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品茶读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5.57 KB
- 文档页数:2
女士品茶读后感《女士品茶》是一部由中国作家梁实秋所著的小说。
这部小说以女性为主角,以茶文化为背景,通过女性的生活故事,展现了茶文化的魅力和女性的内心世界。
在阅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对茶文化和女性的理解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小说中对茶文化的描绘让我对茶的认识有了新的理解。
在小说中,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的表达。
作者通过描述茶道、品茶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了茶的深厚内涵和文化底蕴。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修养。
在忙碌的生活中,品茶可以让人放慢脚步,静心思考,感受生活的美好。
通过品茶,人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这种精神层面的体验远远超出了茶的实际价值。
这让我对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品茶的机会。
其次,小说中对女性生活的描绘让我对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各具特色,有的温柔贤淑,有的坚强独立,有的聪慧过人,有的善解人意。
她们在小说中展现出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让我对女性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她们的生活故事,我也更加理解了女性在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和面临的困境。
在这个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女性需要承担家庭的责任,同时也要在职场上竞争和奋斗。
她们需要兼顾家庭和事业,承受着双重的压力和挑战。
但是在这些挑战和压力中,她们依然展现出了坚强和勇敢,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对生活,这让我对女性有了更加深刻的敬佩和理解。
最后,小说中对茶文化和女性生活的结合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温馨。
在小说中,女性们通过品茶的过程,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珍视。
她们在品茶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品尝茶的味道,更是在品味生活的滋味。
她们在茶馆里聊天谈心,分享彼此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让彼此的心灵得到了温暖和慰藉。
这种温馨和美好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周围的亲情和友情。
通过阅读《女士品茶》,我对茶文化和女性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茶文化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内涵,女性的生活故事让我对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佩。
《女士品茶》读后感出于对统计学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暑期我认真的阅读了这本统计学的经典著作—《女士品茶》,提到书名,很多人会十分疑惑,这样的书名更像是一本小说,怎么会是一本统计学方面的读物呢?带着这个疑惑我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在书的第一章,作者就解决了这个疑惑,原来女士品茶是个故事,由这个故事展开了对统计学的介绍,这个故事仅仅充当了一个引子的作用。
通读全书后,带给我很多感触,主要分为下面的四个部分。
一,虽然作者不想将本书写成一本关于统计方法论发展的全面的历史书,但是不得不说在读书的过程中给予我的最大感受依旧是觉得这本书确实是一本统计学发展的历史书。
书的开头以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一位女士坚持认为把茶加进奶里,或把奶加进茶里不同的方法会使奶茶的味道品起来不同,而其他人则对此不以为然,接着他们进行了一个实验的故事。
作者第一位介绍的人物也是事件的参与者休·史密斯教授,这位教授并未得到大篇幅的介绍,只是这位教授给出了女士品茶的结果——那位女士成功的分辨出了每一杯奶茶的冲泡方法。
接着女士品茶实验的策划者罗纳德·艾尔默·费歇尔被我所认识。
费歇尔是对统计学发展有着杰出贡献的一位天才,最开始他在位于伦敦的一个农业实验站工作,并对实验站所保有的约90年肥料构成数据进行分析,并在1921年在农业科学领域的领军期刊《应用生物学年报》发表了一篇论文,作者认为这篇非凡的论文终止了一场持续20多年的科学论战。
费歇尔的著作《实验设计》中提供了几个实验设计的范例,并导出优秀设计的一般原则,可是由于其中所涉及到的数学非常复杂,多数科学家设计不了自己的实验,他们只好遵循书中提出的实验设计中的某个模式。
这种做法就我看来完全未将此书的本质内容得以发扬!但多数农业科学家认识到了《实验设计》的重要地位和杰出贡献,在大多数说英语的国家中,费氏方法很快便成为了农业科研的主流学派。
