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机辐射测试

手机辐射测试

手机辐射测试
手机辐射测试

按照国家标准,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小于等于40微瓦/平方厘米就是安全的。工作人员用辐射测试仪测试了一下空转的微波炉,辐射值最高达到了500微瓦/平方厘米,超标十倍多;但在里面放了一杯水后,辐射立即降到了50多微瓦/平方厘米,是国标的一倍多一点。看来大家在使用微波炉的时候要避免空转,即时放上东西,运转的时候还是远离一点比较好。

无线路由器辐射强度为40多微瓦/平方厘米,在国家标准值附近,而笔记本电脑键盘附近的辐射值为3微瓦/平方厘米,屏幕附近辐射值更低,0.8微瓦/平方厘米。

工作人员又试了一下记者的苹果手机,在电话接通前辐射最大,20~30微瓦/平方厘米,接通以后降到只有0.5~0.6微瓦/平方厘米,看来有些人喜欢在电话接通之后再把手机听筒放到耳朵前面的做法还是很正确的,这样确实可以减少辐射。

测手机信号强弱,有准确方法

关于手机辐射,还有一个实验也让人挺意外。

工作人员准备了一个金属箱,可以屏蔽手机信号,用同一款手机放在箱外接通时,电磁辐射是8微瓦/平方厘米,但是放进箱子后飙高到400多微瓦/平方厘米。

为什么信号变差辐射反而增强?工作人员解释,这是因为信号差了,手机与基站联系的发射功率反而要更大才行,辐射也就相应越大,所以手机信号只有一两格的时候最好不要打电话。

测量手机的信号强度除了看信号格满不满,还有更准确的方法――

如果你用的是苹果手机,可以打开拨号界面,输入*3001#12345#*,然后按呼叫键,查看手机左上角的数值即为收到的基站信号强度,单位是dBm,参考值在-50到-80之间,如果越靠近-50信号强度越好,辐射越低,越靠近-80信号越差,辐射越强。-80的时候手机的辐射强度是国家标准的1.25倍。安卓系

查看信号强度了。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辐射对人体的效应是从细胞开始的。它会使细胞的衰亡加速,使新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或造成细胞畸形,或造成人体内生化反应的改变。在辐射剂量较低时,人体本身对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可对上述反应进行修复,从而不表现出危害效应或症状。但如果剂量过高,超出了人体内各器官或组织具有的修复能力,就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病变。下表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辐射的生物效应。从中可以看到:人体能够耐受一次25雷姆的集中照射而不致遭受损伤。当然各个人的抵抗能力和体质是有所不同的。 全身受照射剂量可能发生的效应 0-0.25希伏没有显著的伤害 0.25-0.50希伏可以引起血液的变化,但无严重伤害 0.50-1.0希伏血球发生变化且有一些损害,但无疲劳感 1.0- 2.0希伏有损伤,而且可能感到全身无力 2.0-4.0希伏有损伤,全身无力,体弱者可能死亡 4.0希伏50%的致命伤 6.0希伏以上可能因此而死亡 我们身边的辐射 说起辐射,人们就会有些害怕,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却会给人体造成伤

害。其实辐射并不是一种稀罕物,我们的周围到处存在着辐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晒太阳、看电视、戴夜光表、乘飞机、拍X光片等,都会受到一定的辐照。只是生活中的辐照都是微量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人们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大量的辐射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我们应该通过采取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来防止和减少辐射对我们人体的伤害。 天然本底辐照 自然界中放射性是到处存在的,我们一直在接受天然本底的辐照。天然辐射的“本底”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高能粒子形式的辐射,它来自外层空间,统称宇宙射线;另一个来源是天然放射性,即天然存在于普通物质(如空气、水、泥土和岩石,甚至食物)中的放射性辐射。另外现代社会中人们还会接触到各种人为的辐射,如X光检查,看电视,使用微波炉等。下表按辐射的大小列出了各种本底辐射。从中可以看到人类的吃、用、住、行都会接受微量的放射性辐照。 来源所受 住在核电厂周围每年约0.0002毫希伏 乘坐飞机每小时约0.005毫希伏 每天看1小时电视每年约0.001毫希伏 吃食物每年约0.02毫希伏 宇宙射线每年约0.03毫希伏 大地和住房每年约0.05毫希伏

