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趣味文化(手指相关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华趣味文化(手指相关文化)中华趣味文化(手指相关文化)手的第二个指头,为什么叫“食指”?大家都知道:手的第二个指头,叫食指!这和拇指、小指、中指的命名,似乎有些区别。
但这与食指的大小、位置无关!但从字面上看来,这还与食物有关,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食指,最早还真的就和吃有关!但可不是吃手指的意思。
古人,习惯用这个指头,试探汤水、食物的冷热、味道!然后放到嘴里,再吮一下。
古人这样做,其实,并不奇怪。
因为,上古时代的人,可是用手直接抓起东西就吃的!因此,古人专门将这个手指称作食指。
而之所以选择食指,来做这项工作,也许,是因为相对于其他手指来说,食指,较为灵活!因此,尝起食物来,非常方便的缘故吧!说起食指,还有段非常有趣的故事!春秋时期,郑国贵戚——子公(郑国公子宋,字子公。
)的食指,每次若有跳动,第二天,必尝异味!因此,他出使晋国,食指大动,便吃到了石花鱼!出使楚国,食指大动,就吃到了天鹅肉!后来,吃到合欢橘之前,也是食指大动!而且,屡试不爽!因此,依此看来,食指,与食物之间,还真是有着深厚的渊源啊!用筷子吃饭,是中国人的传统!但古人,一直都是用筷子吃饭的吗?一双筷子,妙用无比!筷子,很能表现中国文化的以简御繁、以少御多的个性!但上古时,人并不用它吃饭!据《礼记·曲礼上》讲:某人请客吃饭时,说:“共饭不泽手。
”其中,“泽手”,就是——双手摩擦发热而出汗的意思!这又怎么讲呢?唐代的经学大师——孔颖达的注解是:“古之礼,饭不用箸(筷子),但(只)用手,既与人共饭,手宜(洁)净,不得临时始(两手相搓)手乃食,恐为人秽也。
”原来,上古时的中国人,和现代的阿拉伯人一样,是吃手抓饭的!而并不是使用筷子作为餐具的!吃手抓饭,使古人养成了饭前洗手的习惯!《管子·弟子职》说:“先生将食,弟子馔馈,摄衽(衣袖)盥(洗手)漱,跪坐而馈。
”意思是:先生要吃饭了,弟子,要准备好食物。
然后,洗手漱口,跪坐着吃!此外,《左传·昭公二十年》也记载说:“华亥(宋国大夫)与其妻,必盥而食。
手指游戏简介手指游戏是一种通过手指的动作、灵活性和反应能力来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
该游戏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或场地,因此非常受欢迎。
手指游戏的起源手指游戏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中国古代有一种称为“捉影子”的游戏,玩家可以用手指和手掌投射出影子形状,模仿各种形象,以娱乐自己和他人。
这种游戏可以锻炼手指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并且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
手指游戏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也有不同的形式。
在日本,有一种叫做“指剑”的游戏,玩家需要用手指形成剑的形状,然后和对手进行战斗。
在西方,手指游戏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包括模仿动物、手指舞蹈和各种小游戏等。
手指游戏的玩法手指游戏的玩法简单,仅需要使用手指和手掌即可。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手指游戏:1.石头、剪刀、布:玩家用手指形成剪刀、石头或布的形状,然后和对手进行比较。
剪刀击败纸,纸击败石头,石头击败剪刀。
玩家需要根据对方的手势来做出合适的反应。
2.火柴棍游戏:玩家需要画一些火柴棍,然后另一名玩家需要通过移动或拆除火柴棍来形成不同的形状和图案。
这个游戏可以锻炼玩家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3.手指折叠:玩家需要通过折叠手指来形成不同的形状和图案。
例如,可以将两个手指折叠在一起,形成兔子的耳朵。
这个游戏可以锻炼玩家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手指游戏的好处手指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有一些潜在的好处:1.锻炼手指:手指游戏需要玩家进行各种手指动作,如折叠、伸展、握拳等,可以有效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2.提升反应能力:手指游戏需要玩家根据对方的手势做出合适的反应,这可以帮助提升玩家的反应能力和判断力。
3.激发创造力:手指游戏可以通过玩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构建不同的形状和图案,这可以激发玩家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结论手指游戏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娱乐活动,不仅能够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还能激发玩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种游戏的魅力在于它的简单性和易于上手的特点,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享受乐趣。
关于端午节的手指操端午节是我国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历史悠久,充满神秘色彩。
自古以来人们将端午节看作是一个祛病、除灾、驱邪的日子,因此也有很多独特的习俗和活动,其中就包括了许多特殊的手指操。
这些传统的手指操在端午节期间被人们广泛运用,其目的在于祛病除邪、驱灾避祸,表达对生命和未来的祈愿。
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常常会进行以下这些手指操:一、五根手指并起在端午节当天,人们双手托起五色丝线,同时合一、交叉、对折,然后再握一下。
“五根手指并起”既可以祛病又可以保佑,寓意万事如意。
二、五福临门在拇指的指尖上绑一根红线或五彩线,把五根手指张开,如果线没有掉落,就说明高兴完满,吉利如意。
三、手指升级在端午节这一天,还有一种特殊的手指操:双手握拳,将拳头连续缩放数次,最后伸出食指、中指、小指,顺次点照自己和家人的头顶。
寓意升级、进步、发财。
四、手指拼凑同样是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可以用双手五项手指,相互拼凑成不同的图案,每个图案都有不同的寓意,如竹叶、墨兰、牡丹等等。
