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藏工程设计

油藏工程设计

油藏工程设计
油藏工程设计

目录

1 基本数据 (1)

1.1 油藏基本参数 (1)

1.2 流体物性 (1)

1.3 油水相渗关系 (1)

1.4 油水井操作条件: (3)

1.5 常用经济指标: (3)

2 设计内容 (3)

2.1 分析油藏的纵向非均质性,并计算储量 (3)

2.2 根据油藏特点论证划分开发层系的可行性 (3)

2.3 注水方式的选择 (4)

2.4 利用排状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方法,计算相应的开发指标 (4)

2.4.1 计算初始产量,并根据油田产量要求确定油井数及水井数 (4)

2.4.2 计算井距与排距 (4)

2.4.3 求前缘含水饱和度 (4)

2.4.4 计算见水前开发指标 (6)

2.4.5 计算见水后开发指标 (8)

2.4.6 将计算结果汇总,制成开发指标汇总表 (10)

2.4.7 经济评价 (11)

2.4.8 根据计算结果中含水率在70%~98%间的数据,进行下列2个方面的

计算 (12)

3 总结 (16)

1 基本数据

1.1 油藏基本参数

含油面积:=

地层压力梯度:0.1MPa/10m, 地温梯度:3.7℃/100m 油藏有效厚度之和为:

=35.55m

平均孔隙度为:

=0.3399

平均渗透率为:

=442.86×

1.2 流体物性

地面条件下:

地层条件下:

地层泡点压力:

原油体积系数:

水的体积系数:

1.3 油水相渗关系

Swi=0.32 Sm=0.8 Sor=0.2

1.4 油水井操作条件:

注采压差△P=3MPa; 排状注水的排距与井距之比为2:1;

初期采油速度为3﹪; 油水井正常生产时间为300天/年;

井眼半径:0.1m

1.5 常用经济指标:

钻井成本:1000元/米; 注水单价:6元/米3;

输油单价:60元/吨; 生产维护费:150元/吨;

作业费用:20000元/(井﹒年);

地面工程建设费= 0.5 ×钻井费用;

原油的商品率:95﹪; 原油价格:1200元/吨;

贷款利率:5.48﹪; 存款利率:1.98﹪;

2 设计内容

2.1 分析油藏的纵向非均质性,并计算储量

变异系数:V==0.36

因此,地层非均质性不大。

储量:N=Shφ(1-S

wi )/B

O

=S(1?S

Wi

)/B

O

==48.46338×

2.2 根据油藏特点论证划分开发层系的可行性

划分开发层系,是将特征相近的油层合在一起,用一套生产井网单独开采,根据开发层系划分的原则,油层特性相近的油层组合在同一开发层系,以保证各油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少开发过程中的层间矛盾,单层突进.油层性质相近包括:沉积条件,渗透率,油层分布面积,层内非均质程度等。

根据油区各小层基本资料,该油藏各小层渗透率多在0.2到0.6间分布,属于高渗油藏,且各小层孔隙度都比较接近,变化不大,均质程度较好,因此将此10小层作为一个开发层系进行开发。

2.3 注水方式的选择

选择排状注水方式进行开发.采油速度要达到3%,而排状注水适用于高速开采油田。

2.4 利用排状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方法,计算相应的开发指标

2.4.1 计算初始产量,并根据油田产量要求确定油井数及水井数

初始产量为:··A

设井距为Xm, 则排距为 ,截面积A=x ·h=x

由相渗关系数据表知,束缚水饱和度=0.320对应的为0.6500 ∴··A=··x =×377.615773

化为地面产量为:=30.20926

初期采油速度为3%,故初始年采油量为:Q=N ·3%=n ×300 油井数:n===239.2202 取套数n=240口

因为油井与水井数比为1:1,

2.4.2 计算井距与排距

设井距为x,则排距为2x,如右图: (2x+2x )·x ·n=S 井距:x===77.0552m 排距:=154.1104m

2.4.3 求前缘含水饱和度

根据相渗关系表中数据,计算 含水率:

含水率的变化率:= 其中 如下表:

2X

2X

X

在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曲线图中,通过束缚水饱和度点对fw(Sw)先作切线,得到的切点所对应的含水饱和度即为水驱油前缘含水饱和度,因此求得的前缘含水饱和度(如图)。

2.4.4 计算见水前开发指标

(1)求非活塞因子B

1)

()()()()(-+''=

?wf m S S rw r ro w

wf w wi ro S K S K S f d S f S K B μ 由数据知384.0=wf S ,则4938.7)(='wf w

S f 束缚水饱和度为:65.0)(,320.0==wi ro wi S K S

残余油饱和度为:8.020.011,20.080.01=-=-==-=or m or S S S 积分:?

+'wf

m

S S rw r ro w S K S K S f d )()()(μ=?+'384.08.0)

()()(S K S K S f d rw r ro w μ

==5.0804

5593.010804.56149

.765

.0-=-?=

∴B (2)以一年为一个点计算见水前开发指标(以下q 均为单井日产量)

1

10

)(1)(1+==

e

f t t L L B q q q =

e

f

Swf w t

t Swf w L L f t dt q A

f ?

=

?

')(0

)(1')

(1

其中,o q 为初始产量,f L 为油水前缘位置

0888.9310834.120552.77=?==?=∑∑∑

∑i i i

i

i i h x h x h h A φφφ

第一年:

e t

wf w

f L dt t q A

S f L <=???=

'=

?

7764.783008.0120926.300888

.9314938

.7)()(0

未见水。

4004.11

1104

.1547764

.785593.01

1

1)(1=+?-=+=

e

f L L B

t q

0683.01104.1547764

.784938.71)(1=?=?'=e f wf w

L L S f t

第二年:将第一年中求得的)(1t q 有因次化,作为第二年的初始产量

d m q t q t q /3050.4220926.304004.1)()(3011=?=?=

则:

6202.234943008.013050.423008.0120926.30)(0

1

=??+??=?t

dt t q

同理求得:e f L L >=?=

0947.1896202.234940888

.9314938

.7

故在第二年见水。 无因次见水时间

根据b t 的定义,将b t 有因次化得见水时间.设见水时刻为第二年的第X 天,则

,则解得x=238.2422

,故见水时间t=300+238=538,即在538天见水。

见水时刻无因次产量为:2691.25593

.011

11=-=+=

B q b 将其有因次化为:d m q q q b b /5479.682093.302691.230=?=?=

2.4.5 计算见水后开发指标

)

()(')()(2Swe Swc ro Se w t Z K f q =

)()(2)(2Swe w w f q q =

?

