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汇总
- 格式:pdf
- 大小:586.82 KB
- 文档页数:19
全册备课(导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分别是:大数的认识、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统计、数学广角、综合与实践以及总复习。
每个单元的内容都围绕数学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以及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数的认识,理解数的组成和大小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运算。
2. 培养学生对角的度量能力,理解角的分类和性质,能够运用角的度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乘法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其性质和特点,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能够熟练进行除法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6. 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让学生能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理解数据的含义和作用。
7. 通过数学广角,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
8. 通过综合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大数的认识:理解数的组成和大小关系,进行简单的数的运算。
2. 角的度量:理解角的分类和性质,运用角的度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三位数乘两位数:掌握乘法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其性质和特点。
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除法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 统计: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理解数据的含义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合作探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交流分享: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12 整理和复习(导学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年级上册数学的基础知识,巩固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概括、归纳和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整数乘除法的计算及应用2.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3. 小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4. 解决实际问题: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5. 线段、直线、射线的认识6. 角的分类和度量7. 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周长计算8. 亿以内数的认识9.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0. 数学广角:有趣的推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计算及应用,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小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周长计算,亿以内数的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整数乘除法的计算及应用,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小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周长计算,亿以内数的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四年级上册数学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整理和复习的心得,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1.4 练习课(导学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练习。
2.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练习(1)基本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基本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的难度要适中,旨在巩固所学知识。
(2)提高练习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一些提高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题目的难度要稍高,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练习教师设计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
题目的难度要较大,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所学知识。
4.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资源1. 课本。
2. 练习题。
3. 教学课件。
七、教学时间1课时。
八、教学进度本节课为第1课时,共计1课时。
九、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十、教学建议1. 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确保练习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例如:加减法口算、简单的乘法、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平面图形的认识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数学口算题目,并且理解各种口算方法的基本思路,掌握正确的口算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认识到的平面图形的性质解决与图形相关的问题,并且理解基础概念。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加学生自信和自尊心,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等。
二、教学重点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加减法口算、简单的乘法、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平面图形的认识等。
三、教学难点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的难点知识和技能:乘除混合运算的口算、母数较大的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多边形的认识等。
四、教学方法与教具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教师讲授、学生自学、问答、小组合作探究等。
教具:数学教科书、教学黑板、平面图形(例如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数学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通过观察和感受,让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掌握基本形状和性质,并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加减法的口算复习小学三年级的加减法知识,重点教授加减法口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加深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提高精确性。
3. 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介绍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运算法则,着重讲授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法。
采用理论讲解和例题演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计算技巧。
4. 乘法的口算介绍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着重讲授乘法口算的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熟练掌握口算乘法表,提高口算乘法的速度和准确性。
5. 多边形的认识让学生认识正多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通过设计多边形的线条,增强学生的图形认知和造型能力。
六、课后练习1. 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课后,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
一单元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2)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3)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4)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5、6)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数的产生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用计算器计算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直线、射线和角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3、要求学生画一条射线和一条直线。
4、线段 (注意线段的端点、方向,长度)5、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并分别画出 2 条以上的直 线、射线和线段。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画直线、射线和线段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友情提示:画射线的方法先点一点, 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三、认识角1 角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 角用什么符号表示3 角的画法:在练习本上练习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
用∠1 表示。
四、过关检测:1、p36 页做一做2、p39 页练习四第 1、2 题3、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几条射线、线段和直线?直线( )条 射线( )条线段( )条4、把 5 厘米长的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 )。
A :直线B :线段C :射线名称 端点方向长度图例直线 射线线段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 37、38 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教学思路课题:角的度量班级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角的分类和画法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口算乘法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笔算乘法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49 页例1 及相应练习,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学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学案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单元概述一、单元学习目标:1.在认识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的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二、单元学习重点1、亿以内数的读写;2、亿以内数的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3、亿以内的数求近似数。
三、单元学习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四、单元学习内容及前后联系:1.本单元学习内容: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亿以内数的读写(例2、例3);亿以内数大小的比较(例4)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例5)非整万的数求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例6)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及读写法(21、22页例1、例2、例3);计算工具的认识(23、24、25页内容)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26、27页例1、例2)。
2.知识前后联系:已学过的相关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读、写;万以内数的认、读、写。
后续学习相关内容:求积、商的近似数。
五、本单元学习时间15课时六、学习用具计数器、计算器七:课型说明例1:结合教材和已有的实践经验以自主探究为主例2、例3: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相结合进行学习例4:以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例5、例6:以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亿以上数的认识及读写法(21、22页例1、例2、例3)结合教材和已有的实践经验以自主探究为主计算工具的认识(23、24、25页内容)结合教材和已有的实践经验以自主探究为主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26、27页例1、例2)结合教材和已有的实践经验以自主探究为主附:本单元学案9课,仅供参考。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4)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5)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设计(6)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设计(7)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8)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9)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0)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1)练习题(12)一、比较大小(12分)72108 ○1357900 617000 ○62万10110 ○9999 4762504 ○4762513 四万万○九百九十万89001 ○89101二、读出下面各数。
(12分)708500 读作:70000508 读作:100090009 读作:5060032 读作:三、写出下面各数。
(12分)五十六万零五十六写作:七亿七千零一万零八百写作:四百七十八万九千零六写作:一亿零二万零三写作四、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 22500000 = 2) 10110000 =3) 72400000 = 4) 52000000 =5) 90600000 = 6)87600000 =7) 2175600 ≈()万 8) 785000 ≈9) 734000 ≈ 10) 620000 ≈练习题(13)1、读出下面各数。
2356000000 读作23009800000 读作230000000 读作350098 读作2、写出下面各数。
一亿三千八百万写作四百五十万三千零九写作六亿零七十写作二十五万零三十写作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7000000000 378000000000 8000000000 12000000004、把下面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值。
2409678900 358230000 23008978000 265300600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4)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5)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6-17)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2.说出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角()角()角()角3.填一填。
学校----- 班级---- -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亿以内数的认识【学习目标】1、通过拨计数器,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并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知道每四个数位为一级,并能熟练掌握“个级”和“万级”各个数位的顺序。
【学习重难点】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借助计数器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
【自学互助】(一)课前自学1、我们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那么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
2、一(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3、5673是()位数,其中的5表示(),7表示()。
(二)课中自学1、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数(小精灵提示:计数器上哪一位上的珠子满10颗,就要向前一位进1。
)(1)照这样数下去:一万一万地数, 10个一万是();10个十万是();10个一百万是();10个一千万是()。
2、独立阅读教材第3页,完成下题。
(1)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
如:个位、十位、百位、()位、()、十万位、百万位、()位、亿位等。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从个位起),从低位到高位每()个数位是一级。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级,表示多少个();()位、()位、()位和()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
(4)75620003中的7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展示互导】大家把自学互助的结果展示给小组同学或者全班同学。
(可以交流这节课学到的新知识)【质疑互究】我的疑惑:【检测互评】我会填:(1)10个一万是();10个十万是();一亿里面有()个一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