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树木学

园林树木学

《园林树木学》

绪 论
植物拉丁学名
第一章:园林树木分类
第二章:园林树木生态习性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功能
第四章:园林树木的群体发育
第五章:园林树木的调查与树种规划
第六章:园林树木的配植
绪 论
第一节 园林和园林树木
一、园林发展史及园林树木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古老文明大国。幅员辽阔,地大物薄,园林也已有三千年历史了。
我国园林起源于皇家,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1066年)已初俱园林雏形。当时称其为“囿”主要在围墙内养些禽兽,供皇帝贵族打猎用;
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年)称菀,在江苏造了会景园,梧桐园等,主要在园内穿椽遂池,构亭、营桥,并种植了花木形成了园林;
秦朝(公元前221年)在首都咸阳建了上林苑,汉武帝时(138BC)被扩大,还是一个很有名的皇家园林,居《汉书》、《旧代》记载:“上林苑广长三百里,苑中养百兽,王子春秋射猎其中,取兽无数,其包中离宫七十所,容千乘百骑。”还有写“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破南越起扶荔,(即‘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花异木、菖蒲、山姜、桂、龙眼、荔枝、槟榔、橄榄、甘桔之类。”上述植物,在北方不能越冬,可能植于暖房花坞一类建筑中。
东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出现了繁荣新局面,而形成代表桃花园境界的自然山水园;唐、宋则出现写意山水园。具代表代表性的有江南文人园林(士大夫、画家、诗人),如拙政国(苏、杨州)网师园等,将诗情画意写入园林,意境非常深奥。
明、清则以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如颐和园、圆明圆,承德的避暑山庄等,即有皇家的富丽堂煌,体现皇权、神仙思想,又有诗情画意,可以说我国的古典园林到明清已发展到一个很高水平,在世界著名。中国的康熙与俄国彼得大帝,法国的路易十四被称为当时最著名的三大君王。他们均建有著名的皇家园林。
康熙:承德避暑山庄,畅春园(后改名圆明园)
彼得大帝:建彼得堡城、彼得宫、夏花园
露易十四:凡尔寒宫
颐和园、避暑山庄至今仍在,所以说,我国的园林真可谓历史悠久,源源流长。
什么是园林?

代表山水地形
园 繁体字写为 代表建筑
代表植物外边
外边“口”代表围墙
园从词源上解释为:四周用垣篱围起来,内种花草、树、菜或养些禽兽,即园林的组成分三大部分: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建筑物。

园林:即人们合理的利用自然因素,包括山水、树木、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供人类游息,生活的境域。
从以上可以看出树

木是园林三要素之一,也不可少。在园林中,园林树木和草木植物与建筑、山石、水体、园路等题材搭配起来即可组成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胜。
例如,关中八景之一“灞柳风雪”;杭州西湖十景之一“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北京西山的“香山红叶”等均以植物闻名。(古代关中八景:霸柳风雪,华岳西峰、骊山晚照、雁塔晨钟、曲江春晓、咸阳古渡、太白积雪、草堂烟雾。)
尤其现在,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建筑物增多,生物学家、园林专家都大力提倡搞生衡科学,园林中大力提倡植物造景,成本低,效益好,有百利而无一害。
如日本修公路,确定线路时先请园林专家审查看对植被有无影响,是否影响生态平衡等;英、德等西方国家建住宅区前先进行植物种植区划,先以生态环境考虑,再结合观赏美化。而我国进入21世纪后也开始与国际接轨,无论是工业建设,还是房地产规划,均将绿地建设作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总之,园林离不开园林树木。设有树木植物的园林不可想象。
二、园林树木的概念
1958年以前,我们将园林树木称为观赏树木,但园林树木不仅只具有观赏作用。现在园林中应用的树木,即要美观、但大多数要具有抗污染和防护功能。其概念如下:
园林树木:指种植在公园、厂矿、机关、学校、街道、风景区等具有防护、美化观赏作用的树木,我们称其为园林树木。
园林的范围:城市绿地,城郊风景区,也包括城镇或农村庭院。但目前主要指城市及城郊风景区。
园林树木的特点:
(1)适应城市的生态条件。因树木原是野生的,它的生活环境与城市大不相同。城市温度高,气候干燥,大气污染严重。因此,园林树木必须适应城市的生态条件。
(2)俱有美化,防护及经济效益等综合功能(园林设计中重点讲)。
第二节 我国园林树木的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指具有一定遗传能力,表现一定遗传性状的植物资源:一棵树、一个枝条、一个芽、一个花蕾、一颗种子,可繁殖的叶子、花、粉粒、体细胞等都属于种质资源的范畴。尤其是花粉粒,最易获取。
全世界有木本植物2万5千多种,我国有8千多种占世界总数的1/3左右,乔木我国有600多种,美国加拿大,共600多种,整个欧洲只有250种。
第四纪冰川对我国影响较小,我国保留了不少孑遗树种,如银杏、银杉、水杉、梧桐、鹅掌秋等,还有原产我国的特产树种,如杜仲、猬实、梅花、牡丹、金钱松等。
一、西方国家引种中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事实及应用概况
我国被西方人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树木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各国园林界、植物学界对之评

价很高,视为世界园林植物重要发祥地之一。我国各种名贵园林树木,几百年来被不断传至西方,对他们的园林事业和花卉育种工作起了重大作用。
16世纪,葡萄牙人从海上来到中国引走了中国的甜橙。
17世纪,英国、荷兰人相继而来,英国一个名叫坎安宁的外科医生拿走了中国的盐肤木及600多个种的菊花标本。
19世纪:大批植物学家蜂涌来引种。
就拿英国来说,1815年英国决定在中国建立使馆,1820年一名为罗夫船长的人掠走了中国的山茶花及紫藤。这棵紫藤1820年种下,1839年覆盖面积达167m2,开了1万多朵花。
英国的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受英皇家园艺学会派遣,1839年—1860年21年里来中国4次,在此期间他出书四本,分别为:(1)《漫游华北四年》、《茶叶人的故乡》、《旅游在中国》、《居住在中国人之间》。其目的是:(1)到故宫里偷桃;(2)找兰色芍药;(3)找黄色茶花;(4)收集中国不同品种的茶叶、荷花;(5)了解中国制萱纸的植物。
1851年2月他通过海运偷走2000株茶树小苗,1万7千粒发了芽的茶树种子,6名会制茶的熟练工人到印度,导致了今天茶叶出口的竞争。印度、斯里兰卡茶叶出口非常多,对中国十分不利。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控制了世界。
英国的享利?威尔逊(Willson)植物收藏家,1899年(清朝)始,5次来中国,掠走了中国几万份植物标本数千种之多,他走遍了我国长江流域的山山岭岭,一次在山上采集王百合差点摔死,偷掠主要的珍稀植物有我国的栱桐、报春类、杜鹃类等许多种品种,1929年,Willson在美国发表一本书《中国?园林之母》,他在书中称中国确实是园林之母,现公园中优秀的观赏花灌木,从早春的莲翘、玉兰到夏季的牡丹)——美国及欧洲的园林中无处不有中国的园林植物。
英?乔治?福礼士(Gonrge Forrest)1904—1930年26年来中国7次,他非常狡猾,让老百姓收集它没有的品种,它主要也是收集杜鹃、报春类。中国报春非常多,现英已育出一种园艺品种称‘丘园报春’。
英?雷德?佛雷尔(Regind Farrer)他专收集岩生植物,岩石植物以中国著名,它基本体现高山景观。其特点:(1)色彩艳丽;(2)植物矮小;(3)植物呈垫状。

