他的说理,但又让

人沉浸其中或迷茫或顿悟。庄子说自己的文字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辞”(《庄子?天下》)⑥。亦是强调其取材和故事等的虚构性。如“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里的鹏的形象明明是虚构的取自于庄子内心的一个自由心灵幻化出来的形象,意境宏大开阔,极尽想象之能事,寓庄于谐,真是体现了“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玄妙。

当然,《庄子》的寓言虽然多为主观虚构,但也不少是取材于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以及源于古代神话经过加工创造而成的作品,陆德明视《庄子》与《山海经》同类也就是认为《庄子》中有大量神话传说存在,也说明庄周对神话传说的继承⑦。例如在《逍遥游》中开篇即讲鲲鹏等是源于《齐谐》,之类“志怪”的神话;再如他的寓言中的大木的形象和古代神话中的神木形象具有着非常高的相似性⑧;还有《庄子》中的藐姑射神人这一形象就来自于远古神话:据《山海经?海内北经》载:“列姑射在海河洲中。”因此可以猜想,庄子也并非完全凭空想象,是根据此记载来虚构创造了这个神的形象,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其塑造成这样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病而年谷熟。”的形象,后来的列子、郭璞等人又借鉴了庄子的描述。当然,庄子本人的创造仍然是主要的,例如叔山无趾、怪人支离疏等也都是庄子根据神话传说或运用神话式的夸张手法所塑造

出来的人物,庄子本人的创作占主要地位。另外,《庄子》寓言中出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形象,如孔子、颜回、老聃等,有些历史事件,但是多是根据庄子自己的想象和想法来构思其言行,为庄子思想的表述服务。因此

我们说,《孟子》的寓言主要取自于历史传统,或源自于民间故事,以及孟子的即兴创造,实多虚少,生活化倾向较重,具有现实主义的审美特点;而庄子则融合了想象、夸张、变形、拟人化等艺术技法,取自于内心,自我的创造成分多,相比较而言则是虚多实少,心灵化倾向较重,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三)形象塑造比较

由于取材的不同,因此二书寓言的形象塑造特色也大不相同:

1.孟子设计的形象多采用人物。中国古代寓言尤其是先秦诸子寓言,区别于西方的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和莱辛寓言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西方以动物寓言为主,而中国的喜用人物寓言。在孟子的笔下的寓言人物,他们或是向统治者阐述政见、规劝向“仁”的士的形象,或是批判和讽刺统治阶级或卑劣之徒的充满“浩然之气”的大丈夫形象;而《庄子》中的寓言中的形象塑造则更加丰富多彩,塑造出一些诙谐怪异的形象,神鬼骷髅、君臣民商、自然万象都是他的寓言的寓体。且从塑造的手法上看,《孟子》中的寓言人物则较为写实,一般采用白描刻画的手法来塑造,寥寥数笔的勾勒,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在“五十步笑百步”、“日攘其邻之鸡者”等故事中尤为突出;而在《庄子》的寓言中,明显的将塑造的形象进行了扭曲和加工,虚拟化痕迹明显,在描写时采用泼墨式的手法,浓墨重彩地来表现个性和思想。《庄子》寓言中的形象类型丰富,人物方面有智者(孔子、惠子、老聃等),愚者(宋人等),美者(毛蔷、丽姬、西施等),丑者(哀骀它、支离疏等),上至三皇五帝、君主王侯,下到商人、隐士、手艺人等等。这些人物形象虽繁杂丰富,但是类型化特点

十分明显:智者都是充当事理的评论者,愚者往往保守狭隘目光短浅,丑者往往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君王多为好问道者,劳动者如庖丁、轮扁、纪子、梓庆虽清贫劳苦却能深刻体会自然之道⑨。孔子是博智多闻的象征,宋人是愚蠢保守无知的代名词,哀骀它是众妇人之道“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庄子?德充符》)的人格魅力的焦点,有些甚至有拟人化、神化倾向,且带有作者心灵倾向。在其他形象的塑造上,如鸟类形象、大木形象等,均是以庄子自身的审美和思想倾向浓墨重彩地加以塑造,信手拈来。二者的审美上比较,犹如漫画和泼墨国画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2.在《孟子》和《庄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中也鲜明地塑造了他们自身的形象,显示出了二人的光辉人格。孟子虽未出现在寓言人物中,但是通过他口中的寓言,我们间接地感受到他的机智善辩、豪爽直率、情感袒露、充满“浩然之气”的士的形象。但是,庄子更多的是将自身形象寄托于寓言中所塑造的人物中,那些有着古怪、无所指的名字的人物,或真实,或畸形,或深藏不露等,所反映的也是在客观社会条件下庄子生活现状和思想状态,展示的是一个生活举步维艰但是心灵追求自由、超然物外的形象,在他的选择和言语中处处表现出忠于自然、忠于自我、忠于自由的个性。

3.在对《孟子》和《庄子》寓言中的形象进行审美观照时,我们会发现《孟子》寓言中人物的“美”与“丑”是绝对的,这种鲜明的展现让人感受到它是一种直观式的审美感受;而在《庄子》寓言中,多喜欢“丑”的形象,丑的人(哀骀它等)、丑的物(骷髅、樗等),且人物的名字也是丑陋怪异得很,无趾、孟子反、意而子、门无鬼、赤张满稽等等,但是这里的“丑”都是在实质上是“美”的,庄子以虚化了和泼洒式的创造了一

批这样的形象,以阐述他的“美与丑”、“无用与有用”、“生与死”等一系列的观点。因此,《庄子》寓言中人物的“美”与“丑”是相对的,他偏偏用这种颠覆式的以“丑”写“美”的方式来阐述他的“道”的核

心内涵,即顺应自然即是至乐之美的观点,从而给人一种体悟式的审美感受。

4.形象的塑造也决定了他们寓言中思想内容的不同。形象的选择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但是也是给读者不同审美感受的最为直接的载体,《孟子》寓言的思想内容主要在于说理、为人处世和社会万象方面,因此人物塑造也是直观式的形象刻画,而《庄子》的寓言中的形象天马行空,光怪陆离,看似脱离政治、社会等等,实质上更为体现其“无为无不为”中更为强调“无不为”的目的性思想内涵,更是表现出其体悟式的超越世俗观念的顺应自然的美丑观。

(四)创作寓言的修辞策略及效果比较

《孟子》中的寓言简洁明快、语言浅近如话,多采用白描的手法来明白晓畅说明自己的观点,非常具有理性思辨之美。他往往用生活片段或设置生活场景来表现一种严肃的情境,从不过多渲染却让人印象深刻、直观而自然;在塑造人物上也爱用白描的手法,三言两语即勾勒出人物形象且用人物的言语和动作使人物性格跃然纸上,在将故事豁然呈现的同时也让作者的思想观点随即呼之欲出,因此《孟子》的寓言语言上虽然惜墨如金,但人物形象丰满,蕴含哲理发人深省。《庄子》中的寓言多采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拟人手法在寓言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以反映社会生活,抨击社会现实。在庄子的寓言世界里,学鸠、小雀、蝉、甲鱼、虾蟆、树、风、

