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组合体及其分析方法(5-2)
- 格式:ppt
- 大小:3.78 MB
- 文档页数:11
示例演练探究新知(13分钟)2、小组讨论,确定主视图方向【任务2】让同学们讨论:轴承座从哪个方向作为主视图最合适?结论:B向作为主视图最合适比较可知:选择主视图的原则:反映特征,可见性好,自然放置。
3、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观察组合体轴承座的组合的“动态”变化学生思考讨论,总结表达方案。
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正确作图方法。
利用多媒体演示轴承座的形体分析过程,启发学生回答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标准画法的演示,使学生与自己的做图过程相印证,进一步规范自己的画图步骤。
1.先定位置还是先定形状? 2.先画整体还是先画局部? 3.三个视图一起画还是单独画?【任务3】 :小组分工协作,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张完整的轴承座三视图。
4、各小组完成轴承座三视图后,教师利用媒体演示标准画法,提供示范。
任务驱动实施练 习(13分钟)1.测量组合体尺寸2.画组合体三视图3.审核组合体三视图1分发组合体模型,引导学生根据组内成员的学习能力选择组合体模型2.引导学生组内分工3.巡回指导,解决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强调绘图注意问题,并强调绘图速度即比赛绘图模型11. 领取模型2.由组长根据个人特长进行分工:测量员、记录员、绘图员、审核员。
3.按照分配好的角色实施任务。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型,实现分层次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分工,并且组内成员讨论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让学生以组间竞赛的方式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模型2模型3模型41. 总结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得失2. 总结绘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务)件修改图纸,完成此次任务的得失。
图1图2图3图4。
第 5 章组合体教学要求: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体按一定的组成方式组合而成的形体称为组合体。
本章是在学习正投影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介绍如何应用形体分析法及线面分析法解决组合体的画图、读图及尺寸标注等问题,是今后学好零件图的基础。
5.1 组合体的类型及形体分析任何复杂的物体都可看成是由若干个基本体组合而成的。
图 5.1 所示的支座可以看成是由底板、肋板和支承板3 个部分经叠加、切割而成的。
图 5.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为了正确迅速地看懂组合体的视图,通常在绘图、标注尺寸和读图过程中,假想把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基本体,分析各基本体的形状、组合方式及相对位置,这种把复杂形体分成若干基本体的分析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
形体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是读图和画图的基础。
组合体的形成方式一般有叠加和切割两种,而常见的是这两种形式的综合。
基本体组合在一起时,其相邻表面的连接关系有两表面平齐、两表面不平齐、两表面相切和两表面相交4 种。
(1) 两表面平齐。
当两基本体表面平齐,连成一个平面时,结合处不应该画线,如图5.2 所示。
(2) 两表面不平齐。
若两基本体表面不平齐,结合处应画线,如图5.3 所示。
(3) 两表面相切。
相切是指两基本体表面光滑过渡,在相切处不存在轮廓线,作图时在相切处不应画线,如图5.4 所示。
图 5.2 两表面平齐的画法图 5.3 两表面不平齐的画法图 5.4 两表面相切的画法(4) 两表面相交。
两基本体表面相交会产生交线,画图时应画出交线的投影,如图5.5 所示。
图 5.5 两表面相交的画法·104·5.2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下面以轴承座为例,说明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5.2.1 形体分析画图之前,首先应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了解组合体的组成部分、它们的相对位置、 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
如图 5.6 所示,轴承座可分为底板、肋板、支承板及圆筒 4 个基本形体。
轴承座下方 是底板,底板、支承板后面平齐叠加;轴承座上方是一圆筒,圆筒前后端面分别伸出肋板 前表面和支承板后表面;支承板的左右两侧面与圆筒外表面相切,前后表面与圆筒相交; 肋板与底板之间是简单叠加,肋板和圆筒外表面相交产生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