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流体力学结课报告

计算流体力学结课报告

计算流体力学结课报告
计算流体力学结课报告

计算流体力学结课报告200Km/h列车fluent仿真计算

学部:化、环、生学部

学院:化工机械与安全学院

学号:31507095

班级:化1512班

学生姓名:孙金

引言

数值仿真就是对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进行数值实验和求解的过程。而计算流体力学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就是在工程仿真实验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门学科。任何流体运动的规律都是以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的。这些基本定律可由数学方程组来描述,如欧拉方程、N-S方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机求解这些控制流体流动的数学方程,进而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这就是CFD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际计算流体力学方面,采用通用的CFD软件来完成工程上的一些流体力学问题,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CFD技术已经在工程领域内取得重大的进步,特别是在高速列车的外型设计方面起了很大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运输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列车经过几次提速后,高速列车在国家运输行业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高速列车的特点是庞大、细长、在地面轨道上运行,其空气动力学问题非常复杂。空气在列车表面形成空气流场,空气阻力急剧增加,作用在列车的阻力大部分来自压强阻力,而一部分来自表面磨擦阻力,这就使能耗过大,同时列车可能出现较大的空气升力,导致列车产生“飘”的现象,激发列车脱轨事故的发生,因此研究高速列车气动力性能非常重要。用CFD仿真可以详细了解高速列车的空气动力特性,从而设计出阻力小、噪音低等各方面性能完善的高质量列车。本文采用CFD学科中的常用商业软件Fluent仿真一个时速200km/h的二维流线型车头的外流场,对其空气动力性能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不同车辆形状其周围流场的不同,进而分析哪种车型更适合。

第一章计算流体力学概述

1.1什么是计算流体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是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对包含有流体流动和热传导等相关物理现象的系统所做的分析。CFD的基本思想可以归结为:把原来在时间域及空间域上连续的物理量的场,如速度场和压力场,用一系列有限个离散点上的变量值得集合来代替,通过一定的原则和方式建立起关于这些离散点上场变量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组,然后求解这些方程组获得场变量的近似值。

计算流体力学可以看做是在流动基本方程,即任何流体的运动都遵循的3个基本定律:①质量守恒定律;②动量守恒定律;③能量守恒定律,控制下对流体的数值仿真模拟。通过这些数值模拟,我们可以得到极其复杂问题的流场内各个位置上的基本物理量(如速度、压力、温度、浓度等)的分布,以及这些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确定是否产生涡流,涡流分布特性及脱流区域等。还可以据此计算出其它物理量。

流体的运动一般可以通过流动基本方程及相关模型和状态方程由偏微分方程(组)或积分形式方程来描述。CFD中把这些方程称为控制方程。这些控制方程的微分或积分项中包括时间/空间变量(自变量)以及物理变量(因变量)。这些变量分别对应着时间域和空间域及各自区域上的解。要把这些积分和微分项用离散的代数形式代替,必须首先把求解的问题离散化。此过程就是求解域被近似为一系列的网格点或单元体的中心,定点或其它特性点上。在每个网格点上或控制体上,流体运动方程的积分微分项被近似表示为离散分布的变量函数,并由此得控制方程的近似代数方程。在实际科学及工程中,常采用程序设计语言把求解的过程编成计算机程序,形成CFD软件,通过运行这些软件来得到所需的数值解。

1.2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发展应用及特点

1.2.1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

CFD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在20 世纪60年代左右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总的来说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从60年代至今,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⑴初始阶段(1965~1974)

初始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解决计算流体力学中的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如模型方程(湍流、流变、传热、辐射、气体-颗粒作用、化学反应、燃烧等)、数值方法(差分格式、

代数方程求解等)、网格划分、程序编写与实现等,并就数值结果与大量传统的流体力学实验结果及精确解进行比较,以确定数值预测方法的可靠性、精确性及影响规律。著名的研究成果如Patankar和Spalding于1967年发表的描述外部绕流问题的抛物线型偏微分方程的P -S方法,1975年推出的解决内流问题的SIMPLE算法等。

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工程上具有复杂几何区域内的流动问题,人们开始研究网格的变换问题,如Thompson, Thams和Mastin提出了采用微分方程来根据流动区域的形状生成适体坐标体系,从而使计算流体力学对不规则的几何流动区域有了较强的适应性,逐渐在CFD 中形成了专门的研究领域:“网格形成技术”。

⑵开始走向工业应用阶段(1975~1984年)

随着数值预测、原理、方法的不断完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得到工业界的认可,如何在工业设计中得到应用,因此,该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探讨CFD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可行性、可靠性及工业化推广应用。同时,CFD技术开始向各种以流动为基础的工程问题方向发展,如气固、液固多相流、非牛顿流、化学反应流、煤粉燃烧等。但是,这些研究都需要建立在具有非常专业的研究队伍的基础上,软件没有互换性,自己开发,自己使用,新使用的人通常需要花相当大的精力去阅读前人开发的程序,理解程序设计意图,改进和使用。1977年,Spalding等开发的用于预测二维边界层内的迁移现象的GENMIX程序公开,其后,他们首先意识到公开计算源程序很难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因此,在1981年,组建的CHAM 公司将包装后的计算软件(PHONNICS-凤凰)正式投放市场,开创了CFD商业软件的先河,但是,在当时,该软件使用起来比较困难,软件的推广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80年代初期,随着与国外交流的发展,科Z学院、部分高校开始兴起CFD的研究热潮。

⑶快速发展期(1985年~)

CFD在工程设计的应用以及应用效果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术界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同时Spalding领导的CHAM公司在发达国家的工业界进行了大量的推广工作, Patankar 也在美国工程师协会的协助下,举行了大范围的培训,皆在推广应用CFD,然而,工业界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热情。

1985年的第四界国际计算流体力学会议上,Spalding作了CFD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前景的专题报告,在该报告中,他将工程中常见的流动、传热、化学反应等过程分为十大类问题,并指出CFD都有能力加以解决,分析了工业界不感兴趣,是因为软件的通用性能不好,使用困难。如何在CFD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开发设计研究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如何将研究结果为高级工程设计技术人员所掌握,并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工程咨询、工程开发与设计研究这正

是本时期应用基础研究所追求的目标。此后,随着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微机技术的快速进步,CFD的前后处理软件得到了迅速发展,如GRAPHER,GRAPHER TOOL,ICEM-CFD等等。同时,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实体也见到了CFD 应用软件的巨大商机,纷纷介入。如美国的FLUNENT、ANSYS及英国的AEA等。

1.2.2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

CFD分析研究可以提供工程设计、生产管理、技术改造中所必需的参数,如流体阻力(阻力损失),流体与固体之间的传热量(散热损失等),气体、固体颗粒的停留时间,产品质量,燃烬程度,反应率,处理能力(产量)等综合参数以及各种现场可调节量(如风量、风温、组分等)对这些综合参数的影响规律性。还可以提供流动区域内精细的流场(速度矢量)、温度场、各种与反应进程有关的组分参数场,通过对这些场量的分析,发现现有装置或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为创新设计、改造设计提供依据。相当于是一个通用的、多功能的大型冷、热态试验场(数值试验)。

