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的类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理解政党与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2.联系政治现象,分析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及分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3.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课型】新课【教学方法】问题引入法案例分析法总结讨论法【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政党执掌国家政权(一)政党的含义:(板书)政党是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执掌或参与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
(板书)分析:1.本质: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者2.目标:执掌或参与国家权力3.性质:政治组织思考:(1)政党是否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2)政党是否随阶级的产生而产生?(3)在我国的唐朝曾有“牛党”、“李党”,宋朝的“元佑党”“元符党”;明朝时有“东林党”,这是否就是政党?封建社会中,虽然出现过政治派别、集团,如我国封建社会中曾出现为“朋党”“会党”之类的派别和组织,但“朋党”实际上是封建朝臣和士大夫内部的少数人为了个人进退而党同伐异的秘密宗派组织,是他们在相互攻击中,其中一派强加给另一派的贬称。
而“会党”不过是指一般下层社会中,为了某种利益和目的,借助宗教和迷信而结成的民间秘密团体。
如“天地会”“洪门会”“哥老会”等。
注: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而政党比国家的产生要晚很多。
政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阶段,才具备产生政党的条件--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
(二)政党产生条件:(板书)1.经济条件:资生产方式(板书)(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根源;(P70:自由竞争的权利,自由竞争的方式)(2)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物质条件;(为资级政党的产生提供了先进的交通、通信工具和宣传工具,把整个资产阶级联系起来)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又为政党的建立创造了物质条件,自由竞争使资产阶级内部分化成不同的利益集团。
高三政治教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一个目标、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四个指导思想)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首先体现在其阶级性上。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 它由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组成。
中国共产党以工人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和行动指南,以广大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力量基础,以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优秀分子作为自己的基本队伍,因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组织。
(2)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还体现在其利益代表性上。
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和最高政治纲领,这一目标和纲领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同时,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动宗旨,这一宗旨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3)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能力目标:学会用唯物辨证的思维来观察问题,认识和分析问题,提高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三、教学难点多党合作的优越性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前面我们了解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政协,去了解政协。
看一下政治协商会议都有哪些方面的人参与?主要涉及哪些问题?它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讲授新课:课件展示各民主党派主席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来自于各民主党派。
政协会议不是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会议。
一、执政参政、特色鲜明1.我国的民主党派党派名称与简称成立时间和地点组成成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1948.1香港与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人士为主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1941.3重庆文教和科技界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中国民主建国会 (民建) 1945.12重庆经济界人士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进) 1945.12 上海文教出版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 1930.8 上海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中国致公党 1925.10旧金山归侨和侨眷为主九三学社 1946.5重庆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1947.11台湾台湾省人士判断: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而我国的各民主党派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学生思考回答:不是2. 民主党派的性质提示: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A-PDF OFFICE TO PDF DEMO: Purchase from to remove the watermark政党与政党制度第六章 政党与政党制度政党与政党制度第一节政党概述一、政党的含义和特征所谓政党,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组成,为了实现本阶级或本阶级中某个阶层、某个政治集团的政治理想和主张而围绕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或影响政治权力的行使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是该阶级或该阶层中的政治领导核心。
政党的本质在于它是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体现者。
从政党的界定可见,政党作为一种社会政治上层建筑,既不同于国家政权机关,又不同于一般的社团组织,也与一般政治派别有明显区别。
政党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政治现象,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一)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目标,且拥有一整套为实现此目标而设计的政治纲领。
(二)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是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三)政党是一种制度化的组织,一般都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
(四)政党是有组织纪律性的组织。
(五)政党是以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为主要目的的政治组织。
政党的以上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因此,我们在研究政党这种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时,就不能简单地用其中的任何一个特征,片面地解释政党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党的产生与发展现在意义上的政党,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根源。
(一)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是近代政党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近代政党产生的基本经济条件。
(三)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形成,是近代政党产生的主要政治条件。
(四)现代化交通联络工具的出现,是近代政党产生的必要物质条件。
由此可见,政党这种特殊的政治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才出现的,是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近代最早的政党诞生于英国,早在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时,议会内部围绕着赞成君主制还是共和制就形成了“宫廷党”和“民权党”两大派系。
高中政治教案政党和政权教案
1、政党的特征
(1)政党是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执掌或参与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
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关系的产物。
(2)政党的三大特征
①政党具有阶级性。
