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氯化钙msds 中文[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3
氯化钙MSDS的完整指南安全数据表(MSDS)1. 身份识别产品名称:氯化钙制造商名称:[制造商名称]地址:[制造商地址]电话:[制造商电话]紧急联系电话:[紧急联系电话]化学文摘登记号(CAS):[化学文摘登记号(CAS)]UN编号:[UN编号]分子式:CaCl2分子量:111.0 g/mol成分组成:氯化钙(CaCl2)2. 危险性概述危害类型:- 腐蚀性- 刺激性- 毒性健康危害:- 氯化钙对皮肤和眼睛具有腐蚀性,可能导致严重灼伤。
- 吸入氯化钙雾滴可能导致呼吸道刺激和疼痛。
- 摄入氯化钙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刺激和中毒。
环境危害:- 氯化钙对水生生物具有毒性,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3. 成分/组成信息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氯化钙(CaCl2)- 可能存在的杂质:氯化物、水等浓度/比例:- 通常为纯氯化钙或按照需求配制的浓度。
4. 急救措施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寻求医疗援助。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脱掉污染衣物,寻求医疗援助。
吸入:立即转移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并寻求医疗援助。
摄入:立即给予大量饮水并寻求医疗援助。
5. 消防措施灭火介质:适用于灭火介质的类型:干粉、砂、二氧化碳。
不兼容介质:水、酸、碱。
特定消防措施:使用适当灭火介质进行灭火。
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容器,防止破裂。
6. 泄露/溢出措施containment/cleanup:使用干砂、蛭石或其他非反应性吸附材料收集泄漏物。
避免接触水。
处理泄漏物:将泄漏物收集起来,并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
7. 处理和存储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时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和口罩。
- 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
- 避免接触水分、酸、碱等。
存储条件:- 储存于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 避免接触水分、酸、碱等。
- 保持容器密封。
8. 暴露控制/个体防护工程控制:- 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
氯化钙安全技术手册(MSDS)氯化钙安全技术手册(MSDS)1. 概述氯化钙(CaCl2),化学式为CaCl2·2H2O,俗称无水氯化钙和二水氯化钙,是一种常用的无机盐。
本手册提供了关于氯化钙的安全技术信息,包括物理化学性质、危险性、预防措施等。
2. 物理化学性质- 分子式:CaCl2(无水)/ CaCl2·2H2O(二水)- 分子量:111.0 (无水) / 147.0 (二水)- 外观:白色或灰白色颗粒或粉末- 溶解性:易溶于水- 熔点:772°C(无水)- 沸点:1900°C(无水)3. 危险性3.1 健康危害- 吸入:长期吸入氯化钙粉尘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严重时可导致肺炎。
- 摄入:误服可能导致消化道刺激,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损害。
- 皮肤接触:可能导致皮肤刺激或炎症。
- 眼睛接触:可能导致眼睛刺激或炎症。
3.2 火灾和爆炸危害- 氯化钙本身不燃烧,但与水接触时会生成热量,可能导致溶液温度升高。
- 在潮湿环境中,氯化钙可能促进某些物质的腐蚀性反应,从而产生火灾或爆炸风险。
3.3 环境危害- 氯化钙对环境相对稳定,但在水体中可能导致水体硬化。
- 长期大量排放可能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
4. 安全措施4.1 个人防护- 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眼镜、口罩、手套和防护服。
- 避免粉尘扬散,必要时使用防尘口罩。
- 避免与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
4.2 储存- 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
- 包装密封,防止粉尘泄漏。
- 远离火源、热源、腐蚀性物质和还原剂。
4.3 泄漏处理- 泄漏时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避免吸入、接触。
- 使用砂浆、蛭石等非可燃物质覆盖泄漏区域,防止扩散。
- 请专业人员处理泄漏事故。
5. 急救措施5.1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 如有必要,寻求医疗救治。
5.2 眼睛接触-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必要时就医。
5.3 吸入- 立即转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氯化钙HS: 2827200000氯化钙,化学式CaCl2·2H20白色晶体或块状物。
熔点782℃,沸点1600℃,密度2.15克/厘米3(25℃)。
氯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0℃时100克水能溶解59.5克氯化钙,100℃时溶解159克。
能形成含1、2、4、6个结晶水的水合物,无色立方结晶体,白色或灰白色,有粒状、蜂窝块状、圆球状、不规则颗粒状、粉末状。
无毒、无臭、味微苦。