因CFD有强大的模拟仿真功能,它已覆盖了工程的广大领域,随后,这一技术又用于内燃机、汽轮机、燃烧室的设计。在汽车制造业,用CFD预报阻力、分析车的内部空气流动和车内环境已成为常规。CFD的应用已成为工业生产中工艺设计的关键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运输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列车经过几次提速后,高速列车在国家运输行业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高速列车的特点是庞大、细长、在地面轨道上运行,其空气动力学问题非常复杂。空气在列车表面形成空气流场,空气阻力急剧增加,作用在列车的阻力大部分来自压强阻力,而一部分来自表面磨擦阻力,这就使能耗过大,同时列车可能出现较大的空气升力,导致列车产生“飘”的现象,激发列车脱轨事故的发生,因此研究高速列车气动力性能非常重要。用CFD仿真可以详细了解高速列车的空气动力特性,从而设计出阻力小、噪音低等各方面性能完善的高质量列车。

第二章时速200km/h高速列车Gambit建模及计算

本次的计算是对200km/h二维列车明线运行空气流场数值仿真分析,即以计算流体力学(CFD)为理论依据,采用Fluent软件数值仿真一个时速200km/h的二维流线型车头模型的外流线场,对其空气动力性能进行分析,得到列车运行时的周围气体运动的特征,对指导设计以获得良好的列车外型提供依据。

2.1建立计算模型

受计算机硬件条件的限制,计算模型不可能完全模拟列出的真实情况,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对列车某些结构尤其是车头及车尾进行简化,并缩短列车长度。本次计算模型实施了极大的简化,只是模拟出了列车车头的大致形状以及一部分车身,其他的都予以忽略。

2.1.1利用AutoCAD建立车体计算模型

图2-1 车体模型

2.1.2计算网格划分

仿真实验当中由于在模型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场特性变化比较大,如流场速度,压强,方向等,而在距列车模型表面较远处流场较稳定,所以在划分网格时在靠近表面层出的网格要密些,在靠近远处边界的地方网格可以疏松些。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不仅不影响边界处的流场分析效果,而且可以减少计算网格,减少内存量。

在网格划分过程中,根据模型特点及其计算区域的形状,可将区域划分为五个分块,分别对每一个分块进行网格划分,如图2-2。这样处理是因为,在车头处车体形状不规则,多是由曲线构成,如果采用相同的网格划分方法,形成的网格质量很差,这不仅使计算精度降低,而且有可能不收敛,得不到数值解。

网格划分是仿真实验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网格划分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以后仿真计算的精度,而且对收敛性影响很大,如果网格质量不好可能会使实验得不到有效的收敛解。第一章中已经简述,在流体力学控制方程的微分和积分项中包括时间/空间变量,这些

变量分别对应着相应的求解域和这些求解域上的解。要把积分和微分项用离散的代数形式代替就要进行控制方程的离散化,而网格划分就是这一过程的前提。

网格一般采用贴体网格。它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H型网格、O型网格、C型网格、,对于较复杂的求解域还采用多项网格、重叠网格等。这些类型的网格都可以称作结构网格。此外,还有一大类网格称作非结构网格。这类网格更适用于处理形状复杂的求解域。

根据本次设计中建立的模型及各个区域块的特点,分别划分各区域的网格。

图2-2 模型分块

先给各条线画上网格,再给各个面画网格,总体网格划分如图2-3。

图2-3 总体网格

2.1.3定义边界和区域

定义边界和区域是进入Fluent后定义边界条件的前提。它是在网格和各个计算区域划分完成之后,在Gambit中进行的,定义界面如图2-4。定义前边界线为in;后边界线为out;上边界线为shang;其他边界为wall。

图2-4 定义边界

2.1.4生成MESH文件及储存

在Gambit当中模型建立完毕,网格划分成功,边界定义之后,就可以生成仿真计算要用的相关文件,为导入Fluent计算作准备。Gambit中总共生成五个文件:mesh文件、jou 文件、dbs文件、lok文件、trn文件。

2.2利用Fluent进行列车仿真计算

2.2.1输入与检查网格

在第一章已经介绍,CFD软件Fluent的计算模型和仿真计算是在不同的软件中生成的。由Gambit完成的网格和模型要导入Fluent后才能计算。思路如下:

⑴打开Fluent读入生成的网格文件。在Fluent读入网格文件的同时,会在信息反馈窗口内显示网格信息。

⑵检查网格。这一过程列出了计算区域在X,Y方向的最大最小值,同时还报告网格的其他特性。此列车模型的外流场划分网格总数4845个。

2.2.2选择求解器

在准备好网格之后就需要确定采用什么样的求解器及采用什么样的工作模式,本次设计的是200km/h的列车,仿真中采用列车静止而空气以56m/s的低马赫数速度迎着车头流动,因此,仿真实验中采用基于压力的求解方法比较合适,设置界面如图2-5。

图2-5 求解器设置

2.2.3定义材料

在Fluent中,流体和固体的物理属性都用材料这个名称来一并表示,Fluent要求为每个参与计算的区域定义一种材料。Fluent在其材料库中已提供了如air 和water等一些常用材料,用户可以从中复制过来直接使用,或修改后使用。当然,用户还可创建新的材料。一旦这些材料被定义好之后,便可将材料分配给相应的边界区域。

列车的外流场为空气,通常假定它为一个大气压,没有特殊要求下采用Fluent软件中的默认值就满足200km/h的列车运行时的外界材料环境,如图2-6。

图2-6 定义材料界面

2.2.4定义边界条件

进入Fluent后,通过Boundary Conditions对话框来完成设置边界条件工作。

首先,设置in的边界条件。一般设定为速度进口(Velocity-inlet),此边界条件用于定

义在流动进口处的流动速度及相关的其他标量型流动变量。速度进口边界条件用于不可压流,在列车仿真中虽然空气是可压缩的流体,但是对于56km/s的低马赫数速度来说,用速度进口也是可以的。

其次,设置out的边界条件。通常情况下设定为压力出口(pressure-outlet)这种边界条件需要设置静压,值为90000Pa。

再次,设置shang边的边界条件。设置为wall,但是其shear stress全部为0。

最后,其他未定义的壁面定义为wall。

2.2.5设置求解控制参数

在完成了网格、计算模型、材料和边界条件的设置后,原则上就可以让Fluent开始对200km/h列车模型的外流场进行仿真计算,但为了更好地控制求解过程,需要在求解器中进行某些设置。设置的内容主要包括:选择离散格式、设置前松弛因子、初始化变量、及激活监视变量等。

Fluent允许计算时选择不同的离散格式。默认情况下,当使用分离式求解器时,所有方程中的对流项均采用一阶迎风格式离散;当使用耦合求解器时,所用方程采用二阶精度格式,对于本次设计的列车流场分析,用一阶精度格式下容易收敛,但精度较差,故选择二阶精度。

欠松弛因子是分离求解器中使用的一个加速收敛的参数,用于控制每个迭代步内所计算的场变量的更新。本次仿真实验中采用默认值就可以。

在开始对流场进行求解之前,须提供对流场的解的初始猜测值。该初始值对解的收敛性有重要影响,与最终的实际解约接近越好,所以,用all-zones的参数初始化。、初始化之后为了节省计算时间,将流场内的初始空气PATCH一个x正方向的速度,值为56m/s。

