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54.51 KB
- 文档页数:7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稳定D. 资源开发2.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预测环境影响B.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C. 提供决策支持D. 增加企业成本3. 环境规划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SWOT分析B. 风险评估C. 成本效益分析D. 所有以上4.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预防为主B. 污染者付费C. 谁受益谁负责D. 无限制开发5.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社会公平C. 环境保护D.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哪个环节最为关键?A. 规划制定B. 规划实施C. 规划评估D. 规划监督7.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提高规划的透明度B. 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C. 促进决策的民主化D. 所有以上8.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哪些?A. 环境法B. 土地法C. 城市规划法D. 所有以上9.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环境监测主要监测哪些内容?A. 大气污染B. 水污染C. 土壤污染D. 所有以上10.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B.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C.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D.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哪些?A. 制定环境保护政策B.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C. 监督环境法规的执行D. 进行环境教育和宣传2.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哪些阶段?A. 初步评价B. 详细评价C. 后评价D. 所有以上3.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环境质量标准的作用包括哪些?A. 指导环境监测B. 制定环境保护目标C. 评价环境影响D. 制定环境法规4.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环境风险评估主要评估哪些方面?A. 污染风险B. 生态风险C. 健康风险D. 社会风险5.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方式包括哪些?A. 公众咨询B. 公众听证C. 公众调查D. 所有以上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
环境管理是指在环境容量的允许下,以环境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手段,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如何理解环管第一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第三环境管理是跨学科领域的新兴综合学科。
第四环境管理和任何管理活动一样,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第五环境管理需要各国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的关系(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
(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环境法学,环境生态学,系统工程,环境经济学,环境伦理学等等差别1、时空关系上,环境规划侧重于未来的规划,环境管理注重于现实的管理;2、他们分属于不同于不同的学科。
环境规划和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并以制度、法律、体制和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创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
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政府行为是总的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制定政策、法律、法令、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等;•市场行为是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生产者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公众行为则是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休闲和旅游等方面的行为。
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思想深处的不正确自然观和(A)A.人——地关系观 B.价值观C.消费观D.科学观2.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其中第三个阶段管理手段是(D)A.经济刺激B.污染治理C.环境评价D.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3.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污染和产生出自然资源的总过程称为(C)A.物质生产B.自然净化C.环境生产D.资源再生4.制订环境质量标准的首要原则是(B )A.考虑环境效益B.保障人体健康C.保障经济发展D.保障可持续发展5.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D)A.状态B.思想C.生活方式D.行为6.在环境管理手段中,行政手段具有(D)A.强制性B.权威性C.规范性D.①、②和③7.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是(D)A.国家审计机关B.社会审计机构C.国际审计机构D.①、②8.清洁生产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的年份是(B)A.1972 B.1989 C.1992 D.20009.俄罗斯环境规划的突出特点是(C)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10.下列不是按性质划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A)A.环境制约型规划B.生态规划C.污染综合防治规划D.自然保护规划11.下列不是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D )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环境制约型D.自然保护规划12. 下列不属于日本环境规划特点的是(C )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
13.下列不属于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的是:(B )A.生产B.能量流动C.还原D.信息传递14.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人地系统遵循熵方程:dS=dSi+ dSe 下列属于环境系统严重恶化的熵变类型是(B )A.dS<0 B.dS>0 C.dS=0 D.dS不确定15.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中特定工业区执行的大气质量标准是:(C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6.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中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D )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E.Ⅴ类17.噪声功能区划中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是:(B)A.0类B.1类C.2类D.3类E.4类18. 决策问题结构良好,可用数学模型刻画;有明确的目标和判断准则;可借助计算机处理的决策属于:(A)A.结构化决策B.非结构化决策C.半结构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19.处理解决多阶段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为(B)A.非线性规划B.动态规划C.线性规划D.多目标规划20.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至少存在一个决策变量为非线性函数的规划属于(A)A.非线性规划B.动态规划C.线性规划D.多目标规划21.风廓线是指( C )。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环境规划的目的是什么?A.保护环境资源B.提高经济发展速度C.增加污染排放量D.扩大城市规模2.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盲目开发B.可持续发展C.资源浪费D.环境破坏3.以下哪项可以促进环境管理的实施?A.政府监管缺失B.企业盲目追求利润C.公众参与和监督D.环境法律法规的缺失4.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评价环境友好性B.分析环境问题C.规划环境改善方案D.监督环境施工过程5.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3R”原则是指什么?A.减少、重复、复制B.减少、回收、重复C.减少、回收、重复利用D.减少、获取、再利用二、问答题1.请简要说明环境规划的概念及其意义。
