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养生吃法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粽子的功效与作用
粽子的功效与作用不同粽子不同养生功效。
粽子是我们端午佳节不能缺少的美食,那么除了习俗以外,粽子还有什么养生功效呢?粽子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粽子的功效与作用吧!
粽子的功效与作用:不同粽子不同养生功效
1、红枣糯米粽子
端午节粽子的经典传统搭配是红枣糯米粽子,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夏日脾胃虚寒,糯米治胃虚,红枣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健脾养胃的红枣加上温补脾胃的糯米,功力倍增,能够强力对抗脾胃虚寒。
2、莲子糯米粽子
莲子糯米粽子有安心挑神的功效,如今过于焦虑失眠的人群越来越多,你可每晚一顿莲子糯米粥,端午更宜吃莲子糯米粽子。
莲子可以养神安眠,对睡不安稳的人很对症。
此外,脾胃不好的人更容易焦虑,焦虑会加剧失眠多梦。
用莲子安神,糯米养胃,双管齐下,睡得才安稳。
3、黑豆糯米粽
黑豆糯米粽,有好的美容功效,黑豆性甘平,入肾经,在临床研究中有改善黄体功能和促排卵的神奇功效。
因为黑豆和糯米都不易煮烂,可以选择用高压锅炖黑豆糯米粽。
黑豆中含有丰富的雌激素,可将雌激素保持在高水平状态,也就不担心皮肤枯萎了。
粽子的功效与作用4、桂花豆蓉甜粽
桂花豆蓉甜粽洋溢着桂花清香,花味没有被豆蓉盖过风头,似是在吃桂花糕。
清香南瓜甜粽选用日本鲜南瓜肉,适量控制分量,味道清甜,不会太腻。
传统的蜜饯八彩粽是葡萄干、菠萝干、芒果干、糖冬瓜、生晒元肉、杏脯肉等干果,味道丰富营养。
桂花味辛,性温,具有止咳化痰、养生润肺的功效,还可解夏日口干舌燥、胀气、肠胃不适,能调养夏日胃寒胃疼,还可滋润美白皮肤,解除体内毒素;驱除体内湿气,养阴润肺,净化身心。
吃粽子会长胖吗?关于《吃粽子会长胖吗?》,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一年来到端午这段时间,每家每户都是包粽子来吃,有的别人包出去的棕子不一样,除开全是用檽米包粽子以外,大家会在里面添加不一样的饺子馅儿,因此做出去的棕子口感不一样,并且含有的营养成分也会不一样,总体来说,棕子是营养成分比较丰富的食材,那麼吃完是否会造成身型长胖呢?吃肉粽会生胖吗?会生胖的,棕子大多数是用檽米制成的,粘度高、不容易消化吸收,且欠缺化学纤维质,含过多的人体脂肪、盐、糖。
一个一般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碗上下,发热量约为400至500热量。
归属于长胖性食材,减肥瘦身不容易多食。
减肥专家说,棕子的营养成分主要是以发热量主导,次之为蛋白质、人体脂肪与碳水化合物结合膳食纤维素;若以20岁成年男女一天需要的营养成分而言,粽子的热量大多数较高,高纤维广泛不够,量少为宜。
因而,权威专家建议,吃肉粽,女士一天最好是不必超出3个,男士最好是不必超出5个。
能够防止因吃肉粽造成的肠、胃道消化不良、服用过多造成发胖。
除此之外,临睡前两小时最好是别吃肉粽。
以便防止过胖最好是还要少吃为妙,因而,一定要记熟低油、少盐、少糖等食用方法,另外以便人体均衡,最好是吃肉粽的另外也可以配搭蔬菜与新鲜水果等多化学纤维的食品,就可以防止掉不必要的肠胃道不适感病症。
建议檽米部分再加一些薏米仁。
内陷少放肉和鸡蛋黄,换加些豆腐干、平菇、萝卜条等。
美食棕子时,应用水焯或蒸的方法。
吃了肉粽子后,喝一些无植物油脂的素菜汤,如东瓜、春笋、黄瓜等促进消化。
此外,吃肉粽时不必碰水分含量许多的寒凉瓜果蔬菜类,例如甜瓜,以防导致腹泻或腹痛。
端午吃肉粽的常见问题:1、胃肠不好的人要少吃肉粽。
棕子不太好消化吸收,因而服用棕子应留意适当,不必一次很多进餐,以防导致消化不良。
2、心脑血管病症病人服用时要留意。
棕子的品种齐全,在其中肉粽子和动物油红豆沙棕子所含人体脂肪多,属油腻感食品。
端午节的养生食物及养生技巧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被称为“端阳节”、“重五节”等。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船、挂艾叶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中,除了要注意安全之外,还需要关注养生。
在这个季节中,气温升高,人们的心理状态与身体状况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如何通过食物及养生技巧来保护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一、养生食物1. 粽子粽子是端午节中最常见的食物之一,由糯米、豆沙、肉类等材料制成。
在制作时,糯米加工成饭团,再加入各种馅料,再用粽叶缠裹成为三角形或长方形的形状,最后蒸或煮熟而成。
粽子是一种富含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B的食品。
其中,粳米蛋白质含量较高,易于消化吸收,能够补充人体的蛋白质需求。
2. 菖蒲菖蒲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驱风除湿、补肝益肾、温暖身体的功效。
