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艹木多益。从艹,丝省声。滋,益也。从水,兹声。一
- 格式:ppt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4
S Sn Z i j 1 ng 三字经r βnzh ICh U X Ingbensh Cn X ιngxi mgj in X i Xi mgyu ∂n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g δu b u ji C o X ingn Ci qi m ji ODZh IdaD gu i y i ZhU m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X 1 mang m u z? l InCh U Z i b U xu? du di j 1 Zh U-±h 手-TTL 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d?Uy(3nsh m y δu y i f mg ji O D W u Z i mιng j U y n g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y αng b U ji do f U Zh ιgu?ji ODb U y Cn Sh IZh ιdu?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Z 1 b U XU? f Ci SU o y y?U b U xu? l CID h? w?i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y U b u zhu? b U ch?ng q i r?n b U Xu? b U zh 1 y i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w?i r?n Z ι f mgsh ODSh i q In Sh Iy δu X l i y i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Xi oιgji U m g n?ngw∈n X i Xi CQ y U qin SU Cd mgZhi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r?ng S i SU i n?ngr a∏g l i d i y U Zh Cng y i Xi OiZh 1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Sh d UXi d o d i C i ji mw?n Zh ImaUSh U Sh ImdJW?n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y 1 ?r sh i Sh i ?r b Ci b C ?r qi m qi m ?r WaI一而十,十而百。
《告子》是《孟子》书中的篇目,分上、下两篇。
上篇的原文及翻译如下:【一】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__也。
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__。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__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__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__,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译文:告子说:“人的本性好比柜柳树,义理好比杯盘,把人的本性纳于仁义,正好比用柜柳树来制成杯盘。
”孟子说:“您是顺着柜柳树的本性来制成杯盘呢,还是毁伤柜柳树的本性来制成杯盘呢?如果要毁伤柜柳树的本性而后制成杯盘,那不也要毁伤人的本性然后纳之于仁义吗?率领天下的人来损害仁义的,一定是您这种学说吧!”【二】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
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译文:告子说:“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
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
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
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
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
人之可以胁迫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三】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欤?”译文:告子说:“天生的资质叫做性。
”孟子说:“天生的资质叫做性,好比一切白色的东西叫做白吗?”告子答道:“正是。
”孟子问道:“白羽毛的白犹如白雪的白,白雪的白犹如白玉的白吗?”告子答道:“正是。
1扬雄传:“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
”儒林传:“景帝时,(丁)宽为梁孝王将军距(拒)吴楚,号丁将军,作《易说》三万言,训故举大谊而已。
”“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千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故以教,亡传(师古曰:口说其指,不为解说之传。
)疑者则阙,弗传。
”“(贾)谊为《左氏传》训故,授赵人贯公,为河间献王博士。
”艺文志:“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
”“《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征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受之,传至外孙子杜林,为作训故,并列焉。
”3孟子。
梁惠王下:“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左传。
宣公十二年,之战中楚庄王说:“夫文,止戈为武。
”韩非子。
五蠹:“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4诗。
周南。
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毛传:“思,辞也。
”诗。
召南。
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
”毛传:“兴也。
摽,落也。
盛极则隋(堕):落者梅也,尚在树者七。
”诗。
周南。
葛覃:“施于中谷。
”毛传:“中谷,谷中。
”孔颖达疏曰:“中谷,谷中,倒其文言者,古人之语皆然,诗文多类此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夫有大功而无贵仕,其人能靖者与有几?”《释文》:“其人能靖者与,绝句,与,音余。
”7“何当,犹云合当也;何合声近,故以何当为合当。
杜甫《画鹰》诗:“绦镟光堪摘,轩盈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此何当字紧承上二句之堪字可字,一气相生,言合当击凡鸟也。
”8左传。
成公二年齐晋鞌之战:“癸酉,师陈于鞌。
邴夏侯御齐候,逢丑父为右。
晋解张御□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声。
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一、原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小孩)盈室,瓶无储粟,生(维持)生(动作名,生活)所资(凭借),未见其术。
亲故(故交)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无,没有)途。
会(适逢)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战乱)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距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道理)?质性自然,非矫厉(造作勉强)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身心都感到痛苦)。
尝从人事(做官),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感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成熟),当敛裳宵逝(离去)。
寻(不久)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离开)职。
仲秋(农历八月)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心意),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为什么)不归?既自以心(内心)为形役,奚(为什么)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知来者之可追(补救)。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正确)而昨非(错误)。