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
判断政党的阶级性质,主要看它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阶级利益。
②政党与政权紧密联系。
夺取政权、维护政权,或参与、支持某种政权是政党的政治目标。
政党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③政党具有组织和纪律性。
政党的特征
(3)理解政党同阶级、国家、国家政权、政治的内在联系
政党、国家政权、国家和政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是阶级性质决定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政党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
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教案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教案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一、政党执掌国家政权1、政党的产生(1)政党与阶级、阶级斗争的关系政党是一个范畴。
、是政党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政党是的组织,是的产物,当并非有和就有政党。
(2)政党的产生(政党是怎样产生的?或资产阶级政党是怎样产生的?)(3)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无产阶级政党是怎样产生的)2、政党的特征(1)政党的含义(2)政党的特征第一,政党具有。
①政党具有这一特征的原因是②是政党的本质属性。
③判断政党的阶级性质,主要④政党按其阶级属性,主要分为第二,①是政党的政治目标②是政党区别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第三,政党具有3、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1)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是:(2)现代各国一般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政党为什么要掌握国家政权?)①必然性——②可能性——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怎样确立的?)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2)(3)(4)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说?)(1)(2)(3)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什么?)(1)必然性:(2)重要性: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①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和②党的政治领导——党的思想领导——党的组织领导——(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①科学执政的含义②民主执政的含义③依法执政A含义:B地位:C作用:④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联系3、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1)背景(2)目的(3)方针:(4)内容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A背景必然性——迫切性——B内容②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A突出党的思想建设如何突出——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如何加强党的组织建设——C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如何推进党的作风建设——③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A地位:B重要性:C如何坚持和健全: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1)邓小平理论①形成与发展(背景)②内容A主题——B基本问题——③精髓: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B重要性④地位:⑤作用(2)党的基本路线①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的核心内容,是的总纲。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的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讲学习,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党同,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教学主要内容: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一)政党及其性质政党不是一个永恒的范畴,而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它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
列宁说:“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完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
”政党,指的是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维护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
(一)政党及其性质所谓政党的性质,就是指党的阶级属性。
这是政党的本质与生命。
具体地来说,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政党是属于哪个阶级的;二是它是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的;三是它要为哪个阶级的利益而进行斗争的(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党的性质:第一方面:从党的阶级基础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
第二方面:从党的群众基础来看,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
第三方面:从党的先进性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
历史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工人阶级除了世界无产阶级的一般优点外,由于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所处的社会环境,还具有特殊的优点:受压迫最深,因此革命最坚决最彻底;比较集中,富有组织性与纪律性,便于组织;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与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大学政治学教案: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一、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的基本概念,以提供对大学生在政治科学领域的初步了解。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形式的政府组织和运作方式,并认识到政党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政治体制2.1 定义•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管理和决策方面所采取的结构、机构和程序的总称。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类型的政治体制,例如民主制、集权制、议会制等。
2.2 民主制•民主制是指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并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政治体制。
•民主国家通常有宪法作为基本法律文件,并通过选举产生执政领导人或代表机构。
2.3 集权制•集权制是指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或某个特定群体的政治体制。
•在集权国家,地方自治较少,决策和管理主要由中央机构掌握。
2.4 议会制•议会制是指国家的立法机构在政府组成方面具备重要权力。
•政府通常由议会多数党派或联合政府组成,这些政治力量会影响决策和领导。
三、政党制度3.1 定义•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中各个政党参与竞选和执政,并通过选举和其他民主手段来协商以决策的方式。
•政党扮演着代表选民利益、形成政策并统治国家的角色。
3.2 政党组织•政党通过拥有一套内部运作程序来管理自己的组织。
•典型的政党组织包括中央委员会、地方支部、青年团体等。
3.3 政党功能•表达民意:政党结合不同人群的需求,推动相关议题,并候选人参选代表人民意愿。
•竞争权力:通过选举获得执政地位,并在国家事务中行使权力。
•形成核心价值观:每个政党都有一套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他们对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信念和立场。
四、案例研究在课程中,将引入一些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的案例研究,以深入了解各种体制如何影响国家发展和民主进程。
五、总结本教案给出了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了民主制、集权制和议会制等常见政治体制类型。
同时,还探讨了政党的组织、功能及其在民主过程中的角色。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理解和评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府结构与运作方式。
第六章政党制度
第二节政党制度的类型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多党制、两党制和一党制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2、了解同一政党制度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程及其相互区别
3、分析不同政党制度的利弊
