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3.88 KB
- 文档页数:8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教学设计思路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不但满足了绿色植物本身生活的需要,而且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有机物和能量。
而所有生物对于有机物和能量的利用都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因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往往意识不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甚至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混淆。
在课堂中注意时时以动物的呼吸作用作为参照,组织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有关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通过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应用,关注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二、教材分析
重点
1.呼吸作用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
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描述植物的呼吸作用。
2.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3.理解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4.完成有关呼吸作用的实验,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5.分析和解决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7.认同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阐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2、阐述有机物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
4、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农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价值观: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学习重点、难点: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的原理。
学习过程:设问导读1、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出能量,一部分用于种子的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2、二氧化碳具有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来自种子里的有机物。
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水。
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需要氧的参与。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4、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其实质就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5、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储存着能量)6、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7、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水的相对平衡起了重要作用,简称碳-------氧平衡巩固练习1、植物体进行吸作用的部位是(D)A、只在叶片中B、只在萌发的种子中C、只在根系中D、在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进行2、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C)A、只在白天B、只在光下C、在白天和黑夜D、只在晚上3、浇花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这样会导致根烂掉,植物死亡,其原因是。
(B)A、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吸收B、水分过多,根无法呼吸C、水分过多,使细胞能大量繁殖,导致根烂掉D、根吸收的水分过多而死亡4、植物白天表现为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而晚上则表现为吸收氧、释放二氧化碳,这是因为(D)A、植物在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B、植物的叶片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C、植物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此时不进行光合作用D、在白天光合作用远强于呼吸作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5、将萌发的种子装进玻璃瓶中,放在温暖的地方封闭24小时,之后将燃烧的蜡烛放进该玻璃瓶中,火焰立即熄灭了,这是因为(A)A、萌发的种子消耗了氧气B、萌发的种子消耗了二氧化碳C、萌发的种子产生了二氧化碳D、萌发的种子消耗了水分6、能进行呼吸作用的器官是(D)A、根、茎、叶B、茎和叶的绿色部分C、花、种子、果实D、六种器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7、呼吸作用的最重要意义在于(D)A、呼出二氧化碳,并消耗氧B、分解有机物C、生成水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8、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光合效率,下列哪些做法是可取的(B)⑴合理密植⑵尽量密植⑶间作套种⑷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A、⑴⑷B、⑴⑶C、⑵⑶D、⑵⑷9、植物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B)A、蛋白质和淀粉B、脂类和蛋白质C、纤维素DNAD、淀粉和纤维素10、将两份新鲜的蔬菜(其中一份用开水烫2—3分钟)分别装入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插入软管,扎紧袋口,并将软管夹紧,放置一段时间后,将软管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放开夹子,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初中生物《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采用探究式教学设计,围绕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实验为依托,以生活和环境事件为载体,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推测出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以及有机物分解和释放能量的实质,揭示呼吸作用的实质与普适性。
然后结合此前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接着从生物圈的角度探讨碳—氧平衡,反思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关键时期,现实生活中,学生对呼吸作用的一些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2.结合农业生产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围绕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问题,关注和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呼吸作用的过程。
2.难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五、教学过程教学导入无论动物还是植物,都需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共同的特征,其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的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有人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更新居室的空气,于是在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
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过程实验一: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播放实验一视频,请同学们思考: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问】1.请同学们观察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什么不同?2.甲乙两瓶温度的对比说明了什么?【提问】伴随着这种能量的产生,萌发种子中的有机物最终转变成了什么物质呢?实验二: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播放实验二视频,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人教七上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一、导入新课回忆前面学习过的课程中,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其中,产生的氧气供植物体本身和供其他生物利用,而其产生的有机物有何作用?可适当提示学生回忆什么是有机物二、讲授新课(一)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演示实验1种子呼吸作用开释能量想一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开释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的时候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演示实验2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演示实验3种子呼吸作用吸取氧气总结出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有的专门情形,细胞中的有机物没有氧的参与也能分解,然而分解得不完全,开释出的能量也比较少)。
小结:1、活的生物体需要分解有机物产生热能和能量。
2、活的生物体需要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活的生物体进行活动时需要吸取氧气。
(二)呼吸作用是生物生物共同特点不管动物依旧植物,都需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共同的特点,事实上质差不多上有机物分解,开释能量。
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的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三)绿色植物在坚持碳—氧平稳中的作用依照本章中两节内容的学习,你能说出绿色植物在谈氧平稳中的作用吗?明确: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开释氧气,对坚持大气中的碳氧平稳起到专门重要的作用。
图片展现大气污染现象及温室效应,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及今后的作法。
(四)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区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场所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所有活细胞的线粒体条件(是否需要光)光有光无关均可原料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产物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水能量转化制造有机物储备能量分解有机物开释能量时刻白天白天和黑夜联系相互依存三、课堂练习。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课题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课型 新授 课时序数课 标 解 读 与 教 材 分 析【课标要求】初一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关键时期,现实 生活中,学生对呼吸作用的一些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 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能运用 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三大重要作用之一,它与光合作用既相 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本节内容包括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应用两部分。