解读手机对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解读手机对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文章来源:陕西省皮肤病性病防治所发布时间:2010-5-16 【关闭】 核心提示:手机给我们日常生活和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任何一样东西的存在都具有两面性.长期使用手机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危害?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摆脱手机对我们的危害?...减少"电子雾"对人体的包围,肯定有益于健康,所以对手机的伤害还是应防患于未然...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通讯工具有了显著的改变,就目前来讲,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手机给我们日常生活和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任何一样东西的存在都具有两面性。手机辐射的存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专家指出:手机最易对大脑和眼睛造成伤害 手机的广泛使用,使我们被罩在“电子雾”中,无处躲避,而且这种电磁辐射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当我们用手机打电话时,手机将音频信号通过转换器形成高频震荡的微波,然后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时在手机附近就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电磁辐射。即使我们本人没有打电话,也难以避免不受辐射影响。一部手机就相当于一个小的微波发射器,微波对人体的损害是热损害,很多人都会有这种体会,打手机超过几分钟后,耳朵和脸部都会有发热的感觉。英国科学家曾用手机频率的电磁场,对线虫辐射后发现,线虫的蛋白质产生了类似热震荡的影响。如果此时停止了辐射,线虫蛋白质仍可返回正常,如持续辐射,蛋白质就可以发生不可逆性变性。手机辐射尤其对人体含水多的组织,如大脑和眼睛损害的程度严重,全身组织中大脑和眼睛的含水量是最高的,达到了75%。另外,手机辐射频率在890—900MHz,辐射能比较大,会对脑细胞产生高频震荡,轻则影响细胞的正常工作,重则造成脑细胞的变性坏死,确切地讲就是有个别的脑细胞就像被“烫熟了”。长时间使用手机肯定会影响大脑的功能,造成记忆力减退、失眠,甚至会发生情绪的改变。个别人也可能因为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畸变形成恶性脑肿瘤。 使用手机和脑瘤存在一定关系 一项权威调查数据显示:频繁使用手机的患者在大脑侧部产生脑瘤的概率,比大脑后部、前部及顶部的发病率都要高。美国无线技术研究机构公布一系列研究结果也表明,手机辐射同人类脑瘤发生率、人类血液微核细胞增长率以及DNA破损率存在一定关系。专家介绍说,在几年前,他们曾经收治了一名左侧大脑半球的颞顶枕叶交接区大范围的脑胶质细胞瘤患者。经过反复检查,确认患者是由于长期高频率使用手机而诱发脑瘤。经网上检索为国内首例发现的疑于手机辐射有关的恶性肿瘤。“尽管手机辐射对人体有没有害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争论,但作为医学工作者,我可以肯定地说,长期或过度使用手机对人体是有伤害的。” 人体细胞对电磁辐射有一定抵御能力 手机对人体有危害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不应过分担心。人体存在着活跃的免疫系统,担负着免疫调节、免疫监控、免疫杀伤和免疫修复等功能。无论是电离辐射还是非电离辐射造成的细胞分子水平结构的损害,都会通过健全的免疫系统进行准确的识别和精确修复,保持人体细胞和脏器功能的完整。通俗地讲就是,人体免疫系统发现变性的细胞后就会“吃掉”它,这个过程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但由于免疫系统的衰退、一次超大剂量的电离辐射或长期的低剂量辐射,这些均超过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修复能力,人体细胞终于发生了不可逆的畸变,畸变的细胞无序增殖,恶性肿瘤就生成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使自己逃离手机的毒害?

手机的危害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手机的危害有哪些 导语:电子产品肆虐的时代,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方便了我们的出行和日常生活。但是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危害。玩手机掉到下水道里的现象, 电子产品肆虐的时代,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方便了我们的出行和日常生活。但是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危害。玩手机掉到下水道里的现象,还有手机辐射导致白血病等等,手机并不是一个好的媒介,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下面我们就认识一下手机的危害有哪些。 慢性劳损:脖子耷拉过度、身子不自然弯曲、颈部越来越前倾。这使得人体颈部胸锁乳突肌随之不断向前拉伸,长时间过后就会处于慢性充血状态,久而久之容易压迫椎动脉而诱发颈椎病,造成慢性劳损。 影响视力:躺着对左右眼睛的压迫力最大,这样下去不出一个月就会造成左右眼睛视力偏差。枕头对眼睛的压迫造成供血不足,时间一长眼睛就会有膨胀感,短时性影像重叠。 颈椎反弓:我们正常人都有颈椎生理弯曲,如果没有生理弯曲,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称为“反弓”。“颈椎反弓”是构成颈椎病最常见的病理基础,高枕可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的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而靠着高靠背看电视以及长时间上网、躺着玩手机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时间牵拉着颈椎,也会导致其曲线前凸日渐减少、变直甚至反弓。 影响智力:手机的辐射是比较大的,有屏幕的辐射和机体信号接收辐射2种。人的体内的血液是需要维持一个正负极电荷的平衡的,屏幕的辐射会对这个平衡有细微的影响,虽然不大,但是依然是有坏处的。时间长了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易疲惫,恶心等不良反应。长时间对着手机也会影响视力。晚上睡觉的时候建议少玩会手机。另外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研究性学习:手机辐射

手机辐射问题研究 随着移动电话的日益普及,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大。面对手机辐射的各种传闻,用户在偏爱手机的同时,也难免心存余悸。现在,手机辐射危害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因此,对其展开深入研究,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要影响到整个移动电话制造业的发展。手机的福射到底对人体有多大危害,如何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成了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什么是手机辐射?当您用移动电话进行呼叫时,移动电话会发射无线电波(也称为射频能量)。这些无线电波可被距离最近的基站接收,一旦基站接收到移动电话传来的无线电波,就会将其传输到交换台,交换台根据当前呼叫的类型将呼叫转接到另一个基站或固定电话线网络,从而实现通话——这就是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或多或少的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被称为手机辐射。手机辐射可分为两种:手机机身辐射,基站辐射。本文主要讨论手机机身辐射。 下面谈及手机辐射的危害,从事40多年电磁辐射研究的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电磁专业委员北京劳动保护研究所电磁兼容与防护研究室主任赵玉峰研究员认为,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已成定论,现在世界各国的分歧在于手机在什么情况下并在多大程度上损害人体健康.我国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手机辐射约有1/2被人体吸收,约1/4被大脑组织吸收.尽管目前对手机辐射的了解还很不全面,但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却表明,手机辐射所带来的危害比预想的更为严重。综合大量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手机辐射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1.手机的辐射让患脑癌危险增加一倍:据英国媒体报道,这项研究是由澳大利亚顶级的癌症兼神经外科专家维尼·库拉纳负责的。在过去16年间获得医学界14个奖项的库拉纳教授是堪培拉医院的神经外科专家,也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神经外科专业的副教授。他总结说:“从大量的证据来看,使用手机与脑肿块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库拉纳相信这个结论将在未来10年内得到证实。库拉纳称,癌症发病至少需要十年,这使早期的研究都不可信,因为当时很少有使用10年以上的用户。库拉纳介绍说,手机的广泛使用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脑肿瘤的潜伏期大约为10年的时间。所以,在2008年至2012年,将可能发现使用手机这种科技和人的脑肿瘤的增加之间的关系。 2.每天通话一小时将永久性耳聋:在美国最新公布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将100名年龄为18至25岁的手机使用者与50名不使用手机者进行对比实验后发现,前一组人更加不易听清某些词汇。研究显示,连续4年以上每天接听手机至少1小时的人辨别声音更加困难。而右耳问题更加严重,因为大部分人接听手机时使用右耳。专家表示,一般来说,由于噪声性耳聋伤害的多是人体的高频听力,和中音区关系不大,因此不会影响日常对话听力。但这种耳聋一旦出现,将是不可逆转的过程,甚至会恶化,有的人则可能因此在四五十岁就过早地出现老年性耳聋。专家指出,造成手机族出现耳疾的原因不仅是噪音。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刚接通的一瞬间,对耳朵的影响最大。 3.频繁接听手机会导致白内障:浙江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姚克教授首次用实验证实:手机接听中产生的电磁微波会损伤眼球的晶状体,破坏细胞通讯连接功能。这项发现新近已发表在世界最权威的

