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会主义流派
- 格式:ppt
- 大小:180.00 KB
- 文档页数:63
影响拉美左翼的三种社会主义思潮柴尚金(2008.6)20世纪以来,拉美社会主义流派众多。
信奉社会主义的拉美左翼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激进的、温和的,还有托派的,均各有特色。
在拉美五颜六色的左翼光谱中,目前最有影响的社会主义思潮大致有三种:共产党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中左翼政党主张的社会民主主义和以查韦斯为代表的具有拉美特色的“21世纪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现在仍是拉美共产党追求的理想目标拉美历史上有着深厚的社会主义传统。
早在19世纪拉美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南美解放运动领袖、委内瑞拉人西蒙•玻利瓦尔和古巴民族独立先驱者何塞•马蒂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其革命理论是拉美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思想来源。
19世纪70年代拉美就受到马恩创立的共产主义思想影响,建立了第一国际的支部,1878年墨西哥社会党成立,1892年巴西出现了社会主义工人党,古巴成立了社会主义革命党。
在20世纪拉美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了许多有重要影响的社会政治思潮,如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拉美和秘鲁实际相结合的马里亚特吉思想、切•格瓦拉的“游击中心主义”、通过武装斗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古巴社会主义,还有通过议会和民主道路执掌政权后实行的圭亚那“合作社会主义”、智利阿连德的社会主义等,这些都是由拉美人在实践中创立的。
此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督教社会主义和托洛茨基主义等在拉美也有很大影响。
拉美虽出现过许多社会主义思潮流派,但无论信奉什么,都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的希望,也是解决拉美问题的答案,肯定“拉美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的”。
十月革命胜利后,拉美多数国家成立了共产党,不少国家的社会党正式改建成共产党。
20世纪50年代共产党组织已遍布拉美和加勒比所有国家,总数约30个。
由于受60年代国际共运大论战的影响,拉美一些共产党发生分裂,这些发生分裂、各式各样的共产党有44个。
这一时期,在西半球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古巴,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通过武装斗争建立了革命政权,一些左翼政党纷纷进行武装革命斗争,有的也建立了左派政府。
西方社会思潮一、唯意志主义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开创性流派。
这是一个夸大人的情感意志的作用,以致使其成为一切存在的基础和出发点的唯心主义哲学。
主要代表是叔本华和尼采。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和悲观主义迎合德国资产阶级1848年革命失败后的悲观、懊恼情绪,为意志主义哲学奠定了理论基调;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和超人哲学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德国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资产阶级强暴、坚忍、狂妄的特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意志主义哲学作为唯心主义的一种形态在许多方面是有它的局限性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意志主义在很多方面还是做出过很大贡献的。
叔本华的反理性,让人们开始更深刻的认识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潜意识。
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就是在他这方面的影响下写下心理学的奠基作《梦的解析》的。
之后的存在主义也在一些方面吸取了叔本华的理论。
尼采发现“上帝死了”,便提出强力意志希望给人以新的信仰。
事实上,强力意志也的确激励了很多人。
意志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各有差异,但其基本观点大体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把意志看作世界的本体和万物的根源,世界是意志的创造品。
意志主义者把意志看作脱离物质世界而真实存在的精神性的东西,认为世界就是我的意志;同时把意志看作世界的本质,用意志去解释自然、社会和人类精神的各种现象的存在和变化。
第二,把意志看作理性的主宰,贬低理性的作用,贬低逻辑和科学的价值。
认为意志是人的实体,是人的真实本质,是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宣称意志支配理性,理性屈从意志,理性是意志的工具;只有本能和直觉才把握实在。
第三,叔本华极力宣扬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否定人生的意义,厌恶人类的存在;他认为由于人的欲壑难填,所以人生充满痛苦,人生不过是一场悲剧。
主张用禁欲主义来解脱人生的苦难。
第四,尼采提出重估人类一切价值,要反善为恶、以恶代善;主张超人主宰世界、决定历史发展;蔑视群众,咒骂群众,认为人民群众只配作超人的奴隶,超人鱼肉群众是天然合理的,最后人类要过渡到超人类。
改良◆自治◆集中———20世纪国外社会主义的几种类型● 吴 铭 20世纪国外社会主义千差万别,流派纷繁。
下面要谈的,是在笔者看来对本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和思想发挥了全局性持久重大影响的几种类型。
它们是: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和自治的社会主义。
这三种社会主义人们都很熟悉,但在本世纪终结的时候,仍有必要对它们的性质、特点、发展道路作进一步的总结。
百年来,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始终在发达资本主义地区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占据主流。
它形成了自己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极大地推动了在西方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民主社会主义实践。
它萌生于19世纪,但其现代形式却是从深受马克思学说影响的第二国际时期西欧社会主义运动中脱胎而来。
当时社会主义获得了重大进步,扩展成为大规模的群众性运动。