铁、铜都不仅会说话,还有着人的思想和思维。但庄子在运用拟人手法时却是特别的,他不仅是将动物、植物和非生物拟人化,还紧紧结合事物本身的特性来写,显得妙趣横生;且因为庄子对于人生和现实有着深刻认识,因此在消极的伤时感世和强烈的抨击批判两种情感冲击在一起时,庄子的拟人更具有着独特的抒情和情感色彩以及哲理色彩,超越了单纯的拟人化而极富感染力,例如庄子擅长在寓言在塑造动植物甚至无生命形象时富于他们以人的性格和特定的命运色彩,例如在庄子的寓言中菌的形象具有着人的思想,也有着人的悲剧色彩;在“大冶铸金”的寓言中,“金踊跃曰:‘必为莫邪。’”,这里的金有着人的急切、盲目自大等性格,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但妙处还在于金在冶炼时也会发生“踊跃”现象,这是金的本性之一,这里就高明地将事物本身的属性和拟人化的个性都反映了出来,有着正确的好的本质、有着自诩英雄豪杰的人的思想,但却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悲剧收场,让人感慨而陷入哲思。这是《庄子》寓言中拟人手法的高妙的体现。另外,庄子同样擅长于通过拟人化的对比来表现寓意,这种两种修辞策略结合的使用比比皆是,例如“鸱得腐鼠” (《庄子?秋水》)的寓言就同时使用两种修辞手法,把?g?R的清高和鸱的丑陋作比较,在将这两种鸟的特性巧妙结合人的性格特征的同时,也在鸟的特性中比较出了人的精神人格的高下。此外夸张手法在《庄子》寓言中的运用也是比比皆是。《庄子》中多少宏大的意象,汪洋恣肆,都是通过夸张的笔触来得以实现的。例如“鹏之大”,就极尽夸张之能事,再如在《外物》篇中有一则寓言“任公子钓鱼”,就是一则不足100字的却是奇人巨物、大景怪声的大文,说任公子用五十头牛作为钓饵,蹲在会稽山顶,蹲守一年后才钓

得大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D没而下,骛扬而奋?G;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以至于制河以东,苍吾以北的人都能够饱食此鱼。此段精用排比,描写逼真,夸张更是到了极致,令人惊叹。正因为夸张手法的使用,使得《庄子》寓言多有宏大的审美意象,非常具有感染力和震撼效果。

在寓言的表现效果上。在《孟子》的寓言的功效来看,它们主要是用于陈说时增加说服力、明晰观点的需要,须与当时当地的孟子所要表述的政治思想或哲学思想紧密相关,因此孟子寓言才简短精悍且以穿插式寓言居多。《庄子》的寓言却大不相同,《庄子》几乎通篇是寓言,他使用寓言不仅仅为了阐发观点、诠释抽象的思想哲理,更是作为一种述说的方式而存在。它的许多寓言不是作为比喻而依附于某种观点中特定存在着的,而是作为象征性的独立的存在的个体,它也许只是一瞬间的感悟或情感体验,它的意义完全地融合在形象之中,自发性地体现出作者的深刻的哲学道理或是体验,但是要依靠于不同的人的不同的体悟。

(五)语言风格比较

《孟子》的寓言语言上明白晓畅,不事雕琢,很少有生僻的词汇和别扭的句法,真可谓明朗而爽快。表现出简约隽永的语言风格,是成熟的标准书面语,且具有一种充满浩然之气的气韵悠长之美。这是与《孟子》整书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气盛而词壮的语言风格,历来倍受称道。它在后世文人的心目中被尊崇为典范之作。“文起八代之衰”的散文大师韩愈的散文深受《孟子》散文的影响。而《庄子》的寓言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诡谲绮丽的特点,其句式错

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绝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庄子》“三言”,合而言之,是庄子诗性言说的总体特征;分而言之,“寓言”是对诗性言说的质的规定,“重言”是《庄子》寓言的对话方式,“卮言”则是《庄子》寓言独特的语言风格。庄子寓言的诗性言说方式及语言风格,与《庄子》寓言的思想内容一样,对后世文论的诗性言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卮”可以同“恣”,取随意变化之意,指文字行云流水,具有浪漫主义的美感;也可以同“支”,取支离破碎之言之意,指文字富于变化,跌宕跳跃,具有诗性语言的特点。另外,《庄子》的寓言令人惊叹的想象、光怪陆离的意象、超然的情感等都造就了其寓言的诡谲绮丽的特点。例如寓言对“姑射之神人”的形象的描述,非常的优美,字数

5―5―4―4―3―3―7―3―10,句式排比错落,简洁干净有力,使一个仙子的形象跃然纸上,神秘而高贵,文字如行云流水铺陈开来,意象诡谲而充满阴柔之美和诗性美,充分体现了《庄子》寓言语言的艺术特色。(六)情感色彩比较

生活于战国时期的孟子和庄子,却有着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孟子性格刚烈,豪爽泼辣,表现在文章中,使文章充斥着一股“浩然之气”,锋芒毕露,磅礴雄劲,语言生动泼辣、痛快淋漓,流露着强烈而鲜明的情感。据统计⑩《孟子》全书中指涉情感的词,可以得到如下结果:“乐”55次;“哀”5次;“怒”10次;“怨”25次;“畏”15次;“惧”5次;“喜”12次;“恻隐”5次;“愠”2次等,在以政论说理散文为主的先秦散文中,出现那么多的表达情感的词,孟子的情感强烈、爱憎分明可见一斑,而在寓言中论辩时大量的排比、重复等手法同样增加了这样的

情感效果,让人听之不忘、过目不忘。在《孟子》的寓言中,大部分是孟子本人参与论辩的,通过孟子之口来达自己的观点和爱憎,则更为充分地体现出了孟子的幽默、直率和情感浓烈。

反观《庄子》寓言,《庄子》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字里行间跳荡着强烈的激情,流露庄子的苦闷悲愤之情,世人形容其有一种深幽孤峭的至悲之感,后人称其为“蒙叟之哭泣”。例如《大宗师》,庄子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性认识,也包含了深厚的情感体验,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但是,《庄子》寓言的呈现是异彩纷呈的,或把深奥的哲理形象化,用寓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独具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主义特色。如:涸辙之鲋能够“忿然作色”。或能超乎言意之表,庄子主张“得意忘言”;或注意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如“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等,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是以一种超脱的、睿智的、冷静的眼光更多地来审视这个世界和社会的,不争辩,不沉迷,在他的24则以庄子形象出现的寓言,有关庄子的生活状况、与惠施的交往历程等寓言中庄子自我形象,可见庄子独特的性情,他冷眼观社会,藐视权贵,不失傲骨,对现实有独到深刻的见地;热心关注自然生命,以自然生存法则在现实社会中保全生命,面对生命的消逝豁达洒脱等,但这些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沉迷于自己的学说而完全置身事外的冷漠的人,相反,庄子的情感和激情在他的寓言中表现出来:《庄子》寓言对当时统治阶级的恶性、丑态的揭露和批判尤为深刻和激烈。如《人间世》篇“颜回请之卫”,批判了魏君的专横;在《列御寇》篇中的“没渊得珠”一则中,把凶残的宋王比作九渊之骊龙。《庄子》寓言的讽刺最辛辣的还要属《则阳》篇中“蜗角之战”,看似荒诞不经,但

