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北师大版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北师大版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北师大版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北师大版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目标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本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教学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以基础知识为教学核心,重点在于介绍心理学关于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和人的心理活动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同时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三、教学原则

1.注重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原理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强调学科前沿发展的原则;

4.重视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原则;

5.动手操作的原则。

6.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与讨论法相结合。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意识。

2. 主动性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性地主动学习,所以除了课堂讲述和讨论外,还安排了实验室实验、课堂实验演示和课后作业等,并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有关文献,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符合科学的结论。

3. 多媒体演示教学。课程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程讲述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录像机、投影等设施,力求将大量的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10 课时,平均每周4 学时,课堂讲授3 课时,实验室实验1 课时。

六、教材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授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

七、测试与评估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试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平时考核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30%,其中包括作业成绩、实验报告成绩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占本课程总成绩的70%。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

(7 课时)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现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三、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二、科学的态度与方法

三、具体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派别

三、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和发展方向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简述心理学的渊源与发展;

2.阐述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3.描述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

4.辨析心理学的不同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

1.心理现象的科学理解;

2.具体研究方法所针对的课题;

3.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观点。

所需辅助设备与材料:

教学录像片: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课后习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3.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的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5.心理学的研究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研究有什么特点?

6.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7.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7 课时)

第一节脑的进化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

二、动物的神经系统进化

第二节神经元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

三、神经回路

第三节神经系统

一、周围神经系统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三、大脑的结构与机能

四、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一、定位说

二、整体说

三、机能系统学说

四、模块说

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一、什么是内分泌腺

二、内分泌腺的分类与机能

三、神经-体液调节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了解神经信号的传导过程;

3.了解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4.了解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对心理现象的影响。

本章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为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2.难点为神经冲动的传导的机制、神经冲动化学传导的机制;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神经元结构图;神经传导电传导示意图;突触结构图;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图;皮层感觉皮层和运动皮层结构图;相关教学录像带一盘。

课后习题:

1.脑是怎样进化的?脑的进化有哪些一般的趋势?

2.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3.试说明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方式,什么是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4.解释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5.什么叫裂脑研究?它对揭示脑的秘密有何重要的作用?

6.如何跟踪脑学说的发展,认识大脑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7.什么是机能系统学说?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如何?

8.什么叫神经—体液调节?各种内分泌腺对人类行为有哪些影响?

第三章感觉(8 课时)

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三、感觉的编码

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二节视觉

一、视觉刺激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三、视觉基本现象

第三节听觉

一、听觉刺激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三、基本听觉现象

第四节其他感觉

一、皮肤感觉

二、嗅觉和味觉

三、内部感觉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感觉的基本特性与种类;

2.了解各种感觉现象及其生理机制;

3.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感觉的概念、感觉的编码,刺激强度和感觉强度的关系;

2.视觉的基本现象以及听觉的基本现象;

3.刺激强度和感觉强度的关系;

4.视觉和听觉的生理机制。

课后习题

1.什么是感觉?感觉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

2.试分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相互关系。

3.什么是神经特殊能学说?如何评价?

4.视觉系统是怎样编码由外界输入的信息的?

5.什么叫现代对立色理论,它和传统的色觉理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6.试说明暗适应与明适应的特点及机制,了解视觉适应在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7.用视觉掩蔽说明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9.简单评述听觉的频率理论和位置理论。

10.肤觉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11.温度对味觉感受性有什么影响?

第四章知觉(8 课时)

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知觉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三、知觉的生理机制

四、知觉的种类

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四、知觉的恒常性

第三节空间知觉

一、形状知觉

二、大小知觉

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

二、运动知觉

第五节错觉

一、什么叫错觉

二、错觉的种类

三、错觉理论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知觉的基本特性和生理机制;

2.了解知觉的种类与现象;

3.了解知觉加工的过程;

4.掌握知觉恒常性的概念并理解其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知觉的概念、知觉中两种加工;

2.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恒常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图形的组织原则及产生距离知觉的线索等;

4.知觉的生理机制;

5.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的线索;

6.错觉的理论。

课后习题

1、什么是知觉?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怎样?请列举日常生活现象说明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2、用事实分析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想一想知觉的恒常性是怎样产生的?

4、图形组织的原则有哪些?

5、什么叫双眼视差?怎样解释它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

6、人的听觉定位有哪些规律与特点?