2.3计算结果后处理

计算前的各种参数设定好之后,就可以进行迭代计算。迭代初始值为800步,但在800步之前就已经收敛,收敛图如2-7。

图2-7 单车头模型计算曲线收敛图

2.3.1列车外流场的压力、速度特性

以下是用Fluent软件计算出来的200km/h高速列车周围空气压力的分布云图和等压线图,如图2-8、2-9。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普通高速列车外流场是一种十分明显的湍流流场,在列车运行时,由于车头的挤压,头部周围的流场呈正压状态,同时头部前端呈流线型,流场速度不是很大,随着空气绕流列车压力的减小,外流场速度不断增大,并在接近列车最大的横截面处出现了第一个速度峰值,同时也是负压峰值,如图2-10。在列车的尾部,由于车尾的吸引,在列车的最大横截面处开始减小的位置出现流动分离。总的来讲就是此车体周围负压区较多。车体外流场最大速度值达到82m/s。

图2-8 列车外流场压力云图

图2-9 列车外流场等压线图

图2-10 列车外流场速度矢量图

2.3.2列车的尾流特性

由图2-10可以看出,列车尾部距离列车很远的地方速度矢量变化依然十分强烈。此外,由于列车尾部出现尾迹流,空气在列车的尾部形成了很强的“涡”如图2-11,这是造成列车的尾部很远处速度波动依然剧烈的主要原因,列车的尾部具有很强的湍流特性,并伴随着能量的耗散,因此大大增加了列车的阻力,进一步研究还表明,列车尾涡的强度随着离开列车尾部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图2-11 列车尾部湍流

第三章对称模型的CFD仿真

第三章仿真计算了200km/h每小时高速列车的单动力车头模型。本章主要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仿真。车头与第一节车体关于车尾边界线对称后形成新的模型。车总长50m,高度不变,与原模型主要区别是改变了车的尾部形状。这种双动力车头的模型将更符合现在高速列车的实际情况。仿真实验的结果为我们研究高速列车的外流场空气动力性能,指导设计与改进外形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

3.1网格划分

第三章第一节已经详细叙述了第一种模型的网格划分过程,本节不再详述具体划分网格的方法,重点介绍划分第二种模型网格的思路。

划分网格最理想的情况是:靠近列车车体附近的网格比较密,而离车体较远的地方网格比较疏松,同时网格尽量用结构网格,在边界曲线很复杂时在考虑用非结构网格。考虑到上面这些原则,网格划分如图3-1。

图3-1 对称模型网格划分图

3.2Fluebt仿真计算

同第三章相同,网格划分好之后生成网格文件,然后导入Gambit中,选择材料,定义边界条件,设置求解控制参数,初始化,进行迭代计算。此模型迭代到200步收敛。其收敛曲线图如3-2。

图3-2 对称模型收敛曲线图

3.3计算结果后处理

对称模型计算出的数据与单车头模型有很大的区别,不仅外流场压力峰值减小,而且负压区域也有所改善,如图3-3压力云图所示。

图3-3 对称模型外流场压力云图

图3-4 对称模型外流场等压线图

图3-5 对称模型外流场速度矢量图

对称模型的外流场变化最大的是其尾流情况,由于尾部形状与车头相同(这也是现在动车组的实际情况),都是有流行型曲线构成没有横截面面积突然变化的情况,这就大大改善了车体外流场特性,尾部湍流现象明显减弱,几乎没有湍流现象,如图3-6。

图3-6 对称模型尾部湍流

湍流的减弱同时也大大地减小了车的阻力,车体表面的粘性系数也减小,整个车体所受力大小也有很大的改善。

第四章结论

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空气阻力等影响列车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等性能的空气动力学问题日益突出,高速列车运行空气流场分析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论文试图仿真出200km/h列车运行时空气流场的情况,得出相关的受力大小、力的分布及相关系数,为指导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著名的国际商用软件进行了高速列车的研究、设计、参数优化和数值仿真。虽然受计算机条件的限制,并没有计算出三维的高速列车的外流场参数,但是从中获益非浅,现总结如下:

1、按照要求在Gambit软件中建立了二维时速200公里/小时的计算模型,并根据列车的流场特点,在模型的网格生成方面,采用了结构化网格,靠近列车壁面的地方网格划分的尽可能密一些,而在远离列车壁面的地方网格可以疏一些,这样可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将所建立的高速列车模型输入现在流行的商用专业CFD软件——Fluent中,采用标准的K-e两方程湍流模型进行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计算,通过高速列车的外表面速度和压力分布云图,分析外表面流场特性。

3、对比了对称模型与单车头模型的外流场特性,从仿真计算的数据可以看出尾部形状出车体流场影响很大,尾部采用流线型大大地改善车体外流场对减小阻力,降低列车升力,提高列车运行稳定性都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实际动车组设计成双车头的原因。

4、计算模型网格划分和模型简化对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影响,须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使仿真计算结果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气动规律,为高速列车气动外形设计提供定量化参数。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速列车的外流场的湍流现象有了一定的理性研究,熟练掌握了CFD 软件的模拟仿真方法,通过对比两种不同高速列车模型的外流场的速度与压力分布,对列车外流场的影响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今后指导设计获得更好的列车外型提供了依据。

中国石油大学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2-2-15 成绩: 班级:学号:姓名:教师: 同组者: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液式测压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 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加深对位置水头、压力水头和测压管水头的理解; 3. 观察真空度(负压)的产生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真空度的理解; 4.测定油的相对密度; 5.通过对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装置 1、在图1-1-1下方的横线上正确填写实验装置各部分的名称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 1.测压管; 2.带标尺的测压管; 3.连通管; 4.通气阀; 5.加压打气球; 6.真空测压管; 7 截止阀.;8. U形测压管;9.油柱;

10.水柱;11.减压放气阀 图1-1-1流体静力学实验装置图 2、说明 1.所有测管液面标高均以测压管2标尺零读数为基准; 2.仪器铭牌所注B ?、C ?、D ?系测点B 、C 、D 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基准,则B ?、C ?、D ?亦为B z 、C z 、D z ; 3.本仪器中所有阀门旋柄均以顺管轴线为开。 三、实验原理在横线上正确写出以下公式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形式之一: const p =+ γ z (1-1-1a ) 形式之二: h p p γ+=0(1-1b ) 式中z ——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 p ——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0p ——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重度; h ——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2. 油密度测量原理 当U 型管中水面与油水界面齐平(图1-1-2),取其顶面为等压面,有 01w 1o p h H γγ==(1-1-2) 另当U 型管中水面和油面齐平(图1-1-3),取其油水界面为等压面,则有 02w o p H H γγ+= 即 02w 2o w p h H H γγγ=-=-(1-1-3)

