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机械加工设备的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9.21 MB
- 文档页数:36
机械加工基础知识根据机床运动的不一致、刀具的不一致,可将去除零件毛坯多余材料的切削方法分为几种要紧不一致方法。
要紧有:车削、刨削、磨削、钻削与特种加工等。
本节对这些要紧方法逐一介绍。
一、车削车削中工件旋转,形成主切削运动。
刀具沿平行旋转轴线运动时,就形成内、外园柱面。
刀具沿与轴线相交的斜线运动,就形成锥面。
仿形车床或者数控车床上,能够操纵刀具沿着一条曲线进给,则形成一特定的旋转曲面。
使用成型车刀,横向进给时,也可加工出旋转曲面来。
车削还能够加工螺纹面、端平面及偏心轴等。
车削加工精度通常为IT8—IT7,表面粗糙度为6.3—1.6μm。
精车时,可达IT6—IT5,粗糙度可达0.4—0.1μm。
车削的生产率较高,切削过程比较平稳,刀具较简单。
二、铣削主切削运动是刀具的旋转。
卧铣时,平面的形成是由铣刀的外园面上的刃形成的。
立铣时,平面是由铣刀的端面刃形成的。
提高铣刀的转速能够获得较高的切削速度,因此生产率较高。
但由于铣刀刀齿的切入、切出,形成冲击,切削过程容易产生振动,因而限制了表面质量的提高。
这种冲击,也加剧了刀具的磨损与破旧,往往导致硬质合金刀片的碎裂。
在切离工件的通常时间内,能够得到一定冷却,因此散热条件较好。
按照铣削时主运动速度方向与工件进给方向的相同或者相反,又分为顺铣与逆铣。
顺铣铣削力的水平分力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同,工件台进给丝杠与固定螺母之间通常有间隙存在,因此切削力容易引起工件与工作台一起向前窜动,使进给量突然增大,引起打刀。
在铣削铸件或者锻件等表面有硬度的工件时,顺铣刀齿首先接触工件硬皮,加剧了铣刀的磨损。
逆能够避免顺铣时发生的窜动现象。
逆铣时,切削厚度从零开始逐步增大,因而刀刃开始经历了一段在切削硬化的已加工表面上挤压滑行的阶段,加速了刀具的磨损。
同时,逆铣时,铣削力将工件上抬,易引铣起振动,这是逆铣的不利之处。
铣削的加工精度通常可达IT8—IT7,表面粗糙度为6.3—1.6μm。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机械制造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加工过程中的其他工序,最终生产出各种机械产品的过程。
机械制造行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诸多领域和技术。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常见机械设备和相关标准。
一、机械加工机械加工是机械制造的核心环节,通过去除原材料表面的一层物质,使其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满足要求。
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包括车削、铣削、钻削、镗削、刨削、磨削和锯削等。
1. 车削:是利用车床将工件固定在主轴上,然后以旋转的刀具将工件的一部分去除,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2. 铣削:是利用铣床将工件夹持在工作台上,通过刀具的上下、左右移动来进行加工,常用于切削平面、曲面和齿轮等。
3. 钻削:是通过钻床或钻头进行的加工,用于加工圆孔。
通过旋转切削将工件上的物质去除并形成孔洞。
4. 镗削:是通过镗床进行的加工,主要用于加工孔的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
镗削可以得到高度精度和表面质量好的孔。
5. 刨削:是利用刨床将刀具安装在推表的工作台上,通过上下往复运动进行加工。
适用于加工大型平面。
6. 磨削:是通过磨床进行的加工,通过磨粒旋转或振动摩擦工件表面,削除工件上的一层物质,以得到所需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7. 锯削:是通过锯床进行的加工,通过锯齿刀片进行锯割,适用于加工金属或非金属的切割。
二、工艺流程机械制造通常包括设计、加工、装配和检验等工艺流程。
不同的产品和行业有各自的工艺流程,下面是一个通用的流程示例:1. 设计:根据产品的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进行设计。
设计包括产品结构、尺寸、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考虑。
2. 加工: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进行加工。
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生产效率等因素。
3. 装配:将各个零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装。
装配过程需要保证零部件的配合间隙、紧固力矩和装配顺序等。
4. 检验:对成品进行检验和测试,以确保产品满足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机械加工基础知识培训资料今天主要是针对检查工作特点,以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应用较多的机械加工基本知识进行培训。