虽然费歇尔天才般的头脑使得他为统计学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与所有的天才一样,费歇尔恃才傲物与当时另一位统计学者奈曼二者的性格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反差,在讨论吸烟是否与得肺癌有关的问题上,费歇尔也表现出了其固执己见的一面。
《女士品茶》 读书心得 学 院: 国际学院 专 业 班 级: 国际金融113班 学 生 姓 名: 霍启超 学 号: 0114810 《女士品茶》读书心得 霍启超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国际金融专业 《女士品茶》是当代国际著名的统计学家大卫? 萨尔斯伯格的一部通俗的关于统计学原理的普及论著。
本书以“女士品茶”的故事为开始,但却并非是一本女性读物或者关于品茶的书,而是以这位喝茶的英国女士的假设说法为起点,介绍并引出了近代数理统计的开创者费歇尔,以及费歇尔为解决类似问题而发明的实验设计法,并介绍了20世纪统计学的发展是如何变革了科学。
全书总共29章,以时间、空间、事迹等相互穿插来讲述发生在统计这个世界里的事件,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所有科学的学科调查与决策和统计之间的关联都是由一系列实例来说明的,他细数了二十世纪参与这场科学变革的代表性人物与事迹,通过生动有趣却不失严谨的实例论述了统计学原理,并使用大量的非专业语言通俗地阐述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不仅证明了统计学是一门最严格、最合理的认识论和方法学,还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统计学发展的过程,特别是那些很深刻的理论,都是从一些非常简单实际的问题中发展起来的。
在书中他平缓而幽默的叙述,让读者饱览统计学世界的风光,体验这一奇妙的认知之旅,并值得留待慢慢消化与回味,非常适合统计学入门学生和大众读者。
读完本书,我有以下感受: 一、对20世纪统计学发展的了解 最初的统计学主要是在英国,而后才蔓延到世界。
在这一过程中,英国浓厚的学习氛围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得以孕育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统计学家,发展出多元而丰富的学说。
在19世纪,科学家们相信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都预先地决定于两点:(1)宇宙的初始条件;(2)描绘其运动的数学公式。
而对于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差异。
通通归为误差。
相信只要实验数据越来越精确,这种误差是可以消除的。
然而,到了19 世纪末,误差并没有消失,反倒是增加了。
读《女士品茶》有感起初老师推荐我们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这是一部有关女士的言情小说。
当看了这本书的开头时才知道“女士品茶”只是这本书的第一章而已,作为一个引子引出了主人公们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个统计学知识点。
而且这是一本关于统计学历史与变革的书。
说实话,看书对我来说很困难,但在老师的要求下,结合上上学期学过的心理统计学,这本书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的困难。
这本书是我看地老师推荐三本书中的第一本,原因是这个书名很吸引我,显得很优雅。
一位女士坚持认为把茶加进奶里,或把奶加进茶里不同的方法会使奶茶的味道品起来不同,而其他人则对此不以为然,接着他们进行了一个实验的故事。
作者第一位介绍的人物也是事件的参与者休·史密斯教授,这位教授并未得到大篇幅的介绍,只是这位教授给出了女士品茶的结果——那位女士成功的分辨出了每一杯奶茶的冲泡方法。
接着女士品茶实验的策划者罗纳德·艾尔默·费歇尔被我所认识。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用一个个故事讲述一个个统计学知识点,情节丰富,以史为镜,生动形象,耐人寻味,打破了我对自然科学类书的刻板印象。
这本书告诉了我,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前没有细心观察,没有带着问题去思考,以至于学业平平,更别谈学术了。
当一个人带着问题去生活,便多了许多乐趣和工作。
当老师介绍了一同学对洗手间的思考之后,我之后的每次上洗手间就多了几分乐趣,观察思考着我和其他人对坑位的选择,便得出一点结论,远比原来放松的多。
我知道尽管自己很难像他们一样作出影响后人的辉煌成就,但是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可以取得自己想要的成果,为未来的美好生活打下一些基础。
当年的他们所作的努力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继续搭建着科学的大厦,我要像他们学习,抓住时间的尾巴,不畏艰辛,努力拼搏,坚持到底。
女士品茶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挺有意思的书,叫。
这书可不像那些死板的学术著作,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它反而充满了趣味和惊喜,让我对统计学这个看似枯燥的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一个夏日午后,英国剑桥的一群大学老师和他们的妻子聚在一起喝茶。
其中一位女士突然提出,她可以通过品茶分辨出奶茶是先加奶还是先加茶。
这在当时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不过是瞎猜或者纯粹的运气。
