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45.57 KB
- 文档页数:3
(征求意见稿)一、管理部份: 300 分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中医药方 针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 例》及地点制定的有关政策、法规 情形 2.制定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建 设规划和年度打算,并加以落实3.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符合《中医医 院信息化建设差不多规范》,能反映 有关中医医疗信息,为医院保持中 医药特色的决策提供依据1.院领导应全面把握中医医院业务及管理知识,上岗前或者上岗后一年 内通过中医医院管理专业培训(一)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中 医药政策,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 院方向。
制定保持和发挥中医特 色工作规划,在年度打算中加以 落实(25 分)(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大 管理人材队伍和中医药学术梯队查阅近三年的有关文件和传 达、执行记录。
无有关记录, 不得分; 记录不彻底, 扣 2 分查阅医院近五年的中长期规划、年度打算和总结等有关资 料。
无有关资料, 不得分; 缺一项,扣 2 分 查阅上年度医疗信息分析资 料或者报表。
无有关数据, 不得 分;数据不全面,扣 2~5 分查阅允许培训的证明文件。
无 培训证明, 不得分; 未在规定 510105(二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大管理人材队伍和中医药学术梯队建设(60 分) 2.医院要紧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全面了解中医医院业务及管理知识,全面把握本部门的管理知识与技能,上岗前或者上岗后一年内通过中医医院管理专业培训 (重点检查医务处、护理部、药学部、科研处、教育处)3.中医类不执业医师占全院执业医师比例达到 60%以上4.系统允许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差不多技能培训的护理人员占护理人员比例达到 70%以上5.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 70%以上6.一级中医科室和重点二级中医科室的学科带头人应为主任中医师或者中西医结合医师7.临床科室主任中,中医院校毕业或者系统允许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比例应达到 60%以上查阅允许培训的证明文件。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细则一、评价依据(一)《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2006版《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二)我院的《各项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二、评价组织成立以主管护理副院长为组长、由护理部为副组长、各科护士长为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护理质量专项考核小组,负责组织开展护理质量评价工作。
组长:王振清副组长:吕秀萍成员:马桂花徐晓杨晓玲田月玲张兰英李晓芳韩黎萍贺丹三、评价对象包括全院各护理单元和护理人员。
四、评价内容(一)护理工作核心制度的落实。
(二)中医专科专病的护理质量,包括生活起居、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用药护理等方面的护理实施情况。
(三)中医护理常规的执行情况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情况。
(四)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手术清点记录单和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单、输液单及巡视单、交班志。
五、评价方法(一)检查方法:根据各项护理质量考核评价表进行检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现场考核、查看患者、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价1.现场提问2名护士,对所管病人实施中医护理的情况。
2.现场检查2名病人,以确认护士的陈述及采取措施的效果。
3.现场提问2名护士对本科常见病护理常规的知晓情况。
4.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现场考试:根据科室开展情况,到科室随机对当班护士1-2人进行考试。
(二)评价方法:1.护理部每月将各科室护理质量检查结果上报医院考核小组,纳入科室综合考核。
2.护理部确定考核标准;护士长每天不定时进行抽查;护理部每月一次全面督查。
3.每月召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一次,对护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和下一步改进的措施。
护理部 2012年7月10日。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评价表中医特色护理考核评分标准(100分)日期: 科室: 得分: 检查人:质量标准标准分扣分标准存在问题及扣分一、中医护理管理 1、不符扣5分。
1、有明确的中医护理管理体系。
2、无制度、职责的扣5分。
2、有明确的工作制度及职责。
20分 3、无计划扣2分,无内容扣3分。
3、各中医护理台账资料齐全,摆放整洁,分类清楚、合理,要有全面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并且有详细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计划与内4、无考核登记扣2分,无原始资料扣3容,要确保落到实处。
分。
4、有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登记及原始资料。
二、中医护理质量 1、不符扣3分。
1、认真执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贯彻“整体观念,辨证施护”2、实地查看,询问2-3名患者,不满意原则,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
扣3分,出现压疮(难免压疮除外)扣32、做好患者生活起居的护理,包括病室环境、皮肤及口腔护理等。
分。
3、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包括普通膳食、治疗膳食及健康饮食养生指导等。
3、询问3名以上患者,有1名不知道自4、做好患者用药护理,主要包括中药的内服、熏洗、灌肠、静脉给药等用药护理,药物作用指导及不良反应护理等。
己饮食注意事项的扣1分。
5、做好患者情志护理,包括情绪调整、心理护理等。
4、询问3名以上患者,有1名不知道自6、做好康复护理,包括言语及肢体功能锻炼的中医保健操、健身操、音乐己用药情况的扣1分。
疗法等。
5、患者不满意扣3分。
7、根据各科室疾病特点做好专科护理。
30分 6、询问3名以上患者,患者不满意扣38、各项中医护理实施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9、护理文件书写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合法,应有中医内容,分。
包括诊断、舌苔、脉象等,记录要具有连续性,并及时完成。
中医健康宣教7、实地查看,询问患者,没做到扣3分。
内容要具体全面,使用中医术语。
8、无医嘱而实施中医护理技能的扣3分。
10、各科室抢救车内要备10种急救中药,标示明确,药品无变质,无过期,9、缺一项中医内容扣1分,无中医内容要原包装保存。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及改进措施中医特色护理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特色技术为患者提供的一种护理模式。
