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力供给的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关于劳动力供给的文献综述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出现矛盾,社会劳动就业也出现一些新特点。一方面,由于持续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旺盛的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人口结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开始显现。因此,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趋于结束。而如何处理好劳动力供求,解决我国一直存在的严重的就业问题,对我国经济增长、社会安定都多个方面都有着重大的作用。本文选取1990-2009年经济活动人口、就业人口数据,通过建立模型来进行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分析与预测来完成文献综述。

关键词: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预测

正文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文献综述

在西方,马克思是较早注重劳动力供求问题的经济学家,在《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都有论述,内容涉及到劳动力商品、工资、劳动分工、相对过剩人口等等,其中,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核心。马克思不是单单分析劳动力供求问题,而是将劳动力供求问题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整体框架,把它与剩余价值生产、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下降以及经济危机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就能从深层次把握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力供求问题的实质,并对其长期变动和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凯恩斯的劳动力供求理论是一种总量的就业理论,较少分

析劳动力供求结构,而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失业。新古典综合学着重从劳动力市场结构方面探讨增加就业的途径,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托宾与杜贝生的劳工市场技术结构分析理论、希克斯的劳工市场部门分析理论。

2.国内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劳动力供求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结论:葛培波[2](2000)认为劳动力供求非均衡在于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劳动力供给量不断扩大,劳动力需求增速减缓,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和体制转轨使潜在的供求矛盾显形化。因此要缓解这种劳动力供求矛盾,就必须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劳动力供求差距和改革户籍制度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进入到21世纪后,劳动力供求发生了一个比较显著的变化,就是由以前劳动力供求的总量失衡过渡到结构性失衡,劳动力供给短缺在一些地区以及一些行业中表现的特别显著。针对这种短缺,朱忠文[3](2006)认为劳动力的短缺是新一代农民工价值观的转变,而由于企业工资增长缓慢以及部分的企业漠视农民工的利益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共同作用,从而导致了农民工的流失。赵武、刘艳[4] (2005)从区位转移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力区域和行业短缺的原因。

简新华、张建伟[5] (2005) 从制度角度入手,分析了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非持久特殊性现象,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扫清制约劳动力均衡的制度障碍。蔡昉[6] (2005)通过实证分析,根据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理,认为劳动力短缺是由于提前完成人口转变所引致的,一旦生产率提高的增长源泉不能及时替代人口红利源泉的话,就会导致中国经济过早地失去比较优势。

王一飞、陶涛[8] (2009)从人口学与经济学的双重角度出发,定量的分析了我国未来几年的劳动力供求状况。他们首先从经济学角度利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进行建模,分析了2010-2014年的劳动力需求状况,然后运用人口学中的年龄推算法预测了2010-2014年的劳动力供求状况。从中得出结论:未来几年中国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着供大于求的情况、解决劳动力失业问题的任务仍然紧迫。

二、方法介绍

对于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的步骤一般分为单位根检验、建模、模型检验和预测。

具体步骤如下:

1 单位根检验

检验时间序列平稳性的现代方法常用单位根检验。 一般来讲,由于经济系统惯性的作用,经济时间序列往往存在着前后依存关系,这种前后依存关系是时间序列预测的基础。假定t {Y }为一时间序列,最简单的一种前后依存关系就是变量当

前的取值主要与其前一时间的取值状况有关,而与前一时期以前的取值状况无直接关系,也就是说t Y 主要与t-1Y 相关,与t-2Y ,t-3Y 无关。 可用以下的一阶自回归模

型来描述这种关系

t t-1t Y =φY +ε (1)

常记作AR (1)。通过Eviews 软件可以直接对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通过不同的对比水平,判断序列经过差分后是否平稳,经过一阶差分后平稳的序列为一阶单整。 2 建模

本人对建模采用的是Pandit-Wu 建模方法,建模的思路主要是:通过不断增加模型的阶数,而使得模型方程得残差平方和不在变小时,认为模型适合序列。同时建模的结果中的AIC 值越小,模型的精确度越高。一般,建模方程根据对序列的自相关检验可以大概判断出来。判断的依据是通过自相关检验和偏自相关检验是否截尾,自相关检验截尾的序列适合建立AR (n )模型,偏自相关检验截尾的序列适合建立MA (n )模型,当自相关和偏自相关都截尾时适合建立ARMR (n ,n-1)模型。

3 模型检验和预测

模型的适用性检验一般采用的方法有Q 统计量检验和拟合优度检验,当拟合优度检验的结果大于0.75是,认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性很好。而Q 统计量检验中,检验结果中P 值多数大于0.05时,认为模型的适应性较高。

对于模型的预测,一般可以采用动态预测和静态预测,而动态预测的误差较大,本文不采用。静态预测可以根据模型的方程,用Eviews 软件进行预测出来,但是静态预测也有不足之处,就是静态预测只能预测一期。

结语

事实上,从总体来看,劳动力供给短缺的现象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进城的农民工远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在许多城市待岗待业的农民工还不在少数,而且农民工就业和流动方向出现变化,沿海不再“超重”,而将逐渐呈东中西部“苗条”分布。这是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是金融危机前酝酿、危机后加速实现的新趋势,这一进程已经无法阻挡,而且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县域经济的大发展,这种趋势还将不断深化。

通过对我国劳动力供求状况的研究及动态分析,我对我国劳动力供求的发展过程和形成原因有着清晰的认识和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使我了解到我国现在正由买方垄断劳动力市场向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转变,当今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到“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已是国家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唯一出路。而且,在社会的企业转型的时期会出现企业职工的结构性失业,以前的生产技能不能满足现在的要求,使得企业招工要求被迫的改变,而相应的拥有类似技能的职工相对贫乏,照成双向失业的现象,是转型过程中的结构性短缺。

参考文献:

1. 葛培波,崔越.《中国劳动力供求非均衡与促进就业的对策》[J].山东财政学院学

2.朱忠文.从“民工荒”看未来若干年农村劳动力的供求[J].2006.

3.赵武,刘艳.“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2005.

4.简新华,张建伟.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制度分析人口研究[J],200

5.

5.蔡昉.劳动力短缺,我们是否应该未雨绸缪[J].北京:中国人口科学,2005.

6.刘琳.《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劳动力供求状况分析-基于对福建省2001-2030年劳动力供求的预测》[J].2007

7.王一飞,陶涛.《中国未来劳动力供求状况的数量分析》[J]. 北京.(2009)

8.陆强,刘晓梅. 《当前劳动就业基本情况分析》[J],《人口研究》1996(5).

9.胡鞍钢.《中国城镇失业状况分析》[J],《管理世界》1998(4).

10.廖少宏.《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特点及影响》[J],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