五、挑战手指数如果想要挑战自己的手指技巧,端午节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将右手拇指和食指合并,中指、无名指、小指分开,左手手指也同理。
然后交替对位摆动,看谁的左右手动作更加规整美观。
这些手指操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还可以锻炼手指协调能力、增强人体免疫力。
而且传统手指操的数目、形状、寓意繁多,可谓是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端午节的手指操,不仅是一种简单有趣的体育活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
它代表着传统文化中深刻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
通过这些手指操,我们不仅得以感受到古老文化的神韵和特点,还可以继承民族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端午节手指游戏方案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喝雄黄酒等等活动。
而除此之外,手指游戏也是一种流传甚广的端午节文化,它不仅能够增加节日气氛,也能够锻炼手指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端午节手指游戏方案,希望能够为大家的端午节活动增添一份乐趣。
一、夺旗游戏夺旗游戏是一种简单又有趣的手指游戏,适合2-4人进行。
游戏规则:1.准备一块带有五颗米粒的棋盘(大小不限),把棋盘竖着放在桌子上;2.每个玩家都有两只手指(指甲面向下),用手指代表“龙舟”,放在自己的起点(第一行)上;3.玩家按照顺序走棋,每次只能移动一艘“龙舟”,可以向前、左、右方向移动一个格子,但不能超过棋盘范围或者经过已经有玩家“龙舟”的位置;4.如果玩家的“龙舟”到达了对方的终点(第五行),就算成功夺取了对方的旗子;5.游戏结束后,旗子被夺取次数最多的玩家获胜。
二、吃粽子游戏吃粽子游戏是一种需要抢夺粽子的手指游戏,也可适用于2-4人进行。
游戏规则:1.准备一份红糯米粽(或者其他口味),竖着放在桌子中央;2.每个玩家都有两只手指,手指握在一起,让双手抱住粽子,同时保持在桌子上;3.倒计时3秒,停止抱住粽子的动作,同时大家都伸出自己的右手食指,抢夺粽子;4.抢到粽子的玩家获胜,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三、蛋糕搬运工蛋糕搬运工是一种考验手指协调性和稳定性的手指游戏,比较适合3-5人进行。
游戏规则:1.准备一块平衡板(大小不限),在平衡板上放置一块蛋糕;2.选定一名玩家为“搬运工”,他需要用两只手指(指甲面向下)来搬动蛋糕,让蛋糕移动到另一端平衡板上的指定位置;3.其他玩家也需要按照顺序轮流尝试搬运蛋糕,但需要注意不要让蛋糕掉落或者翻覆,否则就要被处罚;4.游戏结束后,完成任务的搬运工将获得胜利。
总结:端午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乐趣的节日,手指游戏是一个能够加强互动和娱乐性的节日活动。
五年级下册22课北京版手指导读:北京版手指是一种以手指动作配合唱歌的北京曲艺形式。
它源于明代,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北京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北京版手指的起源、特点和发展,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等内容。
一、起源与传承北京版手指起源于明代,最早是作为一种民间游戏出现的。
当时的手指动作是在游戏中艺术化的表现形式。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开始被人们用于唱词,成为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
如今,在北京市区的曲艺团队中,仍有一些专门从事北京版手指的艺术家。
二、特点与技巧北京版手指的独特之处在于手指动作的精妙和曲调相配合的唱腔。
这种艺术形式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人手指出演,通过手指的动作、表情和唱腔的结合,生动地表达出了一段段传统的北京曲调。
北京版手指的动作精细、柔和,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手指的动作来感受到手指对于音乐的表达。
手指在演唱音乐的过程中,常常配合着曲调的变化,纵情地表现出音乐的魅力。
三、北京版手指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版手指在曲艺界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许多曲艺团队纷纷发掘、培养和推广这种北京特色的手指表演艺术。
在学校和社区,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手指表演的培训班和演出。
这种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欢迎,人们希望通过手指表演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北京版手指的传承对于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
通过参与手指表演的学习和表演,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得到了培养和增强。
这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五、结语北京版手指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它源自明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它不仅通过手指动作的精妙和曲调的配合传递了音乐的魅力,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北京版手指的魅力。
端午节手指律动目标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它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同时也是为了庆祝夏至,自古以来便是人们欢聚一堂,共同度过的盛大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会用一些传统的手指律动来庆祝,这也是端午节的一大特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端午节手指律动,并解释它们的象征意义和目标。