7、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8、什么叫似动?它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7 课时)

第一节意识的一般问题

一、什么是意识

二、什么是无意识

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

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

二.催眠

三.白日梦与幻想-意识的自发漂移

第三节注意的一般概述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二、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三、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

第四节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

二、注意的认知理论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区分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

2.了解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3.理解注意的概念和生理机制;

4.理解注意的认知理论。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

2.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3.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几种形式;

4.注意的认知理论。

课后习题

1、什么是意识和无意识?

2、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和能动作用。

3、睡眠分为哪些阶段?如何解释梦?

4、什么是催眠?如何解释催眠?

5、注意有哪些分类?

6、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注意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7、简要评述注意的几种认知理论。

第六章记忆(9 课时)

第一节记忆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记忆

二、记忆的作用

三、记忆的分类

四、记忆的结构及其加工过程

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记忆的脑机制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第三节感觉记忆

一、感觉记忆的编码

二、感觉记忆的保持

三、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化

第四节短时记忆

一、短时记忆的编码

二、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

三、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第五节长时记忆

一、什么是长时记忆

二、长时记忆的编码

三、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四、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五、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第六节内隐记忆

一、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

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简述记忆的概念与作用;

2.阐述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3.描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概念和编码方式;4.分析遗忘现象及规律;

5.列举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

1.记忆的概念、结构和加工过程;

2.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的概念、编码方式及遗忘特点;4.长时记忆的概念、编码方式、遗忘规律和提取的特点;5.内隐记忆的概念及其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6.记忆的脑学说、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课后习题

1、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2、记忆包括哪些主要的过程?

3、什么是记忆的整合论和定位论?

4、什么是感觉记忆?部分报告法说明了什么?

5、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6、为什么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会发生遗忘?

7、什么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是什么?

8、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什么?

9、什么是内隐记忆?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意义?

10.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是什么?

第七章思维(7 课时)

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

第二节表象与想象表象想象

第三节表象与思维的脑机制

一、表象的脑机制

二、问题解决的脑机制

三、推理的脑机制

第四节概念与推理

一、概念的含义与种类

二、概念结构的理论

三、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四、推理

第五节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

三、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的区别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因素

五、创造性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描述思维的概念、过程与特征;

2.论述表象、想象与思维的关系;

3.了解概念形成的策略和途径;

4.论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策略及其影响因素;

5.说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2.表象与想象的概念、表象的特征及想象的综合过程;

3.概念形成的策略和途径,推理的概念和有关推理的理论;

4.问题解决的含义、策略及其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5.表象和思维的脑机制,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策略及问题解决的策略等。课后习题

1、简述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2、什么是表象?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

3、简述想象的含义及其功能。

4、有关概念结构的理论有哪些?简述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

5、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有哪两种?概念形成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

6、为什么人们在推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推理错误?

7、问题解决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

8、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

9、什么是创造性?它包括哪些心理成分?

第八章语言(6 课时)

第一节语言的一般概念

一、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语言的结构

三、语言的种类

四、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五、研究语言的意义

第二节语言的生理机制

一、语言的发音机制

二、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化优势与语言活动

第三节语言的理解

一、语音知觉

二、词汇的理解

三、句子的理解

四、课文的理解

第三节语言的产生

一、语言产生的性质

二、语言产生的单位

三、语言产生的阶段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语言的一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语言的生理机制;

3.阐述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化优势与语言活动的关系;

4.理解语言的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语言的概念、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

2.语言的理解的概念及其影响字词、句子、课文理解的因素;

3.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

4.语言的生理机制;

5.影响语言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

课后习题

1、试述语言的含义及其特征。

2、语言可分为哪几种?各种语言有哪些特点?

4、大脑皮层的语言区有哪些?损伤这些区域将引起哪种形式的失语症?

5、什么叫音位?研究音位的区别性特征有什么意义?

6、影响语言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7、什么是词汇识别?词汇识别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影响句子识别的因素有哪些?

9、试述图式在课文理解中的作用。

第九章动机(8 课时)

第一节动机的概念

一、什么是动机

二、动机与需要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四、动机与价值观、意志

第二节动机的理论

一、本能论

二、驱力理论

三、唤醒理论

四、诱因理论

五、认知理论

第三节动机的种类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二、生理性动机

三、社会性动机

第四节意志行动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二、意志行为中的冲突

三、意志行为中的挫折

四、意志的品质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动机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描述生理性动机;

3.描述社会性动机;

8.阐述动机的基本理论;

9.理解动机与意志行动之间的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

1.动机的概念和意志行动的冲突与挫折;

2.动机与需要的关系;

3.动机的理论。

课后习题

1.什么是动机?动机具有哪些功能?试举出一个自己的例子来说明。

2、试举例区分动机和需要。

3、描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对其中每种动机举个实例。

4、试解释动机的唤醒理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5、举例描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6、什么是自我效能感,怎样提高自我效能感?