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随意的品茶举动,却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统计学的思考和探索。
这个女士品茶的事件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很多细节。
就比如说我之前参加过的一次厨艺比赛。
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
比赛的主题是做蛋糕,每个人都有两个小时的时间,要做出一个既好看又好吃的蛋糕。
我当时心里那叫一个紧张啊,毕竟周围的选手看起来都胸有成竹,而我只是个喜欢在厨房瞎捣鼓的业余选手。
比赛一开始,大家都迅速地行动起来。
我先把面粉、鸡蛋、白糖这些材料一一准备好。
当我把鸡蛋打到碗里的时候,那蛋黄圆圆的、黄黄的,就像一轮小太阳。
我小心翼翼地把蛋清和蛋黄分离,这可是个技术活,稍微不小心,蛋黄就会破掉混进蛋清里,那可就麻烦啦。
接着我开始搅拌面糊,这时候可不能太用力,不然面粉会起筋,做出来的蛋糕就不松软了。
我慢慢地转动着搅拌器,看着面糊一点点变得细腻光滑,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烤箱预热的时候,我开始准备装饰用的水果。
草莓红红的,鲜嫩欲滴,我把它们切成小块,每一刀都要切得大小均匀,这样摆在蛋糕上才好看。
蓝莓小小的、紫紫的,像一颗颗宝石,我把它们洗得干干净净,放在一边备用。
当我把面糊放进烤箱的时候,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一直在蹦跶。
我不停地透过烤箱的玻璃门观察蛋糕的变化,看着它一点点膨胀起来,表面变得金黄,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终于,蛋糕烤好了!我把它从烤箱里拿出来,倒扣在架子上晾凉。
这时候可不能心急,要是不等它凉透就装饰,奶油会化掉的。
女士品茶读后感《女士品茶》是一部由陈丹燕所著的关于茶文化的书籍。
这本书以女性视角来探讨茶文化,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向读者展现了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女性在茶文化中的角色。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茶文化的魅力,也对女性在茶文化中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女士品茶》中,作者通过对茶文化的介绍和分析,向读者展示了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如清新、淡雅、宁静等。
而在这些美好的寓意中,女性更是与茶文化紧密相连,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和内涵。
通过对茶文化的深入探讨,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能感受到茶文化所蕴含的美好与情感。
同时,在《女士品茶》中,作者还特别强调了女性在茶文化中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品质,如温柔、细腻、婉约等。
而这些美好的品质与茶文化中的清新、淡雅等特质相得益彰,使得女性在茶文化中显得更加婉转动人。
通过对女性在茶文化中的角色的描述,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女性在茶文化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也能感受到女性在茶文化中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在阅读完《女士品茶》之后,我对茶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女性在茶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是与茶文化的美好品质相得益彰,使得茶文化显得更加婉约动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女性在茶文化中的独特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总的来说,《女士品茶》是一本充满魅力的书籍,通过对茶文化的介绍和分析,向读者展示了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向读者展现了女性在茶文化中的独特魅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女性在茶文化中的独特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感受茶文化的魅力,也感受女性在茶文化中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女士品茶第三章读书报告
《女士品茶》这本书是我第一次涉足有关统计的书籍,开头并没有那么沉重的专业术语,让我比较容易随着作者的思绪进入本书内容。
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种开篇模式。
纵览全书,这是一本介绍统计学、统计测量的发展史的书籍。
从开篇第一章品茶时区分是加了茶的牛奶还是加了牛奶的茶开
始说起,本以为是一个无聊的课题,但却有“女士”能在品茶时的反应引起了某些人的思索。
从而进一步引入实验设计、回归、分布与参数等基本概念,开始逐渐让你走近统计学。
从第三章开始,陆续介绍了很多统计学、数学领域中的杰出人物、领袖人物。
鉴于我个人的不良习惯(不善于识记姓名,据说这是一种病症。