那一时期在西欧,资本主义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适应这种情况,社会主义者恰当地选择了合法斗争的策略,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然而,当合法斗争在日常运作中不断有所收获时,改良主义便普遍滋生蔓延起来了。
尽管改良主义在正式场合屡遭批判,但在实际运动中却顽强地为自己开辟着道路。
在它的影响下,西欧各社会民主党到1914年大战爆发后几乎都对本国政府投下赞成票,事实上表明了它们对现存社会的认同。
两次大战之间,改良主义进一步发展,统治了整个社会民主主义运动。
在现存制度之内通过合法手段和民主程序改善工人的处境成为这一运动的核心工作。
与此同时,它的思想家和部分领袖们仍力图维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从而使口头激进而行动温和、言辞革命而实际改良成为运动的基本特征。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段时期,社会民主主义(这时已更多地称为民主社会主义了)运动还保留着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传统,甚至当代社会民主党人仍可以承认马克思主义为它的思想来源之一。
但总地看来,从50年代起,以社会党国际《法兰克福声明》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哥德斯堡纲领》等著名文件为标志,民主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完全脱离了马克思主义传统。
近代西方社会思潮自由主义思潮:自由主义的发展路径:古典自由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 (现代自由主义)→主张回复古典自由主义的新古典自由主义,简称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保守社会主义)。
2.发展于18世纪,美国1776年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的联邦宪法,法国1789年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都以根本大法和政治纲领的方式肯定了自由主义的基本精神。
3.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了自由竞争时期,古典自由主义发展到了自由放任主义阶段。
主要代表是英国的边沁、约翰—密尔、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他们的主要观点是:(1)把功利主义作为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
(2)认为个人自由是社会进步的源泉,这种自由包括思想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
(3)在处理个人自由与国家的关系上,认为只要不妨碍他人,国家对个人的自由不可以干涉;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应采取放任主义或“不干涉原则”。
新自由主义对“自由”解释与古典自由主义相比有了显著的不同,提出自由应该是制度框架内的自由,而不是放任自流。
1.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代表是英国的格林、霍布豪斯和美国的沃尔特韦尔、杜威,重新解释自由的概念和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提出且论证了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的主张。
2.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主要代表是美国的罗斯福和英国的凯恩斯,凯恩斯全面论证了国家干预的理论和政策,罗斯福的新政将其付诸实践。
3.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主要代表是美国的罗尔斯,6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愈演愈烈,爆发了经济危机,出现了“滞胀”,罗尔斯对自由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论证。
坚守古典自由主义的消极自由观,反对国家干预,捍卫自由市场秩序。
2.作为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与古典自由主义不同的是:保守自由主义为传统的自由观提供了新的论证,倡导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有限政府体制。
代表人物是哈耶克和弗里德曼。
俄罗斯社会主义流派当前境况作者:刘淑春来源:《人民论坛》2012年第27期在今天的俄罗斯,信奉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追求社会主义未来的政党林立,运动频繁,但从意识形态上可以将其划归为两大流派:共产主义流派和社会民主主义流派。
这两大流派的代表性政党目前分别是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和公正俄罗斯党。
两大社会主义流派都高举社会主义旗帜,但在组织状况、理论观点和社会政策等方面的主张却不尽相同。
组织规模此消彼长,但共产主义流派影响力仍占上风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共产主义流派和社会民主主义流派在力量对比上发生了变化。
截至2006年前,无论从组织规模还是影响力上,共产主义流派始终占据着俄罗斯社会主义运动的主导地位。
而自2006年以来,社会民主主义流派经过新的组合迅速崛起,大有抢夺社会主义运动旗手的态势。
共产主义流派以重建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其基本队伍构成可谓“一大众小”:“一大”即“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目前是议会第二大党;“众小”指在议会外活动、组织规模小且不申请注册或未达到法定政党注册条件的几个共产党及其外围组织。
俄共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核心力量,近十多年来腹背受敌,在拒绝普京关于俄共更名为社会民主党的提议后,先后经历了议会内的“政变夺权”、杜马选举前的盟友叛离、大选后的党内分裂等磨难,致使其组织规模锐减,政治影响力削弱。
但俄共没有消沉,通过其内部的思想整顿和组织调整而重新振作起来,利用议会内外的一切机会,宣传其替代现行方针、旨在走向社会主义的纲领主张。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俄共深入宣传其使俄罗斯摆脱危机、实现现代化的建设性方案,并在城市居民、尤其是青年学生中吸收新党员,以增强队伍的战斗力。
近三年来,新增党员4.6万人,在2011年的杜马选举中,得票率与2007年选举相比几乎增加一倍。
社会民主主义流派以追求社会主义价值为目标。
直到2006年,这一流派以戈尔巴乔夫领导的俄罗斯社会民主党为核心,另有十来个各种称谓的社会民主党或运动,这些组织不断分化组合,但始终因缺乏社会基础而未能形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