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第二节 矛盾律
• 在谓词逻辑中,如下两个定理都是这个原 理的直接表现: x (Fx ∧ Fx) x (Fx ∧ Fx)
• 亚里士多德关于“三同一”的限制是为了 有效防止诡辩者的责难。实际上,“同一 方面”可以归到“属性”之中,“同一对 象”的要求不言而喻,故矛盾律最重要的 限制是“同时性”。
• 爱迪生问:“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 能溶液呢?”
• 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口无言。为什么?
第二节 矛盾律
• 【案例分析】该青年虽然没有直接肯定原子
逻辑矛盾,但爱迪生的问话显示出,他的论断 中实际上间接地同时肯定了两个具有原子矛盾 关系的命题:
“某物品可以被这种溶液溶解”和“该物品不能 被这种溶液溶解”
• 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是关于思维形式的基本 规律,是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概括、抽 象和总结。
• 遵守由这些规律所决定的思维规范是正确思维的 基本要求。
导言
• 本章新意与特色
1.充分吸收金岳霖、周礼全等学者的研究成果, 对三律“基本性”做了新的论证。
2. 清楚区分逻辑规律与思维(认知)规范; 3. 将三律定位于“原子”层面,解决了以往传统 逻辑教材定义中的恶性循环及相关弊端; 4. 通过“原子逻辑矛盾”与“分子逻辑矛盾”、 “原子矛盾关系”与“分子矛盾关系”的澄清,论 证了逻辑规律的普适性机理; 5. 说明了形式逻辑与辩证法的互补机制。
矛盾律最直接地体 现“逻辑之所舍”,排 中律最直接地体现“逻 辑之所取”,而同一律 是“可能的可能,意义 的条件”。
金岳霖:《逻辑》
第一节 逻辑规律与思维规范
•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是所有逻辑系统 所赖以建构的最基本的指导法则,由 它们决定的规范是最基本的逻辑思维 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