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资源评价
- 格式:docx
- 大小:26.12 KB
- 文档页数:25
旅游资源评价4篇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评价(一):xx旅游资源评价一).旅游资源丰富,种类众多,品位上乘拥有一个国家5A景区,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4A景区、夫子庙、总统府、雨花台、阅江楼、朝天宫、玄武湖等[]二)、旅接游资源区位良好,交通便捷南京位于长三角地带,水路,陆路,航空等交通方式便捷,市内公交地铁乘坐方便,各旅游景点均能快速到达;在对外及市内旅游交通方面,新开通了几条国际航线及旅游包机专线,宁扬、宁通铁路也建成通车,新建了宁杭、宁通、宁宿徐等高速公路,市内玄武湖隧道、号地铁线、南京火车站、等交通设施。
三)市场潜力巨大南京所在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除此之外,随着2022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超多国际游客将涌入我国,作为重要的区域旅游城市,南京也将能吸引到一部分国际旅游者前来,南京的国际旅游收入届时也将会有大幅增加。
(四)发展基础雄厚南京作为老牌的旅游城市,其旅游产业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发展的基础已经比较雄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渐趋优化,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已经比较完备,相关的旅游业从业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业务素质上在必须程度上已经能够应对将来旅游业发展要求的挑战,旅游业在第三产业内的支柱地位基本确立,这些都为南京将来进一步发展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缺点、1、文化资源减少,商业化气息浓厚。
比如夫子庙,丧失发展底蕴2、旅游竞争力有待提高与长三角和国内重点旅游城市相比,南京的旅游竞争力不足,,境外旅游者人数和外汇收入有明显不足,国际旅游市场所占份额偏少,3、旅游产品欠缺深度,新兴旅游产品发展不足南京市的旅游产品仍旧以传统的观光型为主,对优质的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不够,造成一部分旅游资源的闲置,未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力,同时,如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商务节庆等新兴旅游产品虽有发展,但仍显不足,参与型产品稀缺,特色专项型产品种类不多,旅游供给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是指供旅游者观赏、体验和消费的特定地理景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世界遗产等元素。
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和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调查与评价。
一、地理景观地理景观是指由地球上的地形、水系、气候等因素所形成的自然景观。
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地理景观可分为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
这些地理景观可以提供壮美的自然景色,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
例如,中国的黄山、九寨沟和西藏的雅鲁藏布江等地,都以其壮丽的地理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二、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指人类活动所创造或改变的景观,包括历史建筑、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
根据历史背景的不同,人文景观可以分为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宗教建筑等。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雅典卫城和中国的故宫等,都是著名的人文景观。
三、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指地球上自然形成的景观,包括山脉、峡谷、沙漠、森林等。
根据自然条件的不同,自然景观可以分为高山、沙漠、海洋等。
这些自然景观以其原始、独特的风貌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例如,美国的大峡谷、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和巴西的亚马逊雨林等,都是享有盛名的自然景观。
四、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具有特殊文化、自然或历史价值的地点、景点或建筑群体。
根据其类型的不同,世界遗产可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遗产。
这些世界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例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卢克索庙宇和意大利的威尼斯历史中心等,都是著名的世界遗产。
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自然条件旅游资源的自然条件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
例如,美丽的自然景色、独特的地质构造等都能够吸引旅游者。
二、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是其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有特色的民俗风情等都能够吸引旅游者。
三、旅游设施与服务旅游设施和服务是旅游资源的重要保障。
例如,便捷的交通、高质量的住宿和优质的导游服务等都能够提升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中国的旅游资源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众多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和资源。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美食文化等方面。
一、自然景观1. 长城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人造建筑物,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
它曾经作为防御工事,现在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2. 黄山黄山是中国的著名山脉之一,以其奇特的奇石、云海和温泉而闻名。
登上黄山的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风景,尤其是日出和云海时分,景色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3. 张家界张家界是中国湖南省的一座城市,以其独特的风景而闻名。
这里的景色如诗如画,山峰耸立、溪流潺潺、绿树成荫,被誉为“人间仙境”。
二、名胜古迹1. 故宫位于北京的故宫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和历史遗迹之一。
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珍藏品,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2. 兵马俑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陵附近,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考古发现。