它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疲劳,增强体质,增强抵抗力,并有效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可以在粽子中加入菖蒲,不仅口感独特,而且还有助于身体健康。
3. 茯苓茯苓是一种中药材,是常见的利尿剂和补益肝肾的草药。
它有助于缓解疲劳,调节心情,促进睡眠,还可以对抗心脏疾病、泌尿道感染等疾病。
端午节吃粽子时,也可在粽子里加入少许茯苓,对身体有一定的保健效果。
4. 食醋端午节时,很多人会用醋浸泡粽叶,这不仅可以增加粽子的口感,也有助于对抗中暑。
醋酸可以在体表形成一层保护层,可以减少水分散失,从而降低身体的温度,达到消除汗液的效果。
二、养生技巧1. 多喝水夏季气温升高,容易出现中暑、脱水等状况。
因此,在端午节的时候,为了保持身体的正常运作,我们需要多喝水。
至少每天需要喝8杯水。
此外,在运动、出门前,也需要适当地喝水,避免出现脱水状态。
2. 注意饮食在端午节的时候,许多人会不自觉地吃太多粽子和其他甜食,导致体重增加和消化不良。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饮食的均衡和合理性,避免过度饮食。
3. 减少疲劳端午节是一个比较繁忙的节日,但是过度疲劳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粽子和鸡蛋能一起吃吗端午吃粽子有什么好处
今天开始放端午节假,想必大家都收到了端午节礼吧!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吃粽子是则是端午节的另一向传统了。
一、粽子和鸡蛋能一起吃吗
蛋黄粽子是最经典的粽子组合,粽子和鸡蛋搭配并不是从营养角度考虑的,而是多年民俗的一种形成。
两者搭配看似不好消化,如果制作方法得当,也没有关系。
建议:粽子煮制的时间一定要够长,以两三个小时为佳,因为糯米软烂后才易消化。
二、端午吃粽子有什么好处
粽子的原材料是糯米,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
北方粽叶一般用芦苇叶包裹,芦苇叶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的作用,所以端午节吃粽子应节又养生保健。
三、粽子一天吃几个好
1-2个为佳。
粽子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糖、盐和脂肪,不能多吃,一天吃两个为佳,不可多吃。
同时,吃时最好搭配蔬菜、水果,这样可帮助肠胃蠕动,还可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四、端午哪些人不能吃粽子
老人和儿童
因为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消化功能比较差,
食用后易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胃炎和胃溃疡患者
粽子不易消化,端午吃粽子会导致胃酸增加,加重胃炎和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溃疡出血,因此胃炎和胃溃疡患者也应少吃。
糖尿病患者
粽子中常含有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还经常加一些糖或蜂蜜,因此糖尿病患者也应禁食粽子,否则易使血糖升高。
四类人绝不能吃粽子又到端午,端午吃粽子不仅有深远的节日意义,而且由于粽子是主副食一起搭配制作的综合性食物,有特殊的营养价值。
吃粽子虽然是端午节传统习俗,而且具有养生功效,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吃,以下四类人是绝不能吃粽子的,大家可要警惕了。
中医:端午吃粽清热除烦中医以为,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
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
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
总的来说,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格外适合初夏食用。
胃肠道病患者这类人最好不要吃粽子。
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不易消化,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容易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
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过于油腻的粽子,也会引起消化不良、胀气,使疾病加重。
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红枣粽和甜粽子不适合多吃。
粽子含糖量较高,如果粽子中加入了红枣、豆沙则含糖量更高,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抢救不及时还有生命危险。
血糖不稳定的人也需要少吃糯米食品。
大米饭的血糖指数是56,而糯米饭的血糖指数是87,远高于米饭,这意味着吃糯米比吃大米更易导致血糖升高。