是事实比这更为真实和残忍,反映了统治者为了所谓的“地”和“权”无视人的生命,殊不知对于“大道”来讲,所谓的“地”就如蜗牛的角一样的渺小啊。寓言的引出,正是齐魏之间将要发生的一场大战。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庄子》的寓言不是虚无的,冰冷的,而是体现了庄子的“睿智冷眼热心肠”。孟子与庄子,虽互不提及,但是有着共同的情感,不同的表达方式。

三、《孟子》与《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寓言文学的影响

《孟子》的寓言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形式多样,作为寓言运用本身已经相对比较很成熟;不论是其文学特质上的短小精悍、简约隽永、善用白描对比的手法等方面的特色,还是其思辨性、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审美特点和充满阳刚之美的大丈夫积极入世的态度和气度深深影响了后代文人,也影响着寓言文学创作。后来唐代的柳宗元就以寓言散文著称,继承了《孟子》寓言的现实主义传统,融进自己对生活尤其是官场生活的体验,以积极入世的政治抱负和“浩然之气”创作了大量的寓言作品,其寓言兼收并蓄,丰富隽永,或对中唐的腐败政治进行无情的讽刺、揭露和鞭挞,或对贪污者的鞭挞(例如《?l?Z传》),或对夸夸其谈,虚有其表的大人物的讽刺(例如《罴说》)等继承了《孟子》寓言的“充实之为美”的审美特色,还将《孟子》寓言重说理转向了重讽刺,丰富了寓言的表现功能,并且将寓言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具有文学色彩的文体,为后世的皮日休、罗隐、欧阳修、刘基等人的寓言创作打下基础。而《庄子》寓言的这种浪漫主义风格和审美意境也影响了后来人的创作,例如苏轼的寓言创作不仅是吸收了孟子、柳宗元等的长处,更是继承了《庄子》和佛教寓言的

特点,嬉笑怒骂,恣肆纵横,有着大气的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多才多智的个性,富有浪漫色彩,例如苏轼的寓言故事《鬼怕恶人》等。其寓庄于谐、诙谐幽默的寓言风格对元、明、清寓言文学的创作有深远影响,并把寓言真正推向成熟,把寓言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总之,《孟子》的寓言艺术特色为“寓意在行文中”,重比喻,重对话和论辩,寓言往往作为在其散文中说理辩论的重要论据而出现,为散文的论点服务,因此形象鲜明而又幽默风趣,简约隽永而又优美动人,哲理深刻而又通俗亲切,词锋犀利而又感情浓烈,表现出理性思辨之美、现实主义之美和阳刚之美等审美特点;而《庄子》的寓言作为庄子的作品的最为重要的部分,是“三言”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连类相次的结构它们独立成章,并且主旨、论点融为一体,具有形象大于思想、寓言密度大等特点,同时《庄子》的寓言则大多“皆空语无事实”(司马迁语),为庄子本人虚构而成,正如刘向所云:“其作人姓名使相与语,寄辞于其人”,可以说,庄子是第一个自觉地运用虚构手法的作家,善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诡谲绮丽的语言,将人带进庄子的顺应自然、无为无待的精神世界和超然物外而又感之尤深的情感世界,以及浪漫主义的、超越的、宏大而奇崛的审美世界。二者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也充分反映了各自的行文风格、思想和精神气质,且对后人影响深远。

注释:

①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下同.

②沈振奇.《孟子与庄子互不提及之谜》[J].《文史知识》,2005年第5期.

③张黎.《寓言中的特殊的问答方式》[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④张黎.《寓言中的特殊的问答方式》[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⑤陈飞鲸.《比较与寓言使用的不同》[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年第2期.

⑥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上、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下同.

⑦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庄子)》,原文为:“言多诡诞,或似山海经,或类占梦书,故注者以意去取.”

⑧肖捷飞.《寓言探微》[D].四川师范大学,2007.

⑨王相飞.《寓言中人物形象的选择与塑造》[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9卷第11期.

⑩李蓁.《孟子散文强烈情感色彩》[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月第12卷第1期.

肖捷飞.《从寓言看庄子自我形象:睿智冷眼热心肠》[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李小立.《寓言的艺术成就管窥》[D].郑州:河南大学,2004.

翟晓慧.《从寓言的独立到文体的全面成熟》[D].山西大学,2007.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

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

《孟子》与《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比较

《孟子》与《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比较 摘要:战国时期在需求能言善辩之士的时代背景下,诸子大多使用寓言来阐述政治见解和思想学说,因此寓言创作格外活跃,其中以《庄子》、《孟子》等书的寓言尤为出色,二者有相同的寓言使用基础和审美基调,但在文本、取材、形象、手法和语言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呈现不同的艺术特色,且影响深远。 关键词:《孟子》寓言;《庄子》寓言;艺术特色 寓言是中国较早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诸子百家及史传频繁使用,用来陈说辞理,具有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的特点。寓言是《庄子》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司马迁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寓言故事近二百则。其中既有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加工改造,如《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神人”、《应帝王》中的“浑沌”等;也有即兴创作如《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至乐》中的“髑髅见梦”等。《孟子》寓言虽数量上不及庄子、韩非子等人,但其寓言融入至其散文之中,说明立场,针砭时弊,诠释学说等,风格简洁隽永,形象逼真,擅长论辩,自具风格,同样引人瞩目,其中其蕴含的“浩然之气”和深刻的哲理性而流传至今。《孟子》和《庄子》寓言有着相同的使用基础和审美基调,但又在艺

术特色上各具特点。 一、《孟子》与《庄子》中相同的寓言使用基础和审美基调 二者的寓言具有需求能言善辩之士的使用背景及阐述 政治见解的使用目的。这一点学者张航在《和中的寓言比较》(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5卷第2期)有一定的论述。孟子和庄子都生活于战国时期,他们为了弘扬学说,教诲后学,也像当时的谋臣策士和纵横家一样,在各自的言论或著述里面都运用了大量的寓言,以言辞成事,追求说理技巧。如孟子的进谏大多就是采用比喻性的寓言进行说理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用寓言可以使得统治者能够及时采纳谋臣意见,更快更好地促进国家治理。在这样一种历史趋势下,在作品中采用寓言这样一种文学样式是历史的必然,也能推动朝政改革。孟子和庄子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更是辩论大师。孟子不但好辩且善辩,例如同他辩论的国君有时尽管不同意他的观点,但也不得不心悦诚服:“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①甚至主动提出“寡人愿安承教”。(同上)庄子也是辩论大师,从庄子与惠施及其他各类人或物的富有哲理和情趣的论辩,如与惠施的鱼乐之辩(《秋水》),与魏王的辩论(《山木》),与曹商等慕名利者的论辩(《列御寇》),甚至与髑髅的生死之辨(《至乐》)等,我们可以体察出庄子的辩才②。以与惠

