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15)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2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9.15•【字号】浙教办基〔2015〕81号•【施行日期】2015.09.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办基〔2015〕81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36号)精神,现就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在全面总结和推广我省科学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完善科学课程结构,丰富科学课程内容,深化科学课程教学和评价改革,统筹实施义务教育科学课程,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改革目标1.坚持合科教学。
继续坚持以合科的方式实施科学课程,同时允许学校分科开发开设拓展性课程作为补充。
2.加强实验实践。
坚持实验科学的本质,扩大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3.重视学段衔接。
明确各学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目标要求,加强小学、初中、高中课程衔接。
4.深化评价改革。
探索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形成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与科学课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
三、主要内容(一)规范实施基础性课程。
1.明确学段目标。
小学科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鼓励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中科学课程要继续重视实验探究,重点学习科学思想与方法,同时关注与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技术等课程的衔接。
2.合理安排课时。
小学科学基础性课程在3–6年级开设,合计350课时,周课时数可安排2–3课时;初中科学基础性课程三年合计480课时,周课时数可安排4–5课时。
在不增加课时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以灵活安排学年、学期和周课时数。
附件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15年修订)说明:1. 周课时数按标准课时计算,一至六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5分钟。
若安排长短课,教学总时间应基本保持不变。
2. 品德每周2课时,一二年级为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为品德与社会,七至九年级为思想品德。
3. 体育与健康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九年级每周3课时。
学校可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等途径,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
4. 艺术包括音乐和美术,一到六年级每周4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2课时。
音乐、美术可分别开设,也可分时段轮流开设,统筹使用课时。
5.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使用课时,三者合计平均周课时:一二年级不少于4课时,三至六年级不少于5课时,七至九年级不少于6课时。
6. 在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在国家规定总课时比例范围内自主安排其他课程的课时。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江省教育厅文件浙教基〔2015〕36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认真总结我省各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现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就深化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总体目标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表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说明1.表一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设置;表二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表三、表四是根据我省实际分别制定的义务教育分科类和综合类的课程计划实施表,供各地选择。
各地在制定本地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时,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和课时比例范围内作调整。
民族学校、复式教学点、简易小学等学校的课程设置,由各市、州依据本文精神,结合当地实际作出相应调整,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3.地方和学校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共占课时总量的16%~20%,该部分课时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课程层次化、多样化的体现,各地在课时的具体分配上要体现课程均衡性原则;其它学科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课时。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
学校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4.课程的设置既有分科课程,又有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由各地依据当地实际选择开设。
七至九年级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有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5.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
具体要求按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鄂教基[2001]16号)执行。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
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二外语。
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2023年版)说明:1.课时安排要求周课时数按标准课时,即小学每课时按40分钟计算,初中每课时按45分钟计算。
在保证周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学校可自主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自主确定每节课的具体时长,学校机动时间可用于集中安排劳动周、科技文体活动等。
2.科目开设要求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起始年级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一至二年级开设,以听说为主。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
科学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初中科学需统筹科学和地理中自然地理学习内容,要重视开展实验教学,开齐开好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内容。
书法在三至六年级语文中开设,每周安排1课时。
信息科技(原信息技术)在三至八年级独立开设,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统筹课时后,在九年级亦可开设。
初中阶段开设历史与社会,起始年级为七年级,需统筹历史与地理中人文地理学习内容。
体育与健康在一至九年级开设,每天至少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个课间活动时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
因天气等原因不宜开展室外教学活动的情况,须组织开展室内锻炼。
艺术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其中一至二年级包括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含戏曲)、美术、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学生在音乐、舞蹈、戏剧(含戏曲)中至少选择一项学习,在美术、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中至少选择一项学习。
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含拓展性课程)课时可统筹使用,可分散安排,也可集中安排。
其中,劳动在一至九年级开设,除劳动实践周外,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侧重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综合实践活动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
浙江省小学课程设置一览表浙江省小学课程设置一览表涵盖了小学各年级学生研究的各类课程,为了更好地指导小学生的研究,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学会研究。
