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之连贯(主观题)
- 格式:pptx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22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7.1 语言表达的连贯——语句衔接教学目标能够根据语境选用恰当的句子,做到语言连贯。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根据语境选用恰当的句子,做到语言连贯。
教学过程一历年高考题型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命题特点2022年国考4套卷均为补写语句2021新高考Ⅰ、2020新高考Ⅱ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语言连贯考查总体特点:①考查的频率“高”(或“热”)。
无论采用何种题型,连贯题从未“缺席”过全国卷。
②考查的题型“活”。
或用客观题,或用主观题;或用复位题,或用补写题,或同时用两种题型。
③考查的重点“显”。
虽然题点、题型在变,但有一个重点很突出,那就是情境补句。
该题型近5年来,除2018年暂缺外,都是必考题。
④考查的趋势“综”。
单独设题的可能性有,但很小,更多的是命题趋向综合性、情境化,即提供一个语段,与词语、病句、修辞等一起考查,尤其是情境补句题,不大可能再单独设题了,更多的是与其他考点综合考查。
(2)语句衔接考查特点:①所选句子或为语段中完整的一句,或为语段中完整句子的一部分。
②与上下文高度衔接,几乎都有“过渡”性质。
③采用单选题型,与词语、病句等一同考查。
2018—2020全国Ⅰ、Ⅱ、Ⅲ2021全国甲、乙知识图要二掌握选句复位连贯的四要求一、保持话题、陈述对象的一致性话题一致是保持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
一个长句或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对象一致,中心才会明确,语意才能贯通。
如果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主语),势必会影响到语意的连贯。
从句子连贯的角度看,保持主语前后一致最重要。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A.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两端B.两端的小岛连接在一起,状似蚝贝C.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D.两端的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起来答案C解析从上文来看,语段的陈述对象是“巨龙”,也就是港珠澳大桥。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纲解读】“简明、连贯、得体”是从三个角度对语言运用提出的更高要求,能力层级为E级。
“简明”的具体要求是:第一,表达必要的信息, 使用相应的简练词句,没有多余的信息及词句;第二, 词句表意明确,没有费解的词句;第三,根据语境决定详略,没有详略不当的毛病。
高考侧重考查考生能删掉赘余的语句,能消除歧义。
“连贯”综合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连贯”指表达的观点、角度、风格一致,读起来自然顺畅。
表达连贯要求话题要一致,叙述角度要一致,内容要照应,情境要一致,句式要一致,语言要和谐,顺序要合理。
“得体”中的“符合语境要求”,即根据表达对象、场合、目的及表达方式正确使用语言;语体包括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书面语语体又有政论语体、文学语体、科技语体和应用语体等。
不同的语体,语言要求不尽相同,表达也要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语言表达“准确”是指语意表达准确,语法合理规范。
主要指用词准确,搭配准确,筛选准确,转换准确。
“鲜明”是指色彩(感情色彩和事物的形象色彩)分明,观点明确。
主要指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鲜明的态度。
“生动”是指具体形象,活泼多变,有声有色,而且感情充沛,散发着生命的活力。
【考情分析】1.试题类型以主观题为主,而连贯题的命题形式则向着主观题、选择题等多种形式并举的方向发展。
2.语言材料则选用那些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对学生语言操作综合能力的考查逐年加强。
4.本考点注重语言具体应用能力的提高。
【命题展望】1.选择题的衔接、排序,主观题的简明得体仍可能是高考的热点。
2.客观排序题有一定难度。
3.命题语言材料仍将选用现实生活性强的鲜活材料。
【真题演练】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专题21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连贯【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乙卷,第19题【母题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眼科门诊一连来了几名特殊患者,都是晚上熬夜看手机,第二天早上看不见东西了,这种疾病被称为“眼中风”。
“中风”一词原指脑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近几年被引入眼科。
临床上,眼科医生把视网膜动脉阻塞这类缺血性眼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这类出血性眼病统称为“眼中风”。
“眼中风”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
①。
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
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视力下降程度不像第一种那么严重,多表现为视野缺损。
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②,经过治疗可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
视网膜动脉阻塞时,③,对视功能危害越大。
缺血超过90分钟,视网膜光感受器组织损害不可逆;缺血超过4小时,视网膜就会出现萎缩,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也很难恢复,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接受治疗,才能有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
视网膜静脉阻塞主要表现为眼底出血,并由此导致视物模糊变形、视野缺损或注视点黑影等,不及时治疗也会导致严重后果。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①视网膜动脉阻塞有3种;②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微;③视网膜缺血时间越久。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前面介绍了“眼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眼中风,其中视网膜动脉阻塞属于缺血性眼病;联系后面介绍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可知,这三种都是“动脉堵塞”,属于缺血性眼中风,并且此句放在段首,应当是总领句。