舟遥遥以轻飏(飞扬),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遗憾)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同“横”)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形作名,幼儿)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随便看看)庭柯以怡(使……快乐)颜。
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神情),审(明白,知道)容膝(动作名,容纳膝盖的小屋)之(取独)易安。
园日(名作状,每天)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拄着)扶老(拐杖)以流憩,时(有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同“影”,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以……为乐)亲戚之情话(知心话),乐(以……为乐)琴书(名动,弹琴、读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农事)于西畴(田地)。
或命巾车,或棹(名作动,用桨划)孤舟。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bú yì lè hūr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yǔ péng yǒu jiāo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shǐ mín yǐ shí使民以时。
刘一斋先生五功释义序自有太极,而两仪生焉。
自有两仪,而四象立蔫。
有四象,即有五行。
五行者,相生相克者也,而清真教规,亦有五焉,念也、礼也、斋也、课也、朝也。
此亦犹五行之不可减者也。
而生克之义亦寓焉。
生者,本然之性,由此而生也。
克者,继起之私,因此而去也。
总存乎人之用意何如耳,意存乎真,则行此五者,自见其真;意存乎文,则行此五者,仅见其文。
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深者自深,浅者自浅,是也。
今刘一斋先于五功之义,一一穷究其源,而又推类以及余,使后之学者,反复寻求,身心一片,于其所已言者,固可了然于心,而于其所未言者,亦未始不可触类而旁通,则所谓五功者,功岂止于五哉!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者,莫不由五而推,则体此五者,精察而力行之,而真积力久,自可下学而上达,而约之又约,以至相忘于无言,此又先生之所厚望于天下,天下其无忘先生所用意也云。
时康熙四十九年庚寅三月灯下识眷教弟拜楷拜撰明教之礼流教分途久,清真理独深,三才凭造化,五府任陶钧。
无极缘何极;有神匪自神。
静参玄奥旨,诚奉厥维寅。
明教之用不染维清洁,有源理自真。
诚心纯终始,一笃显微伸,忠孝无他计,解推不厌频,服膺匪有得,愿共宝奇珍。
--礼书五功释义(正文)原始第一章形气章矣,天道隐矣。
气禀日生,真理晦矣。
明者蔽,纯者杂,而通者塞矣。
人于天命根源,罔知所自而返焉。
圣教五功,念礼斋课朝,示人修道,而返乎其本初也。
念在知所归。
礼在践所归之路;斋以绝物;课以忘己;朝以复命而归真。
修此,而道尽矣。
本义第二章天道人心,妙而通也。
真主以一理赋物,而人之禀受不同,故有圣凡之别,圣人以道道物,故道无不明。
凡人以物物道,则道有所蔽。
故不能复其理,而复还其本初也。
因是主命五功,示人修道之方,将以开蔽通塞,指其来路,而导之归焉。
功以五者何?人之心性相偕,如锁钥然,其耳目口鼻身,既有声色臭味触五者之染,即生爱恶五者私欲之簧,簧钥交缔,牢莫可解,必须按钥制匙,丝杪恰合,以为启折之备,则簧与钥,脱然解矣。
《说文字解》中举的例字《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字头以小篆书写。
此书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逐字解释字体来源;第十五卷为叙目,记录汉字的产生、发展、功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
《说文解字》是最早的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说解体例《说文解字》对每个字的说解,包括字义、字形和字音三个部分。
《说文解字》对每一个字头,首先解释其意义。
许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说明该字最初造字时所代表的意义。
这些解释反映出上古时期人们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认识,以及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说文解字》说解字义的方式,主要有直训、描写、譬况和声训等。
一、直训。
即直接说解某字的意义。
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
从示,司声。
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
琥,发兵瑞玉,为虎文。
《春秋传》曰:“赐子家双琥。
”二、描写。
即对被说解的对象的特征进行描述。
虫,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
籁,三孔龠也。
大者谓之笙,其中谓之籁,小者谓之翁。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三、譬况。
即用常见的事物来比方被解释的对象。
熊,兽似豕,山居,冬蛰。
虽,似蜥蜴而大。
四、声训。
声训是用与被释词古音相近、意义相关的词来进行解释。
声训大多解释该事物得名的原由,具有追寻语源的作用。
日,实也。
太阳之精,不亏。
月,阈也。
太阴之精。
户,护也。
半门曰户。
析形体例在说解中,作者首先区别了“文”与“字”。
文,是事物形象的本来面目。
即“文”是独体的,故只能“说”。
《说文解字》以六书理论为框架来分析汉字结构,进而揭示其本意。
但严格说,许慎只用了前四书。
高中语文必修上下册必背篇目《静女》——诗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无衣》——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离骚——【战国】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三国】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拟行路难——【南北朝】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司马迁《礼记·乐记》原文|译文|评价《礼记·乐记》是我国《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的内容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但是很可惜其中有部分内容已经散失。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礼记·乐记》原文作者:司马迁太史公曰:余每读虞书,至於君臣相敕,维是几安,而股肱不良,万事堕坏,未尝不流涕也。
成王作颂,推己惩艾,悲彼家难,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君子不为约则修德,满则弃礼,佚能思初,安能惟始,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传曰“治定功成,礼乐乃兴”。
海内人道益深,其德益至,所乐者益异。
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
凡作乐者,所以节乐。
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其如此也。
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天子躬於明堂临观,而万民咸荡涤邪秽,斟酌饱满,以饰厥性。
故云雅颂之音理而民正,嘄噭之声兴而士奋,郑卫之曲动而心淫。
及其调和谐合,鸟兽尽感,而况怀五常,含好恶,自然之势也?治道亏缺而郑音兴起,封君世辟,名显邻州,争以相高。
自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於鲁,虽退正乐以诱世,作五章以剌时,犹莫之化。
陵迟以至六国,流沔沈佚,遂往不返,卒於丧身灭宗,并国於秦。
秦二世尤以为娱。
丞相李斯进谏曰:“放弃诗书,极意声色,祖伊所以惧也;轻积细过,恣心长夜,纣所以亡也。
”赵高曰:“五帝、三王乐各殊名,示不相袭。
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欢喜,合殷勤,非此和说不通,解泽不流,亦各一世之化,度时之乐,何必华山之騄耳而后行远乎?”二世然之。
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令小兒歌之。
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鳷宗庙。
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於乐府习常肄旧而已。
至今上即位,作十九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声,拜为协律都尉。
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多尔雅之文。
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
常有流星经於祠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