7、你自己在面对挫折时,有哪些反应?如何提高挫折耐受力?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9 课时)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性质与功能

二、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

三、情绪情感的分类

第二节情绪与脑

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三、情绪与唤醒模式

第三节表情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感觉反馈

第四节情绪的理论

一、早期的理论

二、认知理论

三、动机—分化理论

第五节情绪认知的性别差异

第六节调节与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情绪调节

二、情绪调节的类型

三、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四、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情绪情感的性质、种类与功能;

2.描述表情的意义;

3.理解情绪的理论;

4.了解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情绪与脑的关系问题;

2.情绪的调节与心理健康;

3.情绪的机制;

4.情绪调节的方法。

课后习题

1、情绪和情感的成分有哪些,请根据自己的某种情绪或情感来说明。

2、情绪和情感有哪些功能?

3、简述情绪的中枢机制。

4、表情包括哪些方面,试举出一个例子分别说明。

5、试解释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6、什么是表情,表情具有哪些功能或作用?

7、据你了解情绪调节有哪些方法,你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8、研究情绪的调节有什么意义?

第十一章能力(9 课时)

第一节能力的概念

一、什么是能力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三、能力、天才与才能

第二节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一、能力的种类

、能力的结构

第三节能力的测量

一、一般能力测量

二、特殊能力和创造力测量

第四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三、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第五节智力的性别差异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阐述能力的概念;

2.简述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3.阐述智力的理论;

4.了解能力测量的方法和手段;

5.描述能力的个体差异及影响能力的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2.智力三元论;

3.离差智商的概念;

4.智力测验的标准化过程;

5.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课后习题

1、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2、能力的种类有哪些?说明各种能力的特点与作用。

3、结合实际体验,谈谈对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理解。

4、结合实际体验,谈谈对斯腾伯格智力三元论的理解。

5、谈谈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的优缺点。

6、怎样理解智力测验的标准化问题?

7、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能力发展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8、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能力的个别差异?

第十二章人格(9 课时)

第一节人格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格

二、人格的结构

第二节人格理论

一、特质理论

二、类型理论

三、结构理论

第三节认知风格

一、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二、冲动—沉思

三、同时性—继时性

第四节人格测验

一、自陈量表

二、投射测验

三、情境测验

四、自我概念测验

第五节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

三、家庭环境因素

四、早期经验

五、自然物理因素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简述人格的概念与特性;

2.阐述人格理论;

3.了解人格的测评方法;

4.综述导致人格差异的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人格的基本特性,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2.人格理论,认知风格;

3.人格测评的方法;

4.人格形成的原因分析。

课后习题:

1、举例说明人格的四个特性。

2、结合自己的特点,试区分气质和性格。

3、理解几种不同类型的认知方式,试分析自己的认知方式,以及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认知特点。

4、特质论和类型论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5、什么是“大五人格因素”?

6、试分析几种人格测验的优缺点。

7、试讨论中国人的人格结构问题。

第十三章学习(8 课时)

第一节学习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学习

二、学习的分类

第二节学习理论

一、联结学说

二、认知学说

第三节动作与技能的学习

一、什么是动作技能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与特征

三、练习及其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四、技能的相互作用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学习的一般概念和类型;

2.阐述基本的学习理论,区分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3.了解动作和技能的学习过程;

4.了解不同技能的相互作用过程。

本章重点和难点:

1.学习的概念;

2.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以及这些学习类别之间关系;

3.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4.提高练习效率条件;

5.正迁移和负迁移。

课后习题:

1、分析变化与学习的关系。

2、怎样理解奥苏伯尔对学习的分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请举例说明。

3、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4、学习的联结理论、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5、举例说明顿悟说和试误说的区别。

6、什么叫做迁移,举例说明正迁移和负迁移现象。

第十四章人生全程发展(8 课时)

第一节发展及其相关概念

一、生命的各个时期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三、发展中的共同规律与个别差异

四、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身体、动作与感知觉的发展

一、胎儿期的发展

二、婴幼儿的生理发展

三、婴幼儿动作发展

四、感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语言与认知发展

一、儿童的语言发展

二、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第四节社会性发展

一、依恋行为

二、道德发展

三、人格发展

第五节成年后的社会适应

一、成年后的生理与心理发展

二、成年后的生活适应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人生全程发展的概念;

2.理解生命的各个时期及其年龄特征;

3.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4.阐述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

5.了解个体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本章重点和难点:

1.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理论;

3.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4.婴幼儿动作发展及其特点;

5.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6.遗传和环境对发展的作用,脑发育的关键期及可塑性,个体发展的动力问题。课后习题:

1、研究人生发展的方法有哪些,并作评价。

2、解释人脑发育的关键期和可塑性,并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这一规律?