1.五指缩进:这是最基础的手指律动之一,也是所有端午节手指律动的起点。
它象征着龙的身体比肩膀宽,但比腰细,因此有着龙蜷缩起来的形态。
目标是锻炼手指的灵活度和协调性。
2.拇指竖起来:这个手指律动是象征着龙的头,因为它是最为突出的一部分。
拇指竖起来的动作也可以看做是和平的象征,因为我们在竖起拇指的同时也是要用其他手指按住这个拇指来保持平衡。
目标是提高手指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3.虎口夹笔:这个手指律动就跟它名字一样,就是将右手食指和大拇指的指腹夹住左手食指并移动位置。
这个动作的象征是象征龙尾度长而肥大,尾部段间有大块肌肉。
此外,它有助于锻炼手指的力量和灵敏度。
4.龙身旋绕:这个动作是将全部的手指伸出,一只手向前旋转一圈,再倒着旋转一圈。
这个动作的象征是象征着龙身体上的纹路。
目标是提高手指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还有锻炼手指的细微调节能力。
5.大拇指卓立:这个动作是将两只手掌心对着贴在一起,然后将大掌指竖起来。
这个动作的象征是象征着龙的头部远离地面,自然昂起,指向天空的意思。
目标是增强手指的持久力和协调性。
6.倒绞把水:这个动作是两只手掌心对着贴在一起,然后让虎口分别旋转一定的圈数。
这个动作的象征是象征着龙在水中飞舞时的景象。
目标是增强手指的持久力和协调性,同时也提高手指的敏捷度。
以上这些端午节手指律动都是为了纪念端午节而特意设计的,每一种动作的象征都是非常深刻的。
每年到了这个节日,人们就会一起来开展这些传统的活动,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
做这些手指律动不仅能够锻炼手指的灵活度和协调性,而且还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月五端午节手指游戏五月五日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又被称为“龙舟节”、“蛇节”、“重午节”等,是一个盛大而有趣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挂艾草、蒸香囊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庆祝。
除了传统的庆祝方式,端午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手指游戏。
这些游戏不仅能够增强孩子们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还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有趣的五月五端午节手指游戏。
一、扯旗子这是一个需要手指协调能力和快速反应的游戏。
游戏的人数需要至少两人,每个人都将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然后彼此相向,手指扣在一起。
接着,其中一个人说:“扯旗子”,双手尽量快地向外扯开。
另一个人则需要快速抓住对方的手指并说:“抓住你了”。
如果抢到了对方的手指,就可以得一分。
如果没有抢到,就换另一个人说“扯旗子”。
二、过河这是一个需要团队协作的游戏。
游戏需要至少三人,一人为“河岸”,另外两人为“过河的人”。
被认为是河岸的那个人可以用两个食指搭成一座桥,另外两个人必须趴过去,然后回到原来的位置。
如果过河的人垮掉了,需要从头开始。
每一个跨过去的人可以得到一分,最后得分最高的人获胜。
三、石头剪刀布这是一个经典的策略游戏。
游戏需要两个人,每个人都伸出右手,大声喊出“石头,剪刀,布”。
石头代表拳头,剪刀代表两个手指张开,布代表手掌张开。
石头可以打败剪刀,剪刀可以打败布,布可以打败石头。
赢家可以得到一分,最后得分最高的人获胜。
四、猜拳游戏这是一个需要观察力的游戏。
游戏需要两个人,每个人隐藏起拳头,然后同时互相猜对方的拳头是“剪刀”、“石头”还是“布”。
如果有一个人猜对了,就可以得到一分,最后得分最高的人获胜。
五、五子棋这是一个古老的中国棋类游戏。
游戏需要两个人,每个人轮流在棋盘上落子。
第一个成功将五颗棋子连成一条线的人获胜。
总结五月五端午节手指游戏不仅好玩,还有助于孩子们锻炼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同时也传承并且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建党节手指游戏建党节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日,它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而设立的节日。
每年的七月一日是建党节,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庆祝活动。
建党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它让人们能够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也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
为了庆祝建党节,很多人都会玩一些有趣的游戏,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手指游戏了。
手指游戏是一种非常简单又有趣的游戏,它可以让人们在欢乐的气氛中度过建党节。
手指游戏一般都是由两个人一起玩的,游戏中需要用手指做出一些动作,如果犯错了就会输掉游戏。
手指游戏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也能够提高人们的协调能力和脑力。
手指游戏的规则非常简单,下面是几个典型的手指游戏:1. 手指猜拳手指猜拳是一款非常简单又有趣的游戏,它能够在建党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增强人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在这个游戏中,两个人需要用手指做出剪刀石头布的动作,谁先输了三次就算输掉了游戏。
这个游戏的规则非常简单,但是因为每个人的反应速度不同,所以每一次都是非常刺激的。
2. 手指串珠手指串珠是一种需要耐心和技巧的游戏。
在这个游戏里,两个人需要用手指夹住一些小珠子,然后把它们穿过绳子上的洞。
谁先把所有的珠子都穿过去了就算胜利了。
这个游戏需要非常灵敏的手指和精湛的技巧才能玩好它,但是玩好了它之后,你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3. 手指画画手指画画是一种非常创意和有趣的游戏。
在这个游戏里,两个人需要用手指在纸上画画,一共有三张纸,时间限制30秒。
谁画的更好,谁就算胜利。
这个游戏需要非常敏锐的眼力和观察力,同时也需要非常敏捷的手指,如果你把画画的越来越好了,你会发现它越来越有趣。