4、掌握我国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预习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并做出记录,在大脑中形成基本的印象。
2.从漫画、多种类型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的研读分析中,提高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比较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本节重点介绍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和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不同国家的政党制度是由其不同的国情决定的。
2.让学生们在提取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增强交流和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学习者分析】
学习本课的学生是淮南师范学院11级政治学与行政学1班的学生,该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基础好,但对现代政党有关内容的了解不够全面,但拥有一定的政治常识。
教师应根据这些基本学情力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用学生能够理解的各类资料搭建平台,构建知识框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探求知识,理解政党制度的类型,从而获得对政党制度内容的基本认识。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比较政治制度》中第六章第二节,主要讲述了政党的类型,对本章的学习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学习的重中之重。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和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比较学习
难点:掌握两党制和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利弊,以及不同政党制度对我国政党制度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遵循课改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大多教学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谈话法、影视演示结合法、讲读法,而学生的学法,我将采用:小组讨论法、信息提取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一)【材料】新课导入——【问题导入法】
师:同学们看过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竞选视频了吧?插入相关奥巴马竞选视频师:同学们,为什么美国实行总统竞选制?通过视频你能够了解美国的两党制如何运行的吗?你能说出美国两党制的利弊吗?对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板书:美国的两党制)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知道世界上哪些主要国家是实行多党制的典型代表以及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比较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多党制的异同?两党制最早产生在哪一个国家?英国和美国的两党制有何异同?一党制分为哪几种类型以及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一党领导的合作制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优越性?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本171-178页的内容。
板书:
一:多党制
二:两党制
三:一党制
四: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一:多党制
(一)多党制的概念
(二)多党制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
1.法国的多党制——最早建立多党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1)法国大革命时期,阶级斗争尖锐,政治派别分歧十分明显
(2)法兰西第三帝国的建立,形成多党竞争体制
(3)其后多党制在法国的改革与发展
(4)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法国形成了四大政党、两大派别。
2.意大利的多党制——是很典型的
(1)它的现行多党制的模式是战后确定的,但多党的形成与并存局面都可追溯到二战后期。
(2)意大利政党数目之多在西方国家中并不多见。
但是,在众多政党中长期存在着两大政党。
3.日本的多党制
(1)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出现了政党组织和政党活动。
(2)日本的多党制是在二战以后才形成的。
(3)“1955年体制”
(4)1993年,“1955年体制”的终结。
(5)1999年,小渊内阁邀请保守新党组成两党联合政府。
(6)2003年体制
师:我想问同学们,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可以说出法国、意大利和日本政党制度的异同吗?
二:两党制——【小组讨论法、谈话法、信息提取法】
师:大家现在分成小组,前后桌为一组,根据课本第174—175页提供的信息,讨论英美两国两党制的异同。
(一)两党制的概念
(二)两党制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
1.英国的两党制
(1)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现代意义的政党、最早创设两党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2)17世纪开始英国出现的托利党和辉格党,是英国现代两党制的雏形。
(3)1833年托利党改称保守党,1939年辉格党改为自由党。
此后,两党轮流执政的两党体制逐渐确立和完善。
(4)一战后,英国的两党体制就演变为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
2.美国的两党制——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
(1)在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出现了托利和辉格两党,但这只是现代政党和两党竞争体制的雏形。
(2)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出现了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的稳定格局。
(3)驴象之争,总统的竞选。
三.一党制
师:同学们请阅读175-176页的内容,了解一党制的类型及其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用信息并明确指出一党制的类型和特点。
(一)一党制的概念
(三)一党制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
1.民族国家的一党制
了解其概念及其特点
2.法西斯国家的一党制
了解其特点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四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师:同学们可以谈一下你对中国政党制度的认识吗?
(1)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概念
(2)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形成和发展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统一战线的关系
(4)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形式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优越性
(四)板书设计——纲要式
政党制度的类型
一.多党制
1.多党制的概念
2.多党制在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3.比较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多党制的异同
4.多党制的利弊
二.两党制
1.两党制的概念
2.两党制在英美两国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3.比较英美两国两党制的异同
4.两党制的利弊
三.一党制
1.一党制的概念
2.一党制的类型和各自的特征
3.一党制的利弊
四.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1.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概念
2.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形成和发展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统一战线的关系
4.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形式
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优越性
六、【教学资源】
(一)教学环境:具备投影功能的多媒体教室
(二)自制的powerpoint课件
(三)高等教育出版社《比较政治制度》及百度百科
七、【作业布置】
深入阅读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查阅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和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相关资料。
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和掌握各种政党制度以及各种政党制度在不同国家的不同表现形式。
八、【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本节课主要探讨了主要探讨了政党制度的类型,运用比较的学习方法,通过提取信息法、分组讨论法等方法让学生理解了各个国家不同的政党制度以及不同国家政党制度之间联系与区别,完成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授课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了他们参与交流和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们乐于接受,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