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医学模式的转变
- 格式:ppt
- 大小:4.31 MB
- 文档页数:27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是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证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4.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
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医疗卫生服务四个方面的扩大:从单纯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区,从单纯的医疗技术措施扩大到综合性的社会服务。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社会因素和人群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研究社会卫生状态及其变动规律;研究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卫生措施。
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2)研究影响人群的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三次卫生革命:1.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2.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3.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构成一门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分为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及社会治疗学。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无数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
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社会医学复习题有答案1《社会医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教育( E )。
A、普及到普通大众 B、培养更多护士 C、培养更多乡村医生D、提高医生的社会交往能力E、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医生2、对健康有利的生活习惯是( E )。
A、东北人冬天腌制大量酸菜 B、广东人过年吃油炸饺子 C、南方人喜欢吃火腿D、坐月子不能洗澡E、生水一定要煮开了之后才喝3、危险因素评价需要获得的资料,不正确的是( C )。
A、行为危险因素B、疾病家族史C、收入和财富D、实验室抽查E、医疗保险情况4、社区卫生服务的连续性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不正确的是( C )。
A、关注人生的各个阶段B、关注从健康到疾病到康复的各个阶段C、关注从诊断到治疗的各个阶段D、关注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所用与健康有关的事情E、关注其个人与家庭、社会环境5、在临床上某两种疗法的治愈率和死亡率大致相同,根据什么指标来选择这两种疗法( E )。
A、平均期望寿命B、婴儿死亡率C、健康相关风险D、健康相关生活质量E、伤残调整生命年6、如何进行团队合作,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A )。
A、社区全科医生与护理、防保人员共同完成社区保障B、社区全科医生与大医院专科医生共同完成社区保障C、社区全科医生与社区行政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社区保障D、社区全科医生与居民共同完成社区保障E、社区全科医生与疾病控制中心人员共同完成社区保障7、社会医学研究的目的是( D )。
A、准确了解某一地区人群健康状况水平,能够进行国际比较B、找出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C、让政府制定出有效的政策D、准确了解人群健康状况,找出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病并采取有效地社会卫生策略E、评价居民的生命质量8、有关社区诊断,以下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B )。
A、社区诊断要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B、社区诊断是社区行政工作人员完成的 C、社区诊断需要流行病学知识D、社区诊断需要了解社区组织和管理能力E、社区诊断室制定社区卫生规划的基础9、社会医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C ) A、社会卫生状况B、人群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C、疾病的生物学原因D、社会卫生策略E、卫生服务状况对人群健康的影响10、在调查现场,应用访谈式问卷进行调查时,需要注意( E ) A、效度 B、信度 C、质量 D、知识 E、管理 11、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社会医学简答题及答案社会医学简答题及答案第⼀章1,社会医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答:研究社会卫⽣状况,主要是⼈群健康状况,研究影响⼈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研究社会卫⽣策略与措施。
2.社会医学的教育⽬的是什么答:1.建⽴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树⽴整体医学和⼤卫⽣观念,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学实践。
2.了解社会因素对⼈群健康的重要作⽤。
3.了解⼈群健康状况及医学⾯临的主要卫⽣问题。
4.学习研究⼈群健康及评估社会卫⽣状况的⽅法,研究评估卫⽣事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观点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的观点3.⽣物、⼼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服务重点是关注⾼危险性的观点5卫⽣⼯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6.疾病发⽣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的观点4.社会医学的主要任务是: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群的⾝⼼健康和社会能⼒,提⾼⼈群的⽣活质量。
2.改善社会卫⽣状况,提⾼⼈群健康⽔平和⽣命质量。
3.卫⽣事业与社会发展像协调的发展区域卫⽣规划,制订卫⽣政策和策略,开展社区卫⽣服务和发展初级卫⽣保健。
4.开展特殊⼈群和特殊疾病的预防保健⼯作。
第⼆章1.为什么医学模式会发⽣转变答:医学模式转变是与⽣产⼒发展的⽔平,⽣产关系的性质,政治和⽂化背景,科学技术发展⽔平以及哲学思想等相关联,最初⼈们的医学模式是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随着社会⽣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平的提⾼,⼈类开始能够客观地认识⾃我,认识环境,理解⼈与坏境关系并能够对健康与疾病有初步的观察和了解,产⽣了粗浅的理性概括,这促进了⼈们对健康和疾病的看法发⽣,把哲学思想与医疗实践直接联系起来。
⽣物科学的进步,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理学、细菌学、⽣物化学、病理学与遗传学等⽣物学体系的形成,使⼈们从⽣物学的观点来认识⽣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这就使⼈们抛弃了机械论的医学模式,转⽽采纳⽣物医学模式但是随着医学社会化的发展,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及⼈们对健康需求的普遍提⾼,医学学科内部的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物—⼼理—社会医学模式发⽣了转变。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社会医学的性质与任务一、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二、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4.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
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第二节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医疗卫生服务四个方面的扩大:从单纯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区,从单纯的医疗技术措施扩大到综合性的社会服务。
