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关于修改《机动车登记规定》的决定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8
《公安部现行有效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目录》和《公安部决定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公安部
•【公布日期】2011.01.18
•【文号】
•【施行日期】2011.01.1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
正文
公安部公告
近期,公安部对现行的70件部门规章和856件规范性文件(截至2010年11月)进行了清理,决定保留规章69件、规范性文件732件,废止规章《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44号)1件、规范性文件78件。
根据清理结果,公安部编制了《公安部现行有效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目录》和《公安部决定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现予公布。
公安部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八日公安部现行有效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目录。
怎么更改机动车登记的信息
车辆信息就像⼈的居住信息⼀样,⾮常的重要,如果车辆信息有变,必须马上到车管所去报备更换,那么⼤家知道怎么更改机动车登记的信息?下⾯,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机动车登记是什么
《机动车登记规定》于2008年5⽉27⽇以中华⼈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02号发布,根据2012年9⽉12⽇中华⼈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24号公布的《公安部关于修改〈机动车登记规定〉的决定》修正。
该《规定》分总则、登记、其他规定、法律责任、附则5章65条,⾃2008年10⽉1⽇起施⾏。
2004年4⽉30⽇公安部发布的《机动车登记规定》(公安部令第72号)予以废⽌。
⼆、怎么更改机动车登记的信
如果车辆基本信息信息因所有权转移之外的原因发⽣变化,可以申请变更车辆信息。
申请资格⼈:投保⼈
申请时间:保单保险有效期内
办理⽅式:申请资格⼈亲临客服⼤厅办理/客户委托他⼈前往客服⼤厅办理
申请资格⼈亲临客服⼤厅办理
应备⽂件:
(1)保险单正本
(2)机动车登记证书原件或⾏驶证
(3)投保⼈有效⾝份证明原件(组织机构代码证)
(4)填写《保险批改申请书》(由保险公司提供,按当地客服⼤厅的指定格式填写:个⼈客户签字、公司客户签章)
以上就是本次店铺⼩编为⼤家分享的怎么更改机动车登记的信息,如果车辆基本信息信息因所有权转移之外的原因发⽣变化,可以申请变更车辆信息。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您情况⽐较复杂,店铺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你咨询店铺专业律师。
尊敬的车辆管理所领导:您好!我是(申请人姓名),持有(车牌号码)的机动车所有者。
鉴于我车行驶证即将到期或因损毁等原因需要更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及《公安部关于修改<机动车登记规定>的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向贵单位申请更换机动车行驶证。
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基本情况1. 机动车基本信息:车辆型号:(车辆型号)车辆品牌:(车辆品牌)车辆识别代码:(车辆识别代码)车牌号码:(车牌号码)车辆注册日期:(车辆注册日期)2. 行驶证信息:行驶证号码:(行驶证号码)行驶证有效期:(行驶证有效期)行驶证损毁情况:(简要描述行驶证损毁情况)二、更换原因1. 行驶证即将到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机动车行驶证有效期届满前,机动车所有人应当申请换证。
我的行驶证有效期将于(行驶证到期日期)届满,为确保车辆合法上路,特申请更换行驶证。
2. 行驶证损毁:近期,我的行驶证在(描述行驶证损毁原因)过程中不幸损毁,无法继续使用。
为确保行车安全,特申请更换行驶证。
三、申请材料1. 申请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2. 机动车登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3. 车辆照片(按照要求提供);4. 《机动车行驶证申请表》(按照要求填写);5. 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四、承诺事项1. 我保证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如有虚假,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2. 我将积极配合贵单位办理更换行驶证的相关事宜;3. 我承诺在更换行驶证后,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敬请贵单位予以审批,并尽快办理更换行驶证事宜。
如有需要,请随时与我联系,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特此申请!申请人:(申请人姓名)申请日期:(申请日期)。
《机动车登记规定》一、问:这次为什么要修改《机动车登记规定(公安部令第72号)答:72号令作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配套规章,是公安部2004年4月30日发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
72号令在保证《道路交通安全法顺利实施,规范机动车登记,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管理,方便群众办理机动车牌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更高的服务需求,需要加以修改和完善。
第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机动车登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年来,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2004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0783万辆,2008年8月达到16741万辆,增长了55.3%,年均增长1490万辆,增率为13.8%。
机动车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快节奏生活,要求车辆管理所办理机动车牌证的程序必须更简化,服务必须更快捷。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机动车登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要求车辆管理工作必须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为群众办理机动车牌证提供更多便利,满足群众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需求。
第三,做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源头管理对机动车登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车辆管理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第一道防线,是机动车行驶准入的重要关口。
把好机动车登记关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要求车辆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机动车登记制度,严禁为报废、走私、盗抢等机动车办理牌证,严格车辆安全性能查验,确保机动车的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标准,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第四,新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对机动车登记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
《物权法、《典当管理办法等一些新法律、法规对机动车的登记、担保等进行了新的规定,为保证与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协调、相衔接,需要对机动车登记的相关内容加以调整和完善。
公安部关于修改《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决定(2018)【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49号【发布部门】公安部【公布日期】2018.11.25【实施日期】2019.01.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49号)《公安部关于修改〈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决定》已经2018年11月3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赵克志2018年11月25日公安部关于修改《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决定公安部决定对《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九条改为第十条,增加二款作为第二款、第三款:“违法行为地包括违法行为发生地和违法结果发生地。