庄子散文的特点

庄子散文的特点 中文系汉语言学一班卢玉婷 0940401035 【摘要】在先秦散文中,《庄子》是最具风格的,他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轶事与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运用比喻来说明思想论点,把抽象迷蒙的天道描绘得似乎可感可知。其文笔纵横驰骋、汪洋恣肆、变化多端,语言瑰奇多彩,句法灵活跳跃,又善用巧用比喻来说明抽象的哲理,使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关键词】奇特的想象;极度夸张;生动的比喻;辛辣的讽刺 一、奇特的想象 庄子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例如内篇的《逍遥游》,作者大笔挥洒,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北方深海之中,有一条“不知其几千里”长的巨鲲。这条鱼的巨大,已经够令人惊奇的了,而它竟又变化为一只大鹏,这怎不令人感到神奇万分呢?应当承认,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是人们绝对不曾见过的,但想象力丰富的庄子却偏要让你相信世间有此二物,特意对它们进行一番形象化的描写。描写的重点是大鹏: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它积满气力,怒张毛羽,一振而飞上天,翅膀像遮天盖地的大块云影。接着,作者又假借所谓《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他的描写是可信的。《齐谐》上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先拍击水面,滑行三千里,然后盘旋宛转,靠风气相扶,直冲云天,到达九万里高空。起飞之后,历时六月,方才止息。”那么,九万里高空又是什么景象,究竟如何高远呢?作者先以高空中只见游气奔腾,微尘浮动来形容,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比说,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形容和打比方,无形中联系了普通人的生活经验,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象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象了。再如《人间世》、《德允符》、《大宗师》等篇,基本上是用四五个或六七个幻想出来的故事组成的。他的许多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都是通过这些

试论庄子的寓言风格

试论《庄子》的寓言风格 提要:《庄子》中存在着大量的寓言,通过这些寓言庄子传达了自己的个人追求和哲学思想。庄子的寓言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另外,神异奇幻、虚实交融、独立性强,交互穿插也成为《庄子》寓言的主要风格。庄子寓言的艺术风格成就了《庄子》散文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关键词:寓言象征性独立性神异奇幻虚实交融交互穿插庄子,亦称庄周,生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后期的姬周晚世,是殷商的保留地——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玩学家。庄子才华横溢,满腹学识,思想标新立异,对现实生活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构架起属于自己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这些见解和认识被庄子融入到了他的文学作品《庄子》中,使《庄子》呈现出博大精深、汪洋辟阖、仪态万方的面貌。后代学者们对庄子和他的作品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郭沫若先生在《庄子与鲁迅》一书中就说道,《庄子》一书“不仅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他那思想的超脱精微,文辞的清拔恣肆,实在是古今无两。” 今本《庄子》是由西晋郭象删订而流传下来的,共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庄子》中,存有众多蕴含作者思想观念的寓言,庄子自己也在他的《寓言》篇中叙说其著述特点:“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天下》篇中他又总结到,“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淑诡可观。”可见,《庄子》一书,寓言是其主要成分。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寓言是《庄子》成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一点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也得到了证明,“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据考证,《庄子》全书大小寓言共计二百多个,短的篇目有二十多字,长的篇目可达上千字;有些篇目全部由寓言排比而成,有些篇目干脆通篇就是一则寓言。寓言成了庄子创作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恰恰也正是这些寓言,使得庄子出尘脱俗的思想在先秦诸子中脱颖而出,并被其他人认同和接受。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寓言”?庄子对于这个概念也没有在形式上加以严密的界说,只说它是“藉外论之”。郭象在《庄子注》中给“寓言”做的注释是:“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九见信。”他比较明确地解释了庄子使用语言这一表现手法的原因。而今,查阅《中国汉语大词典》,关于寓言则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所谓寓言,即假借形象思维寓理于事,表达己意。通俗地说,寓言就是假借他人、他物的言行来寄寓自己的思想观点。庄子甚至更为形象地在《庄子》中描述为什么他会用众多寓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就像父亲不能给自己的儿子做媒一样,父亲在他人面前称赞自己的儿子会有自夸之嫌,总不如别人来称赞显得真实可信,因为大多数人通常容易怀疑、猜忌。因此,自己的儿子纵然有值得骄傲的地方,还是得借助外人的赞扬,才能叫人相信。“言出于己,俗多不受,故借外耳。”(郭象《庄子注·寓言》),“世人愚迷,妄为猜忌,闻道己说,则起嫌疑。”(成玄英《庄子疏·寓言》),这都是和庄子的说法相切合的,也比较准确地解释了庄子运用大量寓言的原因。 在先秦诸子中,可以说有不少运用寓言的高手,如孟子、韩非子等人。然而尽管他们都运用寓言为自己的创作服务,而且都擅长使用这一表现手法,但他们所创作的寓言却有着区别于他人的独特风格。像孟子,他就喜欢采用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来加强自己的论辩;像韩非子,他则偏向喜欢利用历史传说与典故来为自己的说理做证明。那么庄子的寓言呢?与其他作家相比,自然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 一、象征性 研究庄子的一部分学者们称《庄子》为“寓言体”散文,多是基于寓言在《庄子》中所占比例而言。一直以来,研究庄子的大量学者普遍认为《庄子》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体。如今,刘生良先生在他的《鹏翔无疆》中则提出一个新说法,认为《庄子》是浪漫型文学、现实型文学、象征型文学的三位一体。不仅如此,他还将《庄子》比喻成苏轼《题西林壁》中峻峭灵秀的庐山,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各臻妙境。刘生良先生将《庄子》归为象征型文学不能说没有道理,《庄子》中存在的大量寓言,而寓言本身就带有象征的意味,这就是一个明证,可以说寓言是庄子阐述自己哲学思想的主要载体。如此一来,本

作文素材

2014 高三语文课外名句集释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 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粗茶淡饭,喝水(而 不必一定喝酒),弯曲手臂就可以枕在上面睡觉,乐趣也就在其中了.(朴实的生活之乐). 不道义,富有,地位高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4.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叶公向子路问孔子为人怎么样,子路没有回答。(回来后子路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晓得衰老会要到来,如此罢了。” 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真正有智慧的人,什么事情一到手上,就清楚了,不 会迷惑。"仁者不忧",真正有仁心的人,不会受环境动摇,没有忧烦。"勇者不惧",真正大勇的人,没有什么可怕的。孔子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重要的有三点,缺一不可。 6.略 7.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 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楚国的狂人接舆从孔子的车前经过,唱道:“凤凰呀,凤凰呀!你的德行为什么衰败了呢?过去的是无法挽回了,未来的还是可以补救的。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当政的那些人危险极了!” 孔子下了车,想和他谈谈。他却连忙避开了,孔子没能够和他谈。 8.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 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伊尹说:‘哪个君主不可以侍奉?哪个百姓不可以使唤?’所以,他是天下太平做官,天下混乱也做官。他说;‘上天生育这些百姓,就是要让先知的人来开导后知的人,先觉的人来开导后觉的人。我就是这些人中先知先觉的人,我要开导这些后知后觉的人.’他认为天下的百姓中,只要有一个普通男子或普通妇女没有承受到尧舜的恩泽,就好像是他自己把别人推进山沟之中去了一样--这就是他以挑起天下的重担为己任的态度。 9.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 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1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 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11.《论语》·雍也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孟子》与《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比较word资料18页