3、区分语言获得的两种主要理论。

4、解释思维发展中的“自我中心”现象。

5、什么叫做依恋,婴儿依恋的类型有哪些?

6、试理解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理论。

普通心理学课程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00206001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28(含2课时考查) 适用专业:中学师范学科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中学师范学科的选修课程。本课程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主要构架,教以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描述和解释人类一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人的心理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和人性观,学会用心理学知识指导日常生活,尤其是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自我心理品质。本课程与“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社会心理学”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为以后其他心理学课程和教育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1、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遵循客观性、系统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2、本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目标以及我校学生知识与能力特点。 3、本课程内容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个体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二是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由于本课程是基础理论课程,因此在教学中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心理学实验演示。 5、本课程共28课时(含2课时考查),每周2课时。学分为2分,考核方式为开卷考查,考查成绩占总分的70%,平时分占30%。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二)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解释教学、生活情境中学生的行为及其心理状态,懂得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能够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三)素质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意识,能够对自身及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敏感性。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览表(详表)

华师大心理学历年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 200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含心理学史) 招生专业:心理学 一、简述下列术语(每小题3分,共30分) 1、操作条件反射 2、注意稳定性 3、想象表象 4、意志行动 5、兴趣 6、程序性知识 7、性格特征 8、离差智商 9、趋避冲突10、激情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70分) 1、试述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 2、试述长期记忆系统(long-term memory system)中的信息储存与提取过程。 3、试述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4、试述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 5、试述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6、试述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试述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本质区别。 华东师范大学 200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心理统计与测量(需带计算器) 心理统计部分 一、是非题(10分):请仔阅读以下句子,判断其是否正确,用T表示正确,用F表示错误,填写在前面的括号中。注意,不得使用任何其他符号。 ()1.差异系数是一种相对差异量。 ()2.抽样分布指的是抽取的样本中个体数值的次数分布。 ()3.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为n的一切工作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也呈正态分布。 ()4.当自由度逐渐增大时,t分布逐渐接近正态分布。 ()5.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叫总体统计量。 ()6.相关系数可以直接计算其平均数。 ()7.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有多种方法检验其显著性。 ()8.偏态量和峰态量是用以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量。 ()9.中位数检验就是比较两个样本中的中位数高低。 ()10.从正态分布图来看,z=0处的概率是最大的。 二、简答题(8分): 1.什么是标准分数?使用标准分数有什么好处?(4分) 2.方差分析是逻辑是什么?(4分) 三、问答题(10分) 如果有两个样本,一个是实验组,另一个对照组,分别施以两种教学方法,后期测验后如何对其成绩(百分制)进行统计检验,以确定两种教学方法有无显著差异? 四、填表题(12分) 有一个双因素方差分析实验,A因素为教材,共3种;B因素为教法,共4种。交叉分析后得到12种处理,假定每个处理中有2名被试。经过教学后进行测验,得到一个方差分析表,请完成它。注:不必说明有无显著意义等。(答案按照1-12填写在答题纸上) 差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方差F

普通心理学教案(全)

普通心理学 一、学科性质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本书介绍了绪论、人工信息加工、行为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特性和活动与发展。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三章感觉 第四章知觉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第六章记忆 第七章思维 第八章语言 第九章动机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 第十一章能力 第十二章人格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本章主要内容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如何研究心理学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 2.本章难点:(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个体心理 (一) 认知: 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二)情绪与动机: 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三)能力和人格: 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心理特性包括能力(ability )和人格(personality)两个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的三个重要方面。前二个方面称心理过程,后一方面又称个性心理特点或个性其关系可用下表表示: ??????? ??????????? ????? —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心理特征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心境、信心、犹豫等。—注意、灵感、激情、—心理状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程 —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情感过程想象等 —感知、记忆、思维、—认识过程心理过程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一)引起行为的剌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二)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 有时也叫觉察。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已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 。“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注意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2.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01《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61801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教育学 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 执笔者:编写日期:2004年8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常识、常理去理解课程内容,切忌空洞的说教和照本宣科。课程讲授的内容以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介绍为主。在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培养学生以辨证、唯物的观点,科学地描述、解释、预测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该课程内容多,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不太重要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整理思路,要求学生做笔记,以方便课下的学习和复习。