违法行为发生地,包括违法行为的实施地以及开始地、途经地、结束地等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地点;违法行为有连续、持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违法行为连续、持续或者继续实施的地方都属于违法行为发生地。
违法结果发生地,包括违法对象被侵害地、违法所得的实际取得地、藏匿地、转移地、使用地、销售地。
“居住地包括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
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户籍所在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在医院住院就医的除外。
”二、增加三条,作为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一条针对或者利用网络实施的违法行为,用于实施违法行为的网站服务器所在地、网络接入地以及网站建立者或者管理者所在地,被侵害的网络及其运营者所在地,违法过程中违法行为人、被侵害人使用的网络及其运营者所在地,被侵害人被侵害时所在地,以及被侵害人财产遭受损失地公安机关可以管辖。
“第十二条行驶中的客车上发生的行政案件,由案发后客车最初停靠地公安机关管辖;必要时,始发地、途经地、到达地公安机关也可以管辖。
“第十三条行政案件由县级公安机关及其公安派出所、依法具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的公安机关业务部门以及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授权和管辖分工办理,但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的除外。
机动车登记规定(2012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安部•【公布日期】2012.09.12•【文号】公安部令第124号•【施行日期】2008.10.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机动车登记规定(2008年5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02号发布,根据2012年9月12日《公安部关于修改〈机动车登记规定〉的决定》修正公安部令第124号)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登记第一节注册登记第二节变更登记第三节转移登记第四节抵押登记第五节注销登记第六节校车标牌核发第三章其他规定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实施。
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机动车登记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直辖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车辆管理所、设区的市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车辆管理所负责办理本行政辖区内机动车登记业务。
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车辆管理所可以办理本行政辖区内摩托车、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登记业务。
条件具备的,可以办理除进口机动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校车、中型以上载客汽车以外的其他机动车登记业务。
具体业务范围和办理条件由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确定。
警用车辆登记业务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条车辆管理所办理机动车登记,应当遵循公开、公正、便民的原则。
车辆管理所在受理机动车登记申请时,对申请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的,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
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其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对不符合规定的,应当书面告知不予受理、登记的理由。
车辆管理所应当将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的有关机动车登记的事项、条件、依据、程序、期限以及收费标准、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表示范文本等在办理登记的场所公示。
省级、设区的市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互联网上建立主页,发布信息,便于群众查阅机动车登记的有关规定,下载、使用有关表格。
机动车登记规定》重点内容解读为进一步规范机动车登记工作,简化办事程序,提升服务水平,公安部对《机动车登记规定》(公安部令第72号)进行了修改。
2008年5月27日,公安部发布了《机动车登记规定》(公安部令第102号),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公安部同时修改了《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修改、制定了相关的行业标准。
一、问:这次为什么要修改《机动车登记规定》(公安部令第72号)?答:72号令作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配套规章,是公安部2004年4月30日发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
72号令在保证《道路交通安全法》顺利实施,规范机动车登记,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管理,方便群众办理机动车牌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更高的服务需求,需要加以修改和完善。
第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机动车登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年来,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2004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0783万辆,2008年8月达到16741万辆,增长了55.3%,年均增长1490万辆,增率为13.8%。
机动车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快节奏生活,要求车辆管理所办理机动车牌证的程序必须更简化,服务必须更快捷。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机动车登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要求车辆管理工作必须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为群众办理机动车牌证提供更多便利,满足群众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需求。
第三,做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源头管理对机动车登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车辆管理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第一道防线,是机动车行驶准入的重要关口。
把好机动车登记关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要求车辆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机动车登记制度,严禁为报废、走私、盗抢等机动车办理牌证,严格车辆安全性能查验,确保机动车的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标准,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24号《公安部关于修改<机动车登记规定>的决定》已经2012年8月21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公安部部长孟建柱2012年9月12日公安部关于修改《机动车登记规定》的决定为贯彻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17号),进一步加强校车登记管理,保障校车安全,公安部决定对《机动车登记规定》作如下修改:一、在第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专用校车办理注册登记前,应当按照专用校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二、在第七条第一款增加一项,作为第六项:“(六)车船税纳税或者免税证明”。
