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贝克尔与人力资本
- 格式:ppt
- 大小:139.50 KB
- 文档页数:12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理论的倡导者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是指凝结于劳动者身上,通过资本的投资费用转化而来,表现为劳动者技能和技巧的资本费用。
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人力资本就是把对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等当成一种投资,就如同对生产资料进行投资一样,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技能、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的劳动力。
它是一种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的质量所表示的资本。
换言之,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素质。
由此,对人力资本的理解仅限于上面的一个涵义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下面通过对人力资本与其相似或易混淆的概念辨析中来准确把握其正确的含义,以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第一,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现实和潜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
通常来说,人力资源的数量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其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既有联系又有不同。
联系表现在:第一,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本的载体,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基础,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对象;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的特定组成部分。
第二,人力资源不仅包含复杂劳动力,也包含已不能提升为复杂劳动力的简单劳动力,而人力资本则由复杂劳动力和有可能发展为复杂劳动力的潜在人力资源组成。
第三,人力资源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而人力资本属于人力资源的质量问题。
两者区别主要体现在:第一,内涵不同。
第二,研究范畴不同。
人力资源是一种现有资源,是与自然资源相对应的概念,属于资源配置和资源管理的范畴。
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属于经济学范畴。
第三,外延不同。
人力资源是一个宏观的、概括性范畴,具有层次性。
包括简单劳动能力和复杂劳动能力的人。
人力资本仅指从事复杂劳动的能力和知识。
第四,强调重点不同。
人力资源强调劳动者数量和健康状况。
而人力资本强调劳动者非同质性及劳动者素质。
第五,形成途径不同。
人力资源属于自然人力资源,其形成只是维持其体力简单再生产的费用。
人力资本理论国内外研究发展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综述人力资本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分析该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及其实践应用。
人力资本理论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在国内外学术界均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理论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人力资本理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人力资本的内涵、特点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回顾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历程,分析该理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及其背后的经济社会背景。
本文将重点梳理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方面,将关注我国学者在人力资本理论方面的创新成果,分析我国人力资本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国外研究方面,将关注国际上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比较国内外研究的异同,探讨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国际接轨的可能性。
本文将展望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趋势,分析未来研究可能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及学者等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人力资本理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应用。
二、人力资本理论概述人力资本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国家,其核心观点在于将人力视为一种资本,强调教育、培训、健康以及迁移等方面的投资对于经济增长和个人收入的重要性。
该理论主张,通过投资于人的教育、技能提升和健康,可以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
与传统的物质资本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更高的回报率和长期效益。
这种投资包括教育投资、职业培训、医疗保健等多个方面。
人力资本的积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进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人力资本的收益分配问题。
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1. 引言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由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Gary S. Beck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于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一种能够增加个人收入和经济增长的资本,被称为人力资本。
本文将介绍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观点,并探讨其在现实中的意义和应用。
2. 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观点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2.1 人力资本是一种投资贝克尔认为,个人接受教育、培训和其他形式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对自身能力和技能的投资行为。
这种投资会产生回报,通过提升个人的生产力和就业机会,最终增加个人的收入。
2.2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贝克尔指出,人力资本的积累对于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其生产效率就越高,经济增长速度也就越快。
因此,提升人力资本的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2.3 人力资本考虑了非经济因素与传统的经济资本不同,人力资本的构成不仅包括技能和知识,还包括健康和社会能力等非经济因素。
贝克尔强调,这些非经济因素对于个人的收益和经济增长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并应该纳入人力资本的考量范畴。
3. 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的现实意义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3.1 教育和培训政策的指导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为教育和培训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这一理论,投资于教育和培训可以提升个人的人力资本,从而促进个人的就业和收入增长。
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个人参与学习和培训,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
3.2 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与配置人力资本理论的应用也可以指导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与配置。
通过分析不同个体的人力资本状况,政府和企业可以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的效能和生产力。
同时,这也有助于解决劳动力供需失衡、结构性失业等问题。
人力资本学说一、引言人力资本学说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强调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力资本学说的概念、发展历程、影响和应用。
二、概念解析人力资本是指个体通过教育、培训和工作经验等途径所积累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人力资本学说认为,人力资本的投资能够提高个体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三、人力资本学说的发展历程3.1 亚当·斯密的贡献亚当·斯密是人力资本学说的先驱者之一。
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理论,强调劳动者通过专业化和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观点为后来的人力资本学说奠定了基础。
