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医学模式、医学目的与责任
- 格式:ppt
- 大小:374.00 KB
- 文档页数:65
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得意义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日渐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学模式是一种基于科学原理的综合医疗方法,它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阐述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的意义。
一、医学模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医学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方法,基于临床医学的科学原理和辅助检查,结合患者的个人特点,以全面医学的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治和预防。
医学模式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即在医治患者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社会、生物和遗传等因素。
医学模式最早是在1980年代的美国提出的,目的是要解决当时临床医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医生的非随机化诊断、治疗不对称等问题。
医学模式包括四个基本概念:患者中心医学、循证医学、个体化医学和预防医学。
这四个概念是医学模式得以实现的基础。
二、医学模式的意义1. 患者中心医学患者中心医学是医学模式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反映了一种人文关怀的思想。
患者中心医学强调医生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换句话说,就是医生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确定治疗方案。
这种医学模式改变了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2. 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现有的医学证据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循证医学要求医生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并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循证医学强调诊治过程要基于科学原则和严谨的证据,摒弃那些没有论据支持的或者单纯基于经验的医学观念。
这样就能够防止医生的不良实践,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质量。
3. 个体化医学个体化医学是医学模式的一个关键点,指医生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生理特征以及个人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与传统医学的标准化治疗方案不同,它要求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因此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4.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医学模式的最后一个要素。
它强调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鼓励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尽可能通过预防措施来避免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医学模式及其贡献医学是一门涵盖人类整个生命周期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身体的健康、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在医学的发展中,人们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找适合人类的医学模式,这些模式为医学的进步带来了极大的贡献。
医学模式可以理解为一种理论和实践紧密相连的综合方法,它包含前人的经验和当前的科学技术,同时也将人的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进去,使医学治疗更为全面和有效。
接下来,我们将对几种常见医学模式及其贡献作一个简要介绍。
1.中医模式中医模式是很多国家都有传承的医学模式,它历史悠久,坚持以“整体观”、“病人中心”和“平衡观”为核心理念,通过辨证施治等方法,将药物、针灸、推拿等方式相结合,对身体进行治疗。
它重视预防和治疗的整合,始终关注“以人为本”的思想。
中医模式提出的一个核心思想是“阴阳五行学说”,它认为身体是由阴阳两种对立不同的因素组成的,而“五行”则是形成身体的基本物质。
不同的疾病是由阴阳失调或者五行失衡所造成的,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等方式,调整身体的五行和阴阳平衡,使得身体从根源上恢复健康。
2.西医模式西医模式主要来源于欧洲的医疗文化,它以“解剖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为主要基础,注重从身体的分子、细胞、组织甚至器官和系统层面观察和分析疾病的本质,重视实验室检验,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
西医模式下的医学治疗主要是针对疾病的根因,采用手术、药物、化疗、放疗等方式,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提高了人类对疾病的治疗能力。
西医也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健康观念,如健康饮食、锻炼等习惯养成。
3.综合医学模式综合医学模式是一种综合了不同医学模式的治疗方式,通过整合不同医学思想和最新的科学研究,选用有力的证据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
综合医学模式的治疗方法可以包括中医和西医相结合,如辩证施治和药物疗法的结合。
也可以将心理治疗、营养治疗等方法加入其中,因为这些方法能够改善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状况,全面治疗身体疾病。
综合医学模式不仅注重了身体上的治疗,还关注了人的心理健康,对于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社会医学第二章医学模式一、教学内容1. 传统医学模式:以治疗疾病为中心,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2. 现代医学模式: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强调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整合。
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相互影响,以及在疾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
4. 医学模式转变的原因: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人文关怀的崛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理解不同医学模式的特点及其转变的原因。
2.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提高他们预防疾病、维护自身健康的积极性。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念,认识到医学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和心理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涵及其在实际医疗工作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介绍一位患者的病例,引导学生思考医学模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2. 教材内容讲解:详细讲解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重点阐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和意义。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病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医学模式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医学模式,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健康问题。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医学模式转变对医疗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六、板书设计1. 传统医学模式:以治疗疾病为中心2. 现代医学模式:以人的健康为中心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相互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
(2)阐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及其在实际医疗工作中的应用。
(3)分析现实生活中一个健康问题,运用所学的医学模式知识进行解析。