三、将第二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已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机动车所有人向机动车回收企业交售机动车时,应当填写申请表,提交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
机动车回收企业应当确认机动车并解体,向机动车所有人出具《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
报废的校车、大型客、货车及其他营运车辆应当在车辆管理所的监督下解体。
”四、将第三十条第一款修改为:“因车辆损坏无法驶回登记地的,机动车所有人可以向车辆所在地机动车回收企业交售报废机动车。
交售机动车时应当填写申请表,提交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
机动车回收企业应当确认机动车并解体,向机动车所有人出具《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
报废的校车、大型客、货车及其他营运车辆应当在报废地车辆管理所的监督下解体。
”五、在第二章第五节后增加一节,作为第六节:“第六节校车标牌核发“第三十三条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申请校车使用许可,应当按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到教育行政部门送来的征求意见材料后,应当在一日内通知申请人交验机动车。
“第三十四条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申请人交验机动车之日起二日内确认机动车,查验校车标志灯、停车指示标志、卫星定位装置以及逃生锤、干粉灭火器、急救箱等安全设备,审核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和停靠站点。
详细解读2013年《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和《机动车登记规定》为进一步严格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管理,改进驾驶人考试制度,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水平,公安部发布了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23号,以下简称123号令)。
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公安部发布了《关于修改〈机动车登记规定〉的决定》(公安部令第124号,以下简称124号令)。
123号令中关于校车驾驶人管理的规定和124号令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23号令中的其他规定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一、为什么要修改两个部门规章?答:2004年5月1日,《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71号)、《机动车登记规定》(公安部令第72号)同步施行。
此后,《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于2006年和2010年进行了两次修订,《机动车登记规定》于2008年进行了修订。
两个部令实施以来,在规范机动车和驾驶证业务办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两个规章的部分内容已不适应现实需要:一是需要进一步严格驾驶人考试和日常管理。
近年来,全国每年新增机动车1600多万辆,驾驶人2000多万人。
与此同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特别是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肇事导致的事故伤亡惨重。
2011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27起,其中23起是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肇事导致的,24起是在夜间、山区、湿滑路等复杂道路和天气条件下发生的,而且全部存在超速、超员、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发生7起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交通事故宗,有3起是由大中型客货车肇事导致的。
需要进一步严格驾驶人考试、发证和日常管理,解决驾驶人特别是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安全驾驶意识不强、素质不高等问题。
二是需要进一步简化程序、方便群众办理业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逐渐进入家庭,成为代步工具。
2023年6月1日交管新规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交管新规的实施时间
2.交管新规的主要调整内容
3.交管新规带来的便利
4.举例说明新规的具体实施
5.新规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2023 年 6 月 1 日,我国公安部交管局正式实施了一系列交管新规。
这些新规主要从深化减证便民、服务群众出行、创新互联网交管”服务三个方面出发,推出了 10 项便利措施。
新规的主要调整内容之一是扩大国产小客车注册登记生产企业预查
验试点。
从今年 6 月 1 日起,新增 21 个城市、18 家生产企业试点新车出厂时查验车辆。
此举将使得生产企业与公安交管部门共享车辆信息,申请人办理注册登记时免予交验机动车,从而为群众办理新车登记带来更大便利。
另一个重要的调整内容是实施“二手小客车转让登记一证通办”。
在
户籍地以外办理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转让登记、住所迁入的,申请人可以凭居民身份证一证办理。
这一举措将大大简化办理手续,提高办理效率。
此外,新规还从创新互联网交管服务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如优化车辆检测流程、推行网上预约检测等,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
以扩大国产小客车注册登记生产企业预查验试点为例,这一新规将使得新车出厂时查验车辆更加便捷,节省了申请人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这也有利于加强对国产小客车的质量监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总的来说,2023 年 6 月 1 日实施的交管新规将为群众出行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交管部门的工作效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57号——公安部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安部•【公布日期】2020.04.07•【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57号•【施行日期】2020.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法制工作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57号《公安部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的决定》已经2020年2月12日公安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赵克志2020年4月7日公安部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的决定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公安部决定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的部分条款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五条修改为:“违法行为人可以在违法行为发生地、机动车登记地或者其他任意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人在违法行为发生地以外的地方(以下简称处理地)处理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行为的,处理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协助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查违法事实、代为送达法律文书、代为履行处罚告知程序,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发生地标准作出处罚决定。
“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行为事实有异议的,可以通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互联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或者违法行为处理窗口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