高山岩石植物为什么呈垫状?(1)高山风大,气温低,如长白山终年积雪,年生长期只有56天,风速40米/秒,一年可多达200天。
现在的生态草甸:就是在草地上引种当地高山花卉—宿根、球根花卉栽培在草坪上造成高山景观,花草相间非常美观,如德国用藜芦、贝母,英国2月用雪钟花,3月用番红花,4月用水仙花、毛莨,5月用铃兰花等。
现在观赏草坪,不光是纯

绿色草坪,要求要五彩缤纷。

英?弗兰克?金?瓦特(Frank kindon ward)1911-1938年27年里来中国15次,在云南大理、思茅及西藏等地偷掠我国许多植物。
英国是个岛国,因地质变化,许多动植物没有进去,英国原产的植物只有1700多种,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偷掠),现已有活的植物5万多种,英国爱丁堡植物园里有2万6千种植物,其中1500种是中国的,仅杜鹃就有306种。
现在我国每一个植物园植物不超过5千种,我国长江流域、华南等公园里树种一般约200多种,西北的只有50-80种。
英国一个公园里就有1千多种植物。

再有法国也在中国引走了大量的植物。
法?大卫(David)
他在中国发现一片正在开花的琪桐林,历险拍下照片,大卫从中国带走植物标本2000多种。
法德氏(Delavayi)
1867年来中国在云南大理山区和云南东北部住了十年,10年里他掠走了中国的植物标本20万份。4000余种,引种1500余种,(我国杭州植物园艺标本仅十万份,上海博物馆藏标本也仅十万份),1895年12月30日死在中国,临死前几个月还采集了3800种植物标本。
法、法氏(Paul Farges)
1867年来中国和德氏(Delavayi)同期到中国,他主要在四川大巴山一带活动。1903年到重庆时病倒了,他共采集四川植物4000种,1912年病死。
法苏氏(Soulei)
1866年始在西藏住了10年,采集植物7000种,最后被喇麻捉住枪毙了。
同时俄国在内蒙、新疆等地也引走了许多我国植物种质资源资源。

西方国家引种中国植物应用:
(1) 增添了西方公园里的四季景色;
(2) 增加了西方植物种类;
英Syon Garden公园里介绍里都写他们从中国引到了什么植物,他们以能收集到中国的品种为骄傲。
英国的邱园里(也称墙围Wall garden),墙前面采用攀缘植物,做垂直绿化,59种攀缘植物中原产中国(从中国引走的)的就有29种。
牡丹园、芍药园更是中国花卉红聚的地方;
英国从中国引起的牡丹品种与芍药品种有:
紫牡丹:Paeonia delaray
黄牡丹:Paeonia tutea
大花牡丹:Paeonia var ludlowi
四川牡丹:P.aeonia potaninii
紫斑牡丹:28种(个)
矮牡丹:
芍药有:金莲花芍药,原产华西,非常美观。英国从贵州引走了的百里杜鹃,现已成为英国园林中常见花卉,还引走我国14个中的玉兰,常用的8个种。
花期从2-8月均有:
(1) 滇藏玉兰 花期2-3月
(2) 白玉兰 3-5月
(3)朱砂玉兰 4-5月
(4)厚皮玉兰 4-5月
(5)紫玉兰 4-7月
(6)圆叶玉兰 6月
(7)厚朴 6月
(8)天女花 5-8月
而我国园林常用玉兰品种只有3个,白玉兰、紫玉兰、二乔玉兰,现西方国家冬天开花的

几乎全是中国品种:
金缕梅:花金黄色,花瓣很细,一缕一缕,花圆似梅,有香味,花期2-3月。
迎 春:花期11月-2月
郁香忍冬:12月-3月,我国浙江带用的多
腊 梅:12-2月
杂种荚迷:香荚迷×大花荚迷,晚秋至冬天开,花香且耐阴。
再有被西方称为花之皇后的月季,在西方风摩一时,被选为英国、美国的国花,其现有2万多个新品种,被统称为现代月季,还也只是近200年的事情。
西方国家的蔷薇类每年只开一季花,200多年前尽管他们进行了几百年努力,仍得不到月月开花的蔷薇类品种,只有原产中国的月季:月月红、月月粉、香水月季等三个原种才具备这个特性,这也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选育精心培育出来的。200年前被掠夺到西方,才出现了现在月季的大变革。用他们专家自己的话说,没有中国月季,就没有现代月季。
总之,中国植物资源在国外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我国种质资源的特点
(一)种类繁多
前面已讲过就乔木而言,我国有8000余种,占世界总数1/3,华西山区又是世界园林树木分部中心,种类比相邻的印度多4-5倍以上。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温和,地形、地貌变化多,这些都是园林树木种质资源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更根本的的原因是史地变迁形成的。如新生代第四纪冰期,很多树木受冰川影响而灭绝,我国有不少山区未受冰川直接影响而形成避难所。保留下来大量的树种,称之为绝遗种,也称活化石。如银杉、水杉、水松、穗花杉、鹅掌楸等。

(二)分部集中
很多著名花木和观赏的科、属,原以我国为其世界分布中心,在相对较小的地区内,集中原产着众多的种类(见P4表1)。从书第4页列举的20个属的园林树木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例如:金粟兰世界原产15种均分布在我国;山茶世界总的重的数量为220种,我国原产195种占世界总量的89%;我国确实是若干著名园林树木的世界分部中心。
(三)丰富多彩
国产园林树木种质资源,常有变异广泛,丰富多彩的特点。
如梅花:全国就有231个品种,在枝态、花型、重瓣性、花色、萼色上均表现出形形色色变化多端,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再如杜鹃花属植物:即有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落叶杜鹃,又有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常绿杜鹃类。仅以常绿杜鹃亚属而论,植株习性、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生态要求与地理分布差异甚大,变幅非常广。小型植株如矮小杜鹃株高约20cm,平卧杜鹃高5-10cm,而巨型植株的如大树杜鹃高达25m,径围2.6m,常绿杜鹃从花序、花形、花色、花香等差异也非常大。这从以后的实习中能逐渐见到一些。
(四)特点突出:
指我国有