据此写“视网膜动脉阻塞有3种”;第②空,由前面介绍两种动脉阻塞的顺序可知,此处句子应与“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视力下降程度不像第一种那么严重”照应,谈视力下降情况,且比前两种情况轻,据此可写“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微”;第③空,由前文“视网膜动脉阻塞时”可知后面要写危害;后文有“缺血超过90分钟”“缺血超过4小时”可知,缺血时间越长,对视功能危害越大。
语言表达——连贯红安县大赵家高中考点解读所谓“连贯”,是指一个语段的各句子之间,或一个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在内容上、形式上都连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文笔顺畅。
语言表达连贯是近几年中考考查常见的内容。
具体表现为四点:①对整个语段的理解,②有合理的语序,③语言的衔接与呼应,④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连贯”主要考查方式:1. 排序题。
一般是为学生提供若干句子,按语意连贯的要求排列成一段话。
句序安排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等。
完成这样的题,需首先找到排列规律,然后确定排列顺序重新组合成一段话。
2. 嵌入题。
已经给出上下文,确定了语境,要求在其中嵌入一句话或一段话并使之上下衔接,语意贯通。
3. 承接题。
只给定上句或上文,要求选择与之相连贯的下句或下文。
典型解析例1、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序号)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排序题关键找出陈述对象,再找到紧密相连的句子。
题中对象为“乡愁”与诗歌的联系,首先③为总起句,①句中的“百般思情”与③中的“惆怅”联系,⑤②中间的“亦”字最关键,第④句运用“这么”指示代词显然指示前文。
参考答案③①⑤②④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______——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②回到有人的地方,③时而到岸旁嬉戏,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⑥藏到灯芯草丛中,A. ③①⑥⑤②④B. ①④⑤⑥③②C. ①②③⑥⑤④D. ③②①④⑤⑥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语言贯通、连贯的能力。
专题二|语言文字运用主观题| 专题导读 |语言文字运用的主观简答题近年来常考常新,变动不居,先后有语句补写、表达得体、图文转换、句式仿写、新闻概括等题型交叉出现。
2019年三套课标卷集中考查的是语句补写和新闻概括。
从备考的角度看,一轮复习要全方位掌握原考纲规定的语言文字运用各知识点和题型,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确保万无一失。
考点一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达的“简明”,主要包括“简”和“明”两个方面:简,就是简要,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词句;明,就是明白,清楚易懂,没有费解的词句,不产生歧义。
语言表达连贯除客观题外,还有以语句的补写为考查形式的主观题。
语言表达的得体一般要分清两种语境,一是内部语境,即文章或话语的上下文,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一是外部语境,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恰当等。
设题角度一语言表达的简明“简明”,就是简要、明白,即用语简洁,表达清晰。
首先考虑“简”:句子里不要有表意作用完全相同的成分;能省略的虚词,就尽量省略;可以指代的内容尽量用指代性词语。
其次要考虑“明”:句子的意思不要晦涩难懂,让人听不明白;句子的意思要确定,不要有歧义。
考查形式一般为文段的修改等。
语言表达简明要做到如下四点:1.围绕中心,抓住要点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抓住要点,不要节外生枝。
俗话说“简明扼要”,从表达上说,只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简明。
如:将下列句群中的两个“离群句”剔除掉。
(只写被剔除句子的序号)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①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②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
③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过荔枝。
④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的都有记载。
⑤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
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
高考语言的连贯题的解题技巧查看近年高考试卷会发觉,语言的连贯考查形式已起先从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变,考查难度有所提高。
尽管题型变更、难度提高,但只要我们能把握住出题者的六大思路,摸索、总结出有效可行的解题对策,养成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就可以心中有数地做好语言连贯考题。
下面就从六个方面详细谈谈:出题思路一:角度一样;解题对策:看主语、寻对象通常,前后几个句子的陈述角度一样,会使一组句子显得更连贯。
出题者往往便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变更其中一句叙述对象要考生修改。
要保持陈述角度一样,必定要求几个句子的主语一样或围绕同一对象绽开。
因此,我们的解题对策就是:一要看几个句子主语是否一样,二要看主语不一样的句子是否从同一对象角度绽开的。
例如:05年全国高考山东卷第22题,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常常到基层调研是了解真实状况、把领导阅历和群众才智结合起来,倾听群众的呼声,调动和激发广阔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建性,使领导干部增长学问才能,从而使决策严格地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动身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制度。
这道题干脆考查了我们将长单句改写成几个短句的实力,间接考查了我们语言连贯的实力。
长单句变成几个短句的方法通常是先找出主干句并将其独立成句,再将剩余的修饰成分——定语或状语,分别变成短句。
本题的主干句是“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常常到基层调研是了解真实状况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制度。
”这不难看出,主干句还嫌长,可以再变短为“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常常到基层调研是一种很好的制度,也是了解真实状况的好方法。
”。
剩余的文字“了解真实状况……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动身的”都是宾语前的修饰成分即定语,有几层。
稍作探讨,就知道题目要求我们运用语言连贯中角度一样的方法,把修饰成分变成陈述角度一样的几个短句子;那么以什么为各句的陈述对象呢?考察各修饰成分可以确定“各级领导干部常常到基层调研”就是陈述对象,为使语言简明,用“它”复指该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