课程考试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考试题目既要有一定广度和覆盖面,也要有一定的深度。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心理学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任务和领域。 B、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基本发展史。 C、掌握: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等以及心 理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1、认知:这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 语言等。 2、情绪和动机 3、能力和人格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领域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地描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2、实践意义:运用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 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二、研究领域 通过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其研究领域。

完整word版,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 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 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 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 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3.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 A: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 一、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掌握应对个人成长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的方法; 通过自我体验、讨论自省、游戏测试、实践模仿和团体训练等方式,形成大学生心理和谐、心理平衡、心理调节和心理保健的能力技巧,建立积极、自信的自我形象,提高心理素质。 二、具体的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理解和掌握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情绪情感、创业人生等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 2、技能目标:体验、领悟和训练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情绪情感、创业人生等必备的心理健康技能 3、综合素质目标:实践、学会和养成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情绪情感、创业人生等必备的心理健康能力与素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大学生掌握必要的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形成相关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难点:设计相应的情景,引导大学生对相关心理知识、技能技巧的体验、感悟、理解和实践模仿,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心理素养和能力。 解决办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认真探讨,努力设计;加强活动,加强沟通,尊重学生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师生教学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 四、课题教学步骤与实践环节设计: v 诗情画意心灵曲 v ……跃跃欲试游戏操 v ………你说我说身边事 v …………心有灵犀一点通 v ……………体验感悟X X乐 v ………………学会X X并不难 v …………………放飞心灵你最美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测试法,比较法,示范模仿感悟法,实践训练体验法,图表统计展示法等。用得最多、最受学生欢迎和科学实用的方法是示范模仿感悟法和实践训练体验法。这是跟学科性质有关联的。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1. 课程编号:(901003) 2.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3. 总课时:44 4. 总学分: 2.5 5. 开课时间:第四学期 6. 适用专业:师范生 7.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是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立足于学院“一实二高三强四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为学生学习《普通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提供理论支撑,而且给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提供实践指导,特别是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而且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主要的是为其日后在中小学工作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 1. 教学目的: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心理学观念,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强化解决教育实践中典型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学教师。 2. 教学要求: 第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做到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具体的教学案例,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所突破,形成特色,以适应教学使用。第二,为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对教学内 容不做过细要求,注重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苛求教师,但强调教师的专

长,让学生在教师的专长上受益。 3.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观影、自学、团体心理辅导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各种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心理现象的本质、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五、课外作业 自学作业2次、复习作业1次、观影报告1次、团体心理辅导报告1次 六、课程考核 1. 考试方式: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课堂笔记、作业、观影笔记、章节重难点考核、开卷笔试等考核方式? 2. 考试次数:共9次,其中平时考核5次,阶段考核3次,结课考核1 次。 3. 记分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方式 4. 课程总评成绩构成: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期末总复习

普通心理学(辅)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什么 一、心理学的定义 (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2.什么是科学 (1)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现代汉语辞典) (2)科学是由系统的实证性的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有组织的知识 (3)实证性研究方法的特点:数据驱动;客观性;验证性和系统性 3.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1)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2)是一门中间科学 二、心理学的目的 (一)科学的目的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二)心理学的目的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或心理现象 三、心理学的分支 (一)基础心理学 探索人类行为与心理历程变化的原理原则 (二)应用心理学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节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一)哲学 1.理性主义(柏拉图) (1)一切知识由天赋而来 (2)真理来自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2.经验主义(亚里斯多德) (1)没有天生的观念 (2)通过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可以获得知识并通向真理 (二)生理学 缪勒:感觉神经的特殊能量说 赫尔姆赫兹: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费希纳:刺激强度与心理感受的关系 布洛卡:大脑的语言中枢 (三)生物学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 二、科学心理学的产生标志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三、科学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七大流派 (一)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基本思想:心理学的任务在于确定构成心理活动(意识)的基本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合成为复杂心理活动的基本法则 3.基本方法:内省 (二)机能主义 1.代表人物:詹姆斯、霍尔、卡特尔 2.基本思想: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探讨人的心理如何帮助人们适应生存环境(心理的功能) 3.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对于应用的关注;对于个体差异研究的关注(三)格式塔学派