《孟子》与《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比较寓言是中国较早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诸子百家及史传频繁使用,用来陈说辞理,具有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的特点。寓言是《庄子》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司马迁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寓言故事近二百则。其中既有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加工改造,如《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神人”、《应帝王》中的“浑沌”等;也有即兴创作如《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至乐》中的“髑髅见梦”等。《孟子》寓言虽数量上不及庄子、韩非子等人,但其寓言融入至其散文之中,说明立场,针砭时弊,诠释学说等,风格简洁隽永,形象逼真,擅长论辩,自具风格,同样引人瞩目,其中其蕴含的“浩然之气”和深刻的哲理性而流传至今。《孟子》和《庄子》寓言有着相同的使用基础和审美基调,但又在艺术特色上各具特点。 一、《孟子》与《庄子》中相同的寓言使用基础和审美基调 二者的寓言具有需求能言善辩之士的使用背景及阐述政治见解的使 用目的。这一点学者张航在《和中的寓言比较》(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5卷第2期)有一定的论述。孟子和庄子都生活于战国时期,他们为了弘扬学说,教诲后学,也像当时的谋臣策士和纵横家一样,在各自的言论或著述里面都运用了大量的寓言,以言辞成事,追求说理技巧。如孟子的进谏大多就是采用比喻性的寓言进行说理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用寓言可以使得统治者能够及时采纳谋臣意见,更快更好地促进国家治理。在这样一种历史趋势下,在作品中采用寓言这样一种文学样式是

历史的必然,也能推动朝政改革。孟子和庄子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更是辩论大师。孟子不但好辩且善辩,例如同他辩论的国君有时尽管不同意他的观点,但也不得不心悦诚服:“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①甚至主动提出“寡人愿安承教”。(同上)庄子也是辩论大师,从庄子与惠施及其他各类人或物的富有哲理和情趣的论辩,如与惠施的鱼乐之辩(《秋水》),与魏王的辩论(《山木》),与曹商等慕名利者的论辩(《列御寇》),甚至与髑髅的生死之辨(《至乐》)等,我们可以体察出庄子的辩才②。以与惠施的鱼乐之辩为例,人能否理解鱼的意思,庄子和惠子似乎都否定,然庄子却抓住惠子提问中“汝安知鱼之乐”,而推及惠子已经承认庄子知鱼之乐,具有高明的论辩技巧。战争形势迫使统治者招贤纳士,需要能言善辩的人才,不仅用于对统治者上朝进谏,商量治国策略;更要用于战争之时的外交和斡旋;这一文体在上层人士的欣赏中被逐步推动,慢慢发展起来。诸子百家中的两朵奇葩孟子和庄子也顺应了当时文人的审美取向和国家对社会人才的需求,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的推动下,孟子与庄子在各自的著作中都大量使用了寓言这一文学样式,而且在这样的重“辨”的寓言使用时代背景下,《孟子》和《庄子》的寓言不可避免的带上了浓重的智慧美、哲理美和思辨之美。 在艺术手法上,首先,在《孟子》寓言中,用妙趣横生的故事,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组成寓言来比喻某种现象或某种观点,直观形象;在《庄子》中,喻体包罗万象,或虚幻或真实,但是都是通过比喻而非直观明白的逻辑理性来反映思想和观点的,二者的寓言的比喻性质是一致的。第二,批判与讽刺的手法。在《孟子》寓言中,多讽刺官场中钻营富贵利达之徒,

庄子的文学特征

庄子》的文学特征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33篇,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1]。庄子的身世不可确考,从《史记》本传和《庄子》一书的记述中,可以大略知道一些。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2]。曾作过漆园吏[3]。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庄子人生就是体认“道”的人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精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入宇宙万物之间,翱翔于“无何有之乡”(《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大宗师》)。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与艺术家所达到的精神状态有相通之处[4]。这种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文”(《寓言》)。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5]。《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6]。《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7]。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圣人无功,神人无名”这个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8]。文章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中。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北溟之鱼,化而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逍遥游》)任公子垂钓,以五十头牛为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东海,期年钓得大鱼,白浪如山,海水震荡,千里震惊,浙江以东,苍梧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20则名人素材评析! 1.中华文化的先驱 孔子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2.曳尾涂中的庄子 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归于自然,终成南华经。曳尾涂中,逍遥一游于尘世,哲学的巅峰便已铸就。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又似是而非,螳臂挡车却又游刃有余。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泥?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 3.不朽的行者 屈原当黎明还黝黑时,他就触着光亮而长吟。上下求索,踽踽独行。他使一条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他使一个站立的灵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 4.俞伯牙、钟子期 一挥手,一拨琴,一段旋律;一高山,一流水,一段传奇。他们艰难地跋涉于七根琴弦,他们用紧扣的十指敲开了心灵之门,他们的生命也由此产生了共振。即使远隔千里,即使天上人间,但在他们人生原始的画卷里都巍峨着山,清澈着水,飞舞知己的音韵。 5. 忘却荣辱书定历史

司马迁你海棠般的容颜,弹响"史家"千古绝唱?谁,能幽愁发愤,吟出无韵之《离骚》?他以海的大度包容了内心之苦、世人之讽,他以山的刚毅正直书写了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他的坚韧撼动历史,彪炳史册;他的刚正直上霄汉,照耀尘寰! 6.永恒的美丽 王昭君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高的傲世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沉思,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这广漠中消隐。你的聪慧,痴迷着汉赋唐诗的韵律,怎能不如履薄冰?你的深刻,承受着岁月无痕的忧伤,怎能不形销骨立;你的清高,拒绝着蝇营狗苟的生活,怎能不心力交瘁?你默默地离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名字载入史册,也记载下人们对你永恒的记忆。 7.两朝开济老臣心 诸葛亮一颗忠心,两朝元老,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五丈原头,八卦阵中,六出祁山而七擒孟获。赤胆忠心,足智多谋,助他人之霸业,成自己之威名。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8.青梅煮酒论英雄 曹操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亦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江流入海,有穷且坚,不坠青云的傲岸,不"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之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荣辱成败,尽显英雄本色。 9.一代书圣 王羲之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洌之风,草如龙凤舞动,他让人们真正了解什么是书法,他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的伟博,兰亭己矣,永不逝去的的《兰亭集序》中最豪迈的一次舞动。 10.把酒东篱