基本信息理化性质使用与用途制取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物质毒性氯化钙相关的三个问题展开基本信息理化性质使用与用途制取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物质毒性氯化钙相关的三个问题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信息中文同义词:无水氯化钙;氯化钙;氯化钙(液体);无水氯化钙;氯化钙(无水);氯化钙(药用);食用无水氯化钙;工业无水氯化钙英文名称:Calcium chloride英文同义词:PELADOW(R) SNOW AND ICE MELT;Anhydrous calcium chloride;anhydrouscalciumchloride;CaCl2;Calcium chloride (CaCl2);Calcium chloride pellets;calciumchloraide;calciumchloride(anhydrous)[1]编辑本段理化性质物理性质溶解在自身的结晶水中,继续加热逐渐失水,至200℃时变为二水物,再加热至260℃则变为白色多孔状的无水氯化钙。
[4]化学性质5%水溶液pH值4.5~9.2。
1.7%水溶液同血清等渗。
该品以碳酸钙和盐酸为原料制得,为镁中毒时的解毒剂。
[5]可溶的氯化钙可用来调配一些不溶于水的钙化合物沉淀:3 CaCl2(aq) + 2 K3PO4(aq) →Ca3(PO4)2 (s) + 6 KCl (aq)氯化钙电解后可得出纯钙:CaCl2 →Ca(s) + Cl2(g)[6]编辑本段使用与用途工业用途分子结构图[2]1、用作多用途的干燥剂,如用于氮气、氧气、氢气、氯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的干燥。
氯化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氯化钙化学品英文名称:calciun chloride分子量: 110.99分子式:CaCl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纯品含量100% CAS No.10043-52-4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侵入途径:粉尘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健康危害:粉尘会灼烧、刺激鼻腔、口、喉,还可引起鼻出血和破坏鼻组织;干粉会刺激皮肤,溶液会严重刺激甚至灼伤皮肤环境危害:燃爆危险:不燃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严重时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本品不燃。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剂:选用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器。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没有配备化学防护衣和供氧设备请不要待在危险区。
防止化学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个人防护:避免产生和吸入粉尘。
当粉尘浓度过高时,应急处理人员须穿戴安全防护用具进入现场。
保证密封屋内的新鲜空气供应。
环境保护措施:化学品未经处理严禁向环境排放。
清洁/吸收措施:采用安全的方法将泄漏物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采用液体吸收残留物,根据化学品性质进一步处理。
清理污染区,洗液排入废水处理池。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避免产生粉尘。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包装容器必须密封,防止受潮。
与潮解性物品分开堆放。
MSDS-氯化钙(CaCl2) MSDS-氯化钙 (CaCl2)1.产品标识产品名称:氯化钙化学名:氯化钙化学式:CaCl2分子量:110.98 g/mol2.成分/组成信息成分:氯化钙:≥ 98%水分:≤ 1%其他成分:无3.危险性标识本品根据相关法规的要求不需要贴危险性标签。
4.急救措施吸入:将患者转移到新鲜空气中休息。
如有呼吸困难,立即就医。
眼部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持续不适,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掉受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果刺激持续存在,就医。
摄入:不要诱导呕吐。
如果吞咽大量物质,立即就医。
5.防护措施气溶胶防护:进入使用合适的防护口罩。
眼睛/面部防护:佩戴密封的防护眼镜或面罩。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戴适当的防护服。
在工作区域提供洗眼设备和应急淋浴。
操作前注意事项:避免吸入气溶胶。
避免与眼睛和皮肤直接接触。
避免吞咽。
6.应急措施漏洞和泄漏事故处理:隔离泄漏区域,避免人员接触。
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参见第5节)。
小范围泄漏:用干净、干燥的工具将固体收集并置入合适的中。
大范围泄漏:用不起毛的干净工具收集粉尘,并移入密封的中。
风雨天气下不得随意排放到下水道或水源。
泄漏后清理: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将废物进行处理。
泄漏后缓解:防止进入水源和周围环境。
防止泄露物流入地下。
7.操作注意事项和安全建议操作说明: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操作。
避免吸入粉尘。
避免接触眼睛和皮肤。
储存条件:密封、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储存。
远离火源和可燃物。
可燃性:整个物质非可燃物。
8.法规信息本品的使用应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
9.物理和化学特性外观:白色结晶固体溶解性:在水中可溶解,形成溶液。
在醇类中可溶解。
在乙醚和石油醚中不溶解。