许多绝遗树种和特产树种,也有栽培中培育出的独具一格优点突出的品种和类型,有的举世无双。
如银杏属、金钱松属、银杉属、水杉属、水松属、榆科的青檀属、瑞香科的结香属、蜡梅属,栱桐、杜仲科杜仲属、猬实属以及梅花、桂花、月季、牡丹、黄牡丹、香水月季、南天竹、鹅掌楸,金花茶等,均为我国独有树种。
三、我国种质资源的现状
从几个资源大国来看:
(一)现状
1. 马来西亚:现有4万5千种植物
2. 巴西 4万科
3. 中国:3万种 中国地理纬度广,植物由亚热带——寒温带,适应性非常广。现再看一下中国资源利用情况。

如下表:

林植物 世界种数 国产种数 比例 世界品种 国内品种 比例
山茱萸 220 195 89% 15000 500 33%
杜鹃 800 500-600 62.5
70.0 5000 500 10%
月季 150 82 54.7% 20000 1000 5%
萱草 15 11 73.3% 10000 200 2%
此表说明我国种质资源家底很厚,但应用较差,潜力很大。
英、法、美、荷虽然国内原产植物种类不多,但育种引种工作搞好非常好,极大的丰富了园林植物。
我国近期园林植物是比较重视野生资源收集成绩。
浙江园林所搞木兰研究已收集90多个种;
武汉园林所搞木兰以及大花乔木;
上海植物园收集栒子属植物60余种,小檗及丁香20多个种;
云南植物园与北林杂交育出金花茶89年获国家一等奖。
《云南野生植物资源》已调查出来并出了专辑。
山西林业厅厅长调查整理了一本古树名木调查录。
摸清搞好资源家底,是搞好园林的前提。
(二)存在问题
当然,我国园林中园林树木资源的应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 园林中老品种退化,新品种还没有育出来。
2. 树种单调,公园中种类最多不超过200种,“母亲”衰老了。
3. 野生资源没有很好利用,植被破坏严重,滥挖乱砍,如:苏铁、兰花等野生资源几乎被破坏殆尽,这些都是我们当前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园林树木学的研究内容与学习方法
园林树木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园林树木的种类、习性、栽培及应用:
1. 研究树木种类是学好观赏树木的前提:学习园林树木首先要解决树种识别问题,不认识树,无从下手。这要从树木的形态特征入手,按植物的科属系统来正确认识和鉴定树种。
2. 习性是基础:掌握树木的生态习性是学好园林树木的基础。
习性:主要是指树木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的掌握。,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园林设计的景观效果,只有正确的、科学地进行园林植物的栽培,才能使植物正常生长、开花、结果,达到应有的四季景观,而做到这一点,则必须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
3. 栽培是中心:研究园林树木栽培

是本学科的中心。在掌握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根据植物的生态要求进行科学栽培。要求系统掌握园林植物的栽培原理及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园林苗圃学与园林树木栽培学。这部分内容在观赏植物栽培学中系统讲授讲。
4. 应用是学习园林树木学的目的
是指根据园林绿化的综合功能要求对各类型园林绿地的树种进行选择,搭配和布置,这是学习园林树木学的目的。
学习方法:走到哪儿、记到哪儿。准备一个本子,记载树种名称、科属、学名、物候期、树形、四季景观,通过观察,加强感性认识,实习作业成绩及测验占30%,考试占70%。通过实践环节加克堂系统学习,达到学习目的。
介绍几本参考书:
1. 宋朝,陈景沂《金芳备祖》
2. 清朝陈淏子《花境》
3. 清,汪澋《广群芳谱》
4.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册
5. 《植物生态学》云南大学生物系
6. 《观赏树木学》陈植
7. 《杭州园林植物配植》专辑
8. 《园林造景图说》储椒生
9.《花卉及观赏树木栽培手册》孙可群等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分类

(分类是为认树打基础的。)
我国树木种类极为丰富,约有7500-8000种(乔木约600种),其中栽培的约有3000种(不包括台湾、香港),国外引种约1000种(学者汇集数字),但是从我国从南方城市广州到北方哈尔滨、齐齐哈尔、东起上海、西到乌鲁木齐,各城市所用园林树种总共也不过1千种,常见的仅五、六百种,大量树种还处于野生状态,我国园林工作者有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引种驯化(我们要继承祖上的家业,但我们更要有所发展。因此我们要走向自然、去挖掘、去引种,引到我们的植物园中来,进行驯化、栽种,变野生为栽培,再应用到园林绿地中去。我们要做这项工作,首先要识别树种,加以鉴定,为此我们必须掌握植物分类知识,科学的将树木形态进行描述,会区别、会鉴定,从而圆满地做好我们的工作。
有些植物看起来很相似,实际上差异则很大,性质完全不同,如:八角(大料)Illicium verum木本香料,作调味品。
莽草:I lanceolatum果有剧毒,误食可以致死。
它们都属八角科八角属的常绿乔木,形态很相似(八角的聚合蓇葖果8个,先端钝尖,荞草聚合蓇葖果10-13个,先端是细长弯曲的尖头)误把莽草当八角调味,则会引起生命危险。因此,学好植物分类意义重大。
第一节 按植物进化系统分类
一、植物系统发育与分类系统的概述
生存在地球上的植物约有35-40万种,由原始的单细胞,藻类到多细胞;有几个微米到高大乔木,它们分布极广,从高山到海洋,从南极—北极;从土壤——大气,无处不

有。
地球上这形形色色的植物是怎样成形的?
长期以来历史上存在着两种观点:
18世纪以前以唯心主义者林奈为代表的科学家认为植物是上帝创造的,它们之间没有联系,没有变化,即物种不变理论。
19世纪随着显微镜的产生,人们对细胞有了认识,创立了细胞学说,紧接着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学说,1859年著书《物种起源》将生物进化归纳为“生存斗争,产生变异,遗传后代,自然选择,物种形成”批判了物种不变的理论。
根据进化学说来讲,就是(1)一切生物之间都有亲缘关系,并发源于共同的祖先。(2)植物的进化与地球环境的变迁是辩证统一的。植物进化的一般规律和动物一样;由低级→高级;由简单→复杂;由水生→陆生,由少数种→多数种。它们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而引起植物生理机能和形态构造上的变化,能适应的得到进一步发展,不能适应的则大批死亡。至今还可看到已绝种植物化石遗传。这里遗传变异是植物进化的内因;自然选择则是植物进化的一个重要外因。
因此,地球上的各种植物都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它们存在着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这是人们对植物进行系统分类的依据。
系统分类:是用历史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来研究植物之间的发生与发展,这种建立在进化基础上的植物分类就叫做系统分类。这个分类系统能反映植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过程。
二、植物分类方法
(一)人为分类方法
只凭植物的个别习性,特点,效用来进行分类,并没有考虑植物间的亲缘关系。
最早的在古希腊时(公元前381年)亚里斯多德及其学生(植物分类之父),它们对480多种植物进行描述,分成乔木、灌木、亚灌木、草本四大类,在每一类下面又分为野生的、栽培的、水生的、陆生的;有利的、无利的。
18世纪瑞典林奈根据植物雄芯的数目、长短、排列方式、心皮有无,花的有无,把植物分成24纲。
我国明朝李明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1880种植物。根据植物外形,用途把他们分成草、木、谷、果、菜五部。
总之,这种人为分类法把亲缘关系很远的植物排在一起,看不到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二)自然分类法(系统分类法)
19世纪后半期产生的,其依据是达尔文的“物种类型统一,是因为来源的一致”。即根据植物进化系统和血缘关系进行分类。
分类的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1)种的概念:种是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特征,表现一定的生物学特性,并要求有一定的生存条件的很多植物个体的总和。
种在自然界有一定的分布区。种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具体阶段,

