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第5课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30 MB
- 文档页数:49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课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职业道德重在养成教学设计作者:张丽平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9期一、教学目标1. 1.认知目标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掌握慎独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
2. 2.情感目标认同接受“职业道德重在养成”的观点,提高“慎独”意识。
3. 3.运用目标学会运用内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二、教材分析4. 1.教学重点:慎独的意义教学构想:理解慎独的意义,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慎独”的涵义,还要从社会层面上理解慎独的意义。
最后,更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习和理解慎独的意义,必须落实到增强自律意识、提高自制力上。
5. 2.教学难点:内省的意义教学构想: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内省自觉性的意识。
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6. 3.知识结构从第二单元看:从职业道德一般到职业道德规范再到职业道德养成,第五课是第二单元的知识脉络终点,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着力点。
从第五课看:职业道德养成,慎独和内省侧重于内心的道德修养;见贤思齐、积善成德、躬行践履侧重于外在道德行动。
从本框题来看,内省是方法,慎独既是方法又是境界。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职业道德规范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在怎样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上知道的不多,做得也不够,尤其是缺乏自制力,也没有反省的意识和习惯。
而整个第五课都是讲“做”的,“在做中学”是本课教学的总方法、总要求。
多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去“做”、去“体验”、去“感悟”。
四、教学方法分组教学。
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在情境讨论中运用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过程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职业道德规范(二十个字),这只是停留在文字上的东西,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转化为行动,否则就会成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这节课我们就解决怎样把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行动的问题。
案例引题:通过案例,创设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第五课第一框让职业道德永驻我心一、教学目标认知: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和要求;了解慎独和省察克治的含义及其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和要求。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职业道德养成的要求和意义;以注重职业道德养成为荣;认同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
运用:在职业道德养成的实践中,自觉运用慎独的方法;自觉通过省察克治,勇于改过和善于改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慎独和省察克治。
难点: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慎独和省察克治。
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资源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54~58; PPT课件.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学生:预习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七、板书设计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学内容讨论“小王同学的想法对吗”,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2。
教师活动(1)探究活动一:小王同学的想法对吗?通过组织血色很那个讨论小王同学的想法,引导学生认识小王将来职业生活的两种可能性:一是无法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接受教训,重新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使学生明白,在学校学习就要注重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研习新课第一目:职业道德需要养成。
1。
教学内容(1)职业道德是后天养成的。
(2)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3)职业道德养成的要求。
(4)注重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
2。
教师活动(1)探究活动二:刘德故事的启示。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4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结合阅读教材第54、55页的正文以及“链接”,回答:假如你是一名职业工作者,你会怎样做?怎样才能在职业生活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懂得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理解职业道德的养成需要从现在开始,需要假以时日,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对照职业道德规范改变自己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第二目:入暗室而不欺──慎独。
1。
教学内容(1)慎独的含义及特点.(2)慎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