手指游戏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游戏,但是它能够在建党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营造出欢乐的气氛,也能够让人们享受到小游戏带来的乐趣。
相信在这个建党节里,如果你和你的朋友们一起玩一下手指游戏,你们肯定会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有关端午节的手指游戏关于端午节,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其中一个特别有趣的方式就是玩端午节手指游戏。
这种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还能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这个传统节日。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有关端午节的手指游戏。
1、插柳叶这个游戏需要做一些柳叶形状的小纸条,在每个小纸条上写上端午节相关的字或图案,比如“粽子”、“龙舟”、“五色线”等等。
然后把这些小纸条塞在一个小漆盆里,让小朋友们轮流摸一摸盆里的小纸条,把手指伸进去,取出一张小纸条,然后用双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紧小纸条,看看自己夹到了什么内容。
游戏的规则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整,比如可以设定只有夹到某些关键词才能得分,或者几个人同时夹着同一张小纸条互相竞猜等等。
2、顶针戳水这个游戏需要准备一个大碗或者大盆,放满水,然后准备一些针头或者类似的小物件,比如小竹签或者小塑料筷子什么的。
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双手半浸在水里,用食指和中指夹着一支小物件不停地顶弄,看看能把对方的小物件推出水面还是被对方抢到自己手里。
这个游戏锻炼了手指的灵活度和敏捷度,同时也增强了对手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3、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有名的活动之一,也可以将其变成手指游戏。
玩家们通过协作和协调,使用中指和食指代表一艘小龙舟,不停地摆动手指来模拟龙舟的划桨动作,看看谁能尽可能快地完成比赛。
这个游戏有助于加强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手指的灵活度和耐力。
4、数五色线五色线是端午节一个重要的象征,可以用手指玩一个数数游戏来达到纪念和庆祝端午节的效果。
游戏规则很简单,一组人坐在一起,每人在手指上缠上五根不同颜色的丝线(或代表五种不同颜色的小器皿),然后开始数数,每数到五就把一个色线或者小器皿从自己手上拿下来,看看谁能最先把所有的丝线或器皿拿完。
这个游戏可以让小朋友认识五色线的含义和代表的意义,并融入到游戏之中,增加了玩耍的乐趣和意义。
总之,端午节的手指游戏不仅可以让小朋友娱乐和学习,也可以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传统佳节的文化和传统。
重阳节的手指游戏在中秋佳节过后不久,又迎来了另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源于中国古代的故事传说,它的庆祝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活动就是手指游戏。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重阳节的手指游戏,让大家在欢度节日的同时,增加互动和娱乐的乐趣。
重阳节的手指游戏是一种集智力和动手能力于一体的娱乐活动。
不仅可以让人们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还能增加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经典的重阳节手指游戏。
1. 中国结:这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传统手指游戏,在重阳节期间经常可以看到人们玩这个游戏。
玩家需要用两手的手指交叉编织,形成一个美丽的中国结。
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选择不同的编织方式和花样。
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培养手指的灵活性,还能锻炼人的耐心和专注力。
2. 指压舞蹈:指压舞蹈是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需要技巧的手指游戏。
玩家需要利用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完成一系列精巧的舞蹈动作。
这种游戏需要大量的练习和耐心,但是一旦掌握了技巧,就能够展示出炫酷的手指舞蹈,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3. 猜拳游戏:猜拳游戏是一种简单却充满趣味的手指游戏。
玩家需要利用手指的不同姿势来模拟石头、剪刀和布的形状,然后与对手进行比拼。
猜拳游戏不仅可以培养玩家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还能增加玩家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4. 手指操:手指操是一种既适合青少年又适合成年人的手指游戏。
玩家需要按照指定的动作和节奏,进行一系列的手指运动。
手指操可以锻炼手指的协调能力和柔韧性,同时还能增加血液循环,促进手指的健康。
在重阳节期间,组织一场手指操比赛,无疑是一种有趣且健康的活动。
除了以上介绍的手指游戏,重阳节还有其他一些类似的娱乐活动,都可以通过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来体验。
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可能已经忘记了这些传统的手指游戏,但是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通过参与手指游戏,不仅可以回忆起儿时的快乐,还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总之,重阳节的手指游戏是一种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娱乐活动。
中华趣味文化(手指相关文化)手的第二个指头,为什么叫“食指”?
