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非洲思维导图
- 格式:ppt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纲要上:第3讲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自主复习】考点一、中古时期的亚洲【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阿拉伯文化的特点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融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
形成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继承吸收、兼收并蓄、交流发展、开拓创新等特点。
2.奥斯曼帝国衰落原因3.日本中央官制4.日本封建等级制度【认知深化】一、阿拉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1.数学: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2.医学: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3.文字:《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4.沟通作用: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二、阿拉伯人对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沟通1.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的文献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学者们将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
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
2.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
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
3.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三、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对比比较项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不同点时间632—1258年1299—1923年政治哈里发权力与地方割据势力和部族势力一直处于一种权力制衡态势确立了绝对君主制,苏丹统括军、政、神权,中央集权势力强大经济手工业、商业发达,阿拉伯商人在世界各地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帝国控制传统亚欧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导致欧洲商业危机东西交流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后期对东西方商路的控制,不利于东西方交流,成为促使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动因灭亡被蒙古帝国灭亡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所推翻相同点军事均积极对外扩张,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政治均属于君主专制的帝国经济一度非常繁荣,都城均属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文化均由开放自由趋于封闭保守,由包容进步趋于压迫反动考点二、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东非和西非的对比东非:城市国家,园艺业和环印度洋贸易发达。
初一地理知识点思维导图初一地理理思思维导图: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图6.2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图6.5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4、亚洲之最:(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
(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
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
陆地和海洋大洲和大洋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海洋面积约占71%
陆地面积约占29%
七大洲
名称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分布在西半球
南极洲
面积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由大到小
大州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
南美淌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
海陆的变迁
海陆变迁
主要原因
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等)
大陆漂移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表展呈由板块拼含而成
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版块
板块在不断的运动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扳块、南极洲板块
珠穆朗玛峰升高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不断地相互碰撞
日本多地震
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扳块交界地带
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比较活跃
红海不断扩张
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两板块不断发生张裂运动。
《认识大洲》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七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用7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认识大洲》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内容,共包括三节,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二节非洲,第三节美洲。
这一单元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第一节亚洲的学习,学生应学会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章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方法,难点是学会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和归纳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相互关系。
专题的划分是根据教材内容,每一节为一个专题,其中第一个专题是基础,为学习第二三专题打下基础,专题四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之间是平行关系,每一个专题的内容都很重要。
学习方式主要是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地图、搜集的资料等相互合作讨论研究来学习。
预期的学习成果是学生能够依据地图等其他资料简述各个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能归纳各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运用地形图,归纳非洲的地形特征和海陆轮廓特征,了解非洲极具特色的地形区。
3.运用地图,归纳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并比较南、北美洲的地形和气候差异,学会运用比较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4.运用地图,分析地形对美洲气候的影响,并进一步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5.学会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形成相关技能。
6.观察大洲的地形特征,学会绘制其地形简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掌握描述其他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征的方法,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出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
2.运用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气候类型等分布图,归纳非洲的气候特征。
初中地理20组思维导图,扫清全部地理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图1:地球和地球仪图2:地球的运动图3:地图的阅读图4:地形图的判读二、陆地和海洋图5:和大洋图6:海陆的变迁三、天气与气候图7: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图8: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四、居民与聚落图9:人口与人种图10:世界的语言和五、发展与合作六、亚洲图11:亚洲的位置和围七、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图12: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日本图13: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印度图14: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俄罗斯八、东半球的其他的地区和国家图15: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中东图16: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欧洲西部图17: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图18: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九、西半球的国家图19: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巴西十、极地地区图20:极地地区十一、从世界看中国图21:中国疆域十二、中国自然环境图22:地形和地势图23:中国的气候图2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图24:中国的自然灾害十三、中国的自然资源图24:中国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十四、中国的经济发展图25: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图26: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图27: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十五、中国的地理差异图28:中国的地理差异十六、北方地区图29:中国的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图30:中国的北方地区——“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十七、南方地区图31:中国的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图32:中国的南方地区——“明珠”和澳门图33:中国的南方地区——祖国的神圣领土_省十八、西北地区图34:中国的西北地区——干旱的宝地_塔里木盆地十九、青藏地区图35:中国的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二十、中国在世界中图36:中国在世界中。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思维导图一、世界地理概况1. 世界地理分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2. 世界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二、中国地理概况1. 中国地理分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2. 中国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三、区域地理特征1. 亚洲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自然资源人类活动2. 欧洲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自然资源人类活动3. 非洲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自然资源人类活动4. 北美洲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自然资源人类活动5. 南美洲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自然资源人类活动6. 大洋洲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自然资源人类活动7. 南极洲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四、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地形对交通的影响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2.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对土壤的影响工业对大气的影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五、地理思维方法1. 地理观察方法地图观察地理信息系统(GIS)观察2. 地理分析方法区域分析法类型分析法地理比较法3. 地理综合法地理要素综合地理过程综合地理空间综合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思维导图六、地理现象与地理问题1. 地理现象地震洪水干旱沙尘暴海平面上升2. 地理问题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过剩城市化问题七、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1. 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2.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灾害预警农业生产八、地理教育与地理文化1. 地理教育地理课程设置地理教学方法地理实践活动2. 地理文化地理景观地理传说地理旅游地理文学九、地理与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2. 地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地理知识对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作用地理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作用地理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思维导图十、地理探险与地理发现1. 地理探险历史上的地理探险现代地理探险地理探险的意义2. 地理发现地理大发现现代地理发现地理发现对人类的影响十一、地理与日常生活1. 地理与饮食地理环境对饮食的影响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2. 地理与服饰地理环境对服饰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服饰特点3. 地理与建筑地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十二、地理与旅游业1. 地理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2. 地理与旅游规划旅游路线规划旅游景点介绍3. 地理与旅游体验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旅游体验地理知识对旅游体验的提升作用。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思维导图】第1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思维导图】第1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