书中部分章节回溯了书名,从第一张提及女士在品茶时的反应,到后来分析了很长时间以来,由于各种客观、主观因素而形成的女性在统计学领域实验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再到后来,女性逐渐崭露头角。
研读《女士品茶》的感悟在研读《女士品茶》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统计学的发展历史与变革的奇妙。
这本书以一个具有故事性的实验为切入点,让我们对统计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在20世纪20年代的一个英国剑桥大学的聚会上,一位女士声称,把茶加到牛奶里和把牛奶加到茶里,两种方法调出来的下午茶喝起来味道不同。
这个有趣的说法让在座的科学精英感到惊讶,毕竟这似乎有些难以置信。
然而,数学家R. A.费希尔接受了这个挑战,他提议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这位女士的假设。
最终,这个实验得出了坚实的这位女士确实可以品出两种不同的下午茶的味道。
这个故事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奇妙的统计学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看到了统计学的巨大影响力和其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女士品茶》的作者美国统计学家萨尔斯伯格,通过这个故事,为我们描绘了统计学的发展历史与变革。
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些重要的统计学方法和理论,例如费希尔的实验设计和他的统计假设检验理论。
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它们让我们看到了统计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也让我们意识到了统计学的哲学观和宇宙观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统计学的魅力。
统计学不再只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而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的本质,更加准确地预测未来。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统计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统计学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在医学、经济、社会调查等领域,统计学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统计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女士品茶》还让我对统计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统计学的知识,例如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实验,如何分析和解释数据等。
这些知识不仅让我对统计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更好地应用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
读《女士品茶》有感一开始看到书名时,我以为这是一本与家政课有关的书籍,正纳闷为什么这样一本书会和统计学有关时,我开始阅读如此一本“统计学”书籍,但是,当开始慢慢展开阅读后,我惊讶了,这一部由美国统计学家萨尔斯伯格以“女士品茶问题”为切入点所著关于统计学历史与变革的书,让我开始慢慢进入一个统计学的世界,有人这样评价这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带领读者进入统计学的世界,体会统计学带给哲学观、宇宙观的变革”,对于有如此高的评价的一本书,确实值得我细细研读。
《女士品茶》一书不像我想象中那样枯燥繁琐,让人提不起兴趣,相反的,它的书名新颖独到,内容新意盎然。
正如萨尔斯伯格所说:“我所选择贯穿20世纪统计学复杂理论的主线是与别人不同的。
我希望读了本书后能有所启发,去进一步了解统计革命的内涵。
”。
通过一些趣味盎然的统计发展故事,这本书的确给那些不懂或只是略懂数学的人带去了对统计学的兴趣。
一改过去统计学只有越难才越有价值的观念。
作为一本讲统计学的书,平均数、标准差、估计值、概率、正态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等等一系列的概念和术语,自是绵亘不绝,但是不同于其他书的是,这些概念和术语的背后,是一个个统计大师鲜活的形象、是一段段他们探索创新,历尽坎坷的人生故事。
故事中穿插着大师们睿智的珍言、友谊的情怀、幽默的细节、个性的遭际,像一个个人生的小舞台剧,富含着哲理和知识。
让人感觉到,大师之所以为大师,是因为即使是生活的问题,在他们眼中也是有研究的意义的。
例如“可爱的戈赛特先生”中,戈赛特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戈塞特先生是爱尔兰都柏林吉尼斯酿造公司的负责大伦敦区业务的主管,在进入公司之初他是牛津大学的新秀,拥有化学和数学两个学位,当时公司雇佣他是因为他的化学专长,在该公司看来,作为一个酿酒企业,数学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作用的,但是戈塞特对公司做出的第一个贡献就是以数学家的身份完成的。
因为酿酒是需要进行麦芽浆发酵的,在发酵的时候就需要测量用酵母的量,这时就需要用到数学。