其性状是稳定的。可以遗传,但经过长期的环境影响可以产生变异,往往出现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
(P7)
如山楂是一个种:
Crataegus Pinnatifida 果小,肉薄,叶裂深
山里红是山楂的一个变种:
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 major 果大、肉厚、叶裂浅
同样,酸枣的变种是枣:
酸枣:Zizyphus jujuba
枣:Z. jujuba var. inermis(无刺的)
柿子则相反,先发现柿子,已定名,后发现野柿子,定为变种。
柿子:Diospyros kaki
野柿子:D. kaki var syrvestris(森林的)
(2)自然分类的方法:是用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将若干个不同的种,根据其相似的形态特征,集而成属,再集相同的属而成科,集相同的科成目, 纲, 门, 界。
如:梅花、桃、榆叶梅、樱花是一个个不同的种,但它们都是单叶互生、叶柄或叶片基部多有腺体。花两性,萼片、花瓣基数为5,雄花多数,雌蕊1,子房上位,核果等,这些相同的性状把它们聚合起来组成李属:Prnus。
同中求异:就李属Prnus来说,有那么多相同之处,但其又有乔木、灌木;有不耐寒,喜温暖的梅花,樱;又有耐寒性较强的杏,毛樱桃。李属一般多为观花植物,但有先花后叶的梅、杏、桃。也有花叶同放红樱花,郁李、稠李,也有先叶后花的日本晚樱等。
从而将同科中分出属,同属中分出种,同种中分出变种、变型等。通过同中求异,按形态分类一般讲比较科学、因其建立在进化基础上,有时往往会出现人造种;同一植物由于外界环境影响(如土壤因素、温度等)外形差异很大,往往不易辩清,一但条件相同,则可恢复正常:
如:佛肚竹。
又可恢复正常:如佛肚竹种在瘠薄的土地上则无“佛肚”了。必须借助于更科学的方法如血清分类等辅助进行形态分类。
按形态分类现在有两大派:
(1)大种派(南方):热带植物多,不细分,叫它大种派,如把无患子200多个种划为为一个种。大种派缺点很多,如栽培丝瓜药用清热解毒,野生丝瓜上吐下泻;野生鸟头毒性很大,而栽培乌头则无毒;当然栽培人参也没有野生人参补性大;把它们统划为一种,不注明栽培种等显然不合适。
(2)小种派:(北方)温带植物少,分类细,叫小派种。
例如:苏联把山葡萄分为几个小种。
三、植物命名法
简介:现在国际通用的植物学名用拉丁文。
植物种类繁多,不同国家名子不同,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也会有不同的名称。形成许多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的现象。例如我国仅银右就有21种名字:公孙树、鸭脚木、白果、灵眼等。1753年林奈正式提倡用“双名法”,做为制定

植物学名的准则。
如银杏:Ginkgo biloba L.
(属名) (种名)(命名人名)
至于野生变式变型则在种名后加Var. (varietas)或f. (forma)再加上变种变形名及命名人。但栽培品种名称则用cv.及大写列入单引号内方式表式后边不加人名。后来双名法经过国际植物学会所公认,并制定了命名和分类的法规。
植物命名法规(介绍主要的十条)
1. 每一植物分类单位的学名采用拉丁文拼写;每种植物只有一个学名。(无论分类单位词源如何,均采用拉丁文拼写)。
2. 学名为双名:即由属名+种名构成
3. 植物学名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种名第一个字母均小写。
4. 一完整的植物学名在种名之后还要加上命名人姓氏缩写。(字母少者写整文)。
5. 合法的学名必须有正式发表的描述。
6. 两种不同植物不能用同一学名。
7. 一种植物有两个式更多的学名时,只有最早(但不早于1753年5月1日林奈发表的植物志种)而有合乎命名法规的种名如所属属名为有效一分类单位同物异名时,根据优先律,则先发表者为正式学名。
8. 从一种式群废弃的学名,不能用于另一种植物。
9. 分类单位的名称(种名)应命名的模式标本为依据。
10. 根据畸形植物命名的名称必须取掉。
拉丁语是欧洲的古典语言,16世纪前做为罗马帝国与天主教会的官方语言,曾广泛通用于欧洲。16世纪以后与各地土语结合而衍化为现代各国语言,如意、法、西、葡、罗,由于拉丁语在古代及中古欧洲学术界的国际性传统,乃至世界学术界(包括植物学)科学术语仍用拉丁词,尽管已不做为口头语言,但仍非常重要。
自1959年1月1日以后制定的品种名称也可不必用拉丁语,可用现代语,但从前已有的拉丁名称可不改变。(P9)
中名命名规则(P9)。
根据《中国植物志》编委会对植物的中文命名原则,中文植物名称命名摘要如下:
1.一种植物只应有一个全国通用的名称;至于全国各地的地方名称,可任其存在而成为地方名。
2. 一种植物的通用中文名称,应以属名为基础,再加上说明其形态、生境、分布等的形容词,如卫矛、华北卫矛。但是已经广泛使用的正确名正就不必强求一致,仍应保留原名,如丝棉木。
3. 中文属名是植物中名的核心,在拟定属名时,除查阅中外文献外,应带群众中搜集地方名称,经过反复比较研究,最后采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使用广泛、与形态、生态、用途有联系而又不致引起混乱的中名作为属名。
4.集中分布少数民族地区的植物,宜采用少数民族所惯用的原来名称。
5.凡名称中又古僻字或显著迷信色彩会带来不良影响的不可用,如“王”、“仙”、“

