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郭小聪(第二版)课件 第十章
- 格式:ppt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18
《行政管理学》教案(第八章----第十章)第八章行政决策一、行政决策概述1.决策:指人们为实现比较重要的目标而进行方案设计、评价和选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2.行政决策:指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或个人,为实现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在系统分析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行动方案设计、评价和选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3.行政决策的特点:(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拥有行政权力的组织和个人;(2)行政决策的结果具有普遍的约束力;(3)行政决策的内容具有广泛性;[4]行政决策的目标具有非营利性。
4.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依据;(2)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决策从根本上决定着行政管理的成败。
5.行政决策的类型:(1)依据行政决策主体在行政系统中的不同地位: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2)依据行政决策主体的人数和权力分配情况:群体决策、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3)依据行政决策涉及的不同内容:业务管理决策和自身管理决策。
(4)依据决策的重要程度和影响范围: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5)依据行政决策有无先例可循:例行性决策和非例行性决策。
(6)依据行政决策是否采用科学方法并严格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7)依据行政决策的思维模式: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
(8)依据行政决策所具备的条件及其可靠性: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
(9)依据行政决策所要达到目标的多寡: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10)依据行政决策之间的先后关系和内在联系:原有决策和追踪决策。
二、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与程序1.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1)信息准全原则。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2)科学预测原则。
预测是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和状况的预见和推测。
(3)系统分析原则。
(4)对比择优原则。
(5)程序适当原则。
程序是当时保证行政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条件。
(6)切实可行原则。
(7)大胆创新原则。
(8)动态调整原则。
1.12作为理论形态的行政管理学:研究对象和课程内容1.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特点前面从管理活动的角度论述了行政管理的内涵和特点,这里我们进一步从理论形态来考察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
“人们从事科学是为了认识那永恒的事物,而不是为了认识暂时出现,但不久就消失的事物”.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也有自己独特的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
根据上述行政管理活动的内涵,我们可以给行政管理学下一个定义: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组织及其人员从事国家事物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以及政府机关内务管理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原则、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科学。
他的任务就是揭示行政管理活动中带有规律性的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而不是停留在对暂时的偶然的现象的描述上。
其研究对象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对行政管理主体的研究,包括对政府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研究;二是对国家事务的研究;三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研究,包括对公共政策的研究;四是对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管理的研究。
这四个方面构成了行政管理学学科体系的研究领域,“行政管理学”这门课程所教授的是这些研究领域的共同原理和基本方法。
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相比,行政管理学具有如下学科特点。
第一,强烈的实践性。
从理论形态上说,行政管理学也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一样,有他的理论基础、学科范畴、学术规范和研究范式。
但相对而言,行政管理学是一门更接近与时间和现实的应用性科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点。
美国的斯蒂尔漫教授把行政管理学称为“不寻常的实践科学”。
他还说:“在美国学习行政管理,不能像在其他国家一样,只有靠读具有激进的反国家主义政治传统倾向的教科书就能理解。
”言下之意,在美国学习、研究行政管理,必须注重对实践中的行政管理的学习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学习通透、研究的深。
实际上,斯蒂尔漫教授的看法在任何国家都通用,这是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的。
第二,鲜明的政治性。
行政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政府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
1。
行政管理的定义:行政管理是一种以国家权力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是政府机关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政府组织及人员从事国家事务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政府机关内务管理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弗雷德·W·里格斯《行政生态学》:融合型——农业社会的行政管理模式衍射型-—工业社会的行政管理模式棱柱型——过渡社会的行政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活动的“公共性”特点:权力基础——公共权力基本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宗旨——为公共利益服务承担——社会公共责任原则-—公开、公正、公平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点:1强烈的实践性它有它的理论基础学科范畴学术规范研究范式2鲜明的政治性:此课程实质上是政府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的过程3对象的复杂性 4、知识的综合性:涉及其它学科的知识多样的综合的行政管理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阶段1. 传统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30年代)特点:标准化计划化协调化效率化L。
V。
史坦因《行政学》行政学这词源于此威尔逊《行政之研究》主张把行政管理当作独立一门学科弗雷德里克·W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马克斯·韦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2.行为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30-60年代)特点:主张“人群关系”行为科学对行政管理学影响大包括观念组织权力人事管理方式重视组织人员意见沟通个人需要满足重视激发人积极性民主管理重事到重人过分强调人的行为因素忽视组织结构法律和环境影响梅奥霍桑试验马斯洛《激励与个性》《人性激励的理论》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西蒙《行政行为》麦格雷戈《企业管理中的人性》3、系统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广泛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的新成果运用系统伦信息论控制论贝塔朗菲一般系统理论罗森茨韦克环境系统理论帕森斯社会系统理论约翰·高斯 "生态理论”菲德勒卡斯特罗森茨韦克威廉·大内 "权变理论"4、多元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发展方向多元化研究方法多元化研究内容多元化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民主制行政理论学派 F。
第十章机关行政一、关键术语1.机关行政答:机关行政是指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发挥行政职能,实现行政目标而对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和工作环境进行的管理活动。
机关行政的特点有:(1)综合性。
行政机关内部各处(科)室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一般都由办公厅(室)统筹解决。
(2)协调性。
协助领导协调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减少和解决各部门之间的矛盾,使各部门之间能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相互支持、紧密配合地实现机关的总目标。
(3)辅助性。
办公厅(室)在面向社会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只是起配角和助手的作用。
它不直接地处理有关行政管理的具体事务,但却要为处理行政管理具体事务的各职能处(科)室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4)繁杂性。
办公厅(室)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其工作的繁杂性。
2.会议答:会议是指有组织、有领导、有目的的议事活动,它是在限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
会议一般包括三项要素,即议论、决定、行动。
因此,必须做到会而有议、议而有决、决而有行,否则就是闲谈或者议论,不能称为会议。
3.行政责任制答:行政责任制作为规定国家行政机关职位、职权和职责的管理制度,是机关行政制度的核心,它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的行政制度。
行政责任制具体包括工作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两个方面,其中工作责任制是岗位责任制的基础,岗位责任制是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1)行政工作责任制。
行政工作责任制是规定行政机关内部各部门、各机构的职位、职权和职责,调整这些部门、机构之间的责权关系的管理制度。
(2)行政岗位责任制。
行政岗位责任制是规定行政机关内部各个岗位的职权、职责,调整各个岗位之间的职、责、权、利的关系,实现行政工作人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
二、复习思考题1.机关行政的宗旨是什么?答:(1)机关行政指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发挥行政职能,实现行政目标而对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和工作环境进行的管理活动。
(2)机关行政的宗旨机关行政的目标是保证行政机关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其宗旨在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