处理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当事人申请后当日,通过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通知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五日内予以审查,异议成立的,予以消除;异议不成立的,告知当事人。
”二、将第十五条修改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执法记录设备收集、固定违法行为证据。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2011-07-07·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04-2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主席令第41号)2011-02-28·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9-12-0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10月28日修订)2008-10-30·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2007-12-2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2007-12-29 决定·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2007-05-11 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主席令第56号)2006-10-01·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0号)2006-04-0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主席令第38号)2005-08-0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主席令第8号)2003-10-0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主席令第7号)2003-08-01·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主席令第4号)2003-06-0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主席令第16号)1999-04-0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04-01·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主席令第72号)1996-10-01·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主席令第72号)1996-07-0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主席令第40号)1995-02-28·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1992-07-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主席令第32号)1985-1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1980-09-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07-01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2013-07-23 ·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2012-12-28 ·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2012-1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2012-07-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主席令第55号)2012-03-19 ·拘留所条例(国务院令第614号)2012-03-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一号)2011-10-29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国务院令第603号)2011-09-08 ·关于修改《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的决定2011-06-20 ·国务院关于修改《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的决定2011-03-19 ·国务院关于修改《出版管理条例》的决定2011-03-19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03-12·国家赔偿费用管理条例2011-01-28·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管理办法2010-09-20·关于办理网络赌博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0-09-15·关于印发《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通知2010-05-19·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2010-05-07 (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自6月1日起施行2010-05-0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2010-04-02 儿童犯罪的意见》的通知·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62号)2009-09-23·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79号)2006-1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主席令第51号)2006-06-29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2006-04-01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462号)2006-03-01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55号)2006-01-21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2005-08-01 ·禁止传销条例(国务院令第444号)2005-08-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主席令第32号)2005-02-08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405号)2004-04-01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92号)2000-09-20 ·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39号)1999-05-01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20号)1997-06-20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98号)1996-06-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195号)1996-0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1994-07-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147号)1994-02-18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国务院令第89号)1991-09-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国务院令第52号)1990-03-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国发[1984]5号)1984-01-06 规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信用卡诈骗犯罪管辖有关问题的通2011-08-23 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2011-05-04 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2011-04-26 决定·最高法最高检司法部公安部人体重伤鉴定标准2011-02-17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2011-02-17·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2011-01-12 