这些兵马俑被认为是当时中国帝王陵墓中的守护神,规模壮观,形态逼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
3. 洛阳龙门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窟艺术。
这些石窟雕刻着佛像和壁画,展示了中国古代的艺术水平和佛教文化。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悠久的历史。
三、美食文化1. 北京烤鸭北京烤鸭是中国传统的名菜之一,被誉为“中华烹饪之王”。
其香脆的皮和鲜嫩的肉质使其深受游客的喜爱,是品尝中国美食的必选之一。
2. 四川火锅四川火锅是中国最著名和最具特色的传统美食之一。
辣椒和花椒的独特调味使其具有辣味和麻味,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3. 杭州西湖醋鱼杭州西湖醋鱼以其独特的味道和烹饪方法而闻名。
鱼肉鲜嫩,搭配独特的醋汁,给人一种酸甜可口的享受。
总结:中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壮丽的自然景观、世界闻名的名胜古迹和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
这些资源不仅吸引着国内游客,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一)旅游景观的欣赏1、了解景观特点:(1)了解景观内容:有哪些景点,分布状况、景观的形成原理,了解其美学价值及历史文化内涵。
例:济南大明湖有“蛇不见,蛙不鸣”的自然生态奇观。
为何只见荷叶而不见蛙呢?相传当年乾隆皇帝游览至此,湖中之蛙均想一睹龙颜为快,奔走相告,脱水而出,蛙声吵得乾隆无心观景,圣怒之下降旨“蛇不行,蛙不鸣”,自此大明湖真的不再有蛙声了。
其实真正无蛙鸣的原因是湖水的温度不适合青蛙生存导致的。
(2)了解景观的布局:如路线的设计、园林景观的布局例:北京故宫,以位于中轴线上的大殿为主景,两边建筑为配景(配景为主景起烘托的作用),并以中轴线对称,充分显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特点。
2、精选观赏点位(1)距离的远近:峰峦之雄伟峻秀,唯远眺可得。
高大、雄伟的山体,可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
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之类景观,则宜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例如:观赏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天下第一桥”,不走到特定的位置,就无法看到浑然天成的“桥”的奇观。
(2)角度:特定造型的地貌,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充分发挥想象才能体会到某种形象。
例如:黄山的“仙人晒鞋”、“石猴观海”,“桂林象鼻山”、“巫山神女峰”等。
(3)视角(俯视与仰视):例如:瀑布景观则需在适当的距离仰观,才能兼收形、色、声、动等美感。
(4)动与静的对比:例:船在漓江中漂游,山体随着船只位移展示着动态美;筏子碰击水面的和谐节拍声,山歌的回荡声展示着听觉美。
广西桂林七星岩月牙山前的“花桥”,坚固的桥身在水中倒映出几轮“明月”,体现了静态美。
3、把握观赏时机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要求观赏者把握住观赏的时机。
(1)季节:例如由于安徽黄山风景名胜区四季景观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四个季节都可以观赏。
但:一般来说,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适宜在夏季观赏。
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
但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之上的高山,如黄山、庐山最适宜在夏季观赏,因为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
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在中国的地位日益重要。
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山川、水系、文化古迹、名胜古迹等等。
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需要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
本文将探讨中国旅游资源的分类系统和类型评价。
一、旅游资源分类系统1.自然景观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如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
根据地貌特征和地理位置,可以将其分为高山峻岭、河流湖泊、亚热带雨林等不同类型。
2.人文景观资源:中国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和名胜古迹,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
根据历史文化、建筑特点和地域分布,可以将其分为宫殿建筑群、古代历史遗迹等不同类型。
3.民俗文化资源:中国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多样,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族风情等。
根据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节日庆典、民间舞蹈、手工艺制作等不同类型。
4.现代城市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城市资源也逐渐成为旅游资源。
根据城市规模、特色和发展水平,可以将其分为国家级城市、省会城市、特色小镇等不同类型。
二、旅游资源类型评价1.自然景观资源评价:对于自然景观资源,可以从自然生态、景观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植被覆盖率、空气质量、保护程度等。
2.人文景观资源评价:对于人文景观资源,可以从历史价值、文化内涵、保护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历史文物数量、古建筑保护程度等。
3.民俗文化资源评价:对于民俗文化资源,可以从传承程度、独特性、吸引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传统技艺传承率、民俗风情吸引力等。
4.现代城市资源评价:对于现代城市资源,可以从城市规划、旅游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建设规模、旅游设施完善度等。
三、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的意义1.推动旅游业发展:通过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可以更好地指导旅游业发展。
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有不同的开发潜力和市场需求,科学分类和评价可以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九寨沟旅游资源评价九寨沟是中国四川省的一处著名旅游景点,被誉为“人间仙境”。
它位于大凉山山脉的一条峡谷中,拥有独特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下面将对九寨沟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首先,九寨沟的自然景观非常壮丽美丽。
它以其独特的多层次湖泊群、大量的瀑布和彩池而闻名于世。
九寨沟中的湖泊分布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形成了独特的湖泊群景观。
每个湖泊都有其特有的颜色和形状,如五花海、长海等。
此外,九寨沟还有多个高大的瀑布,如熊猫瀑布、羌族姑娘瀑布等。