手机辐射对人危害的研究

手机辐射对人危害的研究 课题组长:张憬 课题组员: 班级:高二()班 指导教师: 提交时间:2011年2月28日

目录 一结题报告 (2) 二附件 (1)开题报告 (2) (2) 活动日记 (14) (3) 采访记录 (14) (4) 心得体会 (15) (5) 后记 (18)

结题报告 前言: 手机代表科技的进步,它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对于它的弊端,我们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其危害,在使用手机时要注意防辐,做到健康的使用手机,合理的使用手机。 关键词:手机;辐射;健康 有关专家说: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 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被称为手机辐射。 手机辐射靠SAR值来衡量 而我们常听说的移动电话吸收辐射率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代表生物体(包括人体)每单位公斤容许吸收的辐射量这个SAR值代表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测试值SAR有针对全身的、局部的、四肢的数据。SAR值越低辐射被吸收的量越少。其中针对脑部部位的SAR标准值必须低于1.67瓦特才算安全。但是这并不表示SAR等级与手机用户的健康直接有关。 手机辐射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特别是那些工作在白领阶层的人们他们使用的手机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电信传输研究所(中国泰尔实验室)是我国检测电信产品传输质量的专门机构工程师马鑫在电信产品辐射方面颇有研究.他就有关手机辐射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1、防磁贴是否能真正防止辐射呢? 不是很理想.更为严重一点说根本不起作用。因为辐射源是手机天线而把所谓的防磁贴贴在听音器上面你说怎么会起作用呢?如果把防磁贴贴在天线上不就行了吗?绝对不行.因为这样会改变天线周围的磁场,使得天线的信号发生变化使得通话不能正常进行。 2、手机什么时候的辐射值最大? 手机信号刚接通时,因为这时信号传输系统还不稳定,处在最大工作功能率。所以消费者在使用手机时,信号接通的瞬间最好把手机放在离头部远一点的地方。 3、CDMA与GSM系统的手机其辐射有区别吗?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课题名称: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课题组长: 罗伍庭 a.职位 主持人:罗伍庭 发言人1:向帅发言人2:余健 抄写员1:蒋奇作抄写员2:张晋恺 调查员1:陈庄闽调查员2:杨林 实践员1:唐鹏实践员2:徐铭 b.分工 每次活动通过抽签自由组合,完成任务。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上网、上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写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制作调查问卷与统计。 第四阶段:访问手机公司有关人士,了解我市现今的手机辐射状况以及他们对手机辐射问题的实行的方案。 第五阶段:实地考察,了解我市目前的手机辐射状况和广大群总对手机辐射问题的看法以及治理该问题的建议。 第六阶段:整理资料,进行讨论研究分析,得出最后成果,写结题报告。 得出结论: 手机辐射的产生及特点: 1.手机辐射的产生: 手机之所以能够随时打电话,是因为它通过电磁波时刻与基站保持着联系.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就会向发射基站传输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都会或多或少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细胞,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广播信号,电视信号,手机信号,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区别在于频率不同,所表现出的功效也不一样.广播,电视的电磁波信号能被收音机,电视机吸收,人体对它没有直接感觉,被称为非热效应.红外线能让人感觉发热,被称为热效应.而手机辐射的频率在广播,电视信号和红外线之间,它既有部分热效应,也有一部分非热效应.应该指出,手机信号频率在800~1800兆赫之间,手机辐射与X射线,伽马射线等电离辐射完全不同,仅是一种带能量的电磁波,有能量而无质量,不能在人体内产生电离化或辐射能,是非电离性辐射场. 手机辐射的大小,在国际科学界有一套比较完备的计量标准,就是所谓的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的缩写)值.SAR值代表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机体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即比吸收率,也称为电磁辐射测量值,单位为瓦/千克.SAR值越低,辐射被吸收的量越少.1990年,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制定了手机电磁辐射的衡量技术标准.1998年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也制定了类似的技术标准,标准中均采用SAR值来度量手机电磁辐射的大小.只不过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手机辐射控制上有着不同的标准,欧洲规定手机辐射最大值为2.0瓦/千克,美国却把1.6瓦/千克(由于计算依据不同,相当于欧洲的1.0瓦/千克)定为安全标准.而目前欧洲通行的2.0瓦/千克的标准已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赞成和鼓励,也被国际电信联盟推荐使用.需要指出的是,据近些年研究,国际上一般认为,手机辐射值在2.0瓦/千克以下时,其对人体的损害微乎其微;辐射值在1.0瓦/千克以下时,可以保证其对人体无害.为此,各国都在斟酌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我国制定中的《标准》就可能强制采用1.0瓦/千克的世界最严格标准. 2.手机辐射的特点: 当电磁辐射照射人体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吸收能量的多少,不仅与吸收机体的形状,大小和组织的含水量有关,还与电磁辐射的强度和频率等有关.含水量高的组织如大脑,皮肤,内脏器官,肌肉吸收电磁辐射能量较多;含水量低的组织如脂肪,骨骼吸收的能量较少;电磁辐射的频率越高,穿透力越小;频率越低,穿透组织越深.人体对射频—微波段的吸收分以下几个部分: 次共振区:频率小于30MHz,人体对电磁辐射能量的吸收随频率的上升迅速升高. 共振区:人体共振区的频率范围大约为30~300MHz,头部共振吸收频率高达400MHz. 热点区:频率范围大约为400~3000MHz,由于局部共振,造成小范围发生显著的能量吸