熔点:772°C沸点:1,935°C相对密度(水=1):2.15pH 值:7-910.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在正常使用和储存条件下稳定。
反应活性:与强酸可发生反应。
二水氯化钙二水氯化钙含量 : ≥74%分子式 : CaCl2· 2H2O 分子量 : 110.98 PH值 : 8-10 一﹑物化性质无色立方结晶。
一般商品为白色或白色多孔状或粒状﹑蜂窝状。
无臭﹑味微苦。
相对密度2.15(25℃)。
熔点782℃。
沸点1600℃以上。
吸湿性极强,暴露于空气中极易潮解。
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其水溶液呈微酸性。
溶于醇﹑丙酮﹑醋酸。
与氨或乙醇作用,分别生成CaCl2 ·8NH3和CaCl2 ·4C3H5OH络合物。
在常温下由水溶液结晶而析出的常为六水物,逐渐加热至30℃时则溶解在自身的结晶水中,继续加热逐渐失水,至200℃时变为二水物,再加热至260℃则变为白色多孔状的无水氯化钙。
二﹑产品用途1﹑融雪剂:道路、高速公路、停车场、机场、高尔夫球场等冬季除雪。
2﹑干燥剂:用于防潮用干燥剂,工艺中气体和液体的干燥介质 3﹑脱水剂:生产醇﹑脂﹑醚和丙烯酸树脂时用作脱水剂。
4﹑致冷剂:氯化钙水溶液是冷冻机和制冰用的重要致冷剂。
5﹑防冻剂:能加速混凝土的硬化和增加建筑砂浆的耐寒能力,是优良的建筑防冻剂。
6﹑消雾剂:用作港口的消雾剂。
7﹑保护剂:用作铝镁冶金的保护剂﹑精炼剂。
8﹑沉淀剂:是生产色淀颜料的沉淀剂。
用于废纸加工脱墨。
9﹑絮凝剂:氯化钙溶液用作海藻酸钠行业﹑豆制品行业的絮凝剂。
10﹑是生产钙盐的原料。
11、黑色冶金工业氯化剂和添加剂。
12、用于防治小麦、苹果、白菜等腐烂及食品防腐剂。
广泛应用于:干燥剂、食品添加剂、化工生产、电子行业、水处理、煤处理、道路处理、医药、冶炼、制革、造纸、织物上胶、印染、融雪剂、石油脱水、橡皮泥生产,可用于制取金属钙等方面。
氯化钙
名称:氯化钙(此处指无水氯化钙;其水合物见二水氯化钙,六水氯化钙,四水氯化钙)
俗称:干燥氯化钙
英文名称:Calcium chloride(anhydrous calcium chloride)
分子式:CaCl2
分子量:110.98
CAS No.:10043-52-4
上游原料:长石粉、氢氧化钙、石灰石、盐酸、氧化钙、二水氯化钙
性状:白色多孔块状、粒状或蜂窝状固体。
味微苦,无臭。
水溶液为无色。
熔点:772℃(另有资料称782℃)
沸点:大于1600℃
相对密度:2.15
稳定性:稳定
溶解情况: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乙醇、丙酮、醋酸、甲酸、肼、吡啶和乙酰胺,不溶于醚。
氯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0℃时100克水能溶解59.5克氯化钙,20℃时能溶74g,100℃时溶解159克。
其它:空气中极易潮解。
与氨或乙醇作用,分别生成CaCl2·8NH3和CaCl2·4C2H5OH络合物。
二水氯化钙分子式
二水氯化钙,化学式为CaCl2·2H2O,是一种化合物,是钙的一种水合氯化物。
水合物是指这种化合物中,部分或全部钙离子和氯离子
周围被一层或几层水分子包围的化合物,通常称为水合物或水合物。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二水氯化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方面。
1.物理性质
二水氯化钙为白色晶体,密度为2.15克/立方厘米,熔点为772℃,沸点为1420℃。
它是一种易潮解的物质,在潮湿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加
潮湿,所以要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它有着良好的热稳定性,所以在
高温下使用时也比较稳定。
2.化学性质
二水氯化钙是一种强还原剂,在和含氧化物的物质反应时,可以
迅速释放出氯气。
在水中溶解时,会产生钙离子(Ca2+)和氯离子
(Cl-),并释放出少量热量。
在空气中加热时,二水氯化钙会分解为
无水氯化钙和水蒸气。
3.用途
(1)在食品工业中,二水氯化钙被用作保鲜剂,用于防止蔬菜、瓜果变质,也被用于腌制鱼、肉等食品。
(2)在制备其他化合物过程中,如钛、镁、铝等金属的提纯,二水氯化钙被用作萃取剂。
(3)在化学工业中,二水氯化钙通常被用作一种重要的脱水剂和干燥剂,可以用于干燥气体、溶液和固体。
(4)在医学领域中,它被用作止血剂和钙补充剂。
(5)在道路除雪时,可以使用二水氯化钙作为除雪剂,以溶解雪和冰,使道路变得更加通畅。
总的来说,二水氯化钙在工、农、医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化学品。
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方面也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详细的氯化钙MSDS1. 产品标识- 产品名称:氯化钙- 化学名称:氯化钙- 化学式:CaCl2- CAS号:-52-4- 分子量:110.98- 生产厂商:[制造商名称]2. 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氯化钙(CaCl2)(化学式:CaCl2;CAS号:-52-4)- 其他成分:无3. 危害辨识- 急性毒性: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
- 眼睛接触:可能引起眼睛刺激、疼痛和视力损害。
- 皮肤接触:可能引起皮肤刺激、炎症和灼伤。
- 吸入: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和损伤。
- 摄入:可能引起食道、胃和肠道刺激、炎症和损伤。
4. 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持续不适,寻求医疗帮助。
-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区域。
如发生红肿、疼痛或炎症,寻求医疗帮助。
- 吸入: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
如出现呼吸困难,寻求医疗帮助。
- 摄入:立即漱口,并给予大量温水。
不要催吐,寻求医疗帮助。