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2001 年普通心理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3/10) 情景记忆表情形状恒常性晶体智力感受野似动内倾/ 外倾主题统觉测验费希纳定律功能变通 二简答 1.反馈的作用 2.情绪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3.现在需学习40 个单词,请根据心理学规律提供一种学习方法,使学习效果最好 4.深度加工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三论述 1.引用双生子研究,说明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2.评述特质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2001 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 分,共60 分) 1." 心理的种系发展"与"心理的个体发展"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2.举例说明什么是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3.朱智贤从哪几个方面对儿童心理学发展规律进行了阐述?简述其基本观点。 4.新生儿期指的是哪一年龄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什么是直觉动作思维? 6.为什么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7.在儿童心理学中,关于儿童自我中心言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这两种观点是什么?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 8.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9.近代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0.比较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之间的异同。 11.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12. 简述学习策略的结构。 二、论述题(每题20 分,共计40 分) 1. 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出发,谈谈学习与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2.根据几种主要的学习动机理论,结合实例阐述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北京师范大学2001 年实验心理学真题选择略 二简答 1.智商130 以上为超常儿童,求其所占比例,写出推理过程 2.举一例相关关系,但非因果关系 3.标准分数与原始分数的优点 4.为什么假设检验中待检验假设为无差异假设 5.为什么方差分析能够分析出几个平均数的差异 6.指出t=5.53 ,p 小于0.05 的含义 7.举例说明被试内设计与被试间设计 8.举例无关变量的抵消 三实验设计略 (说明:2001 年是心理学系与儿心所第一次采用统一试题,试题结构同以前相比有重大调整,且测试重心有所转移,所以01 年以前的试题已不具有参考价值。而从02 年起,心理学院不再提供历年试题。去年我参加考试,题型与01 年相符,但研究方法的选择为不定项,仅此不同。 2002 年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 二简答 1什么叫割裂脑研究?它对揭示左右脑的不同更能有何重要意义?

普通心理学教学设计

第一章绪论(教学设计) ,很高兴大家来参加《普通心理学》学习。(引入)大家好请问谁看过TVB拍的《读心神探》,《谈判专家》,《法证先锋》等电视剧吗?其实这些电视剧都与心理学都有着或多或少 的联系,例如微表情,犯罪心理学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们每个人和他人进行交流这也需要我们了解心理学,学习其中的交流技巧,就算谈个男女朋友这也更需要心理学技巧的。Okey我们就不多说了,我们就开始学习的心理学吧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基础教材,是学习者习得系统的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把握心理科学发展趋势的重要的知识体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本教材着重关注一下几点:①科学性;着力反应国内外心理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并得到诸多实证研究支持,经得起实践检验和时间考验的心理学研究结果和实验事实;②专业性:着力反映有关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经典性研究结果和实验事实。本教材分为十七章节,每章节大约有三到六小节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心理学概念,研究对象,实质,任务,研究方法及

心理学发展 5 / 1 ②掌握心理学基本原则和技巧 ③分析心理学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 ①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对心理学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 ②能够自主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课时安排 本教材有十七章节,主要学习第一,六,九,十,十一,十五,十六,十七章节的内容,其他章节的内容将为大家粗略的进行讲解。本学期有十七周,有三十四个课时进行学习。教学重点与难点 心理学上有很多名词需要解释进行记忆,并且都比较长难记,还有许多的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观点主张 (四)教学方式 讲授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等 (五)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本章内容的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然后进行问答,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但对学生的回答不进行评论。教师让学生预习所学的内容,然后进行提问,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章内容,和教师的指导下一起制作本章知识结构图,并且使知识结构图延展开来,接下

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12000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小学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的专业必修课程,为同学们日后从事小学和幼儿园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系统的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知识。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性基础,掌握儿童感知、记忆、语言、思维、情绪、个性、性别角色形成、同伴关系等方面产生和发展的特点。 二、本课程与各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普通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之前要先学好普通心理学;其次,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部分;再次,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和学前教育学的联系也非常紧密。 三、教学时数及分配 总学时 54节学时分配表

