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注意的一般概述_毙考题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悲哀普通心理学记忆思维情绪感觉注意知觉动机人格第二章注意目录CONTENTS◆第一节注意概述◆第二节注意的种类◆第三节注意的品质第一节注意概述(一)注意的概念心理活动的选择与集中现象称为注意•注意与编码过程密切联系,注意总是集中于当前正在编码的信息。
不过,注意并不局限于编码,从感知到思维、想象的整个认识过程都需要注意。
•明代王廷相在《慎言·问成性》中说:“注于听则视不审,注于视则听不祥,注于言则嗅不到,注于嗅则言不成。
”•王夫之在《张子正蒙注·大心》中写道:“非意所属,则见如不见,闻如不闻。
”选择性注意的基本特性集中性选择性和集中性的关系•注意的选择性是指人从众多事物中选择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同时离开其余的对象的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朝向一切对象,而是有选择地指向特定的客体。
这种有选择性的指向就是注意的特性——选择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
•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人的认知加工过程抗干扰能力会增强。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同一注意的两个方面•选择性是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性是选择性的体现与发展(二)注意的基本特性——选择性双耳分听实验(来源于知乎@苍苍翠微)△1958 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Donald E. Broadbent )首先做的双耳分听术实验很好地说明了注意具有选择性。
△斯特鲁普效应(Stroop Effect )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认识加工研究范式。
对该效应发生机制的理论解释中,有人将注意的选择性看成是该效应发生的重要原因。
斯特鲁普效应反转现象:在Stroop 刺激中,当刺激呈现时间变长,或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条件下,意义与颜色冲突时命名反而更快(二)注意的基本特性——集中性•集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共同集中于一定的对象的现象•如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等•二是同一种心理活动不仅有选择性地指向一定的对象,而且维持这种指向,使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如注视、倾听等(三)注意与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对心理事件的加工操作过程,如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意识和注意第四章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一)意识的含义意识:是指人所持有的反映现实的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反映,也就是说意识是人的心理,是人自觉的,有目的高级心理部分。
无意识:是个体未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的一些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对往事的回忆等。
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
例如,早晨起床后,一个人在选择穿哪一件衣服时,是受意识支配的,而穿衣服的动作本身通常是自动化的,不受意识的控制。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由思想、幻想、梦等构成。
综上,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心理状态。
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它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以下几种:1.无意识行为: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
例如,在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其他的问题,或与别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
2.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情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3.盲视:由于脑损伤引起的无意识觉察。
(二)意识的分类意识从无意识到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
它还存在着一般性的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三)意识的功能意识具有能动性,它不仅被动地觉察和感知信息,而且对个体的身心起着调节的作用。
意识以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人们把握由感官所接触到的纷繁世界的意义。
其一,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其二,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其三,使人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时输入信息做佳判断和行为。
心理学考研认知心理学复习要点:注意一、Stroot效应视觉选择性注意,研究者进行过大量的研究。
Stroop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觉任务。
该效应是指,当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相冲突,而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被试的反应要慢。
Stroop(1935)最早证明了这种效应。
他发现,人们命名100个冲突词的墨水颜色,平均要花110称的时间。
相比之下,命名100个实心彩色正方形的墨水颜色,平均只需63秒。
二者之间47秒的差异代表Stroop干扰量或Stroop效应量。
同年青人相比,老年人有较大的Stroop干扰效应。
Stroop干扰量已经被用作估计抑制系统效能的一种指标。
干扰量越大,抑制效能越低。
二、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自动加工主要用在容易的、涉及高度熟悉项目的任务中;控制加工主要用在困难的或涉及不熟悉项目的任务中;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当任务容易时,人倾向于使用自动加工。
练习和自动加工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过大量练习的任务倾向于主要要求自动加工,而练习得不够的任务主要要求控制加工。
三、特征整合理论特征整合理论把加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分散注意,人利用平行加工,自动地对特征进行登记。
即在分散注意阶段,人自动地加工孤立的特征。
