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说明
- 格式:docx
- 大小:6.98 KB
- 文档页数:2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2012年3月第一节一般知识一、概念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由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两部分组成。
1、通用工艺规程通用工艺规程又称检验规程、工艺程序,是指本单位对结构件、承压设备和其他产品,在制造、安装、在役检验等方面对产品质量检测时,需要进行无损检测的通用的技术规定或规则,是原则性的指导文件,同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程、法规的要求,并满足顾客的要求;针对某一类产品的特点进行编制,提出共有的规定,以便于统一实施;以文字说明为主,图表为辅,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和通用性。
2、工艺卡工艺卡是根据通用工艺的规定和要求及有关标准和合同委托要求,针对某一具体产品、工件编制的专用工艺卡,要求检测工艺参数具体,检测方法和程序明确,以图表为主,适当辅以文字说明,在专用工艺卡的各项参数均要有具体数值,操作者可以直接运用这些数据操作。
二、编制依据和原则1、依据(1)依据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
如:¾《xx入级规范》、《xx建造规则》、《固容规》等等;¾CB/T3558、CB/T3559、GB/T3323、JB/T4730等等;¾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
(2)依据顾客的要求,即依据本单位顾客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大多数顾客的要求进行明确的解答,提出处理意见。
(3)依据本单位技术水平,仪器装备情况,编制的工艺规程应做得到,切实可行。
2、原则(1)遵照国家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在检测工艺上可以比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更细,更具体,要求更高。
在质量验收时应同时满足顾客要求和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
(2)应根据本单位无损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检测能力应针对本单位或委托方产品特点,作到简明扼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措施。
如现场检测,只编入需要的内容。
(3)工艺规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写清楚做什么、由谁去做、采用什么设备和辅助器材、什么时机做、按什么标准做等,并明确对工作人员和责任人员的资质要求。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目录第一篇总则第二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三篇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四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五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探伤(PT)四种无损检测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无损检测。
1.2 引用标准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4)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3一般要求1.3.1 选择原则1.3.1.1 特种设备RT、UT、MT、PT的选择及抽检率应按《容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150、GB151及图样的要求执行。
1.3.1.2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1.3.1.3 对要求无损检测的角接接头、T型接头,不能进行RT或UT检测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1.3.1.4 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特种设备及零部件,优先使用MT检测表面缺陷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MT检测时,方可采用PT检测。
1.3.2 检测人员1.3.2.1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1.3.2.2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3.2.3 各种检测方法的报告,均由II级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加盖公章。
1.3.2.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3.2.5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
1.3.2.6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Q/CDT 河北大唐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DT-HBGC 101 0204—2008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2008-03-06 发布2008-03-10 实施河北大唐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编制:唐莹校核:崔新霞审核:彭金山批准:王春利目录1 通用要求 (1)2 射线检测工艺 (8)3 超声检测工艺 (13)4 磁粉检测工艺 (18)5 渗透检测工艺 (24)附录一:无损检测委托单 (28)附录二:焊缝返修通知单 (29)附录三:无损检测工艺卡 (30)附录四:无损检测报告单 (34)无损检测作业通用工艺规程1 通用要求1.1 目的为了规范无损检测作业程序,并确保其检测结果准确、合理并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承接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安装、检修工程以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制造或其它安装工程中有关物资及施工过程中焊接产品质量的无损检测。
1.3 编制依据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JB/T 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Q/CDT-HBGC 101 0001—2008 《质量手册》Q/CDT-HBGC 101 0002—2008 《程序文件》HBGC-YLCX-14-2008 《无损检测过程控制程序》1.4 定义1.4.1 无损检测本规程指常用的射线(RT)、超声波(UT)、磁粉(MT)、渗透(PT)四种无损检测方法。
程序中所涉及的无损检测专业术语解释由标准JB/T 4730 -2005给出。
1.4.2 检测方- 1 -河北大唐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 - 河北大唐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1.4.3 委托方工程项目中的质检人员或原材料检验人员。
1.5 检测流程1.6 检测流程说明1.6.1 委托各类检测均由委托方提出并填写《无损检测委托单》(见无损检测作业通用工艺规程附录一)。
1.6.2 委托接受检测方收到委托单后,由检测方技术负责人审核委托单上各条款是否填写清楚、并有委托人签名后,接受人认可,则认为委托接受。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 _______________审核: _______________批准: _______________南通通华生化设备有限公司第一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 使用范围NB/T 47013(JB/T 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X射线和Y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承压设备在本单位内制造过程中厚度为3-22mm 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2. 规范性应用文件GB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 117 工业X 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NB/T 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 部分:通用要求GB150GB1513. 一般要求3.1 人员3.1.1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满足NB/T47013.1 的有关规定。
3.1.2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3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小数记录值为 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 的规定。