?=

=

+=Swe

Swm

Swe w t

t s rw w

o s ro Sw w Swe f V dt

q t K K df

Z '

)

(0

)

()

()('

)

()(1

μμ

?'t we w

dt t q A S f 0)()(φ,?t dt t q 0)(=??+t t t dt

t q dt t q 00)()(201

第二年(b t 之后)

将b q 作为此81天的产量

???

+=t

t t

t b

b

dt t q dt t q dt t q )()()(20

1

)238300(5479.682388.013050.423008.012093.30-?+??+??==24911.8602

75993.58602

.249110888

.9311104.154)()(0

'

=?=

=

?t

e we w dt

t q A

L s f φ

对应w w w

S S f ~)('曲线,找到5.76对应 的we S 为 0.416 ,)(we w S f =0.6565 由数据表中数据可计算

?

+=416

.066

.0)()

(')

()(s rw w o s ro Sw w Swe K K df Z μμ

==1.85686

)

()(')()(2Swe Swc ro Se w t Z K f q =

=4.7723

将其有因次化:d m q t q q /1678.1442093.307723.4)(3022=?=?= d m S f q q we w w /6461.946565.01678.144)(32=?=?= d m q q q w /5217.49320=-=

无因次开发时间:1953.0)(1

='=

w w

S f t 第三年:将第二年中计算所得的年末产液量作为第三年的产量,用同样的步

骤计算)(,)(0

w w

t

S f dt t q '?,及对应的Swe ,)(Swe f w ,)(Swe Z ,)(2t q 有因次产量w q q q ,,02,直到%98)(>Swe f w ,若在w w

S f ~'曲线图中查到的we S 不是数据表中的含水饱和度,则利用插值法求得的对应

)()()(中中rw r ro w w K K S f μ+'?,∑+'?=)

()()()(中中rw r ro w w

we K K S f S Z μ

的计算结果如下:

2.4.6 将计算结果汇总,制成开发指标汇总表

2.4.7 经济评价

原油销售额=年产油量×原油商品率×原油价格

原油的商品率:95﹪; 原油价格:1200元/吨; 生产维护费=年产油量×生产维护费 生产维护费:150元/吨; 注水费=年注水量×注水单价 注水单价: 6元/米3; 输油费=年产油量×输油单价 输油单价:60元/吨; 作业费=n (油井数)×作业费用 作业费用:20000元/(井.年);

钻井及地面建设费用=钻井成本× (油井数+水井数) ×井深×(1+0.5) 钻井成本:1000元/米; 纯收入=收入-支出

i 年的累计现金流量=(第i-1年的累积现金流量) ×(1+利率)计息周期+(第i 年的纯收入)

当累积现金流量为负时,利率用贷款利率 ; 贷款利率:5.48﹪ 当累积现金流量为正时,利率用存款利率 ; 存款利率:1.98﹪ 经济评价结果

2.4.8 根据计算结果中含水率在70%~98%间的数据,进行下列2个方面的计算

⑴利用水驱特征曲线方法,计算该油藏的的可采储量和采收率

第五型水驱规律曲线方程为R R a N N p p m ax

m ax log

-=, 根据见水后开发指标中累积产油量,含水率资料,可求出油水比R 及R

max log 。结果见下表,

如图所示:将曲线向左延伸,在横坐标1/m ax =R R ,获得 1198 这就是该油田的可采储量,由此得其 最终水驱采收率为: η ==28.15%

⑵利用相应的油藏工程方法,判断该油藏的递减类型,确定相应的递减规律,并计算该油藏的可采储量和采收率(以概算指标中含水量为98%对应的日产油量作为极限油量)

由开发指标汇总表可知第13年末(即第九年初)含水率已达到97.8%,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在第13年末

2462.0)(='w w

S f ,04.18,021.0)(,9848.0)(,632.02====q S Z S f S we we w w 有因次化.得第九年年末产液量为:d m q /5.53632= 产油量为d m q /18.930=, 则:

年产油量为:a t q Q /1073.599.030024118.99.0300241400?=???=???= 即对应含水率98%的极限产量为:a t Q /1073.5940?= 指数递减的半对数直线关系为:log (Q )=log ()- 调和递减的半对数直线关系为:log (Q )=log ()-

因此,将时间t,产量Q,累积产量p N 及Q log 计算并列数据表下:

依据数据表,分别绘出:log(Q)-t, log(Q)-如下:其中为递减期的累积产油量。

比较两图可知,递减类型更符合调和递减,基本为一直线,利用数据表中t=4和t=8时两点可求得调和递减类型的斜率为

0015.0303.2-=-

=-i

i

Q a B

即B=41015-?

令0='p N ,可求得对应的截距为2.60,即60.2log ==i Q A 因此可得递减初期产量为)/10(1.398104605.2a t Q i ==,i

i

Q a B 303.2=

则初始递减率为:B Q a i i ?=303.2

410151.398303.2-???=)(375.11-=a

方程为:logQ=2.6-0.0015p N '

含水率为98%对应的极限产量为a t Q /1073.594?=代入上式得到:

t N p 41005.1492?='

即递减期的最大累计产油量为:t N p 41005.1492?='

而总的最大累积产油量为:Npmax=p N '+481.2311=1973.28 可得采收率为:η ==38.5%

3 总结

在本次设计中,对所学《油藏工程》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个人的计算能力,认识到了计算严谨的重要性。总之,在这次课程设计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感谢各位指导老师!