鬼”等字,对已广泛使用,如废弃时会引起混淆者可酌情保留。
6.凡纪念中外古人、今人的名称应尽量取消,但已广泛通用
的经济植物名称可酌情保留。

四、自然分类系统简介
由于植物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植物种群已经灭绝,而已发现的化石材料又残缺不全,所以在建立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时存在很多困难。但是各国分类学者根据现有植物材料及各自的观点创立了一些不同的系统。在各系统中,对“门”以上的等级分类,差别不太大。
如:植物界
Ⅰ.孢子植物(隐花植物)亚界
(一) 藻类植物门
1. 裸藻纲
2. 绿藻纲
3. 轮藻纲
4. 金藻纲
5. 甲藻纲
6. 褐藻纲
7. 红藻纲
8. 蓝藻纲
(二) 菌类植物门
1. 细菌纲
2. 粘菌纲
3. 真菌纲
(三)地衣门
以上为低等植物(原植体植物、无胚体植物),他们在形态上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为单细胞,合子发育是脱离母体,不形成胚。
(四) 苔藓植物门
(五) 蕨类植物门
Ⅱ.种子植物(显花植物)亚界
(一)裸子植物门
(二)被子植物门
以上自苔藓、蕨类到种子植物均属高等植物(茎叶体植物、有胚植物),他们在形态上均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为多细胞,合子在母体上形成胚。

目前常用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有两种。即恩格勒系统和哈钦松系统。讲义上按恩格勒分类系统.
1. 恩格勒系统(德国人)(P11)
这个系统是植物分类学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在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我国许多重要植物著作都采用该系统。
恩格勒(Engler)1884-1909(1963及1964)发表《植物分科志要》把整个植物界分成14个门,最后一个门即是种子植物门。其特点可归纳如下:
(1)被子植物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个纲,认为单子叶植物较原始,单子叶植物纲在前;(1964年新系统改为双子叶植物在前)。
(2)双子叶植物纲分离瓣花、合瓣花两个亚纲,离瓣花亚纲在前。
(3)离瓣花亚纲中,按无被花—单被花—异被花次序排列,将柔荑花序类(无被、单被花类)作为最原始的双子叶植物,放在最前边。
(4)在各类植物中又大致按子房上位—子房半下位—子房下位的次序排列。
这个分类系统便于记忆,便于查找植物各科的位置。但却人为的分离瓣瓣花与合瓣花。
2. 哈钦松系统(英国人)
其特点归纳如下:
(1)被子植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个纲,双子叶植物纲在前(为原始性状),与恩格勒系统的主要区别之一。
(2)双子叶植物纲分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两大群。木本群以栏目为起点,草本群以毛茛目为起点。木本群较草本群原始,放在前

面。
(3)不用人为的分离瓣花、合瓣花两大群,而是把合瓣花分散到木本、草本群中。
(4)认为:花各部离生,花部螺旋状排列,具多数离生雄蕊,两性花,单叶,叶互生等为原始性状;而花各部合生或附生、花部轮状排列,具少数合生雄芯,单性花,复叶和叶对生式轮生系(次生)进化性状。
这个分类系统虽不人为的分合瓣花、离瓣花,但一开始就人为的分木本群与草本群,这也不合理。我国华南、西南一带采用哈钦松系统者较多:《广州植物志》《海南植物志》等均用哈钦松分类系统。
3. 克朗奎斯特系统(美国人)
特点:(1)把被子植物分成十个亚纲:木兰亚纲、金缕梅亚纲、石竹亚纲,五桠果亚纲,蔷薇亚纲,菊亚纲,泽泻亚纲,百合亚纲,鸭趾草亚纲,棕榈亚纲等。
(2)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很早就形成两大群,双子叶植物占3/4(其中50%是木本),单子叶植物占总数1/4,其中10%是禾本。
这种分类系统对布置植物园有利。上海植物园就采用这个系统。
恩格勤系统
种子植物(显花植物)亚界
↙ ↘
↙ 裸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
↙ ↘
↙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 ↘
↙ 离瓣花亚纲:花单性、无被花、单被花、
合瓣花亚纲 异被花等为原始性状排在最面。

哈钦松系统:
种子植物(显花植物)亚界

↙ ↘
↙ 裸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
↙ ↘
↙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 ↘
↙ 木本群(原始)
草本群
五、植物分类检索表
分类检索表是鉴别植物也不可少的工具。教科书上常用的是分科、分属、分钟检索表。也就是说拿到一个不知名的,但比较完整的植物标本就可检索到科名、属名以及种名,例如中国树木志,秦岭植物志等除了科属目录外,均附有植物检索表。
常见的检索表有两种形式。
1. 定距检索表
以松科分亚科检索表为例:
A1 叶条式针形,螺旋状着生,不成束;
B1 叶条形,扁平或具四棱,枝仅有一种类型;球果当年成熟 I. 冷杉亚科
B2 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簇生,扁平条形或针状,落叶性或常绿性 II. 落叶松亚科

C1 叶扁平条形,柔软,落叶性,球果当年成熟
D1 叶形较窄,簇生叶长短相近;种鳞 成熟后不脱落 落叶松属
D2 叶形较宽,簇生叶常长短不齐;种鳞木质,成熟后三中轴脱落 金钱松属
C2 叶针状,坚硬,常绿性,种鳞脱落性 雪松属
A2 叶针形,一束,其部为叶鞘所包围,常绿性,种鳞宿存通常2、3、4针。背面具鳞盾及鳞

脐 III. 松亚科
特点:按性状分级一级级排列,同级性状相隔很远。
(三) 平行检索表
本类检索表中每一相对性状的描写紧紧并列以便比较,在一种性状描写之末即列出所需的名称或是一个数字。此数字重新列于较低的一行之首,与另一组相对性状平行排列;如此继续下去直至查出所需名称为止。
以豆科分亚科为例。(见书)P13
特点:同级性状排列在一起,然后依次下排。
在植物分类学书籍中,通常主要根据花、果的构造形态进行编制检索表。但是为了生产实际上使用方便,尤其是在不开花的季节使用方便起见,亦有仅用枝、叶、芽等形态编制检索表的,例如枝叶检索表或树木冬态检索表等。
第二节 按植物的园林性状分类
这一分类很适用于实地调查,很快就能算出常绿/落叶、乔木/灌木之比例。
按园林树木的主要性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针叶树类:
1.常绿针叶树:如松、柏、云杉、冷杉、罗汉松、红豆杉等。
2.落叶针叶树:如金钱松、落叶松、水杉、池杉等。
二、阔叶乔木类:
1.常绿阔叶乔木:如香樟、女贞、桂花、山茶、广玉兰等。
2.落叶阔叶乔木:如毛白杨、榆、朴、槐、栎、七叶树等。
三、阔叶灌木类:
1.常绿阔叶灌木:如天南竹、海桐、含笑、构骨、大叶黄杨、夹竹桃等。
2.落叶阔叶灌木:如蜡梅、木槿、榆叶梅、本香、莲翘、月、季等。
四、藤木类:
1.常绿藤木:如常春藤、络石、薜荔等。
2.落叶藤木:如紫藤、地锦、葡萄、金银花、猕猴桃等。
五、竹类
如毛竹、刚竹、孝顺竹、慈竹、若竹。