计算流体力学课程总结

计算流体力学课程总结 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是通过计算机数值 计算和图像显示,对包含有流体流动和热传导等相关物理现象的系统所做的分析。是用电子计算机和离散化的数值方法对流体力学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的一个分支。 流体力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种手段发展起来的。很早就已有理论流体力学和实验流体力学两大分支。理论分析是用数学方法求出问题的定量结果。但能用这种方法求出结果的问题毕竟是少数,计算流体力学正是为弥补分析方法的不足而发展起来的。计算流体力学是目前国际上一个强有力的研究领域,是进行传热、传质、动量传递及燃烧、多相流和化学反应研究的核心和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航天设计、汽车设计、生物医学工业、化工处理工业、涡轮机设计、半导体设计、HAVC&R 等诸多工程领域。 计算流体力学的任务是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一 个特定的计算,通过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履行一个虚拟的物理实验——数值实验“。 数值模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要建立反映问题(工程问题、物理问题等)本质数 学模型。其次,数学模型建立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寻求高效率、高准确度的计算方法。再次,在确定了计算方法和坐标系统后,编制程序和进行计算式整个工作的主体。最后,当计算工作完成后,流畅的图像显示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还有一个就是CFD的基本思想问题,它就是把原来在时间域及空间域上连续的物理量的场,如速度场和压力场,用一系列有限个离散点上的变量值的集合来代替,通 过一定的原则和方式建立起关于这些离散点上场变量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组,然后求 解代数方程组获得场变量的近似值。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CFD出现了多种数值解法。这些方法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对控制方程的离散方式。根据离散的原理不同,CFD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分支: ?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t Method,FDM) ?有限元法(Finite EIement Method,FEM) ?有限体积法(Finite Volume Method,FVM) 有限差分法是应用最早、最经典的CFD方法,也是最成熟、最常用的方法。它将求解域划分为差分网格,用有限个网格节点代替连续的求解域,然后将偏微分方程的 导数用差商代替,推导出含有离散点上有限个未知数的差分方程组。求出差分万程组 的解,就是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数值近似解。它是一种直接将微分问题变为代数问题 的近似数值解法。

高等流体力学重点

1.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研究流体的宏观运动,在远远大于分子运动尺度的范围里考察流体运动,而不考虑个别分子的行为,因此我们可以把流体视为连续介质。 它有如下性质: (1)流体是连续分布的物质,它可以无限分割为具有均布质量的宏观微元体。 (2)不发生化学反应和离解等非平衡热力学过程的运动流体中,微元体内流体状态服 从热力学关系 (3)除了特殊面外,流体的力学和热力学状态参数在时空中是连续分布的,并且通常 认为是无限可微的 2.应力:有限体的微元面积上单位面积的表面力称为表面力的局部强度,又称为应力,定义如下:=n T A F A δδδlim 0→ 3.流体的界面性质:微元界面两侧的流体的速度和温度相等,应力向量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或应力分量相等。 4.流体具有易流行和压缩性。 5.应力张量具有对称性。 6.欧拉描述法:在任意指定的时间逐点描绘当地的运动特征量(如速度、加速度)及其它的物理量的分布(如压力、密度等)。 7.拉格朗日描述法:从某个时刻开始跟踪质点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和物理参数的变化,这种方法是离散质点的运动描述法称为拉格朗日描述法。 8.流线:速度场的向量线,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切向量与当地的的速度向量重合。 迹线:流体质点点的运动迹象。 差别:迹线是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曲线。 流线是同一时刻、不同质点连接起来的速度场向量线。 流线微分方程:ω dz v dy u dx == 迹线微分方程:t x U i i ??= 9.质点加速度:质点速度向量随时间的变化率。 U U t U a )(??+??= 质点加速度=速度的局部导数+速度的迁移导数。 物理量的质点导数=物理量的局部导数+物理量的对流导数。

产品数据管理技术与计算流体力学课程介绍

〈〈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AM011 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将讲授PDM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系统结构和PDM^r业实施案例以及典型PDM^统介绍等相关专题,以满足我国企业信息化工程对大量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掌握PDMJ术的发展与应用; 2、掌握PDMJ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掌握PDMK统体系结构和主要功能; 4、掌握PD"对象的建模方法和对象模型; 5、了解PDMK统实施方法; 6、了接国内外著名PDMS用系统。 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和系统性很强的课程,包含了机械工程和工业工程等领域高级技术 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内容。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 PD M 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为今后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特别是从事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This course is the basic course on product development, it covers the following topic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PDM technology, Supporting technologies of PDM, Product data management technology, Product development lifecycle management technology, PDM implementation methodology, Introduction to SIPM/PDM.

院(系)公章: 撰写人: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 实验指导书与报告 静力学实验 雷诺实验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

学生实验守则 一、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衣着整洁,保持安静,不得迟到早退,严禁喧哗、吸烟、吃零食和随地吐痰。如有违犯,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基实验。 二、实验课前,要认真阅读教材,作好实验预习,根据不同科目要求写出预习报告,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课上必须专心听讲,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操作,正确读数,不得草率敷衍,拼凑数据。 四、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必须独自完成,不得互相抄袭。 五、因故缺课的学生,可向指导教师申请一次补做机会,不补做的,该试验以零分计算,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累计三次者,该课实验以不及格论处,不能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 六、在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前,必须接受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详细填写使用记录。 七、爱护仪器设备,不准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要节约水、电、试剂药品、元器件、材料等。如发生仪器、设备损坏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属责任事故的,应按有关文件规定赔偿。 八、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安全规定,防止人身和仪器设备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重大事故要同时保护好现场,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后尽快写出书面报告交上级有关部门,不得隐瞒事实真相。 九、试验完毕要做好整理工作,将试剂、药品、工具、材料及公用仪器等放回原处。洗刷器皿,清扫试验场地,切断电源、气源、水源,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 十、各类实验室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守则,报经系(院)主管领导同意后执行,并送实验室管理科备案。 1984年5月制定 2014年4月再修订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

流体力学实践报告

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二学历实践报告 流体力学实践报告 一、实践概述 在此次实践中,老师给我演示了雷诺试验与伯努利方程试验。下面我就实践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下总结。 二、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液体流动时的层流与紊流现象。区分两种不同流态的特征,搞清两种流态产生的条件。分析圆管流态转化的规律,加深对雷诺数的理解。 2、测定颜色水在管中的不同状态下的雷诺数及沿程水头损失。绘制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曲线,验证不同流态下沿程水头损失的规律就是不同的。进一步掌握层流、紊流两种流态的运动学特性与动力学特性。 3、通过对颜色水在管中的不同状态的分析,加深对管流不同流态的了解。学习古典流体力学中应用无量纲参数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并了解其实用意义。 (二)、实验原理 1、液体在运动时,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流动状态。当液体流速较小时,惯性力较小,粘滞力对质点起控制作用,使各流层的液体质点互不混杂,液流呈层流运动。当液体流速逐渐增大,质点惯性力也逐渐增大,粘滞力对质点的控制逐渐减弱,当流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各流层

的液体形成涡体并能脱离原流层,液流质点即互相混杂,液流呈紊流运动。这种从层流到紊流的运动状态,反应了液流内部结构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变化过程。 液体运动的层流与紊流两种型态,首先由英国物理学家雷诺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证实,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液流型态可用下列无量纲数来判断: Re=Vd/ν Re 称为雷诺数。液流型态开始变化时的雷诺数叫做临界雷诺数。 在雷诺实验装置中,通过有色液体的质点运动,可以将两种流态的根本区别清晰地反映出来。在层流中,有色液体与水互不混惨,呈直线运动状态,在紊流中,有大小不等的涡体振荡于各流层之间,有色液体与水混掺。 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设备图中,取1-1,1-2两断面,由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知: f 2222221111h g 2V a p z g 2V a p z ++γ+=+γ+ 因为管径不变V 1=V 2 ∴=γ +-γ+=)p z ()p z (h 2211f △h 所以,压差计两测压管水面高差△h 即为1-1与1-2两断面间的沿程水头损失,用重量法或体积浊测出流量,并由实测的流量值求得断面平均流速A Q V =,作为lgh f 与lgv 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曲线上EC 段与BD 段均可用直线关系式表示,由斜截式方程得: lgh f =lgk+mlgv lgh f =lgkv m h f =kv m m 为直线的斜率

