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变形与应力讲解
- 格式:pdf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66
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焊接是一种局部加热的加工方法,热源集中在焊缝处加热,因而造成焊件上温分布不均匀,最终导致在焊接结构内部产生了焊接变形与焊接应力。
一、焊接变形1. 焊接变形的概念由焊接而引起的焊件尺寸和形状的改变称为焊接变形。
焊接过程结束后,残国在焊接结构中的变形,称为焊接残余变形。
本书中提到的焊接变形指的是焊接残余变形。
2. 焊接变形的类型及产生原因焊接变形可分为收缩变形、角变形、弯曲变形、波浪变形、扭曲变形等几种形式焊件局部(焊缝和焊缝附近的金属)不均匀加热和冷却是产生焊接变形的根本用因。
焊接时,加热是通过移动的高温电弧热源进行的,焊缝和焊缝附近的金属温度很高,受热金属要膨胀,其余大部分金属不受热,受热金属的膨胀受到阻碍和抑制,生了压缩塑性变形。
焊完冷却后,焊缝和附近的金属因收缩而变短,却又受到周围受热金属的限制,就使焊件产生了内应力,以致产生变形。
各类焊接变形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与焊缝在焊件中的位置、加热方法、焊接序等因素密切相关。
焊接变形的类型及产生原因见表2-3-7。
3. 预防和矫正焊接变形的方法及措施(1)预防焊接变形的方法及措施预防焊接变形可以从焊接结构设计和焊接工艺两方面进行。
在焊接结构设计时要在保证结构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焊缝的数量和尺寸;对称布置焊缝;必要时预先留出收缩余量;采用冲压结构代替焊接结构;将焊缝布置在最大工作应力之外等。
预防焊接残余变形的工艺措施主要有∶1)选择合理的装配焊接顺序。
装配焊接顺序对焊接结构变形的影响很大。
对称焊接、不对称焊缝先焊焊缝少的一侧和减少长道直焊缝等都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焊接变形量。
如图2-3-13所示的工字梁,当采用1、2、3、4的焊接顺序时,虽然结构的焊缝对称,焊后仍将产生较大的上拱弯曲变形,但如果改为将工字梁1、2焊缝的长度分成若干段,采取分段、跳焊的对称焊接,先焊完总长度的60%~70%,然后将工字果翻转180°焊接3、4焊缝,也采取分段、跳焊的对称焊将3、4焊缝全部焊完。
焊接应力与变形1、内应力:在没有外力的条件下平衡于物体内部的应力。
第一类内应力:宏观内应力(主要)、第二类:微观内应力、第三类:超微观内应力。
2、变形是温度变化的唯一反映。
热应力是由于构件不均匀受热引起的。
3、自由变形:金属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或发生相变时,它的形状和尺寸就要发生变化,若该变化没有受到外界的任何阻碍而自由进行,这种变形就是自由变形。
若变形受阻,表现出来的变形叫外观变形,未表现出来的叫内部变形。
4、简单杆件的应力与变形:如果金属杆件在T1温度下所产生的内部变形率ε1小于材料屈服时的变形率εs,则杆件中的应力值也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σ<σs 。
若使杆件温度恢复到T,并允许杆件自由收缩,则杆件将恢复到原来的长度L,并且杆中不存在应力。
如果使杆件的温度升高到T2,是杆件中的内部变形率ε2大于材料屈服时的变形率εs,则杆件中的应力会达到材料的屈服强度,即σ=σs,同时还会产生压缩塑性变形εp 。
当杆件的温度恢复到T时,若允许其自由收缩,杆件中也不存在内应力,但杆件的最终长度将比初始长度缩短△Lp。
5、长板条中心加热:当截面上的最大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εs时,取消加热使板条恢复到初始温度,则板条会恢复到初始长度,应力和应变全部消失。
如果加热温度较高,使中心部位产生较大的内部变形并导致其变形率ε大于金属屈服时的变形率εs,则在中心部位会产生塑性变形。
此时停止加热,使板条恢复到初始温度,并允许板条自由收缩,则最终板条长度将缩短,其缩短量为残余变形量,并且在板条中形成一个中心受拉,两侧受压的残余应力分布。
弹性阶段:①加热时,中间受压,两边受拉;②冷却时,不受力,不变。
塑性阶段:①加热时,中间受压,两边受拉;②冷却时,中间受拉,两边受压。
6、长板条单侧加热:①当加热温度较低时,在板条的任何区域内均不发生塑性变形的前提下,内部变形小于金属屈服强度的变形率则,温度恢复后,板条中不存在参与应力与参与变形;②当加热温度较高时,板条在靠近高温一侧的局部范围内产生塑性变形;③加热温度很高时,造成板边一段内的σs=0,,即变形抗力为零,发生完全塑性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