关于手机基站电磁辐射几个小常识

关于手机基站电磁辐射几个小常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大量电视塔、广播站、雷达、卫星通信、微波等伴有电磁辐射的设备越来越多,这些设备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大部分电磁波都是有用发射,所以环境中电磁能量密度增大,频谱增密,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基站缘何建在居民区 移动通信基站信号的传播在自然空间随距离衰减,在城市中更因建筑物阻挡而使室内的信号衰落严重,部分室内区域信号强度较低,网络覆盖质量难以满足用户的正常通信。 根据目前无线网络的覆盖特征及容量需求,在人口密集的城区基站平均间距应达到200-300米左右,且基站布局均匀才能保证良好的信号覆盖质量。居民小区是用户集中、通信需求旺盛且建筑物阻挡严重的区域,为保证良好的通信服务质量,基站应建设在符合规划且距离用户较近的位置。对规模较大的居民小区,如基站建设在小区以外,则距离基站100米以外的部分室内区域,用户就会出现呼叫困难,并频繁进行网络质量投诉。因此,为了保证给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在网络规划中,在居民小区内部建设基站是必要的。 二、无线基站设施是安全的 专家认为,3G基站辐射强度远远低于手机。而且,大部分基站距地面高度为15米到50米,基站形成的辐射场对人而言,属于远场辐射范围,并且电磁辐射对人体作用是整体或全方位分散的。 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们不是在天线跟前使用移动电话,那么人们从基站接受的功率远远达不到伤害健康的程度。自1987年GSM标准提出以后,GSM网络已经覆盖全球移动通信网络的70%以上,并没有出现因辐射而危害用户身体健康的情况。从全国职业病防治或各种癌症发病率的统计分布看,还没有相对集中于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迹象。 三、我国基站的电磁辐射标准远低于国际标准 一般GSM(简称2G标准)基站天线高度均在35至55米,电磁波在空中衰减很快,手机距离基站可视距离为20米时的功率密度均在每平方米10微瓦以内,远小于国家标准管理限值,因此将2G基站天线建在一般住宅楼顶,对宅内居民是安全的。3G基站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比2G基站更健康、更安全。 为了规范电磁辐射可能对公众造成的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组织和国家都制定了严谨的电磁辐射标准。 (本资料仅供参考,请以正式文本为准)

关于大学生对手机辐射认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云南农业大学学生对手机辐射的认识及处理方法的调查报告 本调查报告通过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习惯从而得知手机使用者对手机辐射的了解程度,增强手机使用者的防范意识,宣传对手机辐射的防护。在调查之前,我首先通过网络和杂志等渠道了解手机辐射。由于科学在不断进步,对于危害的认识和所引资料将主要以近期和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同的为主。 手机是通过电磁波进行信息传递的,这种电波就被称为是手机辐射。这种辐射在我们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是时时存在的,而且手机在不同状态下其辐射的强度是有所差异的。但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到底对手机辐射有多少的了解呢? 一. 调查背景 (1)都市快报2月8日报道现代生活,人们已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不过,频繁使用手机的先生们注意,有调查报告说,男性精液的质量会由于手机辐射而降低。这个结论是美国克利夫兰医学研究中心的一个科研小组得出的,他们在一份叫《繁殖与不育》的周刊上说,经过对361名男性的生殖能力做的调查,科研人员发现手机使用的频率、时间的长短与精液的质量有着某种联系。科研小组在调查中要求这361名男子说明他们使用手机的习惯,然后提供各自的精液样本。科研人员将相关数据输入电脑后发现,每天手机通话时间越长,男子的精子数量和质量越低。在受调查的对象中,有一些人平均每天手机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这些人的精子数量和质量低得可怜。 (2)以色列医学研究人员发现,手机发出的微波辐射可对眼组织产生影响,使之出现白内障先兆,同时还会干扰眼睛的聚焦能力,长期使用手机可以引发包括白内障在内的永久性眼部损伤。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从雄性小牛(其眼部构造和人眼相似)的眼部取得晶状体,并将其暴露在一定的热度和微波辐射之下,其程度与长时间使用手机所造成的温度和辐射相当。一段日子后,这些被放置在培养基中的晶状体与其他未暴露在微波辐射热下的晶状体进行比较,以鉴别其生物学变化。研究人员发现,暴露在微波辐射热下的晶状体,其在聚焦光束方面,作用力减弱,这可能导致眼睛看到的是模糊不清的图像。当停止暴露在这种环境下后,晶状体的损伤也逐渐复原。然而,微波辐射同时也会造成晶状体组织内部形成泡沫,这种影响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晶状体泡沫则是白内障或永久性眼部损伤的先兆。为此,利瓦伊·舍希特教授发出警告,手机发出的微波可以导致无法挽回的损伤,建议那些经常使用手机的人们,在能够使用固定电话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手机。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 1. 通常用什么方式接听电话? A. 直接用耳朵接听 B. 耳机接听 C .免提 2. 不使用手机时,手机放在哪里? A. 腰间、裤兜里 B. 挂于胸前 C .放在包包内 3.有关机睡觉的意识习惯吗? A .基本每晚都关机睡觉 B .有意识,但常会忘记关机 C.没有意识,但偶尔会关 D.没有关机睡的习惯 4.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通话时间为多长? A. 1小时以内 B. 1~2小时 C. 2~3小时 D. 3小时以上 5.长时间的手机通话后,会否感到不适? A.经常会 B.有时会 C.不会 D.没有在意 6.如感到不适,为哪些部位 A.头晕头痛 B.胸闷 C.全身闷热 D.其他