老人和儿童粽子中含有许多糯米,黏性大,老人和儿童的肠胃功能相对较弱,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一定要吃尽量选择小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粮、薯类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吃时要细嚼慢咽,便于消化。
因此,端午吃粽子,掌握了以上这些注意事项才让你健康品尝粽子。
又到一年粽子节,端午吃粽子宝典,快乐过节。
五月五日端午节时候怎么养生端午节养生注意事项粽子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
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
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
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
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
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
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五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
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黄酒。
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
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
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
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
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端午节民俗活动一、吃粽子搭配醋、茶、豆浆和乌梅汤端午佳节粽飘香,总是让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动,但对于患有慢性病或是爱美想减重的民众而言,可得小心粽子惊人的热量!营养师表示,粽子的热量大多偏高,以一颗裹蒸粽为例,热量就约有1000大卡,成年女性吃了半个裹蒸粽就相当于摄取了一天1/3的热量,加上内馅多为胆固醇较高的食材,对于部分慢性病患者更应该酌量摄取。
传统节日的传统医学与养生方法传统节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在传统节日中,传统医学和养生方法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健康指导。
以下将介绍几个典型的传统节日,并探讨其中蕴含的传统医学与养生方法。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通常会进行赏月、吃月饼等活动。
传统医学认为,中秋时节气候渐凉,人体阳气渐弱,容易导致脾胃功能下降。
因此,在中秋节期间,人们可以通过食疗来调养脾胃,增强体质。
例如,食用柚子,柚子性寒凉,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适合秋季食用。
同时,中秋赏月时可以进行散步、打太极等锻炼身体的活动,有助于增强阳气。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欢喜庆祝新年的到来。
传统医学认为,春季养阳,春节时应多摄入温热的食物,以补充寒冷天气中所消耗的阳气。
比如,吃饺子是春节的传统食物之一,因为饺子形状像元宝,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同时,饺子内部放入姜末,姜性温热,有助于温补阳气,驱寒保暖。
此外,春节期间还可以进行舞龙、舞狮等传统舞蹈,锻炼身体,活络筋骨。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端午节时,人们通常会吃粽子、赛龙舟等,这些活动与传统医学和养生方法紧密相关。
据传统医学认为,端午时节阳气旺盛,阴气渐消,体内的阳气与外界阳气相互呼应,因此吃些辛辣的食物可以助阳。
在粽子中加入葱姜蒜等辛辣佐料,可以增添风味,也有助于温补体内阳气。
此外,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它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提升人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身体素质。
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在元宵节,人们一般会吃元宵、猜灯谜、放花灯等。
传统医学认为,元宵节时人体阳气开始复苏,脏腑功能逐渐恢复,此时适宜进行一些调理养生的活动。
例如,食用元宵,元宵内部通常放有甜汤或果蓉,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美满,同时也寓意着甜美的生活。
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之一,它既能锻炼智力,又能增进人际交往,对于心理健康非常有益。