3.2 赫伯特·西蒙的贡献赫伯特·西蒙是人力资本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决策人”的概念,认为个体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可以提高决策能力,从而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3.3 加里·贝克尔的贡献加里·贝克尔是人力资本学说的另一位重要学者。
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人力资本”这一概念,并强调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提高个体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3.4 人力资本学说的发展和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力资本学说逐渐得到了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在不同学者的贡献下,人力资本学说逐渐完善和发展,形成了现代的人力资本理论体系。
四、人力资本的影响4.1 经济增长和发展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提高个体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通过教育和培训,个体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4.2 就业和收入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提高个体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具有高度人力资本的个体通常具备更多的就业技能和能力,更容易找到工作并获得较高的薪资。
4.3 社会进步和社会公平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公平。
通过教育和培训,个体可以获得平等的机会,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同时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思想派别,或称理论派别,也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是美国沃尔什于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文章中首先提出的,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人力资本逐渐形成了一种理论体系和学说,并对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人力资本理论基本概念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指人们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
这种资本就其实体形态来说,是活的人所拥有的体力、健康、知识、技能及其它精神存量的总称,它可以在未来特定经济活动中给有关经济行为主体带来剩余价值或利润收益。
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第二,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
第三,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
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
高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技术程度低的人力。
第四,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渊源(一)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早期人力资本思想早在17世纪,威廉.配弟(William.Petty)就已经提出了人力资本思想。
在1676年的《赋税论》中,他把作战中军人武器和其他军械的损失与人的生命损失做了比较,他提出的“劳动是财富之父,自然是财富之母”。
这一著名论断即便时至今日也仍然具有极强的人力资本含义,他认为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弱与其所拥有的人口数量和人的体质与技能有关。
他主张加大在提高人口素质上的投入,尤其是在普及教育和选拔技术人才方面。
此外,他还在《政治算术》(1690年)中对当时英国人口的货币价值进行了测算。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人力资本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情感等方面的资源。
据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庞特斯(Simon Kuznets)的说法:“人力资本是由教育、技能、健康和其他人力素质所组成。
”人力资本理论则强调一个人的劳动力价值会随着他或她的教育、技能和工作经验的提升而提高。
这篇文章将综述人力资本理论,并介绍一些相关研究。
人力资本理论的成立与发展人力资本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在1959年提出。
舒尔茨认为,教育和培训是人力资本的一种形式,可以提高个体的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收入,并将其称作“教育投资”。
他认为,个体通过学习和培训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劳动力价值。
之后,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在1964年发表的《人力资本:一种理论分析》(Human Capital: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一书中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他认为,人力投资包括教育和健康,这些投资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并增加收入。
他同时将个人的技能、能力和健康视作一种资产,可以被视作投资的一部分。
此后,人力资本理论开始应用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发展,成为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本理论的原理和假设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原理是,个体的教育和工作经验可以增加他们的劳动力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人力资本的基本假设包括:(1)投资与回报率:个体的教育和培训是一种投资,可以增加他们的劳动力价值和收入,与其他投资一样,教育投资也有一个回报率。
(2)技能的互补性:个体的教育和技能能够提高他们的劳动生产力,增加其雇用和收入机会。
教育和技能之间存在的互补性意味着,不同技能的组合可能会产生更高的生产力,比单一技能更有价值。
(3)收入和教育水平之间的正向关系:教育水平与个体的劳动力价值和收入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国外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启示-宏观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目前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形成对人力资本概念的统一,但是他们大多数都承认西奥多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的解释。
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它之所以是一种资本是因为人们为获得未来的收入和满足,投入了时间和资本从而获得了知识和技能。
加里贝克尔在舒尔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提出,人力资本不仅仅是指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所有用于增加其未来收入和支出的投资都是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支出、在职培训、卫生保健支出和劳动力迁移支出等。
关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和讨论,始于上世纪五。
本文从国外、国内两个角度将近五六十年内关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进行梳理,从而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夯实基础。
一、国外研究概况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五,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1960)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演讲掀起了西方学界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高潮,奠定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石。
美国1960年经济学年会上,他在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中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并详细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内涵和外延及其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舒尔茨统计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德国、丹麦、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数据发现,这些国家的国民收入的增长比投入的自然资源、实物资本和劳动力人数的增长要快得多。
此外,他还发现遭受战争重创的国家如西德、日本等,在经济领域都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
而另一些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地区)如丹麦、亚洲四小龙等,也同样实现了经济的巨大成功。
以上都说明除了自然资源、实物资本这些已知要素外,一定还有更重要的生产要素被遗漏或者忽视了,舒尔茨提出这个要素就是人力资本。
舒尔茨指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人力资本,但是人力资本的取得是有条件的,它的取得需要有所投入,比如时间、资金等。
人们投入时间和资金获得个体的知识和技能,拥有特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力才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