《计算流体力学》结课作业要点.doc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 12级研究生《计算流体力学》结课作业 适用专业: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一、结合某一具体学科,阐述纯理论方法、实验方法及数值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各自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论述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前景。(不少于4千字)。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的力学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主要研究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特征,以及流体和相邻固体界面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规律。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随时随地都可遇到流体,流体力学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事业密切相关。按其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分为理论流体力学和工程流体力学。其中理论流体力学主要采用严密的数学推理方法,力求准确性和严密性,工程流体力学侧重于解决工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而不追求数学上的严密性。当然由于流体力学研究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两种方法都必须借助于实验研究,得出经验或半经验的公式。 在实际工程的诸多领域流体力学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气象、水利的研究,船舶、飞行器、叶轮机械和核电站的设计及其运行,可燃气体或炸药的爆炸,都广泛地用到流体力学知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所关心的问题既受流体力学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流体力学自身的不断发展。1950年后,计算机的发展给予流体力学以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解决流体力学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方法、理论分析方法和数值方法三种。 实验方法 同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一样,流体力学的研究离不开实验,尤其是对新的流体运动现象的研究。实验能显示运动特点及其主要趋势,有助于形成概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二百年来流体力学发展史中每一项重大进展都离不开实验。流体力学实验研究方法有实物实验、比拟研究和模型研究三类:实物实验是用仪器实测原型系统的流动参数,适用于较小的原型;比拟实验是利用电场和磁场来模拟流场,实施起来限制条件较多;模型研究是实验流体力学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是:在相似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实验模型,用流体测量技术测量流动参数,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建立实验模型要求模型与原型满足相似理论,即满足两个流场

计算流体力学教案

计算流体力学教案 Teaching plan of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计算流体力学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流体地基本特征 1.物质地三态 在地球上,物质存在地主要形式有:固体、液体和气体。 流体和固体地区别:从力学分析地意义上看,在于它们对外力抵抗地能力不同。 固体:既能承受压力,也能承受拉力与抵抗拉伸变形。 流体:只能承受压力,一般不能承受拉力与抵抗拉伸变形。 液体和气体地区别:气体易于压缩;而液体难于压缩; 液体有一定地体积,存在一个自由液面;气体能充满任意形状地容器,无一定地体积,不存在自由液面。 液体和气体地共同点:两者均具有易流动性,即在任何 微小切应力作用下都会发生变形或流动,故二者统称为流体。 2.流体地连续介质模型

微观:流体是由大量做无规则运动地分子组成地,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但在标准状况下,1cm3液体中含有3.3×1022个左右地分子,相邻分子间地距离约为3.1×10-8cm。1cm3气体中含有2.7×1019个左右地分子,相邻分子间地距离约为3.2×10-7cm。 宏观:考虑宏观特性,在流动空间和时间上所采用地一切特征尺度和特征时间都比分子距离和分子碰撞时间大得多。 (1)概念 连续介质(continuum/continuous medium):质点连续充满所占空间地流体或固体。 连续介质模型(continuum continuous medium model):把流体视为没有间隙地充满它所占据地整个空间地一种连续介质,且其所有地物理量都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地连续函数地一种假设模型:u =u(t,x,y,z)。 (2)优点 排除了分子运动地复杂性。物理量作为时空连续函数,则可以利用连续函数这一数学工具来研究问题。 3.流体地分类

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4.12.11成绩: 班级:石工12-09学号:12021409姓名:陈相君教师:李成华 同组者:魏晓彤,刘海飞 实验二、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实际流体稳定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诸多动水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理解能量转换特性;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2-1所示。 图2-1 自循环伯诺利方程实验装置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极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 6.恒压水箱; 7.测压机;8滑动测量尺;9.测压管;10.试验管道; 11.测压点;12皮托管;13.试验流量调节阀 说明 本仪器测压管有两种: (1)皮托管测压管(表2-1中标﹡的测压管),用以测读皮托管探头对准点的总水头; (2)普通测压管(表2-1未标﹡者),用以定量量测测压管水头。 实验流量用阀13调节,流量由调节阀13测量。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能量方程式(i =2,3,…,n ) i w i i i i h g v p z g p z -++ + =+ + 1222 2 111 1αγυαγ 取12n 1a a a ==???==,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 z+p/r 值,测 出透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要求 1.记录有关常数实验装置编号 No._4____ 均匀段1d = 1.40-210m ?;缩管段2d =1.01-210m ?;扩管段3d =2.00-2 10m ?; 水箱液面高程0?= 47.6-2 10m ?;上管道轴线高程z ?=19 -2 10m ? (基准面选在标尺的零点上) 2.量测(p z γ + )并记入表2-2。 注:i i i p h z γ =+ 为测压管水头,单位:-2 10m ,i 为测点编号。 3.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室外风环境模拟计算报告123

新项目 室外风环境模拟计算报告 计算软件:风模拟分析软件PKPM-CFD 开发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研科技股份 合作单位:Software Cradle Co., Ltd. 韵能建筑科技 应用版本:Ver1.00 2015.10.19

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 项目名称:新项目 项目地址: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参与单位: 规标准参考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3、《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一、项目概述 1.1计算模型概况 1.2建筑物概况 图 1 建筑群平面图,红线建筑为目标建筑

二、指标要求 针对室外风环境评价依据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中有关室外风环境的条目要求。 2.1规的评价要求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中有关室外风环境的具体要求如下: 4.2.6 场地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评分规则如下: 1 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得2分;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超过5Pa,再得1分。 2 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得2分;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得1分。 2.2模拟条件设置要求 1、室外风环境模拟的边界条件和基本设置需满足以下规定: 1)计算区域:建筑覆盖区域小于整个计算域面积3%;以目标建筑为中心,半径5H围为水平计算域。建筑上方计算区域要大于3H;H为建筑主体高度; 2)网格划分:建筑的每一边人行高度区1.5m或2m高度应划分10个网格或以上; 3)湍流模型选择:标准k-ε模型。高精度要求时采用Durbin模型或MMK模型。

计算流体力学结课报告

计算流体力学结课报告200Km/h列车fluent仿真计算 学部:化、环、生学部 学院:化工机械与安全学院 学号:31507095 班级:化1512班 学生姓名:孙金