这些瀑布悬崖峭壁,水流奔放,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觉冲击力。
彩池是九寨沟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由于特殊的地质环境和微生物的生长,形成了五彩斑斓的池塘,光线的折射使得这些池塘显得分外迷人。
其次,九寨沟的文化遗产也是其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九寨沟地区是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如羌族、藏族等。
这里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给九寨沟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在九寨沟的旅游过程中,游客可以欣赏到当地民族艺术表演,如歌舞、民族乐器演奏等。
此外,九寨沟还有一些古迹和寺庙,如木府和神仙池寺。
这些都是九寨沟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此外,九寨沟还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九寨沟地区的自然环境得到了保护,在这里可以看到大量的珍稀野生动物和植物。
这里有很多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如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和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等。
这些保护区提供了多种活动,如徒步旅行、观鸟等,使游客们亲近自然、了解动植物的生态环境。
虽然九寨沟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
由于过旅游开发,九寨沟的部分景区受到了破坏,如湖泊的水质下降、彩池的退化等。
此外,游客过多也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九寨沟的旅游资源,必须加强对旅游开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九寨沟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包括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样的生态资源。
然而,九寨沟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加强保护和管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1. 引言旅游业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贡献。
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和评价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资源在旅游中的作用和特点。
调查和评价旅游资源可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旅游者的偏好,从而制定更精准的旅游规划和营销策略。
本文将探讨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和评价的相关内容。
2. 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和属性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法:2.1 自然景观资源自然景观资源是指由自然形成的具有观赏和游憩价值的景观,例如湖泊、山脉、河流、森林等。
这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非常丰富,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人文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所形成的具有观赏和游憩价值的景观,例如历史古迹、建筑群、文化遗址等。
这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吸引了大量文化爱好者和历史追溯者。
2.3 休闲娱乐资源休闲娱乐资源是指供人们放松心情、享受娱乐活动的场所或设施,例如主题公园、度假村、海滩等。
这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以其丰富多样的娱乐项目和舒适宜人的环境吸引了大量旅游者。
2.4 特色风味资源特色风味资源是指特定地区特有的风味美食、手工艺品和特色节庆等,例如法国的葡萄酒、中国的瓷器、墨西哥的传统节庆等。
这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味道,吸引了对于文化体验和品尝当地美食感兴趣的游客。
3. 旅游资源的调查在规划旅游产品和制定营销策略之前,旅游从业者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以了解市场需求和旅游者的偏好。
以下是旅游资源调查的一些重点内容:3.1 旅游需求调查旅游需求调查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旅游者对不同旅游资源的需求和喜好。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旅游从业者可以了解旅游者对于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需求程度和消费偏好,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规划和市场营销。
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一、引言旅游资源是支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拥有广泛的旅游资源种类和分布区域。
中国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对于合理规划、有效开发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在对中国旅游资源类型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评价,并探讨发展中国旅游业的策略和建议。
二、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中国旅游资源可以根据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历史和资源特点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系统包括以下几类: 1. 自然景观类自然景观类是指自然形成的山水风光、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遗产等资源。
中国山河壮丽,自然风光独特,包括长江三峡、黄山、张家界等著名景点。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大熊猫栖息地等。
2. 文化遗产类文化遗产类是指历史遗迹、古建筑、古村落和文化嘉年华等资源。
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著名景点。
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民俗文化和地方文化也是中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特色小镇类特色小镇类是指具有独特风貌和文化内涵的城镇,如丽江、西塘、凤凰古城等。
这些小镇保留了传统建筑和民俗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4. 温泉类温泉类是指具有温泉资源的地区。
中国温泉资源丰富,包括北方的乳源温泉、西南的峨眉山温泉、西北的敦煌温泉等。
温泉旅游不仅能够舒缓身心,还具有医疗保健功能。
5. 休闲度假类休闲度假类是指具备休闲娱乐设施和丰富度假项目的地区,如海滨旅游区、山水景区和度假村等。
中国拥有丰富的度假资源,如三亚、厦门、千岛湖等。
三、中国旅游资源类型评价1. 自然景观类中国自然景观资源得天独厚,以其独特性、独特景观和独特资源而闻名于世。