《女士品茶》读后感《女士品茶》读后感篇一:《女士品茶》读后感《女士品茶》是美国统计学家萨尔斯伯格以“女士品茶问题”为切入点所著的一部关于统计学历史与变革的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带领读者进入统计学的世界,体会统计学带给哲学观、宇宙观的变革。
《女士品茶》名字新颖,内容亦有趣。
正如作者所说:“我所选择贯穿20世纪统计学复杂理论的主线是与别人不同的。
我希望读了这本书后能有所启发,去进一步了解统计革命的内涵。
”作为一本讲统计学的书,假设分析,置信区间,钟形曲线这些统计学知识包含在内不足为怪,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名词背后却有一个个心意盎然的故事,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
对于我来说,作者的期望达到了,生动的故事让我愿意去深究那些枯燥的名词。
通过研读该书,结合自己学习和掌握与统计相关的知识,至少让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关于统计分析科学在“政治算术”阶段出现的统计与数学的结合趋势逐渐发展形成了“统计分析科学”。
十九世纪末,欧洲大学开设的“国情纪要”或“政治算数”等课程名称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统计分析科学”课程。
当时的“统计分析科学”(Science of statistica l analysis)课程的内容仍然是分析研究社会经济问题。
“统计分析科学”课程的出现是现代统计发展阶段的开端. 1908年,“学生”氏(William Sleey Gosset的笔名Student)发表了关于t分布的论文,这是一篇在统计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文章。
它创立了小样本代替大样本的方法,开创了统计学的新纪元。
现代统计学的代表人物首推比利时统计学家奎特莱(Adolphe Quelet),他将统计分析科学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领域,因为他深信统计学是可以用于研究任何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现代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概率论始于研究赌博的机遇问题,大约开始于1477年。
数学家为了解释支配机遇的一般法则进行了长期的研究,逐渐形成了概率论理论框架。
这些大师们不是传承了什么,也不是沿着固有的模式,去重复一些事情,而是在这个新领域上披荆斩棘,开疆辟土。
例如第八章“致死的剂量”一章中的主角,切斯特.布利斯。
当他做关于杀虫剂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他配制的杀虫剂浓度有多高,在用药之后总会有一两只昆虫还活着;此外,无论他怎么稀释杀虫剂,即便只是用了装过杀虫剂的容器,试验结果也总会有几只昆虫死掉。
为了对这个现象进行有力的分析,他需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然而在那个时候,并没有这样一个成熟的模型,也就是说,并没有一个完善的套路让他去沿用,而他之后所做的一切,包括被他自己称之为“概率单位分析”的方法,以及模型中生成的最重要的参数谓之“半数致死剂量”等等,都是从零开始的。
书中是这样描述他的这些成就:“这项发明需要一种非凡跨越的原创性思想。
”是的,这种创造性思想是非凡的,绝大多数的时候,绝大多数的人,只会循规蹈矩地用已有的模式去解决问题,而一旦遇到全新的问题,他们会手足无措,或者落荒而逃。
所幸,总有极少数伟大的人,如布利斯,他们无畏困难,用于挑战新事物,最终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美丽的领域,扩大了我们的认知世界。
而且由这些伟大人们发现,归纳,完善的统计学不是纯理论学科,它有着极强的实际应用。
例如,第六章中极值分布与洪灾的洪峰高度关系;第八章中致死剂量与毒物学奠基,还有吸毒者的关系等等。
而且,这一章开头的引入故事也极为有意思。
作者照常例去参加一个春季会议,结束后却没找到一起吃晚餐的伙伴,这个时候他在大厅遇见了布利斯,他们攀谈之下相互了解,共进晚餐,多年之后成为密友。
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时代进步
的痕迹,是的,只有两个的人知识阅历相同等级,才会发生所谓的一见如故,才能发展成深刻的友谊。
我还看到了一个领域突飞猛进的轨迹,没有任何一个新领域能由一个人支撑起来的,它都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用热情和智慧开拓出来的。
看起来,似乎这些伟大的事情,比如创造新模式,发现新领域等等都是一些极其辉煌的事情,而且都伴随着一些让人仰视的光芒,似乎这个过程就是千百年来注定的神圣时刻。
然而并非如此,更多的是,在他们发现这些的年代,要么不被重视,要么迫于生计,都算不上什么好的生活条件,更不要说神圣之类的。
布利斯在经济萧条期间,就因为不到有虫的田里做实验反倒是躲在实验室里而被解雇,之后一直找不到工作。
后来难得费歇尔给他介绍了一份在苏联的列宁格勒植物研究所的工作,但是在他抵达后,他的老板销声匿迹,聘请他的人畏罪自杀,实验室的主管仓皇逃窜,只剩一个和他语音不通的女房东。
在这样令人吃惊和害怕的环境下,布利斯却开始了他的认真的实验工作。
期间俄国人还认定他是美国间谍而审问他,所幸他的反驳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单纯的科学家而躲过一劫。
所以,与其说他们在这些被后世瞩目的定理的光芒下耀眼,倒不如说这些定理的光芒的某些部分,是源于它们的发现者生活的困窘。
是孕育着它们的黑暗,让它们更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