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1.04 MB
- 文档页数:70
旅游文化底蕴浓厚,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有特色,要高起点进行规划,明确长远发展目标;深化体制改革,整合文化旅游资源。
通过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既凸现资源优势,也形成文化业和旅游业互动共进的良性循环,应整合各种资源,开辟科学合理的旅游路线。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近年来,全国各市市又开始着力打造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
众所周知,旅游文化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生态环境脆弱。
要让民族文化继续发扬光大,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使经济、效益、生态平衡发展,旅游也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旅游开发必须注重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要坚持规划先行、实现科学开发,坚持保护为先,坚持精品路线,坚持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
从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市场宣传促销、旅游服务等多渠道多层面加强旅游环保宣传教育,做好道路沿线和重点旅游景区(点)的垃圾污染清理整治工作。
在景区景点周围禁止采石、采矿、挖沙、开荒、狩猎和采伐林木等破坏景观的行为。
遵循旅游环境承载力规律,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
着力推进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积极推广生态旅游产品,如徒步旅游、乡村生态旅游,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亲身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
一个地区的旅游吸引力主要来自其旅游资源的特色,而这种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旅游文化底蕴浓厚,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有特色,要高起点进行规划,明确长远发展目标;深化体制改革,整合文化旅游资源。
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这些资源尚未得到合理的开发。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要向产业领域拓展,把文化优势放到旅游市场加以发挥,把广阔的旅游市场作为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平台。
旅游业要将文化、文艺队伍作为发展、繁荣旅游产业的有生力量,充分发挥专业、民间文艺人才和开发商的作用,把文化推向旅游市场,挖掘独特的文化资源,活跃旅游市场。
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是指对国家境内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分类、统一编码和命名的标准体系。
它是旅游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的基础,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然景观类。
1. 山脉,包括著名的山峰、山脉、山地景观等,如黄山、泰山、长白山等。
2. 河流,包括著名的河流、湖泊、湿地等,如长江、黄河、西湖、洞庭湖等。
3. 海岸线,包括著名的海岸线、海湾、海滩等,如青岛海岸线、三亚海湾、厦门海滩等。
4. 峡谷,包括著名的峡谷、溶洞、地质地貌等,如九寨沟、龙门石窟、张家界等。
二、人文景观类。
1. 古迹遗址,包括著名的历史遗迹、文化遗址、古城遗址等,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
2. 名胜古迹,包括著名的历史名胜、文化古迹、风景名胜等,如颐和园、西湖、鼓浪屿等。
3. 民俗风情,包括著名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如苗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藏族赛马节等。
4. 宗教建筑,包括著名的寺庙、教堂、清真寺等,如大雄宝殿、圣索菲亚大教堂、敦煌莫高窟等。
三、现代旅游景点类。
1. 主题公园,包括著名的游乐园、动物园、水上乐园等,如迪士尼乐园、海洋公园、欢乐谷等。
2. 城市建筑,包括著名的摩天大楼、地标建筑、现代景点等,如上海金茂大厦、广州塔、北京鸟巢等。
3. 文化艺术,包括著名的博物馆、艺术馆、剧院等,如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
4. 休闲度假,包括著名的度假村、温泉疗养、高尔夫球场等,如马尔代夫度假村、日本箱根温泉、美国奥兰多高尔夫球场等。
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统一旅游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提高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清晰、便捷的旅游信息,提升了旅游体验的质量,促进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希望各地旅游资源管理部门能够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点整理如下:
1.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种类多样、分布广泛、组合度高、文化
内涵丰富。
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其中,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历史遗产、民俗文化、设施和服务等要素。
3.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五岳、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
这些
景观以奇峰、怪石、瀑布、湖泊、森林等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
4.中国著名的人文景观:长城、故宫、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等。
这些景观以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主要特色。
5.中国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各级政府和旅游企业应该加强旅游
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高旅游品质和效益,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应该加强旅游市场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6.中国旅游地理的意义: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现象及其发生、
发展、分布规律的科学,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优化旅游资源的配置、提高旅游活动的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旅游地理学也是制定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旅游资源概述一、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亦即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
都是旅游资源。
从现代旅游业来看,从现代旅游业来看,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即旅游资源”。
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
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的是:“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二、旅游资源的分类(1)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
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
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
也也有的将旅游资源按科学属性划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3个景系(大类)。
根据教学需要,本书采用两分法的分类系统,划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以下分为12个基本类型,72个类型。
个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典型地质构造遗迹、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岩石与矿物、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峡谷景观、火山熔岩、岩溶景观、风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它地貌、) 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大气与太空景观(气象、气候、天象奇观、太空景观、)生物景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古树名木、古树名木、奇花异卉、奇花异卉、奇花异卉、观赏动物、观赏动物、表演动物、珍奇动物、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文物古迹文物古迹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古人类遗址、(古人类遗址、军事遗址、军事遗址、军事遗址、古建筑、古建筑、古建筑、石窟碑碣、石窟碑碣、石窟碑碣、古代工程、古代工程、古代工程、陵墓、陵墓、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它古迹)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它古迹)古典园林(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古典园林(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文学艺术(游记、诗词、楹联、题刻、神话传说、书法、绘画、影视、戏曲、音乐、舞蹈) 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乡村景观)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乡村景观)现代设施(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现代设施(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 民俗风情(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婚恋、节日庆典、礼仪)民俗风情(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婚恋、节日庆典、礼仪)饮食与购物(名菜佳肴、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著名店铺)饮食与购物(名菜佳肴、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著名店铺) (2)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世界级旅游资源世界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主要包括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世界级地质公园和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