5. 灭火措施- 灭火剂:适用于周围环境的灭火剂,如水雾、二氧化碳、泡沫。
- 不适合使用的灭火剂:无6. 操作处置和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避免吸入粉尘或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与强酸或强碱接触。
- 储存条件:储存在干燥、凉爽、通风的地方。
远离火源和可燃物。
7. 泄漏处置- 防护人员:穿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包括呼吸器。
- 泄漏应急处理:避免直接接触,用适当的工具收集泄漏物。
将废物转移到密封中。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确保通风良好,避免粉尘扩散。
- 个体防护措施:佩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
9. 理化特性- 外观:白色结晶固体- 气味:无味- 熔点:772℃- 沸点:1935℃- 相对密度:2.15 g/cm³- 溶解性:可溶于水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但避免与强酸或强碱接触。
- 可能的危险反应:与强酸或强碱反应产生腐蚀性气体。
11.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LD50(大鼠,经口)为2500 mg/kg。
二水氯化钙msds 中文[新版] 氯化钙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中文名称: 氯化钙化学品俗名: 二水和氯化钙化学品英文名称: CALCIUMCaCl?2HO 化学式: 22CHLORIDE执行标准: HG/T 2327-2004 CAS No.: 10035-04-8成分含量氯化钙 %? 74总碱金属氯化物氯化物 %? 3氯化镁含量 % ? 0.25侵入途径: 粉尘吸入,食入健康危害: 粉尘会灼烧、刺激鼻,口、喉,还可引起鼻出血和破坏鼻组织;干粉会刺激皮肤,溶液会严重刺激甚至灼烧皮肤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
皮肤接触: 用清水冲洗5分钟;必要时就医眼睛接触: 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 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若感不适,就医食入: 若患者清醒,可给饮水,立即就医危险特性: 本品不燃灭火方法: 选用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剂应急处理: 须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固体泄漏,扫起(注意应避免粉尘飞扬);液体泄漏物,用干砂、蛭石等吸附剂吸收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避免产生粉尘。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储存在密闭容器中,置于阴凉、干燥处,远离禁忌物运输:无特殊要求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护工作服。
手防护: 橡胶手套其他防护: 及时换洗工作服。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外观与性状: 白色晶体,固体易潮解熔点(?): 782 相对密度(水=1): 1(71(25)沸点(?): ,1600 溶解性: 溶解度:74(5(25)主要用途: 用作多用途干燥剂,重要的致冷剂,建筑防冻剂,食品中凝固剂,钙质强化剂。
稳定性: 稳定性: 稳定禁配物: 三氟化溴、碳酸与石灰的混合物刺激性: 刺激鼻腔、口、喉,还可引起鼻出血和破坏鼻组织生态毒理毒性: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THIS MSDS IS USED FOR TECHNICAL/EDUCATIONAL REFERENCE ONLY WITHOUT COMMERCIAL INITIATIVE. PATENT FOR ANY PART /WHOLE OF THE ARTICLE BELONG TO THE OWNER.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Calcium Chloride, Dihydrous, 74-77%, FlakeCompany Identification:SHANDONG OCEAN CHEMICAL IMP. AND EXP.CO.LTD.NO.169 EAST WOLONG STREETWEIFANG CITY, SHANDONG 261031,P.R.CHINAHazard Symbols: XIRisk Phrases: 36EMERGENCY OVERVIEWAppearance: white solid. May be harmful if swallowed. May cause severe respiratory and digestive tract irritation with possible burns. May cause severe eye and skin irritation with possible burns. May cause cardiac disturbances. Hygroscopic (absorbs moisture from the air). Warning!Target Organs: Heart.Potential Health EffectsEye: Contact with eyes may cause severe irritation, and possible eye burns.Skin: Contact with skin causes irritation and possible burns, especially if the skin is wet or moist. Ingestion: May cause sever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rritation with nausea, vomiting and possible burns. May cause cardiac disturbances. May