石油工程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部分)

姓名:班级:序号:学号:指导教师:

铁道工程技术毕业总结报告

铁道工程技术毕业总结报告 铁道工程技术毕业总结报告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专科 总结报告 学习中心专业 学号姓名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二〇一六年 4 月 15 日填写 题目:铁道工程技术毕业总结 正文 根据段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我有幸报考了西南交大网络教育学院的铁道工程专业,两年的函授生活已接近尾尾声,我已经是走上工作岗位,两年来我克服了工岗作作家庭对我的影响,尤其是指导老师的引导的和鼓是励励,使我完整的学完了英语、数学、计算机、结构语力学、高速铁路概论、混力凝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铁路桥梁和铁路隧道等课程,桥并结合工作实并际,使我对我我所学知识印象更加深刻。真的感谢西南交通大。 学网络教育给了我这个难得网的学习平台、以及学习中的心尊敬心的老师,也要感谢段段给了我再次学习的机会。。使我不断的提高理论知识识,深刻体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又反作用导于于理论的真正含义。尤其是使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得是到了进一到步的巩固和提高,,现就两年来的学习中学到到的知识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作如下总结。际 在两年多的学习时间里,我两学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学铁铁路工程的概念、分类、组组成和发展等等,具体如下下:

1、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大众化的要交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如系今铁路和经济相辅相今 成的飞速发展可以看出铁路为飞经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和可持续性发展发挥着更加有效的促进作用。加 2、铁路的由来和发展,、 18231年英国人g.斯蒂蒂芬森于1825年9月272 日建成长20多公里标标准轨距的铁路。被公认为为世界第一条机械牵引的铁路。铁路经过一百年的铁历史有着历显著的发展。牵引动力的发展:蒸汽机车引———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铁路的发展趋势,由车客运高速化向货运重载化客发发展。然后介绍铁路线路的概念与划分等级:的100-1200常速,120--160中速,160-2002中高速,200-4004高速,400以上为为 载重来划分等级的。铁路载的的线路是机特高速。当然也有按照 车车辆和列车运行的基础,是由路基,运桥隧建筑物和轨道建桥 筑物以及轨道组成的一个整体以工工程结构。 3、铁道主体体及其构造,铁道工程建筑筑物包括路基,轨道,桥梁隧道以及站台与其他各梁种种附属设备,老师围绕铁道道工程的主体-轨道作了认真详细的讲解,轨道是认引引导列车运行,直接承受来自列车的荷载并将其分来布传至路基或桥隧结布 构物,由钢轨,轨枕,连接零,件,道床,防爬坡设备(件防防止轨道的前后移动爬行)和道岔组成。) 4、还有有了解到钢轨的作用,钢轨轨的型号,根据每米钢轨的质量可分为的75,60,50,和43轨。钢轨是有标志的,在每有 根钢轨的轨轨腰轧制有生产厂标志,钢轨型号和制造年月等。钢两两钢轨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间距的1.435米,而轨枕的功能是轨 支撑钢轨保持轨距和线路方向,并将持来自钢轨的压力经其分来

大数据处理平台构架设计说明书

大数据处理平台及可视化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 变更记录

目录 1 1. 文档介绍 (3) 1.1文档目的 (3) 1.2文档范围 (3) 1.3读者对象 (3) 1.4参考文献 (3) 1.5术语与缩写解释 (3) 2系统概述 (4) 3设计约束 (5) 4设计策略 (6) 5系统总体结构 (7) 5.1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7) 5.2可视化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11) 6其它 (14) 6.1数据库设计 (14) 6.2系统管理 (14) 6.3日志管理 (14)

1 1. 文档介绍 1.1 文档目的 设计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主要功能是多种数据库及文件数据;访问;采集;解析,清洗,ETL,同时可以编写模型支持后台统计分析算法。 设计数据可视化平台,应用于大数据的可视化和互动操作。 为此,根据“先进实用、稳定可靠”的原则设计本大数据处理平台及可视化平台。 1.2 文档范围 大数据的处理,包括ETL、分析、可视化、使用。 1.3 读者对象 管理人员、开发人员 1.4 参考文献 1.5 术语与缩写解释

2 系统概述 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分为9个层次,主要功能是对多种数据库及网页等数据进行访采集、解析,清洗,整合、ETL,同时编写模型支持后台统计分析算法,提供可信的数据。 设计数据可视化平台 ,分为3个层次,在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大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和互动操作。

3 设计约束 1.系统必须遵循国家软件开发的标准。 2.系统用java开发,采用开源的中间件。 3.系统必须稳定可靠,性能高,满足每天千万次的访问。 4.保证数据的成功抽取、转换、分析,实现高可信和高可用。

井巷课程设计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姓名:谢明星 专业:采矿工程 学号:200715130108 指导教师:李占金

目录 1.设计目的 (1) 2.设计条件 (1) 2.1地质条件 (1) 2.2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 2.3 井筒装备 (1) 2.4运输设备及装备 (1) 3.主井 (2) 3.1选择井筒断面形状 (2) 3.2选择罐道形式及材料 (2) 3.3确定净断面尺寸 (2) 3.4风速验算 (4) 3.5选择支护方式及支护参数 (4) 3.6计算各部分尺寸 (5) 3.7计算材料消耗(每米井筒) (5) 3.8绘制井筒断面图 (5) 4.副井 (5) 4.1选择井筒断面形状 (5) 4.2选择罐道形式及材料 (5) 4.3确定净断面直径 (5) 4.4风速验算 (7) 4.5选用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 (7) 4.6计算各部分尺寸 (7) 4.7计算材料消耗(每米井筒) (7) 4.8绘制井筒断面图 (7) 5.运输大巷 (8) 5.1选择巷道断面形状。 (8) 5.2选择巷道净断面尺寸。 (8) 5.3布置巷道内水沟和管线 (10)

5.4计算巷道掘进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 (10) 5.5绘制巷道断面图和水沟断面图 (12) 5.6施工组织设计 (12) 5.7管理制度 (13) 6.交岔点的设计 (14) 6.1计交岔点平面尺寸 (15) 6 .2设计交岔点墙高 (16) 6.3计算工程量 (17) 7.附图 (17)

1.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井巷工程”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本设计,熟悉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设计条件 2.1地质条件 矿山第一水平运输大巷所通过岩层的普氏系数f=2~4。为稳定性较差岩层,涌水量360m3/h.,风量60m3/s。 主井与副井所通过岩层f=4~6,中等稳定,风量均按80m3/s考虑 该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 2.2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矿山年产量120万t,其第一水平服务年限20年。 2.3 井筒装备 主井为双箕斗井,箕斗容积2.5m3,型号为FJD2.5(5.5)型。主井内铺设φ300mm排水管2条,并设有梯子间。 副井为双罐笼井,采用3#单层罐笼(YJGG----2.2型)。副井内铺设有#200mm供风管2条,φ100mm供水管1条,2条动力电缆,3条照明和通讯电缆,并设有梯子间。 2.4运输设备及装备 运输巷为双轨运输大巷,内设水沟,铺设有供风管2条,φ80mm供水管2条,动力电缆1条,照明和通讯电缆3条。 电机车型号:ZK10——600/550 矿车型号:YCC1.2(6)