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 设备和器材3.2.1 设备本单位内有两台X 射线机:XXG2505 和XXQ20053.2.2 射线胶片A 级和AB 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5 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 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4 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3.2.3 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 19802 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3.2.4 黑度计(光学密度计)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 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 0.05。
3.2.5 标准密度片标准密度片应至少有8 个一定间隔的黑度基准,且能覆盖0-4.5 黑度范围,应至少每 2 年校准一次。
必须特别注意标准密度片的保存和使用条件。
3.2.6 增感屏射线检测一般应使用pb0.03 金属增感屏,增感屏应完全干净、抛光和无纹道。
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编 制 说 明一、概况JB 4730—19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容规)及有关的产品标准和GB 150《钢制压力容器》等的配套标准,由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造分会归口,原机械部、化工部、劳动部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发布的强制性行业标准。
该标准于1994年1月29日正式发布,1994年5月1日实施。
1995年2月原劳动部下达1995年第65号文“关于贯彻执行JB 4730—19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的通知”,要求压力容器行业的设计、选材、制造、安装、使用、检验和修理等一律执行JB 4730。
JB 4730贯彻执行近10年来,对规范压力容器的管理,保障压力容器产品质量,提高压力容器行业设计、选材、制造、使用、检验水平以及减少爆炸事故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贯彻执行中也发现不少问题,如:有些《容规》中包括的有色金属材料制压力容器的检测方法在该标准中尚没有反映;压力管道的检测内容缺口比较大;与锅炉行业的关系不够明确;射线检测部分尚有一些条款不尽完善;此外,在用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内容尚无标准规范可循等等。
上述问题有的通过标准修改单和标准宣贯进行了修改和说明,有的则尚未解决。
二、编制经过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适应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转变的要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局以及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决定对JB 4730进行修订。
标准修订由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负责,并成立了标准修订工作组。
标准修订工作组自2000年1月开始,召开了多次会议,研究并制定了本标准的编制大纲和修订内容,确定了标准的修订原则和方案,在此基础上于2000年2月完成了JB 4730《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工艺卡)编制原则和技巧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编制和范例讲解1.无损检测工艺规程1.1 根据NB/T47013.1-2015中4.3.2的要求,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是检测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工作范围、人员设备能力等,在国家和行业标准允许的框架内选取、细化成自身可执行的要求,用以指导检测单位自身无损检测工作,在某种检测方法或某类产品范围内通用的程序文件。
是标准没有具体规定而又是本单位通用和共性的统一规定,也是各检测单位检测能力的反应。
1.2要点(1)涵盖本单位的检测范围,是通用性技术要求、原则性指导文件;(2)根据检测单位的特点和能力编写,是对现行标准规范的补充;(3)内容不能照搬照抄外单位的文件,必须有本单位的特色;(4)跟具体的工程项目没有必要的关联,是检测单位自身检测能力的体现;(5)由检测单位Ⅲ级专业人员编制,检测责任师审核,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6)工艺规程的编制应按NB/T47013.1~47013.13的规定明确其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或要求,如相关因素的变化超出规定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
(7)相应检测标准变更、采用新的检测工艺时,应对工艺规程进行修订,重新审批发布。
(如果来不及修订工艺规程时,所编制的操作指导书应由检测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
1.3编制原则(1)遵照国家现行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在检测工艺上可以比现行标准、法规更细,更具体,要求更高;(2)应根据本单位无损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检测能力,做到简明扼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措施;(3)应采用本单位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应有自己的特色;(4)工艺规程中每一步骤都要写清楚做什么、由谁去做、采用什么设备和辅助器材、什么时机做、按什么标准做;(5)采用非标准检测工艺(如非标准温度范围内的渗透检测、探头移动区不符合要求的超声波检测、焦距不符合要求的射线检测等)时,应对该检测工艺进行验证;(6)明确对操作人员和责任人员的职责和要求;(7)要融入其他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有关无损检测方面的内容(如SH/T3543-2007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 4.7条的要求:无损检测单位应按SH/T3503的规定提交无损检测报告。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工艺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
测四种常规的无损
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评定要求。
1.2 本工艺适用于在制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1.3 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及钢管杆的对接焊
接接头,也可参照本
工艺中相关的无损检测方法使用。
2.引用标准
GB150 压力管道元件
GB151 管壳式换热器
国务院2009年第549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9年固定式压力管道元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JB/T4730.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JB/T4730.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说明
1.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
作。
1.2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
1.3人员资格及职责
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
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
132 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 5.0,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n能读出
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 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委托单要求并同时根据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1.3.3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见《岗位职责》。
1.4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
1.4.1射线和超声检测主要用于承压设备的内部缺陷的检测;磁粉检测主要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渗透检测主要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1.4.2 铁磁性材料表面检测时,宜米用磁粉检测。
1.4.3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承压设备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按各自的方法评定级别。
1.4.4采用同种检测方法按不同检测工艺检测时,如果检测结果不一致,应以危险度大的评定级别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