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概况(高中)
- 格式:ppt
- 大小:7.12 MB
- 文档页数:97
世界地理知识点高中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 海陆分布。
- 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2. 大洲和大洋。
- 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 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 大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 - 乌拉尔河 - 里海 - 大高加索山脉 - 黑海 - 土耳其海峡。
-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3.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 陆地地形类型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
-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
-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 丘陵海拔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和缓。
- 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等。
- 大陆架是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 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 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如马里亚纳海沟。
- 洋盆是大洋底部的主体部分。
- 海岭是大洋中脊,是新的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二、世界的气候。
1.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 气温的分布。
-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南半球相反。
-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纬度因素)。
第37讲世界地理概况【最新考纲】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3.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知识体系导引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
考点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世界海陆分布(1)填图:在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填表:对照上图,完成大洲界线对比表(3)分布规律①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积的71%为海洋,29%为陆地,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②从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和东半球,海洋相反。
2.陆地地形类型与特征3.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1)填图:在下图中填写海底地形类型。
(2)填表:对照上图,填写海底各地形的特点。
(1)人口分布不均①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______东部,b______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________地区;终年严寒的________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3)世界三大宗教5.世界的国家和地区(1)面积居于前六位的国家(2)人口数量: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________。
(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1.七大洲地形特征及对气候、河流的影响(1)亚洲(2)非洲(3)欧洲(4)北美洲(5)南美洲(6)大洋洲(7)南极洲2.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1)绝对定位法(经纬网定位)经纬网成为区域地理试题中重要的背景要素。
应该在脑中用重要的经纬线编织一个“数字化”的立体地球。
如选择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等经纬线,识记这些经纬线穿越的主要大洲、国家、地形区、河流、气候类型等,然后进行组合叠加,形成“脑图”。
要牢记各大洲东、西、南、北四个边缘大致经纬度。
(2)相对定位法在区域地理学习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地理事物的经纬度。
高中地理知识点:世界地理概况世界的大洲和大洋:1、七大洲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各大洲面积:亚洲4400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南极洲1400欧洲1000大洋州9002、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1、地形的概念: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2、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
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3、七大洲地形特色地形特点:一般从海拔、起势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等方面说明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世界居民和国家1.世界的人口(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2)人口密度:(3)分布及原因:稠密地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及北美东部稠密地带:北半球中低纬近海地带原因: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工交、城市发达。
稀疏地区:寒冷地带,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干旱荒漠、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4)人口问题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地球和地图1、地球概况⑴.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体积1080 0亿立方千米。
⑵.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旋转椭球体或三轴椭球体(轴半径比极半径仅长21千米)。
⑶.地轴和两极:地轴──地球自转的中心轴;两极:地轴和地球表面的交点。
⑷.经线和纬线:(见下表)⑸.经度和纬度:(见下表)⑹.本初子午线和赤道:(见下表)⑺.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见下表)图示纬度的度量赤道(0°纬线)某地的纬度就是该地和地球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某地的经度就是该地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
⑻.南、北回归线(南、北纬23°26′)和南、北极圈(南、北纬66°34′)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相交织;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9)利用经纬网全球定位。
熟悉表1、表2、表3。
侧视图俯视图圆柱投影图2、经纬网的综合应用(1)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中学生常见的经纬网图)有以下三种形式:①确定纬线与纬度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
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②确定经线与经度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
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少。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①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指向北极点的是北方,指向南极点的是南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的是东方,逆着地球自转方向的是西方。
②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只有正南、正北的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只有正东、正西的关系。
③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也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则既要判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也要判断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世界地理概况在高三地理的复习进程中,世界地理概况是构建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石。
这部分内容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地理要素,包括但不限于世界的海陆分布、气候类型、地形地貌、人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等。
通过对世界地理概况的系统复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和综合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世界的海陆分布。
地球表面约71%被海洋覆盖,陆地仅占 29%。
从宏观角度看,世界被划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和大洋洲。
亚洲是最大的洲,面积广阔,地形复杂多样;欧洲则是经济发达、文化丰富的地区;非洲气候类型多样,资源丰富;北美洲和南美洲拥有广袤的森林和多样的生态系统;南极洲是极端寒冷的冰雪世界;大洋洲则由众多岛屿组成。
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是面积最大、最深的大洋,其周围多火山地震带;大西洋呈“S”形,航运发达;印度洋北部为季风洋流,对周边气候影响显著;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大部分被冰层覆盖。
世界的地形地貌也是丰富多彩的。
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各种地形类型在地球上广泛分布。
比如,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以及广阔的青藏高原;非洲有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和撒哈拉沙漠;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纵贯南北。
平原方面,有亚洲的西西伯利亚平原、欧洲的东欧平原等。
气候类型是世界地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例如,赤道附近由于受到太阳高度角大、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而中纬度大陆内部,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世界的人口分布极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