引言 数值仿真就是对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进行数值实验和求解的过程。而计算流体力学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就是在工程仿真实验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门学科。任何流体运动的规律都是以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的。这些基本定律可由数学方程组来描述,如欧拉方程、N-S方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机求解这些控制流体流动的数学方程,进而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这就是CFD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际计算流体力学方面,采用通用的CFD软件来完成工程上的一些流体力学问题,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CFD技术已经在工程领域内取得重大的进步,特别是在高速列车的外型设计方面起了很大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运输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列车经过几次提速后,高速列车在国家运输行业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高速列车的特点是庞大、细长、在地面轨道上运行,其空气动力学问题非常复杂。空气在列车表面形成空气流场,空气阻力急剧增加,作用在列车的阻力大部分来自压强阻力,而一部分来自表面磨擦阻力,这就使能耗过大,同时列车可能出现较大的空气升力,导致列车产生“飘”的现象,激发列车脱轨事故的发生,因此研究高速列车气动力性能非常重要。用CFD仿真可以详细了解高速列车的空气动力特性,从而设计出阻力小、噪音低等各方面性能完善的高质量列车。本文采用CFD学科中的常用商业软件Fluent仿真一个时速200km/h的二维流线型车头的外流场,对其空气动力性能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不同车辆形状其周围流场的不同,进而分析哪种车型更适合。

计算流体力学螺旋管分析报告

重庆大学《计算流体力学与计算传热学基础》上机实验水平螺旋管内的对流换热过程 学生:刘伟文 学号:20123000 指导教师:李隆键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二O一五年六月

一、前言 螺旋管在热力、化工、石油及核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螺旋管换热器也具有结构简单、传热系数高等优点。它的传热系数比直管高,在相同空间里可得到更大的传热面积,布置更长的管道,减少了焊缝,提高了安全性。尽管螺旋管的流体阻力增大,压降增大,但是其传热效率的提高导致能量的节约要高于因阻力增大而消耗的能量。因此,螺旋管在许多行业得到普遍应用而倍受青睐。在工程应用中,由于工艺要求,往往需将流体加热至规定的温度范围,传热是其中的基本单元操作,所以有必要对螺旋管的传热与流动特性进行研究。从理论知识我们知道由于向心力的作用,流体从管中心部分由螺旋管内侧流向外侧壁面,因而造成了螺旋管内侧的低压区。在压差作用下,流体从外侧沿着圆管的上部和下部壁面流回内侧。这种流动是与管的轴向垂直的,也就是与流体的主体流动相垂直,称为二次流。流体的这种二次流与轴向主流复合成螺旋式的前进运动。这样,对于流体的传热传质,不仅可依靠流体的径向扩散,还有径向二次流的作用,相当于边界层进行了破坏,增强了流体传质。 二、GAMBIT建模

1、先建立一个半径为6的圆面。 2、将该圆面向X轴正方向移动120。 3、用圆面sweep形成螺旋柱体。(绕Y轴正方向)

4、重复以上操作,得到如图所示几何体弯管。 5、设置边界层。

并应用至每个截面:

6、设置圆面的网格,选择pave方式,interval size 选择0.6,这样边界层网格与圆面中心网格过渡较平缓。 7、依次建立体网格。 8、检查网格质量。 最差网格为0.41,满足要求。 8、输出网格。

流体力学报告

流体力学报告 每一门力学学科的建立,都需要建立模型,也就是把实际的问题抽象化,而抽象过程就是把现实中对所研究问题不重要的因素忽略掉,也就是模型假设,从而建立于这个问题相适应的模型进行研究,如果有意义有价值,也就慢慢深入研究,从而形成一门学科,它们都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形成的.比如现如今最前沿的力学学科"纳米力学"就是如此。我们土木工程常说的三大力学有:1.理论力学---分析力学,振动力学,水力学或称为流体力学(这些研究对材料都不太侧重 )2.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都是又材料特性而分的) 3.结构力学:就是分析复杂的结构的情形。在此我重点叙述我对流体力学这门课学科的学习和认知。 一·流体的基本信息解释: 流体,是与固体相对应的一种物体形态,是液体和气体的总称. 由大量的、不断地作热运动而且无固定平衡位置的分子构成的,它的基本特征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并且具有流动性。流体都有一定的可压缩性,液体可压缩性很小,而气体的可压缩性较大,在流体的形状改变时,流体各层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运动阻力(即粘滞性)。当流体的粘滞性和可压缩性很小时,可近似看作是理想流体,它是人们为研究流体的运动和状态而引入的一个理想模型。是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介质。大气和水是最常见的两种流体,大气包围着整个地球,地球表面的70%是水面。大气运动、海水运动(包括波浪、潮汐、中尺度涡旋、环流等)乃至地球深处熔浆的流动都是流体的研究内容。

二·流体力学的阐述: 流体力学是连续介质力学的一门分支,是研究流体(包含气体,液体以及等离子态)现象以及相关力学行为的科学。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的运动方式分为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还可按流动物质的种类分为水力学,空气动力学等等。对流体力学学科的形成作出第一个贡献的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他建立了包括物理浮力定律和浮体稳定性在内的液体平衡理论,奠定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特别是从20世纪以来,流体力学已发展成为基础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同时又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医学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流体力学既包含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又涉及工程技术科学方面的应用。此外,如从流体作用力的角度,则可分为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和流体动力学;从对不同"力学模型"的研究来分,则有理想流体动力学、粘性流体动力学、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可压缩流体动力学和非牛顿流体力学等。 三·对流体的研究假设: 连续体假设 物质都由分子构成,尽管分子都是离散分布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但理论和实验都表明,在很小的范围内,做热运动的流体分子微团的统计平均值是稳定的.因此可以近似的认为流体是由连续物质构成,其中的温度,密度,压力等物理量都是连续分布的标量场。 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目的是建立描述流体运动的方程组。欧拉法描述为:流进

计算流体力学课程大作业

《计算流体力学》课程大作业 ——基于涡量-流函数法的不可压缩方腔驱动流问题数值模拟 张伊哲 航博101 1、 引言和综述 2、 问题的提出,怎样使用涡量-流函数方法建立差分格式 3、 程序说明 4、 计算结果和讨论 5、 结论 1引言 虽然不可压缩流动的控制方程从形式上看更为简单,但实际上,目前不可压缩流动的数值方法远远不如可压缩流动的数值方法成熟。 考虑不可压缩流动的N-S 方程: 01()P t νρ??=? ? ??+??=-?+???? U U UU f U (1.1) 其中ν是运动粘性系数,认为是常数。将方程组写成无量纲的形式: 01()Re P t ??=?? ??+??=-?+????U U UU f U (1.2) 其中Re 是雷诺数。 从数学角度看,不可压缩流动的控制方程中不含有密度对时间的偏导数项,方程表现出椭圆-抛物组合型的特点;从物理意义上看,在不可压缩流动中,压力这一物理量的波动具有无穷大的传播速度,它瞬间传遍全场,以使不可压缩条件在任何时间、任何位置满足,这就是椭圆型方程的物理意义。这就造成不可压缩的N-S 方程不能使用比较成熟的发展型...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求解理论和方法。 如果将动量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完全耦合求解,即使使用显示的离散格式,也将会得到一个刚性很强的、庞大的稀疏线性方程组,计算量巨大,更重要的问题是不易收敛。因此,实际应用中,通常都必须将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在一定程度上解耦。 目前,求解不可压缩流动的方法主要有涡量-流函数法,SIMPLE 法及其衍生的改进方法,有限元法,谱方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涡量-流函数法是解决二维不可压缩流动的有效方法。作者本学期学习了研究生计算流体课程,为了熟悉计算流体的基本方法,选择使用涡量-流函数法计算不可压缩方腔驱动流问题,并且对于不同雷诺数下的解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一些结论。 本文接下来的内容安排为:第2节提出不可压缩方腔驱动流问题,并分析该问题怎样使用涡量-流函数方法建立差分格式、选择边界条件。第3节介绍程序的结构。第4节对于不同雷诺数下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且与U.GHIA 等人【1】的经典结论进行对比,评述本