2.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3.简要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及其重要性。
4.请列举三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并说明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的影响。
5.如何提高公众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认知和参与度?请提出具体建议。
三、综合题某城市规划部门计划开展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工作,请你作为规划师,针对以下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1.城市绿地空间不足,导致城市热岛效应严重,如何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以缓解热岛效应?2.市区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空气质量较差,如何制定有效的污染物控制计划并监督执行?3.市区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垃圾分类率低,如何设计垃圾处理设施并制定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率的政策和措施?请结合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分析问题并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
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务必认真作答,祝你顺利通过考试!。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试题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专科《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考试卷课程号(2630160)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计20分)1、环境规划:2、环境质量评价:3、基本环境容量:4、环境管理:5、“一控双达标”: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计40分)1、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运动变化形式和特点是什么?2、工业污染源调查有哪些主要内容?3、环境管理的任务和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4、区域环境规划方案制定的中心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5、环境规划编制程序。
三、理论分析计算题(每小题8分,计40分)1、已知某县1995 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300 万元,COD 排放总量是250吨,2000 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400 万元,COD 排放总量是275 吨;若到2010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实现翻一番,用弹性系数法求那时COD 的年排放总量是多少吨?、某造纸厂使用矩形排水渠排水,现测得水渠宽度0.6m,水深是0.7m,平均流速0.12m/s,COD浓度145mg/L(g/m3),求该厂年排放COD总量。
、S-P模型的基本方程为:请回答S-P模型的假设是什么。
4、下表是高斯模式的浓度扩散公式汇总。
请填写出其适用条件。
5、污水处理厂的位置规划某城市有 3 个工厂排放污水,拟集中于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
已知工厂的污水排放量,输送每一方污水的每公里费用Ci,试决定污水处理厂的坐标位置,使总输水投资最小。
项目食品厂酿造厂造纸厂Qi污水量(m3/d) 420 350 750Xi 20 80 90Yi 30 100 10Ci($/km.m3) 1.2 1.5 0.8表污水处理厂位置求解的表格形式和结果求解结果:污水处理厂位置的坐标:6.7108,3.6036时,使总输水投资为最小,年输水费7899元。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试题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专科《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考试卷课程号(2630160)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计20分)1、环境质量:2、环境:3、环境质量影响评价4、环境规划指标:5、环境质量指数:二、简答题(第1小题4分,第5小题10分,其余小题8分,计40分)1、中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是哪些制度?2、环境规划管理的工作程序3、环境规划必须依据哪些预测做出?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5、请说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程序。
《环境规划与管理》测试题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环境规划的核心目标是:A. 促进经济发展B.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C. 提高人口数量D. 增加资源消耗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A. 预防为主B. 谁污染谁治理C. 先污染后治理D. 强化环境管理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B. 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C. 提高政府税收D. 增加就业机会4.在环境规划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容量的基本组成部分?A. 大气环境容量B. 水环境容量C. 土壤环境容量D. 社会经济容量5.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不包括:A. 确定环境质量状况B. 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C. 制定环境政策D. 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6.下列哪一项不是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A. 科学性原则B. 整体性原则C. 单一性原则D. 动态性原则7.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环境污染防治措施?A. 废水处理B. 废气净化C. 固体废物处置D. 增加资源开采8.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必须包含的内容?A. 环境现状调查B. 环境影响预测C. 环境保护措施D.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9.在环境管理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标准的作用?A. 衡量环境质量状况B. 判定环境污染程度C. 确定环境治理目标D. 促进经济发展速度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规划的基本程序?A.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B. 环境问题识别与目标确定C. 环境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D. 环境规划实施与监督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实现______、______和______的统一。
2.环境管理的“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______、、。
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4.环境容量的计算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步骤。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P1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目标纲要法P23将资源,重大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之成为综合发展的纲要。
既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生成果发展生产,又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3.可持续发展P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永续利用、持续发展的思想。
4.环境预审制度P35根据国家的环境保护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在项目立项阶段进行审批的一项政策法规型管理制度。
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任务是解决和协调国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期科学的规划(或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P112.按规划期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P143.按环境要素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P154.我国环境管理的“老三项”制度是、、。
5.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P56.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P2三.判断题1.环境规划的目的是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治资源破坏,从而保护环境(√)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鼓励经济增长,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是5-10年。