信号塔学名(基站)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中国移动信号塔学名(基站)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也许大家还不清楚为什么一些近郊区到处可见都是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的信号塔(学名基站)其样子要比电线杆粗好多高度也差不多是电线杆的两倍基站全身为白色大约50公里就有这么一个在现代化社会的今天每人不只有一部手机虽然这基站给人们的通信带来了很方便的服务,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是相当大的,距实际报道生活在基站附近的人在他们的下一代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白血病的患者后果很可怕。 通信基站或微波站对人体有什么伤害?主要是通过发射高功率微波束对伤害人的器官主要是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眼等,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也有明显的损伤效应。 通信通过天线发出电磁波,对于电磁波的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辐射源(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简称电磁辐射。当电磁辐射穿过人体时,其能量会被人体吸收,如果这种能量过大,将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人体暴露在这样的电磁辐射环境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电磁辐射源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几种: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

车及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 电磁辐射场区:电磁辐射场区可分为近区场和远区场。一般情况下,天线的300米以内的区域都为近场区,在这个区域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而在大于300米的区域,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所以,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应注意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包括对作业人员及处在近区场环境内人员的防护,和对位于近区场内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防护。而在远区场,通常对人的危害较小,这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就是对信号的保护。 电磁波的辐射危害:由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射频辐射伤害具有累积效应,所以当处于射频辐射下时,人体是不会立即受到伤害的,只有随时间推移,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个累积过程为安全滞留时间。而这个安全滞留时间往往是几年的时间。 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又传出消息,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信设备所产生的电磁波对胎儿的脑组织有损害。因为大脑的活动是以脑电波为主,大脑细胞是通过脑电波来传递信号的。手机和移动通信基站所有产生辐射为电磁波,既然可以干扰无线电的通讯和导航系统,也就同样对人的大脑构成“污染”。从而对胎儿的脑组织有损害而引起畸形;对与从年人却可以引起

手机专业知识大全

手机专业知识总结 1.手机制式以及发展历程 手机制式主要包括GSM、CDMA、3G三种,分别经历了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由欧洲开发的数字移动电话网络标准其系统包括GSM 900、GSM1800及GSM1900等几个频段。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无线通信技术其频率包括GSM850/PCS1900/900/1800等几个频段,在2G时代,美国运用CDMA和GSM两项技术,而欧洲用的是GSM,在3G时代,欧洲运用是W-CDMA,美国的CDMA2000,中国TD-SCDMA,在中国对于3G频率暂时无统一的划分,具体而言: 中国移动TD-SCDMA:上行1880-1920MHz,下行2010-2025MHz。补充频率2300-2400MHz 中国联通WCDMA:上行1920-1980MHz,下行2110-2170MHz。补充频率:上行1755-1785MHz,下行1850-1880MHz 中国电信CDMA2000:上行825-835MHz,下行870-880MHz;补充频率:上行885-915MHz,下行930-960MHz 2.双卡双待和双模以及单通、双通的概念: 双卡就是手机可以同时插上两张卡,双待就是两张卡都可以待机,都可以接听,但同时只能接听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双卡双待单通,就意谓着,两个号码可以同时“待机”,但不能同时“通话”,在待机时,任何一个电话号码都能被呼叫;但如果其中一个正在通话,则另外一个号码不能接收呼叫,以及无法呼通,也无法拨打电话而双卡双待双通正好弥补了单通的这些限制,在通话过程中可以接通另外一个电话但是不能实现通话,实际生活中意义不大,一般而言单芯片可实现单通,而双芯片可实现双通。至于所谓的“双模”就是工作在两个网络模式下,这两个工作模式就是GSM网络和CDMA网络,它可以根据环境或者是实际操作的需要来从中做出选择,哪个网络技术更能发挥作用,就让手机切换到哪种模式下去工作,如果在一种模式下,手机通信质量不高或者是出现其他不良的通信现象,可以自由转到另外一个网络模式上工作3.手机测试样品要求以及相关技术资料 一般而言为了保证测试周期做手机测试建议客户最好准备六套样机,配件包括耳机(测SAR必备配件),电池,假电池,RF线(具体用途还需要咨询工程师),充电器和USB线,手机根据认证的项目的不同需要分别提供相应的技术资料,具体而言请见NBSO Check List for mobile phone and FCC ID Check List for mobile phone 4. 手机测试标准以及相应标准下的测试项目 ①手机CE认证的测试内容有四部分,分为EMC(电磁兼容)、SAFETY(安规)、SAR(比吸收率)、RF(射频)。每部分所对应的测试规范和标准见下表1: 所依据的标准有FCC PART 15C、FCC PART 22H、FCC PART 24E、OET Bulletin 65。其中GSM850频段EMC/RF测试标准使用FCC PART 22H标准;PCS1900频段EMC/RF测试标准使用FCC PART 24E;SAR 测试标准使用OET Bulletin 65标准;蓝牙测试标准使用FCC PART 15C。 FCC PTAR 22H/24E EMC/RF的测试项目有 1) Output Power 输出功率2) Emission Limit 辐射限值3) Conducted Emission 传导辐射 4) Frequency Stability 频率稳定性5) Occupied Bandwidth 占用带宽 6) Emission Bandwidth 辐射带宽7) Band Edge Compliance 频带边缘一致性 8) Conducted Spurious Emission 传导杂散辐射 FCC OET Bulletin 65 SAR测试项目有: 1) SAR of Head 头部SAR值测试2) SAR of Body 身体SAR值测量