大家都知道:手的第二个指头,叫食指!这和拇指、小指、中指的命名,似乎有些区别。
但这与食指的大小、位置无关!但从字面上看来,这还与食物有关,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食指,最早还真的就和吃有关!但可不是吃手指的意思。
古人,习惯用这个指头,试探汤水、食物的冷热、味道!然后放到嘴里,再吮一下。
古人这样做,其实,并不奇怪。
因为,上古时代的人,可是用手直接抓起东西就吃的!因此,古人专门将这个手指称作食指。
而之所以选择食指,来做这项工作,也许,是因为相对于其他手指来说,食指,较为灵活!因此,尝起食物来,非常方便的缘故吧!
说起食指,还有段非常有趣的故事!
春秋时期,郑国贵戚——子公(郑国公子宋,字子公。
)的食指,每次若有跳动,第二天,必尝异味!因此,他出使晋国,食指大动,便吃到了石花鱼!出使楚国,食指大动,就吃到了天鹅肉!后来,吃到合欢橘之前,也是食指大动!而且,屡试不爽!因此,依此看来,食指,与食物之间,还真是有着深厚的渊源啊!
用筷子吃饭,是中国人的传统!
但古人,一直都是用筷子吃饭的吗?
一双筷子,妙用无比!筷子,很能表现中国文化的以简御繁、以少御多的个性!但上古时,人并不用它吃饭!
据《礼记〃曲礼上》讲:某人请客吃饭时,说:“共饭不泽手。
”
其中,“泽手”,就是——双手摩擦发热而出汗的意思!
这又怎么讲呢?唐代的经学大师——孔颖达的注解是:
“古之礼,饭不用箸(筷子),但(只)用手,既与人共饭,手宜(洁)净,不得临时始(两手相搓)手乃食,恐为人秽也。
”原来,上古时的中国人,和现代的阿拉伯人一样,是吃手抓饭的!而并不是使用筷子作为餐具的!吃手抓饭,使古人养成了饭前洗手的习惯!
《管子〃弟子职》说:“先生将食,弟子馔馈,摄衽(衣袖)盥(洗手)漱,跪坐而馈。
”意思是:先生要吃饭了,弟子,要准备好食物。
然后,洗手漱口,跪坐着吃!此外,《左传〃昭公二十年》也记载说:“华亥(宋国大夫)与其妻,必盥而食。
”
“弹指”,有多快?
在中国,形容时光短暂,常用“弹指一挥间”这个比喻!
其实,这里的“指”,就是手指!弹指,就是捻弹手指作声的意思。
佛家,常用“弹指”,来比喻时光的短暂!
而且,“弹指”,也是佛教中的一个时间量词!出自于印度的梵语。
《僧祗律》上解释说:“二十念,为一瞬。
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另外,“弹指”,也就是捻弹手指作声的动作!其原本是印度的一种风俗,用以表示欢喜、赞叹、警告、许诺、觉悟、招唤、敬礼、祝咒等。
如,智文句:“弹指者,随喜也!”
《吉藏义疏》则说:“弹指者,表觉悟众生!”。
这个手势,后来,也被中华文化所吸收!难怪,武侠小说里,也有“弹指神功”的武林绝学。
现在看来,这门功夫,还颇有些禅意呢!。