be harmful if swallowed. In very severe cases,seizures, rapid respiration, slow heartbeat, or death, may result.Inhalation: May cause severe irritation of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with pain, burns, and inflammation.Chronic: Effects may be delayed.Eyes: Immediately flush eyes with plenty of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occasionally lifting the upper and lower eyelids. Get medical aid.Skin: Get medical aid. Immediately flush skin with plenty of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while removing contaminated clothing and shoes. Wash clothing before reuse.Ingestion: Do NOT induce vomiting. If victim is conscious and alert, give 2-4 cupfuls of milk or water. Never give anything by mouth to an unconscious person. Get medical aid.Inhalation: Remove from exposure and move to fresh air immediately. If not breathing, give artificial respiration. If breathing is difficult, give oxygen. Get medical aid. Do NOT usemouth-to-mouth resuscitation.Notes to Physician: Treat symptomatically and supportively.General Information: 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clothing to prevent contact with skin and eyes. Wear a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SCBA) to prevent contact with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ducts.Extinguishing Media: Use extinguishing media most appropriate for the surrounding fire. Flash Point: Not applicable.Autoignition Temperature: Not applicable.Explosion Limits, Lower:Not available.Upper: Not available.NFPA Rating: (estimated) Health: 2; Flammability: 0; Instability: 0General Information: Use prope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s indicated in Section 8. Spills/Leaks: Vacuum or sweep up material and place into a suitable disposal container. Clean up spills immediately, observing precautions in the Protective Equipment section. Avoid generating dusty conditions. Provide ventilation.Handling: Wash thoroughly after handling. Use with adequate ventilation. Minimize dust 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Keep container tightly closed. Do not get on skin or in eyes. Do not ingest or inhale. Wash clothing before reuse. Always use cool water when dissolving Calcium Chloride. Heat evolved is significant.Storage: Store in a tightly closed container. Store in a cool, dry, well-ventilated area away from incompatible substances. Store protected from moisture. Store below melting point.Engineering Controls: Facilities storing or utilizing this material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an eyewash facility and a safety shower. Use adequate ventilation to keep airborne concentrations low.Exposure LimitsOSHA Vacated PELs: Calcium chloride: No OSHA Vacated PELs are listed for this chemical.