其独特之处在于对患者的整体护理,强调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状况对疾病的影响,并通过中医特色技术来改善患者的健康。
评价中医特色护理的质量是提高护理服务水平的关键,下面将介绍一些评价指标和改进措施。
首先,评价中医特色护理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1.技术水平评价。
这是评价中医特色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考察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包括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中医特色技术的熟练程度等。
可以通过考核护理人员的资质、学历、培训情况以及客观的临床效果来评估其技术水平。
2.效果评价。
中医特色护理的目标是改善患者的健康状态,因此评价其效果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通过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症状的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来评估中医特色护理的效果。
3.安全性评价。
中医特色护理涉及到使用中医特色技术,需要保证其安全性。
评价可以从是否产生意外伤害、是否引发副作用等方面进行,可以通过记录和跟踪患者的治疗过程以及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来提高中医特色护理的安全性。
在评价中医特色护理的质量后,可以根据评价结果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中医特色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和技能,需要持续的学习和培训。
医院可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2.完善规范管理制度。
中医特色护理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指导护理工作的开展。
医院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并进行培训和监督,以确保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3.加强沟通与协作。
中医特色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其需求和期望,并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协作。
医院可以加强与患者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的沟通,通过定期的会诊和交流,提高协同工作能力。
4.优化设施和环境。
为了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医院需要在设施和环境上进行相应的改善。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标准及评分方法(2013年)(总分100分)项目标准要求标分评分方法记分中医护理管理1、科室制定落实《指南》的计划与具体措施(可体现在年度计划中)。
制定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计划,体现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内容与学时要求,定期考核。
措施到位。
原始记录齐全。
20 一处不合格扣2分.2、制定并实施中医护理常规至少3个。
护理人员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10 缺一个病种扣5分。
抽查1人未掌握酌情扣1-3分。
3、科室至少开展2项中医护理操作(达30%),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常用的8项中医操作(达95分)。
10 考1人<95分扣2分,<90分扣4分,缺一个项目扣5分,未达标扣3分。
4、填写中医登记本。
实施与医嘱相符。
5 一处不合格扣1分5、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记录完整,体现质量持续改进。
10 一处不合格扣2分6、每月通过文字、视听、个别指导、集体讲解等至少3种方式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10 实地考查,缺一种方式扣2分,访谈1名患者,酌情扣1-2分。
中医护理质量1、认真落实中医护理常规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措施及时、正确。
无护理操作并发症发生。
20 一处不合格扣2分,出现并发症另行处理.2、积极开展专科中医特色护理,彰显中医特色护理优势。
10酌情±1-3分。
3、护士能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5 现场抽查1人,酌情扣0.5-2分4、护理文书书写体现中医特色和辩证施护。
抽查在架病历1份,单独计分。
合格分92分。
受查科室:抽查日期:检查者签名:得分:。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及改进措施质量评价:1.技术操作质量:评估中医特色护理的技术操作是否熟练、准确。
包括脉诊、舌诊、刺血放血、针灸、中药制剂等中医特色的治疗手段。
通过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进行评估,从而判断是否符合标准化操作流程。
2.护理效果评价:评估中医特色护理是否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通过患者的病情转归、病情改善情况、生命体征的稳定等指标来评估护理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来评估护理效果。
3.患者体验评价:评估患者对中医特色护理的满意度。
包括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对治疗措施的接受程度、对护理环境的评价等等。
通过患者的反馈和医护人员的观察,评估患者对中医特色护理的体验。
改进措施:1.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中医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中医诊疗水平。
组织医护人员参加中医学术交流会议、讲座,推广先进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和经验。
2.规范操作流程:建立中医特色护理的标准操作流程,对脉诊、舌诊等中医诊断手段和刺血放血、针灸、中药制剂等中医治疗手段进行规范化操作指导。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技术操作考核,及时纠正不规范和错误的操作。
3.加强与西医的协作:中医特色护理与西医诊疗手段相辅相成,可以共同提高治疗效果。
加强与西医内科专家的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提高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水平。
4.提升护理环境和服务品质:改善护理环境,提供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提高患者对中医特色护理的满意度。
5.加强质量监控和评估:建立中医特色护理的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中医特色护理进行评估。
通过患者的反馈和医护人员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中医特色护理的质量评价和改进措施是提高中医特色护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加强与西医的协作、提升护理环境和服务品质,以及加强质量监控和评估,可以不断提升中医特色护理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