(×)长远10年,中期5-10 P144.1979年9月,五届人大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提纲——1/2/3/4/8章(LL部分)1.环境管理的里程碑事件a)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寂静的春天》,该书通过对污染物迁移、变化特别是滥用杀虫剂DDT后果的描写,向人们阐述了海洋、天空、河流、土壤、动物、植物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b)1972年,罗马俱乐部公布《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分析了世界人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五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以当时的人口与工业增长发展下去,世界将面临“崩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
c)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这是第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世界性会议。
该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文件,《宣言》将会议形成的共同看法和制定的共同原则加以总结,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初步构筑起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总体框架。
d)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②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e)1983年第38届联大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简称 WCED)。
次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出任该委员会主席,并以“持续发展”为纲领,制定“全球的变革日程”。
f)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给出了如下定义,“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下去,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环境的工作定义)2.环境预测3.“三同时”制度4.环境规划5. 环境管理6.环境预测7.环境标准8.“三同时”制度9 .环境规划二、填空1.环境管理的任务是、。
环境管理的对象是。
2.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五项。
3.环境管理的原则是、。
4.特尔斐法具有、、等特点,其结果处理与表达方式有、、、几种。
5.决策系统由、、三大要素构成。
4.环境规划指标类型、、、几种。
5.环境管理的任务是、。
6.环境管理的手段为、、、、和。
7.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境方针、、、、等5部分。
8.特尔斐法具有、、等特点,其结果处理与表达方式有、、、几种。
9.决策系统由、、三大要素构成。
10.环境规划指标类型、、、几种。
三、简答题1.请对下述案例进行简要分析[案情]华北制药集团公司(简称“华药”集团)下属的华胜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华胜公司)、新维制药有限公司(简称新维公司)、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简称维尔康公司)以及康欣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康欣公司)、华北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华北公司)均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其中华胜公司一期工程年产400吨硫酸链霉素项目和新维公司年产4000吨维生素C项目,均在污水处理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擅自于1996年9月投入生产;维尔康公司年产1 000吨维生素C项目,在污水处理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擅自于1994年7月投入试运行。
根据河北省环境保护局的调查,“华药”集团共被查出7个项目违反了“三同时”制度,华胜公司排放污水主要污染物COD、悬浮物均严重超标,污水排入汪洋沟,使两岸群众深受其害。
建于市区的青霉素工程、淀粉技改工程、威可达公司、维尔康公司、新维公司等,或未建污水处理设施,或不能正常运行,致使每天10万余吨的污水最终排入横贯市区的东明渠。
河北省环境保护局据此于1997年7月8日对“华药”集团做出罚款、限期治理与验收,若污水处理设施逾期验收不合格,将依法责令其停产治理的处罚。
切勿让任何老师知道《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一、不定向选择题1.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是使得在保证环境目标(环境质量)或不超过环境容量的前提下,( D )。
P8或者P3A.环境效益达到最大B.社会效益达到最大C.环境污染降到最低D. 使得所有的效益和损失的总和为最大2.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关系最密切的有( ABCD )。
P4A.人口与经济部分B.生产力的布局和产业结构C.因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D.国民经济能够给环境保护提供多少资金3.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规划的相互关联主要有( ABD )。
P6A.城市人口与经济B.城市的生产力和布局C.城市规模D.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4.限期治理的对象主要包括( BD )。
百度A.“十五小”企业B.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排污单位C.没有按时缴纳排污费的企业D.在特别保护区域内的工业生产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5.环境规划的作用是( ABCD )。
P3A.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B.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C.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D.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6.下列那一种废物最有可能为危险废物( C )。
A.生活垃圾B.包装垃圾C.电镀污泥D.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7.环境规划的特征有( ABCD )。
P6~7A.区域性B.动态性C.政策性强D.信息密集8.环境规划的原则有( ABCD )。
P9~10A.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C.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D.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9.按照环境要素,环境规划可以划分为( ABD )。
P12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B.水污染控制规划C.自然保护规划D.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10.环境规划从性质上可分为( AB )。
P14A.污染综合防治规划B.生态规划C.部门环境规划D.专题规划11.固体废物能否用焚烧法处理的最重要依据是( B )。
A.废物的比重B.废物的热值C.废物的可生化性D.废物的粒度12.环境承载力指标可以分为( ACD )。
P30A.资源供给指标B.环境管理指标C.污染物容纳指标D. 社会影响指标13.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 ABCD )。
百度A.社会可持续发展B.经济可持续发展C.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D.以人为本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1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 ABD )。
百度A. 人类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B.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需求,一般通过合理的生活模式来实现C.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D.经济发展是在有限制条件下的发展15.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原则,包含以下几个层次:( ABD )。
A.同代人之间的公平B.共同平均分享有限的资源C.可持续的分配有限资源D.代与代之间的公平1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 BCD )。
答:公平性原则●阶段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A.科学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共同性原则17.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有( ABCD )。
P38A.生产B.生活C.还原D.信息传递18.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有( ABCD )。