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卫生部、公安部印发《关于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中加强衔接2009-04-20 配合的暂行规定》的通知·《高速公路交通应急管理程序规定》全文2008-12-08·公安消防岗位资格制度规定2008-07-28·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2007-06-22·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二)2007-01-10·关于对中小学校车开展集中排查整治的紧急通知(教电[2006]309号)2006-11-2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2006-05-10·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2006-01-01·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6年第2号)2006-01-01·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2005-12-01·人民警察优抚对象及其子女教育优待暂行办法(公通字[2005]78号)2005-10-26·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安部关于规范居民身份证工本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2005-03-18 通知(发改价格[2005]436号)·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2004-10-01·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居民身份证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04-01-01 [2003]2322号)·110接处警工作规则2003-04-30 ·公安部五条禁令2003-02-01 ·办理劳务人员出国手续的办法2002-04-01 ·台湾渔船停泊点边防治安管理办法2002-03-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登记办法(公安部令第56号)2001-10-01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2000-11-07 ·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评级准则2000-10-08 ·普通公安院校招收公安英烈子女保送生的暂行规定(公政治[2000]138号)2000-04-03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实施办法(公安部令第55号)2000-03-04 ·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1997-03-01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抚恤办法(公发[1996]18号)1996-11-19 ·城市人民警察巡逻规定(公安部令第17号)1995-01-01公安部令·《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27号)2012-12-26 ·《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公安部令第126号)2012-12-25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25号)2012-12-25 ·《公安部关于修改<机动车登记规定>的决定》(公安部令第124号)2012-10-08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23号)2012-10-08 ·《消防产品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22号)2012-10-08 ·《公安部关于修改<火灾事故调查规定>的决定》(公安部令第121号)2012-09-12 ·《公安部关于修改<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的决定》(公安部令第120号)2012-09-12 ·《公安部关于修改<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的决定》(公安部令第119号)2012-09-12·《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117号)2011-09-28·《公路巡逻民警队警务工作规范》(公安部令第116号)2011-04-13·《吸毒成瘾认定办法》(公安部令第115号)2011-01-31·《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废止令(公安部令第114号)2010-11-30·《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公安部令113号)2010-11-30·《公安机关实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办法》(公安部令第112号)2010-02-22·《公安部关于修改<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决定》(公安部令第1112009-12-17 号)·吸毒检测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10号)2009-10-15·《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公安部令第109号)2009-05-26·《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07号)2009-05-04·《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06号)2009-05-04·《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05号)2008-12-25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04号)2008-08-27 ·《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103号)2008-07-01 ·修订后的《机动车登记规定》(公安部令第102号)2008-06-03 ·《关于运输烟花爆竹的规定》(公安部令第9号)废止(公安部令第101号)2008-06-03 ·火灾事故调查规定修正案(公安部令第100号)2008-04-14 ·国际航班载运人员信息预报实施办法(公安部令第99号)2008-03-25·公安部、民航总局联合发布《国际航班载运人员信息预报实施办法》(公安部2008-03-25 令第99号)·机动车修理业、报废机动车回收业治安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38号)2008-03-17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证使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97号)2008-03-11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公安部令第95号)2008-03-11 ·看守所留所执行刑罚罪犯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 98 号)2008-02-29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实施办法(公安部令第55号)2008-0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和出入境通行证签发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96号)2007-10-15 ·公安机关海上执法工作规定(公安部令第94号)2007-09-01 ·城市人民警察巡逻规定(公安部令第17号)2007-08-11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92号)2007-06-05 ·公安机关监督检查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定(公安部令第93号)2007-06-01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91号)2006-12-01 ·临时入境机动车和驾驶人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90号)2006-12-01 ·警车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89号)2006-11-29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88号)2006-08-24 ·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87号)2006-08-01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证使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81号)2006-06-01 ·暂住证申领办法(公安部令第25号)2006-02-26 ·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24号)2006-02-26·公安机关对被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保外就医罪犯的监督管理规定(公2006-02-26 安部令第23号)·公安机关和公安干警十不准的规定(公安部令第14号)2006-02-26 ·机动车号牌生产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13号)2006-02-26 ·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暂行规则(公安部令第5号)2006-02-24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班)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1号)2006-0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28号)2006-02-01 ·金融机构营业场所和金库安全防范设施建设许可实施办法(公安部令第86号)2005-12-01 ·保安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85号)2005-12-01 ·公安机关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84号)2005-12-01 ·公安机关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83号)2005-12-01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公安部令第82号)2005-12-01 ·公安机关行政许可工作规定(公安部令第80号)2005-09-01 ·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公安部令第79号)2005-08-18 ·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77号)2005-04-01·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居民身份证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78号)2005-04-01 ·关于废止部分部门规章的决定(公安部令第76号)2004-09-03 ·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73号)2004-09-01 ·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74号)2004-08-15 ·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公安部令第75号)2004-07-01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69号)2004-04-01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71号 2007年4月1日起作废)2004-04-01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2003-08-01国(公安部令第67号)·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68号已废止)2003-08-01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公安部令第66号)2003-07-01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65号)2002-11-01·废止《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部长令(公安部令第642002-05-31 号)·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2002-01-01 ·台湾渔船停泊点边防治安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63号)2001-12-01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公安部令第62号)2001-11-26 ·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规定(公安部令第60号)2001-10-10 ·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59号)2001-06-06 ·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及其标志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57号)2001-02-16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部令第53号)2000-04-01 ·收容教育所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50号)2000-03-30·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51号)2000-03-26 ·强制戒毒所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49号)2000-03-20 ·人民警察警徽使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48号)2000-02-28 ·麻黄素运输许可证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52号已废止)2000-02-01 ·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章记分办法(公安部令第45号)1999-12-01 ·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47号)1999-08-20·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42号)1999-08-20 ·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44号)1999-08-15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公安部令第41号)1999-06-02 ·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规定(公安部令第40号)1999-06-02 ·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公安部令第37号)1999-03-15 ·机动车修理业、报废机动车回收业治安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38号)1999-03-02 ·交通违章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46号)1999-02-10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35号)1998-04-20 ·公安机关警戒带使用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34号)1998-01-14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33号)1997-12-30 ·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队工作规定(公安部令第31号)1997-07-11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32号)1997-06-12 ·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30号)1996-09-01 ·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站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2号)1996-06-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考试办法(公安部令第29号)1996-06-01 ·典当业治安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26号)1995-05-15 ·公安机关受理控告申诉暂行规定(公安部令第21号)1995-05-01 ·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20号)1994-12-01 ·高层居民住宅楼防火管理规则(公安部令第11号)1992-09-14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令第6号)1990-04-10 ·港口治安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3号)1989-03-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49号——公安部关于修改《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安部•【公布日期】2018.11.25•【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49号•【施行日期】2019.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49号《公安部关于修改〈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决定》已经2018年11月3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赵克志2018年11月25日公安部关于修改《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决定公安部决定对《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九条改为第十条,增加二款作为第二款、第三款:“违法行为地包括违法行为发生地和违法结果发生地。