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416696263.html, 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 作者:伍蓉 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5期 摘要:《庄子》是道家学派的言论著作总汇。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就《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庄子》;寓言;艺术特点;浪漫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言论著作总汇。司马迁认为庄子思想“其要归本于老子”。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用寓言故事和形象作为依托,是《庄子》的一大特色。庄子曾说:“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1]”从理论意识来说,庄子这一派本有“言不尽意”的看法,即逻辑的语言并不能充分地表达思想。与此相关,在表现手法上,许多篇章,如《逍遥游》、《人间世》,几乎都是用一连串的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联缀而成,把作者的思想融化在这些故事和其中人物、动物的对话中,这就超出了以故事为例证的意义。 《庄子》寓言的独特性,还在于它的“多义性”。庄子在创造了如此大量、丰富多彩、变化多姿的艺术形式枣寓言之时,其寓意却是比较隐蔽、模糊的。他极少使用正面的说理文字来直接表现自己的思想,而是在一种扑朔迷离的状态下让人去领悟他的心绪。“寓实于玄,寓真于诞[2]”是庄子散文的具体体现。在混沌朦胧,能柔能刚,不主故常的“通天下之一气耳”的状态中,庄子自我陶醉在他所描绘的幻想的意境之中,那潇洒飘逸与神奇怪谲的文风同时也在浪漫的美的意境中徜徉。庄子不以推理手法,而是通过象征、寓言和气氛,以情感想象来表达内容,这种主观性色彩,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庄子在讲故事时,并没有明白、精确地点明他要说明的道理,而是靠那卓异的形象思维,通过故事自然流露出来。这样,其寓言的寓意就变得多面、模糊,具有“形象大于思想”的特点。《庄子》中的故事极其繁多。往往在一篇之中,运用好些故事,又层层相套,大故事套入若干小故事,形成天方夜谭式层层迭迭的故事群簇,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说明事理。这么多“寓言”镶嵌在文中,使庄子文章显出扑朔迷离的面貌。一个寓言,需要读者再三体味,才能领悟其深层含义;或者同一寓言,不同的人读之会有不同的理解。

关于孟子的作文素材

关于孟子的作文素材 手捧战国典籍,目视诸侯纷争。硝烟还未散尽,土尘又重重扬起。刀与戟相撞的声响,王与侯争霸的号角,合成战国流动的历史图画。 我站在历史画面前,看着你昂着头挺着胸自信地走来。用你洪钟般的嗓音,诵读你传世的儒经。彻耳清心之音,拨开茫茫历史雾霭,穿越重重山水阻隔,震撼山川,响彻华史。 多年的战乱,河山早已满目疮痍;俯视中原大地,“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你心中是怎样的酸楚。于是你慈悲的心肠,你为民请命的豪举,便显现在一次次的苦心游说中。你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则勃然大怒:哼,君为轻?君为轻我当什么王?!你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可梁襄王心里嘀咕:不杀人?不杀人打什么战?又怎夺得了天下?你又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者们于是以“善其身”来自我安慰,而“达”者们谁又能“兼济天下”?多数是明哲保身,躲得远远的罢。 自古才子多孤独!任你跑破了鞋底,凭你走短了春秋;哪怕你说破了唇舌,还是话断了历史,仍然没有一个君王愿意实施你心中的王道。于是你由孤独变得孤傲了。齐宣王称病,你也称病。君王有什么了不起呢?“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可历史决定了你只能做思想的传播者,不能做“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君王。你开始蔑视统治者,见了梁襄王后说,“望之不似人君。”要知道这样的话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可你不怕。难怪后来的李大诗人也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激越之语,是受到了你的影响的吧?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周围烟尘这么重,你显然已经“昭”不过来了。你渐渐疲惫了,但仍心存希望,于是向当权者发出最后的“通牒”:“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国田氏却废姜氏而成为诸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仍然是齐国因“附于秦”得一夕安寝,失去民心失去警惕之心,“终继五国迁灭”。唉,他们不听,也只能随他们去吧! 硝烟仍在不断地涌起,纷争还在无奈地继续。你也只能泪眼朦胧地心痛万分地看着哀鸿遍野尸骨满地。硝烟埋没你的救民之心,亦使你的爱民之情显得更为真切,使你想“兼善天下”的博大情怀显得更为高贵! 关上《孟子》,我已被孟子感动得泪流满面。 站在历史之上的巨人 历史的漩涡二千多年亦不曾改变。你依然被世人敬仰。穿越过时间的河流,中,闪亮的是你那思想的光芒。 都说乱世出枭雄,不只是所军事上,你就是思想上、政治上的枭雄。战国时期,一个混乱的时期,一个无主的时期,一个嗜杀的时期,只有你才提出“人性本善”这一主张,只有你才会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只有你才会说人人都可以行“不忍人之政”。该说你太善良呢,还是天真呢? 善良是肯定的,但天真也是有的,不然为什么会游历各国,而且去游说齐宣王、梁惠王。你明知他们有称霸的野心,有嗜杀的本能,却妄想用“人性本善”去感

《庄子》寓言--艺术特色

摘要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先秦诸子中最具文学价值的作品。书分内篇、外篇、杂篇,以内篇为核心,《逍遥游》、《大宗师》等作品集中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多用“寓言”、“重言”和“卮言”等表现形式写作,尤其擅构寓言。古今人物、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大鹏小雀、白骨骷髅,皆能幻化,敷衍文章。庄子之寓言,想象奇特怪诞、发想无端,文风恣肆汪洋、意出尘外,论述诡谲神秘、瑰丽绝妙,然而它所承载的思想却是朴素深刻,无人能先。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几乎已完全具备了现代小说之特点,被黄震先生誉为“千万世诙谐小说之祖”。庄子的寓言是他说理传道的主要工具,通过寓言这种曲折含蓄却又古怪离奇引人入胜的方式,向世人传达他高深莫测的“道”,幸如他所预期的“十言而九见信”,两千年来,庄子的寓言及寓言所包含的道对中国的文学、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浪漫主义刻画手法措辞

目录 引言 0 1.新颖巧妙,意境宏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2 2.嬉笑怒骂,生动活泼,刻画手法精准多样 (4) 3.言简意赅,生动传神,措辞凝炼不失飘逸 (7) 结论 (9) 参考资料 (11)