手机电磁辐射的来源及影响

(转)浅析移动通信中电磁辐射的来源及其影响 目前,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它不仅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保持和外界的沟通联系,而且还可以通过手机接人互联网,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说,这一广泛覆盖的移动通信网络正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基础之一。但与此同时,移动通信作为高科技的产物之一,在大众的心目中仍然是一种神秘的事物,大众百姓对移动通信的认知还比较匮乏。其中,移动通信的电磁辐射也是大众百姓认知模糊以及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媒体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报道,以致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有些人甚至对此产生了莫名的恐惧和抵触心理。 一、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可能性危害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电磁环境是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据报道,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可能性危害情形大概如下: “受到电磁辐射,轻者会头痛、头晕,乏力,失眠、健忘、多梦、嗜睡,食欲差、心悸、心律失常;重者会导致神经衰弱,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使眼中晶状体变混浊导致白内障甚至双目失明。另外,激素分泌紊乱,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导致抗损伤能力降低,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减少导致发育迟缓,甲状腺及旁腺分泌出现异常导致发育障碍、骨代谢异常,松果体细胞产生松果体素少导致免疫力降低、生物钟紊乱。 电磁辐射还会使皮肤衰老加快,诱发基因突变、促使变异细胞产生,令白血病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增加。如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B淋巴细胞活性降低导致白血病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增加,精子活性降低、数量减少导致不孕症,胚胎细胞产生大量变异细胞导致胚胎发育不良、孕妇流产率升高、畸胎发生率升高。 二、手机的电磁辐射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在物理学中,根据波长或者频率将电磁波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x光等照射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这样的照射对人体会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而有的“研究”则表示“有不良影响”,不少原因应归咎于一些研究者将电离照射的研究方法使用在移动电话这种非电离照射的研究工作中,造成了根本性的错误。另外,由于射频剂量的测定工作十分复杂,稍有疏漏就会得出荒谬的结果,而且事实证明,一些实验研究过程中对细节的不够注意,也会造成一些错误。 公众中的争议,更多的是引自某些所谓专家发表的一些未经验证的报告和声明。比如,英国的一家杂志曾在2000年4月,2000年11月发表文章指出:用户在使用耳机时头部遭受的照射量是直接使用移动电话时的3倍。这篇文章一经刊出,就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在之后的研究中,这一说法被证明是错误的。英国政府、澳大利亚消费者协会、澳大利亚电信实验室等机构以及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制造商的研究表明,耳机可以降低手机的辐射。专家指出,这个错误的产生,原因在于文章是把实验室的数据直接传到媒体,而没有经过任何验证。而且,实验本身也存在缺陷,比如实验中用简便测量仪代替了微型电场探测器,对人体模型选取不正确(只选头部)等等。 另一个“热休克”癌症理论来自澳大利亚,它由于是第一个将使用手机与癌症联系起来而著名,可是后来的研究结果都证明这种观点只是基于一个缺乏可信度的照射癌症理论。 虽然种种谬误已随着研究的深入而真相大自,但是这些谬误对移动电话使用者造成的负面影响却非常大。所以,让公众更快地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的研究无法证明移动电话对人类健康有害,但一个前提就是:移动电话的辐射量有限定标准,应用最广的就是国际非电离辐射保护委员会(IC-NIRP)的标准。所谓标准,实际上是一个限值,这个限值比可导致健康负面影响的值要低得多。目前IC—NIILP的标准如下:对全身照射的职业安全标准O.4瓦/千克,公共限值为O_08瓦/千克,在局部照射上的职业标准峰

论文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研究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此同时,手机辐射影响健康也成为热门话题. 为了能够在纷杂的媒体的关于手机辐射有害健康的报道中,明确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程度,并以此为契机了解电磁辐射的作用机理,以及可能对人体组织产生的影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我们小组通过网络以及图书馆查找到一些文献资料进行学习。经研究发现,虽然目前这一类的实验很多,但是结果十分类似,即都指出了手机信号量级的电磁辐射在短期内对于绝大多数的疾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长期的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效应还有待于继续的研究。 关键词:手机;辐射;健康 一手机辐射的产生 手机之所以能够随时打电话,是因为它通过电磁波时刻与基站保持着联系.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就会向发射基站传输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都会或多或少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细胞,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广播信号,电视信号,手机信号,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区别在于频率不同,所表现出的功效也不一样.广播,电视的电磁波信号能被收音机,电视机吸收,人体对它没有直接感觉,被称为非热效应.红外线能让人感觉发热,被称为热效应.而手机辐射的频率在广播,电视信号和红外线之间,它既有部分热效应,也有一部分非热效应.应该指出,手机信号频率在800~1800兆赫之间,手机辐射与X射线,伽马射线等电离辐射完全不同,仅是一种带能量的电磁波,有能量而无质量,不能在人体内产生电离化或辐射能,是非电离性辐射场. 二手机辐射的特点 当电磁辐射照射人体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吸收能量的多少,不仅与吸收机体的形状,大小和组织的含水量有关,还与电磁辐射的强度和频率等有关.含水量高的组织如大脑,皮肤,内脏器官,肌肉吸收电磁辐射能量较多;含水量低的组织如脂肪,骨骼吸收的能量较少;电磁辐射的频率越高,穿透力越小;频率越低,穿透组织越深.人体对射频—微波段的吸收分以下几个部分: 次共振区:频率小于30MHz,人体对电磁辐射能量的吸收随频率的上升迅速升高. 共振区:人体共振区的频率范围大约为30~300MHz,头部共振吸收频率高达400MHz. 热点区:频率范围大约为400~3000MHz,由于局部共振,造成小范围发生显著的能量吸收. 表面吸收:频率远大于3000MHz时,主要呈现体表吸收. 手机辐射属于热点区域,辐射的情况比较复杂,难以客观准确给出结论.但测试发现,手机辐射有如下一些特点: 2.1天线内置式手机的电磁辐射均较低,仅为多数同类天线外置式手机的1/10.对天线内置式手机而言,以手机背面的电磁辐射最大,前面板虽也有辐射,