对植物呼 吸作用知识框架的建构,主要是通过对“观察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现象的分析而获得。
知识 与 技能 教 学 目 标 过程 与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媒 体教 具 课时 重点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猜想、观察、推理、分析、综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认同科 学研究的求实、严谨,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1、通过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
2、积极参与调查,初步形成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1、“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的实验分析。
2、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1、“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的实验分析。
2、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一、情境导入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大屏幕出现鸟语花香的动人画面。
并板书出光合作用的公式。
请同学说 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充分 发表意见,认识到植物光 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是使 人心旷神怡的原因之一。
教师继续启发,如果在居室里放置过多的花卉是否有益 于人体的健康呢?这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息息相关,从而 顺利地引入新课题。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⒈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CO2。
⒉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O2。
⒊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能力目标:观察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围绕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问题,关注和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重点】⒈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实验分析。
⒉呼吸作用需要O2的实验分析。
⒊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实验分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独有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活动——光合作用,请问: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分别是什么?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师(副)板书下列公式。
二氧化碳+水【新授过程】引入新课: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什么用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绿色植物本身对于制造的有机物的一个消耗过程——呼吸作用。
师板书标题: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实质师:我们知道人和动物也进行呼吸作用,我们在呼吸时吸进什么、放出什么?学生回答:吸氧、放出二氧化碳师:那么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产生了什么物质呢?学生猜测: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产生了氧,也有学生认为是二氧化碳。
师:植物在呼吸作用中到底产生了什么气体呢,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
课前老师查了资料,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性,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含量越高越浑浊。
我们请一学生到前面来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哪一位愿意?有机物+ 氧光叶绿体一学生主动前来,口含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大家观察。
学生看到澄清石灰水浑浊。
师:刚才放在空气中一会的石灰水几乎不浑浊,而经我们呼出时变的很浑浊,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中确实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植物有没有呼出二氧化碳呢?大家一起动手做一下。
学生小组活动完成实验,师巡视。
师:大家把实验后的试管举出,看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举出试管,有些小组的液体变浑浊,而有些小组的不变浑浊师: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解开袋口。
人教版七上《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初一刘玉萍一、教学分析:呼吸作用是植物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活动,主要表现在对有机物的分解,产生能量,供给动植物的生命活动。
呼吸现象在人体的表现非常明显,但是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如果有怎样证明它的存在?二、教学目标1、通过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2、通过该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知道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利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1、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和分析2、呼吸作用的概念四、教学难点: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在上一节中,我们学到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那哪位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光合作用的含义?有谁能在黑板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回答并自行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并积累有机物,供给自身及其他动物体、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
如人类自身不能产生能量,所以就需要一日三餐来供给,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生命活动中,哪些活动是耗能的?(学生列举生命现象,指出耗能的一些生命活动)植物为人类生命活动积攒了化学能量,如:淀粉、蛋白质、油料,那么这些固体的能量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变成我们进行生命活动的热量的呢?接下来,我们将开始新一章的学习,了解一下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到哪里去了?人和动物的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以何种方式转化而来?(二)目标点击:这一章中,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1)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2)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3)知道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利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三)情境导入: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人和动物呼吸,不断地从外界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是不是也呼吸?如植物也要呼吸,那么它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是否与我们相同?得出检测植物是否进行呼吸,可以用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的方法。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课标要求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调查生产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有关措施)。
2.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课标解读1.“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相关内容。
2.本节课的具体内容为: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说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因此在本节的实际教学中,还需要侧重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具体的概念,如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其实质就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的强弱常常是生命活动强弱的标志,影响着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农田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排水;贮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等等。
3.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即: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是什么?呼吸作用是植物特有的特征吗?绿色植物是怎样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而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是教师要做好三个演示实验,并能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得出植物的呼吸作用对维持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都是极为重要的;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进一步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这部分内容,需要向学生说明两个问题:第一,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为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所需要的能量;第二,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又能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参与构建其他生物体,并为这些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在这些生物体内,有机物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都是基本相似的,都是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所以说,一切活的生物体都在时刻地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生命也就终结了。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阐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