这些自然景观能够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2. 文化遗产类中国的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具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能够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和历史感。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以下是一些主要特点的详细说明:
1. 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自然景观,如壮美的山川、广袤的草原、深邃的峡谷、秀美的湖泊等。
其中,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风景名胜区等,如黄山、长江三峡、张家界、九寨沟等。
这些自然景观以其绝美的自然风光和自然景观的多样性,成为了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
2. 丰富的人文历史遗迹
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如故宫、长城、兵马俑、颐和园等。
这些古代建筑和文化遗址,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吸引力。
此外,中国还有众多的文化节庆活动,如春节、中秋节等,也是吸引游客前来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涵盖了自然、文化、艺术、休闲等多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多元性。
这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形成了丰富的旅游产品线。
例如,自然风光类的旅游产品有登山、徒步、漂流等;文化旅游产品有历史古迹参观、民俗文化体验等;休闲度假产品有温泉、高尔夫、海岛等。
这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使得中国旅游产业具有广泛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资源概论
中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多样,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古迹、民俗文化等多个方面。
自然景观部分,中国拥有世界著名的自然奇观如长城、黄山、张家界、桂林漓江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地貌和壮丽的自然景色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
人文景观方面,中国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如北京、西安、成都、南京等。
这些城市保存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如故宫、兵马俑、大熊猫基地、夫子庙等。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世界遗产景点,如敦煌莫高窟、九寨沟、武夷山、颐和园等。
民俗文化方面,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民间艺术表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游客可以通过参与各种庆典、观赏舞龙舞狮、京剧、杂技等,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如西藏的布达拉宫、云南的丽江、四川的峨眉山等。
这些地方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吸引着大量的自然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
总的来说,中国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性使得游客可以在一个国家内体验到不同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他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2006-07-13 13:51:36来源:[大中小][打印]ICS 03.2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Classification,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2003-02-24 发布2003-05-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前言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引言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旅游规划通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充满了历史文化和美丽风景的大国,历史悠久,自古便有着发达的旅游产业,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其中有数不清的世界文化遗产、各色景点、特色建筑、历史建筑古迹、让人叹为观止的美景等等。
首先,我们首先来看看中国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中国拥有发达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如太行山、敦煌莫高窟、丽江古城、泰山、明清故宫等。
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有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充满了古老的文化气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其次,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景点旅游资源。
中国景点遍布全国,有海滩,有雪山,有瀑布及湖泊,有异域风情,有中国各地的自然美景。
这些景点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从文化内涵上还是从视觉形象上都能吸引到游客,打破传统背景,拥有原始质朴的气息,让游客感受到安静、温暖,逐渐沉浸在一片自然美景之中。
然后是中国特色建筑旅游资源。
从中国古代建筑到现代建筑,充分展示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独特传统魅力和现代建筑的时尚大气。
这些建筑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有的宏大的,有的小巧精致,都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欣赏。
最后一项旅游资源可以说是中国的古迹。
古迹由于非常接近历史,因此具有极强的文化内涵,可以让人返璞归真,呈现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彩纷呈。
它不仅可以让游客有机会去来体验历史,而且还能让游客有机会去欣赏这些古迹沿历史所形成的变迁。
综上所述,中国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将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的特点发挥到了最大的作用,使中国的旅游业得以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未来,希望中国旅游资源能够更加发达,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位游客,拥有更加独特、更加多彩的旅游体验。