高等流体力学试题

1.简述流体力学有哪些研究方法和优缺点? 实验方法就是运用模型实验理论设计试验装置和流程,直接观察流动现象,测量流体的流动参数并加以分析和处理,然后从中得到流动规律。实验研究方法的优点:能够直接解决工程实际中较为复杂的流动问题,能够根据观察到的流动现象,发现新问题和新的原理,所得的结果可以作为检验其他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实验研究方法的缺点主要是对于不同的流动需要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结果的普遍性稍差。 理论方法就是根据流动的物理模型和物理定律建立描写流体运动规律的封闭方程组以及相应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运 用数学方法准确或近似地求解流场,揭示流动规律。理论方法的优点是:所得到的流动方程的解是精确解,可以明确地给出各个流动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解析方法的缺点是:数学上的困难比较大,只能对少数比较简单的流动给出解析解,所能得到的解析解的数目是非常有限的。 数值方法要将流场按照一定的规则离散成若干个计算点,即网格节点;然后,将流动方程转化为关于各个节点上流动 参数的代数方程;最后,求解出各个节点上的流动参数。数值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求解解析方法无能为力的复杂流动。数值方法的缺点是:对于复杂而又缺乏完整数学模型的流动仍然无能为力,其结果仍然需要与实验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 2.写出静止流体中的应力张量,解释其中非0项的意义. 无粘流体或静止流场中,由于不存在切向应力,即p ij =0(i ≠j ),此时有 P =00000 0xx yy zz p p p ??????????=000000p p p -????-????-??=-p 00000011????1?????? = -p I 式中I 为单位张量,p 为流体静压力。 流体力学中,常将应力张量表示为 p =-+P I T (2-9) 式中p 为静压力或平均压力,由于其作用方向与应力定义的方向相反,所以取负值;T 称为偏应力张量,即 T =xx xy xz yx yy yz zx zy zz τττττττττ?????????? (2-10) 偏应力张量的分量与应力张量各分量的关系为:i =j 时,p ij 为法向应力,τii = p ij - p ;当i ≠j 时p ij 为粘性剪切应力,τij =p ij 。τii =0的流体称为非弹性流体或纯粘流体,τii ≠0的流体称为粘弹性流体。 3.分析可压缩(不可压缩)流体和可压缩(不可压缩)流动的关系. 当气体速度流动较小(马赫数小于0.3)时,其密度变化不大,或者说对气流速度的变化不十分敏感,气体的压缩性没有表现出来。因此,在处理工程实际问题时,可以把低速气流看成是不可压缩流动,把气体可以看作是不可压缩流体。而当气体以较大的速度流动时,其密度要发生明显的变化,则此时气体的流动必须看成是可压缩流动。 流场任一点处的流速v 与该点(当地)气体的声速c 的比值,叫做该点处气流的马赫数,用符号Ma 表示: Ma /v c v == (4-20) 当气流速度小于当地声速时,即Ma<1时,这种气流叫做亚声速气流;当气流速度大于当地声速时,即Ma>l 时,这种气流称为超声速气流;当气流速度等于当地声速时,即Ma=l 时,这种气流称为声速气流。以后将会看到,超声速气流和亚声速气流所遵循的规律有着本质的不同。 马赫数与气流的压缩性有着直接的联系。由式(4-11)可得 所以有 222Ma d ρv dv dv ρc v v =-=-。 (4-21) 当Ma≤0.3时,dρ/ρ≤0.09dv /v 。由此可见,当速度变化一倍时,气体的密度仅仅改变9%以下,一般可以不考虑密度的变化,即认为气流是不可压缩的。反之,当Ma>0.3时,气流必须看成是可压缩的。 4.试解释为什么有时候飞机飞过我们头顶之后才能听见飞机的声音. 5.试分析绝能等熵条件下截面积变化对气流参数(v ,p ,ρ,T )的影响.

流体力学试验

流體力學實驗 老師:A1班→李宗翰老師;B1班→楊龍杰老師 A2班→蔡欣正老師;B2班→邵德文老師 時間:A1班→星期五12、13、14節;B1班→星期三11、12、13節A2班→星期二11、12、13節;B2班→星期四12、13、14節 上課進度:

成績計算: 1.作業(30﹪):上課後10分鐘未交報告者扣總分3分! 當日無故未交者扣總分10分! 1.課堂(20﹪):分組合作精神,數據結果及隨堂口試小考。 2.口試(25﹪):於考前一週公告口試方式。 3.筆試(25﹪):於考前一週公告考場。 4.上課遲到10分鐘內扣總分3分! 無故缺課扣總分10分!缺課3次下學期再見! ※實驗前每組須備有空白數據表格一份,以方便記錄實驗數據※ 規定事項: 一、預習報告:(限用A4大小的紙書寫,不可用打字) 1.封面:包含實驗名稱、組別、班級、姓名、學號、座號。 2.內容:包含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及空白數據表格。 3.每人一份,於實驗前由組長收齊交給助教簽章,並於批閱後取回。 二、結論報告:(限用A4大小的紙書寫) 1.個人結報:每人一份,含實驗心得和討論(心得須300字以上)。上課前將 個人結報及前一次實驗領回的預報合訂在一起,交給組長。 2.整組結報:每組一份,含數據、回歸分析結果,回歸分析圖表。 3.回歸分析須有電腦分析報表結果和座標曲線圖,圖可用手畫或電腦處理,若 用手畫請用方格紙,不可用工學院作業紙的背面。 4.未能及時繳交之作業,也一定要儘快繳交,不可缺交。 三、上課期間: 1.在實驗室內不可抽煙、進食及喝水,並注意安全。 2.不可無故離開實驗室,如有需要請先報備,助教會不定時的抽點。 3.組長負責整組的實驗操作、秩序及做完實驗後的清潔。 4.實驗後的數據表格,須在下課前交給助教檢查才算完成,嚴禁抄襲。

高等流体力学

高等流体力学 第一章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连续介质:流体是由一个紧挨着一个的连续的质点所组成的,没有任何空隙的连续体,即所 谓的连续介质。 流体质点:是指微小体积内所有流体分子的总和。 欧拉法质点加速度:时变加速度与位变加速度和 z u u y u u x u u t u dt du a x z x y x x x x x ??+??+??+??== 质点的随体导数:质点携带的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质点的随体导数,用dt d 表示。在欧拉法描述中的任意物理量Q 的质点随体导数表述如下: x k k Q u t Q dt dQ ??+??= 式中Q 可以是标量、矢量、张量。质点的随体导数公式对任意物理量都成立,故将质点的 随体导数的运算符号表示如下: x k k u t dt d ??+??= 其中 t ?? 称为局部随体导数,x k k u ??称为对流随体导数,即在欧拉法描述的流动中,物理 量的质点随体导数等于局部随体导数与对流随体导数之和。 体积分的随体导数:质点携带的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质点的随体导数。则在由流体质点组成的流动体积V 中标量函数Φ(x, t )随时间的变化率就是体积分的随导函数。 由两部分组成①函数Φ 对时间的偏导数沿体积V 的积分,是由标量场的非恒定性引起的。②函数Φ通过表面S 的通量。由体积V 的改变引起的。 ()dV divv dt d dV v div t dS u dV t dV dt d v v n s v v ?? ? ???Φ+Φ=??????Φ+?Φ?=Φ+?Φ?=Φ??????????????()dV adivv dt da dV av div t a dS au dV t a adV dt d v v n s v v ?? ????+=??????+??=+??=?????????????? 变形率张量: 11ε 12ε13ε D ij = 21ε 22ε 23ε 31ε 32ε 33ε