(建筑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建筑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日期:2008年3月2日 目录 第一章油藏地质评价 (1) 第二章储量计算与评价 (8) 第三章油气藏产能评价 (10) 第四章开发方案设计 (14) 第五章油气藏开发指标计算 (17) 第六章经济评价 (22) 第七章最佳方案确定 (25) 第八章方案实施要求 (25) 第一章油(气)藏地质评价 一个构造或地区在完钻第一口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即开始了油气藏评价阶段。油气藏评价,主要是根据地质资料、地震资料、测井资料、测试资料、取芯资料、岩芯分析、流

体化验和试采等资料,对油气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识、评价和描述油藏,搞清油气藏的地质特征,查明油气藏的储量规模;形成油气藏(井)的产能特征,初步研究油气藏开发的可行性,为科学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一、油气藏地质特征 利用Petrel软件对cugb油藏进行地质建模,得出cugb油藏的三维地质构造图(见图1-1)。 图1-1 cugb油藏三维地质构造图 (一)构造特征 由图知:此构造模型为中央突起,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平缓,东南和西北方向陡峭,为典型的背斜构造;在东南和西北方向分别被两条大断裂所断开,圈闭明显受断层控制,故构造命名为“断背斜构造”。 (1) 构造形态: 断背斜构造油藏,长轴长:4.5Km, 短轴长:2.0Km 比值:2.25:1,为短轴背斜。 (2) 圈闭研究: 闭合面积:4.07km,闭合幅度150m。 (3)断层研究: 两条断层,其中西北断层延伸4.89km,东南断层延伸2.836km。 (二) 油气层特征:

深入浅出解析大数据平台架构

目录: 什么是大数据 Hadoop介绍-HDFS、MR、Hbase 大数据平台应用举例-腾讯 公司的大数据平台架构 “就像望远镜让我们能够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能够观测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 大数据的4V特征-来源 公司的“大数据” 随着公司业务的增长,大量和流程、规则相关的非结构化数据也爆发式增长。比如: 1、业务系统现在平均每天存储20万张图片,磁盘空间每天消耗100G; 2、平均每天产生签约视频文件6000个,每个平均250M,磁盘空间每天消耗1T; …… 三国里的“大数据” “草船借箭”和大数据有什么关系呢?对天象的观察是基于一种对风、云、温度、湿度、光照和所处节气的综合分析这些数据来源于多元化的“非结构”类型,并且数据量较大,只不过这些数据输入到的不是电脑,而是人脑并最终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Google分布式计算的三驾马车 Google File System用来解决数据存储的问题,采用N多台廉价的电脑,使用冗余(也就是一份文件保存多份在不同的电脑之上)的方式,来取得读写速度与数据安全并存的结果。 Map-Reduce说穿了就是函数式编程,把所有的操作都分成两类,map与reduce,map用来将数据分成多份,分开处理,reduce将处理后的结果进行归并,得到最终的结果。 BigTable是在分布式系统上存储结构化数据的一个解决方案,解决了巨大的Table的管理、负载均衡的问题。 Hadoop体系架构 Hadoop核心设计

HDFS介绍-文件读流程 Client向NameNode发起文件读取的请求。 NameNode返回文件存储的DataNode的信息。 Client读取文件信息。 HDFS介绍-文件写流程

数据结构C语言版 无向图的邻接多重表存储表示和实现

数据结构C语言版无向图的邻接多重表存储表示和实现.txt只要你要,只要我有,你还外边转什么阿老实在我身边待着就行了。听我的就是,问那么多干嘛,我在你身边,你还走错路!跟着我!不能给你幸福是我的错,但谁让你不幸福,我TMD去砍了他/* 数据结构C语言版无向图的邻接多重表存储表示和实现 P166 编译环境:Dev-C++ 4.9.9.2 日期:2011年2月15日 */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_NAME 3 // 顶点字符串的最大长度+1 #define MAX_INFO 80 // 相关信息字符串的最大长度+1 typedef char InfoType; typedef char VertexType[MAX_NAME]; // 字符串类型 // AMLGraph.h 无向图的邻接多重表存储表示 #define MAX_VERTEX_NUM 20 typedef enum{unvisited,visited}VisitIf; typedef struct EBox { VisitIf mark; // 访问标记 int ivex,jvex; // 该边依附的两个顶点的位置 struct EBox *ilink,*jlink; // 分别指向依附这两个顶点的下一条边 InfoType *info; // 该边信息指针 }EBox; typedef struct { VertexType data; EBox *firstedge; // 指向第一条依附该顶点的边 }VexBox; typedef struct { VexBox adjmulist[MAX_VERTEX_NUM]; int vexnum,edgenum; // 无向图的当前顶点数和边数 }AMLGraph; typedef int QElemType;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

学号:201214410503 华北理工大学 井巷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人:石峰 专业名称:采矿工程 班级: 5 班 学院名称:矿业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唐瑞、李占金 2015年6月

目录 1.设计的目的--------------------------------------------1 2.设计的条件--------------------------------------------1 2.1地质条件-------------------------------------------1 2.2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 2.3井筒装备-------------------------------------------1 2.4运输设备及装备-------------------------------------1 3.设计内容-----------------------------------------------1 3.1主井的设计------------------------------------------1 3.1.1选择井筒断面形状---------------------------------1 3.1.2选择罐道形式及材料-------------------------------1 3.1.3确定净断面尺寸-----------------------------------2 1)箕斗布置及其相应尺寸--------------------------2 2)梯子间的布置及其结构尺寸-----------------------2 3)用图解法确定井筒直径--------------------------3 4)验算并调整M,Δ1,Δ2-------------------------3 3.1.4风速校核验算------------------------------------3 3.1.5选择支护方式及支护参数-------------------------3 3.1.6管路布置及计算各部分尺寸-------------------------4