中国旅游资源评价一中国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1 旅游资源为中国十大资源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全国委员会出版的《中国资源》一书指出,中国有十大资源即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物种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
报告认为,中国旅游资源在全球具有明显优势,有巨大吸引力。
中国国土广袤,山川锦绣,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和辽阔的国土上,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潜力。
2 中国旅游资源四大特征①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各种功能。
中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从海平面以下155米处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拨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绝对高差达9003米。
中国不仅有纬向地带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即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中国不论南北东西都有繁花似锦的美景,不仅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高纬度地区的避暑胜地,而且还有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以及避寒休闲度假胜地海南岛。
多样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多姿多彩。
不论是从旅游资源供给的角度还是从旅游消费的角度看,中国拥有世界旅游活动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可以开发成为适合现代旅游趋势的各种旅游产品。
很少有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具有如此多样和复杂的旅游资源系统,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国土辽阔,地质复杂,气候多样,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历史悠久、文明发达有关。
资源种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是中国旅游资源的一大重要特征。
②丰厚性中国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每种资源的积淀丰厚,拥有各种规模、年代、形态、规制、品类的资源特征。
不论是古代建筑、古城遗址、帝都王陵、禅林道观、园林艺术、民俗风情,还是自然山水风景、海湖河流、山川原野,都多姿多彩,不可胜数,其资源之丰厚足以位于世界各国前列。
以花岗岩山景为例,既有节理发育又经风雨剥蚀塑造的,以奇峰怪石、辟天摩地而著称的黄山;也有因断层发育使巨大花岗岩体突兀凌空,以险称绝的华山;还有因花岗岩主峰特性而导致球状分化,由其形成的造型奇异的各种小尺度的风景地貌散见各地。
③古老性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资源以历史久远、文化古老、底蕴深厚而著称。
古老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既有各兄弟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又吸取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数不胜数,遍及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云南开远小龙潭的古猿化石分属于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的古猿化石,据测定距今有800万年历史。
在众多的古人类遗存中,以元谋人历史最早(距今170万年),周口店龙骨山的古人类遗物最丰富,龙潭洞猿人化石的一具头盖骨最完整。
中国旅游资源的古老性还表现在,远在数千年之前,中国的先人就开发和发明了一系列的工艺艺术、宏大建筑,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章。
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安阳殷墟、咸阳秦城、京杭运河、万里长城、秦兵马俑坑等,无不以古称胜。
④奇特性中国拥有数不尽的特有旅游资源。
在自然奇观方面,有一年一度的大理蝴蝶泉的蝴蝶盛会,洱源的万鸟朝山的鸟吊山奇景,能发出不同音符鸣叫的峨眉弹琴蛙,每届中秋的钱塘大潮,西藏高原上的周期性的水热爆炸泉,吉林松花江边的雾淞等。
人文方面的奇景更是丰富多彩,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铜车马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已建成的兵马俑博物馆每年吸引上百万游人。
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完整女尸和大量帛书,江陵凤凰山汉墓保存完好的男尸,满城陵山汉墓的金缕玉衣,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和众多古迹,徐州的汉墓,这些墓葬地和出土文物珍品成了吸引旅游者回溯历史的最佳场所。
敦煌莫高窟被公认为世界艺术宝库。
雄踞凌云山,俯视三江的乐山大佛,坐像高71米,体宽28米,实属世界上最大的石像。
二中国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主要是从地文景观水资源生物资源气象资源等方面进行的评价( 1 )中国地文景观及其评价东部地区(三级阶梯):地势低平,有利于东部海洋湿润气流的进入,江水丰沛,山青水秀,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加之平原地区,土壤肥沃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学习目标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基本分类。
2.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3.了解中国主要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旅游价值及分布状况。
4.掌握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别与代表性景区景点。
5.了解中国主要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及其构造特性。
6.了解中国主要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旅游价值与分布状况。
7.掌握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别及代表景点。
第一节旅游资源概述一、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
在讨论旅游资源这个概念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资源一词的含义。
资源是指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如水力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而旅游资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资源。
由于人们对旅游的认识存在着差异,因而对旅游资源的概念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见解。