无关项目较多时,被试的目标觉察速度,和刺激显示中只包含3个项目,因此无关项目较少时的一样快。
结果说明,特征登记或编码是自动的。
这样,在特征整合理论中,分散注意是相对低层次的加工,粗略地等同于自动加工。
这种加工几乎不需要努力,以至于我们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发生。
第二个阶段为集中注意,主要进行系列加工,即一次只识别一个客体。
粗略地等同于控制加工。
特征整合理论实质上认为,尽管特征登记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错觉性结合是指特征的不恰当的结合。
注意超负荷或人们分心时,特别是对注意的要求很高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记忆依赖于注意。
我们只能记住我们所注意到的东西。
四、有关选择性注意的早期理论Welford(1952)通过实验证明,当相继快速呈现两个信号,而且被试必须对两个信号都作快速反应时,被试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时间,依赖于从第一个刺激开始呈现到第二个刺激开始呈现之间的时间差,即刺激呈现差异,简称SOA。
2019考研心理学复习要点:注意注意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属于认知过程的一部分,是一种导致局部刺激的意识水平提升的知觉的选择性的集中。
例如侧耳倾听某人的说话,而忽略房间内其他人的交谈;或者在驾驶汽车时接听手机。
注意是心理学中研究最热门的题目之一。
在与人类意识相关的很多认知过程(决策、记忆、情绪等)中,注意被认为是体的,因为它与知觉的关系非常密切。
同样,它也是其他认知的入门。
但是必须明确,注意是伴随心理过程的心理现象,但不属于心理过程。
注意和意识区别一方面,注意不等同于意识。
一般来说,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与意识相比,注意更为主动和易于控制(Baars,1997)。
另一方面,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
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
人从睡眠到觉醒、再到注意,其意识状态分别处在不同的水平上。
总之,在注意条件下,意识与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特定的对象,从而使意识内容或对象清晰明确,意识过程紧张有序,并使个体的行为活动受到意识的控制,而进入意识的具体过程则可能是无意识的,即有时包含了无意识过程。
功能(一)选择功能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
(二)保持功能外界信息输入后,每种信息单元必须通过注意才能得以保持,如果不加以注意,就会很快消失。
所以,需要将注意对象的一项或内容保持在意识中,一直到完成任务,达到目的为止。
(三)调节功能有意注意能够控制活动向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实行,使注意适当分配和适当转移。
(四)监督功能注意在调节过程中需要实行监督,使得注意向规定方向集中。
选择性注意的模型(一)过滤器模型过滤器模型是英国心理学家布卢德革特提出的。
他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个体的神经系统在同一时间对信息实行加工的水平是有限的,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使中枢神经系统不致负担过重。
注意注意(attention):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有选择地指向和集中于一定对象或活动的心理状态。
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指向性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哪个方向上进行活动,表现为对出现在同一时间的许多刺激的选择;集中性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表现为对干扰刺激的抑制。
人在注意时,从当前环境中的许多刺激对象或活动中选择一种而不顾其余,同时调节身体姿势、感觉器官、神经系统以适应注意的对象与活动,以产生高度的兴奋、感知与清晰的意识。
引起注意的原因,有时是事物本身的特点,如强烈新奇、对比鲜明、反复出现、运动和不断变化等客观因素,更重要的是人的主观因素,如对当前任务的态度、当时的精神状态、兴趣、需要、知识经验、世界观等。
在一定条件下,主观因素对维持注意和选择对象有决定性作用。
可按其产生和维持是否出于自觉的意图和努力而分为随意、不随意和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的形成和稳定。
优势兴奋中心能保证对当前作用于脑的事物产生最清楚的反映,故注意是深入了解事物、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意外事故的必要条件。
注意广度(attention span):亦称“注意范围”。
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或者在一段时间内能清楚感觉到的连续刺激的数量。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注意分配(distribution of attention):把注意同时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的对象或活动的过程。
人的注意资源有限,因此多个认知任务并行时注意的分配是必要的,同时只有个体对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任务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加工水平,注意才能集中分配到其他不熟悉的任务上。
人的注意分配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对任务的熟练程度越高,注意分配越容易,已有研究表明,不断的练习会提高任务的熟练度,从而影响注意分配;并行任务的难度越大、相似性越低,注意分配就越困难。
考研心理学经典试题普通心理学——第三章第三章意识和注意简答题1.试说明注意的概念及功能。
注意(attention)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不同于意识。
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同时,注意的对象又是在变化的,而且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这种变化。
注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一系列的功能。
(1)选择功能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刺激。
既注意将有关信息线索区分出来,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许多心理学家把注意看作认识选择性的高度表现。
(2)保持功能外界大量信息输入后,每种信息单元必须经过注意才能得到保持,如果不加注意,就会很快消失。
因此,需要将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内容保持在意识之中,一直到完成任务,达到目的为止。
(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有意注意可以控制活动向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使注意适当分配和适时转移。
工作和学习中的错误和事故一般都在注意分散或注意没有及时转移的情况下发生的。