油藏开发方案设计

石油工程综合训练 XX油田MM断块油藏工程方案设计 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 专业:石油工程 姓名:龙振平 学号:100113040001 指导教师:马平华讲师 .1

答辩日期:2014年1年17日 目录 1.开发原则 (4) 2.开发方式 (4) 2.1开发方式论证 (4) 2.2 注入方式和时机选择 (4) 3.开发层系与井网井距 (5) 3.1 开发层系 (5) 3.2 井型、井网与井距 (6) 3.2.1 井型的确定 (7) 4.开发井的生产和注入能力 (12) 4.1 开发井的生产能力 (12) 4.2注水井的注入能力 (14) 5.采收率及可采储量 (14) 5.1 采收率计算 (14) 5.2 可采储量计算 (17) 6.油藏工程方案比较与推荐 (17) 6.1方案比较论证 (17) 6.2推荐方案描述与推荐 (22) .2

7.开发潜力与风险分析 (26) 7.1 开发潜力 (26) 7.2 风险分析 (26) 8.方案实施要求 (26) 8.1钻井及完井 (27) 8.2油井投产要求 (27) 参考文献 (27) .3

油藏工程方案 1.开发原则 根据有关开发方针、政策,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提出油田开发原则:(1)充分考虑油田的地质特点; (2)充分利用油气资源,保证油田有较高的经济采收率; (3) 采用合理的采油速度; (4) 合理利用油田的天然能量; (5) 充分吸收类似油田的开发经验; (6) 确保油田开发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开发方式 2.1开发方式论证 试采分析表明,M1油井初期产量较高,这说明油藏具有一定的天然能量,利用借鉴高压物性资料及经验公式计算,该块油藏弹性采收率为13.35%,因此考虑到经济效益,在开发方式上初期采用天然能量开发,后期天然能量降低,产量下降,并且油藏具有边底水,由油水相渗曲线(图2.1)可得束缚水饱和度Swr为0.4,所以可采用注水方式开采。 M2井采用注水方式开采,产量逐渐升高然后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状态。 综合M1井M2井实验室资料和生产资料分析,该地区应采用注 2.2 注入方式和时机选择 M油藏油层主要呈条带状分布,形态不规则,同时油层受断层控制,为典型特低渗透非均质油藏,因此,采用面积注水方式比较适用。 鉴于油藏天然能量不足,宜采取早期注水措施。 .4

铁路专业毕业论文04410

山东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DK-1型电空制动机 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系别:轨道交通学院 专业:铁道机车车辆 班级:机车一班 学生姓名:王晨 指导教师:庞继伟 完成日期:2013年12月

摘要 有效的制动装置,又称制动系统(简称制动机),是铁道机车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动机由原始的手动制动机、直通式制动机,发展到近代性能较完善的自动空气制动机、电空制动机等。与此同时,伴随着铁道牵引动力的革命,制动技术也得到飞跃发展,再生制动、电阻制动、加馈电阻制动和液力制动以及其强大的制动功率、较好的高速性能以及很高的经济性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DK-1型电空制动机是以电信号作为控制指令,以压力空气作为动力源的制动机。DK-1型电空制动机广泛应用于国产SS系列电力机车上,其工作过程为自动空气制动机的基本作用原理,即“制动管充风-制动机缓解-制动管排风-制动机制动”。DK-1型电空制动机采用电信号传递控制指令和积木式结构,具有以下特点:双端(或单端)的操纵。在双端操纵的六轴SS3、SS7E、SS9型电力机车上设置一套完整的双端操纵制动机系统;而在八轴两节式SS4改型电力机车上设置两套完整的单端操纵制动机系统,每节机车可以单独使用,而且通过重联装置使两节机车重联运行。 DK-1型电空制动机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具有多重性的安全措施,而且可以方便地与列车安全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的自动停车功能及机车动力制动系统等配合,为列车的自动控制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DK-1型电空制动机组成和工作原理故障应急处理

1.引言 DK-1型电空制动机是我国铁路电力机车的主型制动机,关于DK-1型电空制动机故障的分析和处理,是一个较为复杂而又十分严谨的过程。一般包括分析过程和处理过程,其中分析过程是关键,只有及时、准确地分析、判断出故障点,才能实施处理;而处理过程则是故障分析与处理的结局,故障处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DK-1型电控制动机能否重新恢复正常工作,进而保证列车正常运行。因此,在分析、处理故障时,应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及时、准确地找出故障点,加以有效的处理,才能顺利地完成分析和处理故障的任务。 2. DK-1电空制动机组成 DK-1型电空制动机由电气线路和空气管路两部分组成。根据DK-1型电空制动机的安装情况,可将其分为电空制动屏柜部分、操作台部分及空气管路部分。 电空制动控制器(俗称大闸):操纵部件,用来控制全列车的制动与缓解。 空气制动阀(俗称小闸):操纵部件,电空位操作时,用来单独控制机车的制动与缓解,与列车的制动缓解无关。通过其上的电-空转换拨杆转换后,可以操纵全列车的制动与缓解。另外手把下压可单独缓解机车的制动压力。 压力表:设置两块双针压力表,其一显示总风缸、均衡风缸压力,其二显示制动管和制动缸的压力。 操纵台:操作台部分主要包括司机操纵台和学习司机操纵台。 司机操纵台:在司机操纵台上设有电空制动控制器、空气制动阀、压力表、充气及消除按钮。 学习司机操纵台:学习司机操纵台设有紧急停车按钮盒紧急放风阀(手动放风塞门)。 紧急停车按钮:设在学习司机操纵台仪表架上,当学习司机发现有危及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的情况,又来不及通告司机时,可以直接按下紧急停车按钮,全列车紧急制动停车。 紧急放风阀(121或122):设在司机室右侧壁附近的制定管支架上。当制动机失效时,可以手动紧急放风阀直接排放制动管内烦人压力空气,使列车紧急制动停车。 电空制动屏柜:电空制动屏柜又称制动屏柜、气阀柜,主要安装有下列部件: 紧急阀:在列车制动管压力快速下降时动作,加速列车制动管的排风,同时接通保护