2.说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3.通过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关注健康和环保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1.呼吸作用的过程。
2.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难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表达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回忆“食物链中有机物和能量传递”的知识。
想一想,除了植物,食物链上的其他生物是如何获得能量的?回忆旧知,联系新知,得出结论:其他生物是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也就是说,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三)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1.教师讲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很复杂,但至少我们知道了它需要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1.0%,二氧化碳含量为0.03%,二者在大气板书设计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呼吸作用:有机物和氧气:活细胞,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①农耕松土;②遇涝害时排水;③降低温度或氧浓度以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时间等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措施:{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展开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来突破重点,同时在实验中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分析能力。
有关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分析,效果较好。
采用图片直观呈现的方式,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植物的呼吸作用;说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说出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中的作用;分析和解决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运用归纳和推理的方法理解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中的作用;认同低碳生活的意义;形成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呼吸作用的过程。
2、难点:呼吸作用实验的分析。
三、课前准备自制PPT、准备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装置;澄清石灰水、吸管、蜡烛、火柴、细线、小瓶子、烧杯四、教学过程:五、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启发式教学,注重知识趣味性呈现,结合小实验,逐步引导观察,,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促进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推理能力的发展。
另外虽然是借班上课,但是整堂课师生互动愉悦,沟通顺畅。
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试讲时时间比较紧凑,造成公开课这天前面节奏有点快,虽然这个班的学生程度不错,但是应该还是会给一些基础弱的孩子造成消化不良的影响,这是自己今后要更注意的地方。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教学目标1、说明光合作用的实质。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光合作用的实质;②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2、教学难点①光合作用的实质;②分析实验数据。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课时安排: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地球上凡是生物都要呼吸,而呼吸必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尤其是现在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能源的开发利用。
大量燃料的燃烧也会大量消耗氧,排出二氧化碳,可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到缺氧呢?氧从哪里来?二氧化碳又到哪去了呢?大自然是怎样调节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了。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2)阐明呼吸作用的实质。
(3)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呼吸作用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呼吸作用的过程。
(2)呼吸作用的实质。
2、教学难点(1)呼吸作用的实验探究。
(2)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绿色植物的图片,提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那么这些有机物在植物体内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二)新课讲授1、呼吸作用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与光合作用相反,植物细胞还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叫做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2、呼吸作用的实验探究(1)演示实验一:种子呼吸时释放能量教师准备两个保温瓶,一个装入萌发的种子,另一个装入煮熟的种子,各插入一支温度计。
一段时间后,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瓶内温度升高,而装有煮熟种子的保温瓶内温度不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种子呼吸时释放能量的结论。
(2)演示实验二: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教师将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分别放入两个密闭的容器中,在容器的顶部连接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一段时间后,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学生观察到装有萌发种子的容器连接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装有煮熟种子的容器连接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结论。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2.能通过思考完成实验探究的活动过程、验证思路、得出结论;3.能够将呼吸作用原理运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解释相关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导入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同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合成的有机物一方面用于构建植物体,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个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学习一下。
衔接前一章节知识点探究种子萌发消耗氧气【引入一】知道了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那我们可以在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来改善空气质量吗,为什么?通过引入生活情景,激发学生思考,并引入本节知识点。
【实验一】探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我们选用萌发的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在广口瓶(甲)中加入适量萌发的种子,在广口瓶(乙)中加入等量煮熟后冷却的种子,将两个装置在温暖的环境中放置一夜后,用放置着燃烧的蜡烛的燃烧匙分别快速地伸进瓶中观察现象。
我们可以看到,甲装置的蜡烛瞬间熄灭,而乙瓶中的蜡烛依旧正常燃烧。
这说明了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氧气。
因此,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种子萌发消耗氧气。
实验探究过程【应用一】那对于夜间停止了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来说,他们就像这些萌发的种子一样,在夜间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这对于我们夜间休息的环境来说是不健康的。
而这一原理也在我们的农业生产上被利用,例如我们播种时,不能将种子深深埋在土里,要浅播,以便让种子萌发具备充足的氧气;以及我们种植时需要松土,这是为了让植物的根部能够获得充足的氧气正常进行呼吸作用。
知识应用探究种子萌发释放热量程【引入二】学习了这一原理,我们思考一下,在农业生产中,经常采用低氧、低温的环境来储存粮食,这是为什么呢?(低氧:减少呼吸作用达到延长储存时间的效果。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3.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应用。
2.学习呼吸作用通过实验,观察绿色植物在黑暗中进行的呼吸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呼吸作用的现象。
3.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表格,列出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而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4.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储存粮食、水果、蔬菜等。
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保鲜、发酵等。
5.实验探究:验证呼吸作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绿色植物在黑暗中进行呼吸作用时产生的气体。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呼吸作用产生气体的结论。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2.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实验、讲解、小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区别和联系,以及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时,要让学生充分理解,避免混淆。
在课后作业中,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呼吸作用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图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2.表格: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3.实验材料:绿色植物、黑暗环境、气体收集装置等。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