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题型62练第14练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714.04 KB
- 文档页数:7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内容速览►高考考情·速览(三年考情分析)►知识体系·构建(思维导图建构)►基础知识·清单(4大知识点)●水的行星●自然界的水循环●洪涝灾害●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关键能力·拓展(6个能力点)能力点一水理平衡原理能力点二河流补给类型的判读能力点三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分析能力点四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分析(答题模板)能力点五湖泊(微专题)能力点六等潜水线图的判读和应用►素养提升·训练(模拟+真题)►核心概念水循环、蒸发、降水、水汽输送、植物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水量平衡、河流补给、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水系特征、湖泊1.水圈由各种各样的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叫做水圈。
2.水体类型(1)按存在形式分(2)按空间分布分3.水资源的利用►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
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和地球重力能。
2.主要类型及环节“四看”法判断水循环的类型3.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下渗的因素3)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的最主要因素,与地表径流呈正相关流域面积(支流数量)与地表径流呈正相关植被状况植被能涵养水源,对地表径流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较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地表径流量减小4)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水汽输送主要表现为海洋上空的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主要受风、距海远近、地形等因素影响。
高考一轮复习水循环与洋流专题教案一、水循环1、水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能量来源:外因——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水的三相变化2、水循环的类型:3、影响湖泊或海区盐度的因素:(1温度和蒸发量高低;(2降水量多少;(3水域封闭程度。
内陆湖泊往往属于咸水湖,主要原因是蒸发强烈,降水少,湖水与外界交换缓慢。
位于副热带比较封闭的海区,如红海,盐度最高的原因也是如此。
例如: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伊犁河;③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巴尔喀什湖是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的一个内流湖,萨雷姆瑟克半岛从南岸中部向北岸延伸,把湖水分为东西两半,流经中国新疆的伊犁河,接纳了大量的来自天山的冰雪融水注入巴尔喀什湖西部,占总入水量的75%至80%,而湖东部因缺少河流注入,加之湖区气候干旱,远离海洋,湖水大量蒸发而使湖水含盐量增多,因而形成了西淡东咸的一湖两水现象。
二、河流及其水文、水系特征径流环节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因此河流补给类型及特点、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是复习考察重点,而不同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在新课已经学过,在此不再赘述,1、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分析方法:(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内容:流量的大小;曲线变化幅度反映水量的季节变化;曲线的峰期反映汛期出现的时间以及长短;谷期反映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及长短(2利用流量过程曲线判断河流补给类型:流量大小由河水来源决定;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汛期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出现春夏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有可能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而内流河往往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无冰川融水补给所致;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全一轮复习微专题突破26水循环【重点梳理】(一)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因素分析1.影响蒸发的因素分析2.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分析【典题精炼】据报道,北京市地下水位连续五年回升。
下图为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变化特点可知()A.近五年1~2月,降水少,水位下降B.近五年3~6月,地下水埋藏最浅C.2021年7~10月,植被水土保持作用显著D.2021年11~12月,地下水接受补给水量最多2.近五年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变化显著,可能给该区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是()A.缓解农业旱情B.加重风沙灾害C.诱发洪涝灾害D.加重土壤盐碱化【答案】1.C 2.D【解析】1.由图可知,近五年北京市平原区,1~2月地下水水位略有上升,A错;在3~6月,地下水埋藏深度超过增加,超过25米,而且是一年中地下水埋藏最深、地下水位最低的时段,B错;图中2021年7~10月,地下水位快速上升,地下水埋深变浅,这是由于7~8月华北地区进入雨季,降水多,而且此时植被覆盖率高,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增加,增强了下渗能力,C正确;2021年11~12月地下水位已达到很高,地下水位缓慢升高,而且水位变化不大,地下水接受补给水量有限,D错;故本题选C。
2.缓解农业早情属于经济因素方面的影响,A错;由材料可知,近五年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逐年升高,说明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增多,减少地表径流,可抑制水土流失,削减汛期洪水水量,降低了洪涝灾害的发生,C错。
地下水位升高,深层土壤中的矿物盐分也随之上升,并且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有可能加重土壤盐碱化,D正确。
地下水位升高,可以推知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多,地表水资源有所增加,我国近年来的环保政策也使植被覆盖条件不断变好,因此当地起沙会被抑制,B错;故选D。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经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所示。
高考地理复习疑难问题专项突破:水循环疑难点:1.水循环的影响因素结合材料分析2.水循环的意义规律方法: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流量成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大 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2.水循环的意义(1)维护全球水量平衡;(2)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3)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4)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3.地理原理示意图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①识别图中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典型例题1.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 )①大气降水②蒸发③地表径流④下渗⑤水汽输送⑥植物蒸腾A.①② B.③④C.②⑤ D.②⑥(2)图示人类改造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①大气降水②水汽输送③地表径流④下渗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第(1)题,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圈和水循环(解析版)SYS201708210601一、选择题详细信息1. 难度:中等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C.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D.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2.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A.空气湿度大 B.风速大C.光照强 D.气温高SYS20170821060详细信息2. 难度:中等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SYS20170821060详细信息3. 难度:中等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已经影响到多个国家。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A. 加拿大B. 马来西亚C. 墨西哥D. 阿根廷2.SYS20170821060详细信息4. 难度:中等下图为世界四大渔场附近洋流分布图,①~⑦表示洋流。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 甲B. 乙C. 丙D. 丁2.A. 暖流北半球大洋西岸B. 寒流北半球大洋东岸C. 暖流南半球大洋西岸D. 寒流南半球大洋东岸3.A. ②洋流加快了海洋污染净化速度,缩小了污染范围B. 在③④⑤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降水增加C. 在⑤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纬度范围广D. ⑥⑦洋流交汇处对海轮航行有利SYS20170821060详细信息5. 难度:中等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SYS20170821060详细信息6. 难度:中等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