二、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研究对象:研究社会因素和人群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研究社会卫生状态及其变动规律;研究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卫生措施。
2.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2)研究影响人群的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三、三次卫生革命:1.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2.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3.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第三节社会医学的发展一、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构成一门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分为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及社会治疗学。
二、我国传统医学中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第四节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一、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第二章医学模式第一节医学模式的概念一、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无数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社会医学第二章医学模式contents •医学模式概述•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心理医学模式•行为医学模式•未来医学模式展望目录01医学模式概述医学模式的定义与内涵医学模式是人类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以医学为对象的一种高度理论概括,反映医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
内涵包括医学认知模式、医学实践模式、医学教育模式、医学研究模式等,涉及对疾病、健康、生命、医疗、医患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0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疾病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还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01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以自然哲学理论为基础,认为疾病是自然现象,是自然界力量作用于人体的结果。
02生物医学模式以生物学理论为基础,认为疾病是生物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的生物学过程紊乱的结果。
医学模式的历史演变系统性现代医学模式将人体看作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注重从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人文性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学的人文关怀,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和生命质量。
动态性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健康和疾病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综合性现代医学模式强调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综合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02生物医学模式科学技术进步19世纪以来,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生物医学模式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传染病防治需求面对传染病的严重威胁,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生物医学模式应运而生。
实证主义哲学影响实证主义哲学强调经验观察和实验验证,推动了生物医学模式在医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认为人体的生物结构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生物结构决定论将疾病归因于单一的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等。
病因单一论将复杂的生命现象还原为简单的生物过程,试图通过干预生物过程来治疗疾病。
还原论思想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忽视社会心理因素生物医学模式过于强调生物因素,忽视了社会、心理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社会发展过程中医学模式的转变⒈医学模式的演变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也称之为医学观。
纵观医学模式的历史演进,医学大致经历了原始医学、经验医学、近代医学和目前的现代医学等不同阶段,医学模式也依次更替为:巫医模式(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朴素整体医学模式)→近代生物医学模式→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是远古时代的医学模式。
远古时代,人们认为世间的一切是由超自然的神灵主宰,疾病乃是神灵的惩罚或者是妖魔鬼怪附身,故把患病称为“得”病,这种把人类的健康与疾病、生与死都归之于无所不在的神灵,就是人类早期的健康与疾病观,即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开始以自然哲学理论解释健康与疾病。
如我国医学以《内经》为标志,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体现以“天人相应”思想为特色,以“阴阳五行”病理学说为理论的整体医学观,将健康和疾病与外界环境以及心理活动联系起来进行观察和思考。
在希腊以医学之父希波克底的研究开始为标志,将鬼神巫术从医学领域驱逐出去,提出了类同现代医学模式中的某些要素,如他创立的“四体液学说”,认为体液构成的整体比例关系决定人的性格、气质、体质和疾病。
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带来了社会变革。
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得机械化逐渐成为了当时社会发展的主流。
机器似乎成了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神。
那时起主导和进步作用的哲学思想也与机器分不开,这便是机械唯物主义。
在“机械文化”的影响下,盛行着以机械运动解释一切生命活动的观点,如把人体看成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复杂机器,心脏是水泵,血管是水管,四肢活动是杠杆,饮食是给机器补充燃料,大脑是这架“机器”的操纵盘,等等。
法国著名的科学家笛卡儿为此还专门著书立说,出版了《运动是机器》一书。
其后不久,一名不甘示弱的法国医生拉马特利抛出了一本《人是机器》的书,其中心思想是:人是一架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体温推动它,食物支持它,疾病是因机器某部分失灵,需要修补完善。
社会医学填空题第一章绪论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社会医学具体内容包括: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第二章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演变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五种模式。
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四大类。
第三章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现代研究认为,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是造成健康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行动框架中将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分为日常生活环境和社会结构性因素两种因素。
高危性观点包括高危人群、高危因素、高危环境。
第四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从调查对象的范围看,调查研究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根据问题是否预设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开放性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两种。
对于敏感性问题,非随机化应答技术主要包括剔除法、匿名法和编辑法。