三、讲授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导论 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学习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是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二是掌握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三是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发展的概念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四、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第三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的研究 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2、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 3、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 第四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一、横向研究 二、纵向研究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培养能适应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有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本课程力求使学生掌握学生心理辅导的研究成果,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个别心理辅导过程和小组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等基本理念,游戏辅导、心理剧等主要方法以及小学生心理咨询与评估的特点与一般方法。树立科学的心理辅导观,能够熟练运用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技术和方法,懂得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强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心理自我保健及适应能力。 本课程通过分析和解决小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为小学教育实践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学会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设计,提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夯实良好的心理学基础。 2、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心理辅导是一门综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学生心理辅导如何开展对于未来的教师而言,显得非常重要。 课程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教材,并主动阅读相关参考资料文献、案例分析。在了解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学习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包括概念、历史发展、咨询要素、咨询目标、咨询程序、会谈及会谈技巧、咨访关系等。引导学生明确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是指向实践的,是实践中的理论,是操作的理论。因此,学习者必须结合自己的经验去体悟、应用。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具体的案例,识别常见的学生行为问题,把握学生行为背后掩盖着的深层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同时,学会撰写辅导案例的一般方法,能设计操作具体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集体课常规教学,教师课堂重点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个别问题集体讨论。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广泛运用案例分析、课件演示、现场观摩、学生讨论教学,结合课外自我实践、自觉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来帮助其他同学克服心理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修订稿

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 版知识点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 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 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 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 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选修MOOC普通心理学课程修课报告

选修MOOC普通心理学课程修课报告 姓名:刘晓 学号:201211012904 一、课程基本信息 我在果壳网的MOOC在线学堂上选择的课程是《心理学概论》,这个课程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讲授的,课程开课时间大概是4月8号左右。 我去上这个课时已经开课了一段时间了,我并没有跟着当时的进度上课,而是从头听了两章的内容。 二、基本学习情况 (一)绪论: 心理学不是什么 心理学研究领域 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实验方法 社会赞许性及数据采集 实验研究设计 伦理问题 (二)心理学历史: 心理学历史 (三)课程导航分为六个模块: 1、课件 课件模块为这门课程的讲课视频部分,从课程开始到现在的上线视频全部按照顺序在这个部分,并且每一章节的课后测试也会在这模块发布。 2、课程信息 课程信息会发布一些课程的更新及修改信息,另外还有一些关于这门课程的要求,例如测试评分标准,证书形式等会再这个模块公布出来。 3、讨论区模块 讨论区模块随着每周课程的更新,都会为每一课专门开一个帖子,根据类型

分为: (1)课程纠错(视频制作或者内容的错误), (2)习题讨论课后习题讨论, (3)内容建议(看了视频和wiki,还有课程内容有哪些不明白,想要助教补充的) (4)课程感想(对于该科有什么想法,建议和意见) 4、wiki模块 课程中涉及的一些概念或者补充材料,大家都可以自己补充在wiki上,助教也会在wiki里发布。 5、课程进度模块 在这一模块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进度,包括每一小节的学习与每一个测试的得分情况。 6、课程大纲模块 这一模块式列出了这门课程的所有章节能够让我们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这门课程的测试我做了两个,总体来说测试的题目都不是很难,题目的类型为选择与判断题。如果刚看完视频之后就做测验的话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个别的知识点可能会在视频中没有讲到可以自己去网上查些资料也都很容易查到。我做测试时已经过了测试的提交时间,于是我就没有得到成绩,但是我最后对了答案,每次测试大概错两道到三道题。 三、课程教学设计的评价 整体来说教学上没有什么问题,有课程的导入,有各个知识点的逐一讲解,知识点的讲解清楚,有些部分运用实验举例,生活举例能让人能够更好的理解与记忆。 四、我如何设计教学 如果让我来讲授课程内容,教学设计上大致和这个课程一致,只是对于讲授的有些心理学知识比较分散,比如心理学研究领域、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历史这些内容我会制作一个思维导图将知识点梳理一下逐一讲解,这样会清楚些。比如心理学的历史,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做一个思维导图,然后按照顺序逐一讲解,这样知识的逻辑性会强一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40112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 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共60学时,3学分。 课程目的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