辐射防护常用知识

辐射防护常用知识 、原子核与原子(核)能 自然界的物质由各种各样的元素组成,比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食盐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元素通常被叫做原子(严格地说,把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叫做一种元素),所 以,可以说,物质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原子核位于中心”地位,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质量,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围绕核心”运动。原子的质量数取决于原子核,其电子质量数忽略不计。每种原子都有一个原子核心”和多个电子,电子一圈一圈守规矩”排列并且运动。不同的原子其电子数也不同,比如,炭原子6个电子,氢原子1个电子。不同原子,其原子核具有的正电荷数目就不同;原子核的正电荷数目,正是它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列的序号。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姐妹”俩统称核子”不过,中子不带电荷。只有质子带正电荷,与对应的电子(负电荷)形成稳定局面”。比如,原子序号都为1的氢有3种,正宗”的氢只有1个质子,即带1个正电荷,另两种分别叫重氢和超重氢。重氢又叫氘(音刀”,其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还有1个中子;超重氢又叫氚(音川”,1个质子,2个中子。它们的质量分别是正宗”氢的2倍和3倍。氢、氘、氚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原子序数都是1,科学家把它 们叫做氢的3种同位素”也可以叫做3种不同的核素,分别写作11H、12D、13T。左下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左上角数字表示其质量数。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有的正电荷数目,同电子(带负电荷)数目是相等的,正是它在兀素周期表中排列的序号,科学家称之为原子序数”又比如氦原子,写作24 He,原子序数为2,其质量数是4,显然,其原子核中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 质子和中子之间,中子和中子之间,质子和质子之间,总而言之,核子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吸引力一一核力,或者说结合能、原子能。在一般情况下,核力使所有核子结合成一个紧密的稳定结构。要想分裂一个原子核,就必须从外部供给能量,克服这种结合能。 研究表明,质量不同的原子核,其结合能是不同的。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其结合能较大;重 量级”质量的原子核,其结合能较小。当重量级”原子核分裂成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时,要放出能量,这就叫核裂变能” 又知道,轻量级”原子核的结合能也比中等级质量的原子核结合能要小,两个轻量级”原子 核聚合成一个中等级质量的原子核时,也有能量放出,这就是核聚变能” 它们都叫核能。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裂变能”原理进行发电 、放射性 1、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在研究物质的荧光时发现,某些铀盐可以放射一种人的眼睛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能穿过黑纸、玻璃、金属箔使照像底片感光;而且还观测到,靠近铀盐的空气被“电离”了,验电器可以检验出来。

手机辐射之害有哪些“谣”

手机辐射之害有哪些“谣” 关于手机辐射危害人体健康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名美国妇女使用手机7个月后发现罹患脑瘤,且形状与位置和她使用的手机接近。她怀疑脑瘤是由手机辐射引起,并将手机制造商、运营商、零售商一并告上法庭,最后该案以“缺乏切实可靠的科学证据”被驳回。 时至今日,关于手机辐射是否有害的问题,仍然需要科学的辨别。 每天接触手机“有害”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索手机辐射是否致癌。研究纳入13个国家的万余名受试者,其中包括2765例脑胶质瘤、2425例脑膜瘤、1121例听神经瘤、109例腮腺恶性肿瘤和7658例正常对照者。最后的研究结论是:使用手机并未增加罹患上述肿瘤的风险。 目前仍无科学研究证据证明,每天接触手机对人体有害。说手机“有害”,主要是源于对辐射的担心。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摄氏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被称为辐射。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它们的本质都是电磁波,区别在于频率和波长不同。 电离辐射频率高,波长短、能量大,能够从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缚状态中释放电子,使物质产生电离,从而在穿透人体组织的时候破坏DNA、杀伤细胞、造成机体损伤,同时存在致癌风险。常见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

非电离辐射波长长,频率和能量较低,不会导致物质原子或分子电离。生活中常见的产生非电离辐射的包括微波炉、无线WiFi、手机、雷达、电视、电脑等。非电离辐射不会杀伤细胞或破坏DNA,而是产生热效应,这和晒太阳导致体温升高是同样的原理。 打手机时辐射“骤增” 打手机时人体受到的辐射,的确比不用手机时要强,但这种辐射仍然是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的频率是我们日常接触的非电离辐射的106倍至1010倍以上。所以,即使接打电话时手机辐射量有增大,但距电离辐射还很遥远。举例来说,手机放身边不用时的辐射量,相当于我们用棉花条敲一下胳膊,肯定不会导致骨折;而接打电话时的辐射量,相当于棉花条敲几十下甚至几千下,也同样不会导致骨折。 睡觉时将手机放在枕边,究竟有没有健康风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与此相关的研究结论。而且,出于伦理方面的考虑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准确的研究结论恐怕也难以获得。 不过,非电离辐射量会随着辐射源与身体距离的增加而锐减。如果把手机放远一点,距离头部50厘米以上,那么辐射量就微乎其微了。 手机辐射是“致癌物” 世界卫生组织下设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包括手机辐射在内的“射频电磁波”划定为2B类致癌物。 2B是什么概念?即射频电磁波与癌症的发生“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但证据并不充分”。其实,同属2B类的致癌物还有我们熟悉的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