苏宁大数据平台任务调度模块架构设计

苏宁大数据离线任务开发调度平台实践:任务调度模块架构设计 weixin_34262482 2019-02-01 08:00:00 375 收藏2 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苏宁每天要处理数量巨大的数据。为了更快速高效地处理这 些数据,苏宁调度平台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本文是苏宁大数据离线任务开发调度平台实践系列文章之上篇,详解苏宁的任务调度模块。 目录 1.绪言\t1 2.设计目标与主要功能\t2 3.专业术语\t3 4.调度架构设计\t5 5.服务重启和任务状态恢复\t6 5.1 Master Active 组合服务\t7 5.2 Master HA高可用设计\t7 5.3 Recover任务状态恢复设计\t7 6.Web API接口服务\t9 7.后续\t10 1.绪言 在上一篇文章《苏宁大数据离线任务开发调度平台实践》中,从用户交互功能、任务调度、 任务执行、任务运维和对外服务等几方面,宏观层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概述。 产品的用户功能重点需要把握用户实际的任务开发运维需求,合理的规划设计产品功能,在 使用和运维上便于用户操作,降低用户的开发使用成本。简单的说就是主要保证用户任务、 任务流等关键元数据的配置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任务状态的查询和干预能力,技术上实现不 存在难点,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任务执行模块侧重于任务被领取后,如何根据任务类型选择不同的执行器(Executer)提交 任务执行,并将任务的执行状态及时准确的返回,由任务调度服务根据返回状态做相应的下 一步处理,除此以外还涉及到任务资源加载、任务配置解析与转换、自身健康状态检查与汇 报、worker进程与任务子进程通信、任务隔离、对外接口服务等,这块将在后面一节再跟

毕业设计论文(铁路专业)

摘要 通过对我国高速铁路和既有铁路票价计价情况的分析,我国高速铁路票价具有竞争力,但既有铁路票价率一成不变、票价偏低;其次分析我国铁路客运运价的利弊:高铁票价符合市场价格、既有铁路票价偏低直接影响铁路效益、新空调列车“提速不提价”使铁路收入与支出不平衡、有座和无座票价相同待遇却不同;接着对客运运价与铁路效益的关系做了分析与研究,高铁不但拉动铁路效益而且更大的服务了社会主义效益,而既有铁路票价低给铁路效益及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一系列改进运价的策略既符合如今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又能充分利用铁路的运输能力,提高铁路经济效益。 关键词:客运运价;铁路效益;关系研究

目录 引言 (3) 第一章目前铁路各种票价计价情况分析 (3) 1.1高铁票价具有竞争力 (3) 1.2 既有铁路运价率一成不变 (3) 1.3 既有铁路客运票价偏低 (4) 第二章目前客运运价存在的利弊 (5) 2.1 高铁票价符合市场价格 (5) 2.2 客运价格体系不完善 (6) 2.2.1铁路客运属性不明确 (6) 2.2.2不能反应铁路运输成本 (6) 2.2.3体系结构不合理 (6) 2.2.4缺乏必要的灵活性 (7) 2.3 既有铁路票价偏低,是造成铁路效益不佳的重要因素 (7) 2.4 新型空调车“提速不提价”,铁路收入与支出失衡 (8) 2.5客运票价中有座和无座票价相同,待遇不同 (8) 第三章分析客运运价与铁路效益的关系 (10) 3.1 高铁不但拉动铁路效益而且更大的服务了社会主义效益 (10) 3.1.1 高铁拉动铁路效益 (10) 3.1.2 高铁服务社会效益 (10) 3.2既有铁路客运票价低给铁路效益及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11) 3.2.1既有线铁路票价低给铁路效益造成负面影响 (11) 3.2.2既有线铁路票价低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12) 第四章改进运价方式的策略 (13) 4.1 新空调列车“提速提价” (13) 4.2 实行季节运价 (13) 4.2.1春秋与冬夏季节差别定价 (13) 4.2.2高低峰期差别定价 (13) 4.3实行区域运价 (14) 4.4精品列车票价适当上浮 (14) 结论 (15) 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7)

大数据平台架构~巨衫

1.技术实现框架 1.1大数据平台架构 1.1.1大数据库是未来提升业务能力的关键要素 以“大数据”为主导的新一波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成为全球围加速企业技术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引领社会管理变革的利器。目前,大数据技术已经从技术研究步入落地实施阶段,数据资源成为未来业务的关键因素。通过采集和分析数据,我们可以获知事物背后的原因,优化生产/生活方式,预知未来的发展动态。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省地税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为下一步的优化业务、提升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数据和业务应用趋势,大数据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1.巨杉软件SequoiaDB产品和案例介绍 v2》P12 “银行的大数据资产和应用“,说明税务数据和业务分析,需要用大数据解决。 《1.巨杉软件SequoiaDB产品和案例介绍 v2》P14 “大数据与传统数据处理”,说明处理模式的差异。 1.1.2大数据平台总体框架 大数据平台总体技术框架分为数据源层、数据接口层、平台架构层、分析工具层和业务应用层。如下图所示:

(此图要修改,北明) 数据源层:包括各业务系统、服务系统以及社会其它单位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数据接口层:是原始数据进入大数据库的入口,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接口,进行数据的缓冲、预处理等操作; 平台架构层:基于大数据系统存储各类数据,进行处理?; 分析工具层:提供各种数据分析工具,例如:建模工具、报表开发、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可视化展现等工具; 业务应用层:根据应用领域和业务需求,建立分析模型,使用分析工具,发现获知事物背后的原因,预知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优化业务的方法。例如,寻找服务资源的最佳配置方案、发现业务流程中的短板进行优化等。 1.1.3大数据平台产品选型 针对业务需求,我们选择巨杉数据库作为大数据基础平台。

数据结构实验四:无向图的应用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1 2 实验题目:第四次实验《无向图的应用》 3 姓名:刘创学号:132054137 班级:1320541 4 系名:计算机工程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 指导老师:刘海静 6 实验时间:2015年6月18日星期四实验地点:软件实验室 【实验概述】 1.实验目的及要求 目的:掌握图的有关知识 要求:用图的邻接表存储无向图; 实现图的遍历等操作 2.实验原理 图的遍历 图的存储 3.实验环境(使用的软件) VC++6.0/VS2013 【实验内容】 1.实验算法设计 实验:存储图使用图的邻接表进行存储; 用深度优先排序进行遍历图 2.实验过程(源代码及描述、调试过程及分析) 调试过程中,两个实验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多时间去实践方可等心应手。 实验代码: GraphTraverse.cpp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char InfoType; typedef char VertexType;