瑶族养生食谱简单美食大全1. 手撕酸菜肉片:将猪肉切成薄片,锅中加入油烧热,放入蒜蓉和姜片炒香,再放入酸菜煸炒出香味,最后放入猪肉片煮熟即可。
2. 瑶族酸笋炖鸡:将鸡肉切块,配上酸笋一同炖煮,加入适量的盐和调料,慢炖至鸡肉熟烂。
3. 瑶族冷汤:将西红柿、黄瓜、红椒等蔬菜切丁,加入适量的醋、白糖、盐和水,搅拌均匀后放入冰箱冷藏,凉爽解暑。
4. 瑶族糯米饭:将糯米淘洗干净后浸泡半小时,加入适量的水后煮熟,可以搭配花生、红豆、肉松等作为配料。
5. 瑶族三色蔬菜:将黄瓜、胡萝卜和绿豆芽切丝,分别用热水焯烫后过凉水,加入适量的盐和味精拌匀即可。
6. 瑶族糍粑:将糯米粉加水搅拌成浆状,加入适量的白糖和芝麻搅拌均匀,蒸熟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7. 瑶族腊味粽子:将糯米泡水后沥干,配上腊肉、腊肠、咸蛋黄等腌制好的食材包裹在粽子叶内,用绳子捆扎好后蒸熟即可食用。
8. 瑶族酸辣鱼:将鱼肉切块,配上辣椒、酸菜、葱姜蒜等炒熟,加入盐、醋、糖、味精等调料调味即可。
9. 瑶族苦瓜炒肉片:将苦瓜切片,用水焯水后沥干备用,猪肉切薄片备用,锅中加油烧热后放入姜蒜炒香,再放入猪肉片炒熟,最后加入苦瓜翻炒均匀即可。
10. 瑶族凉拌豆芽:将豆芽焯水至断生,过凉水后沥干,加入适量的盐、味精、香菜等拌匀即可食用。
11. 瑶族素炒蕨菜:将蕨菜摘洗干净,热水焯水后过冷水,锅中加油烧热后放入蒜蓉和姜片炒香,再放入蕨菜炒熟,最后加入盐和味精调味即可。
12. 瑶族拌粑粑:将粑粑切成小块,加入糖、花生碎、芝麻等拌匀即可食用。
13. 瑶族蔬菜煲:将土豆、胡萝卜、豆干等蔬菜切块,炖煮时加入适量的水和盐,煮至蔬菜熟烂后加入味精调味即可。
14. 瑶族绿豆汤:将绿豆洗净,加入适量的水煮至熟烂,最后加入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15. 瑶族酸辣老母鸡:将老母鸡切块,用酸笋、辣椒、葱姜蒜等调料炒熟,最后加入盐、醋、糖、味精等调味即可。
粽子的养生吃法
端午节到了,粽子又开始吸引人们的视线,肉馅、水果馅、果酱馅、枣馅、栗子馅的粽子大大满足了人们对美味的需求。
可是,粽子味道虽美,多食却不妥。
因为,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
例如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
因此,专家建议,女性吃粽子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
除此之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最好别吃粽子。
虽然专家们建议美味的粽子不可多吃,但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只要掌握好窍门,美味与健康是可以兼得的。
注重搭配高纤食物: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胃肠排空需时较久,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若主料能以部分的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取代,不仅可增加纤维质含量,减少肠胃负担,更有益于健康。
少油低热量:肉粽早已成为“粽族”中的主角,但它的缺陷是饱和脂肪含量高。
如果能改用瘦肉,甚至以鸡肉、海鲜或鱼肉取代,除了少油、低热量外,还别有一番风味呢!
详读营养标示:现在许多预包装粽子已经开始标示营养
成分了。
营养成分的标示包括每份重量或每100克所含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与钠含量,但消费者常误以为营养标示上的数据就是一个粽子提供的热量与营养素。
正确的方法是以每份的重量或每100克与一个粽子的实际重量去换算。
养成阅读营养标示的习惯,购买符合个人需求的粽子,才能吃得既美味又健康。
注重与其他食物搭配:端午节前后可别餐餐以粽果腹,而忘记其他种类食物的摄取,因为粽子一般只能提供六大类食物中的主食、肉类与油脂。
建议吃粽子时搭配时令蔬菜,餐后来一份水果,不仅营养均衡,还可过个轻轻松松、肠胃无负担的端午节!
吃完粽子沏杯茶
粽子好吃,可吃多了就会引起各种肠胃疾病,那么有什么可以帮助它消化呢?下面这款助消茶可以作为食用粽子
之后的养生饮料,帮人们减轻肠胃负担。
用陈皮10克、麦芽10克、佛手柑15克、山楂15克、乌梅5克、甘草7克,加1000毫升开水,当养生茶饮用。
陈皮具有促进食欲的效能,对中焦气滞、食欲不振等症具有很好的功效。
它可以消除吃过多粽子所产生的胸闷、中满、食欲不振等副作用。
其实陈皮就是橘子皮,以存放的时间长、陈久者为好,所以叫陈皮。
佛手柑又称佛手,味辛苦酸,性温。
主要功用是理气和
中,舒肝解郁。
本品适用于肝胃不和、气滞胃痛、胸闷胁胀、食欲不振、呕吐等症。
它又可以治疗肝气郁结而致的胃脘痛,当然也可以凭其挥发油的功效,来促进消化。
麦芽是常用的养生茶原料,很多人会在夏天煮“麦茶”来喝。
麦芽味甘,性微温。
有消食开胃的作用,能化一切米面果实积滞;能助胃气上行而滋脾健运,使浊气下降而除胀宽肠。
要注意的是,麦芽炒焦后使用,消食化积的作用最有效。
山楂酸而破泄,消积散淤,善于消肉积、症块,并能行气活血。
焦麦芽、焦山楂合用,能互相增加其消食导滞的能力,常用来作为促进消化、消减脂肪的药物。
有研究指出,山楂能够减少血中三酸甘油酯的含量,且有扩张冠状动脉的效果。
乌梅、山楂皆有酸味,但乌梅酸而收涩,敛肺涩肠,本身的酸味更可以促进津液产生,减少腹胀饱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