违法行为发生地,包括违法行为的实施地以及开始地、途经地、结束地等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地点;违法行为有连续、持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违法行为连续、持续或者继续实施的地方都属于违法行为发生地。
违法结果发生地,包括违法对象被侵害地、违法所得的实际取得地、藏匿地、转移地、使用地、销售地。
“居住地包括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
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户籍所在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在医院住院就医的除外。
”二、增加三条,作为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一条针对或者利用网络实施的违法行为,用于实施违法行为的网站服务器所在地、网络接入地以及网站建立者或者管理者所在地,被侵害的网络及其运营者所在地,违法过程中违法行为人、被侵害人使用的网络及其运营者所在地,被侵害人被侵害时所在地,以及被侵害人财产遭受损失地公安机关可以管辖。
“第十二条行驶中的客车上发生的行政案件,由案发后客车最初停靠地公安机关管辖;必要时,始发地、途经地、到达地公安机关也可以管辖。
“第十三条行政案件由县级公安机关及其公安派出所、依法具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的公安机关业务部门以及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授权和管辖分工办理,但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的除外。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11.02•【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为了进一步增强立法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提高立法质量,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决定,将公安部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送审稿)》及其说明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15年12月2日前,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出意见:一、登陆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网址:),通过网站首页左侧的《法规规章草案意见征集系统》,对送审稿提出意见。
二、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2067信箱(邮政编码:100035),并请在信封上注明“道交法修正案意见”字样。
三、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cn。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015年11月2日公安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送审稿)》的说明《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九”)于2015年8月29日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
其中,对危险驾驶罪作了补充规定,增加了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员或者严重超速以及违规运输危险化学品等内容。
为保证《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相关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与《刑法修正案(九)》有关危险驾驶犯罪行为规定相衔接,保持法律制度的系统性,并从制度上解决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部分突出问题,公安部研究提出了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的意见,邀请部分院校法律专家、部分律师和专业运输单位管理人员进行了研究论证,并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送审稿)》。
现将送审稿的主要内容说明如下:一、关于与“刑九”衔接条款的修改意见“刑九”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危险驾驶罪中增加了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等情形,并规定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上述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按照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3个部门规章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公安部,公安部,公安部•【公布日期】2021.02.22•【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3个部门规章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推进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推进交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我部起草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机动车登记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通过公安部网站()查阅公开征求意见稿,有关意见建议可以在2021年3月23日前通过公安部网站在线提出或者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
附件:1.《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起草说明2.《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及修改说明3.《机动车登记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及修改说明公安部2021年2月22日附件1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记分分值第三章记分执行第四章满分处理第五章记分减免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定依据】为充分发挥记分制度的管理、教育、引导功能,提升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减少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以下简称“交通违法行为”),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累积记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累积记分制度。
第三条【记分周期】累积记分周期为十二个月,自机动车驾驶人初次领取机动车驾驶证或者取得临时机动车驾驶许可之日起计算,满分为12分。
第四条【满分学习】记分达到满分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参加满分学习考试。
公安部关于修改《机动车登记规定》的决定为贯彻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17号),进一步加强校车登记管理,保障校车安全,公安部决定对《机动车登记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在第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专用校车办理注册登记前,应当按照专用校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
二、在第七条第一款增加一项,作为第六项:“(六)车船税纳税或者免税证明”。
三、将第二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已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机动车所有人向机动车回收企业交售机动车时,应当填写申请表,提交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