引言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说:“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1]他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继承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道亦无限,自生自灭,世无主宰。万物“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主张齐是非,齐生死,齐物我,齐贵贱,“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随遇而安,逍遥自得。 《庄子》成书后,共五十二篇,后散佚,只剩得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一般定为庄子所著,而外、杂篇发展则历经百余年,夹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了更为复杂多变的体系,可能掺杂有庄子门生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被誉为先秦最具有文采的哲学著作,兼有哲学著作和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双重身份,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以寓言的形式去表达深刻的哲学观念。庄子在《寓言》一篇中,自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亦指出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可见寓言是《庄子》最大的特色。 《庄子》想像力丰富,夸张怪诞,极具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寓言故事,禅道说理,针砭讽刺,刻画人物,喻世警人。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刘熙载《艺概·文概》称其“意出尘外,怪生笔端。”[2]《庄子》寓言的结构严密巧妙,有时候看似各个寓言之间不相关联,实际上是以同一主题或者规则串联起来的,其精神思想是贯穿全篇,从始而终。寓言的形象是对现实生活中某类典型人物事迹轮廓式的勾勒,代表性极强,加之内在精神的塑造,让人印象深刻。庄子构思的宏大雄壮,结构的严密新颖,想象的奇特丰富,精神的逍遥自由,给人以超凡脱俗的美感与崇高美妙的享受。 《庄子》整部书中共有将近两百则寓言,《庄子》的寓言是他说理传道的主要工具,我们从中能领略到他的思想,同时《庄子》也给后世以莫大的指导和启示,这些寓言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形象表述。 《庄子》寓言是先秦诸子作品中最绚丽多彩,令人瞩目的。其思巧妙脱俗,发想无端,令人咋舌,其驾驭语言的能力亦已登峰造极。《庄子》寓言不但富有哲理,而且想象奇幻,形象生动活泼,流露着充沛的情感。高似孙赞庄子道:“其说意空一尘,倜傥峻拔,无一毫蹈袭沿仍之陋,极天之荒,穷人之伪,放肆演迤,如长江大河澎湃汹涌,声沉影灭不可控搏,率以荒怪诡诞狂肆虚渺,不近人情之说瞽乱而自呼。”[3] 《庄子》的寓言又是与众不同的。先秦诸子中,孟子、韩非子等人亦可谓善用寓言,但孟子多采用民间传说故事来加强自己的论辩,韩非多利用历史传说与典故以佐证自己的说理。而《庄子》的寓言却大多“皆空语无事实”,通常都是庄子本人虚构而成。正如刘向所云,其“作人姓名使相与语,寄辞于其人”。庄子是第一个自觉地运用虚构手法的文学家。《庄子》寓言的独特还在于它的“多义性”。庄子在创造了如此大量、丰富多彩、变化多姿的艺

孟子的1000字作文

孟子的1000字作文 导读:认识孟子是从认识孟子的文章开始的,当我第一次读到那样气势磅礴的文章时,心已被这位“亚圣”折服了。在那一句句连珠妙语中,我仿佛看到一位大家穿梭于各诸侯国间的身影。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孟子的宽广胸襟注定了他要心忧天下,情系百姓。孟子其实不是圣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学者,普通的孟子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他哀民生疾苦,他乐国泰民安。 孟子是寂寞的。曲高和寡,孟子的寂寞在与他站得比别人高,看得比别人远,忧得比别人多。于是孟子便站在高岗上独自品味着孤独的寂寞。 寂寞的孟子不甘于寂寞,他不断的在各国游说,他只是为了实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无饥色”的理想,然而在那个战乱纷纷的时代,孟子的理想是那样遥不可及。他不断地寄希望于各国君主,而那些醉心于战争的君主们却一次次将他的希望摔得粉碎。 也许孟子在想:总有一天我会成功。那一刻,我突然佩服起他那坚定的信仰来了。人,是不可以没有信仰的,没有信仰便失去了生活的价值,孟子的信仰源于那颗博大的仁爱之心。 孟子终究没有成功,他还是孤独的站在高岗上,品味着的孤独,坚持他的坚持,努力着他的努力。 这使我想起了庄子,那个消极避世,那个整天念叨着“逍遥游”“至人无己,圣人无名”的老庄,与其说他自在,不如说他自私。为

了替自己的自私找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虽然他曾经努力过,但最后他选择了放弃,他没有孟子的韧性和坚强,于是他冷眼旁观,观世间种种荒唐与罪恶。无可否认,庄子在放纵,在自暴自弃。 庄子的文章极美,美得飘然,美得轻逸,我喜欢庄子犹如孟子,却无法苟同庄子的人生观。庄子追求自由事实上追求的是一种享受,在那样烽火连天的时代,庄子却享受着内心的悠闲自得,仿佛这个世界与他无关。他完全可以继续努力,他也曾有过那样的机会,但他怯于踏出看似渺茫的第一步,因此,我要说庄子是懦弱的! 庄子也是寂寞的,他的寂寞不是站在高岗上的寂寞,而是想要自由实则自由不了的寂寞,在那个大家都不自由的时代,庄子怎能独自超然与物外呢?正因为庄子不是站在高岗上,所以他没有孟子的视野开阔,所以他也写不出如孟子般大气磅礴的文章,他更说不出“生与忧患死于安乐”“德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样婶富哲理的至理名言。 孟子和庄子都没有成功,然而却各自赋予了失败以新的意义,孟子是努力后的无怨无悔,庄子是放弃之后的一事无成。孟子,庄子,孰高孰低? 【关于孟子的1000字作文】 1.关于孟子的作文素材 2.关于孟子的7个成语故事 3.关于孟子的名言名句 4.关于孟子的名言

浅析《庄子》的艺术风格

浅析《庄子》的艺术风格 在先秦散文中,《庄子》是最具风格的,他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轶事与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运用比喻来说明思想论点,把抽象迷蒙的天道描绘得似乎可感可知。其文笔纵横驰骋、汪洋恣肆、变化多端,语言瑰奇多彩,句法灵活跳跃,又善用巧用比喻来说明抽象的哲理,使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本文就《庄子》的艺术风格做一些探讨。 一、奇特的想象 庄子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例如内篇的《逍遥游》,作者大笔挥洒,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北方深海之中,有一条“不知其几千里”长的巨鲲。这条鱼的巨大,已经够令人惊奇的了,而它竟又变化为一只大鹏,这怎不令人感到神奇万分呢?应当承认,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是人们绝对不曾见过的,但想象力丰富的庄子却偏要让你相信世间有此二物,特意对它们进行一番形象化的描写。描写的重点是大鹏: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它积满气力,怒张毛羽,一振而飞上天,翅膀像遮天盖地的大块云影。接着,作者又假借所谓《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他的描写是可信的。《齐谐》上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先拍击水面,滑行三千里,然后盘旋宛转,靠风气相扶,直冲云天,到达九万里高空。起飞之后,历时六月,方才止息。”那么,九万里高空又是什么景象,究竟如何高远呢?作者先以高空中只见游气奔腾,微尘浮动来形容,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比说,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形容和打比方,无形中联系了普通人的生活经验,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象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象了。再如《人间世》、《德允符》、《大宗师》等篇,基本上是用四五个或六七个幻想出来的故事组成的。他的许多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都是通过这些故事人物的问答方式来表现的。而故事人物的形象常常描写得极为生动,《齐物论》王倪口中“至人”的形象,《养生主》庖丁的形象,《人间世》楚狂接舆的形象等等,《庄子》书中如此之类不可胜数。这些文学形象,当然是庄子自己头脑中幻想出来的绝对自由的人物。由于接受民间寓言故事的影响,所以在庄子笔下,蝉和斑鸠、小雀都会说话,虾蟆、甲鱼也会说话,蛇和风,栎树和铜铁也会说话,一切生物、非生物都会说话,而且会辩论、讲道理。这比其他诸子和《战国策》中某些寓言故事有进一步的发展,使逻辑思维的论文更加形象化。这又是庄子散文奇特想象的一个方面。 二、生动的比喻 《庄子》散文的另一特点是善用比喻。本来战国时代的文章,一般都有这种特点若此,而《庄子》则几乎任何情况、任何事物都可以用作比喻,也可以容纳比喻。它不但比喻多,而且运用灵活,在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是最突出的。例如《逍遥游》将要论证超越时空的绝对自由,先从大鹏说起。他认为那么大的鸟,要想从北海飞到南海,非借大风之力不可,所以没有绝对自由。下文的野马、尘埃,也是要有风吹着才能在空中游荡。这对于野马、尘埃本身来说虽属正意,对于大鹏来说其实又是比喻。再后“天之苍苍”三句也是如此。人们在地面看不清天下的“正色”,正如高飞到九万里上空的大鹏看不清地面的东西一样。然后再接以下数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以水比风,以大舟比大鹏,又是一比。而杯水芥舟数句则是比中之比。然后说到蜩与学鸠,说到旅行,说到朝菌、蟪蛄,说到冥灵、大椿,最后说到彭祖和众人,稍作停顿。黄河九曲,到此略一洄漩。然后“重言”以实之,再一次说明鲲鹏斥鴳所游虽有不同,而不能“无待”却是一样。以上层层推演,不