2. 答案:(1)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从传统医学模式到现代医学模式,再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social medicine)是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人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这也medical model )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是存reliability ):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8validity ):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health risk factors )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如决策方、医疗保险公司等及其相关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11services want)反映居民要求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
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health services need )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
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需要和由health services demand)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及有效需求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直接反映了卫生系统为居民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工作效率,间接反映了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但不能直接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径(包括吸食注射等)使用能够影响人的精神状况,但为法律所禁止拥有和使用的化学物质的行为。
在医学上,能够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或者改变意识状态,并具有致依赖(成瘾)作用的物质被称为精神活性物质,也称为性物质,只要是指阿片类、大麻、苯丙胺、可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的一种技术方法。
医学目的和服务模式调整与人类死亡问题引言人类死亡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也同样存在。
然而,我们无法改变死亡的事实,但是我们可以对于人在生命终结前所面临的问题做出改变和调整,使其在临终前能得到合适的医疗服务和心理支持。
本文将探讨医学目的和服务模式对于人类死亡问题的重要性和调整方向。
医学目的医学既含有保障健康和预防疾病的意义,又涉及医疗服务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其中也包括对于人类死亡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医学目的与我们对死亡的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死亡问题往往被视为一件极度的不幸和悲剧,而医学的目的在于安慰患者和使患者减轻受到的痛苦,尽量延缓病情的发展和进一步的恶化。
因此,医学的目的不仅要解决疾病问题,同样还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生命的实际状态,以便为患者提供最实用的、最适合的医疗服务。
服务模式调整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中,医生和护士的主要职责是治疗疾病和保健,他们所关注的重心是疾病的治疗、康复和预防,而当疾病无法治愈或已进入晚期时,医生和护士往往会严谨地遵循医疗程序去治疗、诊断、评估病情和治疗方案,而不是充分地关注患者在临终前的环境需求和心理需求。
因此,医学需要根据患者的终末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务,满足患者身心健康的需求。
1.关注实际病情在服务模式的调整中,医生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适合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当患者病情进入晚期、不可逆或终末状态时,医生需要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医疗护理,以缓解患者痛苦并尽可能地减轻不利影响。
如负责病房的护士和医师可以合作,根据预测的病情和病历记录,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在临终前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2.人性化医疗在临终期护理过程中,患者获得的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医疗人员的人性化服务就显得尤为关键。
例如,医生和护士需要尊重患者的愿望,而不是一味地向患者强行安置各种医学设备和管路。
这不仅会增加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同时也对医疗团队来说是不必要的。
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和责任本章要点:了解医学模式的概念和医学模式的演变;了解医学目的的概念、医学目的的背景及对医学目的的新认识;了解医学责任的概念和影响医学责任的因素;第一节医学模式一、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的一种高度哲学概括,是一种特定的观念形态。
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学观,它研究医学的属性、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是人们对医学总体特征的基本认识,也是指导医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观点。
特征:1、医学模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为它并非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们主观上、头脑里的一种观念模式或思维方式。
但医学工作者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种观念模式来应用他们的经验知识,进行医学实践活动;2、一定的医学模式还体现在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学管理和医学著作之中。
第一节医学模式二、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第一节医学模式(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spirituslistic medical model)该模式认为世界上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灵在支配着人们的健康与疾病。
于是产生了巫医的祈祷、占卜、念咒和依靠巫术驱鬼逐疫。
在这种医学模式的支配下,对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巫医巫术,有时也使用一些了解到的药物或体操疗法。
这种巫医混杂的习俗就是神灵主义模式。
这种原始的医学模式在当今世界的某些落后地区或特殊人群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nature—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是在朴素唯物、自然辩证的自然哲学观产生后形成。
同时,对人体生理、病理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使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也开始发生变化,由宗教神学为主导的巫医巫术逐渐发展为以古代自然哲学理论为基础的古典医学理论体系,注重人与自然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和整体观念。
如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不但用于观察自然现象,而且也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治和预后的判断。
第三医学2019-07-10恐龙的灭迹不是因为得了癌症、⼼⾎管疾病或艾滋病……⽽是因为不可抵御的太阳系的⾃然⼒。
从长远看,⼈类健康也是如此!<⼀>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医学基本上有两种,⼀种叫西医,⼀种叫中医。
西医以⼈体解剖学为基础,以病理病变为导向,依赖医疗仪器的检测、分析,通过临床经验的运⽤,以药物治疗、⼿术治疗、理化治疗等⼿段,来消除病⼈痛苦、恢复⼈体健康。
可以认为是⼀种⽐较直接的和临床性较强的医学。
中医以阴阳五⾏学说和脏腑<⼆>科技的创新推动了各学科不断向纵深拓展以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横向嫁接。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个新的医学领域便应运⽽⽣,我暂且把它称作“第三医学”。
从其内涵来分析,可以认为是⼀种⽹络医学、信息医学或场医学。
第三医学认为,危害⼈体健康的原因除了⼈们习惯的传统观念外,其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是不以⼈们意志为转移的⾃然⼒的因素。
如天⽓的晴⾬寒暑和⽓压的变化、昼夜更替、酷热严冻、⽔灾地震、冰雹飓风、地理磁爆、宇宙射线以及⼀些偶发性的天体变异和⽓候变异等情况。
从长期看,还包括宇宙周期性的变迁。
第三医学从⼈与⾃然的规律及运作周期,防⽌和减少⾃然⼒对⼈类的有害影响和侵袭,最⼤程度地保障⼈体的健康,养活疾病的发⽣。
这应该是⼀个更为系统、更为宏观观、更为根本的医学范畴。
第三医学把⼈体看作是⼀个⽹络,不仅有⾻架、肌⾁、⾎管、神经和⼗四经脉的⽹络,⽽且更有场的⽹络、波的⽹络、温度的⽹络和其它多种信息的⽹络。
⼈体的⼩⽹络和⾃然界的⼤⽹络,每时每刻都在互相影响、互相吸纳、互相渗透、互相制约。
⼈体⽹络如果离开了⾃然界的⽹络,⼈的⽣命活动就不复存在。
⼈体⽹络如果和⾃然界的⽹络不能协调,⼈的健康就会遭殃。
其实,⼈的⽣命是⾮常脆弱的。
⽤⼀句通俗的话来讲,⼈就象是温室⾥的花朵。
花朵离不开园丁的浇灌,也离不开地球磁场这个⼈类赖以⽣活的房间。
<三>中国⾃古以来就有“天、地、⼈”三者合⼀的思想,古⼈⽤直觉来把握世间万物的这种朴素的哲学观、宇宙观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但不能予以废弃,相反应该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