#define MaxVertexNum 40 //最大顶点数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struct node //表结点 { int adjvertex; //邻接点域 InfoType info; //与边相关信息(权值) struct node *next; //指向下一个领节点的指针域 }EdgeNode; typedef struct vnode { VertexType vertex; //顶点域信息 EdgeNode *firstedge; //边表头指针 }VertexNode; typedef struct { VertexNode adjlist[MaxVertexNum];//邻接表 int vertexNum, edgeNum;//顶点数和边数 }ALGraph; //以邻接表存储的图 int visited[MaxVertexNum]; int e; void CreatAdjList(ALGraph* G) //创建无向图(邻接表) { int i, j, k; EdgeNode * p1; //因为是无向图,所以有两次建立边表的过程EdgeNode * p2; EdgeNode * p3; EdgeNode * p4; cout << "请输入无向图的顶点数和边数:";

西南科技大学井巷工程课程设计样本

井巷工程 课 程 设 计 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成绩:

设计目的: ⒈巩固提高所学的专业知识, 使其理论联系实际。 ⒉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培养学生在设计、计算、绘图、查阅和运用科技文献资料、正确编写专业技术文件等方面的能力。 ⒋熟悉煤炭工业有关的方针政策、规程、规范和技术规定等, 充分开发智力潜力, 建立全面经济观念, 为毕业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设计采用标准: 本次设计依据《井巷设计基础》、《煤矿安全规程》及《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设计内容: ⒈巷道断面设计 首先选择巷道断面形状, 确定巷道净断面尺寸并进行风速验算; 其次, 根据支护参数, 计算出巷道的设计掘进断面尺寸, 并按允许的超挖值, 求出巷道的计算掘进断面尺寸, 然后布置水沟和管线; 最后, 绘制巷道断面施工图, 编制巷道特征和每米工程量及消耗量表。 ⑴钻眼爆破工作 ①爆破后所形成的断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光面爆破要求巷道超挖不大于150毫米,欠挖不得超过质量标准的规定。 ②爆破的岩石块度应有利于提高装岩生产率(一般不大于300毫米);有时还要求堆积状况便于组织装运和钻眼与装岩平行作业。 ③爆破后围岩震裂较小,不崩倒棚子和损坏设备。 ④爆破单位岩石所需炸药和雷管的消耗量低,钻眼工作量小,炮眼利用率

要达到85%以上。 (2)施工组织与管理 内容: 概论、矿井的基本情况,矿井建设的准备工作,矿井建设的施工程序,列表详细阐述,确定井巷工程的施工方案。 施工管理: 推行招标承包制和积极展开建设监理工作,深入了解招标投标方式与技术程序,加强设计管理,建立修改设计管理制度,加强材料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管理和建立技术档案,做好隐蔽工程的原始记录和工程验收工作,切实做好劳动力的培训与调配,切实做好工作平衡,认真抓好”概算、预算、决算”工作。 (3)安全生产 包括: 开采水平巷道、井巷的维修、通风、安全监测、爆破材料的储存、井下放炮、平巷运输,井下工作人员都必须熟悉安全出口。井下每一个水平到上一个水平和各个采区都必须至少有两个行人的安全出口并与通道地面的安全出口相连接.为建成两个安全出口的不沟。 目录 第一章巷道断面设计 (3) 第一节巷道断面选择及其它计算 (4) 第二节绘制巷道断面施工图及材料消耗 (9) 第二章钻眼爆破设计 (11) 第一节炮眼布置图 (11)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日期:2008年3月2日

目录 第一章油藏地质评价 (1) 第二章储量计算与评价 (8) 第三章油气藏产能评价 (10) 第四章开发方案设计 (14) 第五章油气藏开发指标计算 (17) 第六章经济评价 (22) 第七章最佳方案确定 (25) 第八章方案实施要求 (25)

第一章油(气)藏地质评价 一个构造或地区在完钻第一口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即开始了油气藏评价阶段。油气藏评价,主要是根据地质资料、地震资料、测井资料、测试资料、取芯资料、岩芯分析、流体化验和试采等资料,对油气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识、评价和描述油藏,搞清油气藏的地质特征,查明油气藏的储量规模;形成油气藏(井)的产能特征,初步研究油气藏开发的可行性,为科学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一、油气藏地质特征 利用Petrel软件对cugb油藏进行地质建模,得出cugb油藏的三维地质构造图(见图1-1)。 图1-1 cugb油藏三维地质构造图 (一)构造特征 由图知:此构造模型为中央突起,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平缓,东南和西北方向陡峭,为典型的背斜构造;在东南和西北方向分别被两条大断裂所断开,圈闭明显受断层控制,故构造命名为“断背斜构造”。 (1) 构造形态: 断背斜构造油藏,长轴长:4.5Km, 短轴长:2.0Km 比值:2.25:1,为短轴背斜。 (2) 圈闭研究: 闭合面积:4.07km2,闭合幅度150m。

(3)断层研究: 两条断层,其中西北断层延伸4.89km ,东南断层延伸2.836km 。 (二) 油气层特征: 油水界面判定: C3 井4930-4940m 段电阻率为低值0.6,小于C1 井4835-4875m 、C2 井4810-4850m 、C 3井4900-4930m 三井段高值3.8,故为水层,以上3段为油层。 深度校正: 平台高出地面6m ,地面海拔94m ,故油水界面在构造图上实际对应的等深线为4930-(6+94)=4830.0m 由C 1、C 2、C 3井的测井解释数据可知本设计研究中只有一个油层,没有隔层(见图1-2)。 图1-2 CUGB 油藏构造图 (三) 储层岩石物性特征分析 表1-1 储层物性参数表 〈1〉岩石矿物分析:由C 1井中的50块样品,C 2中的60块样品,C 3井的70块样品的分析结果:石英76%,长石4%,岩屑20%(其中泥质5%,灰质7%)。可推断该层段岩石为:岩屑质石英砂岩。 水 水 C1 C2 C3 40m 40m 30m 油 -4810m -4900m -4835m

铁道工程毕业设计

题目: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专业:铁道工程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太原学习中心