试论庄子的散文风格

试论庄子的散文风格 ——商务策划091 15 肖育锦 [摘要] 庄子散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文拟从下面四个方面,对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予以探讨,一、大量采用轶事与寓言作为论证起点,将抽象玄奥的“道”描绘得可感可知。二、语言生动,想象奇幻,洋溢着炽热动人的诗人气质;三、以文学的形式承载哲学的内核,达到哲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庄子寓言雄奇怪诞哲学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我独爱《庄子》(又名《南华经》)。老子智慧,但太深奥;孔子正统,但太呆板;孟子善辩,豪气不足。唯独庄子,飘逸,但却可感可知;浪漫,但又有血有肉;自然,却似不食人间烟火。我喜欢庄子,不是因为他的思想内容能够引起我的共鸣,而是他思维的角度独一无二,思想的表达行云流水,文章的构造浑然天成;庄子的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鲁迅语),人人可从中看到美,但他的美只可把玩不可效仿。郭沫若认为,大半个中国文学史都受到庄子的影响,此话并非言过其实。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在谈及庄子时,都不忘提一句,我们要吸收庄子散文中的精华,剔除庄子思想中的糟粕,以示自已是一个辨证唯物主义者,对此,我很不以为然。孔孟正统与老庄无为的对立是一对矛盾,以孔孟为基准点,老庄无为思想为糟粕,而以老庄思想为基准点,孔孟的“入世”又为糟粕,所以也就无所谓精华与糟粕。做为时代的青年,我读庄子,是读得进去,也读得出来,“无为”不能理解“为什么事情都不做”,否则,将不得庄子思想之要领而使读书流于浅表。澄清这一点,我便可以尽情欣赏庄子散文艺术的美而不需去思考意识形态的东西,以免有人说我这个年青人不求进取! 一、大量采用轶事与寓言作为论证起点,将抽象玄奥的“道”描绘得血肉饱满、可感可知。 《庄子》之书,大都是寓言故事,虚构成分居多。寓言故事,一般都具有寓意深刻,含蓄蕴藉,生动形象,娓娓动听的特点。庄子在向世人传达自已的“道”的同时,将寓言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在庄子的笔下,寓言可以明“天道”。 以寓言明“天道”。寓“天道”于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和小寓言是庄子阐明自已哲学观点的主要方法。《齐物论》中庄周梦蝶寓言,古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并成为不少文人骚客创作的题材。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此时,庄子已经进入"物化"境界。他感到舒适愉快,竟然忘记自己是现实存在着的庄周。可是,当他忽然觉醒时,又感到自己还是庄周,因此,便惊疑万状,不得其解,发出“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的感叹。事实上,“周与蝴蝶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所谓“物

庄子散文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庄子》的艺术特色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一寓言为广”(《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而“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重言和卮言也都可以视之为“寓言”。《庄子》一书中寓言有二百多个。大量运用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用大量笔墨、寓言来铺张渲染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衬托、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庄子》一书虽然看似是断断续续的一个一个独立的寓言,然而寓言之间并非没有关联,而是存在着内在结构上的联系的。《庄子》文章以明确的内在主旨作统领,通过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的寓言进行说理,使文章充满浪漫色彩,具有说服力、感染力。 《庄子》的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寓言的数量庞大,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这些形象可人,可物,甚至可以是无生命的意念,各种各样,特征鲜明。其想象虚构奇幻异常、变化万千、大胆夸张,恢诡谲怪。如《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化而为鹏;《至乐》中骷髅论道,《齐物论》中庄周梦蝶。想象奇特恣肆,伟大丰富。《庄子》用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表达其哲学思想,使其形成了“寓真于诞,寓实于玄”的艺术特征,构成了瑰玮奇谲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的艺术效果。 《庄子》的文学成就还表现在它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上,即所谓“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如《齐物论》中写大风既有赋的铺陈,又有诗歌语言的特点。《逍遥游》的末段,堪称抒情诗。 二、《庄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庄子散文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不同时期的中国文学创作中都有所体现。魏晋

孟子作文素材1

孟轲与《孟子》 1、孟子及其思想: 孟子,名轲,字子舆。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被尊为儒家的第二号圣人——“亚圣”。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并有所发展。他把孔子侧重于道德修养的“仁”,发展为他的政治论“仁政”,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这种强烈的民本思想正是社会变革中时代精神的体现。 他又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就是仁政。认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每个国君都可以成为圣王。 孟子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有有所不为的操守,他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入世的进退准则。孟子渴望统治者任用他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他每到一个国家见到国君,都反复讲仁政的好处,当他知道这个国君无意用他时,决不附和迁就权贵,而是怅然离开。他对国君采取傲然视之的态度。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2、《孟子》的艺术特色: 《孟子》一书是孟轲晚年和弟子在一起共同编纂的,全书共三万五千多字,基本上是一部对话语录集。《孟子》一书宋代时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南宋朱熹又将它合入《四书》之中。 《孟子》散文长于譬喻和寓言,长于论辩,富有气势,其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充分反映了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 3、《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杯水车薪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一暴十寒与人为善 赤子之心当务之急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舍生取义 4、有关孟子的典故: 孟母三迁孟母断机 5、作文素材 范文一:孟子:当我们周围狼烟四起的时候 手捧战国典籍,目视诸侯纷争。硝烟还未散尽,土尘又重重扬起。刀与戟相撞的声响,王与侯争霸的号角,合成战国流动的历史图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