安全常识之手机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手机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一、私密电话“躲到墙角悄悄说”。对于涉及私密内容的电话,不少人喜欢躲到建筑物的角落接听。而一般情况下,建筑物角落的信号覆盖比较差,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机的辐射功率增大。基于同样的道理,身一、私密电话躲到墙角悄悄说。 对于涉及私密内容的电话,不少人喜欢躲到建筑物的角落接听。而一般情况下,建筑物角落的信号覆盖比较差,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机的辐射功率增大。基于同样的道理,身处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时,也应慎打手机。 二、把手机挂在脖子或腰间。 专家解释,手机的辐射范围是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环状带,手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辐射被人体吸收的程度。因此,人与手机需要保持距离之美。医学专家指出,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不能把手机挂在胸前。手机如果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旁,可能会影响生育机能。较为健康安全的方法,是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并尽量放在包的外层,以确保良好的信号覆盖。 三、拨电话时把手机紧贴耳朵。 手机拨出电话而未接通时,辐射会明显增强,此时应该让手机远离头部,间隔约五秒钟后再通话。 四、手机信号越弱,耳朵贴得越近。 当手机信号变弱时,许多人会本能地将手机尽量贴近耳朵。但根据手机的工作原理,在信号较弱的情况下,手机会自动提高电磁波的发射功率,使得辐射强度明显增大。此时把耳朵贴近,头部受到的辐射就会成倍增加。 五、一只耳煲手机粥。 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连续辐射可能会使脑部受到影响。专家建议,不宜用手机长时间通话,可考虑改用固定电话或者使用耳机,如果不得不长时间用手机直接通话,也应每隔一两分钟左右耳轮换接听。

六、东晃西走,频繁移动。 一些人喜欢在打手机时不自觉地踱方步、频繁走动,却不知频繁移动位置会造成接收信号的强弱起伏,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短时间高功率发射。此外,在行驶的车上打手机,手机有可能会为了避免过于频繁的区域切换,而指定覆盖范围更广的大功率基站提供服务,其发射功率则会因传输距离的增加而提高。

手机辐射的影响

“手机辐射的影响”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辐射研究 课题组成员: 指导老师:执笔人: 【摘要】 手机通过电磁波进行信息传递,这些电波就被称为手机辐射。手机辐射靠SAR值来衡量。关于手机辐射人体有没有害的马拉松式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部分人认为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客观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它不会因为手机产业的刻意隐瞒与回避就可以消失。也有人提出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无害论。《破解手机辐射危害健康的流言》分析了手机辐射问题,《基站与健康》分析了基站辐射问题,还特别解释了“若想减轻辐射,应把基站请进小区”的道理。但尚无全面介绍电磁辐射标准的科普文章,文献库里的科技文章专业性太强,不适合公众阅读,因此我整理了相关内容写就此文,以期帮助公众对此产生清晰明确的认识。从对人体健康潜在影响的角度来看,国际上对电磁辐射的测量标准有两种,分别是功率密度标准和比吸收率标准,前者属电磁学领域,后者仍与电学相关,但已扩展到生物学领域了。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辐射”一词在生活中很常见,这都来源于“辐射对人有一定伤害”一类的传言,这给很多人造成了恐慌,甚至说辐射能引发癌症,过多的辐射确实会使生物的染色体变异并引发癌症,但是生活中不可能经常接触那种高强度的辐射,所以对它的担心是多余的,但是根据人们喜欢八卦或是阴谋论的心理,还总是相信这个传言,于是我们两个班的小组打算做这个关于辐射的实验,看看是否辐射会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而最好选的研究器材就是手机,进入了信息时代,手机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甚至手机在大多数并不是用来打电话的,经常接触会不会对人体有潜在的辐射危险呢?我们就来谈谈“手机辐射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们是中学生,在辐射的这个传言上,既然对成年人都有一定的伤害,那么对我们中学生的伤害肯定不小,所以肯定会引发使用手机的恐慌,我们想用这个实验来证明或者反驳这个传言的观点,对它进行理智的理解。 现在普遍的认知观点如下:手机辐射主要是由其发射的高频无线电波造成的。据美国移动电话协会的研究,鞭状手机天线发射的微波中,有60%被人脑近距离吸收。手机天线是产生辐射强的地方,而人脑与发射天线的距离仅2—5厘米,因此是存在潜在危害的。从总体上来看,手机辐射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健康影响是大同小异的。未成年人处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受到的损害更大。 未成年人的神经系统易受到手机辐射的负面影响。长期使用手机确实可能引起未成年人的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还容易引发易怒、烦躁等症状 所以通过研究课题研究,有助于大力开展网络心理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注重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对问题学生的不断跟踪辅导,通过不断开展的网络知识普及,坚持在心理健康方面下功夫,让学生具有坚强独力的人格,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正确看待网络,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摒弃不良习惯的诱惑。坚持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打造学生健康的思维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的心中充满阳光,充满爱,让梦想为学生指路,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三、研究过程 调查部分:关于辐射,由于是物理领域的知识,所以物理老师带领我们研究。首先,物理老师给我们科普了关于辐射的知识。第二次的时候,我们使用了实验研究法,在物理实验室做了实验,检测手机在接通时和通话中的辐射状况。因为实验条件的局限性,之后,我们用文献研究法查阅各种资料,做了充分的研究。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1、辐射的种类: 一是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引致癌症的几率取决于辐射剂量率及接受辐射生物之感应性。另一是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对生物活组织的影响被研究的时间并不长。不同的非电离辐射可产生不同之生物学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