这里介绍几种关于旅游资源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凡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民间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称为旅游资源;另一种观点认为: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并由此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和社会的实在物,都为旅游资源;还有人提出:旅游资源是指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总称。
以上各种有关旅游资源的提法之间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别。
广义论者认为凡是具有旅游吸引力者都属于旅游资源,狭义论者则强调有无经济价值。
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枟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枠中提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这一概念首先淡化了上述广义和狭义之别,并在提到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出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三大效益并重的提法,是符合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
因此,与其他提法相比,这一概念的定义更具有科学的前瞻性。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目前对旅游资源的分类,较为普遍的是从旅游资源属性的角度,将其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是自然和人文两类资源的有机结合、紧密伴生的景观———即混合型旅游资源,这种旅游资源既有迷人的自然景色,又是文物古迹荟萃之地,是深受旅游者欢迎的一类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地球表面自然存在的各种地理要素,它从地球出现就存在,并随着地表自然变迁而变化,具体说,它是由地球的大气圈、山川、河流、海洋、岩层、土壤、植被和动物等自然界物质组成的。
它也是人文景观形成的物质基础。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文化与自然景物结合的表现,是人类创造的景观。
它不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更多地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类自身的制约。
因此,构成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型比较复杂,既包括有形的旅游资源,也包括无形的旅游资源。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1畅多样性旅游资源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集合概念。
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看,旅游资源包括自然、人文两大类别。
此外,旅游资源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它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当代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总之,多样性是由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决定的,也决定了人们旅游动机的多样性。
2畅定向性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吸引力因素。
但就某项具体的旅游资源而言,它可能对某些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对另外一些旅游者则无多大吸引力或根本没有吸引力。
因此,任何一项旅游资源都有吸引力定向的特点,即只能吸引旅游市场中的某部分旅游者,而不可能对全部旅游市场具有同样大的吸引力。
3畅唯一性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尤其珍贵的文物是不能再生和替代的特殊资源,因而也就具有唯一性,如埃及金字塔、中国万里长城、巴黎艾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都是如此。
当然,在现代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异地仿建这些建筑并非不可能,但是仿制品脱离了历史和环境,从而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魅力。
4畅变化性人类历史是发展变化的,因此不同时代就有不同的历史遗存。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兴趣、需求以及时尚潮流也在发生变化,因此,人文旅游资源也会得到不断的创造和补充,而自然旅游资源也会因旅游经营者的深入开拓而不断被开发、利用。
因此,旅游资源会不断发展和变化,这也是旅游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和变化的原因之一。
第二节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一、位置、疆域和邻国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占亚洲面积的1/4,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差无几,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49°,相距约5500km(北纬4°30′~北纬53°33′),东西横跨经度61°,约5200km(东经135°20′~东经74°40′),东西两端的时差达4小时以上。
我国陆上疆界长达2万多千米,有14个邻国。
东临朝鲜,南接越南、老挝、缅甸,西部和西南部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和西北部临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我国东部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
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总长约18000多千米。
沿岸有大小岛屿6500多个,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
辽阔的国土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为旅游者提供了广阔的旅游空间,也创造了多样的旅游环境,既有较大的旅游环境容量,又可以适应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并可开发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旅游活动。
二、人口和民族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人口约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
在地区分布上,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90畅6%,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9畅4%(2005年底数字,不包括台湾和港澳),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其中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有壮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苗族、藏族、满族、朝鲜族、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布依族、黎族、哈萨克族、傣族等,以上18个少数民族人口总和约为我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