机动车回收企业应当确认机动车并解体,向机动车所有人出具《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
报废的校车、大型客、货车及其他营运车辆应当在车辆管理所的监督下解体。
”
四、将第三十条第一款修改为:“因车辆损坏无法驶回登记地的,机动车所有人
可以向车辆所在地机动车回收企业交售报废机动车。
交售机动车时应当填写申请表,提交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
机动车回收企业应当确认机动车并解体,向机动车所有人出具《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
报废的校车、大型客、货车及其他营运车辆应当在报废地车辆管理所的监督下解体。
”
五、在第二章第五节后增加一节,作为第六节:
“第六节校车标牌核发
“第三十三条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申请校车使用许可,应当按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到教育行政部门送来的征求意见材料后,应当在1日内通知申请人交验机动车。
“第三十四条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申请人交验机动车之日起2日内确认机动车,查验校车标志灯、停车指示标志、卫星定位装置以及
逃生锤、干粉灭火器、急救箱等安全设备,审核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和停靠站点。
属于专用校车的,还应当查验校车外观标识。
审查以下证明、凭证:
“(一)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行驶证;
“(三)校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
“(四)包括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和停靠站点的校车运行方案;
“(五)校车驾驶人的机动车驾驶证。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教育行政部门征求意见材料之日起3日内向教育行政部门回复意见,但申请人未按规定交验机动车的除外。
“第三十五条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按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取得校车使用许可后,应当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领取校车标牌。
领取时应当填写表格,并提交以下证明、凭证:
“(一)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
“(二)校车驾驶人的机动车驾驶证;
“(三)机动车行驶证;
“(四)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校车使用许可;
“(五)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包括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和停靠站点的校车运行方案。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领取表之日起3日内核发校车标牌。
对属于专用校车的,应当核对行驶证上记载的校车类型和核载人数;对不属于专用校车的,应当在行驶证副页上签注校车类型和核载人数。
“第三十六条校车标牌应当记载本车的号牌号码、机动车所有人、驾驶人、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停靠站点、发牌单位、有效期限等信息。
校车标牌分前后两块,分别放置于前风窗玻璃右下角和后风窗玻璃适当位置。
“校车标牌有效期的截止日期与校车安全技术检验有效期的截止日期一致,但不得超过校车使用许可有效期。
“第三十七条专用校车应当自注册登记之日起每半年进行一次安全技术检验,非专用校车应当自取得校车标牌后每半年进行一次安全技术检验。
“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在校车检验有效期满前1个月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检验合格标志。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日内,确认机动车,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核发检验合格标志,换发校车标牌。
“第三十八条已取得校车标牌的机动车达到报废标准或者不再作为校车使用的,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拆除校车标志灯、停车指示标志,消除校车外观标识,并将校车标牌交回核发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专用校车不得改变使用性质。
“校车使用许可被吊销、注销或者撤销的,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拆除校车标志灯、停车指示标志,消除校车外观标识,并将校车标牌交回核发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第三十九条校车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停靠站点或者车辆、所有人、驾驶人发生变化的,经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应当按照本规定重新领取校车标牌。
“第四十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每月将校车标牌的发放、变更、收回等信息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
“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自取得校车标牌之日起,每月查询校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录,及时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
核发校车标牌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每月汇总辖区内校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和交通事故等情况,通知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
“第四十一条校车标牌灭失、丢失或者损毁的,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向核发标牌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补领或者换领。
申请时,应当提交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及机动车行驶证。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日内审核,补发或者换发校车标牌。
”
六、将第四十条改为第四十九条,并将第二款修改为:“申请前,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将涉及该车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处理完毕。
申请时,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并提交行驶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车船税纳税或者免税证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
”
七、将第四十一条改为第五十条,修改为:“除大型载客汽车、校车以外的机动车因故不能在登记地检验的,机动车所有人可以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委托核发检验合格标志。
申请前,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将涉及机动车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处理完毕。
申请时,应当提交机动车登记证书或者行驶证。
“车辆管理所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日内,出具核发检验合格标志的委托书。
“机动车在检验地检验合格后,机动车所有人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四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向被委托地车辆管理所申请检验合格标志,并提交核发检验合格标志的委托书。
被委托地车辆管理所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日内,按照本规定第四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核发检验合格标志。
“营运货车长期在登记以外的地区从事道路运输的,机动车所有人向营运地车辆管理所备案登记1年后,可以在营运地直接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并向营运地车辆管理所申请检验合格标志。
”
《机动车登记规定》的条文序号根据本决定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机动车登记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