第五章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卫生状况内容广泛大体上可分为下列六类: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政策、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卫生保健、卫生资源、卫生行为等。
婴儿死亡率是一个敏感、综合的指标,不仅直接反映影响婴儿健康的卫生问题,而且也反映母亲的健康状况、产前和产后的保健水平以及婴儿保健水平和环境卫生状况等。
第六章社会因素与健康社会因素大体上可将其归为环境、人口和文明三个类别。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会阶层主要由个人的教育、职业和收入等因素来决定。
职业生涯中对人们精神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状态主要有职业倦怠、失业和退休。
社会支持的构成要素有人际关系、社会网络和凝聚力。
第七章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心理过程又可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压力是由压力源、压力反应、压力管理三方面要素构成。
第八章生命质量评价根据评价目的分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分为鉴别量表、预测量表、评估量表。
生命质量评价的特征是:评价内容综合性、评价指标主观性、生命质量动态性。
十一章社会卫生政策分析SWOT分析就是为了了解组织的优势、劣势、威胁、机会。
社会医学――第二章医学模式与医学模式的转变一、授课章节:第二章医学模式与医学模式的转变二、授课对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医学七年制三、授课时间:3课时四、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医学模式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健康新概念、疾病谱的概念。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对医疗卫生工作的影响;2.熟悉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及历史上的几种主要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3.了解国际及国内疾病谱及致病因子的变化情况。
五、重点和难点:医学模式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原因。
六、教学方法及授课安排:紧密结合实际,讲解医学模式的发展。
七、主要外文词汇:biomedical model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ecological medical modelhealth science centermechanistic medical modelmedical modemedical paradigmnatural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paradigmspiritual medical model八、思考题:1.什么是医学模式?2.生物医学模式过时了吗?为什么?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现代医学的贡献是什么?九、教材与教具:多媒体幻灯片与参考书籍和文献卢祖洵主编:《社会医学》十、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医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一、医学模式的概念1.模式(model)――指在某一领域中科学地指导人们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概念、假设和法则。
2.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属于自然辩证法领域。
指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疗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健康观和疾病观,是对医学重要观念的总体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二、医学模式的特点(1)社会性: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2)普遍性:任何人都受其影响(健康观、疾病观等)。
社会医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齐鲁医药学院1.目前的医学模式转变是指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答案:对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口的首要死因。
().答案:对3.假定某人群的平均期望寿命为70岁,其中:健康生活60岁;非卧床活动受限(生命质量权重值为0.6)5年;卧床功能丧失(生命质量权重值为0.4)5年;那么该人群的质量调整生存年是()答案:65岁4.社会阶层的含义包括().答案:经济地位、文化水平、职业、价值观念和生活条件等5.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是()答案: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6.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以综合方式解决()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答案:社会、经济和环境7.没有疾病和症状就是健康”的观点属于().答案: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8.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心、单位、范围、导向分别是().答案:健康、家庭、社区、需求9.我国的社会医学教学研究工作,始于().答案:20世纪80年代10.以下说法哪个是正确的()答案: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11.张某,男,49岁,大学教授,近年承担多项省市科研课题,带5名研究生,并正在申请博士生导师资格,教学科研任务颇重。
近两个月,他常有莫名其妙的焦虑和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饮食大大下降,白天头痛、烦闷、全身乏力,晚上失眠心悸。
做了两次较全面的物理检查和生化检查,均没有阳性结果。
张某所处的健康状态最可能是()答案: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12.用于衡量一个国家(人群)社会卫生状况的指标是()答案:婴儿死亡率和平均期望寿命13.健康管理是的核心环节要素组成的动态循环过程是()答案:检测-评价-干预-再评价14.质量调整生存年数是一个新的指标,它用()答案:生命质量来调整生存年数15.国际上广泛用来判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五项指标是()答案:进食、穿衣、洗澡、上厕所和室内走动16.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要把()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答案:人民健康17.慢性病的自然史分为几个阶段()答案:6个18.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研究危险因素与什么疾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答案:慢性病19.关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测评,错误的说法是()答案:在HRQOL测评中,认知功能不仅是不可缺少的内容,而且是一个高度敏感的指标20.与健康较为密切的人口结构是().答案:年龄和性别21.下列不属于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的是().答案:医疗卫生技术措施22.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指导方针中的战略重点是().答案: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发展中医药23.在生命质量评价中,用来测定病人整个生命质量水平的是()答案:幸福感24.在生命质量评价中,“角色功能受限”反映病人的().答案:主观判断与满意度25.工业粉尘属于()答案:化学性危险因素26.质量调整生存年(即:健康寿命年)可以综合反映人群的()答案:生命质量和生存数量2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致病的特点不包括().答案:致病作用强烈28.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答案:A、B和C29.亚健康状态是指().答案:介于无症状疾病和有症状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30.社会因素影响人类健康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这个中心环节发生作用:社会因素被人的感觉系统纳入,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形成心理折射,产生心理反应及行为、社会适应和躯体功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