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Eyes: 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eyeglasses or chemical safety goggles as described by OSHA's eye and face protection regulations in 29 CFR 1910.133 or European Standard EN166.Skin: Wear impervious gloves.Clothing: 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clothing to minimize contact with skin.Respirators: Follow the OSHA respirator regulations found in 29 CFR 1910.134 or European Standard EN 149. Always use a NIOSH or European Standard EN 149 approved respirator when necessary.Physical State: SolidAppearance: whiteOdor: odorlesspH: Not available.Vapor Pressure: Not available.Vapor Density: Not available.Evaporation Rate:Not available.Viscosity: Not available.Boiling Point: > 1600 deg C @ 760.00mm HgFreezing/Melting Point:782 deg C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Not available.Solubility: freely soluble in alcoholSpecific Gravity/Density:2.1500g/cm3Molecular Formula:CaCl2Molecular Weight:110.99Chemical Stability: Stable.Conditions to Avoid: Dust generation, excess heat, exposure to moist air or water. Incompatibilities with Other Materials: Bromine trifluoride, 2-Furanpercarboxylic Acid, Solutions attack some metals..Hazardous Decomposition Products: Hydrogen chloride, calcium oxide.Hazardous Polymerization: Has not been reported.RTECS#:CAS# 10043-52-4: EV9800000LD50/LC50:CAS# 10043-52-4:Oral, mouse: LD50 = 1940 mg/kg;Oral, rabbit: LD50 = 1384 mg/kg;Oral, rat: LD50 = 1 gm/kg;<BR.Carcinogenicity:CAS# 10043-52-4: Not listed by ACGIH, IARC, NIOSH, NTP, or OSHA.Epidemiology: No information found.Teratogenicity: No information found.Reproductive Effects: No information found.Neurotoxicity: No information found.Mutagenicity: Mutagenic effects have occurred in experimental animals.Other Studies: See actual entry in RTECS for complete information.No information available.Chemical waste generators must determine whether a discarded chemical is classified as a hazardous waste. US EPA guideline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determination are listed in 40 CFR Parts 261.3. Additionally, waste generators must consult state and local hazardous waste regulations to ensure complete and accurate classification.RCRA P-Series: None listed.RCRA U-Series: None listed.US FEDERALTSCACAS# 10043-52-4 is listed on the TSCA inventory.Health & Safety Reporting ListNone of the chemicals are on the Health & Safety Reporting List.Chemical Test Rules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are under a Chemical Test Rule.Section 12bNone of the chemicals are listed under TSCA Section 12b.TSCA Significant New Use Rule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material have a SNUR under TSCA.SARACERCLA Hazardous Substances and corresponding RQs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material have an RQ.SARA Section 302 Extremely Hazardous Substances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have a TPQ.SARA CodesCAS # 10043-52-4: acute, chronic, reactive.Section 313No chemicals are reportable under Section 313.Clean Air Act:This material does not contain any hazardous air pollutants. This material does not contain any Class 1 Ozone depletors. This material does not contain any Class 2 Ozone depletors.Clean Water Act: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are listed as Hazardous Substances under the CWA. 