P39A.人工性B.脆弱性C.可塑性D.地带性19.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经济效应有( ABCD )。
P44A.企业的集聚效应B.功能区的邻近效应C.时间的经济效应D.土地利用的密度效应20.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有( ABC )。
目录A.环境承载力理论B.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C.空间结构理论D.循环经济理论21.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有( ABCD )。
P48A.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B.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C.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D.保证目标的先进性22.按规划目的,环境规划目标可以分为( ABD )。
P49A.环境污染控制目标B.生态保护目标C.环境污染总量目标D.环境管理目标23.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有( ABCD )。
P50A.环境规划目标要求能做时空分解、定量化B.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C.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人类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D.与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24.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有( ABCD )。
P53A.选择性原则B.可行性原则C.规范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25.环境规划指标中的相关性指标是指( B )。
P54A.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B.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生态指标C.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D.环境质量指标26.安全土地填埋是固体废物的( B )。
A.预处理方法B.最终处置方法C.资源化方法D.减量化方法27.环境规划中进行功能区划分的目的是( ABD )。
P65A.合理布局B.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C.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D.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28.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影响机制有( ABCD )。
P74A.决策风险的影响B.决策时效的影响C.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D.决策机会的影响29.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有( AB )。
P81A.行政手段B.经济手段C.技术手段D.宣传教育手段30.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有( ACD )。
P82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谁污染谁治理C.排污许可证制度D.污染集中治理制度31.常用的环境质量的费用评价方法有()。
A.补偿意愿法B.机会成本法C.支付意愿法D.防护费用法32.工业固体废物常用的预测方法有( ABD )。
P109A.排放系数预测法B.回归分析法C.弹性系数法D.灰色预测法33.环境规划决策的特征有( ABC )。
P113A.非结构化特征B.多目标特征C.基于价值观念的特征D.结构化特征34.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决策分析技术方法包括( BCD )。
P117A.系统分析法B.数学规划C.多目标决策分析D.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35.水资源系统规划可以分为( ACD )层次。
P139A.流域水资源规划B.水资源设施规划C.地区水资源规划D.专业水资源规划36.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 AD )有关。
答:水体特征、水质目标、污染物特性P140A.水体特征B.污染物排放方式C.污染物的空间分布D.水质目标37.按降解机制,水环境容量可以分为( AD )。
A.稀释容量B.自然水环境容量C.管理水环境容量D.自净容量38.总量控制的类型有( ACD )。
P154A.容量总量控制B.区域总量控制C.行业总量控制D.目标总量控制39.筛选大气环境规划指标的方法有( ABCD )。
P179A.综合指数法B.加权平分法C.层次分析法D.矩阵相关分析法40.我国对大气污染实行总量控制的区域有( ACD )。
A.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B.省会城市C.沿海开放城市D.“两控区”41.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原则有( ABCD )。
P208A.综合保护的原则B.连续保护的原则C.因地制宜的原则D.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42.土地资源评价内容包括( ABD )。
P211A.土地适宜性评价B.土地潜力评价C.土地质量评价D.土地资源经济评价43.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类型( ABCD )。
P212A.基本农田保护规划B.名优特产地保护规划C.风景名胜和历史纪念地规划D.特殊物种生长栖息地规划44.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的原则是( B )。
百度A.最小化、无害化、资源化B.规范化、最小化、无害化C.无害化、资源化、规范化D.最小化、资源化、规范化"45.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目的是()。
A.最大限度地与生物圈隔离B.避免产生二次污染C.以备将来重新利用D.改变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降低污染46.控制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的措施有( BC )。
A.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B.推行垃圾分类收集C.逐步改变燃料结构D.净菜进城47.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ABCD )。
A.影响大气环境B.影响土壤环境C.影响水环境D.影响环境卫生和景观48.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方法有( BD )。
P226A.焚烧B. 厌氧发酵C.分选D.好氧堆肥49.环境管理部门的职能有()。
A.宏观指导B.统筹规划C.组织协调D.提供服务50.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是由()组成。
A.规划决策者B.环境系统C.用户系统界面D.决策支持系统硬件三、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符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规律,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P12.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P283.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P294.环境系统的功能:5.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P476.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指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P537.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P588.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P619.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它研究各环境单元的承载力(环境容量)及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发展变化趋势,揭示人类自身活动与环境及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P6510.环境规划方案设计:是在考虑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规定、环境问题和环境目标、污染状况和污染削减量、投资能力和效益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11.环境管理:12.污染物总量控制13.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是用于识别和度量一项活动或规划的经济效益和费用的系统方法。
P11714.机会成本15.“三同时”制度16.水污染控制系统17.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优化:是利用数学规划方法,科学地组织污染物的排放或协调各个治理环节,以便用最小的费用达到所规定的水质目标。
P15018.水污染控制单元:是由源和水域两部分组成的可操纵实体。
P14919.土地退化:是指由于某些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形状发生了不利于维持原有生产能力的变化,从而引起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持续下降甚至丧失。
P20620.土地资源:是指能够满足或即将满足人类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利用需要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