2.试述关于注意的认知资源分配双加工理论在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谢夫林等人(1977)进一步提出了双加工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
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
在习得或形成之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
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双加工理论可以解释很多注意的现象。
我们通常能够同时做好几件事,如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或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等。
在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其中一项或多项已变成自动化的过程(如维持自行车平衡和织毛衣),不需要个体再消耗认知资源,因此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的认知过程上。
⼀、什么是注意注意是⼼理活动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这⾥的⼼理活动既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也包括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理过程的出现,都有⼀定的针对性和实质内容。
认识活动有认识加⼯的对象,情感过程有所要表达的对象,意志过程也是有⽬的性地从事某种活动,朝向某个⽬标。
这些⼼理活动的对象同时也是注意的对象。
需要说明的是,注意的对象不仅仅是外部的活动和事物,⼈的内在⼼理活动和机体状态也可以成为注意的对象。
感觉到机体的病痛,意识到⾃⾝情绪的变化和意志坚持的程度,都是注意指向内部对象的体现。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
指向性是指⼼理活动在某⼀时刻总是有选择地朝向⼀定对象。
因为⼈不可能在某⼀时刻同时注意到所有的事物,接收到所有的信息,只能选择⼀定对象加以反映。
就像满天星⽃,我们要想看清楚,就只能朝向个别⽅位或某个星座。
指向性可以保证我们的⼼理活动去清晰⽽准确地把握某些事物。
集中性是指⼼理活动停留在⼀定对象上的深⼊加⼯过程,注意集中时⼼理活动只关注所指向的事物,抑制了与当前注意对象⽆关的活动。
⽐如,当我们集中注意去读⼀本书的时候,对旁边的⼈声、鸟语或⾳乐声就⽆暇顾及,或者有意不去关注它们。
注意的集中性保证了我们对注意对象有更深⼊完整的认识。
指向性和集中性统⼀于同⼀注意过程中,保证了注意的产⽣和维持。
当学⽣上课的时候,他的⼼理活动不可能指向教室内外的各种事物,只能选择教师的教学活动作为⾃⼰的注意对象。
另外在听课过程中,他必须始终关注教师的教学,抑制与听课⽆关的⼩动作。
只有在正确指向的基础上加以集中,才能使⼀个学⽣在⼀堂课中清晰、完整、深⼊地理解教学内容。
⼆、注意是⼼理活动的组织特性注意虽然是⼀种⾮常重要的⼼理机制,但却不是⼀种独⽴的⼼理过程。
注意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等⼼理过程的共同的组织特性。
注意是伴随⼼理过程出现的,离开了具体的⼼理活动,注意就⽆从产⽣和维持。
当我们说“注意看⿊板”,是感知活动中的注意“注意这个问题”,则⼜是思维活动中的注意了。
《普通心理学》第05章注意第一篇:《普通心理学》第05章注意《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注意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注意注意和编码是人脑信息加工的第一步。
没有它们,外部刺激就不能进入人脑进行信息加工。
所谓编码就是人脑把外部刺激转变成内部表征的过程。
编码过程包含着大量的认知活动。
注意与编码密切联系着。
注意总是集中于当前正在编码的信息。
当然,注意并不限于对外部刺激进行编码,从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加工也需要注意。
不管注意指向于个体自己还是外部世界,它都具有两种基本的特性:选择性和集中性。
因此,我们把注意定义为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对象既可以是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也可以是我们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
人在任何特定的时刻都可以得到围续着我们的无数刺激。
但是,人并不是对所有的刺激都加以反应的。
他只对某些刺激发生反应而对其他所有刺激不发生反应。
这就是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心理活动的选择性表现为人脑信息加工时对刺激的随意的(有意的)选择和不随意的(无意的)选择两种形式。
无论是哪一种选择形式,在特定的时间内,人对刺激进行有意识反应的能力总是有限的。
在注意状态时,心理活动不仅选择、指向于一定的刺激而且还集中于一定的刺激。
心理活动的集中性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共同集中于一定的刺激。
通常我们说“聚精会神”,“专心一?quot;就是指人的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都共同地指向并集中于同一的刺激。
二是就同一种心理活动而言,它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对象,而且维持这种指向使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
通常我们说的”注视“和”倾听“等等,就是指人的某种有关的心理活动不仅指向而且持续地、深入地集中于一定的刺激。
因此,与集中性相联系的是注意的强度或紧张度。
由于心理活动对一定刺激的有选择的集中,这些刺激就被我们清晰地意识到,而同时作用着的其他刺激,或者被模糊地意识到或者没有被意识到。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刺激处于注意的中心,其余的刺激有的处于”注意的边缘“,多数处于注意的范围之外。
《普通心理学》教案注意的一般概述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一节注意的般概述【课程】普通心理学【教材】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注意的含义及种类【教学重点】1.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分配性注意的概念及研究方法【教学难点】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分配性注意的概念及研究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注意的含义(一)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
(二)特征1.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总是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事物,而离开或忽略其它对象,即心理活动在哪个方向上进行活动。
2.集中性人的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事物上的强度或紧张度,使人的心理活动离开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保证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注意指向性是注意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础,注意集中性是注意指向性的体现和发展。