一、小学一年级课程设置:1.语文:《小学语文》、《我们的母语》;2.数学:《小学数学》;3.英语:《小学英语》;4.科学:《小学科学》;5.音乐:《小学音乐》;6.美术:《小学美术》;7.体育:《小学体育》;8.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生活》。
二、小学二年级课程设置:1.语文:《小学语文》、《我们的母语》;2.数学:《小学数学》;3.英语:《小学英语》;4.科学:《小学科学》;5.音乐:《小学音乐》;6.美术:《小学美术》;7.体育:《小学体育》;8.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生活》。
三、小学三年级课程设置:1.语文:《小学语文》、《我们的母语》;2.数学:《小学数学》;3.英语:《小学英语》;4.科学:《小学科学》;5.音乐:《小学音乐》;6.美术:《小学美术》;7.体育:《小学体育》;8.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生活》。
四、小学四年级课程设置:1.语文:《小学语文》、《我们的母语》;2.数学:《小学数学》;3.英语:《小学英语》;4.科学:《小学科学》;5.音乐:《小学音乐》;6.美术:《小学美术》;7.体育:《小学体育》;8.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生活》。
五、小学五年级课程设置:1.语文:《小学语文》、《我们的母语》;2.数学:《小学数学》、《小学数学(预备)》;3.英语:《小学英语》;4.科学:《小学科学》;5.音乐:《小学音乐》;6.美术:《小学美术》;7.体育:《小学体育》;8.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生活》。
六、小学六年级课程设置:1.语文:《小学语文》、《我们的母语》;2.数学:《小学数学》、《小学数学(预备)》;3.英语:《小学英语》;4.科学:《小学科学》;5.音乐:《小学音乐》;6.美术:《小学美术》;7.体育:《小学体育》;8.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生活》。
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年级~9年级浙江省教育厅制订二00六年六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3)一、课程性质 (3)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4)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6)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8)主题1浙江沿革 (8)1.1历史概要 (8)1.2行政区划 (9)1.3人口与民族 (10)1.4风土人情 (10)1.5今日城乡 (10)主题2浙江环境 (8)2.1地形地貌 (11)2.2气候特征 (12)2.3河流湖泊 (12)2.4自然灾害 (13)2.5环境保护 (13)主题3浙江文化 (14)3.1 文化遗存 (14)3.2 文化胜迹 (15)3.3 民间艺术 (16)3.4 文化名人 (17)3.5 教育科技 (17)主题4浙江经济 (18)4.1 自然资源 (18)4.2 旅游资源 (19)4.3 地方物产 (19)4.4 经济发展 (20)主题5和谐浙江 (20)5.1 健康成长 (21)5.2 安居乐业 (22)5.3 平安社会 (22)5.4 发展前景 (24)第四部分教材编写原则和建议 (24)一、教材编写原则 (24)二、教材编写建议 (24)第五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25)一、教学建议 (25)二、评价建议 (25)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6)附录专题教育内容在国家课程和浙江省地方通用课程中的分布情况表 (27)第一部分前言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面向局部地方,满足地方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
它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发展,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地方通用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地方课程。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对公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了解社会和了解世界,同时要知道和继承民族及地方的优秀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要将当下的学习与明天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年级~9年级浙江省教育厅制订二00六年六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3)一、课程性质 (3)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4)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6)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8)主题1浙江沿革 (8)1.1历史概要 (8)1.2行政区划 (9)1.3人口与民族 (10)1.4风土人情 (10)1.5今日城乡 (10)主题2浙江环境 (8)2.1地形地貌 (11)2.2气候特征 (12)2.3河流湖泊 (12)2.4自然灾害 (13)2.5环境保护 (13)主题3浙江文化 (14)3.1 文化遗存 (14)3.2 文化胜迹 (15)3.3 民间艺术 (16)3.4 文化名人 (17)3.5 教育科技 (17)主题4浙江经济 (18)4.1 自然资源 (18)4.2 旅游资源 (19)4.3 地方物产 (19)4.4 经济发展 (20)主题5和谐浙江 (20)5.1 健康成长 (21)5.2 安居乐业 (22)5.3 平安社会 (22)5.4 发展前景 (24)第四部分教材编写原则和建议 (24)一、教材编写原则 (24)二、教材编写建议 (24)第五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25)一、教学建议 (25)二、评价建议 (25)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6)附录专题教育内容在国家课程和浙江省地方通用课程中的分布情况表 (27)第一部分前言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面向局部地方,满足地方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
它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发展,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地方通用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地方课程。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对公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了解社会和了解世界,同时要知道和继承民族及地方的优秀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要将当下的学习与明天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附件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2015年修订)
说明:
1. 周课时数按标准课时计算,一至六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5分钟。
若安排长短课,教学总时间应基本保持不变。
2. 品德每周2课时,一二年级为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为品德与社会,七至九年级为思想品德。
3. 体育与健康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九年级每周3课时。
学校可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等途径,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
4. 艺术包括音乐和美术,一到六年级每周4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2课时。
音乐、美术可分别开设,也可分时段轮流开设,统筹使用课时。
5.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使用课时,三者合计平均周课时:一二年级不少于4课时,三至六年级不少于5课时,七至九年级不少于6课时。
6. 在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在国家规定总课时比例范围内自主安排其他课程的课时。
附件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2015年修订)
说明:
1. 周课时数按标准课时计算,一至六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5分钟。
若安排长短课,教学总时间应基本保持不变。
2. 品德每周2课时,一二年级为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为品德与社会,七至九年级为思想品德。
3. 体育与健康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九年级每周3课时。
学校可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等途径,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
4. 艺术包括音乐和美术,一到六年级每周4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2课时。
音乐、美术可分别开设,也可分时段轮流开设,统筹使用课时。
5.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使用课时,三者合计平均周课时:一二年级不少于4课时,三至六年级不少于5课时,七至九年级不少于6课时。
6. 在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在国家规定总课时比例范围内自主安排其他课程的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