这种分类法是极为人为的,尤其是小乔木与灌木有时就不多分。例如辽东丁香、Syringa wolfii在北京露地生长是灌木性状,百花山(海拔200-2000)的也是灌木性状,体量较大,而在秦岭火地塘(海拔2000-2500-3666至峰太白山)生长的就独杆向上,树体就高大为小乔木。另外,有很多树种,如榆叶梅、紫薇等有人列入灌木,有人列入小乔木,分类不一,没有太严格的区别。(再看书P13,则为另一种分类法)。
第三节 按园林树木观赏特性分类
观赏树木的分类,以美观、实用、双方兼列,并注意其固有形态,求一较合理的分类:
可分为观林相、观花、观果、观叶、观杆、观形等六类。
1.林木类:供观赏之点,并非艳葩嘉果,而为单纯形色之相,以构成葱茏之林相者,如裸子植物,柔荑花序大部,竹类。
2.花木:观赏部位为花。可列为观赏花木树类。如顶有艳丽清香的花冠,开花之际不惟娇艳夺目,且芬芳扑鼻。
观花树种如:观花序:紫藤、栾树、醉鱼草等;大花的如广玉兰、白玉兰、山茶等。

香花树种如:白兰花、桅子花、茉莉、米兰、含笑等。
奇花:如冬红(花似小帽子)、象牙红等。
3.观果类:以观果为目的,重美观而不重味,如:金银木、平枝栒子、紫珠、火棘、接骨木等;味甘色美,则更佳,如苹果、石榴、荔枝、柿子、山楂等,
4. 观叶类:树木观赏价值主要体现叶:或形美或色彩美都可。
如:(巨)大形:大叶子槟榔一个人拿不动,一片长8m,宽4m,高山蒲葵,油棕等。
奇形:轴榈 蜂腰洒金榕 马褂木 羊蹄甲
色彩:紫叶李、紫叶小檗、红叶桃、五角枫、鸡爪槭等。
5. 观枝杆类:主要观赏树杆色彩、斑剥及杆形
观色树种:红瑞木(红)、白皮松(白)、棣棠(绿)、金枝槐(鲜黄)、白桦(白)、柠檬桉(棕红)、银白杨(白)等。
花杆树种:豹皮樟、榔榆、悬铃木、木瓜、幼年白皮松等;
观枝树种:垂枝榆、垂枝桃、垂枝梅、龙爪槐等;
游龙树种:龙枣、龙桑、龙须柳、游龙梅等;
枝条细柔树种:紫荆、榆、朴、雪柳、绣线菊等;
6. 观树形:镘头柳、塔柏、球柏、雪松等。
第四节 按园林树木的园林用途分类
按园林用途可把树木分成园景树、庭荫树、行道树、花灌木、垂直绿化树、绿篱树种、木本地被植物、工矿区绿化树以及基础栽植树。盆栽类、岩石植物、室内装饰植物,屋顶花园植物等类别。
1.园景树:凡是在园林中应用的、有较高的观赏效果,用以点缀风景,并能形成特殊景观的树木,其必须有优美的树形、式或叶、花、果色彩,如雪松、白皮松、龙柏、红枫、金心大叶黄杨。如世界五大公园树:(1)日本金松;(2)金钱松;(3)雪松;(4)南洋杉、(5)巨杉等。
2. 庭荫树:在庭院中栽植的冠大荫浓、以遮荫为主,兼顾树形等观赏价值的乔木。银杏、悬铃木、樟树、槐树。
3. 行道树:主要种在道路两旁,构成街景,并给行人和车辆遮荫一类的树木。其要求抗性强,耐修剪,分枝点高2.5m以上的能适合城市生态环境的。毛白杨、槐,悬铃木、重阳木、榆、七叶树、毛岩子、小叶榕、木麻黄、石粟。
世界五大行道树:银杏、椴属、悬铃木属、七叶树属、鹅掌楸属。
4. 花灌木:(1)作为高大乔木同地面的过渡,丰富边缘线,其一般具有美丽,芳香的花朵或色彩艳丽的果实;(2)有的植于草坪区路边;(3)有的做基础栽植;(4)有的在栽培群落中作下木;(5)还有的可布置成专类园。牡丹、月季、杜鹃、丁香、连翘、榆叶梅。
5. 垂直绿化树:枝蔓细长,能缠绕,攀缘,吸附它物,用于垂直绿化的一类树木,一般作棚架、廊、门、灯柱、枯树的绿化,如紫藤、凌霄、地

绵、金银花、络石。
6. 绿篱树:主要起防范作用,能分隔空间屏障视线,作雕像,山石的背景。榆、侧柏、桧柏、雪柳、小叶黄杨、大叶黄杨、小叶女贞、小蜡等。
花篱:贴梗海棠、木槿、黄刺玫、珍珠梅、扶桑、茉莉、五色梅、三角花等。
果篱:假莲翘、小蘖、枸杞
刺篱:枸杞、枸桔、花椒、构骨、椤木等。
彩叶篱:红桑、金边桑、洒金榕,洒金东瀛珊蝴、金叶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等。
7. 木本地被植物:木本中低矮、匐葡、植株密紧的小灌木<40cm或藤木。向裸露的地面进行覆盖。铺地柏、爬地龙柏、平枝荀子、六月雪、杠柳、金银花、长春藤、络石、薜荔、鹅毛竹。
8. 盆栽盆景植物:要求树干姿态古曲、叶型小,生长较慢,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树木,榔榆、梅、日本五什松、银杏、苏铁、棕竹、罗汉竹。
9. 岩石植物:这类植物的应用以前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岩石园中,应用较低矮的植物点缀在岩石旁,爬在岩石上,效果极好,若下悬近水,效果则更好。偃柏、鹿角栓、虎刺、倭竹、火棘、栒子类。
10. 基础植物:在建筑与地面交接处种上植物,打破直角、沟通建筑与植物的联系,如:平枝栒子、鹿角桧等。
11. 果木:指园林结合生产的果树类,要求管理粗放,不影响游人活动,又能作为景观观赏的种类。柿、山楂、枇杷、海棠果、核桃、栎类、
12. 林木:在风景区中应用,结合生产的用材类,油松、栎类、毛竹。
13. 室内装饰植物:要求耐荫,以观叶类为主,软叶刺葵,散毛葵,棕竹。
14. 屋顶花园植物,要求植株体量较轻,根系较浅的树种,如竹类、散尾葵、木香、金银花。
第五节 按园林树木的生长类型分类
一、 乔木类:树体高大(通常自6m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乔木累又可以其高度分为伟乔(31m以上)、大乔(21-30m)、中乔(21-30m)、和小乔(6-10m)等三类;
乔木类又常依其生长速度而分为速生树(快长树)、中速树、缓生树(慢长树)等三类。
二、 灌木类:树体矮小(通常6m以下),主干低矮。
三、 丛木类:树体矮小而干茎干自地面呈多数生出二无明显的主干。