(完整版)华中师大教心期末考试题

1. 在下述各项行为中,通过学习获得的是( b )。 A. 蜜蜂造蜂房 B. 狗对灯光分泌唾液 C. 暗适应现象 D. 吃兴奋剂提高运动成绩 2. 在下列各陈述中,包含了学习的迁移的思想的是( b )。 A.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 举一反三 C. 长善救失 D.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3. 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 ( d ) A. 建立得快,消退得也快 B. 建立得快,消退得慢 C. 建立得慢,消退得快 D. 建立得慢,消退得慢 4.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c )。 A. 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B. 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C.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D. 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 5. 学生在已具备“哺乳动物”知识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鲸是一种哺乳动物”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 ) A. 派生类属学习 B. 相关类属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总括学习 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维纳提出的归因 3 个维度的是( b )。 A. 内外源 B. 普遍性 C. 可控性 D. 稳定性 7. 用列课文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促进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c ) A. 复述策略 B. 精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 8. 场独立且沉思型的学生适合选修的学科是( a ) 。 A. 数学 B. 历史学 C. 教育学 D. 心理学 场独立性(field independence)和场依存性(field dependence)这两个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H. A 维特金(H. A. Witkin)对知觉的研究。 场独立性指把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称为场独立性。 场依存性是指把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称作场依存性。 9. 小童在几何课上学会了使用圆规画圆,这一结果属于( b )。 A. 概念学习 B. 动作技能 C. 言语信息 D. 规则学习 10. 作为陈述性知识最小单元的命题,相当于( d )。 A. 一个句子 B. 一个词 C. 一个概念 D. 头脑中的一个观念 命题是陈述性知识的最小单元。相当于头脑中的一个观念。 人是用命题而不是用句子将言语信息贮存在头脑中的。 11. 为了打击社会不良现象,政府常用“杀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可能是( c ) A. 经典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反射 C. 替代惩罚 D. 人的悟性 12. 动作技能学习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 d ) A. 发现法 B. 讲解法 C. 示范法 D. 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1. B 2. B 3. D 4. C 5. A 6. B 7. C 8. A 9. B 10.D 11. C 12.D

[北京师范大学]19秋《普通心理学(上)》离线作业1(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19秋《普通心理学(上)》离线作业1(答案) 在线作业试卷列表 单选 1.“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分值:3 A. 感知 B. 记忆 C. 注意 D. 思维 2.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分值:3 A. 9±2 B. 7±2 C. 5±2 D. 6±3 3.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分值:3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 D. 测验法 4.某病人把杂志读了一遍又一遍,但记不住里面的内容,该病人损伤的脑组织是:分值:3 A. 小脑 B. 海马 C. 杏仁核 D. 下丘脑 5.快速眼动出现在睡眠的哪一个阶段?分值:3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四阶段 E. 上述睡眠以外的另一阶段

6.“窥一斑而见全豹”所描述的人的知觉特征是:分值:3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7.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分值:3 A. 惩罚一个孩子让另一个孩子看着 B. 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C. 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D. 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8.三色说认为,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它们分别感受的光谱成分是:分值:3 A. 红、黄、蓝 B. 红、绿、蓝 C. 红、黄、绿 D. 黄、绿、兰 9.注意具有两个基本特点:分值:3 A. 指向性和选择性 B. 集中性和紧张性 C. 指向性和集中性 D. 都不是 10.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分值:3 A. 动机性抑制干扰 B. 前摄抑制干扰 C. 倒摄抑制干扰 D. 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内容、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掌握心理的研究方法,理解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最早是由希腊语中的psykhe(灵魂)和logos(学问)两个词构成的,意思是“灵魂”,指人的精神或心理活动。人类很早就试图对它作出解释和说明,这些解释和说明形成了最初的心理学思想。以后,古希腊哲学家对人的灵魂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以为灵魂是寄居在人的身体之中的一种实体,它支配着人的行为,并有自己的活动规律。 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自然不满意“灵魂说”关于心理现象的解释,而力求对心理现象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说明。 19世纪以后,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许多学者开始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使人类对心理现象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由于世界各国心理学家的共同努力,人们在对心理现象的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提出了许多理论,使心理学的研究脱离了主观思辩的方式,而逐渐成为一门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学科。 今天,心理学的许多理论,不仅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进行生活、工作和学习,且成为教育人、培养人、管理人、使用人以及进行人才选择的科学依据。 因此,心理学是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总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发展,既离不开现代生理学和生物学,也离不开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因比,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关于心理学对象的整体架构问题 1.普通心理学不应以患者或天才为样本,而应以一般正常人为研究对象。这样才能发现人的普遍的心理规律,否则难以涵盖人的心理内容。 2.心理学既要研究个体心理,自我心理,又要研究群体心理和超自我心理。从而使心理学由狭小的个体研究范围扩展到广阔的社会心理的研究领域,由传统的追求心理适应的低层次的研究上升到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生活质量的高层次的研究。 3.心理学既要研究人的意识,又要研究人的潜意识,既要研究心理又要研究行为。 这样我们才能吸收各种研究取向的长处,避免其片面性,收到全方位,多视角研究心理学的实效。 因此,可以把把心理学规定为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418003、 418004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本课程第一学期开设 总学时 102学时;其中理论92学时;实验 10 学时学分数 3 一、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讲授 学时实验 学时 备注 第一学期共30 实验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