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are listed as Priority Pollutants under the CWA. 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are listed as Toxic Pollutants under the CWA.OSHA: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are considered highly hazardous by OSHA.STATECAS# 10043-52-4 is not present on state lists from CA, PA, MN, MA, FL, or NJ.California No Significant Risk Level: 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are listed. European/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European Labeling in Accordance with EC DirectivesHazard Symbols:XIRisk Phrases:R 36 Irritating to eyes.Safety Phrases:S 22 Do not breathe dust.S 24 Avoid contact with skin.WGK (Water Danger/Protection)CAS# 10043-52-4: 0Canada - DSL/NDSLCAS# 10043-52-4 is listed on Canada's DSL List.Canada - WHMISThis product has a WHMIS classification of D2B.Canadian Ingredient Disclosure ListExposure LimitsMSDS Creation Date: 6/29/1998Revision #5 Date: 11/19/2002。
二水氯化钙性质用途和生产工艺一、性质:1.化学性质:二水氯化钙是一种强吸湿性物质,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
它具有高溶解度,在水中易溶解,溶液呈中性。
当二水氯化钙加热至高温时,会分解为CaCl2与水分子。
2.物理性质:二水氯化钙的密度为2.15 g/cm3,熔点为176°C,沸点为1600°C。
它具有吸湿性,在相对湿度较高的空气中表面会出现结露。
二、用途:1.融雪剂:二水氯化钙是一种常用的融雪剂,可以有效降低冰雪的结冰温度,促进冰雪的融化,用于道路、桥梁、机场跑道等地的防滑除冰作业。
2.干燥剂:由于二水氯化钙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可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分。
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陶瓷、纺织、造纸、电子产品等行业的湿度控制和干燥过程中。
3.食品添加剂:二水氯化钙在食品工业中被用作钙源和稳定剂。
它可以增加食品的钙含量,提高食材的质量和口感。
同时,二水氯化钙还能够稳定食品的酶活性,阻止食品变质。
4.草坪保养:二水氯化钙可以作为草坪保养中的辅助剂,用于调整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活性。
此外,它还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5.制冷剂:二水氯化钙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被用作制冷剂,替代传统的氟利昂等制冷剂。
这主要是因为二水氯化钙的热稳定性较高,在高温环境下不易分解。
三、生产工艺:1.共沉淀法:将钙盐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随后加入硫酸或氯化铵溶液,产生沉淀反应。
通过过滤、洗涤和干燥等工艺步骤,最终得到二水氯化钙的结晶体。
2.直接结晶法:将水溶液中的氯化钙按一定浓度加热至一定温度,待溶液中的溶质达到饱和度后,用冷却器冷却溶液。
此时,二水氯化钙会逐渐结晶沉淀,通过过滤和干燥等步骤制得成品。
以上是关于二水氯化钙的性质、用途和生产工艺的介绍。
二水氯化钙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和工业产品,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水氯化钙药典标准
二水氯化钙在药典中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应呈白色结晶粉末,无任何杂质,不能有异味。
2. 标记:制剂的标记中应包括二水氯化钙的主要成分,以及批号、生产日期和储存条件等信息。
3. 含水量:检测方法是在指定条件下,通过测定样品的质量差异或蒸发失重来计算。
4. 氯化钙含量:检测方法涉及一系列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要求准确度和精确度。
5. 重金属:药典规定了二水氯化钙的重金属残留限度,以确保其在制药过程中不会引入有害物质。
6. 纯度:无机杂质包括氯化硫酸钙、碱金属、非碱金属等,有机杂质包括氟化物、硫酸盐、硝酸盐等。
药典要求二水氯化钙中这些杂质的含量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确保纯度和安全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最新的药典或向制药行业的专家咨询。