四、 匐地类:干、枝均匐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可生出不定根而扩大占地范围,如铺地柏。

第六节 园林树木拉丁学名简介
拉丁语是欧洲的古典语言,16世纪前做为罗马帝国与天主教会的官方语言,曾广泛通用于欧洲。16世纪以后与各地土语结合而衍化为现代各国语言,如意、法、西、葡、罗,由于拉丁语在古代及中古欧洲学术界的国际性传统,乃至世界学术界(包括植物学)科

学术语仍用拉丁词,尽管已不做为口头语言,但仍非常重要。
一、拉丁字母读音


Aa [a:] Acer mono
Bb [b] Berbreis thunbergii
Cc [k.ts.t∫] Cycas revoluta
Dd [d] Deutzia skabra
Ee [e:] Euonymus japonica
Ff [f] Ficus carica
Gg [g.d3] Gardenia
Ginkgo Jasminoides
biloba
Hh [h] Hibiscus syriacus
Ii [I:] Ilex chinensis
Jj [Jota] [j] Jasminum nudiforum 迎春
Kk [ka] [k] kerria japonica 棣堂
Ll [el] [l] Lonicera japonica 金银花
Mm [em] [m] Magnolia denudata 白玉兰
Nn [en] [n] Nandina domestica 南天竹
Oo [O] [o] Osmanthus fragrans 楼花
Rr [er] [r] Rosa chinensis 月季
Ss [es] [s,z] Salix babylinica 垂柳
Tt [te] [t] Fontanesia fortunei 雪柳
Uu [U] [u:] Tlilia mandshurica 康
Vv [Ve] [V] Ulmus pumila 榆树
Ww [duplx] [w] Weigela florida 香
Xx [iks] [ks] V:burnum farreri 旱柳
Yy [ipsilon] [I:] Salix matsudna 凤尾兰
Zz [zeta] [z] Yucca gloriosa 酸枣
Ww [duplex] [w] Zizyphus jujuba 锦带花

三、读音规则:
(一) 元音字母:共10个,单元音6个,双元章4个。
1、 单元章:软元音i[i:] e[e] y[I:]
硬元音a[a:] o[o:] u[u]
2、 双元音:ae[e] Chamaecyparis pisifera 日本花柏
oe[e]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栾树
au[au] Aucuba japonica 青木
eu[eu] Euony Longan 龙眼
(二) 辅音字母
共20个,其中4个为双辅音。现将特殊发音的例出来,其它的与英语发音类似。
1、c [k. ts .t∫] ① c在a o u(硬元音)及辅音前、或单词未尾发尾发[k ]音;
② c在软元音e I y双元音ae oe eu前发[t∫]音;
③ 有时第二种情况下发[ts]音
例 ①Robinia Pseudoacacia 刺槐

③Acer palmatum 鸡爪
2、g [g] g在硬元音a,o,u及辅音前发[g]的音
[d3 ] 在软元音e,i,y前读[d3 ]
例: ①Gardenia jusminoides 桅子花
②Ginkgo biloba 银杏
gn 合发 [n][ni]
3、J 24个字母中原没有,后加上去 发[j]的音
例:Jasminum japonica
4、S [s] 一般情况发[s] 音
[z] 在2个元音之间,在元音和m或n之间读[z]
5、Qq [k]永远和u在一起 (qu读[ku]音连用
(双辅音发音规则)
6、ch 硬元音前:[k] Chysanthemum molifolium 菊花
发音规则同C
软元音前:[.t∫] Chimonanthus praecox 腊梅

7、rh [r] Rhodendron simsis 映山红
8、th [t] Theuetia Peraviana 黄花夹竹桃
9、ph [f] Philadelphus Pekinensis 太平花
(三) 音节、音量和重音:
1、音节:音节的划分有6条规则:
①每一个元音或双元音就可构成一个音节;一个单词里有几个元音即有几个音节。例:To o na 香椿属
②两个元音之间只有一个辅音时,将辅音划规后面一个(元音)音节;Sa lix
③两个元音之间若二个辅音,则前面的辅音

归前边的元音,后边的辅导划归后边的元音;如Chinen sis
④两个元音之间若有多个辅音时,最后的一个辅音划归其后的元音,其它的则划归前边 的元音; glyptest roboides
⑤当第一个音节前或最后一个音节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时,可将辅音合并到音节里;
⑥双元音、双辅音及b、p、d、t、c后有r、l组合,音节不能划开;
⑦ qu或gu作为辅音组不可分开。
2音量:
目的掌握长音、短音,找出单词重音,便于拼读,掌握以下几点:
①双元音音节都是长音,Spiraeu Deutzia
②元音位于两个或三个辅音前时为长音:Chinensis
③元音之前的元音为短音节Melia
④ b、p、d、t、c、g后与r、l组合以及双辅音ch、ph、rh和gu等前面的元音为短元音。
⑤固定的长音词尾:
urus ura urum
osus osa osum
inus ina inum
atus ata atum
ivus ivum iva
alis ale alum
aris are arum
⑥固定的短音词尾:
ulus ula ulum; icus ica icum
imus ima imum; idus ida idum
-olus -ola -olum
3、重音:
①所有拉丁文单词都有一个重音
②重音不在最后一个音节,重音音节不超过倒数第2个音节;
③重音音节决定于倒数第二音节的长短音性质上:
若为长音,重音就在该音节上;若为短音,重音就在倒数第三音节上,无论其为长短音。
四、语法:
拉丁文有9个词类,与我们有关的只有名词和形容词。
名词: 用作属名 关键保持词性的一致;
形容词: 用作种名 名词、形容词必须保持性的一致。
(二)名词词尾
阳性词尾—us 阴性词尾—a 中性词尾—um
例如: Hibiscus syriacus 本
Michelia alba 白兰花
Betula platyphylla 白桦
(二)形容词词尾
第一类 阳性 阴性 中性
—us —a —um
—er
例 albus alba album
Japonicus Japonica Japonicum
niger nigra nigrum
第二类: 阳性 阴性 中性
①—er —is —e
silvester silvestris silvestre
②—is(阳、阴) —e中性
millis molle
应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词性统一。
五、学名释义:
1、常用的前缀和后缀的意义:
前缀:
ob—倒 obovata 倒卵形
Pseudo— 假 Pseudolarix 假落叶松的
a— 无 aphyllaa 无叶的
bi—(二) biloba 裂的
tri— (三) tricolor 三色的
grandi— grandiflova 大花的
macro— macrophylla 大花的
Parvi— Parrifolia 小叶的
micro— mrcro

phylla 小叶的
multi— multifora 多花的
后缀:
—ata odor ata 具有香味的
—osa 具有... sprnosa 有刺的
—fera filifera 有绒的
—formis 形状 tabulaeformis 桌状的
— oides (象) ulmoides 象榆树的
— issima 极 odoratissima 极香的
altissima 极高的
2、属名:
①欧洲古代原名:(古拉丁名或古希腊名)
Buxus 黄杨属 古拉丁名
Betula 桦木属 古希腊名
Cercis 紫荆属 古希腊名
②赋予意义的:
Podo carpus 罗汉松属
柄 果