(三)注意和意识1.区别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
意识主要指心理内容或体验,与觉知更直接相关,包括觉知感和觉知内容。
2.联系注意是通过感觉、已储存的记忆和其他认知过程对大量现有信息中有限信息的积极加工。
既包括有意识加工,也包括无意识加工。
注意决定了什么东西可以成为意识的内容。
在意识层面,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
(四)注意的功能1.选择注意将有关信息线索区分出来,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对信息进行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
2.维持注意指向并集中在一定对象之后,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维持心理活动的持续进行。
人们从外界获得的感知信息只有加以注意才能保持在意识中进行精致的加工。
3.调节和监督在注意状态下人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和活动进行调节和监督,注意是个体完成各种行为的重要条件。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基础复习重点:内隐与外显记忆
1、内隐记忆是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是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外显记忆是有意识的影响,个体有意识地搜有关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
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
内隐记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的消退比外显记忆慢得多。
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
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
以听觉形式呈现的刺激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时,这种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而对外显记忆的效果没有影响作用。
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对外显记忆有很大影响。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2019考研:心理学考研专业课复习之注意概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考研:心理学考研专业课复习之注意概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1.注意的含义
定义: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保证了人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更准确地反映和进行更可控有序的行为
启动效应与负启动效应详情参见实心。
2.注意的种类与特征
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持续性注意: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分配性注意: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注意的一般概述
三、注意的一般概述
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
心理活动或注意的强度越大,紧张度越高,注意也就越集中。
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越小。
一方面,注意不等同于意识。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另一方面,人的注意所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活动的中心,对于注意指向的内容,人的意识比较清晰和紧张。
总之,在注意条件下,意识与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特定的对象,从而使意识内容会对象清晰明确,意识过程紧张有序,并使个体的行为活动受到意识的控制,而进入注意的具体过程则可能是包含了无意识的过程。
注意的外部表现: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可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但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
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
注意指向并集中在一定对象后,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维持心理活动的持续进行。
前注意状态下只能对事物的个别特征进行初步加工;注意状态下人们对个别特征的信息进行精细加工并将其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物体。
注意保证了人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更准确的反应和进行更可控有序的行为。
这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操作和实际工作任务的重要心理条件。
2、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注意活动中人的积极性较低。
相关因素是刺激物自身特点,人自身的状态、需要、情感、过去经验等。
不随意注意既可帮助人们对新异事物进行定向,使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认识,也能使人们离开并干扰当前进行的活动,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只有人才有随意注意。
引起原因是对注意的目的及任务、兴趣、活动组织、过去经验及人格的依从性。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兼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培养随意后注意的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本本身的直接兴趣。
3、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选择性注意:从同时呈现的多种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持续性注意: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警
戒作业来测量。
注意动摇不同于持续性注意,在任何一个比较复杂的认识活动中总是要发生的。
分配性注意:对多种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活动中。
研究分配性注意常用方法是双作业操作。
基本条件是进行活动的自动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