院系西安铁路工程职工大学专业铁道工程 年级学号姓名 学习中心太原学习中心指导教师 题目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指导教师 评语 是否同意答辩过程分(满分20) 指导教师(签章) 评阅人 评语 评阅人(签章) 成绩 答辩组组长(签章) 年月日

毕业设计任务书 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开题日期:2012年 4 月1 日完成日期:2012 年 5 月9日 题目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题目类型:工程设计技术专题研究理论研究软硬件产品开发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确保高速铁路路堤填筑质量,为后续大面积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避免盲目施工给工程带来的损失,找出适合本地区施工的最佳方案,指导全线施工,特编制本方案。 1、确定本地区经济合理的填料,选定满足施工要求的压实机具、所用填料及压实条件下合理的送铺厚度、压实遍数和施工最佳控制含水量等工艺参数,选定经济、合理、准确的检测手段。 2、验证铁道部颁布《新建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为今后的铁路建设积累施工经验和现场检测数据。 二、应完成的硬件或软件实验

三、应交出的设计文件及实物(包括设计论文、程序清单或磁盘、实验装置或产品等) 四、指导教师提供的设计资料 五、要求学生搜集的技术资料(指出搜集资料的技术领域) 六、设计进度安排 第一部分(周)第二部分(周)第三部分(周) 评阅或答辩(周) 指导教师:年月日 学院审查意见: 审批人:年月日

诚信承诺 一、本设计是本人独立完成; 二、本设计没有任何抄袭行为; 三、若有不实,一经查出,请答辩委员会取消 本人答辩(评阅)资格。 承诺人(钢笔填写): 年月日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大纲

井巷工程 课程设计指导书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采矿教研室 2013年6月17日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题目 专业:采矿班次:1130姓名:马兴朝编号:1100001841根据下列条件进行井巷设计: 1.井巷名称: 2.井巷用途:主平硐 3.井巷长度: 4.井巷穿过岩层: A.岩:占井巷全长%,f= γ=t/m3,k= B.岩:占井巷全长%,f= γ=t/m3,k= C.岩:占井巷全长%,f= γ=t/m3,k= 5.井巷通过风量:50M3/h 6.井巷服务年限:年 7.年产量:150万吨 8.通过井巷涌水量:200m3/h 9.掘进任务: 3.7米/日 10.井巷内设施: a.通过巷道矿车:型号:YGC4.0容积:m3 b.通过巷道电机车型号: c.轨道数目:条 d.水管:条,直径:100mm e.风管:条,直径:200mm f.电缆:条,其中照明电缆:条 通信电缆:条 动力电缆:条 11.附加条件: 设计要求见课程设计大纲 题目发给日期:2013年6月17日 设计完成日期:2004年6月29日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评语:成绩: 设计思路(20分)参数计算 (20分) 撰写设计说明书 (20分) 提交设计图纸 (20分) 考勤 (20分) 总分 设计指导人: 评阅人: 教研组组长: 日期: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大纲 一.目的和要求: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是采矿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较重要的专业性工程设计。它以《矿山地质学》、《爆破工程》、《运输机械》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及第一矿山认识实习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为基础,以《井巷工程》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作为指导。主要目的在于:1.通过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知识和《井巷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进行井巷设计、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能力;2.进一步了解进行专业性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为今后其它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3.为进行第二次生产实习作理论准备。 为此,要求学生在设计中: 1.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要依据,并广泛利用设计手册,参考书及各类参考资料和在第一次认识实习中收集的有关资料(在说明书上要注明资料来源)。 2.设计时要结合生产实际,对问题的论证要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有关方针、政策和矿山现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规定。并注意采用先进技术、技术革新与技术改造成果。 3.设计中的文字叙述、计算和图表应简明、清楚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保质、按量完成下表所列的设计任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页

目录 1 油藏描述 (1) 1.1油藏概况 (1) 1.2油藏地层特征 (1) 1.3油藏沉积特征 (2) 1.4油藏构造特征 (2) 1.5岩石学特征 (3) 1.6物性特征 (4) 1.7温压系统 (7) 1.8原油性质 (8) 1.9地层水性质 (9) 1.10渗流物理性质 (9) 1.11储量计算及评价 (10) 1.11.1储量计算方法 (10) 1.11.2储量参数的确定 (11) 1.11.3储量评价 (12) 2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13) 2.1导入井头数据、分层数据 (13) I / 1

2.2断层模型 (14) 2.3网格模型设计 (15) 2.4构造模型 (15) 2.5属性模型的建立 (16) 2.5.1渗透率模型 (16) 2.5.2孔隙度模型 (17) 2.6划定油水界面 (17) 2.7储量计算 (18) 2.8三维地质模型储量计算及储量拟合 (19) 3.数值模型建立 (19) 3.1地质模型导入 (20) 3.2流体性质 (21) 3.3相渗关系 (24) 3.4储量计算 (25) 3.5储量拟合 (26) 4 油藏工程论证 (27) 4.1油藏产能评价 (27) 4.2单井产能 (28) I / 1

4.3开发层系划分 (29) 4.3.1开发层系的分析 (29) 4.3.2开发层系划分的原则 (30) 4.4开发方式论证 (31) 4.4.1天然能量驱动采收率预测方法 (32) 4.4.2注水开发水驱采收率预测方法 (33) 4.4.3注水开发可行性论证 (34) 4.5井网密度的计算 (38) 4.6井网密度和井距的确定 (42) 4.7注采压力系统优化 (42) 4.8注水压力 (45) 4.9注水井注水量 (47) 5 开发方案设计 (47) 5.1开发方案设计原则 (47) 5.2开发井网部署 (48) 5.3开发方案指标预测 (49) 5.4经济评价及方案优选 (54) 5.5 方案优选 (55) I / 1

铁路综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毕设论文

目录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制依据及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编制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工程范围及主要技术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工程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主要技术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工程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规模及主要工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自然地理特征 (3) 1.3.3施工条件 (3) 1.4总体目标 (4) 1.4.1工期目标 (4) 1.4.2质量目标 (4) 1.4.3安全目标 (4) 1.4.4环境保护目标 (4) 1.4.5文明施工目标 (4) 1.5工程特点、重点及难点分析及对策 (4) 1.5.1工程特点 (4) 1.5.2重点及难点分析 (5) 1.5.3主要对策 (5) 1.6施工总体部署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