C.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
D.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
2.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 )
A.空气湿度大B.风速大
C.光照强D.气温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下渗 B.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4.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
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Ⅰ、Ⅱ、Ⅲ、Ⅳ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6.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Ⅱ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
B.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
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
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
8.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原因是( )
A.修建水库 B.植被覆盖率下降
C.降水强度增大 D.上游河道采砂
下图是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及两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流域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3地段植被覆盖最好
B.f4地段流速最快
C.地势起伏越大,等流时线数值越小
D.f1地段水能资源最丰富
10.下列有关该流域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对c环节影响最大
B.d的大小与a无关
C.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是a′、b′、c′、d′
D.人类对b环节影响较小
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蒸发、降水、渗透、污水
B.渗透、降水、蒸发、污水
C.降水、蒸发、渗透、污水
D.降水、渗透、蒸发、污水
12.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③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在全国推行。
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 420万人饮水困难。
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 350万。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和________,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和________。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和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
14.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来自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6年呈递增趋势。
监测显示的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 321.07平方公里,水位为3 193.8米。
与2005年相比,青海湖水体面积扩大了70.82平方公里,水位上升了0.35米。
专家分析指出,在中国政府和群众努力之下,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呈现了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材料二青海湖流域图。
(1)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布塔河的水文特征。
(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
(3)试分析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6年呈递增趋势的可能原因。
答案解析
1.B 2.A [第1题,图中的溢流能反映出地表径流,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反映出地下径流;图中内容不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该设计适合缺水地区,也适合降水较多的地区;该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具有环境效益。
第2题,光照强、气温高、风速大都有利于水体的蒸发;空气湿度大,空气中能进一步吸收的水体少,不利于水体的蒸发。
]
3.B 4.B [从图中可以看出雨水被收集到蓄水池中存储起来,使降雨时的地表径流减少;因而该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了地表径流,并有利于减缓城市内涝。
]
5.D 6.C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Ⅰ表示海洋水转化为大气水说明其代表蒸发,Ⅱ表示地表水进入海洋说明其代表地表径流,Ⅲ表示地表水转换为地下水说明其代表下渗,Ⅳ表示地下水进入海洋,说明其代表地下径流。
第6题,Ⅱ表示地表径流,其随降水强度的增加而增多,随下渗的增多而减少,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少,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多。
]
7.D 8.A [第7题,从图中看,①箭头向上指,应为蒸发蒸腾;②位于冠层与土壤之间,为地表调蓄;③包括地表调蓄、土壤调蓄、地下调蓄应为河网调蓄;④是径流,D项正确。
第8题,修建水库可拦水拦沙,会引起河流含沙量变小,A正确。
植被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植被覆盖率下降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B错。
降水强度增大,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增强,河流含沙量变大,C错。
上游河道采砂,河流侵蚀作用增强,导致河道中含沙量增大,D错。
] 9.B 10.D [第9题,相等时间内,流经距离远则速度快,从图中可以看出,f4地段距离最远,所以f4地段河流的流速最快。
第10题,水循环中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径流量与蒸发量有一定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自东向西流,并注入海洋A,是a、b、c、d参与了水循环;人类对水循环中的d环节影响较大,对其他环节影响较小。
]
11.D 12.B [第11题,根据图示的因果联系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降水、渗透、蒸发、污水。
第12题,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和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水循环的影响,完善自然界水循环。
]
13.(1)蒸发降水甲(或陆上内循环) 乙(或海陆间循环)
(2)地表径流下渗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4)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受污染
(5)①促进各种水体的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塑造各种地表形态;③促进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与交换。
解析第(1)题,我国西部地区主要为内流区域,但也有外流区域,所以既参与陆上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
第(2)题,修建水窖通过收集雨水用于生产和生活,对地表径流和下渗两个环节有较大的影响。
第(3)题,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能够增加下渗量,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
第(4)题,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主要有用水量大和水体污染两个方面。
第(5)题,
主要考查教材基础知识。
14.(1)陆地内循环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2)青海湖流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湖水补给量少,但蒸发旺盛;青海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3)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造成冰川退缩、入湖水量增加;流域内实施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如保护植被,植树种草)。
解析第(1)题,青海湖地处内流区,参与内陆循环;布塔河为内流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降水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第(2)题,可从水循环的降水、蒸发、径流三个环节入手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
第(3)题,青海湖水体面积扩大与冰川加速融化,入湖水量增加及湖区生态环境改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