流体力学计算软件报告

三维方管内部二次流特征分析 ——基于NUMECA 数值仿真 2120130457 李明月 【摘 要】运用NUMECA 数值仿真的方法,通过在有粘与无粘的工况下三维方管的内部三维流线对比分析,重点在分析粘性工况下方管内部沿流向各截面上的切向速度矢量分布特征和总压系数分布特征对二次流机理进行讨论和分析。 【关键字】数值仿真 二次流 欧拉方程 N-S 方程 压力梯度 0 前言 在边界层内流体质点向着压力梯度相反并与主流运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流动,称为二次流。几乎所有的过流通到里面都存在着速度和压力分布不均的情况,压力分布不均则产生一个从高压指向低压的作用力,它与惯性力的大小关系是能否形成二次流的关键。而二次流会使叶轮机械叶片的边界层增厚从而导致分离和损失,而二次流在换热器中增强了对流换热,从而强化了传热,故对二次流的成因和特征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而运用NUMECA 软件对一个简单的三维方管在不同工况下进行数值运算,能够直观地观察得到二次流的结果,并对此进行对比和分析,对流体初学者而言,一方面可以熟悉NUMECA 软件的基本操作,一方面可以基于此加深对二次流的理解。 1 几何描述 如图一所示为三维方管的三维图与所需设定的边界条件。在此算例中,最大的特点在于 中部有一个90°的弯道,且出流部分较长。 10m m 30m m 80m m r20m m r10m m 图1 几何模型

2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 在调入IGG data 文件生成几何文件之后,用网格功能中生成网格块的功能用对应网格顶点与几何顶点重合的方式将网格块贴附在几何模型上,再调整网格数量,和Cluster Points 功能调整边界网格大小,使得近壁面的网格较密,使数值计算时能更好地捕捉到近壁面的参数。生成的网格如图2所示。网格生成后一共33×33×129个网格,网格质量为:最小的正交角度为50.68°,最大宽高比为200,最大膨胀比为1.51,多重网格数为3。在边界条件上,管壁设为SOL 类型,另外短管端面设为INL 类型,剩下那一面设为OUT 类型。 3 边界设定及收敛特性 在NUMECA Fine Turbo 里面建立两个工况并命名为一个无粘一个有粘。在无粘的工况下,选择的流动模型为基于Euler 方程的数学模型。在有粘工况下,流动模型选择的是湍流N-S 方程,并且湍流模型为Spalart-Allmaras 模型。两个工况皆为理想气体的定常流动,进口边界设为总量下(total quantities imposed )马赫数推断(mach number extrapolated ),进口压力为1.3bar ,进口温度为340K 。出口设定为由静压推断(static pressure imposed ),出口压力为1.0bar 。固壁面在欧拉方程下为无粘的欧拉壁,在N-S 方程里为绝热壁。经初始化后选择计算后输出的参数,除了常规的静压静温和速度外,在壁面数据(solid data )里额外输出一个粘性压力(viscous stress )。选择500次迭代后,两种工况下的收敛曲线如图3~图6所示。 图2 三维方管网格划分示意图 图3 Euler 方程下残差收敛曲线

高等流体力学考试大纲

《高等流体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高等流体力学》是我校相关专业博士入学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80分钟 3、题型比例 概念20% 计算与应用80% 4、参考书目 《高等流体力学》高学平,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高等工程流体力学》张鸣远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三、考试要点 1、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连续介质、欧拉法质点加速度、质点随体导数、体积分的随体导数、变形率张量、旋转角速度、判断有旋流与无旋流、涡量与速度环量的关系、应力张量的概念(包括切应力的特性、压应力的特性)、牛顿流体的本构方程(本构方程的概念、切应力和法向应力与变形的关系)。 2、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 微分形式的连续方程的表达形式、不可压缩流体的确切定义、理解其含义。N-S方程的各种表示形式、流体的能量包括哪几种形式,

并对各种形式进行解释,写出单位质量流体能量的表达式、流体运动微分形式的基本方程组有哪些方程组成,通常有几个未知量,方程组是否封闭、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如何求解速度场、压强场以及温度场,说明其求解步骤。 3、势流运动 势流运动控制方程及求解步骤;势流求解常用的方法有哪些。速度势函数与流函数;复势与复速度;恒定平面势流的解析方法有哪几种途径;保角变换法的思路。 4、粘性流体运动 基本方程及求解途径;黏性流体运动的基本性质;黏性流体运动的解析解(如两平行板间的层流、普阿塞流的流速分布的推导)、小雷诺数流动近似解的思路;边界层的概念;边界层厚度(名义厚度、位移厚度);边界层方程的相似性解的概念;边界层的分离现象。5、紊流运动 紊流的特征及分类;壁面剪切紊流的发生过程及紊流结构;时间平均法和系综平均法的概念。紊流运动方程—雷诺方程的推导思路,雷诺方程的形式及与N-S方程的区别,雷诺应力项的意义。紊流模型的用途,紊流模型通常有哪几类(零方程模型、一方程模型、二方程模型、其他模型);紊流动能k、能量耗散率ε。 6、涡旋运动 涡旋的运动学性质、涡旋运动的基本方程;涡旋的形成。

计算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计算流体力学实验报告——热传导方程求解 姓名:梁庆 学号:0808320126 指导老师:江坤 日期:2010/12/30

基于FTCS格式热传导方程求解程序设计 摘要 计算流体力学是通过数值方法求解流体力学控制方程,得到流场的定量描述,并以预测流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在CFD中,我们将流体控制方程中积分微分项,近似的表示为离散的代数形式,使得积分或微分形式的控制方程转化为离散的代数方程组;然后通过计算机求解这些代数方程,从而得到流场在空间和时间点上的数值解。 基于以上思路,我们利用FTCS格式差分,工程上常用的热传导方程,并编制计算机求解程序,解出其数值解。并通过Matlab绘制,求解结果,分别以二维,三维的形式,给出求解结果,本实验通过求解的数值解,制作了1秒内长度为1的距离内,热传导情况动画,以备分析所用。 关键词FTCS 有限差分热传导方程

一、 问题重述 编制一个可以有限差分程序,实现求解热传导方程。 非定常热传导方程: 22(0) u u t t γγ??=>?? 初边值问题的有限差分求解。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为: (,0)() (0,)()0(1,)()0 u x f x u t a t u t b t =?? ==??==? 其中1γ=,初值条件为:000.3()1 0.30.71010 0.7 1.0 3 3x f x x x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