一、产品零件图样的工艺性审查。
产品零件设计图样下发前,首要先要进行产品零件图样的工艺性审查。
所谓零件结构工艺性审查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能满足使用(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如果公司设备(含外协供应商)能力不能进行加工,或者加工不经济,应向设计者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当然前提条件是满足使用(质量)要求。
产品设计质量并不是精度越高越好,应该是“适用”就好,现在公司部分设计人员,由于工作经验不足,设计的产品工艺性考虑不足,总是将设计精度无限提高,如在哈车电机设计时,前曲路环与轴承内盖部分配合尺寸是0.8mm间隙配合,但产品零件图样的尺寸公差却为六级精度(0.03),大大增加了加工成本和检查成本。
检查员是按设计图样\工艺(检验)文件\标准进行检查,是“符合性”检查。
如不符合就必须提出。
当然在新产品试制期间,设计人员、工艺人员允许现场更改产品图样或工艺文件,但检查人员需要记录并督促技术人员正式更改技术文件。
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产品设计一旦确定,下一步要进行的工作是进行工艺规程设计。
1、工艺方案: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类型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件。
2、工艺路线:产品和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由毛坯准备到成品包装入库,经过企业各有关部门或工序的先后顺序。
3、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
工艺规程主要作用:是组织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有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就可以制订生产产品的进度计划和相应的调度计划,使生产均衡、顺利进行。
结合工艺方案、工艺路线、工艺规程特点,联诚集团项目管理部编制的工艺流程,是用于指导集团公司内部生产所编制的工艺文件,更接近于工艺路线方案设计,但经各分公司细化的工艺(检验)流程,又兼有工艺过程卡的特点。
机械加工基础知识培训资料今天主要是针对检查工作特点,以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应用较多的机械加工基本知识进行培训。
一、产品零件图样的工艺性审查。
产品零件设计图样下发前,首要先要进行产品零件图样的工艺性审查。
所谓零件结构工艺性审查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能满足使用(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如果公司设备(含外协供应商)能力不能进行加工,或者加工不经济,应向设计者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当然前提条件是满足使用(质量)要求。
产品设计质量并不是精度越高越好,应该是“适用”就好,现在公司部分设计人员,由于工作经验不足,设计的产品工艺性考虑不足,总是将设计精度无限提高,如在哈车电机设计时,前曲路环与轴承内盖部分配合尺寸是0.8mm间隙配合,但产品零件图样的尺寸公差却为六级精度(0.03),大大增加了加工成本和检查成本。
检查员是按设计图样\工艺(检验)文件\标准进行检查,是“符合性”检查。
如不符合就必须提出。
当然在新产品试制期间,设计人员、工艺人员允许现场更改产品图样或工艺文件,但检查人员需要记录并督促技术人员正式更改技术文件。
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产品设计一旦确定,下一步要进行的工作是进行工艺规程设计。
1、工艺方案: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类型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件。
2、工艺路线:产品和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由毛坯准备到成品包装入库,经过企业各有关部门或工序的先后顺序。
3、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
工艺规程主要作用:是组织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有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就可以制订生产产品的进度计划和相应的调度计划,使生产均衡、顺利进行。
结合工艺方案、工艺路线、工艺规程特点,联诚集团项目管理部编制的工艺流程,是用于指导集团公司内部生产所编制的工艺文件,更接近于工艺路线方案设计,但经各分公司细化的工艺(检验)流程,又兼有工艺过程卡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