Rhodo dendron 杜鹃属
红 树

Callic arpus 紫珠属
美丽 果

Heli anthus 向日葵属
太阳 花

③纪念人名 —— ia结尾
Magnolia(法国一人名)玉兰属
Michelia(意大利—人名)白兰花属
Weigela(德国一人名)锦带花属
Wisteria(美国一人名)紫藤属
④表示地名
Taiwania台杉属(台湾)
Cathaya银极属(中国的)
Fokienia建柏属(福建)
⑤土名:
Coffea咖啡属(阿拉伯语土名)]
Ginkgo银杏属(杏果 广东方言)
3、种名:(意义)
①表示性质
biloba 二裂的
alba 白色的
tomentosa 有绒毛的
grandifilia 大叶的

②表示产地
Chinensis
Sinensis
Sinense 中国的
Cathaya
Japonica 日本的
③纪念人的 —iana —iamus —ianum
bungeana
massomiana
davidiana
④纪念人名:男—i 女—ae
如 男 thunbergii fortuner 女:julianae

总结:1、为了国际交流通用;
2、拉丁学名反映了植物 关系,生物学特性、产地、性状;
3、注意属名(名词)种名(形容词)要保持性的一

第二章 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第一节 植物与环境
树木在生存,必须有能够扎根的土壤,(供给养料、水、无机盐的基质),有CO2和O2等组成的大气;(进行光呼吸作用)有一定的温度以及最基本的能源动力——太阳辐射,这所有的一切加起来总和即为树木生长发育的环境。
一、名词概念
1. 植物生态学:(Plant Ecology) oikos希腊词根(住所)研究讨论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例如:种植设计时要了解当的地下水位,气象条件,植被情况,土壤性状等以便实现设计意图。
2. 环境:指气候、土壤、动物、植物、人等组成的外界因素的总和。
3. 环境因子:在任何综合环境中,都包含着许多性质不同的单因子,如气象因子(光、热、水、气);土壤因子(理化性质、土壤生物);人为因子(利用、改造、发展、破坏、

污染……)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这些单因子即为环境因子。
每一环境因子在综合环境中的质量,性能等都会对植物起着主要或次要;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作用。
4. 生态因子:指环境因素中,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而不可缺少的因子称其为生态因子。如气候、土壤等。
如地形因子就不是直接而是间接的对植物有影响。不同海拔、坡度、坡向,必须有不同的光、热、水、气条件,并通过它们而影响树木,对树木影响最大的是人为因素,因为人类活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合理利用、改造,也会肆意的破坏、污染。
5. 生态习性:一种植物长期的生活在某种环境里边,对环境适应而形成的习性叫生态习性。
每种植物只能生活在它所适应的环境里,如仙人掌繁殖、仙人掌片阴晾或晒一下繁殖生根很快。
6. 生态类型:有相似的生态习性和生态适应性的植物属于同一个生态类型。
如在水里生长的植物叫水生植物,陆地生长的叫旱生植物,盐碱土上生长的植物叫耐盐碱植物。阳性、阴性……
7.生态幅:各种植物对生存条件及生态因子强度的适应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死亡,这种适应范围,叫做生态幅。
二、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和主导作用
1.综合作用: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子如:光、热、水、土同时对植物起作用叫综合作用。
生态环境是由许多生态因子综合起来的综合体,对树木起着综合的生态作用,只此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境中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如将引起其它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如光照温度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空气的温度、湿度等气候因子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土壤温湿度的变化。华北地区(香山、西山)阳坡光照强,气温高、湿度小,土壤瘠薄,植被稀疏(荆条、酸枣、小叶鼠李、孩儿拳头、少数刺槐、臭椿、鹅耳柄);阴坡光照弱、气温低,湿度大,土壤深厚,植被茂密(油松、侧柏、三桠绣球、蚂蚱腿子、黄栌、大花叟疏、薄皮术)总之,阳坡、阴坡的不同植被的产生能是因为阳坡、阴坡不同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2. 主导作用:在诸多生态因子对植物的生态、生理的综合影响中,必有一、二种因子在某个阶段中起着主要作用,这一、二个起主要作用的因子就是主导因子,其作用即为主导作用。
例如:北方家庭养花,如山茶、杜鹃、茉莉、米兰等南方花卉生长不良其主要原因是土壤pH,这些花卉生长要求pH4.5~6.5,而我们是土壤pH则大于7,甚至更多。这时pH就成了这个问题的主导因子了。
例2:如杉木在华中(湖北湖南)长的很

茂密,而且气温条件相似的昆明则长不好,这是由于昆明有半年旱季,空气湿度极低而影响杉木的正常生长,这时空气湿度就成了限制因子——主导作用。
例3:油松是强阳性植物,但在华北地区多自然分布在阴坡、半阴坡,这是由于华北山区阳坡干旱、瘠薄、土壤水分极少,而油松为生存就自然分布于半阴坡,这里土壤水分就成为华北山地油松生长的主导因子。
三、环境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1. 环境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植物生长离不开环境,环境与植物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连系,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类型,植物长期生长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就形成了植物对这种环境的一定要求。
(1)相同式相似的环境条件,长期作用于不同种类的植物,往往形成植物对环境相同式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结果使不同的植物在外貌上表现出一致性或相似性,即植物的生态型。
例1:如高山、北寒地带环境中,气温低、风大、紫外线强,生长期短,长期作用于植物,结果形成低矮的垫状植物类型,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科属,平卧杜鹃5-10cm,矮柳5cm,矮北极桦比蘑菇还小,又如热带荒漠地区的环境条件,气温高、日照强、雨量少,蒸发量大,长期作用于植物,结果形成肉质,多浆这一特殊的植物类型,它们分属于仙人掌科、景天科、番杏科、藜科等。
(2)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着不同的植被
(大家外出时多注意自然界,注意同一座山不同海拔及各地植被分布)我国疆士辽阔,从东北漠河50°到南沙5°地处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在这些不同的气候带里,环境对植物长期作用,其结果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寒温带的针叶林、温带的针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再由于我国海陆分布的地理位置,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成为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因而我国东部、南部湿润、西北部干旱,同是温带气候,植被有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的区别。
(3)不同的环境条件作用于同一种植物时,可产生态变异
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于是在不同个体群之间就产生相应的生态变异(开花期早晚,植株高矮、立直与否,叶子厚度等)这是同种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叫生态型。
有些植物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直接可影响基体内有机物质的形成。大多数中草药当从野生引回到栽培,药效变小或无。乌头根在寒冷条件下无毒,金鸡纳在高温干旱时奎宁含量高在低温高湿时含量很少。
环境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