氯化钙的MSDS报告1. 产品标识- 产品名称:氯化钙- 化学名称:氯化钙- 化学式:CaCl2- CAS号:10043-52-4- 分子量:110.98- 制造商/供应商:XXX公司2. 危险性概述- 本品属于腐蚀性物质,接触皮肤和眼睛可能引起严重灼伤。
- 吸入氯化钙粉尘可能导致呼吸道刺激和损害。
- 长期接触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急救措施- 吸入:立即移至新鲜空气处休息,如有呼吸困难,立即就医。
- 眼部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同时就医。
-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的皮肤区域至少15分钟,如有必要,就医。
- 吞食:不要催吐,立即就医。
4.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避免吸入粉尘,如操作时可能产生粉尘,请佩戴合适的呼吸防护设备(如口罩)。
- 眼部防护:使用化学安全护目镜,以防止溅入眼睛。
- 皮肤防护: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避免接触氯化钙。
- 其他防护措施:操作区域应保持通风良好。
5. 泄漏应急处理- 确保人员安全后,立即清除泄漏物。
- 小量泄漏:用湿布擦拭或用清水冲洗,收集液体并放入合适的中。
- 大量泄漏: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如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或水源。
- 清理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物。
6. 废弃处置- 废弃物处理:应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不能随意丢弃。
- 包装物处理:清洗后可回收利用或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
7. 灭火措施- 灭火介质:可使用水、二氧化碳、泡沫或干粉灭火剂。
- 灭火注意事项:避免直接接触氯化钙,以免引起剧烈反应。
- 灭火应急处理:在安全的位置进行灭火,避免烟雾对人员造成伤害。
8. 储存要求- 储存条件: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可燃物。
- 包装要求:使用密封良好的包装,避免湿气和水分进入。
9.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避免粉尘扩散。
- 呼吸系统防护:如操作时可能产生粉尘,请佩戴合适的呼吸防护设备(如口罩)。
二水氯化钙msds 中文[新版] 氯化钙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氯化钙化学品俗名: 二水和氯化钙化学品英文名称: CALCIUM
CaCl?2HO 化学式: 22
CHLORIDE
执行标准: HG/T 2327-2004 CAS No.: 10035-04-8
成分含量
氯化钙 %? 74
总碱金属氯化物氯化物 %? 3
氯化镁含量 % ? 0.25
侵入途径: 粉尘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粉尘会灼烧、刺激鼻,口、喉,还可引起鼻出血和破坏鼻组织;干粉会刺激皮肤,溶
液会严重刺激甚至灼烧皮肤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
皮肤接触: 用清水冲洗5分钟;必要时就医
眼睛接触: 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若感不适,就医
食入: 若患者清醒,可给饮水,立即就医
危险特性: 本品不燃
灭火方法: 选用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剂
应急处理: 须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固体泄漏,扫起(注意应避免粉尘飞扬);液体泄漏物,用
干砂、蛭石等吸附剂吸收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
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避免产生粉尘。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储存在密闭容器中,置于阴凉、干燥处,远离禁忌物运输:无特殊要求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
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护工作服。
手防护: 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及时换洗工作服。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外观与性状: 白色晶体,固体易潮解
熔点(?): 782 相对密度(水=1): 1(71(25)
沸点(?): ,1600 溶解性: 溶解度:74(5(25)
主要用途: 用作多用途干燥剂,重要的致冷剂,建筑防冻剂,食品中凝固剂,钙质强化剂。
稳定性: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三氟化溴、碳酸与石灰的混合物
刺激性: 刺激鼻腔、口、喉,还可引起鼻出血和破坏鼻组织
生态毒理毒性: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潮解物、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
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
底清扫。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第344号令颁布,2002年3月15日起法规信息
施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危险化
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